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城市常住人口不等同于户籍人口,下图为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导致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 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 B. 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
C. 城市商品房价格不断上涨 D. 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
2. 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
A. 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B. 有序开放城市落户限制
C. 加快大城市产业升级 D. 提升城市整体公共服务
3. 自2014年开始,两类城镇化率差异呈减小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A. 回乡再就业等政策实施 B. 城镇内就业机会减少
C. 农村人均耕地增多 D.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题详解】
图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些人员虽成为城镇的常住居民,却没有当地户口,故B正确A、C、D三个选项均与该差异的产生无关。
【2题详解】
由于没有当地户籍农民工不能享受同等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者、住房保障等实质性城镇化福利,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也就是非城镇户籍人口得以落户,从而享受城镇居民的待遇,故选B,其他三个选项与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基本无关。
【3题详解】
从两类城市化率差异减小说明进城务工人员减少,而回乡再就业等政策实施可以导致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相对降低,目前我国户籍政策管理还是有利于人员流动的,并没有趋严;而城镇内就业机会并没有减少,由于农村人口增多农村人均耕地不可能增多。故选A选项。
下图中,左图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右图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 据左图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形成高级住宅区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5. 右图所示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最可能是
A. 中小学集中区 B. 大型购物中心
C. 新兴工业区 D. 大型住宅区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据上左图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形成高级住宅区的是乙地,靠近湖泊,风景好,环境质量好。有距2号线近,交通便利,B对。甲地、丙地交通线路复杂,应位于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差,A、B错。丁地与乙地相比,风景差,D错。
【5题详解】
根据横轴时间,上右图所示地铁站,早晨刷卡进站的人数多,可能是离家去上班,傍晚刷卡出站的人多,可能是下班回家,所在的功能区最可能是大型住宅区,D对。中小学集中区学生早晨来上学,应是刷卡出站众多,A错。大型购物中心一般在9点后出站人数增多,C错。新兴工业区早晨工人来上班,出站人数多,C错。
浙江富阳造纸可追溯到汉代,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初以桑根造纸,后用藤皮和楮皮,统称皮纸。作为皮纸主要原料之一的桑,以富阳最好。富阳纸是使用古老的传统造纸工艺制成的,纸薄,韧力似纺绸,古书记载“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 古老的造纸工艺在富阳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 交通便利 B. 原料优质
C. 技术先进 D. 市场广阔
7. “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的原因是
A. 价格低廉 B. 交通便捷
C. 品质优良 D. 政策支持
【答案】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浙江富阳具有作为皮纸主要原料的桑,作为皮纸主要原料之一的桑,以富阳最好,这说明其古老造纸工艺兴起的主要原因为原料优质,与交通及技术和市场关系不大,故选B。
【7题详解】
富阳纸是使用古老的传统造纸工艺制成的,纸薄,韧力似纺绸,这说明富阳张纸质量好,古书记载“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所以其行销十八省的原因是品质优良,故选C。
2018年10月23日10时,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下图为当日早晨拍摄的港珠澳大桥日出照片。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8. 照片拍摄时,相机镜头的朝向是
A. 正东 B. 正南
C. 东南 D. 东北
9. 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举行时,全球昼夜面积之比约为
A. 1:1 B. 1:2
C. 5:7 D. 7:5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10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东南。图中照片拍摄时间为早晨,故C正确。
【9题详解】
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形成白天,为昼半球;背阳的半球形成黑夜,为夜半球,因此任何时候昼夜面积之比都约为1:1,故A正确。
下图甲示意某岛地理位置,图乙表示2018年10月3日至4日某天气系统经过该岛时的天气资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 经过该岛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台风) D. 反气旋
11. 该天气系统位于图甲中①地时
A. ②地南风和煦 B. 机场附近地区阴雨连绵
C. 风景区盛行西北风 D. 夏威夷高压在其偏东洋面
12. 该岛
A. 附近洋流为暖流,自北向南流 B. 地形起伏较大,地势北高南低
C. 属地中海气候,气温年较差小 D. 此时需预防风暴潮,减少外出
【答案】10. C 11. D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从天气资料图中可以看出,天气系统经过时气压降低,风速增大,从数值上看气压很低,而且风力很大,再联系时间为秋季,可以推测经过该岛的天气系统是气旋(台风),故选C。
【11题详解】
气旋(台风)天气系统位于图甲中①地时,②地为大风天气,且为偏北风,选项A错误;机场附近地区狂风暴雨,不是阴雨连绵,选项B错误;风景区盛行东北风,选项C错误;根据岛屿的经纬度位置和天气状况推测,夏威夷高压在其偏东洋面,选项D正确。
【12题详解】
该岛附近洋流为暖流,自南向北流,选项A错误;从图中河流流向看,大致为西高东低,选项B错误;位于大陆以东地区,纬度26°N附近,不可能是地中海气候,选项C错误;台风来临,风力比较大,容易产生风暴潮,此时需预防风暴潮,减少外出,选项D正确。
下图中甲—丁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关于图中甲—丁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北移有关
B. 乙洋流反映了该海域8月份洋流的流向
C. 丙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补偿流
D. 丁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为热带雨林带
14. 图示洋流甲沿岸的景观为
A. 热带雨林 B. 热带草原
C. 热带荒漠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5. 若M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受洋流甲的影响,下列海域污染最严重的是
A. 地中海沿岸 B. 南海沿岸
C. 印度半岛西海岸 D. 孟加拉湾沿岸
【答案】13. A 14. C 15. C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印度洋部分海域洋流问题。
【13题详解】
读图,图示为北印度洋西部海区,此海区洋流受南亚季风影响,甲洋流的形成与夏季风西南季风有关,西南季风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北移形成的,A对。乙洋流是逆时针方向,反映了该海域2月份洋流的流向,B错。丙洋流是南赤道暖流,按成因分类属于风海流,C错。丁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为热带草原带,D错。选A。
【14题详解】
图示洋流甲位于索马里半岛附近,甲是寒流,是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沿岸的景观为热带荒漠,C对。该地不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信风来自大陆内部,没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景观,A、B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植被,D错。故选C。
【15题详解】
若M海域发生石油泄漏,洋流甲向东北方向流动,会将污染物带到印度半岛西海岸,严重污染印度半岛西海岸海域。选C。
开普敦是南非著名港口和旅游城市。其南侧有座“桌山”,海拔 1087米,因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而得名;山顶上荒凉的戈壁滩与植被茂密的洼地形成鲜明对比,且终年云雾缭绕。据图文资料(见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开普敦港
A. 12月至2月是旅游业淡季 B. 4至9月泊船受海浪影响大
C. 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衔接处 D. 西北因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17. 桌山山顶
A. 受地形阻挡难以俯瞰开普敦港湾 B. “桌面”形态是受内力作用而成
C. 云雾是湿润气流遇地形抬升而成 D. 植被景观的差异受热量因素主导
【答案】16. B 17. C
【解析】
开普敦港位于南半球,12 月至 2 月是夏季,是旅游业旺季。桌山山顶与开普敦之间没有地形阻挡,因终年云雾缭绕,难以俯瞰开普敦港湾。云雾是湿润气流遇地形抬升,水汽凝结而成。
【16题详解】
开普敦港位于南半球,12 月至 2 月是夏季,是旅游业旺季,A错。4 至 9 月是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泊船受海浪影响大,B对。地处印度洋和大西洋的衔接处,C错。西北因单一寒流形成大渔场,D错。
【17题详解】
桌山山顶与开普敦之间没有地形阻挡,因终年云雾缭绕,难以俯瞰开普敦港湾,A错。“桌面”形态是受外力作用而成,B错。云雾是湿润气流遇地形抬升,水汽凝结而成,C对。山顶上是荒凉的戈壁滩,植被景观的差异受水分因素主导,D错。
下图为40°N纬线海平面以下地壳部分岩层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图中a、b、c、d依次对应
A. 北美洲 太平洋 大西洋 亚欧大陆 B. 北美洲 大西洋 太平洋 亚欧大陆
C. 大西洋 亚欧大陆 北美洲 太平洋 D. 大西洋 北美洲 亚欧大陆 太平洋
19. 图中e处玄武岩类岩石埋藏深度浅的原因是
A. 为大西洋中脊,岩浆上涌冷却而成 B. 板块碰撞形成的褶皱山脉
C. 岩层发生断裂,岩层抬升而成 D. 无法判断
【答案】18. C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大陆地壳比大洋地壳厚。结合世界海陆分布大势可知,40°N处,最宽广的大陆是亚欧大陆b,其次是北美大陆c,亚欧大陆西侧为大西洋a,东侧为太平洋d,据此分析选C。
【19题详解】
结合上题,图中e处位于大西洋中脊部位,这里由于岩浆上涌强烈,喷涌而出的岩浆冷却成玄武岩类岩石,由于喷涌力度大,故这里的玄武岩埋藏深度浅,选A。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为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示意图。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的影响而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而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河流流向为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
21. 甲坡泥沙堆积的原因为
A. 水位低流速慢泥沙堆积 B. 受惯性影响泥沙堆积
C. 地转偏向力导致泥沙堆积 D. 上坡流速变慢泥沙堆积
22. 沙波移动方向为
A. 向上游移动 B. 向下游移动
C. 维持原地 D. 往复摆动
【答案】20. C 21. D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结合指向标,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C对。A、B、D错。
【21题详解】
甲坡是迎水坡,泥沙堆积的原因为上坡流速变慢泥沙堆积,D对。迎水坡和背水波水位相同,水位不是泥沙堆积原因,A错。惯性影响可能泥沙被水流冲走,B错。地转偏向力在坡的两侧相同,不是泥沙堆积原因,C错。
【22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沙坡在迎水坡堆积,迎水坡是上游方向,沙波移动方向为向上游移动,A对,B、C、D错。
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如枯叶、枯枝等)。下图为我囯某地甲、乙两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3. 甲树种最可能是
A. 常绿阔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24. 下列四区域中,该地最可能位于
A. 西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长江三角洲
25. 造成甲、乙两树种凋落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天气 B. 海拔
C. 光照 D. 降水
【答案】23. A 24. A 25. B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甲树种全年都有凋落物,说明全年有生长、凋落,2、3月份凋落量较大,可能是亚热带常绿林,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据此分析选A。
【24题详解】
根据上题及图示信息,甲树种可能是亚热带常绿林;乙树种凋落物在秋季凋落量大,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该地是位于亚热带地区地势有起伏的地区,垂直地带性差异大,西南地区位于亚热带、垂直地带性差异大,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地区,没有亚热带常绿林,长江三角洲是平原地区,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选A。
【25题详解】
结合上面题目可知,甲树种可能是亚热带常绿林;乙树种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甲乙树种的不同与热量差异有关,因此造成甲、乙两树种凋落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纬度或海拔,结合选项选B。
二、综合题(3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巴基斯坦原首都为卡拉奇,1969年迁到北部城市伊斯兰堡。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由于迁都的影响加快了区域开发,人口大量迁往北部,北部地区的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巴基斯坦印度河沿岸有庞大的灌溉系统,由于水资源管理不到位,水资源量缺口巨大。下图为巴基斯坦区域示意图。
(1)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巴基斯坦迁都伊斯兰堡的原因。
(2)波斯湾至新德里天然气输送有①、②两条线路。相比较②管线,简述①管线的优缺点。
(3)简析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农业加大开发对M河段沿岸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带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军事防御功能突出(易守难攻);靠近印度河平原,农业生产条件好。
(2)优点:全部位于陆地,天然气输送无须转运,连续性强;无须海运,受气象条件干扰少。缺点:管线途径山区和地震带,受地质灾害影响大,安全性较低;经过国家多,天然气管线管理不便。
(3)印度河中上游加大农业开发,增加了水资源消耗,导致M河段水量减少,引发沿岸地区荒漠化扩展;中上游地区农业开发引发水土流失,导致M河段河道泥沙淤积加剧;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M河段水污染加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因素,交通线路建设及自然环境整体性,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从“1969年迁到北部城市伊斯兰堡。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由于迁都的影响加快了区域开发,人口大量迁往北部,北部地区的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信息,带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军事防御功能突出,易守难攻;靠近印度河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农业生产条件好。
(2)①线路是通过陆上管道输入新德里,②线路是先通过海洋运输,再通过管线输入新德里,则可知①管线全部位于陆地,天然气输送无须转运,连续性强,无须海运,受气象条件干扰少;但管线途径山区和地震带,受地质灾害影响大,安全性较低,经过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天然气管线管理不便。
(3)河流中上游地区农业开发对下游河段沿岸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水量、河道淤积、水质等方面。印度河中上游加大农业开发,增加了水资源消耗,导致河流下游地区M河段水量减少,引发沿岸地区荒漠化扩大;中上游地区农业开发引发水土流失,导致M河段河道泥沙淤积加剧;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M河段水质变差,水污染加剧。
27.阅读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斯里兰卡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别。自古以来,斯里兰卡就有“宝石王国”之称,其90%的土地含有宝石及半宝石类的石头,其种类占到世界的一半。宝石原岩以古老的变质岩为主,随地壳运动隆起上升到达地表,现普遍富集于冲积层中,埋藏浅。在斯里兰卡,大部分宝石从挖掘、淘洗到筛选均由人工进行,宝石开采、加工和销售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完成。右图为斯里兰卡示意图。
(1)推测斯里兰卡开采宝石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
(2)分析斯里兰卡成为世界宝石贸易中心的优势条件。
(3)指出制约斯里兰卡宝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答案】(1)旱季。矿石多富集于河谷地带(冲积层),雨季河流流量大,所携带的矿石在河床(和中下游)沉积,旱季水位下降,河床裸露便于采掘。
(2)该国宝石(原矿)资源丰富、种类多、开采条件好;宝石生产、交易历史悠久;地租及劳动力价格低;(岛国)航空业和航海业发达,交通便捷。
(3)生产过程多由人工完成,技术水平落后;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有限,相互之间缺少合作,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生产过程粗放,容易破坏资源和污染环境
【解析】
(1)主要从埋藏条件分析。矿石多富集于河谷地带(冲积层),雨季河流流量大,所携带的矿石在河床(和中下游)沉积,旱季水位下降,河床裸露便于采掘。
(2)主要是分析宝石(原矿)资源、开采条件、宝石生产、交易历史悠、交通等等有利条件。
(3)结合实际分析生产技术水平落、生产规模、市场竞争能力、保护资源和污染环境等问题。
28.阅读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冰雾(ice-crystal fog)由悬浮在空气中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冰晶由空气中水汽凝华而成。冰雾是辐射冷却雾,气温日变化直接影响冰雾的日变化,日落后降温,<-40℃的温度出现越早,冰雾出现也越早,当相对湿度在55%~65%时,就会出现冰雾。但不是每次气温低于-40℃都会出现冰雾,如有降雪,风速较大时也不能形成。冰雾出现后一般不会间断,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日出后浅薄的冰雾容易消散,但在-45℃以下出现强浓雾时,冰晶长得很大,既使太阳升起,也不会立即消散,直到冰晶体自然降落才趋于消散。(注:空气中含水量一定时,气温越高,相对湿度越低)
(1)根据材料说出冰雾的形成条件。
(2)分析冰雾在一天中14~20时占比较少的原因。
【答案】(1)近地面降温快,出现逆温;气温极低,在-40℃以下;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静风、大气稳定。
(2)午后气温升高,(逆温结束)上升气流增强,风速增大,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强浓雾维持时间长,直到午后冰晶体长得很大才自然落下消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冰雾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冰雾出现的条件要结合材料,从材料“气温日变化直接影响冰雾的日变化,日落后降温,<-40℃的温度出现越早,冰雾出现也越早,当相对湿度在55%~65%时,就会出现冰雾。” 可知气温极低,近地面降温快,降在-40℃以下,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易出现冰雾;静风、大气稳定,冰雾不易散去,冰雾持续的时间就长。
(2)冰雾在一天中14~20时占比较少的原因要结合冰雾发生条件,从午后气温、风速、湿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午后气温升高,(逆温结束)上升气流增强,风速增大,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强浓雾维持时间长,直到午后冰晶体长得很大才自然落下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