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讲 内能与内能利用-2021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20讲 试卷
展开
第十三部分 内能与内能利用
一、选择题
1.(2020·四川遂宁)宁湿地公园的建成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夏天公园内鸟语花香、气温宜人,游人如织,下列对人们在湿地公园的感知解释错误的是( )。
A.闻到公园内阵阵花香,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走在五彩缤纷路,觉得路面热得发烫,而在湖边感到湖水凉爽,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C.摆渡船的内燃机使用的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游客手里的冰棒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一定会升高
【分析】(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一运动的外在表现就是扩散现象;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比较小;
(3)内燃机以化石燃料作为能源;
(4)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
A、我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芳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属扩散现象。故A正确;
B、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沙子的温度变化大,所以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河水却不怎么热。故B正确;
C、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燃烧的汽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正确;
D、冰棒吸收热量,内能一定会增大,但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热现象的对应的物理原理,要注意在生活中注意找出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2. (2020·安徽)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B. 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一定降低;
C.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答案】A。
【解析】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物体也具有内能,故 A 正确;
B.晶体凝固过程中对外放出热量,但是温度不变,故 B 错误;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 C 错误;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 D 错误。
3.(2020·黑龙江)目前,市区里的老旧小区正在进行水路改造,改造中用到了一种打孔工具一冲击钻,冲击钻工作时,钻头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不断冲击墙壁打出圆孔。如图,冲击钻在工作过程中,关于其能量转化正确的是( )。
A.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内能转化为电能;
C.只有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D.有电能、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
【答案】D。
【解析】冲击钻工作时,钻头在电动机的带动下转动,该过程电能主要转化成机械能和一少部分内能;冲击钻在冲击墙壁打圆孔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故选D。
4.(2020·黑龙江龙东)(多选)有关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温度一定降低;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
C.将热水倒入碗里,碗变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D.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AB。
【解析】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的凝固,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错;
B.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到低温部位,而不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故B错;
C.将热水倒入碗里时,热量由热水传递到碗,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故C正确;
D.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AB
5.(2020·湖南常德)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80°C的水一定比30°C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 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
【答案】D。
【解析】A.晶体熔化过程中,需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水在沸腾时,需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B错误;
C.改变内能有两种途径:做功与热传递,故C错误;
D.热传递发生条件是两个接触的物体有温差,若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则不会发生热传递,故D正确。
故选D。
6.(2020·江苏泰州)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走进公园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
【答案】A。
【解析】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小纸屑是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由于带花香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人们走进公园就能闻到花香,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0·江苏泰州)将热水倒进玻璃杯中,玻璃杯会变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将温度传给了玻璃杯;
B. 水含有的热量减少;
C. 玻璃杯增加的内能大于水减少的内能;
D. 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A.温度是指物体冷热的程度,温度不能传递;将热水倒进玻璃杯中,玻璃杯会变热,是水将热量传给玻璃杯,故A错误;
B.热量是一过程量,只能用“吸收”和“放出”描述,不能用“含有”描述,故B错误;
C.将热水倒进玻璃杯中,温度高的热水放出热量,温度低的玻璃杯吸收热量,水的内能减少,玻璃杯的内能增大;此过程中,热水放出的热量会有一部分被空气吸收,玻璃杯不能完全吸收热水放出的热量,所以玻璃杯增加的内能小于水减少的内能,故C错误;
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8.(2020·山东泰安)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尘土飞扬 B. 茶香四溢 C. 树叶纷飞 D. 瑞雪飘飘
【答案】B。
【解析】ACD.尘土飞扬、树叶纷飞、瑞雪飘飘这三句所描述的都是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
B.茶香四溢是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9. (2020·安徽)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对物理知识的正确认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磁场和磁感应线都是真实存在的 ;
C. 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成机械能 ;
D. 热机工作的实质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C。
【解析】A.物体的惯性只和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 A 错误;
B.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而假想出来的物理模型,不是真实存在的,故 B 错误;
C.电动机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一小部分转化为内能,故 C 正确;
D.热机工作的实质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D 错误。
10.(2020·山东泰安)下面是研究黑点标注的物体内能改变的情景,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
A 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
B. 把钢球放入炉火中,烧一段时间;
C. 冬天,用热水袋对手进行取暖;
D. 水烧开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答案】A。
【解析】A.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铁丝的内能,符合题意;
B.把钢球放入炉火中,烧一段时间,是热传递改变钢球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冬天,用热水袋对手进行取暖,是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水烧开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是热传递改变水蒸气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0·四川乐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B. 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小得多;
C. “钻木取火”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D.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冰花
【答案】D。
【解析】A.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故A错误;
B.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大,故B错误;
C.“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冰花,故D正确。
故选D。
12.(2020·四川南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
B. 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
C. 把0oC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oC的水,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其内能不变;
D. 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得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答案】D。
【解析】A.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这两个力要在分子间距一定范围内才能起作用,如果分子间距过大,这两个力都不起作用了,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碎片间距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并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A错误;
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B错误;
C.把0oC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oC的水,需要吸热,若不考虑水的蒸发,其内能增加,C错误;
D.根据公式可知,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得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D正确。
故选D。
13.(2020·四川甘孜州)中秋节期间,学校桂花盛开,花香扑鼻,这个现象说明( )。
A.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 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分子间不存在空隙
【答案】C。
【解析】中秋节期间,学校桂花盛开,花香扑鼻,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C。
14.(2020·四川甘孜州)下列关于热值和热机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热值;
B. 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机效率;
C. 柴油机的热机效率通常为100%;
D.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大,热值越大
【答案】B。
【解析】A.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与燃烧情况无关,故A错误;
B.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有效利用的能量,提高热机的效率,故B正确;
C.任何机器的做功时都不可避免的做额外功,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C错误;
D.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与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15.(2020·江苏连云港)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的冰块内能为0;
B. 汽油机做功冲程气缸内燃气的内能增加;
C. 存在温度差的两个物体相接触会发生热传递;
D. 出笼的馒头变凉的过程中所含的热量在减少
【答案】C。
【解析】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块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
B.在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迅速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故B错误;
C.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存在温度差的两个物体相接触会发生热传递,故C正确;
D.出笼的馒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降低,内能减小,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D错误。
故选C。
16.(2020•岳阳)下列与热学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年平均气温为-25℃的南极的冰山没有内能;
B.烤火取暖是火焰的温度转移到人身上;
C.内燃机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端午佳节粽叶飘香”,人们闻到粽子的香味是升华现象
【答案】C。
【解析】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烤火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播的内能;内燃机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换为内能;粽叶飘香是扩散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故选C。
17.(2020·山东滨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花香袭人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搓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C. 常用水作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这一性质;
D. 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AC。
【解析】A.花香袭人,属于扩散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B.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B错误;
C.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相比,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因此水常被用来做冷却剂,故C正确;
D.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AC。
18.(2020·新疆)己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用如图所示的家用电热水壶烧开一壶自来水,水吸收的热量约为( )。
A. 6×104J B. 6×105J C. 6×106J D. 6×107J
【答案】B。
【解析】这样的壶,装满水,水的质量约为2kg。室温温度约为20℃,将水加热至沸腾,水的温度升高了80℃,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为6.72105J。
选项A、C、D数值差距较大,不符合题意;选项B数值接近,符合题意。
故选B。
19.(2020·河南)(双选)在科学晚会上,小明所在的科技小组示了一个“隔板推物”的节日,其原理如图 8 所示:甲、乙两线圈分别悬挂在两个蹄形磁铁的磁场中,两线圈通过导线连接构成一个闭合电路,用手推动甲线圈摆动时,乙线圈会随之摆动,对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线图相当于电源,乙线圈相当于用电器;
B.推动甲线圈摆动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乙线圈随之摆动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乙线圈摆动是因为通电导线在测场中受力
【答案】AD。
【解析】A 选项,推动甲线圈,乙线圈随之摆动,甲线圈是发电机,乙线圈是电动机,故 A 正确;
B 选项,甲线圈是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 B 错误;
C 选项,乙线圈是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C 错误;
D 选项,乙线圈是电动机,其原理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二、填空题
1.(2020·黑龙江龙东)为了消杀新冠病毒,工作人员在教室喷洒酒精后, 同学们进入教室闻到刺鼻的酒精味,这是 现象;同学们用测温枪测体温,利用 (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的热效应。
【答案】扩散;红外线。
【解析】闻到刺鼻的酒精味,这是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测温枪测体温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
2.(2020·江苏连云港)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______。质量为10kg的水温度升高20℃所吸收热量为______J(c水=4.2×103J/(kg·℃))。
【答案】(1)比热容大;(2)8.4×105J。
【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泥土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
水吸收热量:Q吸=cmΔt=4.2×103J/(kg·℃)×10kg×20℃=8.4×105J。
3.(2020·四川甘孜州)生活处处有物理。小朱发现汽车应用了大量物理知识。汽车的导航系统是通过________(选填“电磁波”或“声波" )来传递信息的,其发动机是由吸气、________、 做功、 排气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的。
【答案】(1)电磁波;(2)压缩。
【解析】广播、电视台、移动通信等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汽车的发动机属于内燃机,其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即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4.(2020·黑龙江龙东)小明在燃气灶上煲汤,将质最为2kg初始温度为20℃的汤,升高了80℃,汤吸收了 J的热量。这是通过 方式来改变汤的内能。[C汤=4×103J/(kg·℃)]
【答案】6.4X105J;热传递。
【解析】Q吸=cm△t=4×103 J/(kg•℃)×2kg×80℃=6.4X105J;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汤的内能
5.(2020·四川甘孜州)如图所示的一种学生饮用奶,在饮用前加热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若其中奶的质量为0.25kg,奶的比热容是,当把它从10°C加热到40°C需要吸收__________J 的热量。
【答案】(1)增大;(2)。
【解析】一种学生饮用奶,在饮用前加热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6.(2020·山东济宁)将刚烧开的2L热水倒入保温瓶中,两天后小明估测水温约为50℃,则热水的质量为______kg,保温瓶散失的热量约为______J。
【答案】(1)2;(2)。
【解析】热水的体积为:
热水的质量为:
保温瓶散失的热量约:
。
7.(2020·贵州黔西南)如图所示,给试管内水加热至一定程度,发现试管口木塞会被推出。
(1)给水加热是通过________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木塞被推出后水蒸气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四冲程内燃机的________冲程与这个原理相同;内燃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和________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1)热传递;(2)减小;(3)做功;(4)废气。
【解析】(1)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给水加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酒精燃烧产生的内能转移到水中,使水的内能增加。
木塞被推出是因为水蒸气通过做功的方式,将自身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此过程水蒸气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2)四冲程中,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高温高压的气体将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从而实现对外做功,与(1)中木塞被推出的原理相同。
内燃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和废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8.(2020·江苏泰州)2020年6月23日上午,长征三号火箭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火箭在大气层中高速飞行时,外壳与空气剧烈摩擦,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会使外壳温度升高,为防止内部温度过高,火箭采用__________(选填“导热性”或“隔热性”)好的新型陶瓷作为防护层。
【答案】(1)机械;(2)隔热性。
【解析】火箭在大气层中高速飞行时,外壳与空气剧烈摩擦,克服摩擦做功,火箭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从而使外壳温度升高。
火箭在大气层中高速飞行时,外壳与空气剧烈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火箭的温度升高,为防止内部温度过高,火箭应该采用隔热性好的新型陶瓷作为防护层。
9.(2020·江苏泰州)如图甲所示的某品牌插秧机使用北斗导航,农民只需在作业前进行相关设定,即可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动作业。
(1)北斗导航卫星是通过__________向插秧机发送位置信息的;
(2)该插秧机使用四冲程汽油机,图乙中汽油机处于__________冲程。如果该汽油机飞轮的转速是60r/s,则汽油机每秒钟对外做功__________次;
(3)汽油属于__________(选填“清洁”或“非清洁”)能源,某段时间插秧机消耗汽油0.21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J;若这些热量完全被40kg初温15°C的水吸收,则水温升高__________°C。[q汽油=4.6×107J/kg,c水=4.2×103J/(kg·°C)]
【答案】(1)电磁波;(2)压缩;(3)30;(4)非清洁;(5);(6)57.5。
【解析】(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可以传递信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实现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时,主要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气门关闭和活塞向上移动的特点,可以判断这个冲程是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
飞轮的转速是60r/s,飞轮转动一圈完成两个冲程,所以1s可以完成的冲程数量是
完成四个冲程,对外做功一次,所以汽油机每秒钟对外做次数是
(3)由于汽油燃烧后会产生污染大气的废气,所以汽油属于非清洁能源。
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由,得,水温升高
。
10.(2020·山东聊城)爸爸驾驶汽车带小明去海边沙滩浴场游泳,汽车是依靠发动机(汽油机)工作时的______冲程获得动力的。小明发现沙子烫脚。面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比沙子的大。
【答案】(1)做功;(2)比热容。
【解析】汽车依靠发动机工作时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获得动力。
海水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因此,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沙子温度高,海水温度低,可以感觉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
11.(2020·山东泰安)质量相同的水、沙石和铜(已知c水>c沙石>c铜),放出了相同的热量,温度下降最大的是______。
【答案】铜。
【解析】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可知,在质量相等、放热也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比热容小,它的温度变化就大,铜的比热容最小,铜的温度下降最大。
12.(2020·四川南充)若一辆小汽车一年行驶一万公里,消耗1t汽油,这次汽油完全燃烧放出________J的热量;某次行驶过程中,该汽车汽油机曲轴的转速为3600r/min,在1s内汽油机对外做功________次(q汽=4.6×107J/kg)。
【答案】(1) ;(2)30。
【解析】这次消耗的汽油为,根据公式可算出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故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该汽车汽油机曲轴的转速为,内燃机做一次功,曲轴转动两次,某次行驶过程中,该汽车汽油机曲轴1s内转动60次,则该汽车1s内油机对外做功30次。
13.(2020·四川雅安)小红在实验室用酒精灯把质量是0.1kg,初温是60℃的水加热到100℃,则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J;该过程中是利用了_______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c水=4.2×103J/(kg·℃)]。
【答案】(1)1.68×104 ;(2)热传递。
【解析】水吸收的热量:
酒精燃烧放出热量来给水加热,采用的是热传递的方法使水的内能增加。
14.(2020·四川遂宁)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四川西昌卫早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北斗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标志着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成功,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动机用的是偏二甲肼作为燃料,其热值是4.25×107J/kg,若完全燃烧2吨偏二甲肼,共放出 J热量;火箭加速上升时,火箭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分析】(1)已知偏二甲肼的热值和质量,利用公式Q放=mq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完全燃烧2吨偏二甲肼所放出的热量:
Q放=mq=2×103kg×4.25×107J/kg=8.5×1010J;
(2)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所以其动能增大;同时高度增大,所以其重力势能增大;火箭的动能和势能均能大,所以它的机械能增大。
故答案为:8.5×1010;增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和影响机械能大小因素的理解和应用,关键是知道动能、势能影响因素以及对机械能的认识和理解,难度不大。
15.(2020·安徽)某同学家使用燃气热水器,平均每天需将 100kg 的水从 18℃加热到 58℃,若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 70%被水吸收,则热水器平均每天消耗天然气________m³. [c 水=4.2×103J/(kg·℃),q天然气=4.0×107J/m³]。
【答案】0.6。
【解析】根据 Q=cmΔt 可以算出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 水 mΔt =4.2×103J/(kg·℃)×100kg×(58℃-18℃)=1.68×107J;
根据×100%可知,则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 = 2.4 × 107;
则根据 Q=Vq 可知,
故答案为 0.6m³。
三、计算题
1.(2020·山东聊城)小华家使用的是天然气热水器,他尝试估测该热水器的效率,以核对铭牌上的数值是否准确。当只有该热水器使用天然气时。把50kg的水从20℃加热到54℃,天然气表的示数由1365.05m3变为1365.17m3,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q=7.0×107J/m3。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消耗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故出的热量;
(3)该热水器的效率。
【答案】(1)7.14×106J;(2)8.4×106J;(3)85%。
【解析】(1)水吸收的热量:
(2)消耗的天然气体积:V=1365.17m3-1365.05m3=0.12m3
消耗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该热水器的效率:。
答:(1)水吸收热量是7.14×106J;(2)消耗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故出的热量是8.4×106J;(3)该热水器的效率是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