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江西省南昌市豫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 )
A. 西北向东南流 B. 东南向西北流
C. 东北向西南流 D. 西南向东北流
2. 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图)。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3. 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
A. W B. X
C. Y D. Z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1题详解】
首先根据河流穿越的等高线数值特征,标出河流由高到低的流向,然后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判断方向。
【2题详解】
铁路选线一般应尽量选择沿线的地势起伏较小,线路较短,少穿越河流、山地,同时多从城市外围经过,减少对市内交通的干扰。图中乙处地形平坦,但线路弯曲,延长了路线,不合理;丙处从城市中穿过,干扰了市内交通,不合理;丁处则穿过多条等高线,地势起伏较大,不合理。
【3题详解】
图中Z处从等高线特征来看,位于谷地,容易发生山洪;从河流形态来看,位于河流凹岸,河水侵蚀作用强,容易导致堤岸崩塌。
下图所示为沿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①、②、③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
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5. 图中地形西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东部为高原的陆地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图示区域没有穿越的大板块是( )
A. 美洲板块 B. 非洲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亚欧板块
【答案】4. A 5. A 6. 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大洲的自然概况以及六大板块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对世界地理概况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4题详解】
图中所示为沿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结合图中所给经度信息可以判断①为太平洋,②为大西洋,③为印度洋,故选A。
【5题详解】
图中所示为沿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结合经度可以判断甲为南美洲,乙为非洲,丙为马达加斯加岛,丁为澳大利亚。沿23°26′S地形西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东部为高原的陆地是应该是南美洲,故选A。
【6题详解】
23°26′S纬线沿线分布的板块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并未穿过亚欧板块,故选D。
读下列四个半岛略图,回下列各题。
7. 四个半岛具有相同的是( )
A. 植被类型 B. 工业结构
C. 农业结构 D. 半球位置
8. 四个半岛中,东南和西南季风都能够影响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7. D 8. C
【解析】本题结合世界地理中主要半岛的内容,考查其自然地理环境,旨在考查和半岛轮廓的判读,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7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和半岛轮廓判断,①是位于地中海沿岸的亚平宁半岛,②是位于亚洲东部的朝鲜半岛,③是位于我国华南地区的雷州半岛,④是位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显然,四个半岛的植被类型、工业结构、农业结构并不相同,但都同处于北半球与东半球,故选D。
【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四个半岛中,仅有②和③位于季风区。②半岛受东南季风影响,未受西南季风影响;我国的③半岛不仅受东南季风影响,还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故选C。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9. 图中甲被称为“西方的香港”,使其成为国际性海港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理位置优越 B. 海湾面积广阔
C. 资源进口量大 D. 产品出口量大
10. 与图中南部地区交通线延伸方向的一致的是( )
A. 山脉走向 B. 绿洲分布
C. 海岸线 D. 河流流向
11. 丙所在国被称为“烈日下清凉的国土”,不属于造成该地清凉的因素( )
A. 地形地势 B. 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 海陆风
【答案】9. A 10. C 11. C
【解析】本题考查海港的成因分析,交通与地形的关系以及气候的影响因素,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综合素养。
【9题详解】
图中甲地处于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咽喉要道,加之苏伊士运河开通,因此成为联系大西洋与印度洋必经之地,是使其成为国际性海港的主要因素。而海湾面积广阔、资源进口量大、产品出口量大等均不是其成为国际性海港的主要因素。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10题详解】
根据结合图例读图分析可知,中南部地区的交通线沿海岸线分布,两者延伸方向一致,故选C。
【11题详解】
丙国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晴朗。临近海洋,受大西洋(地中海)的调节作用;地处河流源头,海拔高气温低;山地阻挡了南部撒哈拉大沙漠热浪的侵袭;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故夏季“清凉”。可见,纬度位置不属于造成该地清凉的因素。故选C。
拉斯曼丘陵位于南极大陆边缘,面积约40平方千米,是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之一。常年盛行东南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但并没有形成显著的风力地貌。a图为拉斯曼丘陵的位置示意图,b图为丘陵局部地区景观图,c图为拉斯曼丘陵地区各月和每小时的强风频率分布图(南极中山站数据)。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拉斯曼丘陵地区强风频率最高的时间是( )
A. 3月10时-14时 B. 6月14时-20时
C. 9月12时前后 D. 12月8时-15时
13. 拉斯曼丘陵地区常年风力强劲,风力地貌却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 )
A. 岩石坚硬 B. 植被覆盖
C. 积雪覆盖 D. 降水丰富
14. 作为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下列推测与拉斯曼丘陵的自然环境特征相符的是( )
A. 稀疏灌丛广分布 B. 气候干燥面积广
C. 流水作用强烈 D. 海浪堆积明显
【答案】12. B 13. C 14. B
【解析】本题以南极大陆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综合素养。在问题分析时应注重区域自然背景的结合。
【12题详解】
读c图可知,拉斯曼丘陵地区强风频率最高的时间是6月14时-20时,故选B。
【13题详解】
拉斯曼丘陵地区虽然风力强度大,稳定性高,但是由于地表碎屑物稀少,加之积雪的覆益,使地表裸露时间短暂,大大限制了风力作用的进程,故风力地貌不明显,所以C正确。
【14题详解】
该区域为南极高寒地区的大陆边缘,常年受极地东风影响故风力、冰川、海浪作用明显,水体主要以固态形式存在,流水作用在该地区表现较弱,气候严寒干燥,无法发育灌丛植被,,南极大陆由巨厚现代冰川覆益,基底陆地很少出露,故峡湾、海岸地貌难以形成,所以B正确。
【点睛】南极大陆虽风力强盛,但由于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地貌受风力作用影响弱。
伊塞克湖水面海拔高度1600余米,冬季表层水温为2℃~3℃,,终年不冻,有“热湖”之称。由于地理位置特珠,成为候鸟迁徒、过冬、繁殖之地。1948年建立了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伊塞克湖沿岸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伊塞克湖流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据图示信息,推测伊塞克湖终年不冻的原因( )
A. 淡水湖,水量大 B. 地势高,日照时间长
C. 地形阻挡冷空气 D. 板块交界,地热丰富
16. 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因素是( )
A. 聚落多,保护候鸟好 B. 湖面不冻,鱼类丰富
C. 湖泊盐度高,水温高 D. 河流多,入湖水量大
17. 建立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 )
A. 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B. 减少农药使用
C. 提供候鸟栖息地 D. 补充候鸟越冬食物
【答案】15. C 16. B 17. B
【解析】本题组以伊塞克湖为背景材料,以伊塞克湖终年不冻、成为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因素、建立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为切入点,考查了区域自然特征、湖泊水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农业区位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
【15题详解】
伊塞克湖水面汇报高度1600余美,冬季表层水温为2℃-3℃,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侵入,终年不冻,故C项正确。
【16题详解】
伊塞克湖终年不冻,周边气温适宜,河湖中鱼类等资源丰富,利于候鸟觅食,建立保护区,为候鸟提供安全的越冬场所,湖盆东西两侧产粮区和畜牧区,为候鸟提供充足的食物。故B项正确。
【17题详解】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而不是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故A项错误;使用低毒无害农药,实现农业生态化发展,故B项正确;利用候鸟作天敌,抑制害虫;保护湿地,为候鸟提供栖息地;在食物缺乏季节,适当人工喂食,辅助喂养;农业作物收割时,适当遗留,补充候鸟越冬食物等不符题意,故CD项错误。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8. 导致图甲中叶尼塞河东西两侧支流数量差异显著的原因是( )
A. 降水量 B. 温度
C. 地形 D. 冻土
19. 造成叶尼塞河上游到下游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势起伏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
20. 依据图乙,分析此时段最有可能出现凌汛的河段是( )
A. a段 B. b段
C. c段 D. d段
21. 贝加尔湖最大深处达1637米,贝加尔湖是( )
A. 冰川沉积形成的淡水湖 B. 地壳运动形成的淡水湖
C. 河流沉积形成的咸水湖 D. 火山活动形成的咸水湖
【答案】18. C 19. B 20. C 21. B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图甲分析,叶尼塞河的支流主要集中于东侧。根据已学知识判断,叶尼塞河东侧为中西伯利亚高原,西侧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侧地势高,西侧地势低;因此,地形是导致叶尼塞河东西两侧支流数量差异显著的原因,故选C。
【19题详解】
根据图乙判断,叶尼塞河上游到下游温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结合图甲判断可知,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流,上游河段纬度较低,水温较高,下游河段纬度较高,水温较低。因此,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位置。故选B。
【20题详解】
读图乙,根据图中水温,此时a、d附近河段水温低于0℃,已经结冰,不易出现凌汛,故AD项错误;b附近河段水温大于0℃,没有凌汛,故B项错误;c附近河段,水温处于0℃附近,是冰水混合物,最有可能出现凌汛,故C项正确。
【2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最大的淡水湖,是受地壳运动而形成的断陷湖,故选B。
雪山调水工程,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是世界若名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之一。该工程通过修建水库、引水资道、开凿隧洞等形式,将向南流入南太平洋的雪河水调入墨累一达令盆地。雪山是澳大利亚东部大分水岭的一部分,多双河上、下游落差较大,流程长,流经热带草原、地中海等多种气候区,最后注入澳大利亚大陆南部的海域。下图示意“雪山调水工程主要路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 墨累河夏季出现汛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雨水补给 B. 地下水补给
C. 冰川融水补给 D. 湖泊水补给
23. 与雪河河口相比,墨累河河口( )
A. 位于太平洋沿岸 B. 结冰期较长
C. 雨季相同 D. 高温区相同
24. 调水工程对采用开凿隧洞的原因是( )
A. 减少地表蒸发 B. 减少下渗量
C. 减少地形影响 D. 减少建设资金
【答案】22. C 23. D 24. C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汛期期间的水源补给,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及跨流域调水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迁移应用能力以及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
【22题详解】
根据材料“流经热带草原、地中海等多种气候区”,并结合图中等降水量线判断,墨累河流域气候干旱,夏季降水少,河流上游发源于雪山,其夏季出现汛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故选C。
【23题详解】
墨累河属于印度洋水系,没有结冰期,故A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墨累河流经地区主要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而雪河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两者雨季不同,但高温期相同,故C项错误,D项正确。
【24题详解】
分析材料可知,该调水工程是将雪河水调往墨累河,两河流域有雪山相隔,故开凿隧洞主要是考虑地形因素,故C项正确;而减少地表蒸发是开凿隧洞所带来的影响,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开凿隧洞并不会减少下渗量,故B项错误;开凿隧洞反而会增加建设资金,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52分)
2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图甲),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20世纪30年代初,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乙),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
(1)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对田纳西河流域降水的影响。
(2)据图甲说明田纳西河早期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3)田纳西河流域水能丰富,为什么还要建火电站和核电站?
(4)说明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对当地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l)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越过五大湖,带来充足的水汽,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形成较多的降水;夏季,来自墨西哥湾及大西洋上的暖湿气流北上,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地处暖湿气流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因此田纳西河流域冬春多雨,夏秋少雨。
(2)森林破坏(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等。
(3)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水位不稳定,供电量不足;流域内炼铝工业发达(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流域内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火电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火电和核电,可以弥补河流枯水期发电量的不足等。
(4)梯级开发可以减轻洪涝灾害;为农业提供水源,促进农业发展;修建水库利于水产养殖业发展;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发电余热,可以发展温室农业等。
【解析】
(l)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主要从迎风坡、背风坡角度分析。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越过五大湖,带来充足的水汽,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是迎风坡,地形抬升,形成较多的降水。夏季,来自墨西哥湾及大西洋上的暖湿气流北上,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地处暖湿气流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因此田纳西河流域冬春多雨,夏秋少雨。
(2)田纳西河早期开发,种植业、采矿业发展,造成森林破坏,流域的生态环境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重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
(3)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水位不稳定,供电量不稳定。流域内工农业发达,炼铝工业比重大,能源需求量大。流域内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火电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火电和核电,电力供应稳定且可调控,可以弥补河流枯水期发电量的不足等。
(4)田纳西河梯级开发,修建水坝,调蓄径流,可以减轻洪涝灾害。能够为农业提供水源,促进农业发展。修建水库利于水产养殖业发展,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发电余热,可以发展温室农业等。水库大坝建设,还可带动农业观光旅游业发展。
2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涅瓦河口三角洲上的圣彼得堡是18世纪初彼得大帝在丛林和泥潭(沼泽)上建设起来的,是俄罗斯通往欧洲西部的出海口,现在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
(1)描述圣彼得堡市的气候特征。
(2)分析18世纪前涅瓦河口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
(3)评价18世纪初圣彼得堡建城的条件。
【答案】(1)年降水量较多;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小;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气温年较差较大。(任答3点,共6分)
(2)气温较低,蒸发较弱(蒸发量小于降水量)(2分);位于河口,地势较低洼,排水不畅(2分),(受海水顶托作用)海水易倒灌(2分)。
(3)有利:地势平坦,便于城市建设(2分);河口,水源充足(2分),水运便利(2分);森林资源丰富(2分);(与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相比,)气候较温和(2分);临近西欧(当时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2分)。(任答4点得8分)
不利:受西风影响,多雾(2分);沼泽广布,建设成本高(2分);地势低洼,易发生洪涝灾害(2分);热量不足,种植业发展条件差(2分)。(任答2点得4分)
【解析】
(1)气候特征一般结合统计图表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结合经纬度和海陆位置进行分析描述。读该市气候资料统计图,该市降水多,季节变化小。气温方面,夏季短暂,气温较高,冬季寒冷且漫长,气温年较差大。
(2)沼泽地的成因一般分析降水量与蒸发量、地形、排水条件、土壤条件等。结合具体区域展开分析。河口地区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从地形地势来看,位于河口,地势较低洼,排水不畅,(受海水顶托作用)海水易倒灌,所以多沼泽分布。
(3)建城条件分析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具体分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别从地形地势、水源、资源、气候、地理位置、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西洋鲑鱼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洁净的水域,属于溯河洄游性鱼类。大西洋鲑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有“冰海之皇”的美称。近 30 年来,野生大西洋鲑鱼数量减少了 80。挪威峡湾众多,是大西洋鲑鱼养殖的创始国,实行室外网箱养殖。中国主要从挪威进口冰鲜大西洋鲑鱼,近年来沿海渔民开始尝试室外网箱养殖大西洋鲑鱼,但难以成功。
(1)阐述挪威成为大西洋鲑鱼养殖创始国的优势自然条件。
(2)推测近 30 年来野生大西洋鲑鱼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
(3)指出中国沿海渔民室外网箱养殖大西洋鲑鱼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
(4)试为中国沿海发展网箱养殖大西洋鲑鱼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纬度高,北冰洋南下冷海水,水温低且稳定;人口稀少,重视环保,污染排放少,水质洁净;沿岸入海河流多,且受寒暖流交汇的影响明显,饵料丰富;海岸线曲折,多峡湾,养殖场地宽广。
(2)全球气候变暖,水温升高,栖息地面积缩减;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导致河流、海洋污染严重;人类在河流上修建水坝,阻碍大西洋鲑鱼溯河洄游产卵;市场需求量大,人类过度捕捞。(答出三点即可)
(3)夏季水温过高,水温季节变化大;沿海污染严重;有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养殖技术欠缺,经验不足。(答出三点即可)
(4)尝试室内恒温工厂化养殖;学习挪威等国家的养殖经验,引进国外的养殖技术;加大投资力度,适度扩大养殖规模;治理沿海海水污染;加强疾病防控。(答出四点即可)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综合性强,难度大。第(1)、(3)题主要是根据大西洋鲑鱼的生长习性组织答案,第(2)题既要分析自然原因,也要分析人为原因,第(4)题可在上一问题的基础上作答。
(1)读材料可知:“大西洋鲑鱼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洁净的水域”, 挪威纬度高,北冰洋南下冷海水,水温低且稳定;人口稀少,重视环保,污染排放少,水质洁净。读图可知,挪威沿海入海河流多,且受寒暖流交汇的影响明显,饵料丰富;海岸线曲折,多峡湾,养殖场地宽广。
(2)野生大西洋鲑鱼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水温升高,栖息地面积缩减。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水质恶化和鲑鱼溯河洄游受阻,另外市场需求量大,人类过度捕捞。
(3)读材料可知:“大西洋鲑鱼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洁净的水域”,中国沿海为季风气候,夏季高温,水温季节变化大;沿海污染严重。另外中国东部沿海夏秋季节的有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且中国渔民养殖技术欠缺,经验不足。
(4)根据上题中遇到的困难,提出针对性措施即可。如针对水温不适宜,可以尝试室内恒温工厂化养殖。针对水质较差,可以治理沿海海水污染、加强疾病防控。针对技术欠缺,可以学习挪威等国家的养殖经验,引进国外的养殖技术。另外还可以加大投资力度,适度扩大养殖规模。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咖啡最理想的种植条件是15~25 ℃的温暖气候,年降雨量必须为1 500~2 000 mm,还要有肥沃的土壤,最理想的海拔为500~2 000 m。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里约热内卢州人口为1 630万(2013年),占巴西2.1亿人口的7.75%。该地区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城镇人口占95%,乡村人口占5%。下图为巴西东南部区域图。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乙所在地形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简要分析巴拉那河干流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3)简述甲地区有利于咖啡种植的条件。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约热内卢城市化可能出现的城市环境问题。
【答案】(1)地处平原,面积广阔;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植被覆盖率高;河网密布,水量大;土壤肥力较低等。
(2)巴拉那河处在高原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巴拉那河干支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多,河流径流量较大。
(3)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海拔适中;气温适宜,降水丰富;土壤肥沃;靠近大西洋和巴西的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发达。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4)生产、生活密集,大量燃烧能源排放废热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人口和产业集中,大量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城市大气、水、土地污染带来环境恶化;人口大量迁入,造成就业困难,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解析】
(1)乙是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发育了繁茂的热带雨林植被。多雨的平原,河网密布,河流径流量大。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分解和淋溶作用强,肥力较低。
(2)水力资源多少主要看径流量和落差大小。径流量一般受流域面积及流域气候条件影响;地形区过渡地带往往落差大。巴拉那河由巴西高原流向拉普拉塔平原,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巴拉那河干支流众多,主要流经降水较多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河流径流量较大。
(3)首先结合材料所提供的咖啡生长习性分析甲地区自然条件,然后再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咖啡生产的市场、交通和加工等人文条件。咖啡是热带作物,喜湿喜热。甲地区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海拔适中;热带草原气候,气温适宜,降水丰富;土壤肥沃;靠近大西洋和巴西的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发达;近港口,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4)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和社会问题等方面。里约热内卢在巴西国土的东南部,南临大西洋,是巴西第二大工业城市,重要的港口城市;城市化的发展,这里生产、生活密集,大量燃烧能源排放废热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人口和产业集中,大量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城市大气、水、土地污染带来的环境恶化;人口大量迁入,造成就业困难,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