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七 化学实验基础专题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62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七 化学实验基础专题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62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七 化学实验基础专题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62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七 化学实验基础专题卷
展开[一本突破练] 单独成册1.(2018·昆明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中将钠保存于煤油或石蜡油中B.金属镁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鉴别NO2和溴蒸气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向容量瓶中倒入液体至刻度线解析:B项,金属镁能与CO2发生反应:2Mg+CO22MgO+C,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项,NO2、溴蒸气均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D项,配制溶液定容时,应使用胶头滴管。答案: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气体B.浓硝酸存放在棕色广口瓶中C.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先将氯化亚铁固体溶解在蒸馏水中,再加少量盐酸即可D.蒸馏时应先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凝水再加热解析:A项,NO2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项,浓硝酸应存放在棕色细口瓶中;C项,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应将氯化亚铁晶体溶于浓盐酸中,再加水稀释,还要加入铁钉防止Fe2+被氧化。答案:D3.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的是( )A.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后测定硫酸钠溶液的pHB.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溶液中C.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液时,在锥形瓶中加入2~3 mL酚酞试液作指示剂D.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再滴加银氨溶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解析:常温下,硫酸钠溶液的pH为7,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其pH时,pH仍为7,A项符合题意;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若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溶液中,会导致热量散失,使测定结果偏小,B项不符合题意;酚酞属于有机弱酸,会消耗碱溶液,加的量过多会影响实验结果,C项不符合题意;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但是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此滴加银氨溶液之前应先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4.(2018·福建质检)下列实验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A.提纯氯气,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B.碳酸钠溶液可贮存在带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中C.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D.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淀粉三种溶液解析:Cl2会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A项错误;Na2CO3溶液因CO水解呈碱性,故需贮存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B项错误;焰色反应呈黄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但该溶液不一定是钠盐溶液,也可能是NaOH溶液等,C项错误;分别向乙酸、葡萄糖、淀粉三种溶液中加入适量新制Cu(OH)2悬浊液,得到蓝色溶液的是乙酸,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葡萄糖,加热无明显现象的是淀粉,D项正确。答案:D5.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略去),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利用图甲装置可快速制取少量氨气B.利用图乙装置分离水和溴的苯溶液C.利用图丙装置蒸发KCl溶液得晶体D.图丁装置中溶液颜色变浅,说明SO2具有漂白性解析:浓氨水滴入生石灰,发生反应:CaO+NH3·H2O===Ca(OH)2+NH3↑,可以快速制取少量氨气,A项不符合题意;苯和水不相溶,且液溴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用分液的方法可以分离水和溴的苯溶液,B项不符合题意;加热蒸发KCl溶液,KCl不水解,加热条件下也不分解,可以得到KCl晶体,C项不符合题意;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二者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实验中SO2体现的是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D项符合题意。答案:D6.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及原理均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NaClO溶液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试纸呈现蓝色,证明HClO是弱酸B.将一定量的FeCl3晶体、盐酸依次加入容量瓶中,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FeCl3溶液C.为证明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4,可将反应后的混合液冷却后再加入水,若显蓝色即可证明生成了CuSO4D.用乙醇、乙酸及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中发现忘加碎瓷片,需在完全冷却后再补加解析:A项,NaClO溶液有强氧化性、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其pH,应用pH计测定,错误;B项,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错误;C项,由于反应后浓硫酸有剩余,故应将混合液冷却后倒入水中,错误;D项正确。答案:D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目的操作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并加热B.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C.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试纸颜色变化解析: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NaOH稀溶液中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e(OH)3沉淀,A项错误;饱和Na2CO3溶液能同时和SO2、CO2反应,B项错误;新制氯水中含有Cl2、HCl、HClO,滴在pH试纸上,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无法与标准比色卡对比,C项错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H,需将该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加热,观察能否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D项正确。答案:D8.(2018·成都模拟)对某溶液中部分离子的定性检测流程如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步骤①所加试剂可以是浓KOH溶液B.可以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无色气体C.步骤②发生反应Al3++3HCO===Al(OH)3↓+3CO2↑D.Fe3+遇铁氰化钾溶液显蓝色解析:根据三种离子的性质及定性检测流程知,NH的检验原理是气体法,Fe3+、Al3+的检验原理是沉淀法。将NH转化为NH3,可以加入浓的强碱溶液,故步骤①所加试剂可以是浓KOH溶液,A项正确;无色气体为NH3,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B项错误;步骤①加入过量的强碱溶液,Al3+转化为AlO,步骤②加入NaHCO3溶液发生反应:AlO+HCO+H2O===Al(OH)3↓+CO,C项错误;Fe2+遇铁氰化钾溶液,得到蓝色沉淀,D项错误。答案:A9.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Ⅰ: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B.实验Ⅱ: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氢气C.实验Ⅲ:检验有乙烯生成D.实验Ⅳ:酸式滴定管排气泡解析:生成的CO2中含有HCl气体,HCl气体也能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实验Ⅰ不能比较HCl、H3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A项错误;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用点燃的火柴靠近产生的肥皂泡,当听到爆鸣声,说明有氢气生成,B项正确;生成的乙烯中含有乙醇,还可能含有SO2,SO2和乙醇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实验Ⅲ不能检验有乙烯生成,C项错误;实验Ⅳ是碱式滴定管排气泡,D项错误。答案:B10.下列实验操作中,对应的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向碳酸钠溶液中先滴入酚酞,再滴加稀盐酸溶液先变红,后溶液红色变浅直至消失非金属性:Cl>CB.将氯化铝溶液蒸干析出白色固体白色固体是氯化铝C.取少量某无色溶液,先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苯,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原无色溶液中一定有I-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加热产生大量气体,溶液变为蓝色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解析:根据实验现象可知Na2CO3与HCl发生了反应,则酸性:HCl>H2CO3,但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来判断,不能根据HCl的酸性强于H2CO3来判断,A项错误;Al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Cl3+3H2OAl(OH)3+3HCl,将该溶液蒸干,HCl挥发,水解平衡不断正向进行,析出的白色固体为Al(OH)3,B项错误;苯的密度比水小,加入到该无色溶液中,溶液分层时,苯层位于上层,应该是上层呈紫红色,C项错误;溶液变蓝色,说明Cu转化为Cu2+,产生大量气体,说明有SO2生成,该反应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D项正确。答案:D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将少量硼酸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无气泡Ka:H2CO3>H3BO3B.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向混合液中加入新制备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蔗糖未水解C.将浸透石蜡油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底部,加入少量碎瓷片并加强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石蜡油分解生成不饱和烃D.将Na2S2O3溶液和稀硫酸溶液混合后,放入不同温度下的水浴中都变浑浊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解析:无论H2CO3、H3BO3的酸性强弱如何,将少量硼酸溶液滴入Na2CO3溶液中,均无气泡产生,故A项错误;蔗糖水解液因含有硫酸而呈酸性,需将其调至碱性后,再加入新制备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否则无法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B项错误;石蜡油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有不饱和烃产生,C项正确;将Na2S2O3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液,放入不同温度的水浴中,虽然都能变浑浊,但变浑浊所用时间不同,说明温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D项错误。答案:C12.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常温下AlN+NaOH+H2O===NaAlO2+NH3↑。某课题小组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AlN的含量(杂质不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量气管中的液体应为水B.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有利于控制反应速率C.反应结束时,a、b两管液面的差值即为产生气体的体积D.若其他操作均正确,实验结束时按图乙读数,则测得的AlN含量偏高解析:量气管的作用是测量反应生成的氨气的体积,但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量气管中的液体不能是水,应选择非极性溶剂CCl4或苯等,A项错误;使用分液漏斗,通过下端的旋塞可以控制NaOH浓溶液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而长颈漏斗不具有这一作用,B项错误;读数时应上下移动b管,使a、b两管液面相平,反应前后b管内液面的差值即为产生气体的体积,C项错误;若按照图乙读数,即俯视读数,则读取的气体体积偏大,测得的AlN含量偏高,D项正确。答案:D13.医疗上绿矾(FeSO4·7H2O)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某化学兴趣小组由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铜、氧化铁等杂质),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FeSO4·7H2O晶体,步骤如下:(1)预处理:先将废铁屑加入饱和Na2CO3溶液中洗涤,目的是___________,然后将废铁屑用水洗涤2~3遍。(2)将洗涤后的废铁屑加入圆底烧瓶中,并持续通入N2,N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3)再加入足量稀硫酸,控制温度在50~80 ℃,充分反应后,圆底烧瓶中剩余的固体为________(填化学式)。(4)获取产品:先向步骤(3)中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少许蒸馏水,趁热过滤,________。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密闭保存。解析:(1)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可以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2)FeSO4易被氧气氧化,持续通入N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3)氧化铜、氧化铁与硫酸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铜、硫酸铁,铁单质与硫酸铜和硫酸铁反应分别生成铜单质、硫酸亚铁。(4)洗涤、过滤、冷却结晶可得FeSO4·7H2O晶体。答案:(1)洗去铁屑表面的油污(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3)Cu(4)冷却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