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卷
展开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来源于月球的尘埃比地球上的尖锐,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
A.侵蚀和搬运作用弱 B.搬运和沉积作用强
C.风化和侵蚀作用弱 D.沉积和内力作用强
地质队员在我国西藏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在某处发现大量海螺化石,请根据海螺化石照片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2--4题。
2.图甲照片中石块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A.变质岩 B.沉积岩 C.侵入型岩浆岩 D.喷出型岩浆岩
3.图乙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A.①② B.④⑤ C.③⑤ D.⑦⑧
4.该海螺化石从开始形成到重现地表,大致经历的地质过程最有可能是
A.地壳下沉、沉积、地壳抬升、侵蚀
B.地壳下沉、侵蚀、地壳抬升、沉积
C.沉积、地壳下沉、侵蚀、地壳抬升
D.侵蚀、地壳抬升、地壳下沉、沉积
“地狱之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一个叫作达尔瓦兹的小镇附近。1974年,地质学家在该地意外发现一个地下洞穴,里面充满了可燃性气体。将气体点燃后,大火竟燃烧了40多年仍未熄灭。下图为“地狱之门”景观及地质构造示意图。读下图,完成5—6题。
5. “地狱之门”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6. 图示区域除可燃性气体外,还可能蕴藏着丰富的
A. 铁矿资源 B. 石油资源 C. 地下水资源 D. 有色金属资源
右图中,各坐标轴分别表示气候、地形、河流三种区位因素,箭头方向表示区位条件越来越好,据此回答7~8题。
7. 若用此图分析地形对聚落布局和形态的影响,则最可能呈带状分布的是
A.C地 B.D地 C.H地 D.G地
8.若用此图分析城市的起源,则与尼罗河谷地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下图为某地深洼地景观形成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示岩石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0.形成图示深洼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风化作用、流水作用 B.流水作用、地壳运动
C.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D.地売运动、冰川作用
地球表面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①地所处自然带是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荒漠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2.②处自然带中的树木大多没有年轮,其成因主要是
A.年降水量变化小 B.气温年际变化小
C.盛行风向变化小 D.一年四季变化小
13.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A.①、②两地 B.①、③两地
C.③、④两地 D.⑤、⑥两地
读“某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示意图”,回答14~16题。
14. 该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主要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15. 与甲区域比较,乙区域该气候类型的分布
A. 纬度高,受海陆位置和暖流影响 B. 纬度高,受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
C. 纬度低,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D. 纬度低,受地形和季风环流影响
16. 导致甲、丙两区域气候特征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 海陆位置的差异 B. 洋流的差异
C.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 纬度位置的差异
读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17~18题。
17.关于P、Q两地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均集中于夏季
B.植被均为落叶阔叶林
C.降水量差异主要受地形影响
D.P-Q体现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18.与图中Q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读“北半球某大陆西岸的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海拔分布图”,回答19-20题。
19.该地1~5月同一海拔上降水量变化的原因有
A.西风带逐渐北移,影响减弱
B.信风带逐渐南移,影响增强
C.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
D.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北移,影响减弱
20.关于该山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东坡山麓可见阔叶林带
B.东坡雪线低,西坡雪线高
C.西坡山麓可见硬叶林带
D.同一自然带分布东西坡相差不大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读图文材料,完成21--22题。
21.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实力增强 ②汽车性能改善 ③科技水平提高 ④为节省建设费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上图中AB示意某段高速公路,则
A.该段高速公路沿东—西向延伸
B.该段高速公路经过的地形部位为鞍部
C.①②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为背斜和向斜
D.①处可能有高架桥,②处可能有隧道
下图为“距今2万~1.5万年前(属新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图”。完成23—24题。
23.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
A.地质时期的冰期 B.历史时期的温暖期
C.地质时期的间冰期 D.历史时期的寒冷期
24.与现在相比,该时期
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 B.海洋上部分岛屿消失
C.温带作物北界偏北 D.山地雪线海拔较低
下图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读图,完成25题。
25.与南京相比,成都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原因是
A.纬度更低 B.山地阻挡冷空气
C.海拔更低 D.受西南季风影响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丁为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甲为____________,该地貌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处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主要形成原因为__________(地质作用类型),该地貌形成的物质组成分布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地与丙地均有地下水(泉)出露,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泉的形成常与___________(地质构造类型)有关。
(4)如果该图的陆地地处欧亚板块、东部的海洋地处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_地貌。
27.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__________(风带),其风向为___________ ,在其终年控制下形成形成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对应的自然带①是________________ 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带。
(5)南半球缺失的自然带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6)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________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
28.读A、B、C三图,回答下列问题。
A台湾某月降水日数分布图 B台湾2008年的水平衡收支统计图
C台湾的水系分布图
(1)据图A描述台湾降雨日数的分布特征。(4分)
(2)分别说出图B中甲、乙两种损失的方式。(4分)
(3)根据材料分析台湾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8分)
(4)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要分析图C岛屿地形特征的东西差异。(4分)
【参考答案】
1-5 A B D A D 6-10 B D D C B 11-15 C D B A A 16-20 C C D A C
21-25 A D A D B
26.(1)背斜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成山岭(4分) (2)冲积扇(或洪积扇) 流水堆积作用 由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4分) (3) 断层 (2分) (4)岛弧链 海沟(4分)
27. (1)整体性
(2)盛行西风 西南风 温带落叶阔叶林
(3)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4)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该纬度范围为海洋
(6)从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 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 水分
28.(1)中部多,东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4分)
(2)甲为蒸发损失;乙为河流径流入海损失。(4分)
(3)纬度低,温度高,蒸发量大;岛屿面积小;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流急,迅速入海;水资源难以存储在岛内。(8分)
(4)东部受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形成山地;西部在湿润气候条件下,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平原。(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