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考前模拟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2019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考前模拟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不选或错选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汤姆逊最早提出的
B. 一群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辐射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C.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因为这束光的强度太小
D. 考古专家发现某一骸骨中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体中的,已知的半衰期为5730年,则确定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11460年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卢瑟福最早提出的,故A错误;
B、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辐射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B错误;
C、根据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可知,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因为这束光的频率太小,跟光的强度无关,故C错误;
D、根据半衰期公式知,解得n=2,即发生两次半衰期,则确定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2×5730=11460年,故D正确。
2.在地球大气层外有大量的太空垃圾.在太阳活动期,地球大气会受太阳风的影响而扩张,使一些原本在大气层外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被大气包围,从而开始向地面下落.大部分太空垃圾在落地前已经燃烧成灰烬,但体积较大的太空垃圾仍会落到地面上,对人类造成危害.太空垃圾下落的原因是
A. 大气的扩张使垃圾受到的万有引力增大而导致下落
B. 太空垃圾在与大气摩擦燃烧过程中质量不断减小,进而导致下落
C. 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作用下速度减小,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将小于万有引力,垃圾做趋向圆心的运动,落向地面
D. 太空垃圾的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大于其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这种压力差将它推向地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的作用下速度减小,地球对它的引力大于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其不断做向心运动,最终落在地面上,故C正确,ABD错误。
3.如图所示是某粒子速度选择器截面的示意图,在一半径为R=10 cm的圆柱形桶内有B=10-4T的匀强磁场,方向平行于轴线,在圆柱桶某一截面直径的两端开有小孔,作为入射孔和出射孔.粒子束以不同角度入射,最后有不同速度的粒子束射出.现有一粒子源发射比荷为的正粒子,粒子束中速度分布连续.当角θ=45°时,出射粒子速度v的大小是
A. ×106m/s B. 2×106m/s
C. 2×108m/s D. 4×106m/s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粒子从入射孔以45°角射入匀强磁场,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能够从出射孔射出的粒子刚好在磁场中运动周期,由几何关系知r=R,
又r=,v==2×106m/s.
4.右端带有光滑圆弧轨道质量为M的小车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水平冲上小车,关于小球此后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可能离开小车水平向右做平抛运动
B. 小球可能从圆弧轨道上端抛出而不再回到小车
C. 小球不可能离开小车水平向左做平抛运动
D. 小球不可能离开小车做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小球从圆弧轨道上端抛出后,小球水平方向的速度和车的速度相同,故小球仍会落回到小车上;小球落回到小车后,相对小车向左滑动,然后从左边离开小车:如果小球对地面的速度向左,则小球离开小车水平向左做平抛运动;如果小球对地面的速度为零,则小球离开小车后做自由落体运动;如果小球对地面的速度向右,则小球离开小车水平向右做平抛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5.如图所示,真空空间中四点O、A、B、C恰为一棱长为L的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其中A、B、C三点在水平面内,O′为三角形ABC的几何中心.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B、C三点各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则O点电势比O ′点电势高
B. 若A、B、C三点各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负点电荷,则点O′与AB、BC、AC三边中点的电势相等
C. 若A、B、C三点各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将另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放置在O点恰静止,则小球所带的电荷量为
D. 若A、B、C三点各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负点电荷,则O点的场强大小与AB、BC、AC三边中点的场强大小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A、B、C三点各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将一个正的试探电荷从点移动到O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降低,故A错误;
B、若A、B、C三点各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负点电荷,结合对称性可知,O点与AB、BC、AC三边中点的电势差相等,由分析可知,将一个正的试探电荷从AB、BC、AC三边中点和点移动到O点,电场力做功不等,故与AB、BC、AC三边中点的电势不相等,故B错误;
C、若A、B、C三点各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将另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放置在O点恰静止,小球受到的三个电场力的合力与重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有:,其中:,,故,解得:,故C正确;
D、若A、B、C三点各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负点电荷,O点的场强不为零,是三个点电荷在O点场强的叠加,大小为,解得C选项可得:,AB中点的场强等于C点点电荷在AB中点处的场强,大小为,其中,解得:,故不相等,D错误。
6.乘座列车时,在车厢内研究列车的运动情况,小明在车厢顶部用细线悬挂一只小球.当列车以恒定速率通过一段弯道时,小明发现悬挂小球的细线与车厢侧壁平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外侧轨道与轮缘间没有侧向挤压作用
B.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等于小球的重力
C. 小球不在悬点的正下方,偏向弯道的内侧
D. 放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支持力垂直于桌面,但不竖直向上
【答案】AD
【解析】
【详解】A、设车与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车速为v,则对小球:,由于悬挂小球的细线与车厢侧壁平行,可知车受到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小球受到的绳子的拉力的方向相同,由受力分析可知,车的向心力恰好是车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提供,所以两侧的轨道与轮缘间都没有侧向挤压作用,故A正确;
B、当列车以恒定速率通过一段弯道时,小球也做匀速圆周运动,绳子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设此时绳子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则绳子的拉力:,故B错误;
C、由于悬挂小球的细线与车厢侧壁平行,绳子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小球一定不在悬点的正下方,而是偏向弯道的外侧。故C错误;
D、在弯道处火车内轨与外轨之间存在高度差,所以火车的桌面不是水平的,根据弹力方向的特点可知,放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支持力垂直于桌面,但不是竖直向上,故D正确。
7.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T.单匝矩形线圈面积S=1 m2,电阻不计,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匀速转动.线圈通过电刷与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相接,为交流电流表.调整副线圈的滑动触头P,当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2时,副线圈电路中标有“36 V,36 W”的灯泡正常发光.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的示数为1 A
B. 矩形线圈产生电动势的最大值为18 V
C. 从矩形线圈转到中性面开始计时,矩形线圈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e=18sin 90πtV
D. 若矩形线圈转速增大,使灯泡仍能正常发光,应将P适当下移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小灯泡正常发光,得到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然后结合变压比公式和变流比公式求解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和电流,最后结合发电机的电动势公式e=NBSωsinωt分析.
解:A、小灯泡正常发光,故变压器的输出电流为:I2=;根据变流比公式:,解得:I1=2A;故A错误;
B、小灯泡正常发光,故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36V,根据变压比公式,解得:U1=18V;故矩形线圈产生电动势的有效值为18V;故B正确;
C、矩形线圈产生电动势的最大值为18V,根据公式Em=NBSω,解得:ω=;故从矩形线圈转到中性面开始计时,矩形线圈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规律e=Emsinωt=V;故C正确;
D、若矩形线圈转速增大,根据公式Em=NBSω,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增加,故有效值也增加;为使灯泡仍能正常发光,应该减小变压比,故应将P适当上移;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交流发电机的瞬时值、有效值、最大值的区别和求解方法,同时要结合变压器的变压比和变流比公式列式求解.
8.如图所示,质量为2m、m的小滑块P、Q,P套固定竖直杆上,Q放在水平地面上。P、Q间通过铰链用长为L的刚性轻杆连接,一轻弹簧左端与Q相连,右端固定在竖直杆上,弹簧水平,当α=30°时,弹簧处于原长。当α=30°时,P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时α变为60°,整个运动过程中,P、Q始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P下降过程中
A. P、Q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 弹簧弹性势能最大值为
C. 竖直杆对P的弹力始终大于弹簧弹力
D. P下降过程中动能达到最大前,Q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3mg
【答案】BD
【解析】
A、根据能量守恒可知,P、Q、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故A错误;
B、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可得,弹簧弹性势能最大值为,故B正确;
C、对Q,水平方向的合力,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所以竖直杆对Q的弹力不一定始终大于弹簧弹力,所以竖直杆对P的弹力不一定始终大于弹簧弹力,故C错误;
D、P下降过程中动能达到最大前,P加速下降,以P、Q为整体,在竖直方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则有,故D正确;
故选BD。
三、实验题(共2小题,15分)
9.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某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A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滑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s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①根据上述图线,计算0.4s时木块的速度=_______m/s,木块加速度a=________m/s2;
②现测得斜面倾角为 ,g取10m/s2,则= ________;
③为了提高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的测量精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
A.A点与传感器距离适当大些
B.木板倾角越大越好
C.选择体积较大的空心木块
D.传感器开始计时的时刻必须是木块从A点释放的时刻
【答案】 (1). 04 (2). 1 (3). 0.625 (4). A
【解析】
【详解】①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得0.4s末的速度为:
,0.2s末的速度为:,
则木块的加速度为:;
②选取木块为研究的对象,木块沿斜面方向是受力:,得:,若,则;
③根据②的分析可知,在实验中,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使木块的运动时间长一些,可以:可以减小斜面的倾角、增加木块在斜面上滑行的位移等,传感器开始的计时时刻不一定必须是木块从A点释放的时刻。故A正确,BCD错误。
10.电动自行车是一种环保,便利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大众的青睐,为了测定电动车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所用实验器材有:
A.电池组(电动势约为12 V,内阻未知)
B.电流表(量程为300 mA,内阻忽略不计)
C.电阻箱R(0~999.9 Ω)
D.定值电阻R0(阻值为10 Ω)
E.导线和开关
该同学部分操作步骤如下
(1)当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调节电阻箱,电流表都没有示数,反复检查确认电路连接完好,该同学利用多用电表,又进行了如下操作:断开电源开关S.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置于“×1Ω”挡,调零后,将红、黑表笔分别接在R0两端,读数为10Ω.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置于“×10 Ω”挡,调零后,将红,黑表笔分别接电阻箱两接线柱,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则所测电阻箱阻值为________ Ω.用多用电表分别对电源和开关进行检测,发现电源,开关均完好.由以上操作可知,发生故障的元件是________.
(2)在更换规格相同的元件后重新连接好电路.
(3)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分别测出电路中相应的电流I.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且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些,电阻箱R的取值范围应为________.
A.100Ω~300Ω
B.40Ω~100Ω
C.15Ω~40Ω
(4)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绘出的-R图象如图3所示.若直线的斜率为k,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为b,则该电池组的电动势E=________,内阻r=________(用k,b和R0表示).
【答案】 (1). 70 (2). 电流表 (3). B (4). (5).
【解析】
【详解】(1)欧姆表表盘读数为7,倍率为“×10”,故为70Ω;在故障检测时,除电流表其余部分均没有问题,故问题只能出在电流表处;
(3)为减小电流表的读数误差,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应该尽量大于三分之一,即电流范围为:100mA≤I≤300mA,根据欧姆定律,总电阻120Ω≥R总≥40Ω,扣除定值电阻10Ω,即电流表内阻和电源内阻加上电阻箱电阻应该大于等于30Ω而小于等于110Ω,由于电流表内阻不计,故应该选B;
(4)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则,故有:,,联立解得:,。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1.如图所示,摩托车做腾跃特技表演时沿曲面冲上高3.2m顶部水平高台接着以水平速度离开平台落至地面。此时摩托车恰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A点切入光滑竖直圆弧轨道,并沿轨道下滑。A、B为圆弧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弦长AB=8m,人和车的总质量为150kg,特技表演的全过程中,阻力忽略不计。(计算中取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从摩托车到达A点时速度大小和方向;
(2)人和车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C处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答案】(1)10m/s,与水平方向成530角(2)5700N
【解析】
【详解】(1)从平台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则运动时间为:,,
A点速度为:
根据几何关系有:
解得:
(2)当运动到最低点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合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A到C:
由,
联立解得:,,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和车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12.如图甲所示,表面绝缘,倾角θ=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的顶端固定有弹性挡板,挡板垂直于斜面,并与斜面底边平行.斜面所在空间有一宽度D=0.40 m的匀强磁场区域,其边界与斜面底边平行,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磁场上边界到挡板的距离s=0.55 m.一个质量m=0.10 kg,总电阻R=0.25 Ω的单匝矩形闭合金属框abcd,放在斜面的底端,其中ab边与斜面底边重合,ab边长L=0.50 m.从t=0时刻开始,线框在垂直cd边沿斜面向上且大小恒定的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当线框的ab边离开磁场区域时撤去拉力,线框继续向上运动,并与挡板发生碰撞,碰撞过程的时间可忽略不计,且没有机械能损失.线框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线框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斜面,且保持ab边与斜面底边平行,线框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求线框受到的拉力F的大小;
(2)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3)已知线框向下运动通过磁场区域过程中速度v随位移x的变化规律满足(式中v0为线框向下运动ab边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x为线框ab边进入磁场后对磁场上边界的位移大小),求线框在斜面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
【答案】(1)1.5N (2)0.50 T (3)0.45 J
【解析】
(1)由v-t图象可知,加速度 a==5.0m/s2………………(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F-mgsinq-m mgcosq=ma…解得 F=1.5 N……(2分)
(2)由v-t图象可知,线框进入磁场区域后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1,通过线框的电流I==,线框所受安培力F安=BIL=
由力的平衡条件,有F=mgsinq+μmgcosq+解得 B=0.50T……(3分)
(3)由v-t图象可知,线框进入磁场区域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以速度v1匀速穿出磁场,说明线框的宽度等于磁场的宽度 D=0.40m ………………………………(1分)
线框ab边离开磁场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挡板时的位移为s-D=0.15m…(1分)
设线框与挡板碰撞前的速度为v2
由动能定理,有 -mg(s-D)sinq-μmg(s-D)cosq=…………(1分)
解得 v2==1.0 m/s…………………………(1分)
线框碰挡板后速度大小仍为v2,线框下滑过程中,由于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即mgsinθ=μmgcosθ=0.50N,因此线框与挡板碰撞后向下做匀速运动,ab边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2=1.0 m/s;进入磁场后因为又受到安培力作用而减速,做加速度逐渐变小的减速运动,设线框全部离开磁场区域时的速度为v3
由v=v0-得v3=v2-=-1.0 m/s,
因v3<0,说明线框在离开磁场前速度已经减为零,这时安培力消失,线框受力平衡,所以线框将静止在磁场中某位置。…………………………………………………………(2分)
线框向上运动通过磁场区域产生的焦耳热Q1=I2Rt==0.40 J……(1分)
线框向下运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2==0.05 J…………(1分)
所以Q=Q1+Q2=0.45 J…………………………………………………………(1分)
1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秒与(t+0.2)秒两个时刻,x轴上(-3m,3m)区间的波形完全相同,如图所示。并且图中M,N两质点在t秒时位移均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波的最小波速为20m/s
B. (t+0.1)秒时刻,x=-2m处的质点位移一定是a
C. 从t秒时刻起,x=2m处的质点比x=2.5m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
D. 从t秒时刻起,在质点M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质点N恰好到达波峰
E. 该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宽度为d=3m的狭缝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答案】ACE
【解析】
【详解】A、由图知波长,由于t秒与(t+0.2)秒两个时刻的波形相同,经过了整数倍周期的时间,则得:,可得到最大的周期为T=0.2s,由得最小波速为:,故A正确;
B、由于周期不确定,时间0.1s不一定等于半个周期,则(t+0.1)秒时刻,x=﹣2m处的质点不一定到达波峰,位移就不一定是a,故B错误;
C、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x=2.5m处的质点向下运动,到达平衡位置的时间大于,而x=2m处的质点到达平衡位置时间等于,所以x=2m处的质点比x=2.5m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故C正确;
D、根据数学知识得知质点M和N之间的距离等于,由波形得知,质点M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质点N不在波峰。故D错误。
E、障碍物的尺寸与该波波长相同或比波长小,能发生明显衍射。该波波长为4m,则该列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宽度为d=3m的狭缝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E正确。
14.某次探矿时发现一天然透明矿石,经测量其折射率n=。人工打磨成球形后置于空气中(如图所示),已知球半径R=10 cm,MN是一条通过球心O的直线,单色细光束AB平行于MN射向球体,B为入射点,AB与MN间距为d=5cm,CD为出射光线.求:
①光从B点传到C点的时间;
②CD与MN所成的角α.
【答案】①光从B点传到C点的时间为×10﹣9s;
②CD与MN所成的角α为30°.
【解析】
试题分析:①连接BC,作出光路图.由几何知识求出光线在B点时的入射角,根据折射定律求出折射角,由几何关系求出BC,由v=求出光在球体中传播的速度v,再求解光从B点传到C点的时间;
②由光路可逆性得到光线在C点的折射角,根据几何知识求出CD与MN所成的角α.
解:光路图如图.
①光线在B点界面的入射角与折射角分别为θ1、θ2.
由数学知识得:sinθ1===,θ1=45°
由折射率n=
得:sinθ2===
光在球体中传播的速度 v=
BC间的距离 S=2Rcosθ2
则光线在球中传播的时间 t=====×10﹣9s
②在C点折射角为β,根据光路可逆性得:β=θ1=45°
由几何知识得:∠COP=π﹣θ1﹣∠BOC=180°﹣45°﹣120°=15°,
因α+∠COP=β,得 α=β﹣∠COP=45°﹣15°=30°
答:
①光从B点传到C点的时间为×10﹣9s;
②CD与MN所成的角α为30°.
【点评】本题是几何光学问题,作出光路图是解题的基础,此类问题还要能熟练运用几何知识,根据折射定律和光速公式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