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检测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甘谷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 分)
下图是某地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该地位于( )
A. 北回归线上 B. 南回归线上
C. 赤道地区 D. 北纬20°
2. 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度全球最高 B. 没有地转偏向力
C. 有极昼极夜现象 D. 位于温带地区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春分日和秋分日,该地区两次出现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情况,应该是每年直射两次,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说明该地位于赤道,C正确;回归线每年只有依次直射,AB错误;北纬20°春秋分不会得到直射,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赤道,赤道并不是全球温度最高的地方,A错误;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B正确;赤道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没有极昼极夜现象,C错误;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地区,D错误。故选B。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地不同日期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甲、乙两地的纬度差约为( )
A. 7° B. 8° C. 9° D. 10°
4. M日最接近( )
A. 12月22日 B. 2月22日 C. 4月22日 D. 6月22日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计算两地的纬度差,据图可知甲乙两地之间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约为9°,说明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为9°,故C项正确。
【4题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0月22日甲乙两地的昼长小于12小时,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M日甲乙两地的的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A、B项错误;根据甲乙两地的昼长时间,可以判断M日期最可能是5月22日,故D项正确。
小雪(11月22日或23日)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个节气。“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盛而雪未大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 小雪到大雪期间,我国气温继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雪致使气温降低 B. 大气的保温作用降低
C. 正午太阳高度减少 D. 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
6. 与小雪节气昼夜长短相同的日期大约是( )
A. 10月21日或22日 B. 2月21日或22日
C. 7月21日或22日 D. 1月21日或22日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小雪到大雪期间,是11月下旬到12月初期间,太阳直射点持续南移,正午太阳高度持续减小,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是气温继续走低的主要原因;小雪、大雪是节气名,不一定降雪;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的削弱作用与都云层量有关,与节气无关。选C正确。
【6题详解】
小雪节气是11月22日或23日,与冬至日相差约1个月;冬至日12月22日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昼最短的日期,过了冬至日昼渐长;所以冬至日后1个月,即1月21日或22日的昼夜长短与小雪节气大致相同。
【点睛】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据每个阶段内特有的气候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定出的名称。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下面为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各地均受高压控制 B. 黄海比南海风浪小
C. A处气压高于B处 D. D处太阳辐射较C处强
8. 下列各地由甲到乙的时段,风力变化正确的是
A. 海南岛风力增大 B. 上海与广州风向相同
C. 朝鲜半岛风力减小 D. 福建出现强对流天气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高、低气压均有分布,黄海等压线密集风力大;A处气压较B处低,D处为高压控制,天气晴朗,C处为低压控制,云量大,D处太阳辐射较C处强,故D项正确。
【8题详解】
对比两图可以发现,等压线由密集变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风力变小;反之风力变大。海南岛、朝鲜半岛等压线由密变稀,风力减小;上海与广州等压线走向不同,风向不同;福建位于高压脊附近,出现晴朗天气,故C项正确。
下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印度洋的轮船上,悉尼时间 6:00 船员在图中②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 该日②处海上日出时刻,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 ④地也可能正好日出 B. 安徽中学生正在校早读
C. 我国长城站可能出现极昼 D. 此刻全球新的一天比重小
10. 下图中的四幅图,与②处当日轮船桅杆日影在地面上移动方向一致的是
A. B. C. D.
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该船顺水航行 B. ②处正值风大浪急
C. ③地河流正值丰水期 D. ④地多火山地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悉尼时间6:00船员在图中②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说明1500E为6:00,②处为1400E地方时为5:20,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④地位于②的东南,已超过日出时间,A错;1500E为6:00时北京1200E地方时为4:00,安徽省的学生不可能上学,B错;我国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不可能出现极昼,C错;日期界线有两条:一条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为地方时0:00所以经线,如下图,可见此刻全球新的一天比重小,D对。
【10题详解】
从题目中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②位于南半球,太阳视运动为东南→正北→西南,影子西北→正南→东北,D对。
【11题详解】
轮船驶往印度洋就是从由①驶向②,经过①时为西澳大利亚暖流,顺水,A对;太阳直射南半球为南半球夏季,②处风浪比冬季小,B错;③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河流正值枯水期,C错;④地为印度洋板块内部,D错。
考点:本题考查地方时计算、日期界线、太阳视运动、洋流、气候、板块学说。
2016年某日,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大楼东偏南方向的位置,拍摄到太阳“钻进”央视大楼悬挑空间的照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李先生拍摄的时间是( )
A. 冬季的上午 B. 冬季的下午 C. 夏季的上午 D. 夏季的下午
13. 若不考虑天气状况,20天后的X日,李先生将会在此处再次拍摄到同样的景观。则X日可能接近( )
A. 6月12日 B. 1月2日 C. 7月2日 D. 12月12日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大楼东偏南方向的位置,拍摄到太阳“钻进”央视大楼悬挑空间,说明此时太阳从西北方向照射过来。对于北京而言,夏季,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冬季,太阳东南升、西南落。因此,此时为北京夏季的下午。
【13题详解】
若20天后的X日,李先生将会再次拍摄到同样的景观(在相同的条件下),说明两次拍摄的时间距离6月22日的时间均为10天,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北半球的同一条纬线上。因此,第一次拍摄的时间最可能是6月12日,而第二次拍摄的时间是7月2日左右。
下图为一段时间内太阳黑子数与我国江淮地区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4. 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A. 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B. 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 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 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15. 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A. 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B. 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C. 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 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答案】14. A 15.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等值线图的判读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之间的关系.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中正相关最大值在图中东北部,即安徽省北部,故A正确.在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故B错;在图中中部地区相关性最小,故C错;,从图中可知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在湖北省东南部呈负相关,故D错。
【15题详解】
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通讯卫星信号易受干扰.故选:B.。太阳黑子强盛,说明太阳活动剧烈,其发出的各种带电粒子会影响地球的电离层,干扰通讯卫星信号。从图中看出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正相关、负相关均有,故而A错。漠河地区纬度低于北极圈,不会出现极昼现象。并且,极昼现象的发生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和太阳黑子没有关系,故C错。太阳黑子是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所发生的的现象,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黑子和耀斑往往相伴而生,故而D错。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华北平原农村地区住宅的建设有“朝阳”和“朝阴”的说法。“朝阳”是指房屋朝向东南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地区房屋“朝阳”的原因是( )
①方便日常出行 ②可避冬季寒冷的西北风
③光照较好 ④可增加用地面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7. 为了达到夏季遮阳的目的,农村的院落内一般都种植几棵树木。树种选择和种植的方位合理的是( )
A. 落叶阔叶树 东南
B. 常绿针叶树 东南
C. 落叶阔叶树 西南
D. 常绿针叶树 西南
18. 华北平原某地(40°N)春分日12时测得院落中树木影长为17 m,该树木高约(tan 50°≈1.19)( )
A. 6 m
B. 17 m
C. 10 m
D. 20 m
【答案】16. B 17. C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民居房屋朝向与自然环境有关。从材料中可知,朝阳的房屋朝向东南方向,可避冬季寒冷的西北风,且光照较好,B正确;对日常出行和用地面积没有影响。
【17题详解】
华北平原一年四季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向,下午太阳位于西南方向,且光照较强,种植方位应选择在西南,夏季,落叶林可遮阳,冬季,树木落叶有利于采光,且华北平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C正确。
【18题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可算出某地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0°,树高/影长=tan50,可算出树高为20米,D正确。
【点睛】民居房屋朝向与自然环境有关。一般华北地区的自然民居有遮风避雨、采光、冬暖夏凉的特点。院落绿化树种的选择一般既要与当地的地带性植被一致也要考虑种植位置。正午太阳高度=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
下图为春节在M地旅游的中国游客拍摄的海边日出照片。读图回答问题。
19. 图示时刻太阳所处方位是( )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南 D. 正东
20. 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可能是( )
A. 18时10分 B. 7时20分
C. 16时40分 D. 5时50分
【答案】19. A 20.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地理概况和太阳运动规律和区时的计算。
【19题详解】
结合图示左图的经纬网和海陆轮廓可以分析M点位于南美洲东南沿海,春节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并继续向北移动,M点昼长夜短,太阳于东南方向升起,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南方,故本题选A。
【20题详解】
图示M点位于西三区,此时西三区的区时大致位于5点至6点之间(该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较低,昼长应该在13小时左右),利用区时计算的“东加西减”原则,此时北京时间大致在16点至17点之间,故本题选C。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湿润系数是指一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湿润系数越小,则该地干燥程度越明显。结合资料和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B区域湿润系数是( )
A. 大于0.05 B. 小于0.05 C. 等于0.05 D. 无法判断
22. A处湿润系数与周围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 B. 地处盆地,对流旺盛
C. 山地降水多,蒸发较弱 D. 夏季风影响不到,降水少
【答案】21. B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依据“大大小小”的原则可知,B区域湿润系数小于0.05,故B正确。
【22题详解】
依据等值线判读原则可知A湿润系数大,说明该地降水多或蒸发量小。A地位于天山北侧,有较多的山地降水;阴坡,蒸发弱。故C正确。
2018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有益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 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
B. 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
C. 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
D. 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4. 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
A. 赤道上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B. 由于出现极夜,我国长城站科考人员返回国内
C. 我国不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
D. 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
【答案】23. B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冬雪覆盖地面时是隆冬季节,此时害虫尚未活,A错;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类似棉被的保温作用;一年中主要的旱情出现时间可能在春、夏甚至秋,但冬季因越冬作物基本不生长状态,旱情并不严重;覆盖的冬雪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也不能提高土壤肥力,据此选B。
【24题详解】
大雪出现在冬至之前,此次大范围降雪是在1-2月,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我国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不可能出现极夜;我国纬度小于48.5°N及其以南地区都可能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此时段,赤道上日出东南,故其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据此选D。
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中心城市城区和郊区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统计(单位:C).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受城区与郊区的温差影响,该城市城区与郊区环流最旺盛的时间段是
A. 8:00-12:00 B. 12:00-14:00 C. 20:00-24:00 D. 0:00-8:00
26. 受局地环流影响,夏季夜晚该城市南郊的风向为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
27. 该城市可能是
A. 乌鲁木齐 B. 哈尔滨 C. 呼和浩特 D. 成都
【答案】25. D 26. B 27. A
【解析】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0:00—8:00这一时间段城区与郊区的温差最大,同一水平面气压差最大,该时间段环流最强,故D项正确。
【26题详解】
城市气温始终高于郊区气温,故环流方向不会发生改变,南郊近地面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西南风,B项正确。
【27题详解】
该地昼夜温差大,且最高气温出现在北京时间的16时,某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当地的午后14点左右,故该地最有可能是乌鲁木齐,A项正确。
28.下图中a、b、c、d为北半球某地四点,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正确的是( )
A. c地比a地气温低 B. 气流方向c→d→b→a
C. cd间近地表吹西南风 D. bd间的风力比ab间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理想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大约降低6摄氏度,故c地的气温肯定比a要高;从图中a、b、c、d为北半球某地四点,再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得知:地面上,c的气压值大于d,c地的气流会流向d;在上空,a的气压值大于b,a地的气流会流向b;地面的气压明显大于上空气压,故都盛行下称气流。综合来看,气流方向为:a→c;b→d;a→b;c→d。B错;c→d,通过指向,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吹西南风,C对;大气水平运动为风,bd间为大气垂直运动,ab间为水平运动,即风,二者不具备可比性,排除D。故本题选择C。
2013 年12月27日,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因救援俄罗斯客船途中遭遇暴风雪而被困南极地区(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9. 图中能正确显示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0. 导致“雪龙号”遭遇暴风雪直接原因是
A. 西风带内的气旋活动所造成 B. 极地东南风带强风所致
C. 极地高压强烈下沉气流造成 D. 东南信风势力强劲所致
【答案】29. D 30. A
【解析】
试题分析:
【29题详解】
2013年12月27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①气压带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气压带向北移动为北半球夏季,②气压带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气压带向南移动为北半球冬季,③气压带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气压带向北移动为北半球夏季,④压带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气压带向北移动为北半球冬季,选D。
【30题详解】
暴风雪是较丰富降水,“雪龙号”所处地带地处西风带,A对;极地东南风带强风从极地吹向低纬不可能形成降水,B错;极地高压强烈下沉气流造成干冷天气,C错;南信风不可能越过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到“雪龙号”所处地区,D错。
考点: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影响及季节移动。
二.综合题(共40分)
31.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________。
(2)此时,90°E的区时是____月_____日________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
(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 )
A.45°E、135°W B.135°E、45°W
C.60°W、120°W D.0°、180°
(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 )
A.90°W向东至180° B.0°向东至180°
C.90°W向东至90°E D.0°向东至90°E
(5)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多项选择) ( )
A.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E.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F.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答案】(1)23°26′S(或南回归线) 66°34′N~90°N(北极圈及以北地区) (2)12月22日12时 14时 (3)D (4)A (5)DE
【解析】
试题考查地球运动意义
(1)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出现极夜的范围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2)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日期为12月22日;90°E经线平分昼半球,地方时为12点;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比90°E早2小时,时间为14点。
(3)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为18点;图中90°E地方时为12点,可算出地方时6点的经线是0°;地方时18点经线为180°,D正确。
(4)日界线有两条,0点经线和180°经线;图中90°E地方时为12点,可算出90°W地方时为0点,与上海同一日期的范围为从90°W向东到180°,A正确。
(5)黄赤交角的大小不受季节变化影响;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小于12小时,南半球昼长大于12小时,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短;上海比北京偏东,日出时间比北京早;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北印度洋此时为冬季,吹东北风,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E正确。
【点睛】
日期变更及日期范围的判定: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度经线,另一条是0点经线。由于地球自转,0点经线不断自东向西移动,当两条日界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两条线不重合时,从0点经线向东到180度经线为新一天,从0点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为旧一天;日界线问题实质就是地方时计算。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蓝莓,果实颜色极具吸引力,好吃又兼营养保健功能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基础上,现已培育出七十多个品种,这些蓝莓品种的共性是生长环境喜湿怕旱,主要差异是耐寒程度,例如,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蓝莓可耐一35℃低温,但极端天气下,当地气温可能会出现超低温,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冻害;蓝莓植株高度有的品种达1.5米左右,有的品种仅0.3—0.8米。下图分别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冬、夏季山谷、山顶气温日变化。
(1)据图比较山谷和山顶冬、夏季气温及其日变化的差异。
(2)说明大兴安岭蓝莓主要种植在山谷、洼地的原因。
(3)分析在半山坡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不易受到冻害的原因。
(4)简述当地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因。
【答案】(1)冬季:山顶气温高,山谷气温低 ,山谷气温日较差大,山顶气温日较差小。夏季:白天山谷气温高,夜晚山顶气温高山谷和山顶气温日较差均较大,山谷变化更大。
(2)山谷和洼地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山谷和洼地因河流和丰富的地下水,土壤湿润山谷和洼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冬季(尤其是夜晚),太阳辐射减弱(夜晚没有),(山谷两侧)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冷空气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在此生长的野蓝莓不易受到冻害;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本地,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
(4)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当地莓植株高度较矮(0.3-0.8米),容易人工堆雪覆盖;冬季时堆雪(积雪)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和土壤积雪(堆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
【解析】
【详解】(1)根据图示曲线,左图是冬季气温曲线,山顶气温高,山谷气温低。气温日较差是一日中气温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山谷气温日较差大,山顶气温日较差小。右图是夏季气温曲线,白天山谷气温高,夜晚山顶气温高。山谷和山顶气温日较差均较大,山谷变化更大。
(2)大兴安岭蓝莓主要种植在山谷、洼地,主要从水分、热量、土壤角度分析。结合上题分析,山谷和洼地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山谷和洼地有河流和丰富的地下水,土壤湿润。山谷和洼地土层沉积深厚,土壤肥沃。
(3)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减弱,夜晚山谷两侧的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谷底的气温低,易受冻害。冷空气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所以半山坡生长的野蓝莓不易受到冻害。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本地,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不易受冻害。
(4)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当地莓植株高度较矮,约0.3-0.8米,容易人工堆雪覆盖。冬季时堆雪覆盖,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胶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和土壤。积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从而减少了冻害发生。
【点睛】
33.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 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_____半球。在材料三中,D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中 ______气压带或______风带(填数码)的控制而形成的。
(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其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
(3)读材料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的原因。
(4)读材料三,简要评价A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14分)
(1)北 (1分)②(1分) ⑤(1分)
(2)温带海洋性气候 (1分)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1分) C(1分)
(3)A处没有阻挡西风深入的高大地形;(1分)地中海深入大陆之间,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大陆内部;(1分)B处有高大的南北向沿海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2分)
(4)有利:热量充足(1分),光照强(1分)。 不利:雨热不同期(1分),作物生长期降水稀少(1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三圈环流示意图、气候资料图和地区示意图为材料背景,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以及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综合性较强,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从风向向右偏可知,该图位于北半球。材料三中D地为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②或东北信风带⑤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2)从材料二中气温和降水分布特征可知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材料三中C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3)材料三中阴影部分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在A、B两地分布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地形。A处没有阻挡西风深入的高大地形,地中海深入大陆之间,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大陆内部;B处有高大的南北走向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
(4)主要结合A地区冬夏季节气温与降水特点进行分析。A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作物生长期降水稀少,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夏季炎热少雨,热量充足,光照强。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各有不同。辽宁省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开发利用较早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辽宁省许多大型企业加大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光伏发电的投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下图为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
(1)分别指出辽宁省东部和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
(2)说明甲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3)分析乙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
【答案】(l)东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2)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导致太阳辐射总量低。
(3)乙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发电量大;人口和城市较少,电能消费量小,电量节余较多。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以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及相关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地区差异的原因及开发利用条件分析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根据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可知辽宁省东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2)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长白山地区,位于夏季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所以太阳辐射总量低。
(3)读图可知乙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上,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发电量大,同时人口和城市较少,电能消费量小,电量节余较多,因而可以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