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年中考物理猜想卷(四)(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6734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2020年中考物理猜想卷(四)(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6734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2020年中考物理猜想卷(四)(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67340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2020年中考物理猜想卷(四)(含解析)
展开安徽省2020年中考物理猜想卷(四)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满分24分)
1.(2分)次声武器能发射频率低于________Hz的次声波,次声武器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太空战中使用。
【答案】20;不能。
【解析】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故次声武器能发射频率至少低于20Hz的次声波;太空中是真空,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不能应用次声武器进行太空战。
2.(2分)桥在河里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从岸上看到游泳池的水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造成的。
【答案】反射;折射。
【解析】桥在河里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游泳池底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游泳池底变浅了。
3.(3分)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________,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________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无规则运动;引;汽化。
【解析】由于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这些液体分子要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需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该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了气体,因此液体发生了汽化现象。
4.(2分)两铝块的体积之比为7:3,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___。
【答案】7:3;1:1。
【解析】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要物质不变、状态不变,它的密度就不会变,所以,两铝块的密度之比为1:1;根据ρ=可得m=ρV,且V甲:V乙=7:3,则它们的质量之比:===。
5.(2分)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________盘。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右;32.2。
【解析】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图中被测物体的质量为20g+10g+2.2g=32.2g。
6.(3分)如图所示,小丽用气球在头发上蹭几下,头发就随着气球飘起来,这表明摩擦后头发丝和气球带上了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经检验气球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说明在摩擦的过程中,气球________(选填“失去”或“得到”)了电子;其中,________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
【答案】异种;失去;头发。
【解析】当气球和头发相互摩擦时,由于两种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在摩擦的过程中头发和气球会带上不同的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头发会随着气球飞起来;经检验气球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说明气球缺少电子,即摩擦起电过程中,气球失去了电子,所以,气球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头发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
7.(2分)如图所示,要将重为G=500N,半径为r=0.5m的轮子滚上高为h=20cm的台阶,(支点为轮子与台阶的接触点O),试在图中作出阻力G的力臂L,并在图中作出所用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这个最小力F=________N,并且至少需要做W=________J的功,才能将轮子滚上台阶。
【答案】最小力如下图、200、100。
【解析】(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最小,就是动力臂最大,圆上的直径作为动力臂最长,如下图:(2)①动力臂如图L′表示,其长度等于直径,即L′=0.5m×2=1m;②在图上做出阻力臂,用L表示,即为OB长度,A为圆环圆心,线段AB长度等于圆半径和台阶高度之差,即AB=0.5m﹣0.2m=0.3m,
△OAB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得:
L=OB===0.4m
由杠杆平衡条件:FL′=GL
∴F===200N。
(3)根据功的原理,将这个轮子滚上台阶做的功,等于克服轮子重力做的功,
即W=Gh=500N×0.2m=100J。
8.(2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________V,R2的最大阻值为________Ω。
【答案】3;10。
【解析】由甲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流最大,由图乙可知I1=0.6A,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的电压:U=I1R1=0.6A×R1,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乙图可知,I2=0.2A,U2=2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10Ω;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电源的电压:U=I2R1+U2=0.2A×R1+2V,
电源的电压不变,0.6A×R1=0.2A×R1+2V,
解得:R1=5Ω,电源的电压U=0.6A×R1=0.6A×5Ω=3V。
9.(2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为三位在锂离子电池开发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如图为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电池上标有“电压”和“容量”两个重要参数,容量的单位通常为“毫安时”(符号mA•h)。该电池铭牌标有:电压3.6V、容量1500mA•h,这种电池一次充电最多可储存的电能为________J。
【答案】19440。
【解析】这种电池一次充电最多可储存的电能:
W=UIt=3.6V×1500×10﹣3A×3600s=19440J。
10.(4分)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9V不变,小灯泡L1标有“6V 3W”字样,L2标有“6V 6W”字样,开关闭合时电路中的电流I=________,通电2min灯L2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J.(小灯泡电阻不变)
【答案】0.5A;180。
【解析】灯泡L1的电阻R1===12Ω,灯泡L2的电阻R2===6Ω,开关闭合时电路中的电流I===0.5A,
通电2min灯L2产生的热量Q=I2R2t=(0.5A)2×6Ω×2×60s=180J。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3分)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改变,温度一定改变
B.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C.炽热的铁水有内能,寒冷的冰块没有内能
D.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答案】B
【解析】A、物体的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改变,例如,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故A错误;B、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故B正确;C、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炽热的铁水有内能,寒冷的冰块也具有内能,故C错误;D、比热容是物体的特性,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无关,故D错误。故选:B。
12.(3分)如图所示为一台电压力锅,它结合了高压锅和电饭锅的优点,省时省电、安全性高。当电压力锅内部气压过大或温度过高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下图中S1为过压保护开关,S2为过热保护开关,压强过大时开关S1自动断开,温度过高时开关S2自动断开。下图分别表示S1、S2和锅内发热器的连接情况,其中符合上述工作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两个开关断开任何一个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故A符合题意;B、两个开关断开任何一个时,发热器还会正常工作,故B不符合题意;CD、两开关都闭合时,发热体会短路,不工作,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3分)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足球在空中沿着曲线飞行是因为受到踢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B.如果物体只受一个力的作用,那么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C.放在讲台上的书对桌子的压力与书所受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风吹树动,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答案】B
【解析】A、球在空中沿着曲线飞行是因为重力作用,因为离开了脚,所以不受踢力的作用,故A错误;B、如果物体只受一个力,受力不平衡,那么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故B正确;C、放在讲台上的书对桌子的压力与书所受支持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风吹树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
14.(3分)荡秋千时,从一侧最高点荡到另一侧最高点的过程中( )
A.动能一直增大 B.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C.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D.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
【解析】在荡秋千的过程中人和秋千的质量不变,到达最高点时,高度最高,速度为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在最低点,速度最大,高度最小,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整个过程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5.(3分)如图所示是一种环保型手电筒。使用它时只要将它来回摇晃,就能使灯泡发光。四幅图中能反映这种手电筒的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这种环保型手电筒使用时只要将它来回摇晃,就能使灯泡发光,能产生感应电流,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工作的。A、图中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与该手电筒的工作原理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B、该图是电动机的原理图,利用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与该手电筒的工作原理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中没有电源,金属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应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故C符合题意; C、图中利用小磁针来反映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情况,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3分)下列实例中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B.汽车驾教员在驾驶汽年时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自身的惯性
C.以较大速度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比较困难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
D.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答案】A
【解析】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故A正确;B、汽车驾教员在驾驶汽年时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造成的伤害,但不能减小自身的惯性,故B错误;C、惯性是保持物体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C错误;D、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先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改变的只是速度,这是利用惯性来提高比赛成绩;而运动员的质量不变,所以运动员的惯性没变,故D错误。故选:A。
17.(3分)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在此过程中( )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示数变小
B.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1示数变小
C.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
D.电压表V1示数不变,电压表V2示数变小
【答案】A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由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故BCD错误;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2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故A正确。故选:A。
三、实验题(第18小题9分,第19小题7分,第20小题5分,共21分)
18.(9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
(1)实验前需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
(2)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3)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________、________的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________成像原理相同。
(4)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上45cm的位置后,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到烛焰的像,此时应取下光屏,从凸透镜的________侧(选填“左”或“右”)透过凸透镜会看到一个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________的像。
【答案】(1)同一高度;(2)10.0;(3)倒立;缩小;照相机;(4)不能;右;正立;放大。
【解析】(1)实验前应先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则由图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60.0cm﹣50.0cm=10.0cm。(3)图乙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到标尺20cm处,此时的物距为u=50cm﹣20cm=30cm>2f=20cm,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上45cm位置后,物距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此时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左侧),所以应该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观察像。
19.(7分)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一个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一个铁架台,一个刻度尺,六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请你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L)跟所受拉力(F)成正比”。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并画出数据记录表格。
【答案】见解析
【解析】实验步骤:
(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L0,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将一个钩码挂在弹簧下面的挂钩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此时的长度L,将钩码的质量m 和弹簧的长度L记录在表格中。
(3)仿照步骤②,依次在弹簧下面挂2个、3个、4个、5个、6个钩码,每次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L,并将每次钩码的总质量m和相应的弹簧长度L记录在表格中。
(4)利用公式F=G=mg,分别计算出6次弹簧所受拉力F,分别记录在表格中。
利用公式△L=L﹣L0,分别计算出6次弹簧的伸长量△L,得出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L)跟所受拉力(F)的关系。
数据记录表格:
m/kg |
|
|
|
|
|
|
F/N |
|
|
|
|
|
|
L0/m |
|
|
|
|
|
|
L/m |
|
|
|
|
|
|
△L/m |
|
|
|
|
|
|
20.(5分)小明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测量一只额定电压为2.5V的灯泡的电功率,部分实验数据和现象如表:
实验次数 | 电压表示数/V | 电流表示数/A | 灯泡亮度 |
1 | 1 | 0.2 | 较暗 |
2 | 2.5 |
| 正常发光 |
3 | 6 | 0 | 不发光 |
(1)第3次实验电路故障是________;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所用电源电压约为________。
(2)若小明手边有“1.5A 50Ω”和“2.0A 20Ω”两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0﹣3V”和“0﹣15V”两个量程的电压表,上面实验中他选用的滑动变阻器规格为________,为了实验过程中不换量程,选用的电压表量程为________。
(3)由于小明粗心大意,没有记录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于是他根据第一次实验数据计算出灯泡电阻R===5Ω,现计算出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的功率P==Ω=1.25W,则灯泡的额定功率________(选填“>”、“=”、“<”)1.25W。
【答案】(1)小灯泡断路;6V;(2)“1.5A 50Ω”; 0~15V;(3)<。
【解析】(1)由表中第3次数据可知,电流表示数为0,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示数为6V,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并联小灯泡断路,导致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了,因此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6V;(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电压为UL=1V时,通过的电流为IL=0.2A,由欧姆定律灯此时的电阻RL===5Ω,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U滑=U﹣UL=6V﹣1V=5V,变阻器的电压为灯电压的=5倍,根据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灯的电阻的5倍,即为25Ω,故选用“1.5A 50Ω”的变阻器。由电源电压示数为6V可知,所选用的电压表量程为0~15V。(3)第一次实验数据计算出灯泡电阻RL===5Ω,灯泡两端电压增大,灯丝温度升高,灯丝电阻增大,此时R>5Ω,再计算出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的功率P===1.25W,此时计算的额定功率偏大,所以灯泡的额定功率小于1.25W。
四、计算题(第21小题8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8分,共24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1.(8分)目前,“节能减排”已引起全球的关注。如何减少能耗,提高汽车发动机的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某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8km消耗了2.5L汽油。
求:
(1)请计算这段路程内所消耗的汽油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汽油密度ρ=0.8×103kg/m3、q汽油=4.6×107J/kg)(5分)
(2)此汽油机的效率为多少?(2分)
(3)汽车输出的有用功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分)
【答案】(1)这段路程内所耗的汽油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9.2×107J;(2)此汽油机的效率为30%;(3)汽车输出的有效功率3.07×104W。
【解析】(1)根据ρ=可知,2.5L汽油的质量为:
m=ρV=0.8×103kg/m3×2.5×10﹣3m3=2kg,
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mq=2kg×4.6×107J/kg=9.2×107J;
(2)汽油机的效率:η=1﹣33%﹣30%﹣7%=30%;
(3)有用功:W=Qη=9.2×107J×30%=2.76×107J;
运动时间:t===0.25h=900s,
汽车输出的有效功率:P===3.07×104W。
22.(8分)如图所示,一质量均匀分布的长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液的液体中。已知长方体的高为h,底面积大小为S,上表面所处深度为h1,下表面所处深度为h2。
(1)分析说明长方体前后两表面所受合力的大小;
(2)结合本题,根据问题所受浮力产生的原因,推证阿基米德定理。
【答案】见解析
【解析】(1)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得,液体对这个长方体前表面的压强为p1=ρ液gh2,因长方体的前后两表面面积S′相同,由p=可得,液体对这个长方体前表面的压力F1=p1S′=ρ液gh2S′;液体对这个长方体后表面的压强为:p2=ρ液gh2,则液体对这个长方体后表面的压力F2=p2S′=ρ液gh2S′。由此可得,F1=F2,由于长方体前后两表面所受力的方向相反,故合力为0。
(2)证明: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得,液体对这个长方体上表面的压强为p1=ρ液gh1,则液体对这个长方体上表面的压力F1=p1S=ρ液gh1S;液体对这个长方体下表面的压强为:p2=ρ液gh2,则液体对这个长方体下表面的压力F2=p2S=ρ液gh2S。长方体在液体中所受压力的合力(上下压力差)F=F2﹣F1=ρ液gh2S﹣ρ液gh1S=ρ液gS(h2﹣h1)=ρ液gSh=ρ液gV物,其合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长方体浸没在此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ρ液gV排,因为是全部浸没,所以V物=V排。所以长方体在液体中所受压力的合力(上下压力差)其与长方体浸没在此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相等,即F浮=ρ液gV排。
23.(8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上标有“8V 8W”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1.2A.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20Ω,定值电阻R2的阻值为9Ω.当闭合S和S2,断开S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中点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
(l)电源电压是多少?
(2)闭合S和S1,断开S2,为保证电流表的安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多少?
【答案】(1)电源电压是18V;(2)闭合S和S1、断开S2,为保证电流表的安全,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为6Ω~20Ω。
【解析】(1)当闭合S和S2、断开S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中点时,R1与L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于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则UL=8V,
由P=UI可得,通过灯泡的电流:IL===1A,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R1中=R1=×20Ω=10Ω,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由I=可得,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1=ILR1中=1A×10Ω=10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的电压:
U=UL+U1=8V+10V=18V。
(2)闭合S和S1、断开S2,R1与R2串联,电流表的量程为0~1.2A,为保证电流表的安全,则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1.2A,
由I=可得,最小总电阻:R最小===15Ω,
由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可知,滑动变阻器的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
R1最小=R最小﹣R2=15Ω﹣9Ω=6Ω,则滑动变阻器的连入电路的电阻范围是6Ω~20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