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8-2019学年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半期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年秋季高2017级高二上期
半期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合计60分)
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5°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9小时抵达乙地(60°N,75°E)。回答问题。
1. 飞机飞行航线( )
A. 先向南再向北 B. 先向北再向南
C.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2. 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若沿 60°N 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 )
A. 8 小时 B. 12 小时
C. 13.5 小时 D. 16 小时
3. 据材料分析,若飞机起飞时甲区时为2018年2月28日8:00,则飞机抵达乙地时,乙的区时为( )
A. 2月27日11:00 B. 2月29日5:00
C. 2月28日9:00 D. 3月1日5:00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据题意可知,甲地(60°N,105°W)和乙地(60°N,75°E)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并且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上,两地都位于北半球,所以其最近航线就是经过北极点的大圆航线,因此其航行方向应该是先向北再向南。
故选:B
【2题详解】
经线圈上纬度相差一度距离大约相差111km,赤道上经度相差一度距离也相差111km。根据上题结论判断,飞机在经线圈上9小时飞行了60°,即航行距离大约为6660千米,速度约为6660/9=740km/h;因为北纬60°纬线圈长约为赤道的一半,所以北纬60°上经度相差一度距离大约相差111/2km,甲乙两地经度相差180°,则两地在北纬60°纬线上的航行距离约为180°×111/2=9990km,结合飞行速度,可以算出抵达乙地大约需要9990÷740=13.5小时。
故选:C
【3题详解】
甲属于西7区,乙属于东5区,两地相差12个时区,区时相差12小时。飞机在甲地起飞时,甲地的区时为2018年2月28日8:00,则乙地区时为2018年2月28日20:00,又因为飞机飞行了约9个小时,要加上9小时,则飞机到达乙地的时间为2018年3月1日5:00,故D正确。
故选D
图示为是世界某地水土流失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为100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水土流失与地形相关,图中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位于
A. 山脊 B. 山谷 C. 鞍部 D. 山顶
5. 图中最大高差可能为
A. 575米 B. 765米
C. 855米 D. 1000米
【答案】4. A 5. B
【解析】
【4题详解】
等高线向高处凸的是山谷,向低处凸的是水脊;图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的地区,由图示等高线弯曲的方向应是在山脊部位。选A正确。
【5题详解】
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为100米,图示区域有7条等高线,最大海拔是800-900米,最低海拔是100-200米,最大高差是700-800米。选B正确。
读“我国某地平均气温等温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6. 甲乙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
A. 山地、盆地 B. 盆地、山地
C. 河谷、山地 D. 山地、高原
7.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1000m~1667m B. 1333m~2000m
C. 1333m~1667m D. 1667m~2000m
8. 丙地的气温可能是( )
A. 2℃ B. 4℃ C. -3℃ D. -1℃
【答案】6. B 7. B 8. D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根据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的原理判断,甲处地形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地形,乙处地形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地地形,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题详解】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可以算出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的温度大于4℃小于6℃,乙的温度大于-6℃小于-4℃,甲乙两地的相对温差为大于8℃小于12℃,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可以算出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1333m-2000m,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题详解】
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规律,丙处的等值线可能是0或2℃。若是0℃,则丙的温度在0℃到-2℃之间。若是2℃,则丙的温度在2到4℃之间,符合此条件的选项只有-1℃,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一般来说,一幅图内等值线向一个方向递增或递减;遇到特殊情况时,会出现两条等值线之间出现一闭合等值线,相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读图回答问题。
9. 甲处黄土层的厚度可能是( )
A. 10 米 B. 20 米
C. 30 米 D. 35米
10. 从适宜人们居住的环境考虑,最适合开凿窑洞地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9. C 10. B
【解析】
【9题详解】
黄土层的厚度=海拔高度-黄土底面高度。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甲地黄土表面海拔约830-835米之间,甲地的黄土底面海拔约在800-805米之间,二者相减,可得黄土厚度约为25-35米之间。只有C符合要求。故C正确。
故选C
【10题详解】
A.甲地位于山脊处,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大,且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不宜建窑洞。故A错误;
B.乙处在山脊的南坡处,处于西北风的背风坡,可以抵御寒冷的西北风,且不易集水,适宜建窑洞。故B正确;
C.丙地在山脊处,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大,不适宜建窑洞。故C错误;
D.丁地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不易建窑洞。故D错误。
故选:B
11.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福字。以下四个福字将各省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了福字的设计中。它们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 )
A. 陕西、湖南、贵州、新疆 B. 陕西、四川、贵州、云南
C. 北京、重庆、四川、云南 D. 福建、四川、重庆、上海
【答案】C
【解析】
根据福字的特色结合区域特色可知,第一幅为北京褔,融合了天安门、故宫和京剧等元素,彰显了北京地位和文化特色;第二幅重庆褔,也是非常有味道的,有火锅、有交通,都是重庆特色,整体看下来,突出了一派喜庆团圆之气。第三幅为四川福,一只胖胖的国宝大熊猫捧着根竹子,旁边还有一棵竹子,寓意着四川小伙伴,新的一年丰衣足食,越长越可爱。第四幅为云南福,充满了民族风情,结合了云南当地的民族舞蹈和山水景色,很有当地特色,小小的福字寄托了对云南的美好愿景。据此选C。
读我国领土四端点的位置表,完成下面小题。
12. ②端点是我国领土的( )
A. 最东端 B. 最南端
C. 最西端 D. 最北端
13. ④端点所在省区的地理特征是( )
A. 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B. 农业以河谷农业为主
C. 南部地区的河流有春汛现象 D. 地形分布特征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
【答案】12. A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的四至点分别是: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3°N附近;最南端--曾母暗沙,4°N附近;最西端--帕米尔高原,73°E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135°E附近。故②端点是最东端。
故选A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④端点是我国最西端,所在省区为新疆。
A. 受地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新疆的降水分布比较复杂,无明显的递变规律,A错误;
B. 新疆地区总体气候干旱,农业以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为主,B错误;
C. 新疆南部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汛期主要在夏季,冬季可能断流,C错误;
D. 新疆境内有三大山脉,分别是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脉,中间分布两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地形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D正确。
故选D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有关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 C. ④<② D. ④>③
15. 此季节( )
①我国北方河流易发生凌汛
②我国南方地区多雷雨天气
③我国西南地区地震灾害多发
④我国台湾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14. D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在高空同一水平面上,①等压面往上凸,为高压,②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气压值比较①>②。在近地面同一水平面上比较,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③处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是低压,④处遇冷空气收缩,形成高压,气压值④>③。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最后四地气压比较由大到小顺序为④③①②。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根据上题结论,此时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所以此时我国是夏季。
①我国北方河流的凌汛主要发生在冬末春初或秋末冬初,故①错误。
②夏季我国南方地区多雷雨天气。故②正确。
③我国西南地区地震灾害多发与季节关系不大。故③错误。
④台湾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我国台湾山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④正确。
故B②④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6.下列有关我国地理分界线说法错误的是
A. 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布界线
B.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 畜牧业一般分布在年降水400-800毫米区域
D. 秦岭—淮河一线与年降水800毫米基本相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布界线,A正确。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正确。畜牧业一般分布在年降水200-400毫米区域,C错误,选C。秦岭—淮河一线与年降水800毫米基本相当,D正确。
考点: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17. 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可能造成 ( )
A. 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
B. 东北地区雨季滞后
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消失
D. 南部沿海地区严重干旱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若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北方雨季来的早,可能造成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A对。东北地区雨季提前,B错。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到来早,C错。 南部沿海受台风影响,不一定干旱,D错。
考点:副高与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分区。完成下面小题。
18. 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条件不同 B. 水热条件不同
C. 土壤条件不同 D. 光照条件不同
19. 图示I ,II,III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A. 土壤和植被 B. 水文与植被
C. 地形与气候 D. 地形与水文
20. 有关I ,II,III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II区比III区纬度高,热量较III少
B. III区比II区纬度低,太阳光照比II区强
C. III区与I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 II区比I区北部降水少,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为界线
【答案】18. B 19. C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地理界线P是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北侧主要是旱地农业,南侧主要是水田农业,因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降水丰富,雨热同期,适合水田农业发展,秦岭—淮河以北水热条件相对较差,发展旱地耕作业。故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热条件,B正确;与地形、土壤和光照关系不大,ACD错误。
故选B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I、Ⅱ、Ⅲ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图示I、Ⅱ、III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形与气候,与植被、水文、土壤关系不大,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题详解】
虽然Ⅱ区比Ⅲ区纬高,但由于地势相对较低,所以热量条件要好于Ⅲ区,A错误;
Ⅲ区光照强于其他两区,主要是由于该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大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的结果,不是因为纬度低,B错误;
Ⅲ区与I区南部大致以3000m等高线为划分依据,C错误;
II区比I区北部降水少,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为界线,D正确。
故选D
下表为北京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省级行政中心的气温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其他三城市比较,北京的气温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分别是
A. 1月气温低——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近 B. 7月气温高——纬度低、云量少
C. 气温日较差小——海拔高、云量多 D. 气温年较差大——纬度高、临海
22. 甲城市所在省级行政区突出的地理特征为
A. 喀斯特地貌典型 B. 多雪峰和冰川
C. 环境人口容量大 D. 城市化水平最高
【答案】21. A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与其他三城市比较,北京的气温特征是1月气温低,形成原因是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近,A对。北京的纬度比其它三地高,B错。北京位于第三阶梯,海拔低,气温日较差大,C错。北京气温年较差大,气候大陆性强,不临海,D错。
【22题详解】
根据表格气温,甲城市所在省级行政区夏季气温最低,应是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突出的地理特征为多雪峰和冰川,B对。喀斯特地貌典型的是云贵高原,A错。自然环境恶劣,环境人口容量小,城市化水平低,C、D错。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 B. 受台风活动影响明显
C.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D. 多锋面、气旋活动
24. 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B. 该区地貌特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 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D. 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是地形
【答案】23. A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A.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是因为凸出部位是横断山区,该地受西南季风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形成大量地形雨,导致降水量等值线向北凸岀,故A正确;
B.该地受台风影响小,故B错误;
C.地势可以说是北高南低,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故C错误;
D.与锋面,气旋活动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24题详解】
A.该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能资源丰富。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有着丰富的水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该区域地处高原,海拔高,终年低温,冰川地貌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图中甲处属于喜马拉雅山脉,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此处降水变率大,说明此处地势起伏大,主要受地形影响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正常年份地下潜水位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该地区最可能是( )
A. 云贵高原 B. 松嫩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黄淮海平原
26. 该地区7、8月潜水位较低,原因是( )
A. 受准静止锋控制 B.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 受气旋控制 D. 处于夏季风背风坡
27. 当该地区地下潜水接受补给最多时,叙述正确的( )
A.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地中海地区正值多雨季节
C. 我国江淮地区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 D. 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
【答案】25. C 26. B 27. C
【解析】
【25题详解】
当河流水量大时,河水补给潜水,潜水水位较高,反之较低。从图中可见5-6月流量大,说明降水较多,7-8月流量小,说明降水较少,符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特点,6月梅雨季节降水量大,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A.云贵高原不会受到伏旱的影响,因而夏秋季节降水较多,潜水水位夏秋季节起伏较缓,故A错;
B.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地区,7、8月份为雨季,降水丰富,潜水水位高,故B错;
C.从图中可见5-6月流量大,说明降水较多,7-8月流量小说明降水较少,符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梅雨季节降水量大,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故C对;
D.黄淮海平原位于北方地区,7、8月份为雨季,降水丰富,潜水水位高,故D错。
故选C
【26题详解】
7、8月潜水位较低,说明降水较少,河流水量小。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因而7-8月降水少,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A.准静止锋控制会带来降水,并且准静止锋是出现在6月-7月,故A错;
B.该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因而7-8月降水少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故B对
C.气旋控制会带来降水,河流流量会增大,潜水位不会降低,故C错;
D.夏季风的背风坡,整个夏季都降水都会较少,故D错。
故选B
【27题详解】
读图可得,当该地区地下潜水接受补给最多时是6月即我国的夏季。
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故A错误;
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少雨,冬季多雨,故B错误;
6月是我国江淮地区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故C正确;
我国的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故D错误.
故选:C
下表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气候资料表”。读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28. ①②③④序号对应的城市是( )
A. 银川、拉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 B. 呼和浩特、拉萨、银川、乌鲁木齐
C. 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拉萨 D. 拉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
29. 城市①冬春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受( )
A. 季风的影响 B. 亚洲高压控制 C. 热带气旋影响 D. 西风气流影响
【答案】28. C 29.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气候的差异。掌握我国降水的空间和时间的分布,气温的地区差异和季节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8题详解】
①1月平均气温最低,7月平均气温最高,夏秋季降水最小,应该为乌鲁木齐;②最冷月低于0℃,1月平均气温较低,7月平均气温不高,夏秋季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应该是呼和浩特;③全年降水比较少,夏季气温高,应该为银川;④夏季气温最低,应该为拉萨,C正确。
【29题详解】
结合第1题的分析.城市①为乌鲁木齐;冬春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气流影响,D正确。
从气候学上讲,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读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30. 影响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海陆分布 C. 纬度 D. 光照
31. 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冬始日期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地入冬日期可能为11月25日
B. 受地形影响,沿海地区比同纬度内陆地区入冬晚
C. 海口一年中只有春、夏、秋三季,没有冬季,因此不存在四季更替现象
D. A地地势高,B地纬度高,入冬日期差不多
【答案】30. A 31. B
【解析】
试题分析:
【30题详解】
由图可知,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基本与纬线平行,纬度越低,冬始日期越晚。所以影响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纬度。
【31题详解】
根据日期的变化规律,C地入冬日期在12月1日以后;沿海地区比同纬度内陆地区入冬晚是受海洋的影响;海口一年中只有春、夏、秋三季,没有冬季,季节更替现象是存在的;A地地势高,B地纬度高,入冬日期相近,都在10月15日左右。
考点:主要考查了冬始日期不同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冬始日期不同的原因。
霜冻是指生长季节里因气温降到0℃或0℃以下而使植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右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初霜冻日期分布情况,读图完成问题。
32.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的,无霜冻期最短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3. 关于该区域等初霜冻日期线的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 东南部等值线呈东西走向;海陆位置
B. 西南部等值线密集;冬季风
C. 甲处等值线向西南凸出;地形影响
D. 乙处等值线向西北凸出;夏季风影响显著
【答案】32. A 33. C
【解析】
【3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图中①处初霜冻日期出现时间最早,所以无霜期最短。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3题详解】
东南部等值线呈东西走向,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其余地区等值线密集或弯曲主要受地形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L湖湖岸较平缓的是( )
①东岸 ②西岸 ③南岸 ④北岸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5. 近年来L湖泊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B. 过度引用甲河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C. 过度引用乙河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D. 过度引用湖水,导致湖泊水量减少
36. 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
A. 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 B. 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C. 乙河是L湖重要补给水源 D. 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降低盐度)作用
【答案】34. D 35. B 36. D
【解析】
【34题详解】
湖泊最高水位线和最低水位线距离越近,说明湖岸越陡,反之,湖泊最高水位线和最低水位线距离越远,说明湖岸越缓。读图判断,东岸、南岸两条水位线相聚较近,说明坡度较陡;西岸、北岸两条水位线相聚较远,说明坡度缓和;故D②④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5题详解】
短时间内,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对湖泊水咸淡影响较小,A项错误;
结合等高线可知,甲河注入湖泊,而乙河是由湖泊流出的,所以过度引用甲河河水会导致湖水量减少,使湖泊由淡水湖变成微咸水湖,B项正确,C项错误;
如果过度引用湖水,其甲河流流入与乙河流出没有大的变化,其盐度也不会有多大变化,所以D项错误。
故选B
【36题详解】
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甲河流入L湖,乙河流出L湖。
A、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甲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为汛期,秋季补给量小,河流流量小,河流输入L湖泥沙较少,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等高线判断,甲河流入L湖,流量变化不受L湖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C、乙河流出L湖,因此是湖泊补给河流,故C不符合题意;
D、甲河流(淡水)入L湖,乙河流出L湖,能起到排盐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附近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 有关图中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B. 乙处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
C. 丙处多曲流,有明显的夏讯
D. 丁处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38. 有关甲、乙、丙、丁四处多发灾害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处易发生旱灾
B. 乙处易发生泥石流
C. 丙处易发生洪灾
D. 丁处易发生滑坡
【答案】37. C 38. C
【解析】
【37题详解】
甲处等高线弯曲度大,河道较为狭窄,A错误;
乙处等高线密集,为陡坡,B错误;
读图可知,丙处河道弯曲,我国南方是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所以有明显的夏汛,C正确;
南方河流无结冰期,D错误;
故选C
【38题详解】
该河流位于我国南方,降水较多,且甲处位于河流沿岸,发生旱灾可能性小,A错误;
泥石流多发生在山谷中,乙处等高线密集,为陡坡,不易发生泥石流,B错误;
丙处地势低平,且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C正确;
滑坡发生在地势起伏大的地方,丁处地势平坦,不易发生滑坡,D错误。
故选C
“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龙”身体上也存在“病症”。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9. 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搭配正确的( )
A. “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B.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C.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D. “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40.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 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B.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 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D. 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答案】39. A 40. D
【解析】
试题分析:
【39题详解】
“脚肿”是下游河段,主要原因是河流流速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措施是加高、加固堤坝, A错。“大量脱发”指上游河段,形成原因是人类过度放牧,措施是合理放牧或禁牧,B错。 “动脉阻塞”是 上游河段,是因河流流向较高纬度,不同纬度区结冰、融冰时间差异造成。主要措施是炸开冰坝,C错。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中,“腹泻”指中游河段,主要原因是地表植被破坏,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D对。
【40题详解】
河流梯级开发,要求落差大,水能丰富。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D对。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水能不足,不能梯级开发,A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水能不一定丰富,B错。水能梯级开发,与气温高,蒸发旺盛无关,C错。
【考点定位】不同河段面临的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河流梯级开发的条件。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41.我国幅员辽阔,岛屿众多。下图为“我国两岛屿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岛屿面积较大的是_______,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的是_______,甲岛屿位于乙岛屿的_______方向。
(2)甲图中①②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 )。
A.230千米 B.100千米 C.270千米 D.200千米
(3)图中两岛屿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
(4)两图中③④是都是著名的盐场,分析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答案】(1)甲 乙 乙 东北
(2)B
(3)分布在岛屿沿海平原上
(4)处在山地背风坡,多晴朗天气,降水少;蒸发旺盛;多淤泥质海滩,有利于晒盐。(任答两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海南和台湾的地理特征、比例尺的内涵、经纬线图中距离的计算、盐场的选择要求等。考查了考生的区域地理定位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详解】(1)根据甲、乙两岛屿的经纬度及轮廓判断,甲岛屿是我国的台湾岛,乙岛屿是我国的海南岛,甲图所示的海岛面积较大,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甲乙两图图幅大小相等,但甲岛实际面积较大,故甲图的比例尺较小,乙图的比例尺较大。比例尺越大,地图越详细,故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的是乙。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岛屿位于乙岛屿的东北方向。
(2)根据图上①②两城市的纬度计算,①②两城距离大约是图中两纬线间距离的一半多,由于经线上纬度相差一度距离大约相差111km,①②之间大约相差纬度不到(接近)一度,因此①②实际距离大约是100千米。
(3)根据甲、乙两岛屿的城市分布判断,甲乙两岛屿中间为地势较高的山地,沿海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城市大多分布在岛屿沿海地区。
(4)根据图上③④两盐场的分布判断,③④盐场位于地形平坦的海滩地区,且位于背风坡,多晴朗天气,多为淤泥质海滩,利于海水晒盐。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穿越崇山峻岭,在云南省境内并行奔流170多千米,形成了“三江并流”这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景观。如图示意“三江并流”及附近地区。
(1)简述“三江并流”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2)分析“三江并流”地区水能资源梯级开发有利的自然条件。
(3)若在金沙江流域进行梯级开发,推测适宜大坝截流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4)长江中下游被称为“黄金水道”,试分析其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答案】(1)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北高南低、纵列分布。
(2)主要位于季风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地形,易于建坝。
(3)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易于施工。
(4)河流水量大;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无结冰期,四季可通航;通航里程长;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客货运输量大;流域内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组成交通运输网。(任答4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河流的航运价值等。解答本题可以回顾和借鉴美国田纳西河的梯级开发相关知识。“三江并流”地区的地形特征可以从图中获取信息回答。水能资源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要从该区河流的水量大、水能丰富、峡谷地形有利于施工建坝分析。
【详解】(1)由题干可知,“三江”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北高南低,地势起伏大;三江并流地处高山峡谷地区,山河相间,呈纵列分布。
(2)该区域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地形,建坝工程量较小。
(3)大江截流一般选择在枯水季节进行。金沙江流域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不适合大坝截流;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易于施工,所以冬季适宜大坝截流。
(4)长江是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长江中下游水流平稳,江面开阔,不少河段江面宽度超过10千米,航运价值高,长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无结冰期,四季通航,故航运价值高。
【点睛】长江是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目前,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7万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左右.
43.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备注:请忽略图中河流的箭头,其并不代表河流的流向,指向为河流的上游。
(1)简述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2)简述该地区水资源匮乏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原因。
(3)为解决该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可采取哪些对策。
(4)该区域部分河段常有凌汛发生,简述凌汛发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及最易出现的季节。
(5)图示西北部有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古长城”,请说出以其为界的三条地理分界线。
【答案】(1)冬季河流结冰;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含沙量较大;流量较小;汛期短(汛期主要7、8月份);水位变化大。(任答5点)
(2)自然原因:全年降水不多(处于半湿润区,河流径流量小)。
社会经济原因:人口、城市密集,工农业发展水平快,生活与生产需水量大;浪费污染严重。
(3)对策:跨流域调水;修筑水库;提高节约用水意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产业;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沿海地区海水淡化等。(任答4点)
(4)条件:有结冰现象;从低位流向高纬
季节:冬季(准确的描述应为:秋末冬初(结冰期)和冬末春初(融冰期))
(5)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温带草原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草原和森林);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4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的分界线;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有:河流水文特征、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对策、凌汛产生的基本条件及其出现季节、长城的地理界限意义等。水文特征一般从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水能资源等方面分析。水资源短缺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降水量和蒸发量,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和经济发展用水量大,解决思路是开源和节流。
【详解】(1)该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主要为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区域冬季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上游为黄土高原,所以河流含沙量较大;该地河流主要为降水补给,但是降水偏少,用水较多,河流流量小;受雨带推移的影响,汛期短,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不均,水位变化大。
(2)华北地区水资源匮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降水偏少,社会经济原因则主要是因为人口和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较多,加上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严重等。
(3)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采取措施分为两种。开源:跨流域凋水;修筑水库蓄水;沿海地区海水淡化。节流:提高节约用水意识,保护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产业;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4)凌汛的发生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二是河流要有结冰期。
凌汛最易出现的季节一是秋末冬初(结冰期),二是冬末春初(融冰期)。秋末冬初,位于河流下游的高纬度河段已经开始结冰,但低纬的上游还未结冰,河水继续向下游流动,流动过程中河水被冰凌阻塞,使水位上涨,形成凌汛;冬末春初,位于低纬的上游河段河水开始解冻,水向下游流动,但位于高纬的下游河段还未解冻,导致凌汛形成。
(5)长城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限。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温带草原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草原和森林);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4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的分界线;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年秋季高2017级高二上期
半期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合计60分)
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5°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9小时抵达乙地(60°N,75°E)。回答问题。
1. 飞机飞行航线( )
A. 先向南再向北 B. 先向北再向南
C. 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D.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2. 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若沿 60°N 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 )
A. 8 小时 B. 12 小时
C. 13.5 小时 D. 16 小时
3. 据材料分析,若飞机起飞时甲区时为2018年2月28日8:00,则飞机抵达乙地时,乙的区时为( )
A. 2月27日11:00 B. 2月29日5:00
C. 2月28日9:00 D. 3月1日5:00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据题意可知,甲地(60°N,105°W)和乙地(60°N,75°E)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并且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上,两地都位于北半球,所以其最近航线就是经过北极点的大圆航线,因此其航行方向应该是先向北再向南。
故选:B
【2题详解】
经线圈上纬度相差一度距离大约相差111km,赤道上经度相差一度距离也相差111km。根据上题结论判断,飞机在经线圈上9小时飞行了60°,即航行距离大约为6660千米,速度约为6660/9=740km/h;因为北纬60°纬线圈长约为赤道的一半,所以北纬60°上经度相差一度距离大约相差111/2km,甲乙两地经度相差180°,则两地在北纬60°纬线上的航行距离约为180°×111/2=9990km,结合飞行速度,可以算出抵达乙地大约需要9990÷740=13.5小时。
故选:C
【3题详解】
甲属于西7区,乙属于东5区,两地相差12个时区,区时相差12小时。飞机在甲地起飞时,甲地的区时为2018年2月28日8:00,则乙地区时为2018年2月28日20:00,又因为飞机飞行了约9个小时,要加上9小时,则飞机到达乙地的时间为2018年3月1日5:00,故D正确。
故选D
图示为是世界某地水土流失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为100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水土流失与地形相关,图中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位于
A. 山脊 B. 山谷 C. 鞍部 D. 山顶
5. 图中最大高差可能为
A. 575米 B. 765米
C. 855米 D. 1000米
【答案】4. A 5. B
【解析】
【4题详解】
等高线向高处凸的是山谷,向低处凸的是水脊;图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的地区,由图示等高线弯曲的方向应是在山脊部位。选A正确。
【5题详解】
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为100米,图示区域有7条等高线,最大海拔是800-900米,最低海拔是100-200米,最大高差是700-800米。选B正确。
读“我国某地平均气温等温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6. 甲乙两地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
A. 山地、盆地 B. 盆地、山地
C. 河谷、山地 D. 山地、高原
7.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1000m~1667m B. 1333m~2000m
C. 1333m~1667m D. 1667m~2000m
8. 丙地的气温可能是( )
A. 2℃ B. 4℃ C. -3℃ D. -1℃
【答案】6. B 7. B 8. D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根据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的原理判断,甲处地形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地形,乙处地形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地地形,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题详解】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可以算出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的温度大于4℃小于6℃,乙的温度大于-6℃小于-4℃,甲乙两地的相对温差为大于8℃小于12℃,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可以算出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1333m-2000m,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题详解】
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规律,丙处的等值线可能是0或2℃。若是0℃,则丙的温度在0℃到-2℃之间。若是2℃,则丙的温度在2到4℃之间,符合此条件的选项只有-1℃,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一般来说,一幅图内等值线向一个方向递增或递减;遇到特殊情况时,会出现两条等值线之间出现一闭合等值线,相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读图回答问题。
9. 甲处黄土层的厚度可能是( )
A. 10 米 B. 20 米
C. 30 米 D. 35米
10. 从适宜人们居住的环境考虑,最适合开凿窑洞地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9. C 10. B
【解析】
【9题详解】
黄土层的厚度=海拔高度-黄土底面高度。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甲地黄土表面海拔约830-835米之间,甲地的黄土底面海拔约在800-805米之间,二者相减,可得黄土厚度约为25-35米之间。只有C符合要求。故C正确。
故选C
【10题详解】
A.甲地位于山脊处,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大,且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不宜建窑洞。故A错误;
B.乙处在山脊的南坡处,处于西北风的背风坡,可以抵御寒冷的西北风,且不易集水,适宜建窑洞。故B正确;
C.丙地在山脊处,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大,不适宜建窑洞。故C错误;
D.丁地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不易建窑洞。故D错误。
故选:B
11.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福字。以下四个福字将各省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了福字的设计中。它们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 )
A. 陕西、湖南、贵州、新疆 B. 陕西、四川、贵州、云南
C. 北京、重庆、四川、云南 D. 福建、四川、重庆、上海
【答案】C
【解析】
根据福字的特色结合区域特色可知,第一幅为北京褔,融合了天安门、故宫和京剧等元素,彰显了北京地位和文化特色;第二幅重庆褔,也是非常有味道的,有火锅、有交通,都是重庆特色,整体看下来,突出了一派喜庆团圆之气。第三幅为四川福,一只胖胖的国宝大熊猫捧着根竹子,旁边还有一棵竹子,寓意着四川小伙伴,新的一年丰衣足食,越长越可爱。第四幅为云南福,充满了民族风情,结合了云南当地的民族舞蹈和山水景色,很有当地特色,小小的福字寄托了对云南的美好愿景。据此选C。
读我国领土四端点的位置表,完成下面小题。
12. ②端点是我国领土的( )
A. 最东端 B. 最南端
C. 最西端 D. 最北端
13. ④端点所在省区的地理特征是( )
A. 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B. 农业以河谷农业为主
C. 南部地区的河流有春汛现象 D. 地形分布特征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
【答案】12. A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的四至点分别是: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53°N附近;最南端--曾母暗沙,4°N附近;最西端--帕米尔高原,73°E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135°E附近。故②端点是最东端。
故选A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④端点是我国最西端,所在省区为新疆。
A. 受地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新疆的降水分布比较复杂,无明显的递变规律,A错误;
B. 新疆地区总体气候干旱,农业以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为主,B错误;
C. 新疆南部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汛期主要在夏季,冬季可能断流,C错误;
D. 新疆境内有三大山脉,分别是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脉,中间分布两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地形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D正确。
故选D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有关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 C. ④<② D. ④>③
15. 此季节( )
①我国北方河流易发生凌汛
②我国南方地区多雷雨天气
③我国西南地区地震灾害多发
④我国台湾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14. D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在高空同一水平面上,①等压面往上凸,为高压,②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气压值比较①>②。在近地面同一水平面上比较,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③处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是低压,④处遇冷空气收缩,形成高压,气压值④>③。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最后四地气压比较由大到小顺序为④③①②。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根据上题结论,此时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所以此时我国是夏季。
①我国北方河流的凌汛主要发生在冬末春初或秋末冬初,故①错误。
②夏季我国南方地区多雷雨天气。故②正确。
③我国西南地区地震灾害多发与季节关系不大。故③错误。
④台湾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我国台湾山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④正确。
故B②④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6.下列有关我国地理分界线说法错误的是
A. 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布界线
B.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 畜牧业一般分布在年降水400-800毫米区域
D. 秦岭—淮河一线与年降水800毫米基本相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布界线,A正确。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正确。畜牧业一般分布在年降水200-400毫米区域,C错误,选C。秦岭—淮河一线与年降水800毫米基本相当,D正确。
考点: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17. 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可能造成 ( )
A. 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
B. 东北地区雨季滞后
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消失
D. 南部沿海地区严重干旱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若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北方雨季来的早,可能造成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A对。东北地区雨季提前,B错。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到来早,C错。 南部沿海受台风影响,不一定干旱,D错。
考点:副高与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分区。完成下面小题。
18. 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条件不同 B. 水热条件不同
C. 土壤条件不同 D. 光照条件不同
19. 图示I ,II,III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A. 土壤和植被 B. 水文与植被
C. 地形与气候 D. 地形与水文
20. 有关I ,II,III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II区比III区纬度高,热量较III少
B. III区比II区纬度低,太阳光照比II区强
C. III区与I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 II区比I区北部降水少,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为界线
【答案】18. B 19. C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地理界线P是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北侧主要是旱地农业,南侧主要是水田农业,因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降水丰富,雨热同期,适合水田农业发展,秦岭—淮河以北水热条件相对较差,发展旱地耕作业。故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热条件,B正确;与地形、土壤和光照关系不大,ACD错误。
故选B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I、Ⅱ、Ⅲ三大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图示I、Ⅱ、III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形与气候,与植被、水文、土壤关系不大,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题详解】
虽然Ⅱ区比Ⅲ区纬高,但由于地势相对较低,所以热量条件要好于Ⅲ区,A错误;
Ⅲ区光照强于其他两区,主要是由于该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大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的结果,不是因为纬度低,B错误;
Ⅲ区与I区南部大致以3000m等高线为划分依据,C错误;
II区比I区北部降水少,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为界线,D正确。
故选D
下表为北京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省级行政中心的气温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其他三城市比较,北京的气温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分别是
A. 1月气温低——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近 B. 7月气温高——纬度低、云量少
C. 气温日较差小——海拔高、云量多 D. 气温年较差大——纬度高、临海
22. 甲城市所在省级行政区突出的地理特征为
A. 喀斯特地貌典型 B. 多雪峰和冰川
C. 环境人口容量大 D. 城市化水平最高
【答案】21. A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与其他三城市比较,北京的气温特征是1月气温低,形成原因是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近,A对。北京的纬度比其它三地高,B错。北京位于第三阶梯,海拔低,气温日较差大,C错。北京气温年较差大,气候大陆性强,不临海,D错。
【22题详解】
根据表格气温,甲城市所在省级行政区夏季气温最低,应是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突出的地理特征为多雪峰和冰川,B对。喀斯特地貌典型的是云贵高原,A错。自然环境恶劣,环境人口容量小,城市化水平低,C、D错。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 B. 受台风活动影响明显
C.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D. 多锋面、气旋活动
24. 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B. 该区地貌特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 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D. 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是地形
【答案】23. A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A.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是因为凸出部位是横断山区,该地受西南季风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形成大量地形雨,导致降水量等值线向北凸岀,故A正确;
B.该地受台风影响小,故B错误;
C.地势可以说是北高南低,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故C错误;
D.与锋面,气旋活动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24题详解】
A.该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能资源丰富。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有着丰富的水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该区域地处高原,海拔高,终年低温,冰川地貌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图中甲处属于喜马拉雅山脉,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此处降水变率大,说明此处地势起伏大,主要受地形影响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正常年份地下潜水位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该地区最可能是( )
A. 云贵高原 B. 松嫩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黄淮海平原
26. 该地区7、8月潜水位较低,原因是( )
A. 受准静止锋控制 B.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 受气旋控制 D. 处于夏季风背风坡
27. 当该地区地下潜水接受补给最多时,叙述正确的( )
A.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地中海地区正值多雨季节
C. 我国江淮地区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 D. 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
【答案】25. C 26. B 27. C
【解析】
【25题详解】
当河流水量大时,河水补给潜水,潜水水位较高,反之较低。从图中可见5-6月流量大,说明降水较多,7-8月流量小,说明降水较少,符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特点,6月梅雨季节降水量大,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A.云贵高原不会受到伏旱的影响,因而夏秋季节降水较多,潜水水位夏秋季节起伏较缓,故A错;
B.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地区,7、8月份为雨季,降水丰富,潜水水位高,故B错;
C.从图中可见5-6月流量大,说明降水较多,7-8月流量小说明降水较少,符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梅雨季节降水量大,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故C对;
D.黄淮海平原位于北方地区,7、8月份为雨季,降水丰富,潜水水位高,故D错。
故选C
【26题详解】
7、8月潜水位较低,说明降水较少,河流水量小。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因而7-8月降水少,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A.准静止锋控制会带来降水,并且准静止锋是出现在6月-7月,故A错;
B.该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因而7-8月降水少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故B对
C.气旋控制会带来降水,河流流量会增大,潜水位不会降低,故C错;
D.夏季风的背风坡,整个夏季都降水都会较少,故D错。
故选B
【27题详解】
读图可得,当该地区地下潜水接受补给最多时是6月即我国的夏季。
北半球是夏季的时候,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故A错误;
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少雨,冬季多雨,故B错误;
6月是我国江淮地区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故C正确;
我国的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故D错误.
故选:C
下表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气候资料表”。读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28. ①②③④序号对应的城市是( )
A. 银川、拉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 B. 呼和浩特、拉萨、银川、乌鲁木齐
C. 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拉萨 D. 拉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
29. 城市①冬春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受( )
A. 季风的影响 B. 亚洲高压控制 C. 热带气旋影响 D. 西风气流影响
【答案】28. C 29.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气候的差异。掌握我国降水的空间和时间的分布,气温的地区差异和季节变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8题详解】
①1月平均气温最低,7月平均气温最高,夏秋季降水最小,应该为乌鲁木齐;②最冷月低于0℃,1月平均气温较低,7月平均气温不高,夏秋季降水多,冬春降水少,应该是呼和浩特;③全年降水比较少,夏季气温高,应该为银川;④夏季气温最低,应该为拉萨,C正确。
【29题详解】
结合第1题的分析.城市①为乌鲁木齐;冬春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气流影响,D正确。
从气候学上讲,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读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30. 影响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海陆分布 C. 纬度 D. 光照
31. 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冬始日期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地入冬日期可能为11月25日
B. 受地形影响,沿海地区比同纬度内陆地区入冬晚
C. 海口一年中只有春、夏、秋三季,没有冬季,因此不存在四季更替现象
D. A地地势高,B地纬度高,入冬日期差不多
【答案】30. A 31. B
【解析】
试题分析:
【30题详解】
由图可知,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基本与纬线平行,纬度越低,冬始日期越晚。所以影响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纬度。
【31题详解】
根据日期的变化规律,C地入冬日期在12月1日以后;沿海地区比同纬度内陆地区入冬晚是受海洋的影响;海口一年中只有春、夏、秋三季,没有冬季,季节更替现象是存在的;A地地势高,B地纬度高,入冬日期相近,都在10月15日左右。
考点:主要考查了冬始日期不同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冬始日期不同的原因。
霜冻是指生长季节里因气温降到0℃或0℃以下而使植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右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初霜冻日期分布情况,读图完成问题。
32.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的,无霜冻期最短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3. 关于该区域等初霜冻日期线的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 东南部等值线呈东西走向;海陆位置
B. 西南部等值线密集;冬季风
C. 甲处等值线向西南凸出;地形影响
D. 乙处等值线向西北凸出;夏季风影响显著
【答案】32. A 33. C
【解析】
【3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图中①处初霜冻日期出现时间最早,所以无霜期最短。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3题详解】
东南部等值线呈东西走向,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其余地区等值线密集或弯曲主要受地形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L湖湖岸较平缓的是( )
①东岸 ②西岸 ③南岸 ④北岸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5. 近年来L湖泊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B. 过度引用甲河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C. 过度引用乙河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D. 过度引用湖水,导致湖泊水量减少
36. 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
A. 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 B. 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C. 乙河是L湖重要补给水源 D. 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降低盐度)作用
【答案】34. D 35. B 36. D
【解析】
【34题详解】
湖泊最高水位线和最低水位线距离越近,说明湖岸越陡,反之,湖泊最高水位线和最低水位线距离越远,说明湖岸越缓。读图判断,东岸、南岸两条水位线相聚较近,说明坡度较陡;西岸、北岸两条水位线相聚较远,说明坡度缓和;故D②④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5题详解】
短时间内,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对湖泊水咸淡影响较小,A项错误;
结合等高线可知,甲河注入湖泊,而乙河是由湖泊流出的,所以过度引用甲河河水会导致湖水量减少,使湖泊由淡水湖变成微咸水湖,B项正确,C项错误;
如果过度引用湖水,其甲河流流入与乙河流出没有大的变化,其盐度也不会有多大变化,所以D项错误。
故选B
【36题详解】
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甲河流入L湖,乙河流出L湖。
A、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甲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为汛期,秋季补给量小,河流流量小,河流输入L湖泥沙较少,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等高线判断,甲河流入L湖,流量变化不受L湖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C、乙河流出L湖,因此是湖泊补给河流,故C不符合题意;
D、甲河流(淡水)入L湖,乙河流出L湖,能起到排盐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附近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 有关图中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B. 乙处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
C. 丙处多曲流,有明显的夏讯
D. 丁处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38. 有关甲、乙、丙、丁四处多发灾害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处易发生旱灾
B. 乙处易发生泥石流
C. 丙处易发生洪灾
D. 丁处易发生滑坡
【答案】37. C 38. C
【解析】
【37题详解】
甲处等高线弯曲度大,河道较为狭窄,A错误;
乙处等高线密集,为陡坡,B错误;
读图可知,丙处河道弯曲,我国南方是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所以有明显的夏汛,C正确;
南方河流无结冰期,D错误;
故选C
【38题详解】
该河流位于我国南方,降水较多,且甲处位于河流沿岸,发生旱灾可能性小,A错误;
泥石流多发生在山谷中,乙处等高线密集,为陡坡,不易发生泥石流,B错误;
丙处地势低平,且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C正确;
滑坡发生在地势起伏大的地方,丁处地势平坦,不易发生滑坡,D错误。
故选C
“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龙”身体上也存在“病症”。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9. 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搭配正确的( )
A. “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B.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C.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D. “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40.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 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B.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 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D. 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答案】39. A 40. D
【解析】
试题分析:
【39题详解】
“脚肿”是下游河段,主要原因是河流流速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措施是加高、加固堤坝, A错。“大量脱发”指上游河段,形成原因是人类过度放牧,措施是合理放牧或禁牧,B错。 “动脉阻塞”是 上游河段,是因河流流向较高纬度,不同纬度区结冰、融冰时间差异造成。主要措施是炸开冰坝,C错。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中,“腹泻”指中游河段,主要原因是地表植被破坏,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D对。
【40题详解】
河流梯级开发,要求落差大,水能丰富。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D对。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水能不足,不能梯级开发,A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水能不一定丰富,B错。水能梯级开发,与气温高,蒸发旺盛无关,C错。
【考点定位】不同河段面临的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河流梯级开发的条件。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41.我国幅员辽阔,岛屿众多。下图为“我国两岛屿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岛屿面积较大的是_______,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的是_______,甲岛屿位于乙岛屿的_______方向。
(2)甲图中①②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 )。
A.230千米 B.100千米 C.270千米 D.200千米
(3)图中两岛屿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
(4)两图中③④是都是著名的盐场,分析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答案】(1)甲 乙 乙 东北
(2)B
(3)分布在岛屿沿海平原上
(4)处在山地背风坡,多晴朗天气,降水少;蒸发旺盛;多淤泥质海滩,有利于晒盐。(任答两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海南和台湾的地理特征、比例尺的内涵、经纬线图中距离的计算、盐场的选择要求等。考查了考生的区域地理定位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详解】(1)根据甲、乙两岛屿的经纬度及轮廓判断,甲岛屿是我国的台湾岛,乙岛屿是我国的海南岛,甲图所示的海岛面积较大,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甲乙两图图幅大小相等,但甲岛实际面积较大,故甲图的比例尺较小,乙图的比例尺较大。比例尺越大,地图越详细,故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的是乙。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岛屿位于乙岛屿的东北方向。
(2)根据图上①②两城市的纬度计算,①②两城距离大约是图中两纬线间距离的一半多,由于经线上纬度相差一度距离大约相差111km,①②之间大约相差纬度不到(接近)一度,因此①②实际距离大约是100千米。
(3)根据甲、乙两岛屿的城市分布判断,甲乙两岛屿中间为地势较高的山地,沿海为地势低平的平原,城市大多分布在岛屿沿海地区。
(4)根据图上③④两盐场的分布判断,③④盐场位于地形平坦的海滩地区,且位于背风坡,多晴朗天气,多为淤泥质海滩,利于海水晒盐。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穿越崇山峻岭,在云南省境内并行奔流170多千米,形成了“三江并流”这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景观。如图示意“三江并流”及附近地区。
(1)简述“三江并流”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2)分析“三江并流”地区水能资源梯级开发有利的自然条件。
(3)若在金沙江流域进行梯级开发,推测适宜大坝截流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4)长江中下游被称为“黄金水道”,试分析其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答案】(1)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北高南低、纵列分布。
(2)主要位于季风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地形,易于建坝。
(3)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易于施工。
(4)河流水量大;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无结冰期,四季可通航;通航里程长;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客货运输量大;流域内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组成交通运输网。(任答4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河流的航运价值等。解答本题可以回顾和借鉴美国田纳西河的梯级开发相关知识。“三江并流”地区的地形特征可以从图中获取信息回答。水能资源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要从该区河流的水量大、水能丰富、峡谷地形有利于施工建坝分析。
【详解】(1)由题干可知,“三江”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北高南低,地势起伏大;三江并流地处高山峡谷地区,山河相间,呈纵列分布。
(2)该区域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地形,建坝工程量较小。
(3)大江截流一般选择在枯水季节进行。金沙江流域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不适合大坝截流;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易于施工,所以冬季适宜大坝截流。
(4)长江是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长江中下游水流平稳,江面开阔,不少河段江面宽度超过10千米,航运价值高,长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无结冰期,四季通航,故航运价值高。
【点睛】长江是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目前,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7万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左右.
43.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备注:请忽略图中河流的箭头,其并不代表河流的流向,指向为河流的上游。
(1)简述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2)简述该地区水资源匮乏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原因。
(3)为解决该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可采取哪些对策。
(4)该区域部分河段常有凌汛发生,简述凌汛发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及最易出现的季节。
(5)图示西北部有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古长城”,请说出以其为界的三条地理分界线。
【答案】(1)冬季河流结冰;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含沙量较大;流量较小;汛期短(汛期主要7、8月份);水位变化大。(任答5点)
(2)自然原因:全年降水不多(处于半湿润区,河流径流量小)。
社会经济原因:人口、城市密集,工农业发展水平快,生活与生产需水量大;浪费污染严重。
(3)对策:跨流域调水;修筑水库;提高节约用水意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产业;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沿海地区海水淡化等。(任答4点)
(4)条件:有结冰现象;从低位流向高纬
季节:冬季(准确的描述应为:秋末冬初(结冰期)和冬末春初(融冰期))
(5)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温带草原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草原和森林);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4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的分界线;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有:河流水文特征、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对策、凌汛产生的基本条件及其出现季节、长城的地理界限意义等。水文特征一般从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水能资源等方面分析。水资源短缺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降水量和蒸发量,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和经济发展用水量大,解决思路是开源和节流。
【详解】(1)该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主要为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区域冬季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上游为黄土高原,所以河流含沙量较大;该地河流主要为降水补给,但是降水偏少,用水较多,河流流量小;受雨带推移的影响,汛期短,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不均,水位变化大。
(2)华北地区水资源匮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降水偏少,社会经济原因则主要是因为人口和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较多,加上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严重等。
(3)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采取措施分为两种。开源:跨流域凋水;修筑水库蓄水;沿海地区海水淡化。节流:提高节约用水意识,保护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产业;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4)凌汛的发生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二是河流要有结冰期。
凌汛最易出现的季节一是秋末冬初(结冰期),二是冬末春初(融冰期)。秋末冬初,位于河流下游的高纬度河段已经开始结冰,但低纬的上游还未结冰,河水继续向下游流动,流动过程中河水被冰凌阻塞,使水位上涨,形成凌汛;冬末春初,位于低纬的上游河段河水开始解冻,水向下游流动,但位于高纬的下游河段还未解冻,导致凌汛形成。
(5)长城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限。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温带草原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草原和森林);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4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的分界线;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