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2020年中考生物复习试卷
展开2020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生物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4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了最新一批“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 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这使得中国3亿亩盐碱地有望变成大粮仓!决定海水稻耐盐碱这一性状是( )
A.基因 B.DNA C.染色体 D.细胞核
2.(4分)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临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角度看,“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 )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病原体
3.(3分)下列各项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人体内全部的微生物
B.校园里所有的植物
C.一个池塘里所有的草鱼
D.一块水稻田里的所有蝌蚪
4.(3分)为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这一免疫反应和免疫球蛋白分别是( )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5.(3分)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近年来,出现了一些“超级细菌”,多种 抗生素对它们不起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级细菌”细胞核大,繁殖能力超强
B.“超级细菌”接触了抗生素后逐渐产生了抗药性
C.抗生素质量与前几年相比有所下降
D.“超级细菌”的形成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2分)
6.(4分)2020年的新春佳节颇为不同寻常。源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各地,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1)为了打赢这场战役,各地都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切实来应对。下列措施属于切断传 播途径的是 。
A.对确诊的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B.对居民小区的楼道进行不间断的消毒
C.市民出行戴上口罩
D.呼吁市民待在家里
(2)当肺部出现轻微症状时,可以静脉注射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进行治疗,该药 物经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 →肺部毛细血管。
7.(4分)图甲为显微镜结构图,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箭头表示血流的方向)。
(1)通常情况下,使用 (选填“高倍”或“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2)血管 (选填“①”或“②”)是小鱼尾鳍内的小动脉。
8.(4分)兔子全身都是宝,现在有许多农户以养兔子发家致富。
(1)兔子的运动方式主要是奔跑和跳跃,主要靠骨骼和 组成的运动系统来完成。
(2)“兔子不吃窝边草”是为了隐蔽洞穴,这是生物对环境的 (选填“影响”或“适应”)。
三、实验探究题(每小题8分)
9.(8分)科学家通过研究得知:细胞分裂素能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1)选取 的叶片20片,平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乙。
(2)在甲组叶片的局部位置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 处涂上等量的 蒸馏水。
(3)观察记录。
(4)若细胞分裂素确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则实验结果应该是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1分)
10.(11分)如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二是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此图回答:
(1)若用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生物是 ,图中未表 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
(2)图一中有 条食物链,写出该生态系统中鹰获得能量较少的食物链 。
(3)图二中表示蛇的呼吸作用从外界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填数字序 号)
(4)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通过 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2020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生物复习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4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了最新一批“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 形象化称呼,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这使得中国3亿亩盐碱地有望变成大粮仓!决定海水稻耐盐碱这一性状是( )
A.基因 B.DNA C.染色体 D.细胞核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生物的性状表现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解答】解: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随着生物的传种接代,基因能一代代地传递,海水稻耐盐碱、抗倒伏的性状均由基因决定。
故选:A。
【点评】关键是要明确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2.(4分)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临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角度看,“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 )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病原体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2019﹣nCoV属于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的相关内容。
3.(3分)下列各项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人体内全部的微生物
B.校园里所有的植物
C.一个池塘里所有的草鱼
D.一块水稻田里的所有蝌蚪
【分析】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解答】A、人体内全部的微生物,有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而属于群落,不符合题意。
B、校园里所有的植物,有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而属于群落,不符合题意。
C、一个池塘里所有的草鱼,是一定空间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符合种群的概念,符合题意。
D、一块水稻田里的所有蝌蚪,只是青蛙的幼体,不属于种群,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种群的概念,再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种群的概念,即可正确解答。
4.(3分)为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这一免疫反应和免疫球蛋白分别是( )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分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如下表:
名称 | 形成时间 | 形成因素 | 特点 | 器官 | 包括的防线 | 举例 |
非特异性免疫 |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 | 由遗传因素决定 |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 | 皮肤、黏膜等 | 第一、二道防线 | 唾液中的溶菌酶 |
特异性免疫 |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 与遗传因素无关;和与该病原体斗争的人有关 |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 胸腺、淋巴结、脾脏 | 第三道防线 | 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 |
【解答】解:抗体是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5.(3分)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近年来,出现了一些“超级细菌”,多种 抗生素对它们不起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级细菌”细胞核大,繁殖能力超强
B.“超级细菌”接触了抗生素后逐渐产生了抗药性
C.抗生素质量与前几年相比有所下降
D.“超级细菌”的形成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一种新的耐药性细菌。
【解答】解:A、“超级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细菌的抗药性普遍存在,不是接触了抗生素后逐渐产生了抗药性,B错误;
C、抗生素质量并未改变,而是细菌的抗药性增强,C错误;
D、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耐药的变异),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适者生存),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强细菌。因此,超级细菌的形成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2分)
6.(4分)2020年的新春佳节颇为不同寻常。源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各地,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1)为了打赢这场战役,各地都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切实来应对。下列措施属于切断传 播途径的是 BC 。
A.对确诊的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B.对居民小区的楼道进行不间断的消毒
C.市民出行戴上口罩
D.呼吁市民待在家里
(2)当肺部出现轻微症状时,可以静脉注射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进行治疗,该药 物经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解:(1)A、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不符合题意。
B、对居民小区的楼道进行不间断的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符合题意。
C、市民出行戴上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符合题意。
D、呼吁市民待在家里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不符合题意。
(2)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在手腕处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进入血液后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
故答案为:(1)BC
(2)肺动脉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流行的预防措施。
7.(4分)图甲为显微镜结构图,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箭头表示血流的方向)。
(1)通常情况下,使用 低倍 (选填“高倍”或“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2)血管 ① (选填“①”或“②”)是小鱼尾鳍内的小动脉。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解答】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范围较大。
(2)从图中可以看出②血管是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①血管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故答案为:(1)低倍
(2)①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8.(4分)兔子全身都是宝,现在有许多农户以养兔子发家致富。
(1)兔子的运动方式主要是奔跑和跳跃,主要靠骨骼和 肌肉 组成的运动系统来完成。
(2)“兔子不吃窝边草”是为了隐蔽洞穴,这是生物对环境的 适应 (选填“影响”或“适应”)。
【分析】(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骨连接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会影响环境。
【解答】解:(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包括骨和骨连接。因此小白兔的一蹦一跳主要靠骨骼和肌肉组成的运动系统来完成。
(2)生物是在长期的选择中进化的,是属于一种适应环境的表现,所以“兔子不吃窝边草”是为了隐蔽洞穴,属于一种适应环境的表现。
故答案为:(1)肌肉;
(2)适应。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三、实验探究题(每小题8分)
9.(8分)科学家通过研究得知:细胞分裂素能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1)选取 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 的叶片20片,平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乙。
(2)在甲组叶片的局部位置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 相同的位置 处涂上等量的 蒸馏水。
(3)观察记录。
(4)若细胞分裂素确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则实验结果应该是 甲叶片未涂抹细胞分裂素的部位失绿变黄时间与乙叶片失绿变黄时间相同,而涂抹细胞分裂素的部位能长时间保鲜 。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种类及其分布和作用。植物激素有脱落酸、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赤霉素等。激素的作用各有差异。植物生长素,一般而言适宜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生长,超过一定范围抑制植物生长。
【解答】解:(1)选取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依据对照原则);
(2)在甲组叶片局部位置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乙组叶片相同的位置涂以等量的蒸馏水(依据单一变量原则);
(3)在适宜且相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放置,定时观察两组叶片颜色变化情况,记录叶片变黄的时间。
(4)实验结果预测:如果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则甲叶片未涂抹细胞分裂素的部位失绿变黄时间与乙叶片失绿变黄时间相同,而涂抹细胞分裂素的部位能长时间保鲜。
故答案为:(2)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
(2)相同的位置
(3)叶片变黄的时间
(4)甲叶片未涂抹细胞分裂素的部位失绿变黄时间与乙叶片失绿变黄时间相同,而涂抹细胞分裂素的部位能长时间保鲜。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种类及其分布和作用。关于实验学生一定要紧扣实验的两个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性原则”。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1分)
10.(11分)如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二是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此图回答:
(1)若用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生物是 草 ,图中未表 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
(2)图一中有 5 条食物链,写出该生态系统中鹰获得能量较少的食物链 草→鼠→蛇→鹰; 。
(3)图二中表示蛇的呼吸作用从外界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③、④ (填数字序 号)
(4)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通过 食物链 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解:(1)图一中草是生产者,起决定性作用,动物是消费者。图一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这四部分构成生态系统。
(2)图一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蛇→鹰,因此图一的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由此可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流入鹰体内能量最少的那条食物链是最长的那条食物链,即:草→鼠→蛇→鹰。
(3)图二中丙、乙、甲分别是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蛇应该对应乙,③从空气获得氧气④呼出二氧化碳进行呼吸作用。
(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该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通过食物链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故答案为:(1)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5; 草→鼠→蛇→鹰
(3)③、④
(4)食物链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