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8-2019学年贵州省都匀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展开
都匀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呼吸合成ATP可以不依赖02
B. 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
C. 学生课堂学习时消耗ATP,课间休息时不消耗ATP
D. 蓝藻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的ATP最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区别。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培养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合成ATP所需能量可以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A正确。
ATP中的“A”指腺苷,B错误。
学生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间休息都在进行细胞的生命活动消耗ATP,C错误。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B.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衰老细胞的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
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培养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细胞周期长短也不同,A错误。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衰老细胞的典型特征是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C错误。
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点睛】本题中所涉及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在概念、本质方面很容易混淆,熟记基本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与生物实验操作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染色,可观察到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结果中色素带颜色较浅,可能是无水乙醇太少
C. 线粒体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一段时间内线粒体中能继续进行有氧呼吸
D. 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需要在碱生条件下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是实验的考查,观察染色体或染色质用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等碱性染色剂染色,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甲基绿和吡罗红红染色。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或丙酮)、石英砂和碳酸钙。其中无水乙醇或丙酮的作用是溶解色素;石英砂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细胞可进行有氧呼吸,健那绿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时应该在酸性环境中进行。
【详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甲基绿和吡罗红红染色,A错误。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溶解色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结果中色素带颜色较浅,可能是无水乙醇太多,B错误。
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细胞可进行有氧呼吸,健那绿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C正确。
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时应该在酸性环境中进行,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有温度和酸碱度
C. 内环境渗透压与血红蛋白等直接有关
D. 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机体组织水肿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1)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2)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3)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4、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
5、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液中含有血细胞,A错误;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B错误;
内环境渗透压大小取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以及细胞内液的大小,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错误;
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机体组织水肿,D正确。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对内环境稳态概念、理化性质等,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理解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5.下列有关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激素调节又有神经调节
B. 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C. 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D. 下丘脑中既有血糖、水盐和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又有感受传导和合成分泌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血糖调节的途径以及和参与血糖调节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识记两种激素之间的拮抗作用;难度不大。
【详解】血糖平衡调节除激素发挥调节作用外,还受神经系统控制,间接发挥调节作用,A正确。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B错误。
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与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相互桔抗,共同实现对糖代谢的调节,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C正确。
下丘脑既属于神经系统,是血糖、水盐和体温调节中枢,又属于内分泌系统的枢纽,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这也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以下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B. 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消耗ATP
C. 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变
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只能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
【详解】反射弧中,刺激是来自神经细胞的一端,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错误。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时通过胞吐的方式,不需要载体但需要消耗ATP,B正确。
兴奋在突触小体上只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不能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要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必须有完整的突触结构,C错误。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形成知识网络结构,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人的精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每个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
A. 23对、46个、92条 B. 46对、46个、92条
C. 23对、23个、92条 D. 46对、23个、46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此时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每一对联会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形成一个四分体,每个染色体中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因此每个四分体中有四个单体。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此时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每一对联会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形成一个四分体,每个染色体中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因此每个四分体中有四个单体。
此时该精原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细胞中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23个四分体,9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特点,需要掌握该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8.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杂合豌豆表现为紫花,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杂合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是测交实验。杂合紫花豌豆减数分裂产生显性和隐性两种配子,白花豌豆只产生隐性配子,其后代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9.下列各组杂交中,子代只能产生一种表现型的是
A. BBSs×BBSs B. BbSs×bbSs C. BbSs×bbss D. BBss×bbSS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关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表现型、基因型概率的计算,可以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先拆分成几对等位基因杂交,再将不同对的基因组合,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例AaBb×AaBb可拆成Aa×Aa和Bb×Bb两对杂交,利用分离定律,分别得到2种表现型,再组合起来表现型为2×2=4种;同理,Aa×Aa和Bb×Bb两对杂交,分别得到3种基因型,再组合起来基因型为3×3=9种。
【详解】BBSs×BBSs杂交子代中的表现型为1×2=2,故A项错误。
BbSs×bbSs杂交子代中的表现型为2×2=4,故B项错误。
BbSs×bbss杂交子代中的表现型为2×2=4,故C项错误。
BBss×bbSS杂交子代中的表现型为1×1=1,故D项正确。
10.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9 : 3 : 3 : 1。则F1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可知控制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中,且每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故C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规律,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1.根据调查,某地区大约每70个表现型正常的人中,便有一个白化病基因携带者. 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她的双亲正常,妹妹为白化病),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性婚配,他们的子女中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A. 1/140 B. 1/280 C. 1/420 D. 1/560
【答案】C
【解析】
【详解】假设白化病用A/a表示,某地区大约每70个表现型正常的人中,便有一个白化病基因携带者,说明Aa在A_中占1/70;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她的双亲正常,妹妹为白化病),因此这个女性的基因型为1/3AA、2/3Aa,该女性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性婚配,他们的子女中患白化病的概率为2/3×1/70×1/4=1/420,C正确。
12.控制玉米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显性基因的数量越多植株越高),且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株高为10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株高为26 cm。如果已知亲代玉米株高分别为10 cm和26cm, 则F1的株高及F2的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
A. 12cm、6种 B. 18cm、6种 C. 12cm、9种 D. 18cm、9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增高效应都相同,还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可以计算出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植株增高。
【详解】已知基因型aabbccdd的玉米高10cm,基因型AABBCCDD的玉米高26cm,每个显性基因对高度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则每含一个显性基因玉米增高(26-10)÷8=2cm。aabbccdd和AABBCCDD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Dd,含4个显性基因,表现型为10+4×2=18cm。F2中的基因型有:含8个显性基因的、含7个显性基因的…不含有显性基因的,共有9种情况,所以F2中可能有9种表现型,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解植株高度与显性基因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双眼皮由显性基因A 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 控制,一位原为单眼皮后实施了双眼皮手术的女性与单眼皮的男性结婚,预计他们生一双眼皮孩子的机率是( )
A. 100% B. 50% C. 25% D. 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基因型的判断和分离定律的应用。根据分离定律,后代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根据亲代的基因型,可推测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详解】双眼皮手术只能改变该女性的表现型,不能改变其基因型。单眼皮个体均为隐性纯合子aa,该女性与单眼皮男性结婚,后代应均为单眼皮,生一双眼皮孩子的机率是0,选D。
【点睛】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亲本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为隐性
14. 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 )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雄配子(A):雌配子(a)=1:1
C. 雄配子:雌配子=3:1 D. 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
【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Aa的植物产生的雄性配子中A和a数量相等,雌配子中A和a数量也相等。但雌雄配子之间没有特定数量上的联系,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知,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多.故选D。
【点睛】易混点:杂合子(Aa)产生的同种性别的配子中,含A的配子与含a的配子数量相等;但不同性别的配子中,不管是含A的配子与含a的配子以及两种配子之和,都是雄配子多于雌配子。
15. 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 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A. 1/4 B. 3/4 C. 8/9 D. 1/9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是AaBb,交配时会产生9种基因型的个体,即:A_B_、A_bb、aaB_、aabb,但是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下来,比例为2:4:1:2.又子代中只有aaBB为纯合子,其余为杂合子,所以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9,杂合的比例为8/9,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16.碗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型如下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A. 9:3:3:1 B. 3:1:3:1 C. l:1:1:1 D. 2:2: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F1中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基因型为Rr、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相关基因型为Yy、yy,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则子一代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1/3YyRR或2/3YyRr,其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后代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1/3+2/3×1/2):(2/3×1/2)=2:1,即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2:2:1:1,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子一代的性状分离比确定亲本的基因型,进而判断子一代的基因型和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
17.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A. 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 B. 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C. 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D. 如果祖母为患者,孙女一定患此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果母亲患病,其两条X染色体上都有患病基因,那么其儿子的X染色体上一定有患病基因,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 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时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C. 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
D.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A正确。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B正确。
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正常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而21三体患者的21号染色体有三条,染色体总数为47,C正确。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某研究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短时间培养后进行搅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
A. 沉淀物、沉淀物 B. 沉淀物、上清液
C. 上清液、沉淀物 D. 上清液、上清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短时间培养后,子代噬菌体在细菌体内不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
①实验中,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所以离心后主要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
②实验中,32P存在于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其放射性也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故选C。A、B、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当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G)=0.8时,在整个DNA分子中这种比例是( )
A. 1.6 B. 0.8 C. 0.5 D. 0.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详解】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因此,当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G)=0.8时,在整个DNA分子中这种比例也是0.8,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学生熟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便可准确做答。
21. 在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转录、翻译的主要场所依次是
A. 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
B. 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C. 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
D. 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故B正确,A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DNA复制和表达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已知mRNA片段中有30个碱基,其中A+C共有12个,则其对应基因中G和T共有多少个?
A. 12 B. 18 C. 24 D. 30
【答案】D
【解析】
已知mRNA片段中有30个碱基,则mRNA中A+U+C+G=30。基因中G+T=G1+G2+T1+T2= G1+C1+T1+A1= C+G+A+U=30个,D正确。
23.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B. 摩尔根等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研究眼色遗传规律,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 拉马克用“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解释生物进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A错误。
摩尔根等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研究眼色遗传规律,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
拉马克用“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解释生物进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D正确。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学生识记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现象及实验结论,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4.下列关于遗传变异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是指DNA片段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B. 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通常使用秋水仙素对单倍体种子进行诱导加倍而获得稳定遗传植株
C. 诱变育种优点在于可以大幅度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
D. 无子番茄的无子性状出现属不可遗传变异,但无子西瓜的无子性状出现属可遗传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育种实际上是对遗传基本规律和变异知识的应用,考试中常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各种育种方式的概念和原理。
【详解】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异,A错误。
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后,经染色体加倍即得纯合二倍体,B错误。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诱变可以增加变异的种类和数量,但是不会大幅度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C错误。
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所以该性状不能遗传;无子西瓜是多倍体育种形成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所以无子西瓜的性状可以遗传,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几种育种方法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意义以及几种育种方法区别与联系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5.如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的白眼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白眼基因片段中,含有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
B. S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 白眼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D. 基因片段中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四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
【详解】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
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C错误。
组成基因片段中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有4种碱基,4种脱氧核苷酸,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试题难度一般,识记知识点结合图示可准确做答。
26.下列有关基因、性状和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表现的性状只受基因型的控制
B. 生物体的性状与基因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 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 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一定不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但基因与生物性状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有的性状可能受多对基因控制,如人的身高;同时基因也不是决定性状的唯一因素,因为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等。
【详解】生物体表现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误
生物体的一个性状可能受一对或多对基因控制,基因与性状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错误。
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为ii,其子代都是O型血(ii),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都表现为高茎;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如同一株水毛茛,在水中浸没的叶片与露在空气中的叶片表现形状不同,D错误。
【点睛】学生解答此题关键是熟知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明确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识记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27.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
B. 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 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 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答案】C
【解析】
由题图可知,a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b含有3个染色体组,如果b表示体细胞,则该生物可能是3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B错误;c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C正确;d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错误。
【考点定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名师点睛】染色体组的概念是:细胞内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的一组染色体;判断染色体组数目的方法: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是几个染色体组;根据基因名称判断,同字母(不论大写和小写)表示的基因有几个,就是几个染色体组。
28. 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这是由于
A. 培养技术操作简便 B. 幼苗成活率高
C. 单倍体植株生长迅速 D. 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D
【解析】
单倍体育种获得的个体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故D正确。
【考点定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名师点睛】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都是纯合子.
29.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只来源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 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D. 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源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B错误。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的形成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了生殖隔离,有的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也能达到生殖隔离,如染色体数目加倍引起的新物种,C错误。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30.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F1中A基因的频率和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
A. 30%,21% B. 30%,42% C. 70%,21% D. 70%,42%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aa占15%,因此杂合子Aa的概率是30%,则A的基因频率是55%+1/2×30%=70%,a的基因频率是1-70%=30%;自由交配过程中没有发生自然选择,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A基因的频率仍为70%,a的基因频率仍然是30%,则Aa的基因型频率=2×70%×30%=42%,故选D。
31.下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
(1)甲图表示在光照较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随___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此时环境因素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 阶段。
(2)从图甲可见,光照强度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用速率不再增加,这种变化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填环境因素)的影响,此时光合作用过程的____________阶段受限制。
(3)图乙中C点表示光照强度为图甲B时植物生长的最适_______________,出现 CD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光照强度 (2). 光反应 (3). 温度 (4). 暗反应 (5). 温度 (6). 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等影响,本题只研究了光照强度和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由甲图可以看出,光照弱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此时外界条件主要影响光反应,而与温度无关。而当光照强度超过某一值时,温度又成了限制因素。由图乙可以看出图中C点表示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CD段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度降低。
【详解】(1)甲图表示在光照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成正比例增加。光照强度主要影响的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光反应阶段。
(2)从甲图可见,在光照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的速度不再增加,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暗反应受到了抑制。
(3)乙图中C点表示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CD段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度降低。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学会识图分析图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2.近年来,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共同研制出了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联合疫苗”。这种“联合疫苗”由两种疫苗组成,其中一种负责刺激免疫系统,使其做好攻击艾滋病病毒的准备;第二种则担当“助攻手”,负责增强免疫反应。下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图示①②③中可能发生且为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
(2)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早已认识到,研制疫苗是抗击艾滋病最有效的良方。艾滋病疫苗在免疫过程中称为________,首次注射该疫苗后,人体主要发生图示编号中________过程。
(4)图中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人员说,这种疫苗针对的是泰国流行的艾滋病,是否对美国、非洲或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有效现在还不清楚。若该疫苗对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没有效果,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某种细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______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7)人的免疫系统有_______________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答案】 (1). ②③ (2). 效应T细胞 (3). 抗体 (4). 抗原 (5). ③⑦ (6). ④⑥和⑤⑦ (7). 反应快而强 (8). 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RNA为单链,容易发生变异 (9). T(或T淋巴) (10). 监控和清除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吞噬细胞消灭病原体;②表示细胞免疫;③表示体液免疫;④表示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⑤表示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⑥表示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死亡;⑦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因此B为抗体。
【详解】(1)图示①表示非特异性免疫,②表示细胞免疫,③表示体液免疫,其中②③属于特异性免疫。
(2)由以上分析知,题图中的A是能和靶细胞结合的效应T细胞;题图中的B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其化学本质是球蛋白(蛋白质)。
(3)艾滋病疫苗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首次注射该疫苗后,人体主要发生体液免疫,即主要发生题图中的③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⑦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
(4)图中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④⑥和⑤⑦,其特点是反应快而强。
(5)这种疫苗针对的是泰国流行的艾滋病,是否对美国、非洲或其它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有效现在还不清楚。若该疫苗对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没有效果,最可能的原因是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容易发生变异(美国、非洲或其他地区的艾滋病病毒类型与泰国可能不同)。
(6)已知某种细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T(或T淋巴)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7)人的免疫系统有监控和清除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掌握艾滋病的致病原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是解题的关键。
33.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果皮颜色(绿色和黄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判断这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某同学分别从某种群中机选取两个个体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
(1)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的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做的两个实验,实验一: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实验二:上述绿色果皮植株做父本、黄色果皮植株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现型。
实验一后代有性状分离,即可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显性。
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
若实验二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绿色为显性:
若实验二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黄色为显性。
【答案】 (1). 假说—演绎法 (2). 绿色 (3). 全部为绿色 (4). 全部为黄色 或 黄色: 绿色=1:1
【解析】
【分析】
显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①已知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都是纯合子,可以用两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的性状即是显性性状;②不知道是否纯合,先让进行自交,如果自交后代有一个发生性状分离,则该亲本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如果都不发生性状分离,然后在进行杂交,观察杂交后代的表现型。
【详解】(1)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的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2)正交与反交实验可以判断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或者是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如果显性性状是杂合子,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①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如果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绿色果皮的黄瓜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因此可以判断绿色是显性性状。
②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说明绿色是纯合子,可能是显性性状(AA,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性状(aa),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
如果绿色果皮是显性性状,上述绿色果皮植株做父本,黄色果皮植株做母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都是绿色果皮,也就是AA(绿色)×aa(黄色)→Aa(绿色)。
如果黄色是显性性状,则绿色(aa)与黄色果皮(A_)植株杂交,则杂交后代会出现黄色果皮(Aa)。也即如果黄色个体为纯合子(AA),则其后代都是黄色,如果是杂合子(Aa),则其后代黄色:绿色=1:1。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概念,掌握显隐性判断方法,并设计和完善实验步骤进行性状显隐性关系判断,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熟悉显隐性性状的判断和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是解答本题关键。
34.某些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第一种情况:当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否则为白色,回答下列问题:
(1)让纯合红花个体与白花(aabb)个体杂交,F1自交,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F2白花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
(2)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基因M使花瓣成紫色,基因n纯合时抑制色素形成。基因型为AaBbMmnn个体花的颜色表现为___________。
第二种情况: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3)该植物的花色遗传__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4)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AAbb个体的表现型与F1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答案】 (1). 红色:白色=9:7 (2). 3/7 (3). 白色 (4). 遵循 (5). AABB和aabb 或 AAbb和 aaBB (6). 相同
【解析】
【分析】
植物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该植物花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详解】(1)题意可知纯台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与白花(aabb)个体杂交,产生F1, 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 B :A bb:aaB :aabb =9:3:3:1。根提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 B 的个体表现为红色,其余基因型的个体表现为白色,因此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白色=9:7,F2中白花个体占7/16,其中纯合子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 aabb各占1/16,因此F2白花个体中纯合子占(1/16+1/16+1/16)/(7/16) =3/7。
(2)题意可知基因n纯合时抑制色素形成,因此基因型为AaBbMmnn个体花的颜色表现为白色。
(3)由分析可知,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该植物花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4)由题意知,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与F2中AAbb个体含有显性基因个数相同,故表现型与F1表现型相同。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比例确定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时确定不同表现型的基因型,再结合题意准确分析。
3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科研人员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入法将携带SOD基因的Ti质粒导人胡萝卜细胞中,成功培育出SOD基因的胡萝卜新品种。回客下列问题:
(1)Ti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之一,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________(至少答两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在该步操作中需要将SOD基因与Ti质粒的_________________区段结合。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并且将SOD基因置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之间。最终是否整合到胡萝卜的某染色体上,可用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来鉴定,或直接测定该染色体的DNA序列
【答案】 (1). 能自我复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有特殊的标记基因 (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3). T-DNA (4).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5). 启动子 (6). 终止子 (7). DNA 分子杂交
【解析】
【分析】
1、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2、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
3、基因工程的步骤:①获取目的基因(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这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植物、动物、微生物)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DNA分子杂交技术,分子杂交技术、抗原抗体杂交)。
【详解】(1)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
(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在该步操作中需要将SOD基因与Ti质粒的T-DNA区段结合。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用到了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是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点睛】本题比较简单,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基因工程的步骤、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学生只要识记该方面的知识即可解题。
都匀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呼吸合成ATP可以不依赖02
B. 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
C. 学生课堂学习时消耗ATP,课间休息时不消耗ATP
D. 蓝藻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的ATP最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区别。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培养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合成ATP所需能量可以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A正确。
ATP中的“A”指腺苷,B错误。
学生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间休息都在进行细胞的生命活动消耗ATP,C错误。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B.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衰老细胞的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
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培养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细胞周期长短也不同,A错误。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衰老细胞的典型特征是多种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C错误。
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点睛】本题中所涉及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在概念、本质方面很容易混淆,熟记基本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与生物实验操作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染色,可观察到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结果中色素带颜色较浅,可能是无水乙醇太少
C. 线粒体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一段时间内线粒体中能继续进行有氧呼吸
D. 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需要在碱生条件下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是实验的考查,观察染色体或染色质用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等碱性染色剂染色,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甲基绿和吡罗红红染色。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或丙酮)、石英砂和碳酸钙。其中无水乙醇或丙酮的作用是溶解色素;石英砂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细胞可进行有氧呼吸,健那绿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时应该在酸性环境中进行。
【详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甲基绿和吡罗红红染色,A错误。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溶解色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结果中色素带颜色较浅,可能是无水乙醇太多,B错误。
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细胞可进行有氧呼吸,健那绿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C正确。
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时应该在酸性环境中进行,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有温度和酸碱度
C. 内环境渗透压与血红蛋白等直接有关
D. 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机体组织水肿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1)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2)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3)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4、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
5、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液中含有血细胞,A错误;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B错误;
内环境渗透压大小取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以及细胞内液的大小,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错误;
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机体组织水肿,D正确。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对内环境稳态概念、理化性质等,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理解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5.下列有关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激素调节又有神经调节
B. 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C. 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D. 下丘脑中既有血糖、水盐和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又有感受传导和合成分泌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血糖调节的途径以及和参与血糖调节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识记两种激素之间的拮抗作用;难度不大。
【详解】血糖平衡调节除激素发挥调节作用外,还受神经系统控制,间接发挥调节作用,A正确。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B错误。
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与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相互桔抗,共同实现对糖代谢的调节,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C正确。
下丘脑既属于神经系统,是血糖、水盐和体温调节中枢,又属于内分泌系统的枢纽,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这也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以下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B. 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消耗ATP
C. 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变
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只能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
【详解】反射弧中,刺激是来自神经细胞的一端,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错误。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时通过胞吐的方式,不需要载体但需要消耗ATP,B正确。
兴奋在突触小体上只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不能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要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必须有完整的突触结构,C错误。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形成知识网络结构,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人的精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每个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
A. 23对、46个、92条 B. 46对、46个、92条
C. 23对、23个、92条 D. 46对、23个、46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此时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每一对联会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形成一个四分体,每个染色体中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因此每个四分体中有四个单体。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此时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每一对联会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形成一个四分体,每个染色体中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因此每个四分体中有四个单体。
此时该精原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细胞中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23个四分体,9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特点,需要掌握该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8.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杂合豌豆表现为紫花,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杂合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是测交实验。杂合紫花豌豆减数分裂产生显性和隐性两种配子,白花豌豆只产生隐性配子,其后代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1;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9.下列各组杂交中,子代只能产生一种表现型的是
A. BBSs×BBSs B. BbSs×bbSs C. BbSs×bbss D. BBss×bbSS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关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表现型、基因型概率的计算,可以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先拆分成几对等位基因杂交,再将不同对的基因组合,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例AaBb×AaBb可拆成Aa×Aa和Bb×Bb两对杂交,利用分离定律,分别得到2种表现型,再组合起来表现型为2×2=4种;同理,Aa×Aa和Bb×Bb两对杂交,分别得到3种基因型,再组合起来基因型为3×3=9种。
【详解】BBSs×BBSs杂交子代中的表现型为1×2=2,故A项错误。
BbSs×bbSs杂交子代中的表现型为2×2=4,故B项错误。
BbSs×bbss杂交子代中的表现型为2×2=4,故C项错误。
BBss×bbSS杂交子代中的表现型为1×1=1,故D项正确。
10.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9 : 3 : 3 : 1。则F1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可知控制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中,且每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故C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规律,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1.根据调查,某地区大约每70个表现型正常的人中,便有一个白化病基因携带者. 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她的双亲正常,妹妹为白化病),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性婚配,他们的子女中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A. 1/140 B. 1/280 C. 1/420 D. 1/560
【答案】C
【解析】
【详解】假设白化病用A/a表示,某地区大约每70个表现型正常的人中,便有一个白化病基因携带者,说明Aa在A_中占1/70;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她的双亲正常,妹妹为白化病),因此这个女性的基因型为1/3AA、2/3Aa,该女性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性婚配,他们的子女中患白化病的概率为2/3×1/70×1/4=1/420,C正确。
12.控制玉米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显性基因的数量越多植株越高),且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株高为10cm,基因型为AABBCCDD的玉米株高为26 cm。如果已知亲代玉米株高分别为10 cm和26cm, 则F1的株高及F2的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
A. 12cm、6种 B. 18cm、6种 C. 12cm、9种 D. 18cm、9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增高效应都相同,还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可以计算出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植株增高。
【详解】已知基因型aabbccdd的玉米高10cm,基因型AABBCCDD的玉米高26cm,每个显性基因对高度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则每含一个显性基因玉米增高(26-10)÷8=2cm。aabbccdd和AABBCCDD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Dd,含4个显性基因,表现型为10+4×2=18cm。F2中的基因型有:含8个显性基因的、含7个显性基因的…不含有显性基因的,共有9种情况,所以F2中可能有9种表现型,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解植株高度与显性基因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双眼皮由显性基因A 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 控制,一位原为单眼皮后实施了双眼皮手术的女性与单眼皮的男性结婚,预计他们生一双眼皮孩子的机率是( )
A. 100% B. 50% C. 25% D. 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基因型的判断和分离定律的应用。根据分离定律,后代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根据亲代的基因型,可推测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详解】双眼皮手术只能改变该女性的表现型,不能改变其基因型。单眼皮个体均为隐性纯合子aa,该女性与单眼皮男性结婚,后代应均为单眼皮,生一双眼皮孩子的机率是0,选D。
【点睛】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
亲本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为隐性
14. 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 )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雄配子(A):雌配子(a)=1:1
C. 雄配子:雌配子=3:1 D. 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
【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Aa的植物产生的雄性配子中A和a数量相等,雌配子中A和a数量也相等。但雌雄配子之间没有特定数量上的联系,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知,雄配子数量比雌配子多.故选D。
【点睛】易混点:杂合子(Aa)产生的同种性别的配子中,含A的配子与含a的配子数量相等;但不同性别的配子中,不管是含A的配子与含a的配子以及两种配子之和,都是雄配子多于雌配子。
15. 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 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A. 1/4 B. 3/4 C. 8/9 D. 1/9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是AaBb,交配时会产生9种基因型的个体,即:A_B_、A_bb、aaB_、aabb,但是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下来,比例为2:4:1:2.又子代中只有aaBB为纯合子,其余为杂合子,所以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9,杂合的比例为8/9,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16.碗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型如下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A. 9:3:3:1 B. 3:1:3:1 C. l:1:1:1 D. 2:2: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F1中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基因型为Rr、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相关基因型为Yy、yy,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则子一代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1/3YyRR或2/3YyRr,其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后代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1/3+2/3×1/2):(2/3×1/2)=2:1,即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2:2:1:1,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子一代的性状分离比确定亲本的基因型,进而判断子一代的基因型和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
17.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A. 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 B. 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C. 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D. 如果祖母为患者,孙女一定患此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果母亲患病,其两条X染色体上都有患病基因,那么其儿子的X染色体上一定有患病基因,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 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时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C. 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
D.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A正确。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B正确。
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正常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而21三体患者的21号染色体有三条,染色体总数为47,C正确。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某研究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短时间培养后进行搅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
A. 沉淀物、沉淀物 B. 沉淀物、上清液
C. 上清液、沉淀物 D. 上清液、上清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短时间培养后,子代噬菌体在细菌体内不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
①实验中,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所以离心后主要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
②实验中,32P存在于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其放射性也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故选C。A、B、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当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G)=0.8时,在整个DNA分子中这种比例是( )
A. 1.6 B. 0.8 C. 0.5 D. 0.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详解】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因此,当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C+G)=0.8时,在整个DNA分子中这种比例也是0.8,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学生熟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便可准确做答。
21. 在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转录、翻译的主要场所依次是
A. 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
B. 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C. 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
D. 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故B正确,A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DNA复制和表达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已知mRNA片段中有30个碱基,其中A+C共有12个,则其对应基因中G和T共有多少个?
A. 12 B. 18 C. 24 D. 30
【答案】D
【解析】
已知mRNA片段中有30个碱基,则mRNA中A+U+C+G=30。基因中G+T=G1+G2+T1+T2= G1+C1+T1+A1= C+G+A+U=30个,D正确。
23.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B. 摩尔根等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研究眼色遗传规律,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 拉马克用“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解释生物进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A错误。
摩尔根等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研究眼色遗传规律,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
拉马克用“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解释生物进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D正确。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学生识记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现象及实验结论,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4.下列关于遗传变异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是指DNA片段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B. 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通常使用秋水仙素对单倍体种子进行诱导加倍而获得稳定遗传植株
C. 诱变育种优点在于可以大幅度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
D. 无子番茄的无子性状出现属不可遗传变异,但无子西瓜的无子性状出现属可遗传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育种实际上是对遗传基本规律和变异知识的应用,考试中常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各种育种方式的概念和原理。
【详解】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异,A错误。
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后,经染色体加倍即得纯合二倍体,B错误。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诱变可以增加变异的种类和数量,但是不会大幅度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C错误。
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所以该性状不能遗传;无子西瓜是多倍体育种形成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所以无子西瓜的性状可以遗传,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几种育种方法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及意义以及几种育种方法区别与联系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5.如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的白眼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白眼基因片段中,含有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
B. S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 白眼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D. 基因片段中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四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
【详解】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
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C错误。
组成基因片段中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有4种碱基,4种脱氧核苷酸,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试题难度一般,识记知识点结合图示可准确做答。
26.下列有关基因、性状和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体表现的性状只受基因型的控制
B. 生物体的性状与基因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 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 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一定不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但基因与生物性状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有的性状可能受多对基因控制,如人的身高;同时基因也不是决定性状的唯一因素,因为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等。
【详解】生物体表现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误
生物体的一个性状可能受一对或多对基因控制,基因与性状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错误。
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为ii,其子代都是O型血(ii),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都表现为高茎;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如同一株水毛茛,在水中浸没的叶片与露在空气中的叶片表现形状不同,D错误。
【点睛】学生解答此题关键是熟知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明确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识记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27.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
B. 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 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 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答案】C
【解析】
由题图可知,a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b含有3个染色体组,如果b表示体细胞,则该生物可能是3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B错误;c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C正确;d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错误。
【考点定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名师点睛】染色体组的概念是:细胞内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的一组染色体;判断染色体组数目的方法: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是几个染色体组;根据基因名称判断,同字母(不论大写和小写)表示的基因有几个,就是几个染色体组。
28. 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这是由于
A. 培养技术操作简便 B. 幼苗成活率高
C. 单倍体植株生长迅速 D. 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D
【解析】
单倍体育种获得的个体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故D正确。
【考点定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名师点睛】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都是纯合子.
29.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只来源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 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D. 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源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B错误。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的形成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了生殖隔离,有的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也能达到生殖隔离,如染色体数目加倍引起的新物种,C错误。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30.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F1中A基因的频率和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
A. 30%,21% B. 30%,42% C. 70%,21% D. 70%,42%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aa占15%,因此杂合子Aa的概率是30%,则A的基因频率是55%+1/2×30%=70%,a的基因频率是1-70%=30%;自由交配过程中没有发生自然选择,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A基因的频率仍为70%,a的基因频率仍然是30%,则Aa的基因型频率=2×70%×30%=42%,故选D。
31.下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
(1)甲图表示在光照较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随___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此时环境因素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 阶段。
(2)从图甲可见,光照强度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用速率不再增加,这种变化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填环境因素)的影响,此时光合作用过程的____________阶段受限制。
(3)图乙中C点表示光照强度为图甲B时植物生长的最适_______________,出现 CD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光照强度 (2). 光反应 (3). 温度 (4). 暗反应 (5). 温度 (6). 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等影响,本题只研究了光照强度和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由甲图可以看出,光照弱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此时外界条件主要影响光反应,而与温度无关。而当光照强度超过某一值时,温度又成了限制因素。由图乙可以看出图中C点表示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CD段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度降低。
【详解】(1)甲图表示在光照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成正比例增加。光照强度主要影响的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光反应阶段。
(2)从甲图可见,在光照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的速度不再增加,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暗反应受到了抑制。
(3)乙图中C点表示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CD段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光合作用速度降低。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学会识图分析图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2.近年来,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共同研制出了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联合疫苗”。这种“联合疫苗”由两种疫苗组成,其中一种负责刺激免疫系统,使其做好攻击艾滋病病毒的准备;第二种则担当“助攻手”,负责增强免疫反应。下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图示①②③中可能发生且为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
(2)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早已认识到,研制疫苗是抗击艾滋病最有效的良方。艾滋病疫苗在免疫过程中称为________,首次注射该疫苗后,人体主要发生图示编号中________过程。
(4)图中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人员说,这种疫苗针对的是泰国流行的艾滋病,是否对美国、非洲或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有效现在还不清楚。若该疫苗对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没有效果,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某种细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______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7)人的免疫系统有_______________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答案】 (1). ②③ (2). 效应T细胞 (3). 抗体 (4). 抗原 (5). ③⑦ (6). ④⑥和⑤⑦ (7). 反应快而强 (8). 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RNA为单链,容易发生变异 (9). T(或T淋巴) (10). 监控和清除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吞噬细胞消灭病原体;②表示细胞免疫;③表示体液免疫;④表示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⑤表示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⑥表示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死亡;⑦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因此B为抗体。
【详解】(1)图示①表示非特异性免疫,②表示细胞免疫,③表示体液免疫,其中②③属于特异性免疫。
(2)由以上分析知,题图中的A是能和靶细胞结合的效应T细胞;题图中的B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其化学本质是球蛋白(蛋白质)。
(3)艾滋病疫苗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首次注射该疫苗后,人体主要发生体液免疫,即主要发生题图中的③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⑦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
(4)图中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④⑥和⑤⑦,其特点是反应快而强。
(5)这种疫苗针对的是泰国流行的艾滋病,是否对美国、非洲或其它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有效现在还不清楚。若该疫苗对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没有效果,最可能的原因是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容易发生变异(美国、非洲或其他地区的艾滋病病毒类型与泰国可能不同)。
(6)已知某种细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T(或T淋巴)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7)人的免疫系统有监控和清除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掌握艾滋病的致病原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是解题的关键。
33.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果皮颜色(绿色和黄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判断这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某同学分别从某种群中机选取两个个体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
(1)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的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做的两个实验,实验一: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实验二:上述绿色果皮植株做父本、黄色果皮植株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现型。
实验一后代有性状分离,即可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显性。
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
若实验二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绿色为显性:
若实验二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黄色为显性。
【答案】 (1). 假说—演绎法 (2). 绿色 (3). 全部为绿色 (4). 全部为黄色 或 黄色: 绿色=1:1
【解析】
【分析】
显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①已知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都是纯合子,可以用两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的性状即是显性性状;②不知道是否纯合,先让进行自交,如果自交后代有一个发生性状分离,则该亲本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如果都不发生性状分离,然后在进行杂交,观察杂交后代的表现型。
【详解】(1)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的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2)正交与反交实验可以判断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或者是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如果显性性状是杂合子,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①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如果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绿色果皮的黄瓜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因此可以判断绿色是显性性状。
②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说明绿色是纯合子,可能是显性性状(AA,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性状(aa),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
如果绿色果皮是显性性状,上述绿色果皮植株做父本,黄色果皮植株做母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都是绿色果皮,也就是AA(绿色)×aa(黄色)→Aa(绿色)。
如果黄色是显性性状,则绿色(aa)与黄色果皮(A_)植株杂交,则杂交后代会出现黄色果皮(Aa)。也即如果黄色个体为纯合子(AA),则其后代都是黄色,如果是杂合子(Aa),则其后代黄色:绿色=1:1。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概念,掌握显隐性判断方法,并设计和完善实验步骤进行性状显隐性关系判断,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熟悉显隐性性状的判断和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是解答本题关键。
34.某些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第一种情况:当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否则为白色,回答下列问题:
(1)让纯合红花个体与白花(aabb)个体杂交,F1自交,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F2白花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
(2)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基因M使花瓣成紫色,基因n纯合时抑制色素形成。基因型为AaBbMmnn个体花的颜色表现为___________。
第二种情况: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3)该植物的花色遗传__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4)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AAbb个体的表现型与F1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答案】 (1). 红色:白色=9:7 (2). 3/7 (3). 白色 (4). 遵循 (5). AABB和aabb 或 AAbb和 aaBB (6). 相同
【解析】
【分析】
植物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该植物花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详解】(1)题意可知纯台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与白花(aabb)个体杂交,产生F1, 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 B :A bb:aaB :aabb =9:3:3:1。根提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 B 的个体表现为红色,其余基因型的个体表现为白色,因此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白色=9:7,F2中白花个体占7/16,其中纯合子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 aabb各占1/16,因此F2白花个体中纯合子占(1/16+1/16+1/16)/(7/16) =3/7。
(2)题意可知基因n纯合时抑制色素形成,因此基因型为AaBbMmnn个体花的颜色表现为白色。
(3)由分析可知,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该植物花色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4)由题意知,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与F2中AAbb个体含有显性基因个数相同,故表现型与F1表现型相同。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比例确定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时确定不同表现型的基因型,再结合题意准确分析。
3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科研人员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入法将携带SOD基因的Ti质粒导人胡萝卜细胞中,成功培育出SOD基因的胡萝卜新品种。回客下列问题:
(1)Ti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之一,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________(至少答两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在该步操作中需要将SOD基因与Ti质粒的_________________区段结合。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并且将SOD基因置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之间。最终是否整合到胡萝卜的某染色体上,可用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来鉴定,或直接测定该染色体的DNA序列
【答案】 (1). 能自我复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有特殊的标记基因 (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3). T-DNA (4).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5). 启动子 (6). 终止子 (7). DNA 分子杂交
【解析】
【分析】
1、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2、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
3、基因工程的步骤:①获取目的基因(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这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植物、动物、微生物)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DNA分子杂交技术,分子杂交技术、抗原抗体杂交)。
【详解】(1)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
(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在该步操作中需要将SOD基因与Ti质粒的T-DNA区段结合。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用到了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是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点睛】本题比较简单,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基因工程的步骤、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学生只要识记该方面的知识即可解题。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