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日本大地震、海啸引发多处核险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核能是一种清洁、环保、安全的新能源
B. 核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 氢气的燃烧热最高,且来源丰富、无污染,是一级能源
D. 将煤制成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可以提高其燃烧效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核能可能产生核辐射,可能产生污染,故A错误;
B. 核变化既不是化学变化又不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 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故C错误;
D. 将煤汽化与液化,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故D正确。
答案选D。
2.下列反应类型中可以吸收能量的反应是( )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⑤氧化还原反应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 C. ①③④⑤ D. 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C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为吸热反应,符合题目要求;
②碳酸钙分解为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符合题目要求;
③C与水蒸气反应为置换反应,为吸热反应,符合题目要求;
④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符合题目要求;
⑤C与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为吸热反应,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选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焓变单位中kJ·mol-1,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 有化学键破坏的一定是化学反应,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 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D. 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ΔH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焓变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焓的差值,不是1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故A错误;
B. 有化学键破坏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氯化钠固体溶解破坏了离子键变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 焓变=生成物总焓−反应物总焓,依据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放热,△H
D. 反应物键能和大于生成物键能和时,反应吸热,△H>0,故D错误;
答案选C。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 )
A. Fe2O3+3CO===2Fe+3CO2 ΔH=-24.8 kJ·mol-1(反应热)
B. CH3OH(g)+1/2O2(g)===CO2(g)+2H2(g) ΔH=-192.9 kJ·mol-1(反应热)
C. C4H10(g)+13/2O2(g)===4CO2(g)+5H2O(g) ΔH=-2 658.0 kJ·mol-1(燃烧热)
D. 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中和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没有注明物质的状态,故A错误;
B. 物质的状态、焓变均注明,书写合理,故B正确;
C. 1mol纯物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燃烧热中水应为液态,故C错误;
D.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为负,故D错误;
答案选B。
5.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I2(g)+H2(g) 2HI(g) ΔH=-948 kJ/mol
②I2(s)+H2(g) 2HI(g) ΔH=+26.48 kJ/mol
A. 254 g I2(g)中通入2 g H2(g),反应放热9.48 kJ
B. 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能量相差17.00 kJ
C. 反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D. 当反应②吸收52.96 kJ热量时转移2 mol电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I2(g)+H2(g)⇌2HI(g)△H=-9.48kJ•mol-1;
②I2(s)+H2(g)⇌2HI(g)△H=+26.48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I2(g)=I2(s)△H=-9.48kJ•mol-1-26.48kJ•mol-1=-35.96kJ•mol-1,根据二者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判断。
【详解】A. 254gI2(g)的物质的量为1moL,n(H2)=1mol,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放出的热量小于9.48kJ,故A错误;
B. 由I2(g)=I2(s)△H=−35.96kJ⋅mol−1,可知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35.96kJ,故B错误。
C. 由I2(g)=I2(s)△H=−35.96kJ⋅mol−1,可知I2(g)能量大于I2(s),则反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故C正确;
D. 当反应②吸收52.96kJ热量时,反应了2mol氢气电子转移4mole−,故D错误;
答案选C。
6.如图所示是101 kPa时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能量变化,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 mol H2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能量
B. 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862 kJ能量
C.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ΔH=+183 kJ/mol
D.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H2(g)+1/2Cl2(g)==HCl(g)ΔH=-91.5 kJ/mol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图示可知,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热量,正确;B、2mol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放出862kJ的热量,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热=(436+243-862)kJ/mol=-183kJ/mol,错误;D、生成1molHCl则放出183kJ/2=91.5kJ的热量,符合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答案选C。
7.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 白磷比红磷稳定
C. S(g)+O2(g)===SO2(g) ΔH1
S(s)+O2(g)===SO2(g) ΔH2,则ΔH1>ΔH2
D. CO(g)+H2O(g)===CO2(g)+H2(g) ΔH>0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象可知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的能量高,从低能态到高能态要吸热,所以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白磷能量比红磷的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所以红磷比白磷稳定,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气态S的能量比固态S的能量高,所以气态硫放出热量多,由于△H为负值,所以△H1<△H2;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该反应是能量升高的反应,CO2(g)+H2(g)是反应物,CO(g)+H2O(g)是生成物,为吸热反应,所以反应方程为CO2(g)+H2(g)=CO(g)+H2O(g)△H>0,故D错误;
答案选A。
8.已知:CH3OH(g)+1/2O2(g)=CO2(g)+2H2(g) ∆H=+19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H3OH的燃烧热为190kJ/mol
B. 该反应说明CH3OH比H2稳定
C.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和压强无关
D. CO2(g)+2H2(g)=CH3OH(g)+1/2O2(g) ∆H=-190kJ/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生成氢气,未生成稳定氧化物,选项A错误;
B、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甲醇和氧气能量之和小于二氧化碳和氢气能量之和,但不能证明CH3OH比H2稳定;选项B错误;
C、题干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指的是25℃、101kPa条件下的反应焓变;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和压强有关,选项C错误;
D、依据题干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改变方向,焓变改变符号;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9.已知:H2O(g)=H2O(l) ΔH1=-Q1 kJ·mol-1(Q1>0)
C2H5OH(g)=C2H5OH(l) ΔH2=-Q2 kJ·mol-1(Q1>0)
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3=-Q3 kJ·mol-1(Q3>0)
若使23 g液态乙醇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单位为kJ) ( )
A. Q1+Q2+Q3 B. 1.5Q1-0.5Q2+0.5Q3
C. 0.5(Q1+Q2+Q3) D. 0.5Q1-1.5Q2+0.5Q3
【答案】B
【解析】
【详解】已知:①H2O(g)═H2O(l)△H1=-Q1kJ•mol-1(Q1>0),
②C2H5OH(g)═C2H5OH(l)△H2=-Q2kJ•mol-1(Q2>0),
C2H5OH(g)+3O2(g)═2CO2(g)+3H2O(g)△H3=-Q3kJ•mol-1(Q3>0),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3-②+③得C2H5OH(l)+3O2(g)═2CO2(g)+3H2O(l)△H=-(3Q1-Q2+Q3)kJ/mol,
即1mol液态乙醇完全燃烧并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3Q1-Q2+Q3)kJ,
则23g液态乙醇为0.5mol完全燃烧并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0.5×(3Q1-Q2+Q3)kJ=(1.5Q1-0.5Q2+0.5Q3)kJ;
答案选B。
1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为v1、v2、v3(单位:mol·L-1·s-1),且v1、v2、v3之间有如下关系:3v1=v2,2v1=v3,2v2=3v3,则此反应表示为( )
A. A+BC B. 2A+2B3C
C. 3A+B2C D. A+3B2C
【答案】D
【解析】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比,即v1:v2:v3=1:3:2故答案为D
11.甲、乙两容器都在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4mol 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2mol A,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与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相比( )
A. 甲快 B. 甲慢 C. 相等 D. 无法判断快慢
【答案】D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v=△n/(V•△t),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表示反应快慢。
详解:化学反应速率v=△n/(V•△t),对于甲和乙的时间△t是相等的,甲的△n为4mol,乙的△n为2mol,但甲和乙容器的体积未知,故不能比较两容器中的反应速率,答案选D。
12.对于反应A(g)+3B(g)===2C(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 v(A)=0.01 mol·L-1·s-1 B. v(B)=0.02 mol·L-1·s-1
C. v(B)=1.7 mol·L-1·min-1 D. v(C)=1.0 mol·L-1·min-1
【答案】A
【解析】
【详解】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
A.;
B. ;
C. ;
D. ;
故选A中表示的速率最快;
答案选A。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e和Mg与0.1mol·L-1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相同
B. 0.1 mol·L-1的盐酸与0.1 mol·L-1H2SO4分别与大小、形状相同的大理石反应,反应速率相同
C. 催化剂能降低分子活化时所需能量,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
D. 100mL2mol·L-1的盐酸与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属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Mg的金属性比Fe强,Mg与0.1mol·L-1的盐酸反应速率快,故A错误;
B、硫酸钙微溶于水,CaCO3与H2SO4反应生成CaSO4,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盐酸与CaCO3反应速率快,故B错误;
C、催化剂可降低分子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C正确;
D、NaCl不与Zn反应,加入氯化钠溶液,相当于加水稀释,c(H+)降低,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
答案选C。
14.对于反应:3A+B===2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无论用A、B、C何种物质表示,其数值都是相同的
B. 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C.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D. 若增加或减少A物质的量,反应速率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化学反应速率用A、B、C物质表示的数值之比等于系数之比;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C、增大压强只有引起物质的浓度的增加时,才会加快反应速率;
D、固体物质的量增加时,不会加快反应速率.
解:A、化学反应速率用A、B、C物质表示的数值之比等于系数之比,其数值都是不相同的,故A错误;
B、升高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速率都会加快,故B正确;
C、增大压强只有引起物质的浓度的增加时,才会加快反应速率,即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故C错误;
D、固体物质的量增加时,不会加快反应速率,A的状态不确定,所以增加或减少A物质的量,反应速率不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故D错误.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不能发生
B. 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
C. 在一定条件下,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也能发生
D. 吸热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A.非自发进行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错误;
B.自发进行的反应反映速率可能快,也可能慢。故不一定能迅速发生,错误;
C.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的自由能小于0时,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也能发生,正确;
D.影响反应自发进行的依据有熵判据和焓判据,吸热反应有时也能自发进行,如NH4Cl与BaCl2·8H2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可以自发进行,错误。
答案选C。
1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2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 Z为0.2 mol·L-1 B. Y2为0.35 mol·L-1
C. X2为0.3 mol·L-1 D. Z为0.4 mol·L-1
【答案】A
【解析】
【详解】利用三行式分析。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X2、Y2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
X2(g)+Y2(g)2Z(g)
开始(mol/L):0.1 0.2 0.2
变化(mol/L):0.1 0.1 0.2
平衡(mol/L):0 0.1 0.4
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2、Y2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
X2(g)+Y2(g)2Z(g)
开始(mol/L):0.1 0.2 0.2
变化(mol/L):0.1 0.1 0.2
平衡(mol/L):0.2 0.3 0
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c(X2)<0.2,0.1<c(Y2)<0.3,0<c(Z)<0.4,选A。
17.在一定条件下,某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反应2N2O5(g) 4NO2(g)+O2(g) ΔH>0达到平衡状态,下列有关该状态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2O5,NO2,O2分子个数比为 2∶4∶1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 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D. N2O5已全部转化为NO2和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达到平衡状态时,体系中剩余组分的量与反应计量系数不一定成比例,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A错误;
B. 该反应为全气体体系,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在恒容下,反应体系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判断反应达平衡状态,故B错误;
C. 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时 N2O5、NO2和O2共存体系,故D错误;
答案选C。
18.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s)+B(g)2C(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④B物质的量浓度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全部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质量改变,而容器的容积不变的反应,所以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②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改变,而容器的容积不变的反应,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③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改变,而容器的容积不变的反应,所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④由于容器的容积不变,若B物质的量不变,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故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全部,选项D正确。
19.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2NH3(g)+NO(g)+NO2(g) 2N2(g)+3H2O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
C. 单位时间内消耗NO和N2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反应达到平衡
D.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A. 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影响因素分析判断;
B.可根据反应物浓度改变与平衡移动的关系,结合含N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C.根据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任何物质的浓度不变分析;
D.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的移动。
【详解】A.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A错误;
B.NH3是反应物,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NO的转化率提高,而NH3的转化率降低,B错误;
C.根据方程式可知,在任何条件下每反应消耗1molNO,会同时产生2molN2,现在单位时间内消耗NO和N2的物质的量比为1:2,说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则NO、N2的浓度不变,因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高效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由于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所以平衡不发生移动,因此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不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0.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D(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 mol A和1 mol B,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 a mol·L-1。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a mol·L-1的是( )
A. 4 mol A+2 mol B B. 2 mol A+1 mol B+3 mol C+1 mol D
C. 3 mol C+1 mol D+1 mol B D. 3 mol C+1 mol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判断全等平衡的方法是将物质全部靠到一边进行极限转化,再与原反应进行比较来判断,若各物质与原来相等,则等效,否则不等效。因为反应前后体积是变化的,所以当容积不变时,要使C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仍然为amol/L,则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必须和最初的相同。
【详解】A项、4molA+2molB,这与这和题目开始不一样,故A错误;
B项、采用极限分析法,3molC和1molD完全反应生成2molA和1molB,此时容器中共含有4molA和2molB,这和题目开始不一样,故B错误;
C项、采用极限分析法,3molC和1molD完全反应生成2molA和1molB,此时容器中共含有2molA和2molB,这和题目开始不一样,故C错误;
D项、采用极限分析法,3molC+1molD完全反应生成2molA和1molB,这和题目开始一样,故D正确;
故选D。
21. 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 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 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A正确;
B、由表可知平衡时,X的浓度变化量是0.05mol/L,Z的变化量是0.15mol/L,Z的变化量是0.1mol/L,反应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等于浓度变化量之比,参与反应的n(X): n(Y): n(Z)= 1:3:2,所以反应可以表示为X+3Y2Z,平衡常数K==1600,B正确;
C、该反应正反应方向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右移,但是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也不变,C错误;
D、平衡常数只与反应本身和温度有关,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C。
22.X、Y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cZ(g) ΔH<0;达到化学平衡后,测得X气体的浓度为0.5 mol/L;恒温条件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并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X气体的浓度为0.3 mol/L。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平衡向右移动 B. a+b>c
C. Y的转化率提高 D. Z的体积分数增加
【答案】B
【解析】本题易错之处是机械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只看到条件改变后X的浓度变小,就认为平衡向右移动而错选A。在恒温条件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相当于减小压强,若平衡不移动,则X气体的浓度应该为0.25 mol/L。因为0.3 mol/L>0.25 mol/L,说明减小压强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所以A、C、D项错误,B项正确。
23.下列变化一定会引起平衡移动的是( )
①反应速率的变化 ②浓度的变化 ③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 ④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 ⑤颜色的变化 ⑥混合气体密度的变化 ⑦转化率的变化 ⑧温度的变化
A. ①②⑥⑦⑧ B. ②④⑤⑥⑧
C. ②④⑤⑥⑦ D. ③④⑦⑧
【答案】D
【解析】①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可能是使用催化剂,此时平衡不移动,故①错误;
②浓度的变化,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可以通过改变体积来改变压强,此时浓度发生了变化,但平衡不移动,故②错误;
③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说明平衡一定发生移动,故③正确;
④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说明平衡一定发生移动,故④正确;
⑤颜色的变化,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可以通过改变体积来改变物质的浓度,此时颜色发生了变化,但平衡不移动,故⑤错误;
⑥混合气体密度的变化,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可以通过改变体积,使混合气体的密度发生变化,但平衡不移动,故⑥错误;
⑦转化率的变化,说明平衡一定发生移动,故⑦正确;
⑧因为反应不是吸热就是放热,所以温度的变化,说明平衡一定发生移动,故⑧正确;
故答案选D。
24.在可逆反应mA(g)+nB(g)pC(g);△H<0中m、n、p为系数,且m+n>p。分析下列各图,在平衡体系中A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压强P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含量增大。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含量降低。所以选项B正确。
2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R(g)+2L,在不同条件下R的百分含量R%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 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 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 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答案】A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当温度相同时,P2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P2大于P1.但压强越大,R的含量越低,说明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所以L必须是气体。当压强相同时,T1首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T1大于T2。但温度越高,R的含量越低,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答案选C。
26.(1)少量铁粉与100 mL 0.01 mol/L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______。(填序号)
①加H2O ②加NaOH固体 ③滴入几滴浓盐酸 ④加CH3COONa固体 ⑤加NaCl溶液 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⑧改用10 mL 0.1 mol/L盐酸
(2)下列可以证明H2(g)+I2(g) 2HI(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百分含量w(HI)=w(I2) ④反应速率v(H2)=v(I2)=v(HI)
⑤c(HI)∶c(H2)∶c(I2)=2∶1∶1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⑧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⑨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3)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①H2(g)+S(s) H2S(g),K1;
②S(s)+O2(g) SO2(g),K2;则反应H2(g)+SO2(g) O2(g)+H2S(g)的平衡常数是______。(用K1,K2 的代数式表示)
(4)已知:①2C(s)+O2(g)===2CO(g) ΔH=-221.0 kJ/mol
②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的ΔH为______。
【答案】(1). ③⑦⑧ (2). ②⑥⑧ (3). (4). +131.3kJ/mol
【解析】
【详解】(1)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少量铁粉完全反应,则可增大氢离子浓度、构成原电池、升高温度等来加快反应速率;
①加H2O,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错误;
②加NaOH固体,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错误;
③滴入几滴浓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④加CH3COONa固体,生成醋酸,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错误;
⑤加NaCl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错误;
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但Fe少量,导致生成的氢气减少,故错误;
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⑧改用10mL0.1mol/L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答案为:③⑦⑧
(2)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2n mol HI,才是平衡状态,故错误;
②一个H−H键断裂等效于生成两个H−I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③百分含量不变,而不是w(HI)=w(I2),故错误;
④只要反应发生就有反应速率v(H2)=v(I2)=v(HI),故错误;
⑤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c(HI):c(H2):c(I2)可能为2:1:1,也可能不是2:1:1,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错误;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两边气体计量数相等,容器内的压强始终不再变化,故错误;
⑧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⑨条件一定时,两边气体计量数相等,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再变化,故错误;
答案为:②⑥⑧
(3)H2+S⇌H2S反应中,S为固体,所以K1=;S+O2⇌SO2,S为固体,K2=;H2+SO2⇌O2+H2S的平衡常数为:
答案为:
(4)①2C(s)+O2(g)═2CO(g);△H=-221.0 kJ/mol,
②2H2(g)+O2(g)═2H2O;△H=-483.6 kJ/mol,依据盖斯定律,得到 C(s)+H2O(g)═CO(g)+H2(g)△H=+131.3 kJ/mol;故答案为:+131.3 kJ•mol-1。
27.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 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3=__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4________(填“>”“<”或“=”)ΔH3。
【答案】(1). P(s)+Cl2(g)=PCl3(g) ΔH=-306 kJ/mol (2). PCl5(g)=Cl2(g)+PCl3(g) ΔH=+93 kJ/mol (3). -399kJ/mol (4). =
【解析】
【详解】(1)根据图象,生成气态的PCl3,ΔH =-306 kJ/mol。P为固体,Cl2 为气体,则热化学方程式为P(s)+Cl2(g)=PCl3(g) ΔH=-306 kJ/mol;
答案为:P(s)+Cl2(g)=PCl3(g) ΔH=-306 kJ/mol (2)从图象来看, PCl3(g)和Cl2 (g)生成PCl5 (g),ΔH =- 93 kJ/mol。现在要求PCl5 (g)分解成PCl3(g)和Cl2(g),ΔH应为+ 93 kJ/mol。则热化学方程式为PCl5(g)=Cl2(g)+PCl3(g) ΔH=+93 kJ/mol ;
答案为:PCl5(g)=Cl2(g)+PCl3(g) ΔH=+93 kJ/mol (3)从图象来看,ΔH3=ΔH1+ΔH2=- 306 kJ/mol+ ( -93 kJ/mol)= -399 kJ/mol。化学反应热△H只和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有关,与反应路径无关,只要反应物和生成物一样,不管是经过一步还是二步反应,反应热相同,因此ΔH4等于ΔH3。答案为:-399 kJ/mol ;=
28.一定温度下,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在t2时刻存在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此时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________(填“是”或“否”)。
【答案】(1). 2N M (2). M与 N的物质的量相等 (3). 否
【解析】
【详解】(1)M物质的量增大、N的物质的量减小,故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最终N的物质的量不变且不为0,则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n(N)=8mol−2mol=6mol,△n(M)=5mol−2mol=3mol,则N、M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故反应方程式为:2NM,
故答案为:2NM;
(2)在t2时刻M、N的曲线为一个相交点,即物质的量相等,而后N的物质的量减小、M的物质的量增大,最终保持不变,故t2时刻未处于平衡状态,反应向正反应进行,
故答案为:M与N的物质的量相等;否;
29.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可逆反应A(g)+B(g)xC(g)的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w(C)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
(1)若甲中两条曲线分别代表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情况,则_____曲线代表无催化剂时的情况。
(2)若乙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分别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和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平衡混合气体中充入He后的情况,则____曲线表示恒温恒容的情况,且此时混合气体中w(C)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根据丙可以判断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x的值为____。
(4)丁表示在某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某物理量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根据你的理解,丁的纵坐标可以是_____ (填序号)。
①w(C) ②A的转化率 ③压强 ④c(B)
【答案】(1). b (2). a (3). 不变 (4). 吸热 (5). 1 (6). ①②
【解析】
【详解】(1)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由图可知,a先到达平衡,故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b曲线表示没有使用催化剂,
故答案为:b;
(2)恒温恒容下,充入不反应的气体,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不变。由图可知,a曲线C的含量不变,b曲线到达新平衡后C的含量降低,所以a曲线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平衡混合气体中充入He气,
故答案为:a;不变;
(3)由图可知,压强相同时,温度越高,C的含量越高,即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温度相同,压强越大,平衡时C的含量越高,即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x<2(x为整数),则x=1
故答案为:吸热;1;
(4)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减小,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右移动,由图可知,纵轴所表示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右移动,C的含量增大,A、B的转化率增大,平衡时A、 B浓度降低,气体的体积减小,体系压强减小。故答案为:①②;
30.一定温度下,把0.5molN2O4气体通入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60s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时的1.6倍,求:
(1)在这60s内NO2的平均生成速率;_______
(2)达到平衡时N2O4的分解率。_______
(3)达到平衡时NO2 的体积百分含量_______
【答案】(1). 0.002 mol·L-1·s-1 (2). 60% (3). 75%
【解析】
【详解】设达到平衡时设转化的N2O4为x,则
N2O4⇌2NO2,
开始 0.5 0
转化 x 2x
平衡 0.5−x 2x
60s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
,解得x=0.3mol
达到平衡时设转化的N2O4为0.3mol,生成NO2为0.6 mol;
(1)在这60s内NO2的平均生成速率=
答案为:0.002 mol·L-1·s-1;
(2)达到平衡时N2O4的分解率=
答案为:60%;
(3)达到平衡时NO2 的体积百分含量=
答案为:75%;
1.日本大地震、海啸引发多处核险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核能是一种清洁、环保、安全的新能源
B. 核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 氢气的燃烧热最高,且来源丰富、无污染,是一级能源
D. 将煤制成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可以提高其燃烧效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核能可能产生核辐射,可能产生污染,故A错误;
B. 核变化既不是化学变化又不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 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故C错误;
D. 将煤汽化与液化,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故D正确。
答案选D。
2.下列反应类型中可以吸收能量的反应是( )
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⑤氧化还原反应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 C. ①③④⑤ D. 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C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为吸热反应,符合题目要求;
②碳酸钙分解为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符合题目要求;
③C与水蒸气反应为置换反应,为吸热反应,符合题目要求;
④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符合题目要求;
⑤C与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为吸热反应,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选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焓变单位中kJ·mol-1,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 有化学键破坏的一定是化学反应,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 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D. 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ΔH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焓变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焓的差值,不是1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故A错误;
B. 有化学键破坏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氯化钠固体溶解破坏了离子键变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 焓变=生成物总焓−反应物总焓,依据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放热,△H
答案选C。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 )
A. Fe2O3+3CO===2Fe+3CO2 ΔH=-24.8 kJ·mol-1(反应热)
B. CH3OH(g)+1/2O2(g)===CO2(g)+2H2(g) ΔH=-192.9 kJ·mol-1(反应热)
C. C4H10(g)+13/2O2(g)===4CO2(g)+5H2O(g) ΔH=-2 658.0 kJ·mol-1(燃烧热)
D. 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中和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没有注明物质的状态,故A错误;
B. 物质的状态、焓变均注明,书写合理,故B正确;
C. 1mol纯物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燃烧热中水应为液态,故C错误;
D.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为负,故D错误;
答案选B。
5.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I2(g)+H2(g) 2HI(g) ΔH=-948 kJ/mol
②I2(s)+H2(g) 2HI(g) ΔH=+26.48 kJ/mol
A. 254 g I2(g)中通入2 g H2(g),反应放热9.48 kJ
B. 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能量相差17.00 kJ
C. 反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D. 当反应②吸收52.96 kJ热量时转移2 mol电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I2(g)+H2(g)⇌2HI(g)△H=-9.48kJ•mol-1;
②I2(s)+H2(g)⇌2HI(g)△H=+26.48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I2(g)=I2(s)△H=-9.48kJ•mol-1-26.48kJ•mol-1=-35.96kJ•mol-1,根据二者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判断。
【详解】A. 254gI2(g)的物质的量为1moL,n(H2)=1mol,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放出的热量小于9.48kJ,故A错误;
B. 由I2(g)=I2(s)△H=−35.96kJ⋅mol−1,可知1mol固态碘与1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35.96kJ,故B错误。
C. 由I2(g)=I2(s)△H=−35.96kJ⋅mol−1,可知I2(g)能量大于I2(s),则反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故C正确;
D. 当反应②吸收52.96kJ热量时,反应了2mol氢气电子转移4mole−,故D错误;
答案选C。
6.如图所示是101 kPa时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能量变化,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1 mol H2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能量
B. 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862 kJ能量
C.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ΔH=+183 kJ/mol
D.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H2(g)+1/2Cl2(g)==HCl(g)ΔH=-91.5 kJ/mol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图示可知,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热量,正确;B、2mol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放出862kJ的热量,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热=(436+243-862)kJ/mol=-183kJ/mol,错误;D、生成1molHCl则放出183kJ/2=91.5kJ的热量,符合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答案选C。
7.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 白磷比红磷稳定
C. S(g)+O2(g)===SO2(g) ΔH1
S(s)+O2(g)===SO2(g) ΔH2,则ΔH1>ΔH2
D. CO(g)+H2O(g)===CO2(g)+H2(g) ΔH>0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象可知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的能量高,从低能态到高能态要吸热,所以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白磷能量比红磷的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所以红磷比白磷稳定,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气态S的能量比固态S的能量高,所以气态硫放出热量多,由于△H为负值,所以△H1<△H2;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该反应是能量升高的反应,CO2(g)+H2(g)是反应物,CO(g)+H2O(g)是生成物,为吸热反应,所以反应方程为CO2(g)+H2(g)=CO(g)+H2O(g)△H>0,故D错误;
答案选A。
8.已知:CH3OH(g)+1/2O2(g)=CO2(g)+2H2(g) ∆H=+19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H3OH的燃烧热为190kJ/mol
B. 该反应说明CH3OH比H2稳定
C.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和压强无关
D. CO2(g)+2H2(g)=CH3OH(g)+1/2O2(g) ∆H=-190kJ/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生成氢气,未生成稳定氧化物,选项A错误;
B、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甲醇和氧气能量之和小于二氧化碳和氢气能量之和,但不能证明CH3OH比H2稳定;选项B错误;
C、题干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指的是25℃、101kPa条件下的反应焓变;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体系的温度和压强有关,选项C错误;
D、依据题干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改变方向,焓变改变符号;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9.已知:H2O(g)=H2O(l) ΔH1=-Q1 kJ·mol-1(Q1>0)
C2H5OH(g)=C2H5OH(l) ΔH2=-Q2 kJ·mol-1(Q1>0)
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3=-Q3 kJ·mol-1(Q3>0)
若使23 g液态乙醇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单位为kJ) ( )
A. Q1+Q2+Q3 B. 1.5Q1-0.5Q2+0.5Q3
C. 0.5(Q1+Q2+Q3) D. 0.5Q1-1.5Q2+0.5Q3
【答案】B
【解析】
【详解】已知:①H2O(g)═H2O(l)△H1=-Q1kJ•mol-1(Q1>0),
②C2H5OH(g)═C2H5OH(l)△H2=-Q2kJ•mol-1(Q2>0),
C2H5OH(g)+3O2(g)═2CO2(g)+3H2O(g)△H3=-Q3kJ•mol-1(Q3>0),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3-②+③得C2H5OH(l)+3O2(g)═2CO2(g)+3H2O(l)△H=-(3Q1-Q2+Q3)kJ/mol,
即1mol液态乙醇完全燃烧并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3Q1-Q2+Q3)kJ,
则23g液态乙醇为0.5mol完全燃烧并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0.5×(3Q1-Q2+Q3)kJ=(1.5Q1-0.5Q2+0.5Q3)kJ;
答案选B。
1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为v1、v2、v3(单位:mol·L-1·s-1),且v1、v2、v3之间有如下关系:3v1=v2,2v1=v3,2v2=3v3,则此反应表示为( )
A. A+BC B. 2A+2B3C
C. 3A+B2C D. A+3B2C
【答案】D
【解析】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比,即v1:v2:v3=1:3:2故答案为D
11.甲、乙两容器都在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4mol 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2mol A,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与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相比( )
A. 甲快 B. 甲慢 C. 相等 D. 无法判断快慢
【答案】D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v=△n/(V•△t),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表示反应快慢。
详解:化学反应速率v=△n/(V•△t),对于甲和乙的时间△t是相等的,甲的△n为4mol,乙的△n为2mol,但甲和乙容器的体积未知,故不能比较两容器中的反应速率,答案选D。
12.对于反应A(g)+3B(g)===2C(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 v(A)=0.01 mol·L-1·s-1 B. v(B)=0.02 mol·L-1·s-1
C. v(B)=1.7 mol·L-1·min-1 D. v(C)=1.0 mol·L-1·min-1
【答案】A
【解析】
【详解】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
A.;
B. ;
C. ;
D. ;
故选A中表示的速率最快;
答案选A。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e和Mg与0.1mol·L-1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相同
B. 0.1 mol·L-1的盐酸与0.1 mol·L-1H2SO4分别与大小、形状相同的大理石反应,反应速率相同
C. 催化剂能降低分子活化时所需能量,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
D. 100mL2mol·L-1的盐酸与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属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Mg的金属性比Fe强,Mg与0.1mol·L-1的盐酸反应速率快,故A错误;
B、硫酸钙微溶于水,CaCO3与H2SO4反应生成CaSO4,附着在碳酸钙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盐酸与CaCO3反应速率快,故B错误;
C、催化剂可降低分子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C正确;
D、NaCl不与Zn反应,加入氯化钠溶液,相当于加水稀释,c(H+)降低,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
答案选C。
14.对于反应:3A+B===2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无论用A、B、C何种物质表示,其数值都是相同的
B. 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C.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D. 若增加或减少A物质的量,反应速率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化学反应速率用A、B、C物质表示的数值之比等于系数之比;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C、增大压强只有引起物质的浓度的增加时,才会加快反应速率;
D、固体物质的量增加时,不会加快反应速率.
解:A、化学反应速率用A、B、C物质表示的数值之比等于系数之比,其数值都是不相同的,故A错误;
B、升高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速率都会加快,故B正确;
C、增大压强只有引起物质的浓度的增加时,才会加快反应速率,即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故C错误;
D、固体物质的量增加时,不会加快反应速率,A的状态不确定,所以增加或减少A物质的量,反应速率不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故D错误.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不能发生
B. 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
C. 在一定条件下,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也能发生
D. 吸热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A.非自发进行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错误;
B.自发进行的反应反映速率可能快,也可能慢。故不一定能迅速发生,错误;
C.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的自由能小于0时,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也能发生,正确;
D.影响反应自发进行的依据有熵判据和焓判据,吸热反应有时也能自发进行,如NH4Cl与BaCl2·8H2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可以自发进行,错误。
答案选C。
1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2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 Z为0.2 mol·L-1 B. Y2为0.35 mol·L-1
C. X2为0.3 mol·L-1 D. Z为0.4 mol·L-1
【答案】A
【解析】
【详解】利用三行式分析。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X2、Y2的浓度最小,Z的浓度最大。
X2(g)+Y2(g)2Z(g)
开始(mol/L):0.1 0.2 0.2
变化(mol/L):0.1 0.1 0.2
平衡(mol/L):0 0.1 0.4
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2、Y2的浓度最大,Z的浓度最小。
X2(g)+Y2(g)2Z(g)
开始(mol/L):0.1 0.2 0.2
变化(mol/L):0.1 0.1 0.2
平衡(mol/L):0.2 0.3 0
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c(X2)<0.2,0.1<c(Y2)<0.3,0<c(Z)<0.4,选A。
17.在一定条件下,某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反应2N2O5(g) 4NO2(g)+O2(g) ΔH>0达到平衡状态,下列有关该状态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2O5,NO2,O2分子个数比为 2∶4∶1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 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D. N2O5已全部转化为NO2和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 达到平衡状态时,体系中剩余组分的量与反应计量系数不一定成比例,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A错误;
B. 该反应为全气体体系,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在恒容下,反应体系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判断反应达平衡状态,故B错误;
C. 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时 N2O5、NO2和O2共存体系,故D错误;
答案选C。
18.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s)+B(g)2C(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④B物质的量浓度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全部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质量改变,而容器的容积不变的反应,所以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②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改变,而容器的容积不变的反应,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③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改变,而容器的容积不变的反应,所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④由于容器的容积不变,若B物质的量不变,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故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全部,选项D正确。
19.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2NH3(g)+NO(g)+NO2(g) 2N2(g)+3H2O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
C. 单位时间内消耗NO和N2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反应达到平衡
D.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A. 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影响因素分析判断;
B.可根据反应物浓度改变与平衡移动的关系,结合含N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C.根据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任何物质的浓度不变分析;
D.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的移动。
【详解】A.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A错误;
B.NH3是反应物,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NO的转化率提高,而NH3的转化率降低,B错误;
C.根据方程式可知,在任何条件下每反应消耗1molNO,会同时产生2molN2,现在单位时间内消耗NO和N2的物质的量比为1:2,说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则NO、N2的浓度不变,因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高效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由于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所以平衡不发生移动,因此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不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0.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D(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 mol A和1 mol B,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 a mol·L-1。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a mol·L-1的是( )
A. 4 mol A+2 mol B B. 2 mol A+1 mol B+3 mol C+1 mol D
C. 3 mol C+1 mol D+1 mol B D. 3 mol C+1 mol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判断全等平衡的方法是将物质全部靠到一边进行极限转化,再与原反应进行比较来判断,若各物质与原来相等,则等效,否则不等效。因为反应前后体积是变化的,所以当容积不变时,要使C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仍然为amol/L,则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必须和最初的相同。
【详解】A项、4molA+2molB,这与这和题目开始不一样,故A错误;
B项、采用极限分析法,3molC和1molD完全反应生成2molA和1molB,此时容器中共含有4molA和2molB,这和题目开始不一样,故B错误;
C项、采用极限分析法,3molC和1molD完全反应生成2molA和1molB,此时容器中共含有2molA和2molB,这和题目开始不一样,故C错误;
D项、采用极限分析法,3molC+1molD完全反应生成2molA和1molB,这和题目开始一样,故D正确;
故选D。
21. 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 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 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A正确;
B、由表可知平衡时,X的浓度变化量是0.05mol/L,Z的变化量是0.15mol/L,Z的变化量是0.1mol/L,反应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等于浓度变化量之比,参与反应的n(X): n(Y): n(Z)= 1:3:2,所以反应可以表示为X+3Y2Z,平衡常数K==1600,B正确;
C、该反应正反应方向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右移,但是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也不变,C错误;
D、平衡常数只与反应本身和温度有关,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C。
22.X、Y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cZ(g) ΔH<0;达到化学平衡后,测得X气体的浓度为0.5 mol/L;恒温条件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并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X气体的浓度为0.3 mol/L。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平衡向右移动 B. a+b>c
C. Y的转化率提高 D. Z的体积分数增加
【答案】B
【解析】本题易错之处是机械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只看到条件改变后X的浓度变小,就认为平衡向右移动而错选A。在恒温条件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相当于减小压强,若平衡不移动,则X气体的浓度应该为0.25 mol/L。因为0.3 mol/L>0.25 mol/L,说明减小压强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所以A、C、D项错误,B项正确。
23.下列变化一定会引起平衡移动的是( )
①反应速率的变化 ②浓度的变化 ③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 ④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 ⑤颜色的变化 ⑥混合气体密度的变化 ⑦转化率的变化 ⑧温度的变化
A. ①②⑥⑦⑧ B. ②④⑤⑥⑧
C. ②④⑤⑥⑦ D. ③④⑦⑧
【答案】D
【解析】①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可能是使用催化剂,此时平衡不移动,故①错误;
②浓度的变化,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可以通过改变体积来改变压强,此时浓度发生了变化,但平衡不移动,故②错误;
③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说明平衡一定发生移动,故③正确;
④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说明平衡一定发生移动,故④正确;
⑤颜色的变化,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可以通过改变体积来改变物质的浓度,此时颜色发生了变化,但平衡不移动,故⑤错误;
⑥混合气体密度的变化,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可以通过改变体积,使混合气体的密度发生变化,但平衡不移动,故⑥错误;
⑦转化率的变化,说明平衡一定发生移动,故⑦正确;
⑧因为反应不是吸热就是放热,所以温度的变化,说明平衡一定发生移动,故⑧正确;
故答案选D。
24.在可逆反应mA(g)+nB(g)pC(g);△H<0中m、n、p为系数,且m+n>p。分析下列各图,在平衡体系中A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压强P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含量增大。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含量降低。所以选项B正确。
2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R(g)+2L,在不同条件下R的百分含量R%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 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 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 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答案】A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当温度相同时,P2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P2大于P1.但压强越大,R的含量越低,说明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所以L必须是气体。当压强相同时,T1首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T1大于T2。但温度越高,R的含量越低,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答案选C。
26.(1)少量铁粉与100 mL 0.01 mol/L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______。(填序号)
①加H2O ②加NaOH固体 ③滴入几滴浓盐酸 ④加CH3COONa固体 ⑤加NaCl溶液 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⑧改用10 mL 0.1 mol/L盐酸
(2)下列可以证明H2(g)+I2(g) 2HI(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百分含量w(HI)=w(I2) ④反应速率v(H2)=v(I2)=v(HI)
⑤c(HI)∶c(H2)∶c(I2)=2∶1∶1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⑧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⑨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3)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①H2(g)+S(s) H2S(g),K1;
②S(s)+O2(g) SO2(g),K2;则反应H2(g)+SO2(g) O2(g)+H2S(g)的平衡常数是______。(用K1,K2 的代数式表示)
(4)已知:①2C(s)+O2(g)===2CO(g) ΔH=-221.0 kJ/mol
②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的ΔH为______。
【答案】(1). ③⑦⑧ (2). ②⑥⑧ (3). (4). +131.3kJ/mol
【解析】
【详解】(1)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少量铁粉完全反应,则可增大氢离子浓度、构成原电池、升高温度等来加快反应速率;
①加H2O,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错误;
②加NaOH固体,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错误;
③滴入几滴浓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④加CH3COONa固体,生成醋酸,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错误;
⑤加NaCl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错误;
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但Fe少量,导致生成的氢气减少,故错误;
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⑧改用10mL0.1mol/L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答案为:③⑦⑧
(2)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2n mol HI,才是平衡状态,故错误;
②一个H−H键断裂等效于生成两个H−I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③百分含量不变,而不是w(HI)=w(I2),故错误;
④只要反应发生就有反应速率v(H2)=v(I2)=v(HI),故错误;
⑤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c(HI):c(H2):c(I2)可能为2:1:1,也可能不是2:1:1,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错误;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两边气体计量数相等,容器内的压强始终不再变化,故错误;
⑧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故正确;
⑨条件一定时,两边气体计量数相等,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再变化,故错误;
答案为:②⑥⑧
(3)H2+S⇌H2S反应中,S为固体,所以K1=;S+O2⇌SO2,S为固体,K2=;H2+SO2⇌O2+H2S的平衡常数为:
答案为:
(4)①2C(s)+O2(g)═2CO(g);△H=-221.0 kJ/mol,
②2H2(g)+O2(g)═2H2O;△H=-483.6 kJ/mol,依据盖斯定律,得到 C(s)+H2O(g)═CO(g)+H2(g)△H=+131.3 kJ/mol;故答案为:+131.3 kJ•mol-1。
27.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 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3=__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4________(填“>”“<”或“=”)ΔH3。
【答案】(1). P(s)+Cl2(g)=PCl3(g) ΔH=-306 kJ/mol (2). PCl5(g)=Cl2(g)+PCl3(g) ΔH=+93 kJ/mol (3). -399kJ/mol (4). =
【解析】
【详解】(1)根据图象,生成气态的PCl3,ΔH =-306 kJ/mol。P为固体,Cl2 为气体,则热化学方程式为P(s)+Cl2(g)=PCl3(g) ΔH=-306 kJ/mol;
答案为:P(s)+Cl2(g)=PCl3(g) ΔH=-306 kJ/mol (2)从图象来看, PCl3(g)和Cl2 (g)生成PCl5 (g),ΔH =- 93 kJ/mol。现在要求PCl5 (g)分解成PCl3(g)和Cl2(g),ΔH应为+ 93 kJ/mol。则热化学方程式为PCl5(g)=Cl2(g)+PCl3(g) ΔH=+93 kJ/mol ;
答案为:PCl5(g)=Cl2(g)+PCl3(g) ΔH=+93 kJ/mol (3)从图象来看,ΔH3=ΔH1+ΔH2=- 306 kJ/mol+ ( -93 kJ/mol)= -399 kJ/mol。化学反应热△H只和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有关,与反应路径无关,只要反应物和生成物一样,不管是经过一步还是二步反应,反应热相同,因此ΔH4等于ΔH3。答案为:-399 kJ/mol ;=
28.一定温度下,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在t2时刻存在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此时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________(填“是”或“否”)。
【答案】(1). 2N M (2). M与 N的物质的量相等 (3). 否
【解析】
【详解】(1)M物质的量增大、N的物质的量减小,故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最终N的物质的量不变且不为0,则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n(N)=8mol−2mol=6mol,△n(M)=5mol−2mol=3mol,则N、M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故反应方程式为:2NM,
故答案为:2NM;
(2)在t2时刻M、N的曲线为一个相交点,即物质的量相等,而后N的物质的量减小、M的物质的量增大,最终保持不变,故t2时刻未处于平衡状态,反应向正反应进行,
故答案为:M与N的物质的量相等;否;
29.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可逆反应A(g)+B(g)xC(g)的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w(C)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
(1)若甲中两条曲线分别代表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情况,则_____曲线代表无催化剂时的情况。
(2)若乙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分别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和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平衡混合气体中充入He后的情况,则____曲线表示恒温恒容的情况,且此时混合气体中w(C)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根据丙可以判断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x的值为____。
(4)丁表示在某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某物理量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根据你的理解,丁的纵坐标可以是_____ (填序号)。
①w(C) ②A的转化率 ③压强 ④c(B)
【答案】(1). b (2). a (3). 不变 (4). 吸热 (5). 1 (6). ①②
【解析】
【详解】(1)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由图可知,a先到达平衡,故a曲线表示使用催化剂,b曲线表示没有使用催化剂,
故答案为:b;
(2)恒温恒容下,充入不反应的气体,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不变。由图可知,a曲线C的含量不变,b曲线到达新平衡后C的含量降低,所以a曲线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平衡混合气体中充入He气,
故答案为:a;不变;
(3)由图可知,压强相同时,温度越高,C的含量越高,即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温度相同,压强越大,平衡时C的含量越高,即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x<2(x为整数),则x=1
故答案为:吸热;1;
(4)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减小,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右移动,由图可知,纵轴所表示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右移动,C的含量增大,A、B的转化率增大,平衡时A、 B浓度降低,气体的体积减小,体系压强减小。故答案为:①②;
30.一定温度下,把0.5molN2O4气体通入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60s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时的1.6倍,求:
(1)在这60s内NO2的平均生成速率;_______
(2)达到平衡时N2O4的分解率。_______
(3)达到平衡时NO2 的体积百分含量_______
【答案】(1). 0.002 mol·L-1·s-1 (2). 60% (3). 75%
【解析】
【详解】设达到平衡时设转化的N2O4为x,则
N2O4⇌2NO2,
开始 0.5 0
转化 x 2x
平衡 0.5−x 2x
60s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
,解得x=0.3mol
达到平衡时设转化的N2O4为0.3mol,生成NO2为0.6 mol;
(1)在这60s内NO2的平均生成速率=
答案为:0.002 mol·L-1·s-1;
(2)达到平衡时N2O4的分解率=
答案为:60%;
(3)达到平衡时NO2 的体积百分含量=
答案为:75%;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