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周周测(六)语言文字运用小说阅读诗歌鉴赏名句默写(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语言文字运用+ 小说阅读 + 诗歌鉴赏 + 名句默写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
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__________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不仅书法是写字,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要想薪火相传,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__________, 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__________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__________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它不仅仅是艺术
B.不仅仅它是艺术,首先因为书法是中国的文字
C.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
D.它首先因为是中国的文字,而不仅仅是艺术
【解析】选C。承接“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主语应是“书法”,即“它”,排除AB;联系后句“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应是承接“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排除D。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绵延 潜移默化 合而为一 塑造
B.延续 耳濡目染 合而为一 构建
C.绵延 耳濡目染 水乳交融 构建
D.延续 潜移默化 水乳交融 塑造
【解析】选B。绵延:指连续不断,一直延续到完结,中间未曾间断(多用于形容山)。 延续: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绵延”不能带宾语“辉煌”。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合而为一:指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水乳交融: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塑造:本指用泥土等可塑材料制成人或物的形象,后常表示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构建:建立(一般用于抽象事物)。语境涉及的对象是“中华民族精神”,故使用“构建”。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不仅书法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
B.书法不仅是写字,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
C.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
D.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
【解析】选D。复句主语是“书法”,应在关联词之前,排除A项;B项中“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语序不当,排除B项;C项中“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是一种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睿智的方式”,语序不当,排除C项。
4.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卢梭的墓志铭是:“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请在下列人物中任选两人为其写一则墓志铭。(每处不超过20字,5分)
蔺相如 高尔基 屈原 鲁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蔺相如:智勇双全,千古一贤;
高尔基:消逝的作家,人类不朽的战士;
屈原: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
鲁迅:以笔为枪,绝不休战。
5.阅读下面的文字,请选择其中的一条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50字。(6分)
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下边就是我学到的东西:①有东西大家分享;②公平游戏;③收拾好你自己的一摊子;④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⑤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求选择给出的幼儿园关于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的说法中的一条谈谈自己的感悟,首先要选出这条内容,然后分析为什么要选择它即可,如选择“收拾好你自己的一摊子”,具体的表现是玩具乱了,自己当然应该要整理好。扩展到生活中的道理:一摊子可以是生活中的麻烦,当我们遇到麻烦,不能烦躁和畏惧,我们需要整理情绪,不急不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生活再次井然有序。
答案(示例):收拾好你自己的一摊子。玩具乱了,自己当然应该要整理好。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一摊子可以是生活中的麻烦,当我们遇到麻烦,不能烦躁和畏惧,我们需要整理情绪,不急不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生活再次井然有序。
二、小说阅读
(2019·晋冀鲁豫四省名校期末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5分)
当 铺
深 雪
中年男人拥有一间当铺。
它位于繁华大街之尽头,人车往返,尘多烟浓。但当铺的一角却出奇的幽静,尘不进烟不熏,阵阵爽心凉意。这间当铺的出现,仿佛只是偶然,抑或只是一种幻觉。
但站在柜台后的男人却是实实在在的,你递上有价值的东西,他会把一叠厚厚的纸币推到你的面前。本来现今社会经济发达,只要肯努力,没有找不到工作的道理,太平盛世,要愁的不再只是温饱。
按道理,当铺的生意应该很清淡。
无论时势变得怎样,经济状况如何,它总有一定的客路……
因为它收购的不只是金银铜铁,他收购的是一切你愿意当的东西。
中年男人不记得他经营这间当铺多少日子了,心想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年了吧!
客人拿来典当的东西无非是心肝脾肺肾,又或者是脑袋和性命,他收惯当惯了,从没余下多少恻隐之心。
只是今天,他忍不住对那个16岁的少女说:“你好好想一想吧!”
少女却是固执非常:“感情是最可有可无的东西,不用考虑了!”
中年男子摇了摇头:“我宁可你当掉你的肾,或者你一双耳朵的耳膜。”他翻看了一下他的电脑记录,又说:“不如这样吧,我们现在正缺少一把长发,如果你需要钱,开高点价钱给你……”
谁知少女却说:“我知道感情的典当价钱高,仅次于最心爱的性命。你知道吗?我当了感情给你,这一生便衣食无忧了。”
中年男人便只好带她进了密室,让她对着仪器倾注下了感情,然后看着她麻木地离开。从今以后,喜怒哀乐将会与她绝缘。
中年男人望着她的背影,不禁心头一酸。他知道她今生将过得犹如植物人。
不知为什么,他对少女总是念念不忘,不是出于倾慕,而是他真心希望有朝一日,少女能回来赎回她所抛弃的。他清楚地知道这有悖于他的经营之道。千百年来,他把客人的器官、手脚甚至自尊、成就,乃至家庭、生命,一一在保管期间卖给别人,以求新鲜热辣,得一高价。
但是唯独少女的一片感情,他却珍而重之地保存着,放在密室的保险柜里。
虽然纯真的少女感情价值连城,但动了恻隐之心的他宁愿少赚一笔也不肯出售。
也不知过了多少日子,他不停地把客人的眼耳口鼻及手掌大腿智慧福气收进卖出,夺取了别人身上的,巧妙地放到了一掷千金的买家手里。
当铺开门关门,就是不见那要钱不要感情的少女的影踪。
渐渐地他有点厌倦了这收收卖卖的营生。
这阵子,中年男人心情特别愉快,每天总是笑眯眯的,对客人也特别友好和气,脸上的神情无时无刻不充满期待。
转眼过了许多年。
当铺来了一位客人。
那是位60来岁的老太太,衣着洁净朴素。她抱着皮包在当铺外犹豫良久,才轻轻走进。
老太太看到柜台后的中年男人,说:“真的一点也没变,这里依旧幽谧,一尘不染,而你,和50年前一样,只是我比你老多了。”
说完后,老太太递上了当票。
中年男人一看,过去数十年的记忆浮现起来。这老妇人就是50年前那舍弃感情的少女,只有她有权拿当票回来赎回她曾经嫌弃的。因为,这当铺只曾为她一人保留了赎回的权利。
现在他望着老去的她,却只有心酸和歉意。
“不在了。”他对她说。
她平静地问:“不是可以赎回吗?”
他望着她,没有回答。
她再问:“你卖给别人了?”
他摇头。
她微笑。
“这可好,”她说,“这数十年来我吃得好住得好却不知喜悦,父母兄弟逝世,我不感伤痛,有人舍生爱我,我不懂感动。你不知道,这50年来,我从没有真心笑过一次呢。”
他垂下眼来。
“怎么了?我付双倍的赎金好吗?”
他却对她说:“从前我和你也一样,不会怜悯,不会同情,更别提动心。于是,我好奇地把你留下的感情看了又看……”
老妇紧张地望着他。
“最后,”他继续说,“我用了你的感情。”
刹那间老妇身处的当铺由下而上地在她的身边蒸发,只剩下她立在尘土飞扬的大街上。她不觉得愤怒也没有伤心,只是呆呆地站着,一如过去的50年她麻木地度过了一样。
此时从天上掉下来一张红色卡片,老妇人俯身拾起一看,居然是一张请柬。红底金字这样写着:
“店东大婚之喜。”
老妇人看过后,仍旧是满脸满心的木然,这回她真的不知道,如何装出替他高兴。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2卷,有删节)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开头部分交代中年男人的当铺及其总有“客路”的状况,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提到经营当铺的时间,作品用了“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年了吧”,暗示了小说的奇幻色彩。
C.“这阵子……充满期待”,是因为中年男人用了女孩子的感情之后,爱上了她,思念着她。
D.小说对比巧妙自然,如中年男子和老妇人各自对感情态度的前后对比,最终境遇的对比等。
【解析】选C。C项“爱上了她,思念着她”理解错误,从小说最后落在老妇人面前的请柬来看,中年男子爱上的并不是她。而且之前还写道“他对少女总是念念不忘,不是岀于倾慕,而是他真心希望有朝一日,少女能回来赎回她所抛弃的”。故选C。
7.小说结尾写当铺的人间蒸发和天上落下请柬的情节看似荒诞,却又含有深意,试加以具体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当铺人间蒸发看似荒诞,实则寓意深刻。当铺里有老妇人失落的感情,当她明白感情的可贵时,却为时已晚,当铺人间蒸发预示着她永远无法挽回当年犯下的错误了。②天上落下的红底金字的请柬预示的幸福美好和老妇人的凄凉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彰显了小说感情重于金钱的主题。
8.中年男人和老妇人谁是小说的主角?为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中年男人是主角。因为中年男人从一个只知道赚钱,没有感情,不懂得怜悯和同情,更不会动心的人变成了一个感情丰富,富有同情心的人,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这一人物形象身上体现了作品的主旨,因此他才是小说的主角。
示例二:老妇人是主角。因为她从少不更事,不懂得感情的重要,只一味追求金钱,却终在五十多年的沧桑岁月里明白了金钱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转而回到当铺要求赎回感情。虽然最终没能实现,但留给读者的教训和启示是深刻的。老妇人形象传达了作者的感悟与思考。寄托了作品主旨,因此,她才是小说主角。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9分)
病 起 书 怀
陆 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①,京华父老望和銮②。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庙社:宗庙、社稷。②和銮:又叫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轭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到帽檐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
B.“庙社”“和銮”为借代,用宗庙社稷借指国家,用车铃借指御驾亲征收复失地。
C.此诗从诗人衰病远谪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收结,跌宕起伏,首尾呼应。
D.尾联用典,追怀古人,以古人自期自许,欲效仿诸葛亮率兵北伐亲征统一国家。
【解析】选C。“首尾呼应”错。
10.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的报国心声,没有忘记为国分忧的责任。
②慨叹与伤感之情。年纪已大,屡遭挫折,壮志难酬的深深慨叹和感伤。
③乐观之情。仍对个人和国家前途充满着希望,因为盖棺方能定论。
四、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6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认为妻子觉得他美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2)《陋室铭》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
(3)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宋时的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那么他即使有“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的结局。
答案:(1)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2)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