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广东省高明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静校练习(第13周)
展开广东省高明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静校练习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下图为长江经济带部分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图中经济地带( )
①Ⅰ轴、Ⅱ轴分别沿河流、铁路线分布 ②Ⅱ轴较Ⅰ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
③M区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外区调入 ④N区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环境质量优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 )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A.①⑤⑥ B.①②⑥ C.①②④ D.④⑤⑥
下图为浙江省2000—2016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变化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图中四条折线中代表城镇化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示期间浙江省( )
A.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B.城镇化率与第二产业变化同步
C.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 D.目前处于高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在我国,从城镇回农村创业已成为一种潮流。农业部数据显示,近年来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各类人员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570多万,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450万人,这些“归雁”对活跃农村经济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亮点。据此完成第5~7题。
5.在我国,“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 ②“归雁”地政府扶持力度的增强
③家乡气候条件的改善 ④原就业地医疗卫生水平的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归雁”经济对“归雁”地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A.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B.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C.城市失业率提高 D.乡村土地撂荒,无人耕种
7.“归雁”经济创业者们具有的优势是( )
A.市场竞争意识强,营销渠道广 B.创业理念先进,愿望强烈
C.具有务工、经商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D.拥有广阔的融资渠道
“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和川渝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10题。
8.与川渝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①资金充足 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西电东送”工程中川渝地区应重点开发的能源是( )
A.水能 B.煤炭、天然气 C.核能 D.太阳能
10.在与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川渝地区应重点发展( )
A.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下图为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上、中、下游的总人口、城镇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上、中、下游依次递增的是( )
①人口规模 ②城市化水平 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④区域面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群的发展战略重点对应正确的是( )
①综合交通枢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②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③全球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一带一路”总枢纽 ④重要经济中心和开放高地,内陆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A.成渝城市群—④、长江中游城市群—②、江淮城市群—③、长江三角洲城市群—①
B.成渝城市群—①、长江中游城市群—④、江淮城市群—②、长江三角洲城市群—③
C.成渝城市群—②、长江中游城市群—④、江淮城市群—③、长江三角洲城市群—①
D.成渝城市群—④、长江中游城市群—①、江淮城市群—②、长江三角洲城市群—③
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变化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是( )
A.广州 B.江苏 C.台湾 D.辽宁
14.该省级行政区域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是( )
①科技发展缓慢 ②生产成本上升,工业向外转移
③服务业快速发展 ④矿产资源枯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据此回答15~16题。
15.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⑥
16.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B.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厂 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18.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原因的是( )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19~20题。
19.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20.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企业间过度竞争 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昆山产业结构变化图
2016年昆山市再次荣登中国百强县之首。昆山市产业优化和升级之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是苏南模式的突出代表。昆山,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邻国际大都市上海,西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京沪铁路直穿开发区,昆山至上海乘高铁约25分钟直达。
(1)1978年,昆山是地地道道的农业县;2008年之后,昆山是实实在在的工业城。指出昆山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的变化趋势。
(2)1978年至1985年,昆山市第二产业迅速发展,主要承接了纺织、化学原料、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简述昆山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3)1990年至2000年,昆山市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兴旺,零售业、餐饮等服务业火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4)2000年之后,昆山市不断向外转移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建设高新技术园区。解释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A | A | C | C | A | B | C | B | A | A | C | D | C | D | B | D | A | B | C | B |
21.(1)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降低;城郊农业兴起等。
(2)距离上海市近,地理位置优越,依托上海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发展经济;交通便捷;土地成本低;劳动力廉价。
(3)伴随着第二产业的急速发展,外来人口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增强。
(4)随着经济的发展,昆山市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劳动力价格上升,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适应昆山经济发展;昆山市利用其科技水平的提升、交通便利等条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园有集聚效应,土地利用效率高,能满足大规模协作化工业生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