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广西英华学院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9月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广西英华学院附属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地理
9月份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据有关的证据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 )
A. 上地幔 B. 下地幔 C. 外地核 D. 内地核
【答案】C
【解析】地震波到达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速度减小。所以由地幔到地核后物质为液体。
2.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 )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岩石圈
【答案】B
【解析】
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选择B。
3.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 )
A. 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 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
C. 连续的、有规则的圈层 D. 不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故B正确。
4.以下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壳包括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 7千米
②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
③上地幔顶部的物质结构和地壳很相似,它们共同组成岩石圈
④内地核和外地核两者均由铁和镍组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壳包括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 33千米,①错误;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是莫霍面,②错误;上地幔顶部的物质结构和地壳很相似,它们共同组成岩石圈,③正确;内地核和外地核两者均由铁和镍组成,④正确。故B正确。
【点睛】本题宜采用排除法。
5.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
A. 地壳 B. 岩石圈 C. 地幔 D. 地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界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故选C
考点:地球内部圈层
6.关于水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液态水和固态水组成的一个圈层
B. 是一个连续而有规则存在于地球表面的圈层
C. 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D. 由地表水和地下水及海洋水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陆地水、海洋水和大气水,相态有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故C正确、A、B、D错误。
7.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幔的厚度最大 B. 地震波在地壳的传播速度比在地幔大
C. 软流层紧贴于地壳以下 D. 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中,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古登堡面深度约2900千米,故地幔厚度为2800多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故地核的厚度约为3471千米,因此地核的厚度最大,A错误。地震波经过莫霍面后传播速度突然加快,故地震波在地壳的传播速度比在地幔中要慢,B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岩石圈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在软流层之上,故地壳和软流层之间还有上地幔的顶部,并未紧贴,C错误。地核位于地球的中心,所以压力和密度都很大,温度也很高,D正确。
8.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 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 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 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内部圈层是根据地震波的速度变化划分的不连续面划分的,故选C。
【考点定位】地球圈层结构划分依据
9.关于水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圈中的水呈固态和液态存在
B. 水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C. 水圈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淡水水体总称
D. 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答案】D
【解析】
【详解】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陆地水、海洋水和大气水,相态有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故D正确,A、C错误。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故B错误。
10.2004年12月26日 ,印尼苏门答腊岛西部沿海发生9级地震,并且引发海啸,袭击了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的海岸,至少造成12万人死亡。关于这次地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这次地震中,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B. 这次地震中,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因此伤亡较大
C. 在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
D. 受灾的居民总是先感到左右摇晃,然后是上下颠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特点和影响。
【详解】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能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能引起地面左右晃动,因此受灾居民会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故D错误。
11.有关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壳由大陆和海洋组成 B.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5千米
C. 地壳的厚度是不均的 D. 地壳的物质结构与上地幔很相似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组成和特征。
【详解】地壳由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组成,海洋属于水圈,A错误;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B错误;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因此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故C正确;地壳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而上地幔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为主,所以物质结构不同,D错误。
12.岩石圈是指( )
A. 地壳 B. 地壳和上地幔 C. 软流层以上部分 D. 上地幔
【答案】C
【解析】
【详解】软流层以上部分为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整个地壳,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注意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别。
13.地球内部结构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 )
A. 地核 B. 地幔 C. 地壳 D. 岩石圈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球内部结构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地壳,故C正确。
【点睛】本题简单,属于基础题目。
14.生物圈是指( )
A. 被生命强烈改造了地壳表层
B. 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C. 在太阳系中,有别于其他行星的唯一特殊圈层
D. 指地面以上 100米 到水面以下 200米 这一薄层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故B正确。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并不仅指地壳表层,还有水圈全部和大 气圈的底层,故A错误。地球区别于其他行星的条件是不仅有生物,还有水圈,故C错误。地面以上 100米 到水面以下 200米这一薄层是生物圈的核心而非全部,故D错误。
15.有关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壳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B. 软流层的物质状态为液态
C. 地震波通过软流层时速度加快 D. 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D
【解析】
软流层以上还有一部分地幔(上地幔顶部),A错;软流层是由塑性物质组成的,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横波可以通过,B错。由于软流层是由塑性物质组成的,所以地震波可以在软流层这种特殊介质中传播,但速度微有下降,C错。人们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对。故选D。
16.地壳的平均厚度( )
A. 约为33千米 B. 约为 6千米
C. 小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D. 大于岩石圈的平均厚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故A、B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因此地壳厚度小于岩石圈平均厚度,C正确,D错误。
17.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幔的厚度最大 B. 地震波在地壳的传播速度比在地幔大
C. 软流层紧贴于地壳以下 D. 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中,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古登堡面深度约2900千米,故地幔厚度为2800多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故地核的厚度约为3471千米,因此地核的厚度最大,A错误。地震波经过莫霍面后传播速度突然加快,故地震波在地壳的传播速度比在地幔中要慢,B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岩石圈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在软流层之上,故地壳和软流层之间还有上地幔的顶部,并未紧贴,C错误。地核位于地球的中心,所以压力和密度都很大,温度也很高,D正确。
18. 下列现象与主要发生圈层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地震---岩石圈 B. 赤潮---水圈和生物圈
C. 台风---大气圈 D. 厄尔尼诺---大气圈和岩石圈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地震发生在岩石圈,赤潮发生在水圈和生物圈,台风发生在大气圈;厄尔尼诺发生在水圈和大气圈。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9.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 )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岩石圈
【答案】B
【解析】
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选择B。
20.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各圈层结构的位置关系。
【详解】C层位于最下层,为岩石圈;B层介于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为水圈;A层渗透于岩石圈顶部、整个水圈和大气圈底层,为生物圈,故D正确。
二、综合题(共40分)
21.读“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表示纵波的是___线,表示横波的是___线。
(2)右图两个不连续面,a是_____界面,b是_________界面,内部圈层A是 ,B是_______,C是__________。
【答案】(1)实 虚 (2)莫霍 古登堡 地壳 地幔 地核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详解】第(1)题,纵波传播速度快,为实线;横波传播速度慢,为虚线。
第(2)题,地震波经过a界面时波速增加,a是莫霍界面,经过b界面时横波降低为0,纵波波速减小,b是古登堡界面,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22.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大圈层中,物质的密度自上而下逐渐_______。
(2)范围渗透于其他三大圈层的是________。属于从外部圈层向内部圈层过渡的是_______。
(3)从图中看出,四大圈层是________圈层。
【答案】(1)增大 (2)生物圈 岩石圈 (3)外部
【解析】
【详解】第(1)题,四大圈层中自上而下依次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第(2)题,生物圈渗透于三大圈层中,岩石圈包含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接触,属于从外部圈层向内部圈层的过渡。
第(3)题,图中四大圈层均位于地球表层,为外部圈层。
23.读“地壳地幔岩石圈软流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分别代表地球内部的某一部分,请写出各自的名称:A ,B ,C ,D 。
(2)F、G分别是地球表层部分的 和 。
(3)E为 面,此面深度在不同地区有何不同?地震波在通过此面时有何特点?这种特点说明了什么?
【答案】(1)地壳 上地幔 岩石圈 软流层 (2)大洋 大陆
(3)莫霍 在大陆部分较深,最深处可达 70千米 ,在大洋处较浅,最浅处不足 5千米 ,陆地部分平均深度 33千米 ,海洋部分平均深 6千米 在此界面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说明该深度处上下物质成分有改变。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详解】第(1)题,地壳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最外层,平均深度17千米,故图中A层为地壳。上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平均深度17~900千米,故图中B层为上地幔。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平均厚度约100千米,故C层为岩石圈。岩石圈以下的D层为软流层。
第(2)题,地壳中海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F较薄属于大洋,G较厚属于大陆。
第(3)题,E位于地壳、地幔之间为莫霍界面。莫霍面在大陆部分较深,最深处可达70千米 ,在大洋处较浅,最浅处不足5千米,陆地部分平均深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深6千米在此界面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说明该深度处上下物质成分有改变。
2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震波:E ,F 。
(2)不连续界面:A ,B 。
(3)圈层:D ,C 。
(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答案】(1)横波 纵波 (2)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地壳 外核 (4)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详解】第(1)题,E传播速度慢,为横波;F传播速度快,为纵波。
第(2)题,地震波经过A界面时波速增加,A是莫霍界面,经过B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波速减小,B是古登堡界面。
第(3)题,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因此D为地壳,C为地核的外核。
第(4)题,由图知经过B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波速减小。
25.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是 界面,B是 界面,B界面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是 。
(2)图中数码或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① ,①+② ,③ ,C ,D ,E 。
(3)D层物质状态呈 态,判断理由是 。
【答案】(1)莫霍 古登堡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
(2)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地幔 外核 内核 (3)液 横波不能通过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详解】第(1)题,地壳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最外层,平均深度17千米,地幔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中部,平均深度17~2900千米,A为地壳与地幔的界线,为莫霍界面,B为地幔与地核的界线,为古登堡面。经过B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波速减小。
第(2)题,①位于莫霍面以上地壳,①+②为地壳加上地幔顶部,为岩石圈,③在岩石圈以下为软流层,C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D为外核,E为内核。
第(3)题,横波穿过古登堡面后消失,根据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的特点,可以推测外核呈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