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22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221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63221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海草房”零星分布在胶东半岛的自然村中,屋顶用海草等覆盖,外面紧绷着渔网,屋顶呈50度角的“人”字坡形。海草主要是用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晒干后制成,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海草房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如下图为海草房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其原因可能是( )
A. 近海水产养殖增多,海草产量大幅减少
B. 自然灾害增多,海草房遮风避雨功能减弱
C. 海草房知名度高,需要保护
D. 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口迁出增多
2. 针对现存海草房,最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方向是( )
A. 保留海草房现状,留住乡愁 B. 发展租赁业,开发民俗旅游
C. 全面改造,融入现代化生活需要 D. 争取国际合作,建立民居博物馆
3. 古代海草房的建筑工艺的最主要作用是( )
A. 海草天然建筑材料,废弃后容易降解
B. 呈50度角的人字坡形屋顶,整齐美观
C. 海草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可防蚊虫
D. 外面紧绷着渔网,可防盗、防风、防鸟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题详解】
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随着近海养殖的增多,渔民养的海带、海蛎子等用的网拦住了海草,近年来,海岸上已经看不见有大量的海草涌上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一些经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点的新式民居陆续出现,主要原因是近海水产养殖增多,海草产量大幅减少,海草房的遮风避雨功能没有减弱,旧的海草房大都弃之不用,说明不需要大量保护,人口迁出增多不是新建的海草房越来越少的原因,A正确,BCD错误,所选A。
【2题详解】
保护性开发既要保护,还要在保护中受益,发展租赁业有利于海草房的修缮和保护,开发民俗旅游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B正确;保留海草房现状,留住乡愁,没有体现开发;全面改造,融入现代化生活需要,不利于海草房保护;争取国际合作,建立民居博物馆,难度较大。
【3题详解】
海草为天然建筑材料,废弃后容易降解,且没有污染,但不是主要作用;呈50度角的人字坡形屋顶,为了排水,不是为了整齐美观;海草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可防虫蛀,但不可防蚊虫;外面紧绷着渔网,可防盗、防风、防鸟,D正确。
某游客某日北京时间18:45拍摄了杭州(约120°E)西湖的“雷峰夕照”景观(左图)。右图为“西湖景区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 该游客拍摄该照片的地点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5. 该照片拍摄的季节,最可能的是( )
A. 江西婺源油菜花绽放 B. 湖北武汉荷花别样红
C. 南京栖霞枫叶宛如火 D. 松花江畔雾凇挂枝头
【答案】4. B 5. B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地球运动意义
【4题详解】
北京时间采用的120°E的地方时,杭州约120°E,杭州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同,北京时间18:45日落,也就是当地地方时18:45日落,昼长大于12小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应在西北日落,拍摄地应位于太阳的东南,图中乙地位于西湖的东南,最可能位于乙地,B正确。
【5题详解】
北京时间采用的120°E的地方时,杭州约120°E,杭州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同,北京时间18:45日落,也就是当地地方时18:45日落,昼长大于12小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为夏季,最可能是湖北武汉荷花别样红,B正确;江西婺源油菜花绽放在春季;南京栖霞枫叶宛如火在秋季;松花江畔雾凇挂枝头是冬季。
【点睛】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天中太阳方位的变化规律如下,0点太阳位于正北,0点到6点太阳位于东北,6点太阳位于正东,6点到12点太阳位于东南,12点太阳位于正南,12点到18点太阳位于西南,18点太阳位于正西,18点到24点太阳位于西北。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下图“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诗句中能反映该区域特征的是( )
A. 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 巴路绿云出,蛮乡入洞深
7. 关于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 最大高差小于1400米 B. 晴天凉亭处可通视整个湖面
C. 高速公路沿线地势低平 D. 地势由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
【答案】6. D 7. A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等高线判断
【6题详解】
结合图中经纬度位置、峰林、溶洞等信息可判断出图示区域为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巴路绿云出,蛮乡入洞深能反映区域特征,D正确;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反映的是黄土高原特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是泰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是内蒙古高原。
【7题详解】
结合读中等高线数值可读出,图示地区海拔最高为2200-2400米,最低为1000-1200米,高差为1000-1400米,最大高差小于1400米,A正确;凉亭位于一个海拔较高的平台上,和湖面之间有山坡阻挡视线,不可能通视整个湖面;高速公路穿过等高线和峰林地区,地势并不低平,BC错;图中等高线密集弯曲,地势崎岖,北高南低,D错。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两点之间能否通视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两点间有无山脊阻挡,无山脊阻挡则可以通视;二是看两点间是凸坡还是凹坡。若等高线上密下疏,则坡度上陡下缓,为一个凹坡,可以通视。若等高线上疏下密,则坡度上缓下陡,为一个凸坡,不能通视。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8. 对图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
A. 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 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 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 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9. 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商城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 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 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 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答案】8. D 9. D
【解析】
【分析】本题组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伴随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在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诸多变化,为此,人类应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维系地球生态平衡。
【8题详解】
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
【9题详解】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选D。
【点睛】全球变暖给沿海地区带来的影响:
黄山短尾猴以植物的树叶、果实为食,尤其喜食嫩芽、嫩叶。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近年来人类开垦种植茶园、竹林及人工投食现象,使短尾猴的栖息地呈碎片化趋势。短尾猴生存能力减弱,婴猴死亡率逐渐升高。下图示意黄山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图中a、b、c、d代表四季)。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近年来,黄山短尾猴的生存能力减弱,婴猴死亡率逐渐升高的原因是( )
①生存空间限制
②人为投食现象严重
③人类活动增强,环境污染严重
④种群间基因交流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图中季节d,黄山短尾猴栖息地范围最广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高,气候凉爽 B. 植被结构单一
C. 食物短缺 D. 躲避人类活动的干扰
12. 判断图中a所代表的季节(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10. B 11. C 12. D
【解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0题详解】
由材料“近年来人类开垦种植茶园、竹林及人工投食现象,使短尾猴的栖息地呈碎片化趋势。短尾猴生存能力减弱,婴猴死亡率逐渐升高”可知,黄山短尾猴的生存能力减弱,婴猴死亡率逐渐升高的原因是生存空间限制、人为投食现象严重、栖息地碎片化导致种群间基因交流少,B正确;环境污染严重从材料中读不出来。
【11题详解】
季节d为春季,春季随天气转暖,各种植物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地区开始复苏发芽,为觅食短尾猴活动范围逐渐扩大,C正确;栖息地范围越广,气候差异越大、植被结构越多样。
【12题详解】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图中a所代表季节黄山短尾猴栖息地的海拔最低,说明此季节气温低,分布在气温较高的低海拔地区,最可能是冬季,D正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餐饮呈现爆发式增长,2017年已突破2000亿元大关;外卖厂商市场竞争激烈,2017年饿了么与百度外卖占比50.6%,美团占比41.8%,其他占比7.6%.左图示意2017年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份额构成。右图示意2017中国在线餐饮外卖用户选择平台偏好因素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蓬勃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 物流通达性增强 B. 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
C. 商业贸易的快速发展 D. 现代通信的快速发展
14. 为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各厂商应首先提高的是( )
A. 服务质量 B. 食品质量
C. 送餐效率 D. 优惠力度
15. 互联网餐饮外卖门店最佳的选址应临近( )
A. 中心商务区 B. 大型居住区
C. 大学校园区 D. 工业园区
【答案】13. D 14. C 15. A
【解析】试题考查商业区位因素
【13题详解】
由材料“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餐饮呈现爆发式增长”可知,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蓬勃兴起的主要原因是现代通信的快速发展,D正确。
【14题详解】
从“2017中国在线餐饮外卖用户选择平台偏好因素分布”图中可看出,“配送速度”占比重最大,因此为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各厂商应首先提高的是送餐效率,C正确。
【15题详解】
从“2017年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份额构成”图中可看出,白领商务市场占比重最大,因此互联网餐饮外卖门店的最佳选址应临近中心商务区,A正确。
下图为某日20时地面天气图,图中霜冻线为预报的次日霜冻界线。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图中( )
A. 甲地受低气压控制,阴雨连绵 B. 乙地有暖锋过境,气温升高
C. 丙地次日冷空气过境,有霜冻 D. 丁地受台风影响,风大浪高
17. 该天气图的日期最接近( )
A. 立冬 B. 立春 C. 立夏 D. 立秋
【答案】16. D 17. A
【解析】试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
【16题详解】
图中甲地等压向低处弯曲,受高压脊控制,多晴天;乙地锋线位于低压中心左侧,为冷锋,乙地位于冷锋锋后,气温较低;丙地位于次日霜冻线以南,霜冻线以北地区出现霜冻,丙地次日不会有霜冻;丁地距低压中心较近,受台风影响,风大浪高,D正确。
【17题详解】
图中右下角低压中心势力强,为台风,台风多出现在夏秋季节,0℃以下可能出现霜冻,因此该天气图日期最接近日期为立冬,A正确。
18.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依据上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年降水量的差异 B. 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 植被覆盖率不同 D. 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外力作用
【详解】甲、乙、丙三地都位于我国广西某地同一河谷,年降水量、地质构造、植被覆盖率差别不大,结合图例可知甲为砂岩、乙为页岩、丙为石灰岩,岩石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D正确。
1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 间歇性抬升 B. 持续性抬升
C. 间歇性沉降 D. 持续性沉降
【答案】A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河流地貌
【详解】古河床沉积物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由于地壳抬升,河流向下侵蚀,古河床沉积物保留下来,古河床沉积物高度不同、地质历史时期不同,说明该地区地壳经历过间歇性抬升,A正确。
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如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气温
②湿度
③成土母质
④人类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1. 该湖泊沼泽地( )
A. 有机土厚度甲大于乙 B. 有机土厚度甲乙可能相同
C. 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 D. 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无关
22. 下列地区中,有机土面积广大的是( )
A.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 黄土高原 C. 四川盆地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20. A 21. C 22. A
【解析】试题考查等值线的判断
【20题详解】
由材料“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可知,影响有机土成土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湿度,A正确。
【21题详解】
结合图中的等值线可读出,甲厚度为2~2.5,乙厚度为2.5~3,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C正确;由材料可知有机土形成与积水和滞水情况有关,因此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有关。
【2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有机土形成时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说明气温较低,且长积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海拔高,气温低,沼泽面积大,有机土面积广大,A正确。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中纬度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实线、虚线分别为等压线、等温线,箭头表示风向)。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图中甲地所处半球及天气系统分别为( )
A. 北半球准静止锋 B. 南半球冷锋
C. 南半球暖锋 D. 北半球冷锋
24. 受图中甲地天气系统移动的影响,乙地未来一两天( )
A. 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B. 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C. 乌云压顶,阴雨连绵 D. 东风狂吹,雪花漫舞
25. 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A. 洋流、纬度 B. 地形、太阳辐射
C. 纬度、大气环流 D. 洋流、地形
【答案】23. B 24. A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图中实线是等压线,虚线是等温线。等温线数值向南减小,甲地所处半球是南半球,A、D错。风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根据风向判断,图示气压中心为低压中心,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甲地位于锋面气旋左侧,是冷锋,B对,C错。
【24题详解】
冷锋降水在锋后,受图中甲地天气系统移动的影响,乙地未来一两天将有冷锋过境天气,气压升高,气温降低,A对,B错。阴雨连绵是暖锋过境的天气特征,C错。冷锋过境,不一定是雪花漫舞,图示锋面过境时,应是偏西风,D错。
【25题详解】
图中等温线分布符合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规律,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等温线形态受锋面气旋活动影响,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C对。图中信息不能体现洋流、地形差异的影响,A、B、D错。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km修建了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
A. 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 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 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 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27. 海底隧道两端建设人工岛,主要是为了( )
A. 方便游人观景 B. 方便旅客休息
C. 抵御地震和台风 D. 利于桥隧转换
【答案】26. B 27. D
【解析】试题考查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26题详解】
海底隧道建设在珠江主航道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珠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B正确;海底隧道不会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建设成本更高、难度更大;隧道为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沉管,不透明,不能欣赏水下风景。
【27题详解】
隧道两侧的人工岛的主要功能是为桥梁和隧道转换提供场所,D正确;专门建有观景台方便游人观景;该大桥建设为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50多公里长,半个小时左右可通过,旅客不需要休息;整个大桥建设均需考虑地震和台风,不是人工岛的主要功能。
1828年,居住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雅库茨克(62°N)的舍尔金在自家后院尝试钻井取水,当年挖掘12米,之后挖掘工作多在冬季进行,夏季因工人在井底呼吸困难而无法挖掘。1831年挖至32米深处时,舍尔金准备停止工作计划,但因俄美公司的资助而得以继续。1837年,井深达到了116.5米,但仍未取到井水。如图为舍尔金井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 在舍尔金掘井10年时间里,其速度前慢后快,原因可能是( )
A. 岩层前期坚硬,后期松软 B. 前期气候异常,气温过低
C. 参与工人前期少,后期多 D. 后期资金和技术得到保障
29. 在雅库茨克难以获得井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气候干旱 B. 岩石致密
C. 冻土层深厚 D. 技术水平低
30. 夏季工人在井底呼吸困难的原因是( )
A. 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过高 B. 井内CO2无法通过对流排出
C. 大陆升温快近地面气压低 D. 大量冰雪融化导致井内潮湿
【答案】28. D 29. C 30. B
【解析】试题考查俄罗斯自然环境特征
【28题详解】
由“1831年挖至32米深处时,舍尔金准备停止工作计划,但因俄美公司的资助而得以继续”可知,在舍尔金掘井10年时间里,其速度前慢后快,原因可能是后期资金和技术得到保障,D正确。
【2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雅库茨克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 难以获得井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冻土层深厚,C正确;气候干旱主要影响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而舍尔金井深度较大,受地表气候影响小;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岩石为沉积岩;技术水平低不属于自然因素
【30题详解】
雅库茨克纬度高,夏季气温不太高;夏季井内温度低于井外,井越深,气温越低,形成稳定的下冷上热的大气层结,抑制空气对流运动,井内聚集的二氧化碳无法排出,B正确;近地面气压低有利于井内空气对流;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降雪在春季融化,到夏季时已经完全融化。
二、综合题
3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其体内含胭脂红,可以制备成胭脂红色素并广泛应用于制衣、食品、化妆品、医药、饮料等行业,是唯一一种品质优良的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动物色素。胭脂虫发育的温度低限为20℃-30℃时,胭脂虫种群发育与温度呈正比,30℃时种群增长最快。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
加那利群岛是一多山的群岛,曾是胭脂红素的主产地。1831年,群岛的胭脂红素的生产量只有4公斤。到1850年,年产量已提高到40万公斤,短期内成为这种染料的主要出口地。在19世纪末期,随着人工合成颜料的出现,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如下图为加那利群岛所在的区域和胭脂虫景观图。
(1)分析加那利群岛发展胭脂虫行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推测19世纪期间加那利群岛胭脂虫行业发生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规划加那利群岛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并做简要分析。
(4)我国某企业计划在吐鲁番盆地或台湾岛西部建立胭脂虫养殖园。根据胭脂虫的生存环境要求,你认为哪个地区更加合理,并说明理由。
【答案】(1)群岛地处北纬30度附近,气温适宜,副高和寒流影响,降水较少,适合胭脂虫生长气候条件适宜种植仙人掌,胭脂虫养殖食物资源丰富;受冬季西风及海陆风影响,有利于胭脂虫的繁殖扩散
(2)1831年至1850年,胭脂虫养殖规模迅速增长,主要是因市场需求扩大,价格上涨;1850年至19世纪末期,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主要是因工业合成染料开始大规模生产,生产成本低,价格优良,逐渐取代胭脂红素。
(3)发展地中海型农业(园艺业)——群岛的山坡地区与地中海地区的自然带相似,有利与发展地中海型农业(园艺业),且纬度较低,农产品上市时间更早。
发展立体农业加那利群岛多山,山地的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显著,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
深化胭脂虫养殖业—随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提高,对生态的、环保的动物染料需求量增加,胭脂红素的市场潜力巨大。
海洋渔业—地处加那利寒流,多上升流,水产资源丰富,有利于海洋渔业发展。
(4)台湾岛西部。纬度低,冬季气温高,有利于胭脂虫生存;背风地带降水少,光热充足,有利于仙人掌种植。
【解析】
【分析】该题以加那利群岛所在的区域和胭脂虫景观图为材料,考查加那利群岛发展胭脂虫行业的有利自然条件、规划加那利群岛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建立胭脂虫养殖园的区位选择。
【详解】(1)加那利群岛发展胭脂虫行业的有利自然条件,需要结合胭脂虫的生长习性,从气温、降水、热量、地形等方面回答。群岛地处北纬30度附近,气温较高,受副高和寒流影响,降水较少,气候条件适宜种植仙人掌,使得胭脂虫养殖食物资源丰富,适宜胭脂虫生长;受冬季西风及海陆风影响,有利于胭脂虫的繁殖扩散,有利于发展胭脂虫行业。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1831年至1850年,胭脂虫养殖规模迅速增长,主要是因市场需求扩大价格上涨;1850年至19世纪末期,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主要是因工业合成染料开始大规模生产。
(3)首先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规划加那利群岛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然后从地形、洋流等方面回答。该群岛的山坡地区与地中海地区的自然带相似,有利于发展地中海型农业;加那利群岛多山,山地的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显著,有利于发展立体农业;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提高,对生态的、环保的动物染料需求量增加,胭脂红素的市场潜力巨大;地处加那利寒流,多上升流,水产资源丰富,有利于海洋渔业发展。
(4)台湾岛西部。纬度低,冬季气温高,有利于胭脂虫生存:背风地带降水少,光热充足,有利于仙人掌种植,为寄生在仙人掌上的胭脂虫提供了条件。
32.材料一: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我国科学家在青海共和盆地(如下图所示)3705米深处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该干热岩是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形成的地热资源。这次钻获的新能源干热岩资源具有埋藏浅、温度高、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填补了我国一直没有勘查发现干热岩资源的空白;干热岩的出现,也将打破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多年以来的市场垄断地位。一旦干热岩开采技术大规模量产到能源市场上,将直接影响到世界能源的命脉,而中国作为第一个率先攻克这一技术难关的国家,在未来全球新能源领域无疑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材料二:开发干热岩资源的原理是从地表往干热岩中打注水井,向井中注入低温的水,通过产生的压力使岩体产生裂缝,形成人工干热岩热储构造,再通过生产井回收高温水、汽,用以发电。
(1)共和盆地形成大量干热岩资源的原因。
(2)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开发的条件评价。
(3)我国如果大规模开发青海的干热源资源,会带来哪些积极意义?
【答案】(1)板块碰撞挤压、岩浆侵入。
(2)有利条件:干热岩资源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埋藏浅、温度高,能量大;分布范围广、储量大;发电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不利条件:技术要求高、且无可参考的先例;运输距离远;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3)填补了我国没有干热岩资源的空缺;提高了我国清洁能源使用的比重,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降低对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依赖;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使我国能源来源更加安全;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任答两点)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资源开发条件、意义
【详解】(1)结合材料“该干热岩是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形成的地热资源”可分析出共和盆地干热岩资源的成因是板块碰撞挤压、岩浆侵入。
(2)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开发的条件评价可从资源、市场、技术、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来分析;评价类试题还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可分析出该地干热岩资源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埋藏浅、温度高,能量大;分布范围广、储量大;发电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不利条件是技术要求高、且无可参考的先例;运输距离远;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3)结合材料可知,干热源是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可提高我国清洁能源使用的比重,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由材料“填补了我国一直没有勘查发现干热岩资源的空白”可知,填补了我国没有干热岩资源的空缺;降低对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依赖;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使我国能源来源更加安全;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大规模开发青海的干热源资源。
33.材料一 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位于其境内北部的库布齐沙漠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七大沙漠。该地区20世纪90年代之前荒漠化严重,经过近30年治理,已经实现治理面积大于沙化面积了,沙漠不再是危害之源。左图为库布齐沙漠位置。
材料二 右图为库布齐光伏发电图。光伏板提供清洁能源,光伏板之间栽植着甘草、苜蓿、沙打旺、杨柴等牧草;光伏板下养殖绵羊和灰雁等畜禽。光伏发电机组需要经常清洗除尘。
材料三 今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助力脱贫攻坚战”。我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土地荒漠化与贫困相伴相生,互为因果。
(1)上世纪90年代之前库布齐沙漠逐渐扩大的原因有。
(2)评价库布齐发展大面积光伏产业的区位条件。
(3)分别说明“板上发电,板下养羊,板间种草”对于荒漠化防治的作用。
(4)结合材料三,举例说明荒漠化与贫困之间的关系。
【答案】(1)自然: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气候异常 人为:人口增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樵采、开垦、放牧或植被破坏) (2)利: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土地广阔,地价低 (3)不利:风沙大,维护成本高 (4)板上:遮光,减少水分蒸发(或挡风、减小风蚀、缓解能源紧张,减少过度樵采)板下:增加土壤肥力;板间: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风蚀;固氮(增加土壤肥力) (5)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单产降低,粮食不足,农民收入下降;贫困逼迫扩大耕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加剧荒漠化。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土地荒漠化的有关知识。
【详解】(1)读材料可知,上世纪90年代之前库布其沙漠逐渐扩大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库布其沙漠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位于高原地形区,没有高山环绕,并且有时气候异常;人为原因是人口不断增加破坏了环境,还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
(2)库布其发展大面积光伏产业有利条件是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并且土地广阔,低价低;不利条件是风沙大,维护成本高
(3)根据材料,“板上发电,板间种草,板下养羊”,这是库布其近年来兴起的“生态光伏”治沙项目。光伏发电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表温度低,地表水分蒸发减少,板上可以遮光,减少水分蒸发;板下,增加土壤肥力;板间,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风蚀,增加土壤肥力。
(4)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单产降低,粮食不足,农民收入下降;贫困逼迫扩大耕地,过度开垦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加剧荒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