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项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B. 甲烷用作燃料
C. 干冰用作制冷剂 D.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甲烷用作燃料是利用甲烷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C、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利用石墨的质地软,在纸上划过会留下痕迹,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用用“瘦肉精”喂养的猪肉对人体无害
B. 塑料袋使用方便,但是会造成“白色污染”,应减少使用
C.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不用处理达标,可随意排放
D. 可以随意抛弃废旧电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瘦肉精让猪的单位经济价值提升不少,但它有很危险的副作用,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故A错误;B、塑料袋使用方便,但是废弃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为减少白色污染,应减少使用,故B正确;C、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生活污水中的氮磷都会污染水源,不能随意排放,故C错误;D、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土壤和水源,故D错误;故选B。
3.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钠是强碱,具有腐蚀性,应张贴腐蚀品标示,答案选A。
4.下列仪器名称为“蒸发皿” 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是蒸发皿,故正确;B是表面皿,故B错;C是蒸馏烧瓶,故C错;D是坩埚,故错误。本题答案:A。
5.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 )
① 过滤 ② 蒸发 ③ 溶解 ④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①和④ D. ③和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过滤和蒸发、溶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都需要使用玻璃棒,作用分别为引流、搅拌、搅拌、引流,所以选C。
6.使用含磷洗涤剂(含有Na5P3O10)会引起水域含磷量升高,造成环境污染,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3 B. +2 C. +3 D. +5
【答案】D
【详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5+3x+(-2)×10=0,则x=+5价,故选D。
7.下列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两个氢原子:H2 B. 镁的化合价+2价:Mg2+
C. 3个氧分子:3O2 D. 氯化钡的化学式:BaCl
【答案】C
【详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故A错误;B、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镁的化合价+2价,故可表示为:;故B错误;C、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氧分子表示为:3O2;故C正确;D、氯化钡是由显+2价的钡元素和显-1价的氯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BaCl2;故D错误;故选C。
8.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及其类别均正确的是( )
俗名
化学式
类别
A
消石灰
CaO
氧化物
B
纯碱
Na2CO3
碱
C
酒精
C2H6O
有机物
D
水银
Ag
单质
【答案】C
【详解】A、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物质的俗名、化学式不对应,故A错误;B、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其物质的类别错误,故B错误;C、酒精的化学式为C2H6O,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其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及其类别均正确,故C正确;D、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其物质的俗名、化学式有错误,故D错误;故选C。
9.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体积分数为39%的酒精溶液(酒精与水沸点不同);③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C
【解析】①汽油不溶于水,分离汽油和氯化钠溶液需要分液;②乙醇与水互溶,但与水的沸点相差较大,分离39%的乙醇溶液需要蒸馏;③单质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分离碘的水溶液需要萃取,答案选C。
10.如果不小心在食用油中混入部分水,请你选用下列最简便的方法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 )
【答案】B
【解析】A、此装置属于蒸馏或分馏装置,一般用于互溶两种液体的分离,或者分离挥发性和难挥发性物质,故A错误;B、食用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因此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B正确;C、此装置为过滤,用于不溶物与可溶物的分离,故C错误;D、此装置为蒸发结晶,一般是得到固体晶体,故D错误。
11.下列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A. 回收水溶液中的I2:加入乙醇,分液,蒸发
B. 回收含有KCl的MnO2:加水溶解,过滤,干燥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 除去NaCl溶液中的BaCl2,加过量K2CO3溶液,过滤,再加适量盐酸并加热
【答案】C
【详解】A.乙醇与碘水互溶,不能分液分离,应选苯或四氯化碳、萃取分液,故A错误;B.MnO2不溶于水,则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分离,缺少洗涤过程,故B错误;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方法正确,故C正确;D、加过量K2CO3溶液会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过滤,滤液是氯化钠、氯化钾和过量的碳酸钾,再加适量盐酸并加热可以将碳酸根除去,但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钾,故D错误;故选C。
12.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图仰视读数会偏大,故A错误;B.如图过滤操作所用仪器和操作均正确,故B正确;C.液体倾倒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容器口,故C正确;D.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常用固液不加热装置如图,长颈漏斗浸没,集气瓶正放,因为它密度大于空气,故D正确.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物理量之一
B. 0.5 mo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 64 g氧相当于2 mol氧
D. 1 mol任何物质都约含有6.02×1023个原子
【答案】B
【详解】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其不属于国际单位制(SI)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故A错误;B.0.5 mo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5mol×3×NAmol-1=1.5NA,故B正确;C.“氧”指代不明确,应指明具体的物质或微粒,故C错误;D.物质不都是由原子构成,可能由分子、离子构成,1mol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指明的微粒,故D错误;故选B。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 mol氧原子的质量是16 g·mol-1
B. Na+的摩尔质量是23 g·mol-1
C. 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1
D. 3.01×1022个H原子的质量是0.05 g
【答案】A
【详解】A、1molO原子的质量为16g,单位不正确,故A错误;B、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或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g/mol,故B正确;C、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故摩尔质量为44g/mol,故C正确;D、3.01×1022个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5mol,质量是0.05mol×1g/mol=0.05 g,故D正确;故选A。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掌握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蒸馏液体时,冷水应从冷凝管的上端进入,下端流出,符合水往低处流原理
B. 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C. 进行蒸发操作时,待固体全部析出时再停止加热
D. 分液时,当静置分层后,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流出,待下层液体刚好流尽后,立即关闭旋塞,再换另一只烧杯,再打开旋塞,将上层液体流出
【答案】B
【解析】A.冷凝水应下进上出,A错误;B.三层滤纸较厚,过滤操作时不易被玻璃棒捅破,B正确;C.蒸发时,当出现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C错误;D.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防止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D错误,答案选B。
16.下列物质的提纯方法可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蒸馏 B. 过滤 C. 分液 D. 洗气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蒸馏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B.过滤是根据物质颗粒大小不同,也是物理变化;
C.分液利用的是液体互不相溶,也是属于物理变化。
D.洗气就是把混合气体中杂质气体除去,有可能导致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17.苏州东山白沙枇杷是中国“十大”枇杷品牌之一.枇杷中富含的维生素A1;具有预防夜盲症、抗衰老和促进骨骼生长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20H30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A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g
B. 维生素A1是由20个碳元素、30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C. 维生素A1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维生素A1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30:1
【答案】C
【详解】A.维生素A1的相对分子质量=12×20+1×30+16=286,但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故A错误;B.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B错误;C.根据维生素A1的化学式C20H30O,维生素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0):(1×30):16=240:30:16,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正确;D.根据维生素A的化学式C20H30O,维生素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0):(1×30):16=240:30:16,故D错误;故选C。
18.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足量)
操作方法
A
CO(CO2)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
K2CO3(KCl)
稀盐酸
加入稀盐酸、蒸发、结晶
C
FeSO4(CuSO4)
锌粉
加入锌粉并过滤
D
Zn(Fe)
稀硫酸
加入稀硫酸,过滤
【答案】A
【详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B、K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C、FeSO4和CuSO4均能与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D、Fe和Zn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故选A。
19.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在这个温度下,不可能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A. 25% B. 20% C. 30% D. 26.5%
【答案】C
【详解】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克,则20℃时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值=×100%≈26.5%,因此,在20℃这个温度下,不可能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故选C。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2gO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B. 22.4LN2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气分子
C. 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的质量约为18g
D. 22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11.2L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答案】D
【解析】A、B项均未指明标准状况;C项,标况下H2O为非气态。
21.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它们的分子数目之比是1︰1 B. 它们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2︰3
C. 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1 D. 它们所含原子数目之比为3︰4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故A正确;B.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1个SO2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SO3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则所含O原子数之比为(1×2):(1×3)=2:3,故B正确;C.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64:80=4:5,故C错误;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1个SO2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1个SO3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则原子总数之比为(1×3):(1×4)=3:4,故D正确;故选C。
2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 ④②⑤③① B. ④①②⑤③ C. ②⑤④③① D. ⑤②④①③
【答案】D
【解析】分析: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则需将Ca2+、Mg2+、SO42-变为沉淀物的形式除去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因此采用加入⑤加过量BaCl2溶液(除去SO42-),②加过量NaOH溶液(除去Mg2+),④加过量Na2CO3溶液(除去Ca2+、Ba2+)①过滤(除去泥沙和沉淀物),③加适量盐酸(除去剩余NaOH和Na2CO3),最后的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则需将Ca2+、Mg2+、SO42-变为沉淀物的形式除去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①过滤可以除去生成的沉淀物,应在Ca2+、Mg2+、SO42-变为沉淀物形式之后、加入盐酸之前进行;②加过量NaOH溶液,能和Mg2+反应生成Mg(OH)2沉淀;③加适量盐酸能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且生成物为NaCl,无杂质产生,但需要将沉淀物过滤之后添加,以免溶解沉淀生成离子;④加过量Na2CO3溶液,能和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且能除去过量BaCl2中的Ba2+,应在加入过量BaCl2之后进行;⑤BaCl2能和SO4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②④①③或②⑤④①③,综上所述,正确选项D。
2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46gNO2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D. 标况下,4.48LH2O中含有氢原子数为0.4NA
【答案】C
【详解】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则原子个数小于NA个,故A错误;B、1.8g NH4+离子物质的量==0.1mol,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1NA,故B错误;C、常温常压下,46gNO2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故C正确;D.标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D错误;故选C。
24.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 + 2N2O4=2X↑+ 3N2↑+ 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化学式为CO B. 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14:9
【答案】B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N2↑+2X↑+4H2O,反应前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6、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6、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故A错误;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100%=40%,故B正确;C、分解反应为“一变多”,故C错误;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3×(14×2):4×18=7:6,故D错误;故选B。
25.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M的值是15
C. 反应中甲、丙质量比为15:27 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答案】D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90+11+5+8=36+M+35+32,解得M=11。A、甲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B、由上分析可知,M的值是11,故B错误;C、反应中甲、丙质量比为:(90-36)g:(35-5)g=9:5,故C错误;D、由A分析,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应选择装置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
(3)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已知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应选择装置______。
(4)从碘水中分离出I2,该装置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若用CCl4作为萃取剂,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蒸馏烧瓶 (2). D (3). A (4). 分液漏斗 (5). 溶液分层,上层近乎无色,下层呈紫红色(或紫色)
【详解】(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蒸馏烧瓶,故答案为:蒸馏烧瓶;
(2)KCl为可溶性固体,选择蒸发分离,选择的装置为D;故答案为:D;
(3)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液体混合物,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可以选择A装置,故答案为:A;
(4)从碘水中分离出I2,可以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剂,采用萃取的方法,选择B装置,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在水的下层,可观察到下层呈紫色或紫红色,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溶液分层,上层近乎无色,下层呈紫红色(或紫色)。
27.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中n≠0),请回答下列问题。
(1)n的最大值为____。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____;由+6价的该元素形成的常见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
(3)若m-n=10,则该粒子对应的常见金属元素有_________(写元素符号)。
(4)一氧化碳还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铜,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 (1). 8 (2). S2- (3). SO3 (4). Na、Mg、Al (5). CO+CuO Cu+CO2
【详解】(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最多是8个,故n的最大值是8,故答案为:8;
(2)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是得2个电子形成的,故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16,表示的是硫离子,由+6价的该元素形成的常见的氧化物是三氧化硫,故答案为:S2-;SO3;
(3)m-n=10,则m=10+n,表示的是原子,常见的金属元素是钠、镁、铝,故答案为:Na、Mg、Al;
(4)一氧化碳还可用来冶炼金属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COCu+CO2,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夺去了氧化铜中的氧,具有还原性,该反应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答案为:CuO+COCu+CO2。
28.(1)2molCO与3molCO2的质量之比________;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 ;含氧原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
(2)有下列物质①6gH2;②2molNH3;③4℃时9mL水(水的密度1g/mL);④1.204×1023个硫酸分子;⑤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分子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 14:33 (2). 2:3 (3). 1:3 (4). ④⑤③②① (5). ①③⑤④②
【详解】(1)2molCO与3molCO2的质量之比:2mol×28g/mol:3mol×44g/mol=14:33;依据n=,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2molCO与3molCO2的分子数之比为2:3;含氧原子的数目之比:2mol×1:3mol×2=1:3,故答案为:14:33; 2:3; 1:3;
(2)①6g氢气,分子数N=nNA=×NA=×NA=3NA,质量是6g;
②2mol氨气,分子数N=nNA =2NA,m=nM=2mol×17g/mol=34g;
③4℃时 9mL水,其质量是9g,分子数N=×NA=×NA=0.5N A;
④1.204×1023个硫酸分子,分子数N=0.2NA,质量m=×M=×98g/mol=19.6g;
⑤标准状况下5.6LCO2,分子数N=×NA=×NA=0.25NA,m=×M=×44g/mol=11g;分子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是④⑤③②①,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①③⑤④②,故答案为:④⑤③②①;①③⑤④②。
29.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完成上述制备工艺的化学方程式:H2+FeCl2Fe+ ________。在制备纳米级Fe粉的工艺流程中,N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发现最后制得的纳米级Fe粉样品中混有少量的FeCl2杂质。
①为除去样品中的杂质,在无氧环境下,先加______溶解,然后再______、洗涤、烘干。
②取样品20g,加入足量的盐酸,生成氢气0.7g。请计算该样品中单质Fe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答案】(1). 2HCl (2). 保护气 (3). 水 (4). 过滤 (5). 98%
【详解】(1)反应物的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一个铁原子、2个氯原子,生成物中已经含有一个铁原子,还缺少2个氢原子和2个氯原子,所以补充的内容是2HCl;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在反应中起保护气的作用,故答案为:2HCl;保护气;
(2)①铁不溶于水,氯化亚铁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即可,故答案为:水;过滤;
②设生成0.7g氢气需要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则:
Fe+2HCl═FeCl2+H2↑
56 2
X 0.7g
根据:=,解得X=19.6g,样品中单质Fe的质量分数为×100%=98%,故答案为:98%。
30.(1)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②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__个。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2)已知有C2H4O、C3H6 O、C4H8 O三种物质的混合物,测得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混合物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混合物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 m/M (2). 2mNA/M (3). 22.4m/M (4). 58.3 % (5). 9.7%
【详解】①m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mol,故答案为:;
②该气体分子为双原子分子,故原子物质的量为2×mol,含有原子数目=2×mol×NAmol-1=,故答案为:;
③标况下,该气体的体积=mol×22.4L/mol=L,故答案为:;
(2)C2H4O、C3H6 O、C4H8 O三种物质中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混合物中C元素和H元素的质量分数之和为1-32%=68%,则C元素的质量分数=68%×=58.3 %,则混合物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68%×=9.7 %,故答案为:58.3 %;9.7%。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项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B. 甲烷用作燃料
C. 干冰用作制冷剂 D.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甲烷用作燃料是利用甲烷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C、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利用石墨的质地软,在纸上划过会留下痕迹,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用用“瘦肉精”喂养的猪肉对人体无害
B. 塑料袋使用方便,但是会造成“白色污染”,应减少使用
C.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不用处理达标,可随意排放
D. 可以随意抛弃废旧电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瘦肉精让猪的单位经济价值提升不少,但它有很危险的副作用,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故A错误;B、塑料袋使用方便,但是废弃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为减少白色污染,应减少使用,故B正确;C、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生活污水中的氮磷都会污染水源,不能随意排放,故C错误;D、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土壤和水源,故D错误;故选B。
3.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钠是强碱,具有腐蚀性,应张贴腐蚀品标示,答案选A。
4.下列仪器名称为“蒸发皿” 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是蒸发皿,故正确;B是表面皿,故B错;C是蒸馏烧瓶,故C错;D是坩埚,故错误。本题答案:A。
5.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 )
① 过滤 ② 蒸发 ③ 溶解 ④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①和④ D. ③和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过滤和蒸发、溶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都需要使用玻璃棒,作用分别为引流、搅拌、搅拌、引流,所以选C。
6.使用含磷洗涤剂(含有Na5P3O10)会引起水域含磷量升高,造成环境污染,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3 B. +2 C. +3 D. +5
【答案】D
【详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5+3x+(-2)×10=0,则x=+5价,故选D。
7.下列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两个氢原子:H2 B. 镁的化合价+2价:Mg2+
C. 3个氧分子:3O2 D. 氯化钡的化学式:BaCl
【答案】C
【详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故A错误;B、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镁的化合价+2价,故可表示为:;故B错误;C、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3个氧分子表示为:3O2;故C正确;D、氯化钡是由显+2价的钡元素和显-1价的氯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BaCl2;故D错误;故选C。
8.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及其类别均正确的是( )
俗名
化学式
类别
A
消石灰
CaO
氧化物
B
纯碱
Na2CO3
碱
C
酒精
C2H6O
有机物
D
水银
Ag
单质
【答案】C
【详解】A、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物质的俗名、化学式不对应,故A错误;B、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其物质的类别错误,故B错误;C、酒精的化学式为C2H6O,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其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及其类别均正确,故C正确;D、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其物质的俗名、化学式有错误,故D错误;故选C。
9.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体积分数为39%的酒精溶液(酒精与水沸点不同);③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答案】C
【解析】①汽油不溶于水,分离汽油和氯化钠溶液需要分液;②乙醇与水互溶,但与水的沸点相差较大,分离39%的乙醇溶液需要蒸馏;③单质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分离碘的水溶液需要萃取,答案选C。
10.如果不小心在食用油中混入部分水,请你选用下列最简便的方法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 )
【答案】B
【解析】A、此装置属于蒸馏或分馏装置,一般用于互溶两种液体的分离,或者分离挥发性和难挥发性物质,故A错误;B、食用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因此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B正确;C、此装置为过滤,用于不溶物与可溶物的分离,故C错误;D、此装置为蒸发结晶,一般是得到固体晶体,故D错误。
11.下列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A. 回收水溶液中的I2:加入乙醇,分液,蒸发
B. 回收含有KCl的MnO2:加水溶解,过滤,干燥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 除去NaCl溶液中的BaCl2,加过量K2CO3溶液,过滤,再加适量盐酸并加热
【答案】C
【详解】A.乙醇与碘水互溶,不能分液分离,应选苯或四氯化碳、萃取分液,故A错误;B.MnO2不溶于水,则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分离,缺少洗涤过程,故B错误;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方法正确,故C正确;D、加过量K2CO3溶液会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过滤,滤液是氯化钠、氯化钾和过量的碳酸钾,再加适量盐酸并加热可以将碳酸根除去,但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钾,故D错误;故选C。
12.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图仰视读数会偏大,故A错误;B.如图过滤操作所用仪器和操作均正确,故B正确;C.液体倾倒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容器口,故C正确;D.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常用固液不加热装置如图,长颈漏斗浸没,集气瓶正放,因为它密度大于空气,故D正确.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物理量之一
B. 0.5 mo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 64 g氧相当于2 mol氧
D. 1 mol任何物质都约含有6.02×1023个原子
【答案】B
【详解】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其不属于国际单位制(SI)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故A错误;B.0.5 mo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5mol×3×NAmol-1=1.5NA,故B正确;C.“氧”指代不明确,应指明具体的物质或微粒,故C错误;D.物质不都是由原子构成,可能由分子、离子构成,1mol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指明的微粒,故D错误;故选B。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 mol氧原子的质量是16 g·mol-1
B. Na+的摩尔质量是23 g·mol-1
C. 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1
D. 3.01×1022个H原子的质量是0.05 g
【答案】A
【详解】A、1molO原子的质量为16g,单位不正确,故A错误;B、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或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g/mol,故B正确;C、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故摩尔质量为44g/mol,故C正确;D、3.01×1022个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5mol,质量是0.05mol×1g/mol=0.05 g,故D正确;故选A。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掌握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蒸馏液体时,冷水应从冷凝管的上端进入,下端流出,符合水往低处流原理
B. 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C. 进行蒸发操作时,待固体全部析出时再停止加热
D. 分液时,当静置分层后,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流出,待下层液体刚好流尽后,立即关闭旋塞,再换另一只烧杯,再打开旋塞,将上层液体流出
【答案】B
【解析】A.冷凝水应下进上出,A错误;B.三层滤纸较厚,过滤操作时不易被玻璃棒捅破,B正确;C.蒸发时,当出现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C错误;D.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防止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D错误,答案选B。
16.下列物质的提纯方法可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蒸馏 B. 过滤 C. 分液 D. 洗气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蒸馏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
B.过滤是根据物质颗粒大小不同,也是物理变化;
C.分液利用的是液体互不相溶,也是属于物理变化。
D.洗气就是把混合气体中杂质气体除去,有可能导致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17.苏州东山白沙枇杷是中国“十大”枇杷品牌之一.枇杷中富含的维生素A1;具有预防夜盲症、抗衰老和促进骨骼生长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20H30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A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g
B. 维生素A1是由20个碳元素、30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C. 维生素A1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维生素A1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30:1
【答案】C
【详解】A.维生素A1的相对分子质量=12×20+1×30+16=286,但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故A错误;B.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B错误;C.根据维生素A1的化学式C20H30O,维生素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0):(1×30):16=240:30:16,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正确;D.根据维生素A的化学式C20H30O,维生素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0):(1×30):16=240:30:16,故D错误;故选C。
18.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足量)
操作方法
A
CO(CO2)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
K2CO3(KCl)
稀盐酸
加入稀盐酸、蒸发、结晶
C
FeSO4(CuSO4)
锌粉
加入锌粉并过滤
D
Zn(Fe)
稀硫酸
加入稀硫酸,过滤
【答案】A
【详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B、K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C、FeSO4和CuSO4均能与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D、Fe和Zn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故选A。
19.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在这个温度下,不可能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A. 25% B. 20% C. 30% D. 26.5%
【答案】C
【详解】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克,则20℃时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值=×100%≈26.5%,因此,在20℃这个温度下,不可能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故选C。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2gO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B. 22.4LN2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气分子
C. 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的质量约为18g
D. 22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11.2L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答案】D
【解析】A、B项均未指明标准状况;C项,标况下H2O为非气态。
21.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它们的分子数目之比是1︰1 B. 它们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2︰3
C. 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1 D. 它们所含原子数目之比为3︰4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故A正确;B.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1个SO2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SO3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则所含O原子数之比为(1×2):(1×3)=2:3,故B正确;C.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64:80=4:5,故C错误;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1个SO2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1个SO3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则原子总数之比为(1×3):(1×4)=3:4,故D正确;故选C。
2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 ④②⑤③① B. ④①②⑤③ C. ②⑤④③① D. ⑤②④①③
【答案】D
【解析】分析: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则需将Ca2+、Mg2+、SO42-变为沉淀物的形式除去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因此采用加入⑤加过量BaCl2溶液(除去SO42-),②加过量NaOH溶液(除去Mg2+),④加过量Na2CO3溶液(除去Ca2+、Ba2+)①过滤(除去泥沙和沉淀物),③加适量盐酸(除去剩余NaOH和Na2CO3),最后的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则需将Ca2+、Mg2+、SO42-变为沉淀物的形式除去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①过滤可以除去生成的沉淀物,应在Ca2+、Mg2+、SO42-变为沉淀物形式之后、加入盐酸之前进行;②加过量NaOH溶液,能和Mg2+反应生成Mg(OH)2沉淀;③加适量盐酸能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且生成物为NaCl,无杂质产生,但需要将沉淀物过滤之后添加,以免溶解沉淀生成离子;④加过量Na2CO3溶液,能和Ca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且能除去过量BaCl2中的Ba2+,应在加入过量BaCl2之后进行;⑤BaCl2能和SO4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⑤②④①③或②⑤④①③,综上所述,正确选项D。
2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46gNO2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D. 标况下,4.48LH2O中含有氢原子数为0.4NA
【答案】C
【详解】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则原子个数小于NA个,故A错误;B、1.8g NH4+离子物质的量==0.1mol,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1NA,故B错误;C、常温常压下,46gNO2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故C正确;D.标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D错误;故选C。
24.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 + 2N2O4=2X↑+ 3N2↑+ 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化学式为CO B. 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14:9
【答案】B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N2↑+2X↑+4H2O,反应前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6、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6、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故A错误;B、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100%=40%,故B正确;C、分解反应为“一变多”,故C错误;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3×(14×2):4×18=7:6,故D错误;故选B。
25.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M的值是15
C. 反应中甲、丙质量比为15:27 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答案】D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90+11+5+8=36+M+35+32,解得M=11。A、甲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B、由上分析可知,M的值是11,故B错误;C、反应中甲、丙质量比为:(90-36)g:(35-5)g=9:5,故C错误;D、由A分析,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应选择装置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
(3)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已知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应选择装置______。
(4)从碘水中分离出I2,该装置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若用CCl4作为萃取剂,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蒸馏烧瓶 (2). D (3). A (4). 分液漏斗 (5). 溶液分层,上层近乎无色,下层呈紫红色(或紫色)
【详解】(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蒸馏烧瓶,故答案为:蒸馏烧瓶;
(2)KCl为可溶性固体,选择蒸发分离,选择的装置为D;故答案为:D;
(3)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液体混合物,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可以选择A装置,故答案为:A;
(4)从碘水中分离出I2,可以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剂,采用萃取的方法,选择B装置,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在水的下层,可观察到下层呈紫色或紫红色,故答案为:分液漏斗;溶液分层,上层近乎无色,下层呈紫红色(或紫色)。
27.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中n≠0),请回答下列问题。
(1)n的最大值为____。
(2)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对应的化学符号为____;由+6价的该元素形成的常见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
(3)若m-n=10,则该粒子对应的常见金属元素有_________(写元素符号)。
(4)一氧化碳还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铜,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 (1). 8 (2). S2- (3). SO3 (4). Na、Mg、Al (5). CO+CuO Cu+CO2
【详解】(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最多是8个,故n的最大值是8,故答案为:8;
(2)该粒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是得2个电子形成的,故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16,表示的是硫离子,由+6价的该元素形成的常见的氧化物是三氧化硫,故答案为:S2-;SO3;
(3)m-n=10,则m=10+n,表示的是原子,常见的金属元素是钠、镁、铝,故答案为:Na、Mg、Al;
(4)一氧化碳还可用来冶炼金属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COCu+CO2,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夺去了氧化铜中的氧,具有还原性,该反应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故答案为:CuO+COCu+CO2。
28.(1)2molCO与3molCO2的质量之比________;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 ;含氧原子的数目之比为______。
(2)有下列物质①6gH2;②2molNH3;③4℃时9mL水(水的密度1g/mL);④1.204×1023个硫酸分子;⑤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分子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 14:33 (2). 2:3 (3). 1:3 (4). ④⑤③②① (5). ①③⑤④②
【详解】(1)2molCO与3molCO2的质量之比:2mol×28g/mol:3mol×44g/mol=14:33;依据n=,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2molCO与3molCO2的分子数之比为2:3;含氧原子的数目之比:2mol×1:3mol×2=1:3,故答案为:14:33; 2:3; 1:3;
(2)①6g氢气,分子数N=nNA=×NA=×NA=3NA,质量是6g;
②2mol氨气,分子数N=nNA =2NA,m=nM=2mol×17g/mol=34g;
③4℃时 9mL水,其质量是9g,分子数N=×NA=×NA=0.5N A;
④1.204×1023个硫酸分子,分子数N=0.2NA,质量m=×M=×98g/mol=19.6g;
⑤标准状况下5.6LCO2,分子数N=×NA=×NA=0.25NA,m=×M=×44g/mol=11g;分子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是④⑤③②①,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①③⑤④②,故答案为:④⑤③②①;①③⑤④②。
29.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完成上述制备工艺的化学方程式:H2+FeCl2Fe+ ________。在制备纳米级Fe粉的工艺流程中,N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发现最后制得的纳米级Fe粉样品中混有少量的FeCl2杂质。
①为除去样品中的杂质,在无氧环境下,先加______溶解,然后再______、洗涤、烘干。
②取样品20g,加入足量的盐酸,生成氢气0.7g。请计算该样品中单质Fe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答案】(1). 2HCl (2). 保护气 (3). 水 (4). 过滤 (5). 98%
【详解】(1)反应物的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一个铁原子、2个氯原子,生成物中已经含有一个铁原子,还缺少2个氢原子和2个氯原子,所以补充的内容是2HCl;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在反应中起保护气的作用,故答案为:2HCl;保护气;
(2)①铁不溶于水,氯化亚铁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再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即可,故答案为:水;过滤;
②设生成0.7g氢气需要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则:
Fe+2HCl═FeCl2+H2↑
56 2
X 0.7g
根据:=,解得X=19.6g,样品中单质Fe的质量分数为×100%=98%,故答案为:98%。
30.(1)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②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__个。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2)已知有C2H4O、C3H6 O、C4H8 O三种物质的混合物,测得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混合物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混合物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 m/M (2). 2mNA/M (3). 22.4m/M (4). 58.3 % (5). 9.7%
【详解】①m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mol,故答案为:;
②该气体分子为双原子分子,故原子物质的量为2×mol,含有原子数目=2×mol×NAmol-1=,故答案为:;
③标况下,该气体的体积=mol×22.4L/mol=L,故答案为:;
(2)C2H4O、C3H6 O、C4H8 O三种物质中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混合物中C元素和H元素的质量分数之和为1-32%=68%,则C元素的质量分数=68%×=58.3 %,则混合物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68%×=9.7 %,故答案为:58.3 %;9.7%。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