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周周测(三)语言文字运用小说阅读诗歌鉴赏名句默写(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语言文字运用 + 小说阅读 + 诗歌鉴赏 + 名句默写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洋父亲节可以休矣
1972年美国总统签署正式文件,( )。美国父亲节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倡导的,是为了纪念自己劳累而死的父亲威廉斯马特。30多年后,该日摇身一变,______________地成了许多没头没脑的中国人的父亲节,真是不可思议。其实,中国人本来已有自己的父亲节。1945年8月8日,全民抗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悄然来临,上海的有志之士为了纪念在战争中______________的爸爸们,特地提出父亲节的构想。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绅士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8月8日为父亲节,政府特地正式确定并开会讨论了这一节日。中华孝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孝之思想、理念、实践______________。八月八日的两个“八”字重叠在一起,经过变形就成了“父”字,文字发音“八八”谐音“爸爸”,既有创意又顺口,既好记又响亮,还与传统的敬老节日“99”重阳节______________。展示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神圣责任。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冠冕堂皇 慷慨就义 根深蒂固 一唱一和
B.冠冕堂皇 为国捐躯 坚不可摧 遥相呼应
C.堂而皇之 慷慨就义 坚不可摧 一唱一和
D.堂而皇之 为国捐躯 根深蒂固 遥相呼应
【解析】选D。堂而皇之:形容体面或气派大(多含贬义)。也形容毫不隐讳地做某件事情(多含贬义)。常用于书面语语境。冠冕堂皇:形容故意显得外表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就是做人做事表里不一的感觉。应选“堂而皇之”。为国捐躯:指为国家牺牲生命,既可常用于个人,也可用于群体。慷慨就义:形容正气凛然,意气高昂地为正义而死,多用于个人。此处表示为国家牺牲生命的群体,应选“为国捐躯”。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重在“固”。坚不可摧:形容非常坚固,摧毁不了,重在“不可摧”。此处表示“孝之思想、理念、实践”的基础深厚,应选“根深蒂固”。遥相呼应:形容远远地互相照应、配合。一唱一和:比喻互相配合,互相呼应(多含贬义)。此处表示两个节日相互配合,应选“遥相呼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政府特地开会讨论并正式确定了这一节日
B.政府特地开会正式确定并讨论了这一节日
C.政府特别开会正式讨论并确定了这一节日
D.政府特意正式开会讨论并实行了这一节日
【解析】选A。B项,“确定并讨论”语序不当,应为“讨论并确定”。C项,“特别开会”修饰不当。D项,“实行……节日”搭配不当。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被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
B.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
C.使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成为全美国的父亲节
D.全美国的父亲节确定为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解析】选B。A项,上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总统”,本句变成被动句,主语变成了“第三个星期日”,与上文不衔接。C项,使动句,与上文不衔接。D项,主语成了“父亲节”,与上文不衔接。
二、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楼 道
陈 光
当老墨轻手轻脚把打印好的倡议书一份一份贴到每家每户的门上时,心便悬了起来。有多少人响应,又有多少人反对呢?他心里没底。
闲事总得有人管,听与不听是别人的事,自己问心无愧。不过贴倡议书时,他还是有点顾虑,害怕人家知道是自己贴的,就把时间选择在了中午大家都在关门休息的时候,且在自家门上也端端正正贴了一份。
其实,这样的事情要是发生在以往,那根本不是事,根本不需要费脑筋,老墨立马直接上门就可以搞定。不过以往这样的事也不可能发生。以往也不是很久以前,大概也就是三五年以前。
究竟是什么事呢?老墨所住的房子在沔州花园三单元六〇一,是步梯房,共有七层。现在从一楼至五楼的楼道都堆满了杂物。每次老墨从一楼走到自己的家,爬得累不说,心更累,这些垃圾让他特别纠结。楼道堆放杂物,安全隐患很大,且特别有碍观瞻,有几次,老墨实在忍不住了,就边走边捡弃物;有时他也拿把扫帚从七楼扫到一楼。他多么希望自己的行为能感化这些左邻右舍,他多么希望楼道能够天天干干净净。可是,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如一片树叶扔进了河里,荡不起任何涟漪。想上门跟邻居们一一打打招呼,却又都不太熟悉,张不了那口。老墨每次爬六楼,如同在走所谓的“蜀道”。
马上又到春节了,楼道里依然“山河破旧”。老墨想,用什么办法呢?文人只能用文道。对,写份倡议书,给人们提个醒,楼道是公共空间,不能再堆垃圾,不能乱扔乱丢。
倡议书贴出后,老墨守株待兔,静观其变。一天无变化,两天无变化,三天无变化。老墨的心情特别沉重。每次走到自己家,关上大门,差不多是瘫在沙发上。
十九年前,老墨还是小墨的时候,单位给分了这个房子,他多么骄傲,多么自豪。这是当时最好的公务员住房,在单位里没有点资本的人根本住不进来。左邻右舍、楼上楼下的住户,大多面熟,时间久了,就像朋友一样。楼道里,根本看不到垃圾。即使偶尔有点,马上就有人主动拿起扫帚清理。
时间如猫步蹑足前行,现实在悄然发生逆天变化。大概六七年前,原始住户开始陆陆续续搬出这个单元住房,各有各的原因。每搬走一家,老墨心里就难舍一下。十四个老住户,一家一家像约好了似的,纷纷搬出,现在只剩下了老墨。重新搬进来的住户,一个个都是生面孔,职业五花八门,有的好像是附近农村搬上来的,有的好像是做生意的,有的是专门看管孩子的老人。再也看不到以往一起上下班的情景,再也体会不到那见面主动打招呼的亲热劲儿,再也找不到你拿扫帚我拿抹布抢着打扫楼道的情形。老墨失落极了。
比失落更可怕的是楼道里开始垃圾遍地,杂物堆放得比山高。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素质太低了。老墨无数次在心里冒出这样的念头。
倡议书贴出去之后,怎么会没有动静呢?老墨想,是不是倡议书文辞表达不妥呢?他拿出打印好的底稿,看了一遍又一遍,觉得语言表达上没啥问题,意思也说得清清楚楚。现在的人啊,太麻木!老墨有点无可奈何。不能改变别人,那就改变自己吧。春节过后,就去看新房子,换个地方。老墨打定了主意。
他待在家里为搬家做着计划。傍晚时分,老婆一进家门就嚷道:“楼道堆放的垃圾全不见了,打扫得特别干净,是你干的吧?”“我只是简单扫了下。”老墨的回答有气无力。“不对,特别特别干净。”老婆道。老墨觉得老婆有点夸张。老婆说:“你组织的志愿者吗?可以可以!”老墨觉得老婆不像在奚落自己,便把门打开,瞟了一眼楼道。五楼楼道的垃圾不见了!老墨又走出门往下走,四楼楼道的垃圾也不见了。再往下走,楼道全都干干净净,堆放的杂物如同变魔术一样全部消失了。他来到了一楼,啊,楼道竟在一个下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墨摸了一下扶梯,一点灰尘也没有,刚刚用抹布认真擦洗过,楼道上用拖把认真拖过,如舌舔一般。老墨从一楼又往七楼爬,干干净净,不是做梦。当他再次来到一楼时,一张大红纸映入他的眼眸。红纸上贴着他写的倡议书,下面用毛笔工工整整写着九个大字,“坚决拥护,从今天开始!”上面有各家各户户主的签名。看着看着,老墨眼泪快掉下来了,像个孩子。
从一楼回到自己的家,如履平地,老墨感到身轻如燕。一楼与六楼的距离其实并不远嘛。老墨心旷神怡。我本善良、人人爱美,楼道就是心道,老墨神情愉悦的时候总爱像哲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2018年12期《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墨贴倡议书时心里没底,主要是因为他不熟悉新搬来的住户,而他曾做出的清扫楼道的努力根本没有起到感动他们的作用,他认为他们素质太低。
B.倡议书贴出后,长期没有效果,可是当老墨要搬家离开时,人们忽然意识到老墨太好了,不应该冷淡他,于是有人挑头响应其倡议,从而挽留老墨。
C.小说写数年前住户们争着打扫楼道,与后来的住户们对楼道的脏乱无动于衷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了老墨行为的一个心理动因,也写了老墨的希望。
D.小说描写楼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用了“如舌舔一般”的比喻,它新奇生动,有力地表现了楼道的一尘不染,暗示了人们清扫时候认真细致。
【解析】选B。错在对响应其倡议的原因的分析。住户们未必知道老墨因为失望而要搬家。他们之所以改变,一可能是快到春节了,人们希望干净;二可能是住户中本来就有人想响应其倡议,这时行动了起来。
5.小说末尾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句的意思是,老墨发现自己的倡议得到响应后,从一楼到六楼的距离不再遥远,路途不再艰难,他身轻如燕,不再感到六楼高了,今昔对比。②指人与人心灵距离贴近,人们开始自觉维护公共环境。③表现出老墨此时愉悦的心情,对邻里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充满信心。(每点2分)
6.小说用大量文字进行插叙,其作用有哪些?(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交代了老墨写倡议书的缘由,有利于读者理解情节和主旨。②与下文的清扫楼道的情节进行对比,凸显了人际关系趋于美好的变化情况。③充分展示了人物特点:爱卫生,希望与邻居建立和睦关系。使老墨的形象更为丰满。④丰富了小说内容,使小说的情节显得曲折生动。(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9分)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①
白居易
遥夜凉风楚客②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③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④得路去何迟。
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⑤欲荐谁?
【注】①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僚、朋友。 ②楚客:指贾谊。③袍:官袍。④烟霄:喻显赫地位。⑤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音推荐。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B.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
C.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
D.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
【解析】选B。结合上句中的“悲”再从此句中捣衣声的“清”、刻漏声的“繁”、月亮的“高”可以看出此处营造的氛围是“凄清”,故“清幽”不当,写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也是为了突出气氛的凄清。
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人借贾谊流落楚地的经历,暗寓了自己被贬客居他乡的悲愁。(2)鬓发像秋天的白霜,官袍还是卑微的青色,诗人运用比喻,抒发年长官微的慨叹。(3)诗人借“荐扬雄”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文才卓绝却无伯乐引荐的苦闷之情。(每点2分)
四、名句默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的师生观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认为,老师和学生可以互相学习,老师未必比学生贤明,学生也未必事事不如老师。其理论依据在《师说》中是这样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几句,展现了周瑜指挥若定、轻松胜敌的风采。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摹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表达了对古老文化的赞美之情。
答案:(1)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2)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3)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