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地理浙江选考大二轮复习作业: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 提升训练16人口的自然增长与人口迁移(浙江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576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版地理浙江选考大二轮复习作业: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 提升训练16人口的自然增长与人口迁移(浙江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576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版地理浙江选考大二轮复习作业: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 提升训练16人口的自然增长与人口迁移(浙江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576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版地理浙江选考大二轮复习作业: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 提升训练16人口的自然增长与人口迁移(浙江版)
展开提升训练16 人口的自然增长与人口迁移
能力提升练第40页
(2018浙江温州六校高三期末)下图为我国两省区某年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因素中,造成两省区人口出生率差异的是( )
①妇女就业率 ②育龄妇女人数 ③医疗卫生条件 ④文化教育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西藏环境人口容量较小,其影响最密切的条件是( )
A.地区开放程度低 B.海拔高,气温低
C.消费水平高 D.水资源较短缺
答案1.D 2. 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江苏人口出生率低,西藏人口出生率高。这主要是因为江苏经济发达,妇女就业率高,生育意愿低,导致出生率低,①对。江苏人口总数大,育龄妇女人数多于西藏,理论上出生率应高于西藏,与事实不符,②错。江苏经济发达,医疗卫生条件好,理论上出生率应高于西藏,与事实不符,③错。江苏经济发达,文化教育程度高,人们的生育观念受传统多子多福的思想影响小,生育意愿低,④对。第2题,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自然条件恶劣,环境人口容量较小,选B项。
(2018浙江台州高三适应卷)读历史上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数据统计表,完成第3~4题。
年份 | 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 | |||
甲 | 乙 | 丙 | 丁 | |
公元前5000年 | 65.6 | 16.4 | 0.5 | 1.6 |
公元1650年 | 59.6 | 18.3 | 0.2 | 0.4 |
公元1950年 | 55.4 | 9.1 | 6.8 | 0.5 |
公元2011年 | 60.3 | 15.0 | 5.0 | 0.5 |
3.甲、乙、丙、丁分别为( )
A.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B.大洋洲、亚洲、非洲、北美洲
C.亚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
D.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4.关于表中四个大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人口容量先变低后变高
B.乙—生产力水平先变低后变高
C.丙—人口数量总体保持增长
D.丁—环境恶化导致承载力下降
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结合表格数据可知,甲大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最大,说明世界人口数量最多,应该为亚洲,乙其次,应该为非洲。丁大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最小,代表大洋洲,则丙代表北美洲。故选C项。第4题,人口容量受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甲为亚洲,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人口容量逐渐变高,A项错误;乙大洲为非洲,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生产力在不断发展,B项错误;丙大洲为北美洲,人口的增长率较低,但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数量总体保持增长, C项正确;丁为大洋洲,科技发达,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下降不明显,D项错误。
下图示意我国2000年城镇人口年龄结构和对2020年人口的预测,其中按照女性20~55岁和男性20~60岁的划分标准,标出了劳动人口的范围。读图,完成第5~6题。
5.影响我国2000—2020年城镇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国家政策 B.生态环境
C.经济发展 D.社会文化
6.我国城镇人口到2020年社会养老形势严峻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老年人口的大幅增加
B.劳动人口减少
C.社会养老能力发展缓慢
D.劳动人口增加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对比图中变化可知,20年间城镇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主要体现为老年人口增加,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的寿命延长。C项正确。第6题,对比可知,到2020年劳动人口略有增加。社会养老形势严峻与之无关。B项正确。
读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和占该时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数据显示( )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日益低龄化
B.农村劳动力以15~19岁年龄段为主
C.农村的劳动力逐渐高龄化
D.50~59岁人口迁移率变化幅度最大
8.农村劳动力迁移率上升的主导因素是( )
A.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B.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交通条件改善
D.城乡经济收入差异较大
答案7.C 8.D
解析第7题,图中显示年轻人口的迁移率比重最大,年轻人口大量迁移,必然使农村劳动力高龄化。第8题,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因,当前导致我国劳动力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经济收入差异。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据此完成第9~10题。
9.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10.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9.D 10.C
解析第9题,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第10题,人口流动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人口。
(2018浙江嘉兴3月联考)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完成第11~12题。
11.有关图中各地级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衢州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出
B.舟山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
C.丽水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入
D.温州地区的老年人口数为最少
12.第19届亚洲运动会于2022年9月在杭州举行,为建设运动场馆,大量外来农民工进入杭州,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
A.经济 B.宗教 C.环境 D.气候
答案11.A 12.A
解析第11题,读图分析可知,除了衢州和丽水,常住老年人口比重都不同程度地低于户籍老年人口比重,主要是因为杭州、温州、舟山为人口净迁入地区,外来人口大多为劳动适龄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延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衢州和丽水为人口净迁出地区,外出青壮年较多,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高于户籍人口,因此A项正确,C项错误;舟山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B项错误;温州地区老年人口的比重最小,但是由于总人口较多,因此老年人口数不会最少,D项错误。第12题,由于亚运会运动场馆的建设,大量外来农民工为了寻求就业机会进入杭州,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故选A项。
13.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甲、乙两国间人口的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给两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3)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除可以用上图表示外,还有其他形式,如下面所示。请再设计一种新图形来表示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
答案(1)甲国人口迁入乙国。理由: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
(2)甲国: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
乙国: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
(3)图略,要求图例或注记正确,图形美观。
解析从图中可读出甲、乙两国三个年龄段人口的比重,再分析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由此可判断出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方向。甲国人口迁出可以缓解该国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乙国人口迁入可以缓解该国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
1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迁移日渐频繁,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2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
材料二 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下表是2014年我国部分省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数据。
省区 | 65岁以上人 口比重(%) | 省区 | 65岁以上 人口比重(%) |
重庆 | 13.25 | 安徽 | 10.53 |
四川 | 12.76 | 辽宁 | 10.22 |
江苏 | 12.25 | 广西 | 9.29 |
天津 | 11.46 | 浙江 | 9.2 |
山东 | 10.98 | 河南 | 8.93 |
上海 | 10.64 | 北京 | 8.58 |
湖南 | 10.57 | 广东 | 7.24 |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指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1)由于人口迁移导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不一致。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造成的影响。
(2)比较四川省和广东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3)有人认为,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就是放弃坚持30多年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多生多育,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1)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移;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有利影响:促进了迁出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缓解了当地的就业、环境压力。
不利影响: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等;农村凋敝,使农村文化景观、乡土建筑遭到破坏;出现留守儿童、农村孤寡老人的抚养等社会问题。
(2)四川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广东省高,常住人口进入严重老龄化;广东省常住人口属于老龄化。
原因: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入,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下降;四川省属于人口迁出大省,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上升。
(3)不认同。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依然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对原有人口发展战略的调整完善,并不是鼓励多生多育;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但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依然较大,所以现在还不能鼓励多生多育。
解析第(1)题,结合坐标图,横坐标是常住人口,纵坐标是户籍人口。图中斜线右下的省区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区;斜线左上的省区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区,继而总结出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影响。第(2)题,结合表格及区域知识即可分析出两省的老龄化差异及成因。第(3)题,此题为开放性题目,注意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