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1.我国的下列区域中属于自然区域的是( )
①上海市 ②黄河三角洲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东北工业基地 ⑤亚寒带针叶林带 ⑥鼎湖山旅游区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③⑤⑥ D. ①③⑤⑥
【答案】B
【解析】自然区域就是由地理、气候、地形等自然原因形成的区域。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亚寒带针叶林带是发育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都属于自然区域;而城市、工业基地、旅游区都是人类活动参与的结果,不属于自然区域。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北的地区降水都在800mm以下
B. 秦岭-淮河与行政区边界重合
C. 秦岭-淮河作为自然分界线是明确的,无过渡性
D. 所划分的区域内部可进一步划分更小的区域
【答案】D
【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但是自然区的分界线是模糊的,有过渡性的,该线北的地区都在800mm以下的说法太绝对化了,故A、C错误;行政区的界线是明确的,故秦岭-淮河与行政区边界重合是错误的,故B错误;区域内部可进一步划分更小的区域,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
B. 黑土在两地均分布广泛
C. 都是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 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答案】D
【解析】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是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地带性土壤为红壤,水稻种植区土壤为水稻土,该地形成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东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在我国城市住宅小区建设时,北方楼房间距应比南方更宽。其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海拔高度 B. 正午太阳高度
C. 昼夜长短 D. 降水丰度
【答案】B
【解析】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任何季节都是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地区,因此北方楼房间距应比南方更宽才能获得充足的光照。
5.不同历史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主要是因为( )
A. 区域大小不同 B. 区域地理环境不断发展变化
C. 各历史阶段统治者的政令不同 D. 区域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不断变化
【答案】D
【解析】区域自然条件是稳定的,不同历史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主要是因为区域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不断变化造成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6.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自然因素是( )
①河湖广布,水系稠密 ②地势低平,土质黏重
③交通落后 ④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开发早期,河湖广布,水系稠密,地势低平,土质黏重,不便于耕作,不利于农业生产,故①②正确;交通落后和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不属于自然因素,故③④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7.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植被 B. 土壤
C. 气候 D. 地形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结合所学的自然地理知识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相联系。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们的饮食文化习惯有较大的影响,广东气候炎热,四川的气候湿热,故广东人爱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这主要与其气候有关,故答案选B项。
8.下图是“嫦娥一号”在绕月轨道上拍摄的首张月球局部三维景观图,“嫦娥一号”在绕月轨道上对月球探测采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 )
A. 全球定位系统 B. 数字地球
C. 地理信息系统 D. 遥感
【答案】D
【解析】“嫦娥一号”在绕月轨道上对月球探测采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导航与定位,不能实施对月球的探测;数字地球是虚拟化的地球,与月球探测无关;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也不能实施对月球的探测。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9.黄山市在市区的部分公交站点处,安装了公交车到站预告显示屏幕,该系统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GPS B. RS
C. GIS D. GPRS
【答案】A
【解析】公交车到站预告显示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主要是基于公交车的位置,可以对公交车进行定位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0.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B. 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 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 为商业网点选址
【答案】D
【解析】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优选城市中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区作为商业网点选址的参考,故D正确。其他各项与这两个图层叠加的信息的关联度不大。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1.在救援中应用GPS全球定位技术可以帮助救援者( )
①快速确定位置 ②快速赶到并实施救援
③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④消除灾害影响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GPS的主要功能是导航与定位,应用GPS全球定位技术可以帮助救援者快速确定位置,利用导航功能快速赶到并实施救援,以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但是GPS不能消除灾害的影响。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2.2019年4月我国四川发生大面积森林火灾,为快速准确获得受灾面积状况,适宜采用的方式是( )
A. 全球定位系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遥感 D. 实地调查
【答案】C
【解析】快速、准确获取受灾面积状况,适宜采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导航与定位,不能获取受灾面积状况;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分析,进一步了解灾害的受灾情况,但不能快速准确获取;实地调查速度慢,受地面状况影响大。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3.为提高旅游观赏质量,临行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了解目的地,对有关资料了解应通过( )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地理网络与虚拟技术
【答案】C
【解析】旅游临行前查看有关资料了解目的地的信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旅游目的地的影像,不能获取全面资料;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与导航;地理网络和虚拟技术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4. 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 过度放牧 B. 过度开垦
C. 过度围垦 D. 过度养殖
15. 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 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 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D. 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14. B 15.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4题详解】
分析两个饼状图可知,该地以低山丘陵为主,坡地多,平原比重小,但是农业用地结构中种植业比重过大,说明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是过度开垦的结果。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5题详解】
该地农业结构不合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故C正确;大牧场放牧业适宜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地区发展,该地为江南丘陵,不适合发展,故A项错误;该地种植业比重过大,不宜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故B错误;我国江南丘陵人口压力较大 ,若全面封山育林,尽管可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但社会经济发展会受到限制,故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6.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 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 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D. 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答案】D
【解析】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故河流多内流河,水量小,流水作用弱,风力作用显著,故D项不符合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其他各项都反映了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7. 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反映了( )
A. 草场的季节变化 B. 鼠害猖獗,严重破坏草场
C. 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 D. 草场载蓄量将可继续增加
【答案】C
【解析】内蒙古草原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场景观到“老鼠跑过露脊梁”的现象,说明了其草场的严重退化。故选C。
18.保护热带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 共同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参与性原则 D. 公平性原则
【答案】A
【解析】保护热带雨林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是大家的共同责任,所以说保护热带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 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 干旱和大风现象
20. 黄土高原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
A. 平整土地 B. 修水平梯田
C. 深耕改土 D. 造林种草
21.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根本原因在于( )
A. 植被破坏 B. 人口过度增长
C. 贫困 D. 环境恶化
【答案】19. A 20. D 21. B
【解析】
【19题详解】
黄土高原植被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这是由于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导致的。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是西北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干旱和大风现象,这些属于自然原因。
【20题详解】
根据上题结论,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所以报错水土的根本措施是造林种草,恢复植被。
【21题详解】
人口过度增长,人口总数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导致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
22.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雨林群落生产力高的表现是( )
①光合作用强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生物残体分解快 ④生物生长迅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分析选项可知,生物残体分解快不属于雨林群落生产力高的表现,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3.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达国家已认识到热带雨林保护的意义,因此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不应再负任何责任
B. 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是矛盾的,不可调和
C. 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只对这一地区的国家有利
D. 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答案】D
【解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具有全球环境效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保护亚马孙雨林,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排除A。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是矛盾的是可调和的,排除B。C. 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对所有的国家都有利,排除C。故选D。
24.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山西省有丰富的铝土矿和煤炭资源,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有三条,分别是①煤—电—铝、②煤—焦—化、④煤—铁—钢,C正确。煤一电是为了输出电力,而不是炼钢,错。
25.下面哪一条铁路线是山西煤炭外运专运干线( )
A. 哈大线 B. 陇海线
C. 大秦线 D. 宝成线
【答案】C
【解析】大秦线由大同至秦皇岛,为山西煤炭外运的铁路专线,所以C正确。
26.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
A. 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 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 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D. 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答案】D
【解析】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反映了其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主要依赖于生产的发展,故主要从山西省生产简单,没有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7.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 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B. 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C. 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D. 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答案】B
【解析】炼铝厂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价格低廉,选B。
28.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 )
A.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 改善能源输出方式
C. 增加经济产值 D. 减轻省内环境污染
【答案】D
【解析】山西建设坑口电站,把煤炭转化为电能,增加了经济产值;改向外输送煤炭为向外输送电力,改变了能源输出方式,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把煤炭转化为电能,会加重省内环境污染。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9.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工业结构,按其优点先重点发展的顺序应该是( )
A. 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电力、煤炭
B. 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
C. 煤炭、煤化学工业、电力、有色金属冶炼
D. 煤化学工业、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电力
【答案】A
【解析】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应优先发展能耗高的有色金属冶炼,其次发展煤化学工业,提高煤炭的附加值。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0.下列属于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的是( )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矿产资源丰富不是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1.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在“统一管理,综合开发”的过程中,将下列哪个因素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
A. 河流的洪涝治理 B. 河流的梯级开发
C. 流域内农业的多种经营 D. 流域内的矿产开发
【答案】B
【解析】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
32.下列属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造成的后果的是( )
①土地退化;②植被破坏;③环境污染;④水土流失;⑤酸雨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根据教材内容,本题所列五项均属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造成的后果。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3.对流域各部分开发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河流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B. 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 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 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开发。注意本题要求河流的开发方向,故B项为涉及河流的开发;错误。C项河谷平原,可利用充足的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错误。D项河口地区一般为下游平原,矿产资源的开发,不符合;错误。
34.自19世纪后期,田纳西河流域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口激增 B. 土地退化
C. 环境污染 D. 气候异常
【答案】A
【解析】自19世纪后期,由于人口增多,对流域开发加大,导致田纳西河流域产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恶化。
35.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 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 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 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D. 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该流域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也有利于工业走廊的形成,但不是主要原因;旅游业的发展和防治污染,与工业走廊形成的影响很小。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6.在充足、廉价电力供应下,田纳西河流域发展了( )
A. 航空航天制造业 B. 微电子工业
C. 炼铝工业 D. 汽车制造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田纳西河全流域水、火、核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124万千瓦,为1933年的40倍,发电量增加到1112亿千瓦·时,为1933年的60倍。全部电力装机中水电占14%,核电占18%,抽水蓄能占5%,其余为烧煤和烧油的火电。供电范围已达21万平方千米,大大超出田纳西河流域范围,为美国最大的电力系统。利用充足的电力,利于发展高耗能企业,炼铝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7.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水质的是( )
A. 建设抽水储能电站 B. 防治水污染
C. 保护水源涵养林 D. 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答案】A
【解析】建抽水蓄能电站是发电的措施,不能提高水质,防治水污染、保护水源涵养林、.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可以提高水质。
38.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中,土地利用是其中重要方面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土地规划中,留出大面积的土地用于发展种植业
B. 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扩大耕地面积,大力发展棉花种植
C. 采取围湖造田、砍伐森林等措施提高耕地的比重
D. 采取措施稳固河、湖岸线,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答案】D
【解析】在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中,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A正确;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B正确;采取围湖造田、砍伐森林等措施提高耕地的比重会加剧水土流失,对生态造成破坏,C错误;采取措施稳固河、湖岸线,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D正确。故选C。
39.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但是农作物仍能一年一熟,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优势 B. 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的优势
C. 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 暖流的影响
【答案】C
【解析】作物一年一熟的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和中温带,主要是由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故本题选C。
40.关于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
A. 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B. 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C. 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D. 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畜牧业区
【答案】D
【解析】根据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分布特点,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舍饲养畜业主要分布在广大农区。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1.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④大规模国家经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就是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实行地区专业化生产,故①②正确;③④为商品基地的共同特点,故③④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2. 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 耕地、林地、草地 B. 耕地、草地、林地
C. 草地、林地、耕地 D. 草地、耕地、林地
43. 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 宜农荒地多
C. 土壤肥沃 D. 人少地多,粮食的商品率高
【答案】42. D 43.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42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北部。甲为大兴安岭西部,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乙为东北平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丙为山地,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3题详解】
成为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粮食商品率高,故D正确;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粮食产量高,但商品率不一定高,故A错误;同样道理,宜农荒地多,土壤肥沃可能会使粮食产量高,但商品率不一定高,故B、C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4.东北地区不是我国重要的( )
A. 商品粮基地 B. 林业生产基地
C. 畜牧业生产基地 D. 商品棉基地
【答案】D
【解析】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宝库,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大庆油田是国内第一大油田,辽河油田也是比较大的油田,东北地区的煤矿资源也很丰富,大型煤矿有黑龙江省的鸡西、鹤岗等,东北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东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45.下列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B. 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C. 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D. 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粮食
【答案】B
【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A错误;由于人口稠密,而东北地区地广人稀,适宜机械化生产,故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机械化水平低,C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集中了我国五大商品粮基地,故D错误。该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以人力生产为主,精耕细作,劳动力投入大,B正确。
46.有关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 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 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 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答案】B
【解析】松嫩平原位于半湿润地区,故降水量较丰富,纬度高,故热量不足和低温冻害影响农业生产,该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广泛分布黑土,土壤肥沃。
下图为某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47. 由图可推断出该国( )
A. 工业化与城市化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B. 二战后,工业对城市化的促进日益加强
C. 二十世纪以来,工业发展水平日益下降
D. 1970年代已进入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48. 由图推断,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 )
A. 农业 B. 服务业
C. 矿业 D. 建筑业
【答案】47. D 48. B
【解析】
【47题详解】
图示该地工业化水平并不是持续增长的,A错;二战后,工业化水平有所下降,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并不是日益加强,B错;二十世纪以来,工业发展水平先升后降再缓升,C错;1970年代,城市化水平超过70%,已进入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D正确。
【48题详解】
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选B正确。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49.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风化作用 B. 风蚀作用
C. 水蚀作用 D. 沉积作用
50.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 滥伐森林 B. 过度放牧
C. 开山取石 D. 环境污染
【答案】49. C 50. A
【解析】
【49题详解】
南方部分丘陵山区由于人多地少,过度开发,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色荒漠化”。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C正确。
【50题详解】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或者毁林开荒,砍林取薪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