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实验部下学期升级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实验部下学期升级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如图甲为波兰位置图,图乙为秘鲁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有关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的比例尺比图乙小 B. 波兰位于秘鲁的西北方向
C. 波兰和秘鲁皆位于西半球 D. 波兰位于秘鲁的东北方向
2. 根据地理坐标可计算出秘鲁国土南北最大距离约为( )
A. 440km B. 1200km
C. 1998km D. 2965km
【答案】1. D 2. C
【解析】本题考查地图和经纬网。
【1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图甲的实际范围小,两图的图幅相同,所以甲图的比例尺比图乙大,A错。东西方向按经度差小的一侧判断,波兰位于秘鲁的东北方向,B错,D对。波兰位于东半球,秘鲁位于西半球,C错。故选D。
【2题详解】
根据地理坐标,秘鲁的北部纬度约是0°,南部纬度约18°S,南北跨纬度约18°,纬度1°距离是111千米,可计算出秘鲁国土南北最大距离约为 1 998 km,C对。A、B、D错。故选C。
2017年世界各地众多大城市在当地时间3月25日20:30-21:30陆续熄灯1小时,进行“地球一小时”活动。2017年3月25日晚8:30,中央电视塔为2017“地球一小时”活动熄灭了外景灯光,这是“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国落地的第9年。2017年我国“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蓝色WE来”,即为了我们共同的蓝色未来,提倡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3. 当中央电视塔开始熄灯时,世界时(世界时为0时区的区时)为( )
A. 24日20:30 B. 24日12:30
C. 25日20:30 D. 25日12:30
4. 当图中“今天”为3月25日时( )
A. 没有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B. 大多数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C. 仅少数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D. 所有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答案】3. D 4. A
【解析】本题考查时差的计算。
【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25日北京时间(东8区)20:30开始活动时,世界时是中时区的区时,两地相差8个小时,且北京时间早于世界时8个小时,故世界时为25日12:30。故选D。
【4题详解】
当图中“今天”为3月25日时,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今天”的时间范围为0时到6时,“地球一小时”活动是指当地时间3月25日20:30-21:30陆续熄灯1小时,即该日没有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故选A。
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西北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相片。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 拍摄者位于树的( )
A. 东方 B. 西方
C. 南方 D. 北方
6. 拍摄时,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A. 4:00 B. 9:30
C. 16:30 D. 19:00
【答案】5. B 6. 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特征,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太阳方向与物影的关系。
【5题详解】
由题中信息可知植物生长具有趋光性,面向树的右侧长势较好,左侧长势较差,结合我国为北半球,因此右为南,左为北,拍摄者位于西方。故选B。
【6题详解】
该地位于西北地区,正午太阳在南部天空。根据材料,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可以判断右侧是正南方向。所以,树影此时朝向西北,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应是上午时间,可能是9:30,B对。故选B。
位于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在历史上曾多次喷发,据清代《黑龙江外记》记载:“……,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约数日火熄,其地遂呈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亦有碎石块落至原地,亦落四周,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7. 古文中记载的“火”最有可能来自( )
A. 地壳 B. 岩石圈
C. 软流层 D. 下地幔
8. “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最有可能与图中数字所示地质作用一致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7. C 8.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的物质循环,学生要熟悉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
【7题详解】
古文中记载的火是从地球内部出来的,最有可能来自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岩浆来自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选择C。
【8题详解】
“坠落石块,视之若火,熄则呈黑”最有可能是岩浆岩,是由岩浆转化成岩浆岩过程,选择C。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9. ①坡是( )
A. 迎水坡,流速快 B. 迎水坡,流速慢
C. 背水坡,流速快 D. 背水坡,流速慢
10. 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
A. ①坡和②坡 B. ③坡和④坡
C. ①坡和③坡 D. ②坡和④坡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读材料“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 可知,迎水坡表现为水流堆积,背水坡表现为水流侵蚀,由此判断,①坡主要表现为泥沙的沉积,因此为迎水坡。水流流速受上坡的影响,流速较慢,选B。
【10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迎水坡表现为水流堆积,背水坡表现为水流侵蚀,②④为背水坡,水流流速受下坡影响,流速较快,主要以侵蚀为主,选D。
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观测点海拔(m) | 440 | 471 | 500 | 526 | 500 | 477 | 500 |
出露岩层 | a | b | c | d | c | b | c |
11. 图中甲处可能是( )
A. 背斜山 B. 向斜谷
C. 背斜谷 D. 向斜山
12. 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11. D 12. C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
【11题详解】
结合表格中岩层分布和岩层a—b—c—d由老到新的关系,可知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根据海拔可知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地,故该地的地形是向斜山,D对,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D。
【12题详解】
乙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根据海拔可知中间海拔比两翼矮,可判断是背斜成谷。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可知,A为背斜山,B为向斜山,C为背斜谷,D为向斜谷。故选C。
左图是世界某区域图,右图是图甲中三个城市的年降水量和冬雨率柱状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造成旧金山、洛杉矶、圣迭戈三个城市年降水量和冬雨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山脉走向 B. 纬度位置、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 沿岸洋流、植被覆盖率 D. 地势起伏、人类活动
14.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区域实施的调水工程最可能为( )
A. 东水西调 B. 西水东调
C. 北水南调 D. 南水北调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旧金山、洛杉矶、圣迭戈均位于30°N至40°N之间,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30°N至40°N之间,南部纬度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冬雨率较高,年降水量较小;北部纬度高,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冬雨率较低,年降水量较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北部降水较多,南部降水较少,应该是吧把北部多余的水调往南部地区去,所以调水工程为北水南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利马虽然被称为“无雨之都”,但建城以来城市却植被茂盛,绿树成荫,原因是( )
A. 大量开采地下水、草木生长有稳定的浇灌水源
B. 东水西调,工程措施解决了草木的浇灌水源
C. 地面辐射旺盛,水汽凝结形成的露珠,地面湿润
D. 低纬地区,海水蒸发旺,寒流的降温作用使空气底层水汽过饱和,容易凝结成水
16. 甲、乙两地,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但气候差异明显,其主要的原因是( )
A. 盛行风性质差异大 B. 洋流成因差异大
C. 地面植被差异大 D. 盛行风向差异大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从利马的地理位置来看,大部分处于副热带高压的边缘,气流下沉,气候干旱;又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因而被称为“无雨之都”,从海陆位置看,利马位于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此处为秘鲁寒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1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为热带沙漠气候,因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地处背风坡,甲为热带雨林气候,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风从海洋上来,带来充沛降水,所以A正确。
固体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2017年5月10日起,中国地质调查局从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开采可燃冰。2017年7月9日14时52分,可燃冰的试采井在连续60天稳定产气后正式关井,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取得圆满成功。下图为神狐海域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若在神狐海域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则可能( )
A. 缓解全球变暖 B. 改变洋流方向
C. 很快取代石油 D. 影响海洋生态
18. 试采期间,可燃冰试采平台遭遇了2017年第2号台风“苗柏”的侵袭,该台风( )
A. 生成于赤道低气压带附近 B. 使试采区的风向发生变化
C. 撤出陆地后再次经过试采区 D. 气压值最低处的风速最大
19. 下列地形区中,可能有可燃冰分布的是( )
A. 华北平原 B. 云贵高原
C. 青藏高原 D. 东南丘陵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固体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若在神狐海域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可能影响海洋生态。选D正确。
【18题详解】
台风是强热带气旋,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或副热带海域,不是赤道附近;台风带来狂风暴雨,使试采区的风向发生变化,影响开采;台风登陆后会减弱为热带低压,势力减弱,不可能再次回到海洋;台风中心气压低,但风眼中心是无风,外围是狂风。选B正确。
【19题详解】
固体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四个地方中青青藏高原有多年冻土,可能有可燃冰。选C正确。
用实验模拟某一大气运动形式(见下图):在密封的长方体容器内放入两个碗,一个碗内放入热水,另一个碗内放入冰块,从容器上方一小孔放入一支点燃的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为( )
A. 气旋 B. 季风环流
C. 热力环流 D. 反气旋
21. 关于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压较低
B. 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C. 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高
D. 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地面凸出
【答案】20. C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一个碗内放入热水,另一个碗内放入冰块,模拟近地面不同地方受热不均,从容器上方一小孔放入一支点燃的香,香冒的烟会随着空气的流动而流动,从而模拟了热力环流。
【21题详解】
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压较高;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低;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出;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2017年2月26日,我国华北地区遭遇大范围严重雾霾。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
A. 太阳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B. 太阳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C. 地面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D. 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23. 出现雾霾时,会导致( )
A. ①增强 B. ②减弱
C. ③增强 D. ④增强
24. 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的气象条件是( )
A. 交通污染加重 B. 空气对流很强
C. 空气流动微弱 D. 大风降温
【答案】22. A 23. D 24. C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22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为大气的削弱作用,地面辐射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故③为地面辐射,大气具有保温作用,④为大气逆辐射.故选A。
【23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的削弱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发生雾霾天时,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故选D。
【24题详解】
交通污染严重不是气象条件;空气对流强均利于污染物扩散,不易形成灰霾天气;大风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不易形成灰霾天气;空气对流微弱污染物不易扩散,易形成灰霾天气。选C。
正常情况下,秘鲁沿岸水温由近岸向外海升高,以20℃等温线为冷暖区域的边界,外海是广阔的暖水水域,而近岸则是狭长的冷水水域,冷水区域的等温线通常与沿岸的走向保持一致。下图为秘鲁沿岸表层水温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5. 影响该海域形成冷暖水域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热力差异 B. 海水透明度
C. 洋流性质 D. 太阳辐射
26. 每年6—7月图示海域渔场渔获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东南信风减弱 B. 河流流量减少
C. 秘鲁寒流加强 D. 海水光照减弱
【答案】25. C 26. A
【解析】
【25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该海域位于东南信风带,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从而形成离岸风,进而形成离岸流,深层冷水上泛形成寒流,水温较低,向周围冷水上泛减弱,温度较高,故答案选C项。
【26题详解】
该地的渔场主要是冷水上泛,从而带来海底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饵料增多,从而形成渔场,因此渔业资源的减少,应该与营养物质减少有关,营养物质减少与冷水上泛减弱有关,冷水上泛减弱与东南信风减弱有关,因此每年6-7月图示海域渔场渔获量减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东南信风减弱。故答案选A。
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2120万。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 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 )
A. 河湖水 B. 雨水
C. 地下水 D. 淡化海水
28. 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27. D 28. B
【解析】本题组以马略卡岛的地图和水资源分布现状为载体,考查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等,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7题详解】
根据材料,马略卡岛降水少,河流短小,而地下水资源丰富,所以马略卡岛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C正确,A、B错误;淡化海水成本较高,D错误。
【28题详解】
根据马略卡岛的经纬度,该地位于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水资源最为短缺,B正确,A、C、D错误。
雪莲是新疆的著名特产,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种子在0℃发芽,3-5℃生长,幼苗能够抵御-21℃的低温,15-25℃生长旺盛,以天山所产最多,质亦最佳。可作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1996年中国已将天山雪莲列为二级保护植物。下图是天山自然带谱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影响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光照 B. 风向
C. 海拔 D. 坡度
30. 天山雪莲最可能的分布区在( )
A. 高山冰雪带 B. 高山草甸带
C. 山地草甸草原带 D. 云杉林带
31. 天山雪莲人工已栽培成功,人工创造的生长环境气候和土壤的突出特点应该是( )
A. 冷湿 B. 冷干
C. 暖湿 D. 暖干
【答案】29. B 30. B 31. A
【解析】
【29题详解】
图中显示天山北坡有森林带分布,自然带谱较南坡复杂,说明北坡水分条件较南坡优越。北坡地处潮湿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影响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是风向。B项正确。
【30题详解】
因为雪莲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而雪线以上常年冰雪覆盖,温度在0℃以下,雪莲难以生长,所以是生长于雪线下方的高山草甸带,B项正确。
【31题详解】
因为雪莲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所以气温低,并且有冰川融水渗入,土壤较为潮湿,故其生长环境是冷湿,A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及现象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为该地区主要的植被自然带,图中左上方给出了M山对应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32. 上图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植被自然带分别为( )
A. 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B. 森林草原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C. 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D. 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
33. 导致该地区Ⅰ→Ⅳ植被自然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变的主导因素为( )
A. 地形 B. 太阳辐射
C. 夏季风 D. 地表径流
34. 导致同一个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在M山东、西两坡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 水分 B. 太阳辐射
C. 土壤 D. 坡度
【答案】32. D 33. C 34. A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32题详解】
读图可知,Ⅰ、Ⅱ、Ⅲ、Ⅳ均位于我国黄河流域,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降水越来越多,自然带依次为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选D。
【33题详解】
根据上题结论,Ⅰ、Ⅱ、Ⅲ、Ⅳ均位于我国黄河流域,自西北向东南分布,自然带依次为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导致自然带递变的主要因素是受夏季风的影响不同,而导致的不同地区降水的差异,从而引起自然带的变化,故选C。
【34题详解】
同一自然带在东西坡出现分布高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西坡同海拔高度多,而东西坡同海拔在太阳辐射及热量上没有差异,坡度对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基本没有影响,故选A。
读我国重点缺水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5. 对各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①地降水量小,农业用水量大 B. ②地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C. ③地降水量小,近海养殖用水量大 D. ④地降水变率大,生产用水量大
36. 解决③地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增加人工降雨 B. 修建梯田
C. 大力开采地下水 D. 跨流域调水
【答案】35. C 36. D
【解析】试题考查缺水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35题详解】
图中③地是华北平原,缺水的原因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C不正确。
【36题详解】
解决③地缺水最有效措施是跨流域调水,D正确;人口增雨要满足一定的气象条件,不是随意就能实现的;修梯田改造的是地形,不会解决缺水问题;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形成地下漏斗导致地面塌陷。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7. 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 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 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本性改变
D. 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38. 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 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 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 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 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答案】37. B 38. A
【解析】
【37题详解】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影响洋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热带地区更加干旱。
【38题详解】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是公众参与的有效方面。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9. 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 B. 光照
C. 降水 D. 地形
40. 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 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 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39. D 40. B
【解析】
【39题详解】
根据材料,古村寨位于谷地地形中,结合指向标,谷地呈南北走向,没有明显的迎风坡差异,东西两侧山坡的热量、光照、降水差异小,不是影响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A、B、C错。吊脚楼依谷地山坡建设,坡度陡,建设难度大,数量少,密度小。坡度小,易建设,数量多,密度大。因此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对。
【40题详解】
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①对。依山而建,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②对。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潮且通风透气,不是防涝,③错。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④对,B对,A、C、D错。
二、综合题
41.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提起墨西哥,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墨西哥人头戴的大草帽。墨西哥有一句话,有墨西哥人的地方就有大草帽,足以看出草帽在墨西哥人心中的地位。读“墨西哥主要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墨西哥人喜欢带大草帽的原因。
(2)墨西哥境内植物资源丰富,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答案】(1)海拔高,光照强,可以防晒;雨季时,降水丰富,便于遮雨;当地草类资源丰富,便于取材。
(2)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南北所跨纬度广,水热差异较大;山地垂直相对高度大,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
【解析】
(1)墨西哥整体海拔高,光照强,带大草帽可以防晒;雨季时,降水丰富,带大草帽便于遮雨;当地草类资源丰富,可以方便制作大草帽。
(2)墨西哥境内植物资源丰富与其纬度低、相对高度大等因素直接有关。
42.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浪波弱则5-6米高,强则高达15米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该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
(1)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原因。
(2)Q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
(3)Q海域是东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1)好望角周边海域冬季正处在盛行西风带的影响下,风力强劲,风浪大;在辽阔的海域上,自西向东的洋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形成巨浪。冬季由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引起的旋转浪叠加在一起时,“杀人浪”更易形成。
(2)本格拉寒流经过该海域,对海域有降温作用;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
海面能见度下降,影响航运速度,容易出现海上交通事故。
(3)由于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附近海区的海水盛行上升流,海水把海底的盐类物质带到大洋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食料,也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鱼类在此富聚而形成渔场。
【解析】本题考查好望角形成风浪的原因,海雾的形成与影响,渔场的形成。
(1)好望角位于南非南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汇合处,这里位于西风带控制区,尤其是好望角的冬季,中纬度地带就成了温差较大的地区,冷暖气流不断交汇运动,极易导致风暴频发。好望角接近南纬40度,而南纬40度至南极圈是一个围绕地球一周的大水圈,广阔的海区是好望角巨浪生成的另一个原因。此外,在辽阔的海域,海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作用,也是巨浪形成的重要原因。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尤其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因此,西方国家常把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称为“咆哮西风带”,而把好望角的航线比作“鬼门关”。
(2)甲海区海雾多发的原因,可以从洋流、水汽等方面回答。本格拉寒流经过甲海域,对该海域有降温作用;盛行东南信风带来的热空气遇海面冷海流,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气。出现海雾主要会影响视线,故影响航行的速度与安全。
(3)在世界海洋的信风带大陆的西岸,多盛行离岸风,形成涌升流,形成了渔场。 其关联大致可以表示为:信风带的西岸--盛行离岸风--形成离岸流--导致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海底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增多--鱼的饵料增多--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乙图为“地中海沿岸地质剖面图”,甲图是乙图岩层局部放大图。
材料二 “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
(1)乙图所示地区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其边界类型为________边界。
(2)②、④两处分别可能是________(岩石类型)和________(岩石类型)。
(3)结合材料二和甲图,判断图乙中①处至少发生过________次地震
A.2 B.3 C.4 D.5
【答案】(1)亚欧 非洲 消亡
(2)花岗岩(或岩浆岩) 大理岩(或变质岩)
(3)B
【解析】该题以地中海沿岸地质剖面图为材料,考查板块学说和地质作用。
(1)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两大板块相互挤压,即为板块的消亡边界。
(2)②处为岩浆侵入地壳上部,但没有露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石,属于侵入岩浆岩,花岗岩或岩浆岩;④处为石灰岩接近岩浆受高温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为大理岩。
(3)地震可能导致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从甲图中可以看出,有三条裂缝,故至少发生过3次震,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