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甘肃省岷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顺序是
A. 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 B. 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
C.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D. 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详解】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种模式,引起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从而影响了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开始的标志是
A. 出生率、死亡率同时上升 B. 死亡率和出生率进一步下降
C. 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不变 D. 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基本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详解】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往往是先由死亡率下降开始的,通过出生率的下降来实现的,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的标志是死亡率和出生率的进一步下降。B正确。
3.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 ④ B. ③ C. ② D. 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
【详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②国家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状态,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选C。
4.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到外地旅游也是人口迁移
B. 人口迁移指的是国内人口迁移
C. 人口迁移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方式
D.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国内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详解】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由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共同影响,人口迁移必须跨越一定的界线,可以有国际迁移,也可以为国内迁移,到外地旅游不是定居地的变更,故不属于人口迁移,故选D项。
5.引发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是
A. 经济因素 B. 政治因素
C. 婚姻家庭因素 D. 自然环境因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详解】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自发性迁移往往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够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古往今来的人口迁移,均是如此。其他因素对自发性的人口迁移的影响远不如经济因素的影响广泛和普遍。由经济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呈自发性特征。A正确。
6.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A.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永远不变的
C. 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D. 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不同的,所以A是错误的;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也在改变,所以B是错误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会增加,但不是无限的,所以C是错误的。环境人口容量与消费水平成反比,D是正确的。
考点:主要考查了环境人口容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图中1、2、3、4四个国家,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
A. 1 B. 2 C. 3 D. 4
8.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图中2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实行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答案】7. C 8. A
【解析】
【7题详解】
③65岁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大,老龄化现象严重.④65岁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小,老龄化现象最不明显,D正确。
【8题详解】
③65岁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大,老龄化现象严重,导致劳动力不足,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③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是鼓励生育,鼓励移民迁入.B正确。
9.市中心的土地付租能力最高与最低的活动分别是
A. 工业和商业 B. 住宅和工业
C. 商业和工业 D. 工业和住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详解】业活动即我们常说的买卖、生意,该活动资金流转较快,流转量巨大,在城市经济活动中经济效益最高。因此,土地付租能力最高。住宅活动(房地产建设与有偿居住)收益低于商业活动而高于工业活动。工业活动需要较大面积的土地,对交通运输、劳动力、较大的原料和能源需求等要求较高,资金投入较大,资金流转较缓慢,在几种经济活动方式中经济收益最低。C正确。
10.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与城市的形成同步
B. 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C. 能区的分布是商业竞争的结果
D. 不同城市各类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尽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详解】城市功能区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故B不符合题意;各功能区的形成有自发形成的也有规划建设的,故C不符合题意;在不同城市,各类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尽相同,故D正确.
11.影响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收入的不同 B. 知名度
C. 种族宗教 D. 历史因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详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有: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其中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分化影响显著,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影响住宅区分化的主要因素是收入的不同,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2.用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是
A. 商业区 B. 工业区 C. 住宅区 D. 行政区
【答案】B
【解析】
住宅区是城市中用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占城市空间的40%-60%。所以C正确。
【点睛】城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根据功能分区的原则确定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种重要方法。
13.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①靠近交通干道
②拓展城市范围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保护城市环境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城市化的特点。
【详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心区地价逐渐升高,城市内部环境污染加重,工业区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不断向城市外围移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不是为了靠近交通干道,和拓展城市范围无关。
【点睛】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
14.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是
A. 地理位置 B. 城市用地规模
C. 城市人口规模 D. 城市经济规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等级。
【详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是人口规模。人口超过100万,为特大城市;50—100万为大城市;20—50万为中等城市;20万以下为小城市。故选C项。
15.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A.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B. 城市用地减小
C. 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 D. 城市生活水平提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详解】城市化有三个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所以正确答案为A。
【点睛】城市化进程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读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B.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C. 住宅区 工业区 旅游区 D. 住宅区 绿化区 工业区
17. 关于该城市的规划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建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 B. ②处建大型仓库——地价较低
C. ③处建绿化带——减少污染 D. ④处建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
【答案】16. B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位于市中心,市场条件好,地价较高,最可能是商业区;乙位于甲周围,最可能是住宅区;图示城市位于南亚,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丙位于城市的外缘,且位于盛行风向的垂直方向,靠近铁路,交通条件好,最可能是工业区。
【17题详解】
中心商务区应建在城市的中心地带,不宜建在位于郊区的①处;②处离工业区较远,远离铁路,不宜建大型仓库;④处的水源可能会受到城市和工业区的污染,不宜建食品厂;③处位于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这里可以建绿化带,以减少工业区对住宅区的污染。
18.列不属于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
A. 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 B. 环境质量下降
C.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D.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答案】A
【解析】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问题 | 解决途径 |
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污染严重): |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 |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9.大中城市比一般县城多出的职能机构有
A. 政府机关 B. 医院
C. 汽车站 D. 高等学校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体系,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城市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高,拥有的数量就越少,其服务的范围就越大。大城市等级高,拥有的服务种类多,高等学校服务等级高,为大城市所有。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0.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
②城市化的标志是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化的拉力是就业机会少
④城市化可以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特点。
【详解】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①正确。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②错误。城市化的拉力是就业机会多,③错误。城市化可以带来生产方式的变化,④正确。选A。
21.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A. 国家政策影响 B. 社会生产力发展
C. 农村人口大量过剩 D. 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
【详解】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故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正确。
22.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的合理布局。由于宿州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故工业区应布局在与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可减少对居民区的环境污染,且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要设置卫生防护带,可减少工业区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
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小渔村,设立特区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一个大城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3. 深圳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 地理位置 B. 政策因素 C. 交通因素 D. 科技
24. 随着产业的升级换代,影响深圳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环境 B. 旅游 C. 交通 D. 科技
【答案】23. B 24. D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
【23题详解】
深圳的兴起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影响下,带动了该地的经济发展,人口迁入则城市兴起。深圳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政策因素,选B。
【24题详解】
近些年来,深圳开始产业的升级换代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因此,科技是深圳近些年来发展的新的主要因素。D正确。
25.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街应建在
A. 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B. 居民住宅区内
C. 城市的行政中心处 D. 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商业中心的布局。以交通最优原则建设的商业中心布局于城市的边缘,交通干线交汇处,交通便利;故选D项。
26.城市等级、数目和服务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
B.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C.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
D.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等级。
【详解】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C正确。
甲、乙两图分别是某市城市化过程图及该市距市中心地租水平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7. 图甲反映了该城市可能
A.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 出现再城市化现象
C.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D. 出现大量卫星城
28. 图乙中箭头方向表示数值增加,则图乙中b地最可能
A. 位于旧城中心区 B. 位于远郊地区
C. 位于新兴工业区 D. 位于城市环形道路沿线
【答案】27. C 28. D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阶段。
【27题详解】
甲图中的城市从2000年以后,城市过渡区迅速发展,同时城市核心区缓慢发展,说明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C正确。
【28题详解】
b地离市中心不远,地租水平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小峰值,说明交通便利,所以,此处可能位于城市外环线。D正确。
29.下列关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一成不变的
B. 自然因素变化较快
C.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慢
D. 各区位因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受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且相互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故选D项。
30.下列属于混合农业的地区为
A. 墨累达令盆地 B. 美国中央大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呼伦贝尔草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详解】美国中央大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呼伦贝尔草原为大牧场放牧业;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稻种植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为混合农业;选A。
31.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A. 降水 B. 交通运输
C. 国家政策 D. 市场的需求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详解】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点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32.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
A. 孟加拉国 B. 印度
C. 中国 D. 印度尼西亚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稻种植业。
【详解】通常中国稻作播种面积约占全世界的23%,由于单产水平较高,稻谷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7%左右。在世界上100多个稻米生产国中,我国稻作年播种面积通常居第二位,稻谷年生产量则居第一位。C正确。
【点睛】水稻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米是世界上约占1/2人口的主要食粮。人类的食物热量(热值)有23%来自稻米。亚洲是世界水稻主要生产区,稻谷产量占世界稻谷产量的92%左右.而中国、南亚、东南亚又是亚洲水稻三个主要生产区,中国稻谷年产量占亚州的38%左右,南亚占29%左右,东南亚占25%左右,其他地区占8%左右。
33.水稻种植可以缓解一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根本原因是
A. 水稻地区适应性强 B. 水稻种植技术简单
C. 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 D. 水稻容易让人吃饱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稻种植业。
【详解】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很高,在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的地区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C正确。
【点睛】“杂交水稻”产量高、品质好,对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来说,意义非常大,同时也说明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之路。传统稻米区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这是农业生产改进的关键所在。
34.西欧乳畜业的牧草属于
A. 墨西哥玉米草 B. 多汁牧草
C. 哥伦比亚皇竹草 D. 潘帕斯牧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乳畜业。
【详解】西欧常年受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气温不高,非常适合多汁牧草特长,故其乳畜业的牧草属于多汁牧草,B正确。
35.西欧乳畜业的这种牧草与以下哪种气候有关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西欧乳畜业。
【详解】西欧常年受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气温不高,非常适合多汁牧草特长,西欧乳畜业的这种牧草与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关,选C。
36.水稻不能生长在
A. 热带季风气候区 B. 温带季风气候区
C.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 地中海气候区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水稻种植业。水稻生长期要求高温多雨。而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故不适合水稻生长。
37.美国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北部地区主要作物是
A. 冬小麦 B. 春小麦 C. 玉米 D. 马铃薯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详解】美国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北部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小麦无法过冬,只能种植春小麦,B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美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中央大平原小麦发展的自然条件。
读“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38. 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 水稻种植业 B. 混合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种植园农业
39. 与乙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地区是
A. 刚果盆地 B. 四川盆地
C. 大自流盆地 D. 墨累-达令盆地
40. 丙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可以为下列我国哪个地区的农业提供借鉴
A. 内蒙古草原 B. 珠江三角洲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东北平原
【答案】38. A 39. D 40. A
【解析】
试题分析:
【38题详解】
从图上可以看出,甲地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约占90%,商品率低,而投入劳动力数量多,说明生产率低,符合水稻种植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故选A.
【39题详解】
乙地主要是种植业和畜牧业且比重大致相当,商品率很高,投入劳动力数量少说明机械化水平高,生产率高,符合混合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刚果盆地主要是原始农业、种植园农业,四川盆地主要是水稻种植业,大自流盆地主要是畜牧业,而墨累-达令盆地是世界典型的混合农业地域类型,故选D.
【40题详解】
丙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应该是大牧场放牧业,因为从图上可以看出:丙地农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比重高达90%,商品率很高。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主要区位条件有地广人稀、优质天然草场、交通便利等,而我国具有类似条件的地区当然是内蒙古草原了,故选A。
考点:该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①为出生率 ②为死亡率
(1)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图中阴影区域表示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图中的_________阶段向_________阶段的转变过程(填字母);这种转变主要是由我国大力开展的____________工作所致。
(4)图中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为__________,特点为_______________。
(5)图中处于传统模式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答案】(1).C (2)人口自然增长率 (3)B C 计划生育 (4)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5)B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增长模式。
【详解】(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C阶段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高,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
(2)由图可知,阴影部分表示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死亡率。
(3)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向图中代表的C转变,是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结果,导致出生率下降。
(4)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原始型。
(5)B阶段死亡率下降,出生率较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为传统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该阶段。
42.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
A: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有
①_____;②小农经营;③________ ;④______、机械化水平和______比较低。
(3)简述该地区水稻种植的区位优势。
【答案】 (1)东亚 东南亚 南亚 (2)水利工程量大 单位面积产量高 商品率 科技水平 (3) 1自然条件
气候: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
地形:地处河流中下游平原、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
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2社会经济条件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可精耕细作;
生产习惯: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食物喜好: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稻种植业。
【详解】(1)亚洲的水稻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2)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其特点表现为,①水利工程量大;②小农经营;③单位面积产量高 ;④商品率、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比较低。
(3)水稻的区位分布因素中,自然因素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从劳动力,市场,生产经验,饮食习惯等方面分析。
【点睛】水稻种植的区位优势:气候: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地形:地处河流中下游平原、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可精耕细作。生产习惯: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食物喜好: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43.读图分析题: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有四块地,准备分别发展乳牛、花卉、小麦和水果生产,从影响农业类型的区位因素考虑,应该如何安排并说明理由。
(1)A适宜发展____________生产,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适宜发展____________生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适宜发展____________生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适宜发展____________生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麦 面积大、地形平坦 (2)乳牛 靠近市场,交通好 (3) 花卉 靠近市场、水源足 (4) 水果 丘陵地形不适宜耕作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近郊农业。
【详解】(1)A地为平原地区,面积大、地形平坦,且离城市较远,适合发展经济价值较低的小麦。
(2)B地靠近公路,交通好,离城市近,靠近市场,适合发展乳牛业。
(3)C地离城市近,靠近市场,临近河流,水源足,适合发展花卉业。
(4)D地为丘陵地形,不适宜耕作,适合种植果树,发展水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