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第九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第九次月考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位于土耳其东南部的哈兰和叙利亚北部部分地区有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大约建于公元前2000年,每间屋一般由3至4个土塔相连通而成,从高处俯视,土塔并排组合起来像蜂巢一样,所以被称为“蜂巢屋”(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据图文推测“蜂巢屋”分布区气候特征( )
A.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 冬寒夏热,日较差大,降水稀少
C.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D. 全年炎热干燥
2. “蜂巢屋”的土塔每半年需维修一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为了保持土塔的新貌 B. 维修以增加当地收入
C. 因雨水冲蚀部分墙体 D. 当地的传统习俗
3. 每间“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土塔相连通组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抵御冬季风 B. 增大室内空间
C. 军事防御 D. 减弱太阳辐射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1题详解】
据图判断,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全年的降水较少,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最显著的特征.A正确。
【2题详解】
该地冬季降水较丰富,且土塔主要以泥土混合茅草等而盖成,易被侵蚀,每半年的雨季及风沙侵蚀前后,需要加固维修。C正确。
【3题详解】
蜂巢屋一般由3至4座土塔相连,可增加使用面积,B正确。
惠安女指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群衣着特殊的劳动妇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解放初流传至今的一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安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的头部被斗笠和头巾包裹得仅露出一张脸,而腰、腹部却暴露无遗,衣服以短袖为主,而大筒裤的裤脚宽达0.4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地方服饰是地理环境特征的体现,有关惠安女衣着特点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封建头——防风沙
B. 开放肚——沿海地区,文化开放
C. 浪费裤——当地纺织业发达,布料便宜
D. 节约衣——方便捕捉鱼蟹
5. 当今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惠安女服饰在福建越来越少见,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传统服饰土气十足 B. 西方流行服饰的冲击
C. 新一代年轻女性传承意识不足 D. 惠安女性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答案】4. D 5. 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4题详解】
地处沿海地区,风沙小,A错误。封建头开放肚,节约衣因纬度低,气温高,短衫凉爽,且便于劳作,BC错误。浪费裤:宽裤便于涉海,打湿易干,D正确。
【5题详解】
惠女服饰本是为了方便惠女劳作而创,如今,原来从事渔耕的惠女,现在更多的是走工厂进企业。没有了风吹日晒,黄斗笠和花头巾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没有了大波大浪,短衫长裤也就显得不合时宜。D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和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大,地势较平坦,土质沙性,没有任何天然屏障阻挡来自于极地和西伯利亚的寒风侵袭,冬春两季常有6—8级强风,春末夏初常形成大规模沙尘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地区春末夏初多发沙尘暴的原因是( )
A. 冬季农田积雪量少
B. 沼泽湿地大面积排干
C. 里海沿岸沙源丰富
D. 河网密度过低
7.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在图示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垦荒(上图垦荒区),在垦荒初期,苏联人深翻土地,将土层翻转,将作物残茬深埋土中,结果导致当地生态严重失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作物残茬深埋土中,病虫害肆虐
B. 深翻土地致使土壤肥力降低
C. 土层翻转致沙性土壤侵蚀加剧
D. 垦荒致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
8. 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推出一系列综合防护措施:如田间留残茬,推广作物带状种植等,主要目的是( )
①积雪保墒 ②减少农作物病虫害
③提高地带性植被覆盖率 ④增大地表摩擦力降低风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6. A 7. C 8. 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6题详解】
该地区属于草原带向半荒漠带过渡的干草原带,气候干旱,冬季农田积雪量少,水源丰富,A正确。该地区沼泽湿地少,B错误。沙源来自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和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C错误。河网密度不是形成沙尘暴的直接原因,D错误。
【7题详解】
该地区气候干旱,以沙质和沙壤质土壤主,土层翻转致使表土变得干燥松散,导致风蚀加剧。C正确。作物残茬深埋土中,不会使病虫害肆虐,A错误。深翻土地对土壤肥力没有影响,B错误。垦荒不会影响土壤结构,D错误。
【8题详解】
保留作物残茬和作物带状种植相结合,有利于增加冬季积雪的厚度和春季播种前的土壤含水量,同时增大地表摩擦力降低风速。D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某科技工作者在重庆市奉节县进行野外考察时偶然发现一栋特别的民房(见左图)。该民房一层修建于1960年,主要使用石料和石灰为主材,二层修建于2010年,主要使用水泥及水泥空心砖为主材,石料、石灰、水泥的最终原料都是石灰岩(生产流程见右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推测上世纪60年代修建该民房时不直接使用水泥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 该家庭劳动力不足 B. 资金条件有限
C. 水泥生产技术水平有限 D. 石料取材便捷
10.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泥生产对石灰岩品位(有用成分的含量)的要求不断降低,奉节县2015—2017年的水泥产量却大幅度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石灰岩原料不足 B. 水泥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
C. 开采石灰岩引发生态破坏 D. 当地水泥生产产业升级
11. 虽然由石灰岩生产石头纸经济效益高且优点突出,但是奉节县并没有选择大力发展石头纸产业,而是利用石灰岩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发展旅游业,最终目的是( )
A. 经济效益更高 B. 社会效益更高
C. 减少生态破坏 D. 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9. A 10. C 11. 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石灰和石料的获取难度较小,技术要求不高,成本就较低,故资金条件有限、水泥生产技术水平有限和石料取材便捷是不直接使用水泥的原因,该家庭劳动力不足最不可能,A正确。
【10题详解】
水泥生产对石灰岩品位(有用成分的含量)的要求不断降低,石灰岩原料充足,水泥生产成本下降,AB错误。水泥生产产业属于粗放产业,升级可能性小,D错误。地处山区,开采石灰岩引发生态破坏,C正确。
【11题详解】
利用石灰岩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发展旅游业既可以减少生态破坏,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获得更高经济效益,最终获得更高社会效益,D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二、综合题。第12题一第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题一第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做题:
12.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西兰地处大洋洲南部,主体由南北二岛构成。两岛均为高大山脉贯穿,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17座,南岛高山山顶终年积雪;C城为南岛最大城市。甲图为“新西兰南岛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材料二 新西兰生物资源丰富:森林(温带雨林为主)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0%;有众多特有的大型步行鸟类如几维鸟、鸮鹦鹉;海豹、海豚等海洋生物也栖息于附近海域。
材料三 乙图为甲图中C城、H镇气候资料统计图。
(1)说明新西兰南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新西兰生物多样性丰富及生物种类独特的原因。
(3)指出南岛出口贸易主要的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列举其两种优势出口产品。
(4)分析C城相比于H镇发展成南岛最大城市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 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阻挡盛行西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 ①温带海洋气候(温带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因而(温带)森林广布,给动物提供了丰富食物来源和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丰富;②海陆兼备,生物多样性更丰富;③地形复杂多样,境内多高大山脉(山区面积广),垂直地域分异显著,适宜多种生物生存;④岛屿四面环海,环境相对封闭,外界干扰少,有独特的生物进化历程,多奇特动物。
(3)(海洋运输)特点:运量大、运费低、速度慢。
优势产品:羊肉、乳制品、羊毛、矿产、谷物。
(4) ①地处盛行西风背风一侧,降水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总量较多,气候更温暖,更适宜居住;②C城距离山地较远,为河流沉积平原,地形较为平坦开阔且面积较大,利于城市规模向四周扩大(或利于城市建设);③C处临近海湾,且地处西风背风坡一侧,风浪较小,对外(海运)交通条件更佳,促进城市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经济发展。
【详解】(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迎风坡、背风坡降水差异,还有海拔高度的影响。(2)新西兰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可从气候、海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生物种类独特的原因主要是地处海岛,受外界干扰少。(3)根据所学知识,新西兰主要出口矿产品和畜产品,运量大,且不急需,故可选择运费低的海运。(4)C城相比于H镇发展成南岛最大城市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地形和海湾角度分析。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13.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海省盐湖众多,其中有一大盐湖名即“盐湖”,因产盐而得名。盐湖位于我国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部,与海丁诺尔湖(咸水湖)有水道相互连通。盐湖地区盐产业已有千年发展史,20世纪80年代盐湖被大规模开采,但目前盐湖大规模采盐已基本停止。下图为该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据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监测,海丁诺尔湖1989年面积为38平方公里,2003年增至42平方公里,到2015年扩大至77平方公里,且保护区内其它湖泊面积亦在扩大。
(1)分析历史上盐湖地区能够通过自然方法获取盐的原因。
(2)说出海丁诺尔湖盐度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简述目前盐湖地区大规模的盐业开采活动已经停止的可能原因。
【答案】(1) 盐湖地处内流区,为内流湖,盐度高;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充足,白天气温较高,且高原面地势较平坦,风力较强,水分蒸发旺。(任答3点)
(2) 盐度降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气候呈现暖化趋势,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水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自然降水量增多,更多淡水进入湖泊,盐度变低。
(3) ①长时期开采盐,资源趋于枯竭;②地处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内,政策限制;③其他盐湖盐业发展,更有竞争优势;④环保意识提高,减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产业。⑤盐湖面积扩大,盐度降低,不适于采盐。(任答3点)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详解】(1)通过自然方法获取盐的原因主要从气候角度分析自然产盐的原因。盐湖属于内流湖泊,含盐量高,且海拔高,多大风天气,蒸发强烈,气候干旱等原因导致自然产盐而不需要人工晒盐。(2)海丁诺尔湖盐度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冰川融水增加,自然降水量增多,盐度变低。(3)大规模的盐业开采活动已经停止的原因可从资源、政策、竞争、环保、盐度角度分析。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二)选考题: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环境保护】
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建筑工地在我市遍地开花,给我市环境带来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重庆市颁布了以《重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为代表的多项环保条例,为我市防治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多项条例均明确规范了我市的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要求。
(1)从环境保护角度,简析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具体环境问题。
(2)列举两个优化建筑工地大气环境的有效措施。
【答案】(1) ①扬尘导致大气污染;②施工排出废水,造成水污染;③施工噪声污染;④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废弃物,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并占据一定土地和空间资源。
(2) 洒水 围挡 覆盖 及时清理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建筑污染。
【详解】(1)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具体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2)针对建筑工地大气污染可通过洒水、围挡、覆盖、及时清理等措施来缓解。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15.旅游地理】
班公错地处青藏高原西部,为高原内陆湖,跨我国国境线,小部在印控克什米尔,印度对湖泊归属存异议。湖水由东向西依次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令人称奇。每年5—7月,班公错湖心的鸟岛栖息有斑头雁、棕头鸥等二十多种水鸟,数量数万只。现已初步开发旅游,游客可租船在湖中游览,也可以上鸟岛观赏鸟类。下图示意班公错地理位置。
(1)指出班公错突出的旅游资源价值;
(2)试列举班公错旅游开发的不利条件。
【答案】(1) 有较高的高原湖泊研究的科学价值、有独特风光、众多鸟类的美学价值
(2) 不利条件:①生态脆弱,旅游开发易造成生态破坏(破坏鸟类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②周边景点有限,组合状况(集群状况)较差;③地处青藏高原西部,位置偏远,(仅公路对外连接)交通不便;④(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距离远,市场狭小;⑤印度仍存归属异议,仍有一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任答3点)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详解】(1)班公错突出的旅游资源价值包括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等。(2)班公错旅游开发的不利条件可从生态环境、集群状况、交通、市场距离、国际争端等角度说明。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