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备作业 练习
展开
常见气体的制备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漂白粉与硫酸反应制氯气的原理为:Ca(C1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
该实验的发生装置为( )
A. B.
C. D.
2.下列气体发生装置,当加入适当的块状固体和液体时不具有随开随关功能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下列药品,可完成的实验是( )
A.用浓硫酸和铜制取二氧化硫
B.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气
D.用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二氧化氮
4.下列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氯气 C.一氧化氮 D.二氧化氮
5.下列气体可用图所示装置收集的是( )
A.CO2 B.CH4 C.NH3 D.H2
6.下列气体可用图所示方法收集的是( )
A.Cl2 B.H2 C.NO D.O2
7.气体尾气处理的延伸:在实验室里可按右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气体R,并吸收多余的R气,则R是( )
A.CH4 B.HCl C.Cl2 D.NH3
8.双球洗气管是一种多用途仪器,常用于除杂质、气体干燥、气体吸收等实验操作.右图是一个以双球洗气管为尾气处理装置,用吸收剂X吸收气体Y的情形,其中符合事实的组合是( )
A
B
C
D
吸收气体Y
Cl2
HCl
SO2
NO
吸收剂X
饱和NaCl溶液
水
浓硫酸
NaOH溶液
A.A、 B.B、 C.C、 D.D、
9.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下列装置中不适用于氨气的尾气吸收的是( )
A.
B.
C.
D.
10.实验室制取的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NH3 B.C02 C.02 D.H2
11.下列各组气体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并且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SO2、O2、HBr B.NH3、O2、N2
C.NH3、CO2、HCl D.H2、CH4、O2
12.Inorganic Syntheses 一书中,有一如右图所示装置,用以制备某种干燥的纯净气体。该装置中所装的 药品正确的是( )
A.A 中装浓硫酸,B 中装浓盐酸
B.A 中装浓盐酸,B 中装浓硫酸
C.A 中装氢氧化纳浓溶液,B 中装浓氨水
D.A 中装浓氨水,B 中装氢氧化浓溶液
13.如图所示,大试管里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里的水挤入大试管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大试管,大试管里的气体可能是( )
①N2、H2;②CO、O2;③NO2、O2;④CH4、Cl2.
A.①或③ B.②或④ C.①或③或④ D.③或④
1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甲逐滴加入到固体乙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对应选项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试管中的现象
A
浓盐酸
二氧化锰
石蕊试液
先变红后褪色
B
醋酸
粉状贝壳
Na2SiO3溶液
溶液变浑浊
C
浓氨水
烧碱
氯化铝溶液
先沉淀后溶解
D
70%的硫酸溶液
亚硫酸钠
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褪成无色
A.A B.B C.C D.D
15.用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
A.气体是NO2;a为浓硝酸;b为铜片;c为NaOH溶液
B.气体是SO2;a为浓硫酸;b为Cu;c为酸性品红溶液
C.气体是NH3;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为浓硫酸
D.气体是CO2;a为稀盐酸;b为CaCO3;c为饱和NaHCO3溶液
16.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测量所制得气体的体积,下面有关这两套量气装置的使用说明有错误的是( )
A.使用A装置量气前,其右管中应充满相应的液体
B.量气前,B装置中广口瓶通常应盛满相应的液体
C.A装置收集完气体后,在读数前应使盛液管内液面与集气管内液面相平
D.A装置是直接测量气体体积,而B装置直接测量的是所排出液体的体积
17.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1mol 气体体积,做了3次平行实验,共用注射器抽气( )
A.3次 B.6次 C.9次 D.12次
18.测定1mol气体体积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很多.下列原因中,肯定不会造成误差的是( )
A.未检查装置气密性直接实验
B.镁带表面的氧化膜未除尽即称量
C.镁带与稀硫酸反应完毕后,立即测定体积
D.镁带装入气体发生器后,先加少量水,再加稀硫酸
19.如图是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可用于( )
A.浓硫酸与铜反应制取SO2
B.浓氨水与生石灰反应制取NH3
C.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Cl2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制取O2
20.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B.制氨气时,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C.制乙烯时,可选择与实验室制C12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D.用锌粒与稀盐酸制氢气时,用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请从Cl2、H2、CO2、NO、NH3气体中选择一种气体,该气体在实验室可以用如图装置制取、净化、收集(可以含水蒸气),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收集以下6种气体:①H2 ②Cl2 ③O2 ④HCl ⑤CO2 ⑥SO2
(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 ,若由A口进气,可 收集的气体有 .
(2)若在烧瓶内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 ,气体应由 口进入.
(3)若烧瓶中装入适量浓硫酸,可以用它来干燥的气体有 ,气体应由 口进入.
23.如图表示尾气吸收或处理装置,现需处理的气体是:①Cl2②NH3③HCl ④H2S ⑤CO,请从中选取一种最合适的装置,将要处理的气体编号填入相应的装置图的下方空格中.
装置
处理的气体
24.实验室用下列反应制取CO2和CO:H2C2O4CO2+CO+H2O,然后用如图所示装置将CO2和CO进行分离和干燥,已知分液漏斗中为稀硫酸,甲瓶中为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各题:
(1)乙瓶中装的是 ;
(2)关闭分液漏斗活塞a,打开b,通入混合气体,在右端收集到的气体是 ,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通入气体结束后,得到另一种气体的方法是:关闭活塞 (填写a或b,下空同)打开 ,在右端收集气体,此时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5.测定1mo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的实验操作的步骤如下:①按如图装配实验装置.②洗净试管然后充分干燥.
③向500mL烧瓶里装满水,向500mL烧杯里加入少量水,把连接烧瓶和烧杯的玻璃管A、橡皮管B和玻璃管C中也装满水,在中间不要留下气泡,然后用弹簧夹把橡皮管B夹紧.
④称得试管的质量为14.45g,往试管里加入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再称其质量为(15.95g.)⑤打开弹簧夹,把烧杯举起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再关闭弹簧夹,然后把烧杯中的水倒掉.⑥打开弹簧夹,加热试管的混合物到不再产生气体,即水不再流向烧杯时为止.⑦反应完毕后把装置放置冷却到室温.⑧调节烧杯的高度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然后再关闭弹簧夹.⑨用500mL量筒测量烧杯里水的体积为285.0mL,把它换算为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79.7mL.⑩再称量冷却后试管的质量为15.55g.
(1)在操作⑦中,装置冷却时,玻璃管C的出口,一直要在烧杯的水中,不能离开水面,其理由是 .
(2)简述操作⑧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调节烧杯的高度,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 .
(3)标准状况下,1mol氧气所占的体积(保留小数后两位)为 L;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 .
三.实验题(共3小题)
26.如图所示,A、B、C是实验室常用的三种制取气体的装置,提供的药品有:大理石、浓盐酸、稀盐酸、锌粒、二氧化锰、氯化铵、熟石灰。现欲利用上述药品分别制取NH3、Cl2、H2、CO2四种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A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 ,选用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 。
(2)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分别为 、 。
(3)写出利用上述药品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若要制得干燥氨气,可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 (填序号)。
a.生石灰 b.浓硫酸 c.五氧化二磷
(4)检查C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 。
(5)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C中有14.6g HCl被氧化,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KI溶液中,产生单质碘的质量为 g。
27.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实验室中用途比较广泛:
①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若收集CO2气体,进气口为 (填“a”或“b”).
②若瓶中装满水,可用于收集下列气体中的 (选填编号).
A、NO B、NO2 C、NH3 D、HCl
此时进气口为 (填“a”或“b”).
③如果广口瓶中盛放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装置,则该装置不可以干燥的气体有 (选填编号).
A、HClB、NH3C、H2 D、CO
④此装置还可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若要用此装置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则装置中应盛放的液体可能是 (选填编号).
A、NaOH溶液 B、饱和Na2CO3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D、浓H2SO4.
28.三氯硅烷(SiHCl3)极易挥发(沸点33℃),在空气中发烟,遇明火燃烧,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HCl与Si在320℃时反应制取SiHCl3.回答下列问题:
HCl的制备
(1)实验室若用浓硫酸与浓盐酸制取干燥的HCl,最适合的装置是 (填字母).
(2)若用食盐固体和浓硫酸加热制取HCl,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常见气体的制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分析】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漂白粉与硫酸反应制氯气是固体和溶液加热反应生成氯气。
【解答】解:根据所给Cl2的生成反应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是否需要加热选择气体发生装置,Ca(C1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应选属于“固+液气”型发生装置,
故选:B。
2.【分析】根据是否利用压强差控制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判断.
【解答】解:“随开随关”原理是利用压强差控制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打开止水夹,利用液体压强使液体与块状固体接触而反应;关闭止水夹,产生气体的压强使液体与块状固体脱离而停止反应。
A、B、C都可利用压强差控制反应,D没有隔离板所以不能控制反应。
故选:D。
3.【分析】图中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试管口向上为固体与液体或者液体与液体反应生成气体,收集装置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溶于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铜与浓硫酸加热制备二氧化硫,不加热不发生反应,故A错误;
B.锌与稀硫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氢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用上图可以完成实验,故B正确;
C.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气,为固体与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故C错误;
D.用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能够溶于水,与水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4.【分析】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的气体,若密度比空气的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若密度比空气的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密度与空气密度接近的不能用排气法收集。
【解答】解:A.二氧化硫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能够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故A不选;
B.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能够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故B不选;
C.一氧化氮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且密度与空气密度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选;
D.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能够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故D不选;
故选:C。
5.【分析】该收集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该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反应,可用该装置收集,故A正确;
B.CH4的密度比空气小,需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NH3的密度比空气小,需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H2的密度比空气小,需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A。
6.【分析】该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小于空气,且该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Cl2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反应,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
B.H2的密度比空气小,需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正确;
C.NO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反应,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B。
7.【分析】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干燥剂不能与需干燥的气体反应,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气体极易溶于水,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解:A.碱石灰能干燥CH4,但是CH4难溶于水无须用倒扣的漏斗防倒吸,不符合图中装置要求,故A错误;
B.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须用倒扣的漏斗防倒吸,HCl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采用集气瓶收集时应长进短出,不符合图中装置要求,故B错误;
C.Cl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采用集气瓶收集时应长进短出,氯气不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同时不能用水来吸收Cl2,不符合图中装置要求,故C错误;
D.碱石灰能干燥NH3,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所以能用水吸收多余的NH3,须用倒扣的漏斗防倒吸,故D正确;
故选:D。
8.【分析】由图可知,装置中左端液面高,则压强小,气体必定极易溶于吸收剂,选项中只有HCl极易溶于水符合题意.
【解答】解:A、氯气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被吸收,故A错误;
B、因HCl极易溶于水,则极易被吸收,故B正确;
C、二氧化硫能用浓硫酸干燥,但不能被吸收,故C错误;
D、NO有毒,不能排放在环境中,但NO不能与NaOH反应,不能被吸收,故D错误;
故选:B。
9.【分析】氨气极易溶于水,吸收氨气时不能直接将导管插入水中,必须使用防止倒吸的装置;常用的方法为:使用倒置的漏斗、使用球形漏斗、使用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液,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直接将导管插入水中,否则容易发生倒吸,故A选;
B.使用倒置的漏斗,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尾气,故B不选;
C.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该装置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故C不选;
D.球形漏斗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尾气,故D不选;
故选:A。
10.【分析】浓硫酸为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干燥具有较强还原性的气体,如碘化氢、氯化氢等,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氨气为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可以使用碱石灰干燥,故A正确;
B.二氧化碳为酸性气体,不与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B错误;
C.氧气为中性气体,能够使用浓硫酸干燥,故C错误;
D.氢气为中性气体,不与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D错误;
故选:A。
11.【分析】只要干燥剂和被干燥的气体不反应,则该干燥剂能干燥这种气体,能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干燥,说明这些气体和浓硫酸、碱石灰都不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硫、HBr都能和碱石灰反应,所以不能用碱石灰干燥,HBr能被浓硫酸氧化,所以浓硫酸不能干燥HBr,故A错误;
B.氨气能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B错误;
C.氨气能和浓硫酸反应,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和HCl能和碱石灰反应,所以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C错误;
D.这几种物质和浓硫酸、碱石灰不反应,所以都能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干燥,故D正确;
故选:D。
12.【分析】浓盐酸易挥发产生氯化氢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干燥氯化氢气体,浓氨水易挥发产生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A 中装浓硫酸,B 中装浓盐酸,浓盐酸挥发产生氯化氢和水蒸气,无法除去水蒸气得到干燥纯净的氯化氢,故A错误;
B.A中装浓盐酸,B中装浓硫酸,浓盐酸滴入到浓硫酸中,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使HCl逸出,故B正确;
C.A 中装氢氧化纳浓溶液,B 中装浓氨水,得到的氨气中含有水蒸气,故C错误;
D.A 中装浓氨水,B 中装氢氧化浓溶液,氨水浓度降低,难挥发,得到氨气少量且含有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B。
13.【分析】烧杯中的水会进入大试管,说明大试管中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造成的;氯气和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易溶于水,二氧化氮和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其它两组气体在光照下不反应,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压强不变化,烧杯中的水不会进入,故①错误;
②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压强不变化,烧杯中的水不会进入,故②错误;
③二氧化氮和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故③正确;
④氯气和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易溶于水,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故④正确;
故选:D。
14.【分析】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需要加热.
B、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
C、氢氧化铝和弱碱不反应.
D、二氧化硫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
【解答】解: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该装置没有加热,所以不能产生氯气,导致不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故A错误。
B、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硅酸,所以试管中溶液变浑浊,故B正确。
C、浓氨水和氢氧化钠混合导致氨水分解生成氨气,氨气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虽然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但氢氧化铝不和氨水反应,所以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只生成白色沉淀,故C错误。
D、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漂白性,但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所以试管中的现象是紫色变成红色,故D错误。
故选:B。
15.【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该装置为液体与固体(或液体)在不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的制备装置,并且气体密度大于水,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再进一步考虑题中要注意气体的净化是否合理.
【解答】解:A、NO2与NaOH反应而被吸收,不能用NaOH溶液净化,故A错误;
B、浓硫酸与金属铜的反应需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而本实验没有加热,故B错误;
C、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C错误;
D、盐酸与碳酸钙在常温下发生反应,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净化,并且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D正确。
故选:D。
16.【分析】A在量气前应通过提升右则管的高度的方法使左管充满液体而右侧没有液体,以使收集气体时将液体压入到右侧;B装置中广口瓶通常应盛满相应的液体,直接测量的是所排出液体的体积.
【解答】解:A.A在量气前应通过提升右则管的高度的方法使左管充满液体而右侧没有液体,以使收集气体时将液体压入到右侧,故A错误;
B.B装置中广口瓶通常应盛满相应的液体,气体将液体排除测定液体的体积即为气体的体积,故B正确;
C.A装置收集完气体后,在读数前应使盛液管内的液面与集气管内的液面相平,使两侧气压相同,故C正确;
D.A装置是直接根据刻度测量气体的体积,而B装置直接测量的是所排出液体的体积,故D正确。
故选:A。
17.【分析】每次做实验初始时,要进行抽气调整压强,然后还要用注射器抽气气体调整压强.
【解答】解:每次做实验时,用注射器在A瓶加料口抽气,使B瓶导管内液体持平(B瓶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注意注射器拔出时要将针头拔出,此时进入测定起始状态;再次抽气调压,用注射器在A瓶加料口处抽气,使B瓶中液面持平,与起始状态相同,读出注射器中抽出气体的体积,记录数值,所以每次试验要用2次注射器抽气,平行做3次实验共用注射器抽气6次,
故选:B。
18.【分析】A.制气装置必须先检查气密性;
B.镁带表面氧化镁和酸反应不产生气体;
C.气体体积热胀冷缩;
D.加水不影响硫酸的物质的量,据此分析.
【解答】解:A.制气装置必须先检查气密性,若漏气直接实验,则造成气体漏出,收集气体体积偏小,故A不选;
B.镁带表面氧化镁和酸反应不产生气体,故造成生产气体量减少,故B不选;
C.气体体积热胀冷缩,若立即测量,导致体积偏大,故C不选;
D.加水不影响硫酸的物质的量,故产生氢气的体积不变,不会造成误差,故D选,
故选:D。
19.【分析】从反应装置分析知,该装置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装置,所以只能制取固液混合不加热得到的气体;从收集装置分析知,该气体不溶于水,和水不反应。
【解答】解:A.用铜片和浓硫酸制取二氧化硫需要加热,且生成的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
B、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氨气不需加热,但氨气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
C.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需要加热,且生成的氯气能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与水生成氧气的反应不需要加热,且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该装置可以制取和收集氧气,故D正确;
故选:D。
20.【分析】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NO,NO有毒;
B.氨气易溶于水,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C.制乙烯时需要控制温度,实验室制C12不需要控制具体的温度;
D.氢气中混有的HCl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解答】解: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NO,NO有毒,所以制二氧化氮时,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不能用水吸收,故A错误;
B.氨气易溶于水,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制氨气时,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故B正确;
C.制乙烯时需要控制温度为170℃,需要用到温度计,实验室制C12不需要控制具体的温度,不需要温度计,故C错误;
D.氢气中混有的HCl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用锌粒与稀盐酸制氢气时,用NaOH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分析】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是利用分液漏斗中溶液滴入烧瓶常温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洗气装置除杂,最后用向上排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据此分析气体的制备、除杂和收集。
【解答】解:Cl2实验室制备是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得到,故氯气不符合,
H2比空气轻,应用向下排气法收集,装置中收集方法不符合,故氢气不符合;
CO2可以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最后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故二氧化碳符合,
NO不能用排气法收集,故NO不符合,
NH3气体比空气轻不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故氨气不符合,
符合的是二氧化碳,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故答案为:CO2、CaCO3+2HCl=CaCl2+CO2↑+H2O。
22.【分析】(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由A口进气,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
(2)若在烧瓶内充满水,A端进气,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
(3)若烧瓶中装入适量浓硫酸,B进A出可干燥与硫酸不反应的气体,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②③④⑤⑥符合;由A口进气,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只有①符合,
故答案为:②③④⑤⑥;①;
(2)若在烧瓶内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①③;气体应由A口进入,
故答案为:①③;A;
(3)若烧瓶中装入适量浓硫酸,可以用它来干燥的气体有①②③④⑤⑥;气体应由B口进入,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⑤⑥;B.
23.【分析】需处理的气体特点是:
①Cl2是有毒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需用碱液吸收,且导管需伸到液面下;
②NH3是刺激性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需用防倒吸的装置吸收;
③HCl是有毒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需用防倒吸的装置吸收;
④H2S是密度比空气大有毒,能溶于水的气体,需用碱液吸收,且导管需伸到液面下;
⑤CO难溶水,不与酸碱反应,有毒,需将尾气利用球胆或气球进行收集处理.
结合相应的装置进行解答.
【解答】解:图示第一个装置特点是: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下连漏斗,漏斗的边缘紧靠液面,易吸收易溶性气体,因液面上方空间大,能防止倒吸,
②NH3是刺激性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需用防倒吸的装置吸收;
③HCl是有毒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需用防倒吸的装置吸收,所以该装置处理的气体为氨气和氯化氢;
图示第二个装置特点是:吸收装置中的导气管插入到液面,易吸收能溶性气体,
①Cl2是有毒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需用碱液吸收,且导管需伸到液面下;
④H2S是密度比空气大有毒,能溶于水的气体,需用碱液吸收,且导管需伸到液面下,所以该装置处理的气体为氯气和硫化氢;
图示第三个装置特点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CO难溶水,不与酸碱反应,有毒,需将尾气利用球胆或气球进行收集处理,所以该装置处理的气体为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②③;①④;⑤;
24.【分析】H2C2O4CO2+CO+H2O,草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可用浓硫酸干燥气体.
(1)应先通过氢氧化钠,先干燥的话会引入水蒸气;
(2)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右端收集得到CO;
(3)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解:(1)应先通过氢氧化钠,先干燥的话会引入水蒸气,乙瓶装浓H2SO4,故答案为:浓H2SO4;
(2)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2OH﹣+CO2=CO32﹣+H2O,右端收集得到CO,故答案为:CO;2OH﹣+CO2=CO32﹣+H2O;
(3)关闭活塞b,打开a,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故答案为:b、a;CO32﹣+2H+=CO2↑+H2O.
25.【分析】测定1mo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原理是通过测量氧气排出的水的体积,进而确定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成功的关键是烧瓶内的气体在反应前后是否处于同一状态,即是否同温同压,由于气体体积的大小受温度、压强的影响,若烧杯内的液面不一致,则造成压强的改变,使误差增大.若反应完后未冷却至室温,则会更多地偏离标准状况,使结果不准确.
【解答】解:(1)若玻璃管C的出口离开水面,则在温度降低时,瓶内的压强降低,烧杯中的水回流,烧杯中多排入的水不能被吸入烧瓶,导致测得气体的体积偏大.所以装置冷却时,玻璃管C的出口一直要在烧杯的水中,不能离开水面,故答案为:温度降低时,烧瓶内的压强降低,这时烧杯中的水就会回流,从而可以准确地求出气体的体积;
(2)操作中第⑧步调节烧杯的高度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然后再关闭弹簧夹,是为了保持容器内外气压相等,如果不一致,就不能准确量出气体的体积,故答案为:如果烧瓶中的压强和外界大气压不一致,就不能准确地求出气体体积;
(3)反应前试管及药品总质量为15.95g,反应后总质量为15.55g,反应后减少了0.4g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设氯酸钾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0.4g
=
x=1.02g
二氧化锰质量分数为:×100%=32%;
氧气的密度为:=1.43g/L
1mol氧气所占的体积为=22.38L,故答案为:22.38;32%.
三.实验题(共3小题)
26.【分析】(1)依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2)依据仪器形状说出其名称;
(3)氨气为碱性气体,应选择碱性干燥剂;
(4)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操作为:将导气管末端插入水槽中,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 捂圆底烧瓶,导气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气管末端上升一段稳定的液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5)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氯气、水;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注意被氧化的氯化氢和生成氯气的定量关系,氯气和碘单质的计算定量关系。
【解答】解:(1)A装置为固体与固体加热制备气体,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氨气;B装置为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氢气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NH3;H2、CO2;
(2)标号①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②的仪器名称分别为圆底烧瓶;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3)氨气为碱性气体,应选择碱性干燥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都是酸性干燥剂,生石灰为碱性干燥剂,可以干燥氨气;
故选:a;
(4)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操作为:将导气管末端插入水槽中,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 捂圆底烧瓶,导气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气管末端上升一段稳定的液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将导气管末端插入水槽中,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 捂圆底烧瓶,导气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气管末端上升一段稳定的液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5)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氯气、水,反应离子方程式:MnO2+4H++Cl﹣Mn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2Cl﹣Mn2++Cl2↑+2H2O;
若A中有14.6g HCl被氧化,n(HCl)=将产生的氯气通入足量的KI溶液中能产生单质碘的质量==0.4mol,
MnO2+4HCl(浓)MnCl2+Cl2↑+2H2O;Cl2+2KI=I2+2KCl,反应中被氧化2molHCl生成1molCl2,1molCl2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1mol
则定量计算关系为:2HCl~Cl2~I2
2 1
0.4mol 0.2mol
得到碘单质质量=0.2mol×254g/mol=50.8g;
故答案为:MnO2+4H++2Cl﹣Mn2++Cl2↑+2H2O;50.8g。
27.【分析】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②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
③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不能干燥部分有还原性的气体、不能干燥碱性气体;
④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亚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来分析.
【解答】解: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采用“长进短出”的原则,则a为进气口,
故答案为:a;
②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氨气和氯化氢都能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有NO不易溶于水,所以NO采用排水法收集,为将水排除,则气体进气口为b,
故答案为:A;b;
③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不能干燥部分有还原性的气体、不能干燥碱性气体,氨气属于碱性气体,所以不能干燥氨气,
故答案为:B;
④NaOH溶液、饱和Na2CO3溶液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反应,浓H2SO4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不反应,所以不能除杂,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所以亚硫酸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不反应,所以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C.
28.【分析】(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于水产生大量的热,浓盐酸易挥发,据此分析解答;
(2)固体氯化钠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硫酸钠;
【解答】(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于水产生大量的热,浓盐酸易挥发,浓硫酸密度大于盐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用浓硫酸与浓盐酸制取干燥的HCl,应将浓硫酸滴加到浓盐酸中,应选择装置:B;
故答案为:B;
(2)固体氯化钠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硫酸钠,化学方程式:2 NaCl+H2SO4 Na2SO4 +2 HCl↑;
故答案为:2 NaCl+H2SO4 Na2SO4 +2 HCl↑.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漂白粉与硫酸反应制氯气的原理为:Ca(C1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
该实验的发生装置为( )
A. B.
C. D.
2.下列气体发生装置,当加入适当的块状固体和液体时不具有随开随关功能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下列药品,可完成的实验是( )
A.用浓硫酸和铜制取二氧化硫
B.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气
D.用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二氧化氮
4.下列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氯气 C.一氧化氮 D.二氧化氮
5.下列气体可用图所示装置收集的是( )
A.CO2 B.CH4 C.NH3 D.H2
6.下列气体可用图所示方法收集的是( )
A.Cl2 B.H2 C.NO D.O2
7.气体尾气处理的延伸:在实验室里可按右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气体R,并吸收多余的R气,则R是( )
A.CH4 B.HCl C.Cl2 D.NH3
8.双球洗气管是一种多用途仪器,常用于除杂质、气体干燥、气体吸收等实验操作.右图是一个以双球洗气管为尾气处理装置,用吸收剂X吸收气体Y的情形,其中符合事实的组合是( )
A
B
C
D
吸收气体Y
Cl2
HCl
SO2
NO
吸收剂X
饱和NaCl溶液
水
浓硫酸
NaOH溶液
A.A、 B.B、 C.C、 D.D、
9.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下列装置中不适用于氨气的尾气吸收的是( )
A.
B.
C.
D.
10.实验室制取的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NH3 B.C02 C.02 D.H2
11.下列各组气体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并且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SO2、O2、HBr B.NH3、O2、N2
C.NH3、CO2、HCl D.H2、CH4、O2
12.Inorganic Syntheses 一书中,有一如右图所示装置,用以制备某种干燥的纯净气体。该装置中所装的 药品正确的是( )
A.A 中装浓硫酸,B 中装浓盐酸
B.A 中装浓盐酸,B 中装浓硫酸
C.A 中装氢氧化纳浓溶液,B 中装浓氨水
D.A 中装浓氨水,B 中装氢氧化浓溶液
13.如图所示,大试管里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里的水挤入大试管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大试管,大试管里的气体可能是( )
①N2、H2;②CO、O2;③NO2、O2;④CH4、Cl2.
A.①或③ B.②或④ C.①或③或④ D.③或④
1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甲逐滴加入到固体乙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对应选项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试管中的现象
A
浓盐酸
二氧化锰
石蕊试液
先变红后褪色
B
醋酸
粉状贝壳
Na2SiO3溶液
溶液变浑浊
C
浓氨水
烧碱
氯化铝溶液
先沉淀后溶解
D
70%的硫酸溶液
亚硫酸钠
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褪成无色
A.A B.B C.C D.D
15.用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
A.气体是NO2;a为浓硝酸;b为铜片;c为NaOH溶液
B.气体是SO2;a为浓硫酸;b为Cu;c为酸性品红溶液
C.气体是NH3;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为浓硫酸
D.气体是CO2;a为稀盐酸;b为CaCO3;c为饱和NaHCO3溶液
16.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测量所制得气体的体积,下面有关这两套量气装置的使用说明有错误的是( )
A.使用A装置量气前,其右管中应充满相应的液体
B.量气前,B装置中广口瓶通常应盛满相应的液体
C.A装置收集完气体后,在读数前应使盛液管内液面与集气管内液面相平
D.A装置是直接测量气体体积,而B装置直接测量的是所排出液体的体积
17.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1mol 气体体积,做了3次平行实验,共用注射器抽气( )
A.3次 B.6次 C.9次 D.12次
18.测定1mol气体体积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很多.下列原因中,肯定不会造成误差的是( )
A.未检查装置气密性直接实验
B.镁带表面的氧化膜未除尽即称量
C.镁带与稀硫酸反应完毕后,立即测定体积
D.镁带装入气体发生器后,先加少量水,再加稀硫酸
19.如图是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可用于( )
A.浓硫酸与铜反应制取SO2
B.浓氨水与生石灰反应制取NH3
C.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Cl2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制取O2
20.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B.制氨气时,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C.制乙烯时,可选择与实验室制C12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D.用锌粒与稀盐酸制氢气时,用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请从Cl2、H2、CO2、NO、NH3气体中选择一种气体,该气体在实验室可以用如图装置制取、净化、收集(可以含水蒸气),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收集以下6种气体:①H2 ②Cl2 ③O2 ④HCl ⑤CO2 ⑥SO2
(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 ,若由A口进气,可 收集的气体有 .
(2)若在烧瓶内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 ,气体应由 口进入.
(3)若烧瓶中装入适量浓硫酸,可以用它来干燥的气体有 ,气体应由 口进入.
23.如图表示尾气吸收或处理装置,现需处理的气体是:①Cl2②NH3③HCl ④H2S ⑤CO,请从中选取一种最合适的装置,将要处理的气体编号填入相应的装置图的下方空格中.
装置
处理的气体
24.实验室用下列反应制取CO2和CO:H2C2O4CO2+CO+H2O,然后用如图所示装置将CO2和CO进行分离和干燥,已知分液漏斗中为稀硫酸,甲瓶中为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各题:
(1)乙瓶中装的是 ;
(2)关闭分液漏斗活塞a,打开b,通入混合气体,在右端收集到的气体是 ,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通入气体结束后,得到另一种气体的方法是:关闭活塞 (填写a或b,下空同)打开 ,在右端收集气体,此时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5.测定1mo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的实验操作的步骤如下:①按如图装配实验装置.②洗净试管然后充分干燥.
③向500mL烧瓶里装满水,向500mL烧杯里加入少量水,把连接烧瓶和烧杯的玻璃管A、橡皮管B和玻璃管C中也装满水,在中间不要留下气泡,然后用弹簧夹把橡皮管B夹紧.
④称得试管的质量为14.45g,往试管里加入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再称其质量为(15.95g.)⑤打开弹簧夹,把烧杯举起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再关闭弹簧夹,然后把烧杯中的水倒掉.⑥打开弹簧夹,加热试管的混合物到不再产生气体,即水不再流向烧杯时为止.⑦反应完毕后把装置放置冷却到室温.⑧调节烧杯的高度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然后再关闭弹簧夹.⑨用500mL量筒测量烧杯里水的体积为285.0mL,把它换算为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79.7mL.⑩再称量冷却后试管的质量为15.55g.
(1)在操作⑦中,装置冷却时,玻璃管C的出口,一直要在烧杯的水中,不能离开水面,其理由是 .
(2)简述操作⑧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调节烧杯的高度,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 .
(3)标准状况下,1mol氧气所占的体积(保留小数后两位)为 L;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 .
三.实验题(共3小题)
26.如图所示,A、B、C是实验室常用的三种制取气体的装置,提供的药品有:大理石、浓盐酸、稀盐酸、锌粒、二氧化锰、氯化铵、熟石灰。现欲利用上述药品分别制取NH3、Cl2、H2、CO2四种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A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 ,选用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 。
(2)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分别为 、 。
(3)写出利用上述药品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若要制得干燥氨气,可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 (填序号)。
a.生石灰 b.浓硫酸 c.五氧化二磷
(4)检查C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 。
(5)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C中有14.6g HCl被氧化,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KI溶液中,产生单质碘的质量为 g。
27.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实验室中用途比较广泛:
①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若收集CO2气体,进气口为 (填“a”或“b”).
②若瓶中装满水,可用于收集下列气体中的 (选填编号).
A、NO B、NO2 C、NH3 D、HCl
此时进气口为 (填“a”或“b”).
③如果广口瓶中盛放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装置,则该装置不可以干燥的气体有 (选填编号).
A、HClB、NH3C、H2 D、CO
④此装置还可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若要用此装置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则装置中应盛放的液体可能是 (选填编号).
A、NaOH溶液 B、饱和Na2CO3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D、浓H2SO4.
28.三氯硅烷(SiHCl3)极易挥发(沸点33℃),在空气中发烟,遇明火燃烧,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HCl与Si在320℃时反应制取SiHCl3.回答下列问题:
HCl的制备
(1)实验室若用浓硫酸与浓盐酸制取干燥的HCl,最适合的装置是 (填字母).
(2)若用食盐固体和浓硫酸加热制取HCl,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常见气体的制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分析】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漂白粉与硫酸反应制氯气是固体和溶液加热反应生成氯气。
【解答】解:根据所给Cl2的生成反应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是否需要加热选择气体发生装置,Ca(C1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应选属于“固+液气”型发生装置,
故选:B。
2.【分析】根据是否利用压强差控制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判断.
【解答】解:“随开随关”原理是利用压强差控制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打开止水夹,利用液体压强使液体与块状固体接触而反应;关闭止水夹,产生气体的压强使液体与块状固体脱离而停止反应。
A、B、C都可利用压强差控制反应,D没有隔离板所以不能控制反应。
故选:D。
3.【分析】图中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试管口向上为固体与液体或者液体与液体反应生成气体,收集装置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溶于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铜与浓硫酸加热制备二氧化硫,不加热不发生反应,故A错误;
B.锌与稀硫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氢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用上图可以完成实验,故B正确;
C.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氨气,为固体与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故C错误;
D.用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能够溶于水,与水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4.【分析】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的气体,若密度比空气的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若密度比空气的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密度与空气密度接近的不能用排气法收集。
【解答】解:A.二氧化硫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能够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故A不选;
B.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能够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故B不选;
C.一氧化氮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且密度与空气密度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选;
D.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能够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故D不选;
故选:C。
5.【分析】该收集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该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反应,可用该装置收集,故A正确;
B.CH4的密度比空气小,需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NH3的密度比空气小,需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H2的密度比空气小,需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A。
6.【分析】该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小于空气,且该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Cl2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反应,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
B.H2的密度比空气小,需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正确;
C.NO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反应,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B。
7.【分析】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干燥剂不能与需干燥的气体反应,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气体极易溶于水,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解:A.碱石灰能干燥CH4,但是CH4难溶于水无须用倒扣的漏斗防倒吸,不符合图中装置要求,故A错误;
B.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须用倒扣的漏斗防倒吸,HCl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采用集气瓶收集时应长进短出,不符合图中装置要求,故B错误;
C.Cl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采用集气瓶收集时应长进短出,氯气不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同时不能用水来吸收Cl2,不符合图中装置要求,故C错误;
D.碱石灰能干燥NH3,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所以能用水吸收多余的NH3,须用倒扣的漏斗防倒吸,故D正确;
故选:D。
8.【分析】由图可知,装置中左端液面高,则压强小,气体必定极易溶于吸收剂,选项中只有HCl极易溶于水符合题意.
【解答】解:A、氯气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被吸收,故A错误;
B、因HCl极易溶于水,则极易被吸收,故B正确;
C、二氧化硫能用浓硫酸干燥,但不能被吸收,故C错误;
D、NO有毒,不能排放在环境中,但NO不能与NaOH反应,不能被吸收,故D错误;
故选:B。
9.【分析】氨气极易溶于水,吸收氨气时不能直接将导管插入水中,必须使用防止倒吸的装置;常用的方法为:使用倒置的漏斗、使用球形漏斗、使用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液,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直接将导管插入水中,否则容易发生倒吸,故A选;
B.使用倒置的漏斗,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尾气,故B不选;
C.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该装置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故C不选;
D.球形漏斗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尾气,故D不选;
故选:A。
10.【分析】浓硫酸为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干燥具有较强还原性的气体,如碘化氢、氯化氢等,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氨气为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可以使用碱石灰干燥,故A正确;
B.二氧化碳为酸性气体,不与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B错误;
C.氧气为中性气体,能够使用浓硫酸干燥,故C错误;
D.氢气为中性气体,不与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D错误;
故选:A。
11.【分析】只要干燥剂和被干燥的气体不反应,则该干燥剂能干燥这种气体,能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干燥,说明这些气体和浓硫酸、碱石灰都不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硫、HBr都能和碱石灰反应,所以不能用碱石灰干燥,HBr能被浓硫酸氧化,所以浓硫酸不能干燥HBr,故A错误;
B.氨气能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B错误;
C.氨气能和浓硫酸反应,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和HCl能和碱石灰反应,所以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C错误;
D.这几种物质和浓硫酸、碱石灰不反应,所以都能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干燥,故D正确;
故选:D。
12.【分析】浓盐酸易挥发产生氯化氢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干燥氯化氢气体,浓氨水易挥发产生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A 中装浓硫酸,B 中装浓盐酸,浓盐酸挥发产生氯化氢和水蒸气,无法除去水蒸气得到干燥纯净的氯化氢,故A错误;
B.A中装浓盐酸,B中装浓硫酸,浓盐酸滴入到浓硫酸中,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使HCl逸出,故B正确;
C.A 中装氢氧化纳浓溶液,B 中装浓氨水,得到的氨气中含有水蒸气,故C错误;
D.A 中装浓氨水,B 中装氢氧化浓溶液,氨水浓度降低,难挥发,得到氨气少量且含有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B。
13.【分析】烧杯中的水会进入大试管,说明大试管中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造成的;氯气和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易溶于水,二氧化氮和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其它两组气体在光照下不反应,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压强不变化,烧杯中的水不会进入,故①错误;
②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不反应,压强不变化,烧杯中的水不会进入,故②错误;
③二氧化氮和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故③正确;
④氯气和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易溶于水,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集气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故④正确;
故选:D。
14.【分析】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需要加热.
B、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
C、氢氧化铝和弱碱不反应.
D、二氧化硫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
【解答】解: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该装置没有加热,所以不能产生氯气,导致不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故A错误。
B、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硅酸,所以试管中溶液变浑浊,故B正确。
C、浓氨水和氢氧化钠混合导致氨水分解生成氨气,氨气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虽然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但氢氧化铝不和氨水反应,所以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只生成白色沉淀,故C错误。
D、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漂白性,但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所以试管中的现象是紫色变成红色,故D错误。
故选:B。
15.【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该装置为液体与固体(或液体)在不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的制备装置,并且气体密度大于水,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再进一步考虑题中要注意气体的净化是否合理.
【解答】解:A、NO2与NaOH反应而被吸收,不能用NaOH溶液净化,故A错误;
B、浓硫酸与金属铜的反应需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而本实验没有加热,故B错误;
C、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C错误;
D、盐酸与碳酸钙在常温下发生反应,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净化,并且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D正确。
故选:D。
16.【分析】A在量气前应通过提升右则管的高度的方法使左管充满液体而右侧没有液体,以使收集气体时将液体压入到右侧;B装置中广口瓶通常应盛满相应的液体,直接测量的是所排出液体的体积.
【解答】解:A.A在量气前应通过提升右则管的高度的方法使左管充满液体而右侧没有液体,以使收集气体时将液体压入到右侧,故A错误;
B.B装置中广口瓶通常应盛满相应的液体,气体将液体排除测定液体的体积即为气体的体积,故B正确;
C.A装置收集完气体后,在读数前应使盛液管内的液面与集气管内的液面相平,使两侧气压相同,故C正确;
D.A装置是直接根据刻度测量气体的体积,而B装置直接测量的是所排出液体的体积,故D正确。
故选:A。
17.【分析】每次做实验初始时,要进行抽气调整压强,然后还要用注射器抽气气体调整压强.
【解答】解:每次做实验时,用注射器在A瓶加料口抽气,使B瓶导管内液体持平(B瓶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注意注射器拔出时要将针头拔出,此时进入测定起始状态;再次抽气调压,用注射器在A瓶加料口处抽气,使B瓶中液面持平,与起始状态相同,读出注射器中抽出气体的体积,记录数值,所以每次试验要用2次注射器抽气,平行做3次实验共用注射器抽气6次,
故选:B。
18.【分析】A.制气装置必须先检查气密性;
B.镁带表面氧化镁和酸反应不产生气体;
C.气体体积热胀冷缩;
D.加水不影响硫酸的物质的量,据此分析.
【解答】解:A.制气装置必须先检查气密性,若漏气直接实验,则造成气体漏出,收集气体体积偏小,故A不选;
B.镁带表面氧化镁和酸反应不产生气体,故造成生产气体量减少,故B不选;
C.气体体积热胀冷缩,若立即测量,导致体积偏大,故C不选;
D.加水不影响硫酸的物质的量,故产生氢气的体积不变,不会造成误差,故D选,
故选:D。
19.【分析】从反应装置分析知,该装置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装置,所以只能制取固液混合不加热得到的气体;从收集装置分析知,该气体不溶于水,和水不反应。
【解答】解:A.用铜片和浓硫酸制取二氧化硫需要加热,且生成的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
B、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氨气不需加热,但氨气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
C.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需要加热,且生成的氯气能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与水生成氧气的反应不需要加热,且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该装置可以制取和收集氧气,故D正确;
故选:D。
20.【分析】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NO,NO有毒;
B.氨气易溶于水,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C.制乙烯时需要控制温度,实验室制C12不需要控制具体的温度;
D.氢气中混有的HCl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解答】解: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NO,NO有毒,所以制二氧化氮时,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不能用水吸收,故A错误;
B.氨气易溶于水,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制氨气时,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故B正确;
C.制乙烯时需要控制温度为170℃,需要用到温度计,实验室制C12不需要控制具体的温度,不需要温度计,故C错误;
D.氢气中混有的HCl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用锌粒与稀盐酸制氢气时,用NaOH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分析】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是利用分液漏斗中溶液滴入烧瓶常温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洗气装置除杂,最后用向上排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据此分析气体的制备、除杂和收集。
【解答】解:Cl2实验室制备是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反应得到,故氯气不符合,
H2比空气轻,应用向下排气法收集,装置中收集方法不符合,故氢气不符合;
CO2可以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最后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故二氧化碳符合,
NO不能用排气法收集,故NO不符合,
NH3气体比空气轻不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故氨气不符合,
符合的是二氧化碳,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故答案为:CO2、CaCO3+2HCl=CaCl2+CO2↑+H2O。
22.【分析】(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由A口进气,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
(2)若在烧瓶内充满水,A端进气,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
(3)若烧瓶中装入适量浓硫酸,B进A出可干燥与硫酸不反应的气体,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②③④⑤⑥符合;由A口进气,收集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只有①符合,
故答案为:②③④⑤⑥;①;
(2)若在烧瓶内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①③;气体应由A口进入,
故答案为:①③;A;
(3)若烧瓶中装入适量浓硫酸,可以用它来干燥的气体有①②③④⑤⑥;气体应由B口进入,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⑤⑥;B.
23.【分析】需处理的气体特点是:
①Cl2是有毒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需用碱液吸收,且导管需伸到液面下;
②NH3是刺激性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需用防倒吸的装置吸收;
③HCl是有毒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需用防倒吸的装置吸收;
④H2S是密度比空气大有毒,能溶于水的气体,需用碱液吸收,且导管需伸到液面下;
⑤CO难溶水,不与酸碱反应,有毒,需将尾气利用球胆或气球进行收集处理.
结合相应的装置进行解答.
【解答】解:图示第一个装置特点是:吸收装置中的导管下连漏斗,漏斗的边缘紧靠液面,易吸收易溶性气体,因液面上方空间大,能防止倒吸,
②NH3是刺激性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需用防倒吸的装置吸收;
③HCl是有毒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需用防倒吸的装置吸收,所以该装置处理的气体为氨气和氯化氢;
图示第二个装置特点是:吸收装置中的导气管插入到液面,易吸收能溶性气体,
①Cl2是有毒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需用碱液吸收,且导管需伸到液面下;
④H2S是密度比空气大有毒,能溶于水的气体,需用碱液吸收,且导管需伸到液面下,所以该装置处理的气体为氯气和硫化氢;
图示第三个装置特点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CO难溶水,不与酸碱反应,有毒,需将尾气利用球胆或气球进行收集处理,所以该装置处理的气体为一氧化碳;
故答案为:②③;①④;⑤;
24.【分析】H2C2O4CO2+CO+H2O,草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可用浓硫酸干燥气体.
(1)应先通过氢氧化钠,先干燥的话会引入水蒸气;
(2)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右端收集得到CO;
(3)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解:(1)应先通过氢氧化钠,先干燥的话会引入水蒸气,乙瓶装浓H2SO4,故答案为:浓H2SO4;
(2)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2OH﹣+CO2=CO32﹣+H2O,右端收集得到CO,故答案为:CO;2OH﹣+CO2=CO32﹣+H2O;
(3)关闭活塞b,打开a,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故答案为:b、a;CO32﹣+2H+=CO2↑+H2O.
25.【分析】测定1mo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原理是通过测量氧气排出的水的体积,进而确定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成功的关键是烧瓶内的气体在反应前后是否处于同一状态,即是否同温同压,由于气体体积的大小受温度、压强的影响,若烧杯内的液面不一致,则造成压强的改变,使误差增大.若反应完后未冷却至室温,则会更多地偏离标准状况,使结果不准确.
【解答】解:(1)若玻璃管C的出口离开水面,则在温度降低时,瓶内的压强降低,烧杯中的水回流,烧杯中多排入的水不能被吸入烧瓶,导致测得气体的体积偏大.所以装置冷却时,玻璃管C的出口一直要在烧杯的水中,不能离开水面,故答案为:温度降低时,烧瓶内的压强降低,这时烧杯中的水就会回流,从而可以准确地求出气体的体积;
(2)操作中第⑧步调节烧杯的高度使烧瓶和烧杯中的水面一致,然后再关闭弹簧夹,是为了保持容器内外气压相等,如果不一致,就不能准确量出气体的体积,故答案为:如果烧瓶中的压强和外界大气压不一致,就不能准确地求出气体体积;
(3)反应前试管及药品总质量为15.95g,反应后总质量为15.55g,反应后减少了0.4g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
设氯酸钾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0.4g
=
x=1.02g
二氧化锰质量分数为:×100%=32%;
氧气的密度为:=1.43g/L
1mol氧气所占的体积为=22.38L,故答案为:22.38;32%.
三.实验题(共3小题)
26.【分析】(1)依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2)依据仪器形状说出其名称;
(3)氨气为碱性气体,应选择碱性干燥剂;
(4)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操作为:将导气管末端插入水槽中,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 捂圆底烧瓶,导气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气管末端上升一段稳定的液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5)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氯气、水;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注意被氧化的氯化氢和生成氯气的定量关系,氯气和碘单质的计算定量关系。
【解答】解:(1)A装置为固体与固体加热制备气体,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氨气;B装置为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氢气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NH3;H2、CO2;
(2)标号①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②的仪器名称分别为圆底烧瓶;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3)氨气为碱性气体,应选择碱性干燥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都是酸性干燥剂,生石灰为碱性干燥剂,可以干燥氨气;
故选:a;
(4)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操作为:将导气管末端插入水槽中,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 捂圆底烧瓶,导气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气管末端上升一段稳定的液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将导气管末端插入水槽中,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 捂圆底烧瓶,导气管末端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气管末端上升一段稳定的液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5)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氯气、水,反应离子方程式:MnO2+4H++Cl﹣Mn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2Cl﹣Mn2++Cl2↑+2H2O;
若A中有14.6g HCl被氧化,n(HCl)=将产生的氯气通入足量的KI溶液中能产生单质碘的质量==0.4mol,
MnO2+4HCl(浓)MnCl2+Cl2↑+2H2O;Cl2+2KI=I2+2KCl,反应中被氧化2molHCl生成1molCl2,1molCl2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1mol
则定量计算关系为:2HCl~Cl2~I2
2 1
0.4mol 0.2mol
得到碘单质质量=0.2mol×254g/mol=50.8g;
故答案为:MnO2+4H++2Cl﹣Mn2++Cl2↑+2H2O;50.8g。
27.【分析】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②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
③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不能干燥部分有还原性的气体、不能干燥碱性气体;
④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亚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来分析.
【解答】解:①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采用“长进短出”的原则,则a为进气口,
故答案为:a;
②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氨气和氯化氢都能和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有NO不易溶于水,所以NO采用排水法收集,为将水排除,则气体进气口为b,
故答案为:A;b;
③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不能干燥部分有还原性的气体、不能干燥碱性气体,氨气属于碱性气体,所以不能干燥氨气,
故答案为:B;
④NaOH溶液、饱和Na2CO3溶液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反应,浓H2SO4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不反应,所以不能除杂,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所以亚硫酸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不反应,所以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C.
28.【分析】(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于水产生大量的热,浓盐酸易挥发,据此分析解答;
(2)固体氯化钠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硫酸钠;
【解答】(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于水产生大量的热,浓盐酸易挥发,浓硫酸密度大于盐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用浓硫酸与浓盐酸制取干燥的HCl,应将浓硫酸滴加到浓盐酸中,应选择装置:B;
故答案为:B;
(2)固体氯化钠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硫酸钠,化学方程式:2 NaCl+H2SO4 Na2SO4 +2 HCl↑;
故答案为:2 NaCl+H2SO4 Na2SO4 +2 HCl↑.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