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组成火山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类型为火山,由岩浆喷发所形成,组成山体的岩石主要是岩浆岩,其矿物来源为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考点: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下面图甲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乙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 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 昆仑站 B. 中山站 C. 长城站 D. 南极点
3. 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乙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 D 3.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属容易题目。
【2题详解】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读图可知四地中长城站纬度最低,因此线速度最大,故C正确。
【3题详解】
昆仑站建成时为1月27日,读图可知: ②、③点对应的时间应为6月22日之后,12月22日之前,故排除B、C项。①点在6月22日之前,但接近6月22日;④点在12月22日之后且接近12月22日, 故D正确,A 错误。
下图为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当地球公转速度为N时,可能是(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冬至日 D. 秋分日
5. 当地球公转速度为P时,太阳直射点在( )
A. 北半球,并向南运动 B. 北半球,并向北运动
C. 南半球,并向南运动 D. 南半球,并向北运动
【答案】4. C 5. A
【解析】
图为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当地球公转速度为N时,即公转速度在一年中最快时,应在近日点附近,可能是冬至日。速度为P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大约在7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运动。
【4题详解】
图为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当地球公转速度为N时,即公转速度在一年中最快时,应在近日点附近,可能是冬至日,C对。夏至日在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B错。二分日速度居中,A、D错。
【5题详解】
当地球公转速度为P时,公转速度最慢,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大约在7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运动,A对。B、C、D错。
6.下列有关北京时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北京的地方时 B. 东八区区时
C. 东经120度地方时 D. 中国标准时间
【答案】A
【解析】
【详解】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东经120度地方时,中国标准时间,B、C、D正确。北京的地方时是东经116度经线的时间,不是北京时间 ,A不正确。
上海某同学准备在双节期间去美国自助游,下图为他在“去哪儿网”预定机票的信息(起降时间为当地时间)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7. 根据机票显示的信息,上海(东八区)至纽约(西五区)所需的飞行时间是( )
A. 24小时50分钟 B. 15小时55分钟
C. 14小时55分 D. 13小时55分
8. 该同学在美国旅游期间( )
A. 地球公转速度逐日变慢 B.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C. 白昼时间逐日增长 D. 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答案】7. B 8. B
【解析】
【7题详解】
预定机票的信息中,起降时间为当地时间。上海位于东八区,纽约位于西五区,相差13个时区,即上海比纽约早13小时。从上海9月20日11:30起飞,此时纽约时间是19日22:30时,到达纽约时间是20日14:25,所需的飞行时间是15小时55分钟,B对。A、C、D错。
【8题详解】
该同学在美国旅游期间是9月份,地球正向近日点移动,地球公转速度逐日变快,A错。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B对。北半球白昼时间逐日缩短,C错。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D错。
【点睛】上海位于东八区,纽约位于西五区,相差13个时区,即上海比纽约早13小时。9月份,地球正向近日点移动,地球公转速度逐日变快。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时间逐日缩短。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经线MO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下列小题。
9. 此时,下列四个城市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 海口 B. 拉萨 C. 合肥 D. 北京
10. 此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
A. 3时20分 B. 15时20分
C. 2时 D. 14时
【答案】9. D 10. A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9题详解】
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示半球为北半球,从晨昏线分布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即为夏至日。在夏至日,越往北(纬度越高)白昼越长,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北京纬度最高,白昼最长。故选D。
【10题详解】
由MO以东为东半球可知,MO为20°W,由晨昏线分布可知此时20°W为18时,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次日3时20分。故选A。
【点睛】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 20°W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相反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11.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①中高纬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移动电话会失灵 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两极高纬地区极夜时会出现极光现象,①错。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②对。无线电短波通讯信号中断,移动电话会失灵,③对。漠河地区在北极极昼现象时,可能出现“白夜”现象,④错。D对,A、B、C错。
12.科学家认为,中高纬地区乔木年轮具有约11年疏密变化的周期与太阳活动有关。这主要是因为太阳活动影响了( )
A. 气候变化 B. 太阳辐射波长
C. 极光发生频率 D. 土壤有机质含量
【答案】A
【解析】
太阳活动与降水具有相关性,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降水和热量是气候的重要因素,故A正确。太阳活动对太阳辐射波长无影响;太阳活动可影响极光发生频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不是年轮的主要影响因素。故B、C、D错误。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3.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 0°,30°E B. 0°,60°E
C. 30°N,30°W D. 0°,120°E
14. 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
A. 日界线,本初子午线 B. 0°,180°
C. 0°,150°W D. 150°W,180°
【答案】13. A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南北极点没有极昼极夜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直射的纬线为0°;据图中本初子午线的经度可推测出平分白昼的经线度数为30°E,故此时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是(0°,30°E),A项正确。
【14题详解】
考查日界线的计算。人为日界线为180°经线;计算时刻为0点的经线度数为150°W,说明自然日界线的经度为150°W,故这两条经线是150°W 和180°,D项正确。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下列各题。
15. 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
A. ①为地壳 B. ②为岩石圈
C. ③为软流层 D. ④为下地幔
16.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圈层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B. 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 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 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答案】15. C 16. B
【解析】
图中有地面,结合图示海拔高度,图中数码①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为平流层。④深度超过2900千米,位于古登堡界面下面,为外核。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液态,横波不能穿过。地壳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15题详解】
正确的是
图中有地面,结合图示海拔高度,图中数码①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为平流层,A错。数码②为地壳,B错。数码③为上地幔顶部软流层,C对。④深度超过2900千米,位于古登堡界面下面,为外核,D错。
【16题详解】
图示地球圈层中,①圈层是平流层,是连续规则的圈层,A错误。②圈层是地壳,厚度陆地较海洋大,B正确。③圈层是软流层,横波能穿过,C错误。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液态,横波不能穿过,D错误。
17.如图是黄赤交角和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假设图中角α缩小,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带范围增大 B. 福建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缩小
C. 能被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D. 能看到极昼现象的范围缩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图中角α是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角β才是黄赤交角。假设图中角α缩小,则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A错误。 福建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变大,B错误。能被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C正确。能看到极昼现象的范围扩大,D错误。
18.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详解】风向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受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近地面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有一夹角。高空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据此判断,A对。B、C、D错。
19.图中甲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乙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
A. 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B. 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 12-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D. 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削弱太阳辐射强度,应是北半球夏季,照片拍摄的时间可能是7-8月份。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减少①太阳辐射,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A对。10-11月是秋季,尼龙网不能阻挡②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B错。12-次年1月是冬季,不使用尼龙网,C错。可能是6-7月,但不能增强④,可能减弱,D错。
【点睛】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削弱太阳辐射强度,应是北半球夏季,照片拍摄的时间可能是7-8月份。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减少①太阳辐射,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下图是我国北方某特大城市某年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下列下列各题。
20. 公园可能位于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1. 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的热力环流是( )
A. B.
C. D.
【答案】20. C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公园绿地、水域面积广,热岛效应最弱,中心气温最低。根据我国北方某特大城市某年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图,公园可能位于图中的丙地,C对。甲、乙两地气温高,不可能是公园分布,A、B错。丁地气温较高,没有闭合等温线,不会是公园地区,D错。所以选C。
【21题详解】
由于热岛效应导致的城郊间的热力环流,城市区域气温高,是上升气流。郊区气温低,是下沉气流。结合图示箭头方面,图D箭头方向符合,D对。图A郊区应是下沉气流,A错。图B、图C城区应是上升气流,B、C错。所以选D。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
22. 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23. 为了完成材料中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应选择啥时段完成拍摄( )
A. 6时至18时 B. 8时至16时
C. 16时至次日8时 D. 18时至次日6时
【答案】22. B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因此,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图中近地面的①④两点温度高于②③两点;据图中环流方向可知,陆地气流上升、海洋气流下降,因此说明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温度,即④点温度高于①点温度,是四地温度最高点。故选D。
【23题详解】
女主角面朝大海,头发向后飘逸,因此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即近地面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气压,说明海洋气流垂直下降,陆地气流垂直上升,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温度,结合乙图可知,此时为8时到16时之间。故选B。
24.“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 )
①雨后的夜晚必定气温很低 ②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③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热量少 ④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热量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冷锋过境后,该地受冷氛围控制,造成“是夜必霜”。暖锋降雨的雨后的夜晚气温较高。材料中冷锋过境后,该地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热量多。
【详解】“天雨新晴,北风寒彻”说明是冷锋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该地受冷氛围控制,造成“是夜必霜”。暖锋降雨的雨后的夜晚气温较高,①错。材料中冷锋过境后,该地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②对。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损失热量多,③错。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热量多,④对。D对,A、B、C
25.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 )
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大
③地势高,空气稀薄 ④白天太阳辐射强
⑤云层厚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故C正确。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因此在距日远近中,地表海拔高低可以忽略;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大致位于同一纬度,太阳高度角接近相等;青藏高原多晴朗天气,云层薄。故A、B、D错误。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日,________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2)此时,A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点,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点。北京时间为 __________点。
(3)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 ______(晨、昏)线。
(4)B地在A地的______方向。A、D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
(5)A点从6:00到第二天6:00,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A点自转过360°,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_。
(6)A地位于五带中的 ______带,此时澳大利亚的季节是________季。
(7)此时A点太阳高度是_____;这一天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___,D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
(8)此日,A、B、D三点昼长由长到短排列是____________。
【答案】(1)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2) 14 20 20 (3)昏 (4)东南 D (5)24小时 23小时56分4秒 (6)北温 夏 (7)0° 90° 43°08′ (8)B>D> A
【解析】
【详解】(1)此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2)此时,图中昏线与赤道交点是18点,结合等份,A点的地方时为14点。C点的地方时为20点。本初子午线经度是0°,A点是30°E,北京时间为20点。
(3)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是昏线,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
(4)结合经纬网,B地在A地的东南方向。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D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D。
(5)A点从6:00到第二天6:00,所用的时间为24小时。A点自转过360°,所用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6)A地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澳大利亚的季节是夏季。
(7)此时A点位于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B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这一天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D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43°08′。
(8)此日,图中昼长由南向北减小,图中A、B、D三点昼长由长到短排列是B>D> A。
27.读“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气温比B、C两地______,气压比B、C两地________,D、E、F中,属于高压区的是________。
(2)用“→”画出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M、N两地实际风向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热力环流是指由于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_____________的形式。
(5)若此图表示白天的海陆间热力环流,则AC中表示陆地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高 低 E
(2)高空:E到D、F,近地面:B、C到A 太阳辐射差异(地面受热不均)
(3)西南、东北
(4)地面冷热不均,最简单
(5) A
【解析】
【详解】(1)气温高,气流上升,气温低,气流下沉。根据图中箭头方向,A地气温比B、C两地高,气压比B、C两地低。高空气压分布状况与近地面相反,D、E、F中,属于高压区的是E。
(2)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在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高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是由E到D、F。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方向是由B、C到A。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差异,导致地面受热不均。
(3)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结合图中南北方向,M、N两地实际风向分别为西南风和东北风。
(4)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5)若此图表示白天的海陆间热力环流,白天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则AC中表示陆地的是A。C表示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