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1月复习诊断(解析版) 试卷
展开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1月复习诊断
一、选择题: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甲岛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导致甲岛周边表层海水接近淡水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降水量 B. 蒸发量
C. 地表径流 D. 植被覆盖率
2. 甲岛上多低矮、尖顶的木屋,反映了该岛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 白昼长、气温高 B. 纬度高、晴天多
C. 多暴雨、湿度大 D. 多雨雪、风力大
3. 关于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表破碎,多构造湖 B. 苔原为主,荒漠化严重
C. 封冻期长,影响通航 D. 水温低,渔业资源缺乏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甲岛位于波罗的海,芬兰的岛屿,从图中可以看出,波罗的海周边有大量河水汇入,使波罗的海成为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C正确。
【2题详解】
该岛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区,全年以西风为主,秋冬季常出现风暴,气温低,降雪颇多,岛上多低矮、尖顶的木屋是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特征,倾角大利于排雪,D正确。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夏半年白昼长,冬半年白昼短,暴雨少,A、B、C错。
【3题详解】
波罗的海海水浅而淡,容易结冰,结冰时间早,冰期长,影响同航,C正确;湖泊多为冰川侵蚀湖,A错;该区域降水较多,以森林为主,荒漠化不严重,B错;渔业资源丰富,D错。
四川古称“蜀国”和“蚕丛之国”,蜀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丝织工艺锦缎。丝绸之路上不断出土的蜀锦是其行销海外的历史见证,但是蜀地极少出土宋代以前的完整蜀锦,然而新疆和田地区却出土了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的汉代蜀锦。“五星出东方”指太阳系中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同现于东方天空的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蜀锦起源于四川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 原料充足 B. 官府扶持
C. 技术精湛 D. 水运便利
5. 蜀地极少出土宋代以前完整蜀锦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稀少,市场狭小 B. 气候潮湿,不易保存
C. 地形崎岖,交通闭塞 D. 战事频发,损毁严重
6. “五星出东方”这一天文现象的成因是( )
①地球自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②五星公转速度各不相同
③五星自转方向皆为自西向东 ④五星公转方向皆为自西向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4. A 5. B 6. A
【解析】
【分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以及天体系统相关知识。
【4题详解】
中国是世界上桑蚕、缫丝、丝绸的原产地,但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生产丝绸,蜀锦发源于四川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四川养蚕缫丝,种植生产蜀锦的原料充足,历史悠久,正确答案选A。官府的扶持有助于蜀锦的发展但并不是主导因素,B错误。蜀锦精美是因为技术精湛,起源和技术精湛无关,C错误。当时的水运交通并不便利。D错误。
【5题详解】
蜀地极少出土宋代以前完整蜀锦的主要原因是跟当时的气候有关,四川盆地地形,气候潮湿,水分热量难以散失,丝质品极易发霉,不易保存,选B。丝绸深受人们喜欢,不是市场狭小的原因,A错。当时已经有了丝绸之路,程度位于南方丝绸之路中心地带,
宋代以前蜀锦不完整和交通无关C错。战事频发,损毁严重和蜀锦宋代以前出土的不完整无关,宋代以后依然有战事,D错误。
【6题详解】
“五星出东方”这一天文现象是在描述地球在自转,恒星在自转的同时行星围绕恒星公转,因此地球自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五星自转方向皆为自西向东符合,①③正确。选A。
天然桃胶(下图)是初夏至霜降期间桃树千上自然分泌的粘稠半透明状物质,其修剪、除杂、采胶等过程全靠人工,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产业上广泛应用。近年来桃胶供不应求,但增产难度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目前我国桃胶增产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有( )
①桃树出胶时间有限,单产低 ②质地粘稠,不符合大众口味
③械化水平低,人工成本高 ④生长条件差,产量不稳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现阶段我国桃胶行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不包括( )
A. 桃胶产区分散 B. 产能有限,可替代品多
C. 生产工艺落后 D. 农药超标,桃胶品质差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桃树初夏至霜降期间出胶,出胶时间有限,单产低,生产过程全靠人工,机械化水平低,人工成本高,导致桃胶供不应求,也导致我国天然桃胶增产难度大,A正确。由材料可知桃胶供不应求,市场广,②错;我国桃树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生产条件好,④错。
【8题详解】
我国是桃胶的主要生产国,但桃树种植分布广,桃胶产区分散,桃胶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化的生产企业相对较少,大部分企业发展规模相对较小,生产工艺落后,还存在较多的小作坊式个体,还面临来自明胶、瓜尔豆胶、角叉胶、果胶等其他食品胶种类的市场围剿,难以形成比较明显的市场优势,导致我国桃胶行业发展缓慢。桃胶品质较好,农药含量低,D描述错误,符合题意,选D。
【点睛】该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下图为“新疆阿勒泰地区四季牧场分布图”,一般夏牧场选在气候凉爽、水草肥美的区域。冬牧场(牧民称“冬窝子”)选在可为畜群防寒避风、羊群可刨吃到雪下牧草的地方。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阿勒泰地区山地牧场位置及转场路线的是( )
A.
B.
C.
D.
10. “冬窝子”可能出现在( )
①环形山谷、盆地等凹陷地区的向阳面 ②水草丰美、温度适宜的山地北坡
③植被茂密、狼群较少的云杉林地区 ④有逆温现象的中、低山草原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1. 推测该地区牧民的农事安排最有可能是( )
A. 春天配种,夏天孕育,秋天接羔,冬天催膘
B.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
C. 春天孕育,夏天接羔,秋天催膘,冬天配种
D. 春天催膘,夏天配种,秋天孕育,冬天接羔
【答案】9. D 10. C 11. B
【解析】
【9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夏牧场海拔最高,冬牧场海拔最低,春秋居中,读图可知D正确。
【10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冬窝子具有以下特征:一般温暖、避风、向阳,海拔低,畜群防寒避风、羊群可刨吃到雪下牧草的地方,环形山谷、盆地等凹陷地区的向阳面和有逆温现象的中、低山草原带具有这些特征,在有些地区也分布在河谷平原或戈壁沙漠中,C正确;山地北坡为阴坡,气温低,②错;云杉林地区海拔高,冬天气温低,积雪厚,③错。
【11题详解】
4月初进入春秋牧场,开始接羔,6月向阿尔泰山夏牧场转移,开始催膘,8月下旬,山区降雪,牧民将牛羊向山外驱赶,开始从北往南游牧,10月初,南下回到春秋牧场,开始配种,11月下旬或12月初,再次转回到冬牧场,处于孕育期,B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阿根廷南部,地广人稀,年降水不足300mm,是以广阔台地为主的荒漠和半荒漠高原,自西向东作阶梯状倾斜,风力强盛,常吹时速超过110km的狂风,尘暴不断,素有“风土高原”之称。高原西部雪峰与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错,开辟有大量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高原上的圣克鲁斯河水力资源丰富,受技术条件和自然条件限制,水力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我国与阿根廷签订孔多克里夫(简称“CC”)和拉巴朗科萨(简称“LB”)两座水电站(下图)工程协议,2018年9月,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开始全面主导该项目施工。
(1)分析巴塔哥尼亚高原素有“风土高原”之称的原因。
(2)分析圣克鲁斯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3)简述CC和LB水电站建设的限制性条件。
(4)说明如何降低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答案】(1)地处南半球西风带,风力强劲;西部山口的狭管效应,风力增强;台地平坦开阔,风阻小;气候干早,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风沙大。
(2)圣克鲁斯河源头有多条冰川融水补给,且有阿根廷湖的调节作用,水量大且稳定;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3)靠近冰川及火山带,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气候恶劣,多风沙;交通不 便,物资运输困难;靠近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环保要求高。
(4)设置鱼类洄游通道;限制坝高;定期生态放水;排沙清淤;减少植被破坏。
【解析】
【分析】该题以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水电站建设的限制条件及不利影响,综合性强。第一题巴塔哥尼亚高远素有“风土高原”之称的原因从气候、地形等角度分析;第二题河流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从地形地势、河流流量分析;第三题水电站建设的限制性条件从地理位置出发,思考地形、气候、交通等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第四题水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以下方面思考:对河流生态环境、对陆地生态环境、对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
【详解】(1)读图和材料可知,巴塔哥尼亚高原大部分地区位于南纬40°S~50°S之间,地处南半球西风带,风力强劲;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西部山口的狭管效应使风力增强;台地平坦开阔,自西向东作阶梯状倾斜,风阻小,风力强劲;气候干早,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为荒漠和半荒漠高原,地表裸露,风沙大尘暴不断。
(2)从该地河流落差和水量角度分析。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圣克鲁斯河源头有多条冰川融水补给,且有阿根廷湖和别德马湖的调节作用,水量大且稳定,水能资源丰富。
(3)读材料可知,该地有大量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环保要求高,靠近冰川及火山带,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风土高原”气候恶劣,多风沙,交通不便,物资运输困难都增加水电站建设的难度。
(4)水电站建设会阻碍鱼类洄游,可设置鱼类洄游通道;水电站蓄水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应定期生态放水,限制坝高防止对区域地质产出不利影响,防止人类诱发地质灾害;水电站会导致库内泥沙淤大量淤积,必须排沙清淤;该地生态环境脆弱,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植被破坏。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海冷水团”是冬季残留在海底洼地中的大量冷水(下左图水深25米处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夏秋季节与周边水域相比尤为明显。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和技术装备限制,我国冷水海产品产量低,需大量进口。2018年5月,我国自主研发了全球首个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下右图),利用“黃海冷水团”养殖三文鱼等冷水鱼类,综合效益可观。“深蓝1号”的研发有助于我国水产养殖业向深远海发展。
(1)说明“黄海冷水团”夏秋季节尤为明显的原因。
(2)指出相对近海浅水养殖,全潜式深海养殖的优势。
(3)分析我国水产养殖业向深远海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案】(1)夏秋季节表层、沿岸海水水温高;冷水团密度大,相对稳定;海底洼地较封闭,与 周边水域海水交换较少。
(2)拓宽海洋养殖的巨大空间,拓宽冷水鱼类生产渠道;受海洋表层恶劣海况影响小; 水质好,鱼类品质好;深海养殖减少对近海的污染;对海洋运输影响较小。
(3)合理规划,避免因经济利益盲目扩张;精准投放饲料,减轻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加 强监测和管理,减小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避免阻断海洋鱼类洄游通道;减少 海水养殖对海洋船只的干扰;协调海水养殖与其他海洋资源的开发。
【解析】
【分析】该题以黄海为载体考查海水水温变化差异及深海养殖的优势,及实现深海养殖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问题。“黄海冷水团”夏秋季节尤为明显的原因,从冷水团增温慢及封闭地形阻碍与周围海水热量交换角度思考;全潜式深海养殖的优势从养殖空间、鱼类品质、环境污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及对海洋运输的影响等方面思考;深远海养殖应注意可持续发展,制定合理规划,并加强监管,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对船只的影响。
【详解】(1)“黄海冷水团”是指冬季残留海底洼地中的大量冷水,在夏季增温季节,增温慢,表层、沿岸海水水温高,相对于变性剧烈的上层水和沿岸浅水,才显现为冷水,冷水团密度大,相对稳定,海底洼地较封闭,与周边水域海水交换较少,所以夏秋季节尤为明显。
(2)近海浅水网箱养殖日益饱和,引起水质恶化、环境污染、鱼类品质下降,全潜式深海养殖拓宽海洋养殖的巨大空间,拓宽冷水鱼类生产渠道,受海洋表层恶劣海况影响小,水质好,鱼类品质好,深海养殖减少对近海的污染;对海洋运输影响较小。
(3)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对船只的影响角度思考,合理规划,避免因经济利益盲目扩张,精准投放饲料,减轻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加强监测和管理,减小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避免阻断海洋鱼类洄游通道,减少海水养殖对海洋船只的干扰,协调海水养殖与其他海洋资源的开发。
(二)选考题: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旅游+养老”的新型旅居养老模式日渐兴起。选择旅居养老的老人一般会在一个地方住上10多天甚至数月,达到开阔视野、健康养生的目的。我国许多地方建起了各具特色的养老小镇,旅居养老正在成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分析旅居养老在我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我国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数量多;老年人的收入较稳定,旅游消费能力较强;老年人 出行意愿日益增强;国家政策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旅居养老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经济 效益好;旅居养老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旅居养老在我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老年人消费能力、旅居养老意愿、国家政策、带动经济发展及相关基础设施等角度思考。
【详解】旅游业已逐渐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旅居养老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有2亿,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数量多,老年人的收入较稳定,旅游消费能力较强,老年人并且出行意愿日益增强,旅居养老能带动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经济效益好,这些条件共同促使旅居养老在我国迅速发展。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极熊栖息在北极冰原地区,灰熊主要分布于苔原和森林中,二者活动范围很少重叠。2006年4月16日,人类在加拿大西北部首次发现了野生北极熊和灰熊杂交后生下的“混血熊”,近年来,随着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变化,发现的“混血熊”不断增多。
分析野生“混血熊”不断增多所揭示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全球变暖,气温上升,北极冰雪融化;北极熊生存空间缩小,食物来源减少;苔原北扩,灰熊活动范围向北扩大;生物种群数量发生改变;纯种北极熊濒临灭绝。
【解析】
【分析】该题以“混血熊”为载体考查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问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可从全球变暖导致二者的栖息地出现重叠,改变生物多样性角度思考。
【详解】由材料可知,北极熊栖息在北极冰原地区,灰熊主要分布于苔原和森林中,二者活动范围很少重叠,但是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北极冰雪不断融化,北极熊失去了栖息地,生存空间缩小,事物食物来源减少,苔原北扩,灰熊活动范围向北扩大,二者生存空间出现重叠,杂交之后出现新物种,生物种群数量发生改变,纯种北极熊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