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份考试试题
展开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份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28小题,每小题2.0分,共56分)
1.下列物质的量表述:①1 mol H2、②2 mol O、③1.5 mol Mg2+、④10 mol OH-、⑤1.2 mol氦、⑥3.3 mol氮气、⑦2 mol电子、⑧3 mol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②和⑤ B. ⑤和⑥ C. ⑥和⑧ D. 只有⑤
2.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半径最小的是( )
A. 雾 B. KCl溶液 C. 蛋白质 D. 新制Cu(OH)2悬浊液
3.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
A. 氢气还原氧化铜 B. 酸碱中和反应
C. 分解氯酸钾制氧气 D. 胆矾(CuSO4·5H2O)失去结晶水
4.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③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④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⑤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
⑥碱液流到桌子上,先加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水洗
A. ①②③⑤⑥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全部
5.将100 mL 0.1 mol·L-1的氯化钡溶液与50 mL 0.2 mol·L-1的氯化钠溶液混合,若不考虑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则混合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是( )
A. 0.2 mol·L-1 B. 0.01 mol·L-1
C. 0.1 mol·L-1 D. 0.02 mol·L-1
6.下列实验所选装置不合适的是( )
A. 分离水和泥沙选①
B. 从盐水中获得食盐选②
C. 分离酒精和水选③
D. 由自来水制取纯净水选④
7.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FeSO4(CuSO4):加足量铁粉后,过滤
B. CO (CO2):用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
C. CO2(HCl):用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
D. MnO2(KCl):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
8.常温下,下列三个反应均能发生:X2+2W2+===2X-+2W3+;Z2+2X-===2Z-+X2;2W3++2Y-===2W2++Y2。在相同条件下,三个反应①Y2+2X-===2Y-+X2、②Z2+2Y-===2Z-+Y2、③2W3++2Z-===2W2++Z2也能发生的是( )
A. 只有① B. 只有② C. ①和② D. ②和③
9.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体积AB2气体和1体积B2气体化合生成2体积气态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AB3 B. AB2 C. A3B D. A2B3
10.24 mL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
A. +2 B. +3 C. +4 D. +5
11.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氨 B. 硫酸铵 C. 氯气 D. 醋酸
1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CaCO3+2H+===Ca2++CO2↑+H2O
B. 2Fe2++Cl2===2Fe3++2Cl-
C.+H+===CO2↑+H2O
D. Na2O+H2O===2Na++2OH-
13.现有三组实验:①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②将海水制成淡水;③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上述分离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14.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在无色溶液中:、Fe2+、、
B. 在含大量Ba2+的溶液中:、Na+、Cl﹣、OH﹣
C. 在强碱溶液中:Na+、K+、Cl﹣、
D. 在pH=1的溶液中:K+、Fe2+、Cl﹣、CH3COO﹣
15.二氧化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硅属于( )
A. 电解质 B. 碱性氧化物
C. 酸性氧化物 D. 两性氧化物
16.检验氨气可以用( )
A.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B.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
C. 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D.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17.关于氧化铝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白色固体 B. 熔点很高 C. 难溶于水 D. 能与水反应
18.泡沫灭火器内装的药液之一是NaHCO3饱和溶液,而不选用更廉价的Na2CO3饱和溶液,其原因是( )
①质量相同的两种钠盐,NaHCO3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的CO2比Na2CO3多 ②质量相同的两种钠盐,与足量酸反应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下)的CO2 ③NaHCO3与酸反应生成CO2比Na2CO3快得多 ④NaHCO3比Na2CO3稳定,便于长期保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9.实验室用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产生少量的氯气。若反应过程中消耗了0.2 mol 氯化氢,理论上可收集到的氯气的质量( )
A. 等于3.55 g B. 小于3.55 g
C. 大于3.55 g D. 约等于7.1 g
20.下列金属用途与性质不相对应的是( )
A. 用铜做电线是由于其导电性良好
B. 用钨做灯丝是因为其熔点高
C. 铁制品表面镀铬是由于铬硬且不易被氧化
D. 用铝制炊具是因为铝的熔点比铁高
21.相同质量的两份铝,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 )
A. 1∶1 B. 1∶6 C. 2∶ 3 D. 3∶2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剧烈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
B. 铁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
C. 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其表面出现红色的铁锈
D. 烤蓝是在铁制品表面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以防止铁生锈
23.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19.2 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溶液中溶质最终为硫酸亚铁
B. 原溶液中硫酸浓度为2.5 mol·L-1
C. 原混合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D. 图中,OA段产生的气体是一氧化氮,BC段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24.二氧化硅晶体是立体的网状结构,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二氧化硅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B. 在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C. 在最小的环上,Si和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
D. 在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25.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在空气中不易锈蚀
B. 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C. 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 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但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2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金属钠在自然界中可以以单质形式存在
B.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C. 金属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
D.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27.关于次氯酸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氧气
B. 能使潮湿的有色布条褪色
C. 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D. 是一种比碳酸酸性强的酸
28.下列关于铁和铁合金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
B. 不锈钢抗腐蚀性能好,长期使用绝对不会生锈
C. 制造铁轨、船舶、桥梁的碳素钢是铁和碳的合金
D. 使用铁锅烧饭菜能为人体提供微量的铁元素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44分)
29.有反应:Fe2O3+2AlAl2O3+2Fe。
(1)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的原子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而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该元素的原子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
(2)该反应中Fe2O3发生了________反应,Al发生了________反应。
30.在四个脱落标签的试剂瓶中,分别盛有盐酸、BaCl2溶液、Na2CO3溶液、AgNO3溶液,为了鉴别各瓶中的试剂将它们分别编号为A、B、C、D并两两混合,其实验现象为A+B混合产生无色气体;B+C混合产生白色沉淀;A+D混合产生白色沉淀;A+C混合无明显变化。
(1)由此推出各试剂瓶所盛的试剂为(填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A+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某同学在实验中不小心将几滴新制氯水滴入盛有溴化亚铁溶液的试剂瓶中,发现溶液变成了黄色,根据已有化学知识,请你参与上述现象形成原因的分析与探究:
(1)提出问题猜想:
猜想一:溶液呈黄色是因发生离子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方程式)所致。
猜想二:溶液呈黄色是因发生离子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方程式)所致。
(2)设计实验并验证
为验证①与②中是哪个原因导致了溶液变黄色,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根据以下所给试剂,进行合理选用,完成实验方案1和方案2:
(3)实验结论:以上实验不仅验证了溶液变黄的真实原因,同时证明了Fe2+的还原性比Br-______________(填“强”或“弱”)。
(4)实验反思
Ⅰ.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溴化亚铁溶液中滴入足量氯水,再加入CCl4并充分振荡后静止,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100 mL FeBr2溶液中通入2.24 L 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1/2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32.根据你对金属钠性质的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后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
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2)由于金属钠很容易跟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等物质反应,通常将它保存在_______里。
(3)将一小块钠投入到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白色沉淀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镁溶液
(4)为粗略测定金属钠的相对原子质量,设计的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水)的总质量为ag,将质量为bg的钠(不足量)放入水中,立即塞紧瓶塞。完全反应后再称量此装置的总质量为cg。
①列出计算钠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用含有a、b、c的算式表示)。
②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3.现有A、B、C、D、E、F六种装置,如图所示。(胶塞、导管可自由选用)
已知:实验室可用下列反应制取氧气
2KClO32KCl+3O2↑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选择____________和________相连接。
(3)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并检验生成气体的实验时,应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相连接,检验生成气体时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检验气体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取氢气并做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选择______和________装置,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下图1为实验室制取氨的实验装置。
(1)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____________;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在收集氨气时,试管口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学生用制得的氨,按上图2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已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喷泉实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一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设计上图3装置。
①首先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产生喷泉的是( )
A.碳酸钙粉末和浓盐酸
B.碳酸氢铵溶液与稀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氢和硝酸银溶液
D.氯化氢和酚酞溶液
②该同学又向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
A.硝酸铵 B.食盐
C.浓硫酸 D.硫酸铜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A 6.C 7.C 8.B 9.A 10.B 11.A 12.B 13.C 14.C 15.C 16.A 17.D 18.A 19.A 20.D 21.A 22.D 23.B 24.D 25.C 26.A 27.D 28.B
29. (1)Al 失 氧化 Fe 得 还原 (2)还原 氧化
30.(1)HCl Na2CO3 BaCl2 AgNO3
(2)+2H+===CO2↑+H2O
(3)Ag++Cl-===AgCl↓
31.(1)2Fe2++Cl2=== 2Fe3++2Cl- 2Br-+Cl2=== Br2+2Cl-
(2)
(3)强
(4)Ⅰ.溶液分层,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橙红色 Ⅱ.1 mol·L-1
32.(1)B
(2)氧气 水蒸气 煤油
(3)D
(4)① ②吸收H2中所含的H2O(g)
33. (1)铁架台 酒精灯 (2)A E (3)A C 澄清石灰水 C中溶液变浑浊
(4)B D 防止生成的铜再和氧气反应
34.(1)2NH4Cl+2Ca(OH)2CaCl2+2NH3↑+2H2O
(2)氧气为防止生成的水倒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3)防止氨气和空气对流,使收集的氨气不纯
(4)图2进行喷泉实验的关键是气密性要好,胶头滴管要事先吸满水,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
(5)①A ②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