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北京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会考班)(解析版)
展开北京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
下学期期中考试(会考班)
本试卷有两道大题,考试时长6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项答案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0分)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市2005-2010年人口迁出率、迁入率分布”。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造成安徽省人口迁出率高于贵州省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 收入水平高 B. 距东部地区近
C. 人口数量少 D. 经济比较落后
2. 图中现象可能
A. 促使我国人口分布趋于均匀 B. 进一步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 增强浙江省第一产业的活力 D. 中、西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影响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如果安徽省收入水平高,当地就业机会多,就不会导致人口迁出率高,A错。由于安徽和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低,人口以迁出为主,安徽距离东部地区近,有利于人口迁出,所以迁出率高,B对。人口数量多少,对于迁出率影响不大,C错。安徽经济比较落后,但是不是迁出率高于贵州的原因,贵州经济也落后,D错。故选B。
【2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的迁出率较高的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地区,而人口密度大的东部地区以迁入为主,图中现象会促使我国人口分布更加不均,A错。大量的贫困地区人口到城市从事非农生产,使得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B对。外来人口迁入到浙江省主要从事二三产业,C错。中西部地区以迁出为主,人口数量减少,D错。故选B。
3.下图是俄罗斯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影响图中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纬度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水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俄罗斯西南和南部地区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气温较高,适宜居住,人口分布比较集中,故选A。
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城市圈外来人口增多
B. 乙城市圈人口逐渐减少
C. 丙城市圈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D. 90年代三个城市圈新增人口数相同
5. 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90年代三个城市圈相比
A. 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低
B. 乙城市圈城市化速度慢、水平最低
C. 丙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 无法推断
【答案】4. A 5. A
【解析】
【4题详解】
影响一个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有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两方面。据图分析可知,甲城市圈90年代较80年代迁移增长率变大,说明其外来人口增多,A正确;乙城市圈人口增长率始终大于0,则说明人口一直在增加,B错误;丙城市圈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说明为人口迁出区,应为不发达地区,C错误;由于人口总数不同,所以90年代三个城市圈新增人口数不相同,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城市圈人口迁移增长率增加,但自然增长率仍然较高,说明城市化速度快,但水平低,A正确;乙城市圈60年代的迁移增长率高,反映城市化速度快,但其自然增长率高,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B错误;甲城市圈则相反,城市化速度慢,但水平高,A错误;丙城市圈迁移增长率为负,为不发达地区,城市速度慢,水平低,CD均错误。故选A。
2014年2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市工作时指出,要明确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 与北京市相比,廊坊市
①城市级别高
②城市规模小
③服务范围大
④服务种类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对北京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
A. 降低城市化水平,缓解交通拥堵 B. 分散大城市职能,控制人口规模
C. 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缩小服务范围 D. 降低经济发展水平,改善环境质量
【答案】6. C 7. B
【解析】
【6题详解】
北京市为中国首都,而廊坊为河北地级市,北京市城市等级高,规模大,服务范围大,服务种类多,故选C。
【7题详解】
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就是疏导分散那些与首都功能发展不相符的城市功能,该政策实施,不会降低城市化水平,可以分散大城市的职能,适当控制人口规模,对于服务范围依然为全国,不会降低经济发展水平,只能使得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发展变化,故选B。
【点睛】城市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
①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不同的企业和机构,为区域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吸引着区域内的居民到城市来购物、就医、上学或寻求其他服务。
②城市的服务范围:到城市来购买商品或寻求服务的顾客来源点的分布范围就是该城市的服务范围。
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外,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城市的服务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我国某省常住人口为94023567人。下图中N点表示该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M点表示该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8. 近10年来,该省
A.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B. 接近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逐渐出现
C. 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
D. 劳动力数量增加,但所占比重减少
9. 该省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为
A.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B. 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C. 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出
D. 自然灾害频发
【答案】8. C 9. B
【解析】
试题考查我国人口问题及原因。
【8题详解】
从图中看近10年来,0~14岁比重下降,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速度较慢;65岁及其上人口比重接近10%,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逐渐加剧,C正确;劳动力数量从表中看不出来,但所占比重增加。
【9题详解】
该省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的延长,B正确。
共享单车在所投放的城市中掀起了市民骑行热潮。下图反映了某品牌共享单车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一天中不同时段的用户使用量百分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图中说明三座城市
A. 相同时段的单车使用量完全一致
B. 午夜12时共享单车使用率最低
C. 共享单车的使用时段具有规律性
D. 共享单车的投放区应随机选择
11. 最可能在甲时段发生的共享单车流动方向是
①中心商务区→地铁站 ②地铁站→中心商务区 ③住宅区→地铁站 ④地铁站→住宅区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2. 在大、中城市里普及共享单车的积极影响有
①增加出行成本 ②方便市民出行 ③减少环境污染④缓解交通拥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0. C 11. A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图示说明在不同城市相同时间段内,单车使用量比重相似,但不是数量一致,A错。读图可知,在凌晨6点以前,使用率最低,B错。共享单车的使用时段具有规律性,C对。共享单车应当在人口流动量比较大的地区投放,D错。故选C。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时间段为下班时间,共享单车的流向为①中心商务区——地铁站和地铁站——住宅区,故选A。
【12题详解】
在大、中城市里普及共享单车,会降低出行成本,方便市民出行,减少环境污染,缓解交通拥堵,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用地功能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 该城市功能区与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 甲—行政因素 B. 乙—历史因素
C. 丙—社会因素 D. 丁—经济因素
14. 若从环境因素考虑,城市工业用地规划合理。该地区盛行风向可能是
A. 东北风 B. 东风 C. 西北风 D. 北风
15. 该城市所在地区
A. 河流流向自南向北
B. 地形复杂,起伏较大
C. 可能位于华北地区
D. 城市化发展空间有限
【答案】13. D 14. C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位于城市中心,为商业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乙为高级住宅区,远离市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环境因素;丙为工业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环境因素;丁为仓储区,占地面积大且需要便利的交通,布局在郊外的交通干线两侧,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ABC均错误,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城市工业区布局在东南方向,若从环境因素考虑,工业会污染大气,因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若城市工业用地规划合理,则可判断风向应为西北风。故选C。
【15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工业应布局在河流下游,则该处河流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A错误;该城市交通线路呈放射状,可判断地形平坦,地势起伏较小,B错误;可能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城市发展空间很大,C正确,D错误。故选C。
16.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福字。下图四个福字将各省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了福字的设计中。它们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
A. 陕西、四川、贵州、云南 B. 北京、重庆、四川、云南
C. 陕西、湖南、贵州、新疆 D. 福建、四川、重庆、上海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图可知,第一个福字通过左侧的脸谱形象和右侧的宫殿建筑形象可推测为北京。第二个福字中的火锅为川渝地区的代表。第三个福字中竹子和熊猫代表四川。第四个福字中的孔雀舞形象是云南的主要标志。综合可知选B。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 图示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 四川盆地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三角洲 D. 珠江三角洲
18. 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 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 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19. 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 川剧 B. 豫剧 C. 越剧 D. 粵剧
【答案】17. C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据图示景观可知,图中剪纸反映的景观是“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河湖众多,多水乡景观,故选C。
【18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景观是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江南水乡,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是地势低平,降水丰沛,故选B。
【19题详解】
以上四种地方戏剧中,只有越剧是分布在图中景观所在的地方,川剧是四川省的地方戏,豫剧是河南省的地方戏,粤剧是广东省的地方戏,故选C。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稻米生产国,但现代农业中的水稻种植业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黑龙江省某生态农场采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了5000亩有机水稻,且全部实行订单种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20. 我国传统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是
A. 单产较低 B. 机械化水平高
C. 精耕细作 D. 专业化程度高
21. 与我国南方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种植水稻的优势是
①水热更充足 ②土壤更肥沃 ③科技更发达 ④商品率更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2. 该生态农场采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有机水稻,主要目的是
A. 改变当地的气候条件
B. 节水、增温、减少病虫害
C. 扩大水稻的种植规模
D. 方便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答案】20. C 21. C 22. B
【解析】
【20题详解】
我国传统水稻种植业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机械化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C。
【21题详解】
与南方地区比,东北地区,热量条件差,土壤为黑土,更加肥沃,南北方的科技基本没有差异,但是由于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商品率更高,故选C。
【22题详解】
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基本是稳定的,A错。地膜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通过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膜内温度,可以减少病虫害,B对。扩大种植规模与何种种植方式无关,C错。采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有机水稻,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无关,D错。故选B。
【点睛】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包括⑴、小农经营。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中国南方每户耕种的水稻面积一般少于1公顷。
⑵、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在田里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有限。
⑶、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虽然近一二十年来,利用电力进行灌溉、脱粒等发展较快,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的逐步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还比较低 ;除日本在稻田机械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外,亚洲其他国家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
⑷、水利工程大。灌溉是水稻的生产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的生产威胁很大。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的建设。
下图表示我国两个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3. 图中甲地区位于
A. 东北地区 B. 黄河中下游地区
C. 长江中下游地区 D. 海南岛
24. 乙地生产蔬菜的“旺季”在冬季,主要原因是冬季
A. 市场需求量大 B. 劳动力更多
C. 交通通达度高 D. 降水更丰沛
25. 导致两地农业生产熟制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热量 C. 水分 D. 土壤
【答案】23. B 24. A 25. B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的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主要农作物包括冬小麦和棉花等,应位于我国暖温带地区,东北地区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长江中下游和海南岛为一年两熟或者三熟,且主要农作物为水稻,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主要农作物为冬小麦和棉花等,故选B。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耕作制度为一年三熟,应位于我国热带地区,由于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加之冬季,广大北方地区对于蔬菜的需求量大,所以该地蔬菜生产旺季在冬季,故选A。
【25题详解】
热量是决定复种指数(熟制)的主要因素,故选B。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三个地区农业生产基本情况比较
26. 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 B.
C. D.
27. 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
①机械化程度高
②投入劳动力多
③水利工程量大
④单位面积产量高
⑤商品率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28. 乙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传统稻作农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现代混合农业 D. 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26. B 27. B 28. C
【解析】
【26题详解】
读图表可知,甲地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投入劳动力多,为劳动力密集型农业,应为水稻种植业,读图可知,A为商品谷物农业,B为水稻种植业,C为混合农业,D为大牧场放牧业,故选B。
【27题详解】
读图表结合上题分析,甲为水稻种植业,机械化程度低,投入劳动力多,由于多分布在季风气候区,水利工程量大,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故选B。
【28题详解】
读图表可知,乙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占比相差不大,商品率高,应为混合农业,故选C。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为部分预测数据。回答完成下列小题。
29. 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A. 约15~16亿 B. 15.1或16.6亿
C. 约8~9亿 D. 约14~15亿
30. 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②地区开放程度
③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④人口性别构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29. C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人口合理容量指的是“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而环境人口容量指的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据上表分析可知:“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8-9亿”,这是我国人口的合理容量;“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5-16亿”、“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15.1或16.6亿”为不同指标下我国环境人口容量;14-15亿为预测人口发展后的数量,并非人口合理容量,所以本题C正确。
【30题详解】
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②地区开放程度和③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与④国家人口政策无直接关系,国家人口政策会影响我国人口总量,但不会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故选:A。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农业变迁
珠江三角洲河汊纵横,地势低洼易涝,自南宋开始“塞堑为塘,叠土为基”,发展基塘农业。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等和稻田并存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塘农业不断减少,水稻种植面积也不断萎缩,花卉、蔬菜、水果种植等城郊农业和各种休闲农业蓬勃兴起。
材料二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景观图和花卉种植园景观图
(1)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以______业与____业相结合为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其主要特点是_________。
A.商品率低 B.形成良性生态系统 C.机械化程度高 D.生产规模大
(2)珠江三角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水稻种植规模较大,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这里种植水稻有利的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等。
(3)20世纪80年代以来,导致珠江三角洲农业地域类型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种植 养殖 B (2)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土层深厚肥沃 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城市化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3)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土地价格提高,城郊农业、休闲农业效益高 可依托城市科学技术和人才 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解析】
【详解】(1)据材料一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等和稻田并存的局面,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为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其主要特点是
商品率高,形成良性生态系统,故选B。
(2)水稻喜温喜湿。珠江三角洲地区,纬度较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且地处三角洲,土层深厚肥沃;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3)结合材料分析可知,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化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以及该地经济发达,为人口的迁入区,人口增加,使得人均耕地减少,土地价格提高,城郊农业、休闲农业效益高,珠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发达,可依托城市科学技术和人才进行转型, 以及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产品市场广阔,因此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转变,由原来的水稻种植变为花卉、蔬菜、水果种植等城郊农业和各种休闲农业的发展。
32.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1)表中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主要来自_________增长。
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朝阳区和海淀区的常住外来人口超过百万,昌平区排在第三位,形成多个外来人口聚集区——“城中村”,如下图所示。
(2)“城中村”一般具有交通__________,租金__________的特点,但由于人口高度集中容易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城市问题。
(3)北京市提出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下的目标,主要是考虑北京市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条件,尤其是__________资源的承载能力。
(4)在控制人口的同时,北京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选择填空)。
A.实施南水北调——提高地域开放程度 B.加强污水处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更多开辟农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D.大力发展工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1)外来常住人口 (2)便利 低廉 居住条件差 治安问题 (3)资源 环境 水 (4)A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人口变化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
【详解】(1)读表中数据看,北京市的户籍人口中外来常住人口占比较大,且增长快,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外来常住人口。
(2)“城中村”位于大城市边缘地带,一般具有交通便利,租金较低的特点,但由于人口高度集中容易出现居住条件差,治安混乱等城市问题。
(3)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包括资源、地区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状况为首要因素,北京位于北方地区,降水少,人口众多及工农业发达,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南水北调,提高地区开发程度,以提高其承载力,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AB对。北京市不能开辟众多农田,大力发展工业会导致环境恶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D错。
33.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广东省徐闻县(左图)素有“天然温室,热带果园”的美誉。近年来曾先后获得“中国香蕉之乡”、“中国冬季蔬菜产业龙头县”等称号,现在又被称为“菠萝的海”,生产中国近一半的菠萝。徐闻县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也形成了中国最为壮美的热带果林景观带。右图是当地农业发展模式图。
(1)徐闻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发展冬季蔬菜和热带果林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闻县受地形影响,地表水缺乏,历史上曾经“十年九旱”。今天不仅成为一个农业大县,更成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县”,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__________ (选择填空)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C.打井引地下水漫灌农田 D.大力推广微灌、滴灌技术
(3)通过右图所示的农业模式,当地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区位因素)得到了改造。
(4)从传统农业到今天的“香蕉之乡”、“菠萝的海”,请你为徐闻县农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
【答案】(1)热带季风(全年)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交通便利市场广大(政策支持)
(2)BD (3)地形水源 (4)坚持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多种经营),发展观光农业、旅游业等(任答一项,合理即可)
【解析】
(1)徐闻县是热带季气候;发展冬季蔬菜和热带林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热量和降水丰富;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2)由材料可知该地地表水缺乏,因此应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大力推广微灌、滴灌技术。
(3)从图中看,当地改造了地形和水源条件。
(4)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来分析。
【点睛】
农业发展方向可从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提高农牧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来回答。
3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
(1)依据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征。
江南水乡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下图为江南水乡景观图。
(2)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上述景观的形成原因。
【答案】(1)城市数量多(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完善(结构合理) ;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GDP总量大、经济实力强)城市分布中部多,南北少(答出三条即可)
(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丰富,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集(或河流众多)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群分布特征及旅游地理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总结规律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详解】(1)读图,结合图例可知,长三角城市数量多(或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完善(结构合理)(根据人口数量,有在700万以上的城市一个,400-700万之间的城市2个,200-400万人口城市6个及50-200万城市16个,小于50万城市数量更多),以上海为龙头城市,省会城市为核心,带动中小城市发展;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等级较高城市分布中部多(或等级较低的城市多分布在南北部)
(2)本题主要考查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水乡景观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江南水乡地处长江以南地区,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丰富,且该区域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集(或河流众多);居民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故而形成较多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水乡旅游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