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9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9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9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展开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16 C 12 Na 23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2019年科幻片《流浪地球》中有个画面,冰原上是身穿“核电池全密封加热服”的人类,一旦被卸下核电池,人类就被冻僵,该装置提供电能,并将电能转化为( )
A.化学能 B.生物质能 C.热能 D.动能
2、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的结构式: O=C=O B. HF的电子式:
C. Cl-的结构示意图: D. 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3、《科学美国人》评近三年十大创新技术之一是碳呼吸电池,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铝作正极 B.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负极发生了还原反应 D.利用该技术可捕捉大气中的CO2
4、关于核素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为34 B.中子数为16
C.核外电子数为18 D.原子序数为16
5、1mol某烷烃完全燃烧,需要8mol氧气,这种烷烃的化学式是( )
A.C3H8 B.C4H10
C.C5H12 D.C6H14
6、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的非金属性比Z的弱
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C.Y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D.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最强
7、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碱性:NaOH>LiOH
B.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C.酸性:HClO4> H2SO4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r > HI
8、短周期元素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质子数: B.还原性:
C.氧化性: D.半径: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10、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化合物,其中钠元素是+1价;氢化钠与水反应生成H2 和NaOH。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NaH的电子式为Na+[:H]-
B.微粒半径H-<Li+
C.NaH与H2O反应时,水作氧化剂
D.NaH中氢元素的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相同
11、下列各物质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①正丁烷 ②2—甲基丙烷 ③丙烷 ④2,2—二甲基丙烷A.④②①③ B.②④①③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下列各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是( )
A.石墨与金刚石
C.与CH3CH2CH3 D.H2O与D2O
13、下列分子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H2Cl2 B.C4H10 C.C5H12 D.C6H12
14、下列化合物的一氯代物的数目大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CH3CH2CH2CH2CH2CH3 ②(CH3)2CHCH(CH3)2
③(CH3)3CCH2CH3 ④(CH3)3CC(CH3)3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15、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mol·L-1· s-1 B.v(B)=0.3 mol·L-1· s-1
C.v(C)=0.8 mol·L-1· s-1 D.v(D)=10 mol·L-1·min-1
16、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增加H2O (g) 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氦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氦气使容器容积变大
17、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B ;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E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2e-=E,B-2e-=B2+ 则A、B、D、E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A﹥B﹥E﹥D B.A﹥B﹥D﹥E
C.D﹥A﹥B﹥E D.D﹥E﹥A﹥B
18、一种新型燃料电池,用两根金属Pt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向两极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其电极反应式为X极:CH4+10OH--8e-=CO32-+7H2O; Y极:4H2O+2O2+8e-=8OH-。下列关于此燃料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为负极,Y为正极
B.工作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减少
C.在标准状况下,通入 5.6 L O2完全反应后,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
D.该电池工作时,X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二、填空题(共46分)
19、(8分)恒温恒容下,将2molA气体和2molB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 ⇌ xC(g)+2D(s),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 时剩余1.2 mol B,并测得C的浓度为1.2 mol·L-1。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x=________,A的转化率为________。
(3)下列各项可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________。
A.压强不再变化 B.A的消耗速率与B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C.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D.A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20、(12分)有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结构、性质等信息如表所述:
元素 | 结构、性质等信息 |
X | 构成有机物的核心元素,该元素的一种氧化物和气态氢化物都是典型的温室气体 |
Y | 短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该单质与冷水剧烈反应 |
Z | 与Y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 |
M | 海水中除氢、氧元素外含量最多的元素,其单质或化合物也是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和杀菌剂 |
(1)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其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态氢化物常用作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X最高价氧化物的形成过程 。
(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
(4)Z的单质和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野外焊接钢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举出实例说明M的非金属性比X强:_____________。
21、(14分)反应Fe+H2SO4=FeSO4+H2↑的能量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1)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改铁片为铁粉 B.改稀硫酸为98%的浓硫酸 C.升高温度
(3)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并在图上标出正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名称,写出正负极电极反应式:正极 ,负极 。
(4)氢氧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上海世博园中的交通工具之一,以稀硫酸为介质的这种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
22、(12分)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副产品生产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上述过程,所设计的装置如图所示:
(1)A中制取Cl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均匀混合气体;
③ 。
(3)D装置中的石棉上吸附着潮湿的KI,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的作用是 。
(5)E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
(6)将1 mol 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测得4种有机取代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
【参考答案】
1——18 C A D D C /B B A D B/ C C A B B/ C C B
19.(8分)
(1)0.6mol/(L.min)
(2)3 80%
(3)CD
20.(12分)
(1) 第二周期第IVA族 燃料
(2)
(3)
(4)2Al+Fe2O3Al2O3+2Fe
(5)稳定性:HCl>CH4或酸性:HClO4>H2CO3(两者答其中一个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1.(14分)
(1)放热
(2)AC
(3)正极: 2H++2e−=H2↑ 负极: Fe-2e- =Fe2+
(4)O2+4H++4e-=2H2O
22.(12分)
(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干燥气体
(3)除去过量的Cl2 (4)吸收氯化氢
(5)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