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简图,该区域东面临海。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图中河流流向为
A. 先由西向东,再向东南 B. 先由南向北,再向东北
C. 先由东北向西南,再向南 D. 先由东南向西北,再向西
2. 图中陡崖顶部P点
A. 海拔高度可能为450米 B. 距丁村的水平距离约为600米
C. 可直视丙村 D. 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米
【答案】1. B 2. D
【解析】试题考查等高线的判断
【1题详解】
该题解题关键是指向标,河流由高向低流,结合图左上角的指向标可判断出河流流向为先向北,再向东北,B正确。
【2题详解】
图中陡崖最高处的等高线500米,陡崖顶部P点高度为大于等于500米,小于600米;距离丁村的水平距离约为700米;与丙村之间有山脊阻挡,不能直视丙村;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是:(n-1)×d≤H<(n+1)×d,n表示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是100,可计算出200≤H<400,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米,D正确。
下图为长江、黄河、尼罗河、亚马孙河干流剖面图及水能蕴藏量表,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 b河比d河的水能蕴藏量丰富得多,主要原因是
A. b河的落差大 B. b河的流量大
C. b河的流程长 D. b河开发程度高
4. b河流经地区人口密度很小,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湿热 ②地形崎岖
③气候干旱 ④经济发展水平低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5. a、b、c、d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相比较,d河
A. 径流量最大 B. 汛期最长
C. 含沙量最大 D. 无结冰期
【答案】3. B 4. A 5. C
【解析】
【3题详解】
从图中可判断处:a的流程最长,为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b为第二长河亚马孙河,c为第三长河长江,d与c同发源于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故d为黄河。b河比d河的水能蕴藏量丰富得多,主要是由于b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b河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大,故B正确。水能蕴藏量要从落差和水量两方面考虑,与流程和开发程度无关,故排除CD。b河流经亚马孙平原,故b河的落差不大。
【4题详解】
b河(亚马孙河)流经地区人口密度小,是因为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故选①排除③。亚马孙河流经亚马孙平原,地形平坦,故②错。亚马孙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密度小,④正确,故选A。
【5题详解】
a、b、c、d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相比较,d河为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故C正确。d河位于流经温带地区,有结冰期,排除D。四条河流中,径流量最大的是b亚马孙河,亚马孙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多雨,汛期也是最长,故AC错。
下图为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 B.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C. ③-热带季风气候 D. ④-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7. 下列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正确的是
A. ①-南北纬30 -40°大陆东岸 B. ②-南北纬40 -60°大陆东岸
C. ③-南北纬10 °之间 D. ④-南北纬30 -40°大陆西岸
【答案】6. B 7. C
【解析】主要考查世界气候类型,学生要熟悉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6题详解】
①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A 错;②全年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对;③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C错;④最冷月高于0℃亚热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
【7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属于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 -40°大陆西岸,A 错;②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 -60°大陆西岸,B错;③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 °之间 C对;④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25-35°大陆东岸,D错。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 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是
A. 地处沙漠,昼夜温差大 B. 植被常绿茂密,减弱风力
C. 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 D. 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
9. 珀斯风力强劲的时期
A. 西欧南北温差大 B. 正值当地葡萄的收获季节
C. 是享受珀斯海滩阳光浴的最佳季节 D. 亚洲低压强盛
【答案】8. D 9. D
【解析】本题以澳大利亚“风城”之称的珀斯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8题详解】
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珀斯位于澳大利亚西南沿海,白天受来自内陆的东南信风影响;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夜晚受来自西南海洋的海风影响.D正确。
【9题详解】
珀斯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加上西侧没有地形阻挡,风力强劲.珀斯风力强劲的时期为南半球冬季,西欧南北温差大应该是北半球冬季A错误。当地葡萄的收获季节和享受珀斯海滩阳光浴的最佳季节为南半球夏季,BC错误。亚洲低压强盛时为北半球夏季,D正确。
羚羊峡谷(36°51'28″N,111°22'20″)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的沙漠,常年处在干涸的河道之中。看它的外观如同地表的沙体被流水冲出的细沟(如图)。但当人们深入谷底则会发现谷壁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幻化出奇异的色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人们游览羚羊峡谷的最佳时间是在当地
A. 8点前后 B. 12点前后
C. 16点前后 D. 20点前后
11. 羚羊峡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 B. 岩石风化和流水侵蚀
C. 岩石风化和风力侵蚀 D. 生物作用和冰川侵蚀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说明该峡谷狭窄。“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幻化出奇异的色彩”说明最佳观看时间应是太阳高度角较大时。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正午最大,正午地方时为12时。故B正确。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羚羊峡谷位于沙漠中。沙漠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岩石松散,羚羊峡谷地处科罗拉多高原的中部,科罗拉多高原的降水多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在夏季出现。暴雨造成的山洪水量大,水流急,常常沿地表的低洼缝隙急速流下,侵蚀作用强,形成狭窄幽深的峡谷,故A正确。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2. 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A. 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B. 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C. 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D. 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13. 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最佳旅游时间在
A. 12~2月 B. 6~8月
C. 3~5月 D. 9~11月
【答案】12. C 13. C
【解析】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方面,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方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方面,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图表信息分析可知,该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水分充足,巧克力山能够长草,但无法长树木,与不同植被的生长特点相关,该地石灰岩小山土层较薄,树木难以生长.C正确。
【13题详解】
由于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份干湿两极。在3—5月,气温升得很高,降水稀少,为干季,小山上“草堆”干枯,转为褐色,“巧克力”。C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湿润地区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甲地流水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 1 月 B. 3 月
C. 7 月 D. 10 月
15. 影响图中居民点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河流 D. 交通
16. PQ 段铁路修建后对该地区原有交通运输方式冲击最大的是
A. 内河运输 B. 航空运输
C. 公路运输 D. 铁路运输
【答案】14. C 15. A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我国湿润地区主要位于南方地区和东北部分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所以流水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7月。
【15题详解】
根据图中居民点分布特点和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居民点主要分布等高线在800到840之间的台地上,不是位于沿河地区,也不是主要铁路沿线地区,同一地区气候类型是一致的,所以地形是影响居民点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
【16题详解】
PQ段铁路修建后对该地区原有交通运输方式冲击最大是公路运输,对内河运输和航空运输影响较小。
我国境内某山脉,主峰周围林立着145座海拔5 000多米的冰峰,该山有现代冰川71条,其中有国内同纬度海拔最低的冰川(最低点海拔2 850米),伸入原始森林6千米,冰川、森林共存。这里还有中国最大的冰瀑布,高1 080米,宽1 100米,每当雪崩发生时,冰雪飞腾,响声如雷,气势磅礴壮观。该山植被郁郁葱葱,生态环境原始,植被完整,珍稀植物种类繁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 该山可能位于
A. 辽宁东部 B. 四川西部
C. 新疆西部 D. 西藏西部
18. 冰川海拔低,冰川、森林共存的主要原因为
A. 气温极低 B. 降水量多
C. 地势陡峻 D. 风力较小
19. 形成该山植被垂直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复杂,人迹罕至 B. 气温高,降水多
C. 海拔较高,阳光充足 D. 纬度低,高差大
【答案】17. B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该山主峰周围林立着145座海拔5000多米的冰峰,应位于西部地区,A错。植被完整,珍稀植物种类繁多,可能位于四川西部,垂直自然带发育完整,B对。新疆西部、西藏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物种少,C、D错。
【18题详解】
冰川海拔低,冰川、森林共存的主要原因为降水量多,雪线低,B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A错。地势陡峻不利于冰川存在、森林生长,C错。风力与冰川、森林共存无关,D错。
【19题详解】
形成该山植被垂直分布特点是植被完整,种类繁多,主要原因是纬度低,高差大,有各种植物适宜的生长环境,D对。地形复杂,人迹罕至;气温高,降水多;海拔较高,阳光充足不是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A、B、C错。
点睛:该山脉海拔高,植被完整,珍稀植物种类繁多,可能位于四川西部,纬度较低,相对高差大,垂直自然带发育完整。降水量多,雪线低,适宜森林生长。新疆西部、西藏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物种少。
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最明显的是
A. 1900年 B. 1930年
C. 1960年 D. 1990年
21. 1910—192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 东北地区寒潮频次增多 B. 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低
C. 南方地区羽绒服畅销 D. 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早
22. 与1960年相比,1980年黄河
A. 结冰期较长,凌汛灾害严重 B. 含沙量增大,三角洲增长快
C. 径流量减小,下游断流加剧 D. 径流量增大,下游洪涝严重
【答案】20. C 21. D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南旱北涝,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伏旱期明显。读图可知1960年距平值最大且大于0 ,说明夏季风最强。故C正确。
【21题详解】
距平大于0,季风势力强,小于0,季风势力弱。读图可知1910—1920年期间,夏季风较强,冬季风较弱;因此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我国北方降水增多,冬季较暖。我国东北地区寒潮频次减少;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应偏高;冬季风较弱,南方羽绒服滞销;夏季风较强,春季气温回升早,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早。故D正确,A、B、C错误。
【22题详解】
与1960年相比,1980年夏季风弱,冬季风强,因此北方黄河流域降水少,径流量减小,下游断流加剧,故C正确,D错误。结冰期虽然长,但河流流量小,凌汛灾害不一定严重,故A错误。河流径流量减小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减少,三角洲增长减慢,故B错误。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小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的左下角有一实线为我国春小麦与冬小麦在地域上的分界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土壤 B. 地形
C. 降水 D. 热量
24. 东北小麦比南方小麦营养价值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品种优良,精耕细作 B. 生育期长,光照充足
C. 生长期长,日温差大 D. 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答案】23. D 24. B
【解析】考查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中生长期与生育期的区别。
【23题详解】
华北平原冬季气温较东北平原高,热量充足。二者在地域上的界线,主要受热量的影响。因此选D答案。
【24题详解】
生长期是指农作物能够生长的时期,生育期是指作物的生长周期即某作物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时间。东北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生长期短,但作物生育期长,加上夏季白昼长,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的积累,所以小麦营养价值高。B正确。
图中湖泊面积随季节而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25. 图中湖泊面积最大的季节及原因正确的是
A. 春季 冰雪融水多 B. 夏季 冰川融水多
C. 秋季 降水多 D. 冬季 蒸发小
26. 图中湖泊面积由小变大期间,河流入湖口位置
①靠近湖心 ②远离湖心
③向南移动 ④向北移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5. B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北纬40°左右的亚欧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稀少;图中河流发源于山地,其主要补给水源可能是冰川融水,夏季气温高,容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注入湖泊后使湖泊面积增大。
【26题详解】
从上题分析可知,图中湖泊面积由小到大期间,该地气温逐渐回升,冰川融水量增大,河流水量逐渐增大,河流搬运泥沙能力逐渐增强,河口泥沙沉积增多,导致河流入湖口位置向南远离湖心的位置移动。
发源于五大湖的圣劳伦斯河以“冰钓”闻名于世,魁北克是一座冰钓之城,每逢冰钓季,在冰封的河床上会搭建起近500间垂钓小屋,蔚为壮观(下图)。读图完成问题。
27. 与魁北克段河流相比,康沃尔段圣劳斯河的水文特点是
A. 流量大,流速慢,结冰期长 B. 流量大、含沙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
C. 流量小,流速快、结冰期短 D. 流量小,含沙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
28. 为了使垂钓小屋在冰面上更加稳固,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 在河床中打木桩 B. 在小屋周围大量浇水
C. 在冰面上大量撒盐 D. 在冰层上铺水泥
【答案】27. C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与魁北克段河流相比,康沃尔段圣劳斯河支流减少,流量小;康沃尔段圣劳斯河河床窄,且位于上游,流速快;纬度比较低,结冰期短。故C正确,A、B错误。康沃尔段受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水位季节变化小,故D错误。
【28题详解】
在冰封的河床上用浇水的方法,水结成冰后可以很好地固定垂钓小屋,并且省时省力,简单易行。在冰面上撒盐会使冰融化;在冰层上铺水泥、在河床上打木桩的方法耗时费力,而且在冰层上铺水泥会破坏生态环境。故B正确,A、C、D错误。
读我国沿88ºE所作的部分地区地形剖面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关于图中甲山脉的正确叙述是
A. 该山脉走向为东北—西南 B. 南坡可能有森林带分布
C. 北坡降水量明显比南坡多 D. 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
30. 图中甲山脉可能是
A. 阴山 B. 天山
C. 昆仑山 D. 秦岭
31. 与图中乙地相比,丙地
A. 水资源丰富 B. 光照资源丰富
C. 风能资源丰富 D. 草场资源丰富
【答案】29. C 30. B 31. B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降水线的分布可知,北坡降水量明显比南坡多,故C正确;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山地的高度、降水量等特点进行判断,甲为天山山脉,东西走向;天山南坡降水量较少,不能形成森林;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很难到达。故A、B、D错误。
【30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山地的高度、降水量等特点进行判断,图中甲山脉可能是天山,故B正确;阴山、秦岭等山地的南坡降水量大;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故A、C、D错误。
【31题详解】
甲为天山山脉,则乙、丙分别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大西洋、北冰洋水汽从额尔齐河河口进入准噶尔盆地,被天山阻挡,在北坡形成迎风坡,降水量丰富;而塔里木盆地地形封闭,水汽很难进入,降水稀少,因此与乙地相比,丙地水资源贫乏,多晴朗天气、光照资源丰富,故A错误,B正确。乙地距离风源地更近,风能资源丰富,故C错误;丙地地表水资源较少,绿洲面积较小,故草场资源较少,故D错误。
读南美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图示①到③大陆东西部地区自然带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盛行风向 B. 地壳运动
C. 土壤肥力 D. 地势起伏
33.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现阶段图③中大陆东部地区
A. 年温差小,太阳辐射强 B. 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
C. 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 D. 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答案】32. B 33. 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将会引起其他要素随之发生改变,呈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
【32题详解】
结合图文信息可以看出图示①到③主要是因为地形发生变化,地壳隆起抬升阻挡了盛行风进入内陆,导致大陆东岸降水减少,植被从原来的森林退化为草原和荒漠。因此该地区大陆东西部地区自然带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B选项正确。
【33题详解】
图③中大陆东部地区因受山地阻挡,来之太平洋的水汽减少,森林退化为草原和荒漠,形成了气候较为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温差大,太阳辐射强,AC错误;该地区降水较少,流水作用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B错误;该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较少,D正确。
下图示意某地理要素等值线的空间分布,完成下列各题。
34. 该地理要素为
A. 海拔高度(m) B. 年蒸发量(mm)
C. 海平面气压 (hpa) D. 年降水量(mm)
35. 影响西部沿海该要素南北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A. 大气环流 B. 纬度位置
C. 地壳运动 D. 距海远近
【答案】34. D 35. A
【解析】
【34题详解】
该等值线大致与海岸线走向一致,且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故可判断是年降水量,故D正确。该区域沿海地区以平原为主,故A错误;蒸发量应该与纬线大致平行;且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应较大,故B错误;在地面图中,海平面气压不可能低至图中所示数值,故C错误。所以选D。
【35题详解】
据上题,该要素是年降水量。北部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南部受副高控制,降水较少,大气环流直接影响了降水的差异,故A正确;纬度位置、地壳运动、植被状况要素均不直接影响降水,故B、C错误。图中距海远近对降水的影响应为东西方向差异,而不是南北方向,故D错误。所以选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6.下图所示地区是世界上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国政府积极支持风能发电的研究和开发,技术日臻成熟,风电已占全国发电量的20%。
材料二:乙国领先科学技术,走高效特色农业之路,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该国在世界鲜花市场的占有率已达6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鲜花王国”。
(1)说出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说明甲国大力发展风能发电的主要原因。
(3)分析乙图成为“鲜花王国”的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1)南部以高原山地(丘陵)为主,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2)(终年盛行西风)风能丰富(且较稳定);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国家政策支持;技术先进;风力发电成本较低;风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
(3)地形平坦;全年温和湿润;有河流经过,提供便利的灌溉水源;地处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欧洲西部,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
【解析】本题考查的重点为欧洲西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属于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1)简答地形特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指出主要地形的类型。地形类型除了我们常见的五种基本地形即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之外,还要注意三角洲、冲积扇等微地貌形态;②要指出地势的分布状况,也就是要说明哪高、哪低以及起伏状况;③沿海地区海岸线曲直状况。
图中最南部等高线稀疏,海拔大于1000米,为高原地形;中部偏南等高线密集,海拔在500米左右,属低山;北部等高线稀疏,海拔不足200米,为平原。由此可知南部以高原、丘陵为主,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图中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2)风力资源丰富、常规能源缺乏,能源需求量大、风能绿色环保、风能发电技术水平高等因素是大力发展风能发电的主要原因。由地理位置可知,甲国终年盛行西风,风能丰富且稳定。甲国为发达国家,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风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材料一还显示,甲国风能发电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技术先进,风力发电成本较低。
(3)本题考查的重点为农业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气候(热量、光照、降水)水源、土壤、地形、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地价等因素。读图可知:乙国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有河流经过,提供便利的灌溉水源。乙国位于欧洲西部,结合材料二可知,乙国鲜花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技术先进。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的最南端的陆地,火地岛南部的德雷克海峡以其狂涛巨浪闻名于世,号称“杀人海峡”。坐落在岛屿南端的乌斯怀亚,是阿根廷火地岛地区的首府,也被人称为世界尽头。它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这是一个别致、美丽的小城,依山面海而建。下图分别为南美洲局部区域图、乌斯怀亚景观图。
(1)简析德雷克海峡航行困难,被称为“杀人海峡”的原因。
(2)乌斯怀亚当地居民的房屋多为低矮的木质结构,反映出当地的哪些自然地理特征。
(3)指出乌斯怀亚建设港口的有利水域条件。
【答案】(1)全年风浪大;夏季多漂浮的冰山;冬季多海雾,对过往船只形成威胁。
(2)森林覆盖率高;风力强劲;(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地震多发。
(3)港阔水深;避风港湾,风浪较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
(1)狂风巨浪、冰山、海雾、暗礁等是威胁海上航行安全的主要因素。阅读材料可知,德雷克海峡地处中纬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且基本是海洋区域,对风和西风漂流的阻挡削弱作用较小;受北部南美大陆和南部南极半岛的阻挡作用,海峡狭管效应明显, 多狂涛巨浪;德雷克海峡距离南极洲较近,夏季多漂浮的冰山;由于冷、暖空气汇合交汇以及沿岸受冷性的西风漂流等共同影响,该海区多海雾,对过往船只形成威胁。
(2)低矮的木质结构房屋具有抗震、防风等作用;乌斯怀亚为世界最南端的城市,建造木质结构房屋还应与当地木材出产量有关。乌斯怀亚依山而建,当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森林覆盖率高;常年受西风影响,风力强劲;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港口建设的有利水域条件主要有: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无结冰或结冰期短,利于船舶航行;避风的港湾、背风地带,利于船舶停泊。乌斯怀亚位于众多岛屿内部水域,并且港区为水域开阔的避风港湾,江阔水深,风浪较小。
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伊犁河从南面注入巴尔喀什湖,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80%~90%,湖中产芦苇和鲤、鲈等鱼类。从1975年到2014年的39年间,巴尔喀什湖萎缩明显,共减少617km2,平均每年减少约15.8km2。巴尔喀什湖正受到“灭湖”威胁。
材料二 巴尔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区等高线图。
(1)与乙河相比,伊犁河(即图中甲河)湖口三角洲更明显,试解释其原因。
(2)经过观察发现,夏季巴尔喀什湖和周围存在局部降水差异,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原因。
【答案】(1)伊犁河流量大、携沙能力强(乙河为时令河,流量少,携带泥沙的能力较弱);流经沙漠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河口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乙河入湖处地势起伏较大,泥沙不易沉积等);伊犁河有多条入湖河道。
(2)①湖区因水面宽广,水的比热容大,夏季升温慢,气温较周围地区低;气流下沉,降水较少。②湖区周围地区陆地比热容小,夏季升温快,温度较高;气流受热上升。湖泊和周围地区之间形成局部热力环流。气流中的水汽因上升冷却而成云致雨,导致湖区周围降水量较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热力环流知识以及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
(1)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其大小与流水携带的泥沙量多少、流速有关。伊犁河有多条入湖河道;伊犁河流量大、携沙能力强;流经沙漠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河口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乙河为时令河,流量少,携带泥沙的能力较弱;乙河入湖处地势起伏较大,落差大泥沙不易沉积。
(2)空气中水汽含量、气流的垂直运动等是形成降水的主要条件。夏季巴尔喀什湖和周围存在局部降水差异属于热力环流知识的迁移应用。湖泊比热容大陆周边陆地,湖区因水面宽广,水的比热容大,夏季升温慢,气温较周围地区低,气流下沉,降水较少。湖区周围地区陆地比热容小,夏季升温快,温度较高,气流受热上升;湖泊和周围地区之间形成局部热力环流,即多湖风;湖风带来气流中的水汽因上升冷却而成云致雨,导致湖区周围降水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