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贵州省遵义求是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月考 试卷
展开贵州省遵义求是高级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月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2、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涂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H-1 O-16 C-12 N-14 Cl-35.5 S-32 Na-23 Ca-40 Al-27 Mg-24
第Ⅰ卷(共计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6个质子8个中子的碳元素的核素符号:12C
C.氯化镁的电子式为:
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2.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HI和NaI B.H2S和CO2 C.Cl2和CCl4 D.F2和NaBr
3. 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下列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12C性质相同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4.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Y与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5.下列各微粒中,所有原子都达到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A.BCl3 B.H2S C.SiCl4 D.PCl5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B.离子键一定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共价键只能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C.金属离子都一定满足最外电子层2或8电子结构
D.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都一定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
7. 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 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8. 下图中,a、b、c、d、e为元素周期表中前4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b位于ⅥA族,有+6、-2两种常见化合价
B.五种元素中,元素e的性质最稳定
C.元素c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c>d
D.元素c和e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e
9. 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显碱性,且碱性B>A;C、D两种元素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形成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A.D<C<E<A<B B.A<B<C<D<E C.E<B<A<C<D D.B<A<E<D<C
10.已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CO的燃烧热为282.8 kJ·mol-1;现有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5.6 L(标准状况),经充分燃烧后,放出总热量为71.15 kJ,并生成液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 2CO2(g) ΔH=-565.6 kJ·mol-1
B.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g) ΔH=-571.6 kJ·mol-1
C.燃烧前混合气体中H2的体积分数为40%
D.燃烧前混合气体中H2与CO的体积比为3∶2
11.X、Y、Z为三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X;Y、Z同周期,Z的常见化合价为+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B.X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C.X与Y形成的化合物只含共价键 D.存放Z单质的仓库失火不能用CO2灭火
12.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 )
①HCl比H2S稳定 ②HClO的氧化性比H2SO4强 ③HClO4的酸性比H2SO4强 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⑤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只有6个电子 ⑥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 ⑦Cl与S为同周期元素,且Cl的核电荷数比S的大 ⑧HCl的水溶液比H2S的水溶液酸性强
A.①② B.②⑤⑧ C.②⑤⑦ D.①②④
13.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据此,试判断在100kPa压强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 D.1mol石墨和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相等
14.已知:H2(g)+F2(g)===2HF(g) Δ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2 mol H2与2 mol F2反应生成4 mol气态HF放出的热量大于54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
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右图来表示
15.为了确定SbCl3、SbCl5、SnCl4是否为离子化合物,可以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合理、可靠的是( )
选项 | 方法或操作 | 现象或结果 | 结论 |
A | 观察常温下的状态 | SbCl5是苍黄色液体,SnCl4为无色液体 | SbCl5和SnCl4都是离子化合物 |
B | 测定三者的熔点 | 依次为73.5℃、2.8 ℃、-33℃ | 三者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
C | 将三者溶解于水中,滴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 都产生白色沉淀 | 三者都是离子化合物 |
D | 测定三者水溶液的导电性 | 都可以导电 | 都是离子化合物 |
16.常温下,1 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用E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432 kJ·mol-1>E(H—Br)>298 kJ·mol-1
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
C.H2(g)→2H(g) ΔH=+436 kJ·mol-1
D.H2(g)+F2(g)==2HF(g) ΔH=-25 kJ·mol-1
第Ⅱ卷(共计52分)
二、非选择题(共4个题,52分)
17.(10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电子式
N2 _________;CS2 _________; NH4Cl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MgBr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2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已知:H2(g)+Cl2(g)===2HCl(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b、c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a____________;b:_______;c:_____________。
(2) 该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ΔH_____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6分)现有部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如表所示:
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 |
T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
X | 常温下单质分子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3对共用电子对 |
Y | M层比K层少1个电子 |
Z | 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离子中半径最小 |
(1)写出元素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元素Y与元素Z相比,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Y单质的熔点比Z单质低 b.Y的化合价比Z低
c.Y单质与水反应比Z单质剧烈 d.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强
(3)T、X、Y、Z中有两种元素能形成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
(4)元素T和氢元素以原子个数比为1∶1化合形成化合物Q,元素X与氢元素以原子个数比1∶2化合形成常用于火箭燃料的化合物W,Q与W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X单质和T的另一种氢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14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10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10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
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 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的原因是: 。
(2) 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下同)。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 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4) 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 L 1 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 。
(5) 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c=4.18 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序号 | 起始温度t1/ ℃ | 终止温度t2/ ℃ | |
盐酸 | 氢氧化钠溶液 | 混合溶液 | |
1 | 20.0 | 20.1 | 23.2 |
2 | 20.2 | 20.4 | 23.4 |
3 | 20.5 | 20.6 | 23.6 |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 (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理由是 。
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计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答案 | C | B | C | D | C | A | B | D |
题号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答案 | D | D | A | B | A | C | B | D |
第Ⅱ卷(共计52分)
二、非选择题(共4个题,52分)
17.(10分) 略
18、(12分)
(1)断裂旧键吸收的能量 ;生成新键放出的能量 ;反应热
(2)放热;小于
(3) 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1
19.(16分)
(2)Na ; cd (3)Na+[]2-Na+
(4)N2H4+2H2O2===N2+4H2O(2分)
20. (14分)
(1)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2)C (3)D (4)ΔH1=ΔH2<ΔH3
(5)-51.8 kJ·mol-1
(6)不能;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