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卷(解析版)
展开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第三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地球仪是( )
①不规则的球体 ②正球体
③地球的原型 ④地球的模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 地球仪上的本初子午线是( )
A.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 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C. 东经度与西经度的分界线 D. 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3. 与60°E经线相对的经线是( )
A. 60°W经线 B. 120°E经线
C. 120°W 经线 D. 180°经线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和地球仪、经线与纬线的划分。
【1题详解】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虽然不太规则,但不规则的幅度相对于六千多公里的地球半径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在地球仪上根本无法显现出这样微小的不规则,地球仪只是地球的一个大致模型,正球体是地球模型的最简单的一种,主要是简单容易理解,主要教学用途。②④正确,故本题选择D。
【2题详解】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C对。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计算纬度的起始线是赤道。排除ABD,故本题选择C。
【3题详解】
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每条经线与它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度数和为180°,东西经度相反。所以与6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20°W。故本题选择C。
读地球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⑤⑥ D. ⑦⑧
5. 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 ( )
A. 西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答案】4. A 5. B
【解析】
【4题详解】
北极点为中心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所以①②③④位于北半球,南极点为中心,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⑤⑥⑦⑧位于南半球;东西半球界限以(20゜W,160゜E),两条经线间间隔为10゜,①②⑤⑥位于西半球,综上可知,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的是①②,故本题选择A。
【5题详解】
④位于5゜E附近,为北半球,⑧位于5゜W附近,为南半球, 所以④位于⑧的东北方向。故本题选择B。
人们通常以经度0°,北纬38°为极点,将陆地相对集中的半球称为“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如图,P点为“陆半球”的极点,阴影代表“陆半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水半球”的极点应为( )
A. 北极点 B. (180°,38°S)
C. 南极点 D. (0°,38°S)
7. 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A. 经度0°向西至20°W B. 20°W向东至90°E
C. 90°W向东至90°E D. 20°W向西至90°W
【答案】6. B 7. D
【解析】
【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 ,与陆半球对应的“水半球”的极点应与陆半球的极点关于地心为对跖点,经度互补,纬度数相同,南北半球相反,所以“水半球”的极点应是(38°S,180°),故选B。
【7题详解】
据材料知,“陆半球”的极点(38°N,0°),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的范围是90°E-0-90°W,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至90°W。因此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20°W向西至90°W。故选D。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设A、B两地和B、C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1和L2,则 ( )
A. L1约为L2的一半 B. L1和L2 相等
C. L1约为L2的1.5倍 D. L1约为L2的两倍
9. 若飞机从图中B点飞往D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合理的方向是 ( )
A. 一直向东 B. 一直向西
C. 先向西南在向西北 D. 先向东南在向东北
【答案】8. B 9. C
【解析】
【8题详解】
在经纬网中,把地球看做一个规则圆体。图中AB位于同一经线上,AB之间相隔纬度60°,经线上的2点也是处于地球大圆上,BC两地经度相差180°,在对面的两条经线上,最短距离为过南极点,计算纬度也是相隔60°。所以在经纬网上看L1和L2 是相等的。故本题选择B。
【9题详解】
图中B点和D点均位于60°S纬线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的劣弧段,据图可知B、D两点的经度和大于180°,所以D点(135°E)位于B点(135°W)的正西方向,飞机从B点飞往D点最短航线的大圆劣弧凸向南极点,此时正确的航向为先向西南,再向西北。故本题选择C。
下图为两幅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①②之间最短距离是( )
A. 等于⑥⑦ B. 等于②④
C. 大于①③ D. 小于⑤⑧
11. 当①地处于正午时,⑤地的时间是( )
A. 0时 B. 9时
C. 14时 D. 18时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地位于(30°S,30°W),②位于(0°,0°),①②之间最短距离是地球大圆的一段劣弧。⑥地位于(0°,0°),⑦位于(30°N,30°W),故其最短距离和①②相等,A对。④地位于(0°,30°E),所以①②之间最短距离要大于②④,B错;①③之间的最短距离要经过南极点,纬度相差120度,所以①②之间最短距离要小于①③,C错;⑤点位于(30°N,0°),⑧地位于(60°N,30°W),所以①②之间最短距离大于⑤⑧。故本题选择A。
【11题详解】
①地位于(30°S,30°W),⑤点位于(30°N,0°),经度相差30度,时间相差2个小时。所以当①地处于正午12点时,⑤地的时间是为14时。故本题选择C。
读下面的四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②地的地理坐标为( )
A. (20°N,100°W) B. (20°N,100°E)
C. (20°S,100°W) D. (20°S,100°E)
13. 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 )
A. 丁 B. 丙
C. 乙 D. 甲
【答案】12. B 13. 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地图和经纬网的基础知识。
【12题详解】
读乙图的经纬网图进行判断:从下往上数值逐渐递增,②地位于北半球,在20°N纬线上,从左往右数值逐渐递增位于东半球,在100°E经线上。所以②地的地理坐标为(20°N,100°E),故本题选择B。
【13题详解】
四幅图相隔的经纬度相同。地球上不同经线上相隔相同的纬度,距离相等,但是在不同的纬线上相隔同样的经度距离不一定相等。因为纬度越高,纬线圈长度越短,所以四幅图中,所在纬度最低的,表示的面积最大。丙的区域纬度(0°-20°S)最接近赤道,纬度最低,表示的面积最大。故本题选择B。
下列甲、乙两图分别是中国地图和京津唐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甲、乙两幅图图幅大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表示的图中内容较详细、范围较小
B. 乙图表示的图中内容较详细、范围较小
C. 甲图表示的图中内容较详细、范围较大
D. 乙图表示的图中内容较粗略、范围较大
15. 若据量算,乙图中北京到唐山的图上距离为1.5cm,按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是( )
A. 100千米 B. 150千米
C. 200千米 D. 250千米
【答案】14. B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读图可知,图甲为中国地图,表示的内容简略;图乙为京津唐地图,表示的内容相对详细;因此可判断,图甲比例尺小、范围较大;图乙比例尺大,范围较小。依据题意,故本题选择B。
【15题详解】
图中比例尺是:1:10000000。也就是图中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是100万厘米,也就是100千米。乙图中北京到唐山的图上距离为1.5cm,按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是150千米。故本题选择B。
图1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2为图1中甲、乙两点间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王村位于乙地的( )
A. 正东方向 B. 东北方向
C. 正西方向 D. 西南方向
17. 陡崖M最大落差为( )
A. 198米 B. 290米
C. 380米 D. 450米
18. 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 )
A. 300 B. 400
C. 500 D. 600
【答案】16. A 17. C 18. B
【解析】
【16题详解】
由图二剖面图的图示指向南方,可知甲在乙的正北;所以换算对照图一得知王村在乙地的方向和甲在乙的方向垂直,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图中王村位于乙地的。故本题选择A。
【17题详解】
M处在三条等高线交汇,图示等高距是100米,所以M处陡崖高差是200-400米。结合选项符合题意的最大落差为380米。故本题选择C。
【18题详解】
P是一闭合区域,由“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判断P处海拔大于500米或小于400米;由剖面图可知P是一凹地,所以P地海拔是400,即表示其比400米还要低的低地。故正确答案选择B。
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
A. 435 m B. 445 m
C. 455 m D. 465 m
20. 图中河流流向为( )
A. 西北流向东南 B. 西南流向东北
C. 东南流向西北 D. 正东流向正西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读图得知,河流两侧等高线数值相等,图中等高距为 10 米,从图中430米等高线推算,可读出山峰高度为 450~460 米,选项中符合要求的只有455米符合,故本题选择C。
【20题详解】
河流由高向低流,也就是图中的左上角向右下角流,再结合图中的指向标指北方向,可判断出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故本题选择B。
下图是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数字单位为米,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可能为( )
A. 650 m B. 600 m
C. 550 m D. 500 m
22. 图中有一座占地17000m2的寺庙,有“进山不见寺”的特点。该寺庙最可能位于(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答案】21. C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读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再结合等高距为50m得知,图中最高点山峰:900m<最高点<950m;图中最低点为:350m<最高点<400m;所以计算得出,高差在500m-600m之间,不含500m和600m;结合选项,可能为550m。故本题选择C。
【22题详解】
“进山不见寺”说明该寺庙所处位置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丁符合特征;在图中找出四点对比可知,甲乙丙三地的位置位于山脊处,容易被发现,不符合“进山不见寺”的特点,故排除ABC。故本题选择D。
某校地理小组的同学进行野外考察活动,下图为考察地区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同学们在甲村测得气温为22 ℃,则此时乙村的气温约为( )
A. 25 ℃ B. 24 ℃ C. 19 ℃ D. 16 ℃
24. 图中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观察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3. C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甲村海拔范围0-100米,同学们在甲村测得气温为22 ℃,乙村海拔范围500-600米,两村的高差范围是400-6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则此时乙村的气温范围是18.4℃-19.6℃,约为19 ℃。故本题选择C。
【24题详解】
图中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观察点是②,没有地形阻挡视线,B对。①地与乙村间有山脊阻挡视线,A错;③地与甲村间有陡崖阻挡视线,C错;④地与甲村间有山峰阻挡视线,D错。故本题选择B。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25. 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
A. 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 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
C. 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 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26. 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25. B 26. A
【解析】
【25题详解】
读图,根据等高线凸出方向判断,①处处于河谷中,等高线密集,说明邻近陡坡,易受山洪和山石威胁,B对,C错。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不是主要原因,A错。位于河谷中,离河流近,D错。
【26题详解】
在山区修路的原则是尽量避开陡坡,尽量少穿越等高线。读图,甲基本是沿等高线修建,坡度小,虽然距离较远,但运输安全性好,比较合理,A对。乙、丙、丁多次穿过等高线,还要开凿隧道,工程量大。路面起伏大,运输不安全,不合理,B、C、D错。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示区域内P、Q所代表的地形分别是( )
A. 洼地、山丘 B. 洼地、洼地
C. 山丘、洼地 D. 山丘、山丘
28. 沿图中E—F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是上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27. C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等高线图中地形判断规律是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P符合其特征;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Q符合其特征。所以图示区域内P、Q所代表的地形分别是山丘、洼地。故本题选择C。
【28题详解】
从上题得知,图示区域内P、Q所代表的地形分别是山丘、洼地。所以坡面图是高幅是先小幅上升(25-26之间),然后下降到最低点Q(21-22之间),然后再上升到最高点P(27-28之间),然后再下降。图中符合只有乙。故本题选择B。
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C层 B. D层
C. E层 D. G层
30. 图中字母D+C代表的圈层名称为( )
A. 地壳 B. 岩石圈
C. 地幔 D. 地核
【答案】29. C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存在于地幔中(图中F),再位于莫霍界面(图中A)以下,对应图中的E圈层。C层是地壳,D层是岩石圈地幔,G层是地核。故本题选择C。
【30题详解】
岩石圈包括的地壳(上图C)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上图D),主要组成部分是各类岩石。故本题选择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城市A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马塞尔与A地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________千米。乙国位于甲国的________方向。
(2)两图相比,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_,而另一图对地理事物描述更________。
(3)若将两图比例尺放大到2倍,所画出的新图图幅面积是原图的________倍。
(4)图中的马赛卢、安道尔和A三城市,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________。
【答案】 (1)(27.5°E 、30°20′S) 111千米(此两问答案参照一定范围即可) 西北 (2)乙 简略 (3) 4 (4)安道尔和A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知识。
(1)读图可知,A点位于东经范围,经度在27°E -28°E 的中间位置,所以约在27.5°E ;A点位于南纬范围,在30°S以南,纬度约和30°S 差五分之一的位置,所以约在30°20′S。 马塞尔与A地之间刚好差1个经度,1个经度约为111千米。从经纬网得知,纬度上看,乙国在甲国北部;经度上看,乙国在甲国西部。综合来看,乙国位于甲国的西北方向。
(2)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两图相比,比例尺较大的是乙,而另一图对地理事物描述更简略。
(3)比例尺放大2倍,图幅面积是其平方数,也就是4倍。
(4)以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为界,高纬度:南北纬60°--南北纬90°;中纬度:南北纬30°--南北纬60°;低纬度:南北纬0°---南北纬30°。读图可知,马赛卢、安道尔和A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安道尔和A城市。
32.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⑥四处地形分别是 、 、 、 、
。
(2)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为什么?
(3)该区域水库的坝址选在了A附近,请说明理由。
(4)图中②处陡崖顶部海拔约为 米,陡崖相对高度为 米。
(5)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大致为 方向。
【答案】(1) 盆地 陡崖 山谷 山脊 鞍部
(2)乙 乙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且靠近河流,灌溉方便。
(3)峡谷出山口,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
(4)300-350 50-150
(5)自西南向东北流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名称的判断、山区适宜修建梯田的位置、水库选址和等高线的计算等知识点。
(1)等高线图中地形判断规律是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有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所以①为盆地,②为陡崖,③为山谷,④为山脊,⑥为鞍部。
(2)本题主要从坡度、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乙处,乙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且靠近河流,灌溉方便。
(3)结合等高线线图得知,A位于峡谷出山口,有口袋型库区,这样工程量小,施工难度也会变小。
(4)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公式“(n-1)×d≤△H<(n+1)×d”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②陡崖处,n=2,d=50米,50≤△H<150。
(5)河流由高向低流,也就是图中的左上角向右下角流,再结合图中的指向标指北方向,可判断出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33.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虎山与桥梁A的相对高度约为( )
A.450米 B.650米C.750米 D.850米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3)分析B、C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
(4)图中甲村与乙村相比,哪一村的规模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请说明理由。
(5)甲村与乙村相比, 村更易发生地质灾害,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有 。
【答案】(1)B
(2)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
(3)B处降水多于C处 B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4)甲 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5)乙 滑坡、泥石流。
【解析】本题考察地形图、等高线的相关知识。
(1)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虎山的高度为900米~1 000米,桥梁(A)的高度为300米~400米,因而两者的相对高度为500米~700米,结合选项650米适合。
(2)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地势特征: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地形分布以山地为主,中部位谷地。
(3)该地区位于华北地区,夏季风为东南风,B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因而降水多,C为背风坡,降水少。故降水量B多C少。
(4)合理观点理由从水平距离相当角度阐述。不合理观点理由从C线路坡度较大阐述。
(5)甲村与乙村相比,乙村附近等高线密集,更靠近陡坡,处于河流流经的谷地,可能出现滑坡和泥石流。
3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近年来,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渤海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受损,海洋生态灾害频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2018年12月,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了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说明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的原因,并分析《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可能采取的治理措施。
【答案】原因:沿岸地区经济发达,海洋生产和沿海的工农业活动排放污水多;海域污染严重,污染范围广,渤海海域比较封闭,海水自净能力弱。
措施:整治渤海海域及其附近的生产活动,实现达标排放;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排放污水的行为;对污染严重的水域进行生态修复。
【解析】由于渤海沿岸地区有京津唐、辽中南等工业基地,开发时间长,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各类经济活动排放污水多,海域污染严重,污染范围广;渤海属于我国的内海,海域比较封闭,海水自净能力弱。这些都导致了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对渤海综合治理可能才去的措施要从渤海的污染源头考虑,对渤海海域及其附近的生产活动进行监管,对污水排放严格标准,实现达标排放;对水域水情加大巡查力度,惩治乱排放;对污染严重的水域进行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