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8-2019学年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
1.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其表现形式只有吸热和放热两种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冰的能量高
C. 化学反应中,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也能发生
D.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热效应数值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多少无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化学反应在物质变化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反应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也可以表现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光能等,故A错误;
B. H2O(l)=H2O(s)△H<0,说明液态水变为固态水时放热,所以液态水的能量高,故B错误;
C. 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时吸热,但该反应常温下就能够发生,故C正确;
D.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热效应数值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多少有关,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越多,热效应数值越大,故D错误,答案选C。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述正确的是
A. C2H6(l)+7/2O2(g)===2CO2(g)+3H2O(g) ΔH=-1058.8kJ/mol(燃烧热)
B. 2NO2===O2+2NO ΔH=+116.2kJ/mol(反应热)
C. 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 ΔH=-57.3kJ/mol(中和热)
D. S(s)+O2(g)===SO2(g) ΔH=-269.8kJ/mol(反应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燃烧热指的是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该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生成物水为气态,所以不能表示燃烧热,故A错误;
B. 热化学方程式中应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故B错误;
C. 中和热指的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时放出的热量,醋酸为弱酸,在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时吸收热量,所以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ΔH>-57.3kJ/mol,故C错误;
D. S(s)+O2(g)=SO2(g) ΔH=-269.8kJ/mol符合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可以表示反应热,故D正确,答案选D。
3.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的是
A. 降低温度 B. 使用催化剂 C. 增大压强 D. 增加浓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降低温度减小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A错误;B.使用催化剂可增大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故B正确;C.增大压强可使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百分数不变,故C错误;D.增加浓度可使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百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影响活化分子的因素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影响活化分子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外界条件对活化分子的影响不同,把握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增大压强或者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使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百分数不变,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增大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4.在2A(g)+B(s) 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5 mol·L-1·s-1 B. v(B)=0.5 mol·L-1·s-1
C. v(C)=0.9mol·L-1·s-1 D. v(D)=1 mol·L-1·s-1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以此来解答。
【详解】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A.=0.25 mol·L-1·s-1;
B. B为固体,不能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C. =0.3 mol·L-1·s-1;
D. =0.25 mol·L-1·s-1,则C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把握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比值法应用及速率单位要统一,题目难度不大,B项为易错点,注意反应物B为固体,不能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5.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A. 1/2H2(g)+1/2Cl2(g)=HCl(g) △H1 H2(g)+Cl2(g)=2HCl(g) △H2
B. S(g)+O2(g)=SO2(g) △H1 S(s)+O2(g)=SO2(g) △H2
C. 2H2(g)+O2(g)=2H2O(g) △H1 2H2(g)+O2(g)=2H2O(l) △H2
D. CO(g)+1/2O2(g)=CO2(g) △H1 C(s)+O2(g)=CO2(g) △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反应1/2H2(g)+1/2Cl2(g)=HCl(g)的化学计量数是反应H2(g)+Cl2(g)=2HCl(g)的化学计量数的,化学计量数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H越小,所以△H1>△H2,故A不选;
B. S(g)具有的能量高于S(s),反应过程中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S(s)+O2(g)=SO2(g),由于反应热为负值,放出的热量越多,焓变越小,则△H1<△H2,故B选;
C. 气态水的能量大于液态水,反应2H2(g)+O2(g)=2H2O(g)中生成气态水,而反应2H2(g)+O2(g)=2H2O(l)生成的是液态水,生成物含有的能量越高,则放出的热量越小,焓变△H值越大,所以两个反应的焓变值大小为:△H1>△H2,故C不选;
D. 已知:① CO(g)+1/2O2(g)=CO2(g) △H1、② C(s)+O2(g)=CO2(g) △H2,②-①得:C(s)+1/2O2(g)=CO(g) △H=△H2-△H1,碳不完全燃烧生成CO气体是放热反应,则△H=△H2-△H1<0,△H1>△H2,故D不选,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反应时能量变化的分析判断,注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同、状态不同、产物不同,反应的能量变化也不同,题目难度不大。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H越小,为易错点。
6.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开启汽水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 Cl2(HCl)要除去其中的HCl,将其通过饱和食盐水
C. 在N2(g)+3H2(g) 2NH3(g) ΔH<0 中,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
D. 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过量的空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在汽水中存在可逆反应:CO2+H2OH2CO3,开启汽水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是压强对其影响导致的,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
B. Cl2+H2OH++Cl-+HClO,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较大,使Cl2+H2OH++Cl-+HClO平衡逆向移动,导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降低,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
C. 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平衡向正方向移动,高温主要考虑的是催化剂的活性和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无关,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选;
D. 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方程式为2SO2+O22SO3,使用过量的氧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平衡移动原理,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反应,且符合平衡移动的原理,题目难度不大,C项为易错点,注意合成氨时采用高温主要是考虑反应速率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平衡移动无关。
7.下列过程属非自发的是
A. NaOH溶于水形成溶液 B. 水电解生成H2和O2
C. 气体从高密度处向低密度处扩散 D. 一瓶N2和一瓶H2混合后,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aOH溶于水形成溶液,属于熵增加的放热过程,可以自发进行,故A不选;
B. 水电解生成H2和O2不能自发进行,需要提供电能才能发生,故B选;
C. 气体从高密度处向低密度处扩散,熵增加,可以自发进行,故C不选;
D. 一瓶N2和一瓶H2混合后,形成均匀的混合物,为熵增加的过程,可以自发进行,故D不选,答案选B。
8.一定量的盐酸与过量的铁粉反应制取氢气,为减慢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氢气的量,可向其中加入
A. KNO3溶液 B. CuO固体 C. K2SO4溶液 D. NaHSO4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慢反应速率,可减小H+的浓度,过量的铁粉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因铁粉过量,为了不影响氢气的量,所加入物质不能减少或增加H+的物质的量,以此进行判断。
【详解】A. 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铁反应生成NO而不生成氢气,故A不选;
B. 加入CuO会消耗盐酸中的氢离子,使生成氢气的量减少,故B不选;
C. 加入K2SO4溶液,溶液体积增大,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但浓度减小,所以既可以减慢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氢气的量,故C选;
D. 加入NaHSO4溶液,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生成氢气的量增多,故D不选,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铁粉过量,生成氢气的量由盐酸决定,试题难度不大,易错点为A项,注意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9.下列生产或实验事实引出的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结论
A
工业制硫酸中,在矿石处理阶段,将矿石粉碎再煅烧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的H2O2,在B试管中加入MnO2,B试管中产生气泡快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
其他条件相同,Na2S2O3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升高溶液的温度,析出硫沉淀所需时间变短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D
一定条件下:H2(g)+I2(g) 2HI(g)达到反应平衡,缩小体积颜色加深
c(I2)增大,I2物质的量增多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工业制硫酸中,在矿石处理阶段,将矿石粉碎再煅烧,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A正确;
B.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B正确;
C.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数目和百分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C正确;
D. H2(g)+I2(g) 2HI(g)为反应前后等体积的可逆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c(I2)增大,但平衡不移动,所以I2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D。
10.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如下:
化学键
N-N
O=O
N≡N
N-H
键能kJ·mol-1
a
500
942
391
肼(N2H4)的有关反应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图表示:1molN2H4与1molO2反应生成1molN2和2molH2O反应热△H=-2752kJ·mol-1
B. a=154
C. N2(g)+2H2O(g)=N2H4(g)+O2(g) △H=+2752kJ·mol-1
D. 当有2molH2O(g)生成时,放出534kJ·mol-1的热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反应热△H为生成物的总能量和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差值,据图可知,1molN2H4(g)与1molO2(g)反应生成1molN2(g)和2molH2O(g)的反应热△H=-534kJ·mol-1,故A错误;
B. 据图可知N2H4(g)+O2(g)=2N(g)+4H(g)+2O(g) △H3=2752kJ/mol−534kJ/mol=2218kJ/mol,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释放能量,断裂1molN−N键所需的能量为a,则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4×391+a+500=2218,解得a=154,故B正确;
C. 据图可知,N2(g)+2H2O(g)=N2H4(g)+O2(g) △H=+534kJ·mol-1,故C错误;
D. 据图可知,当有2molH2O(g)生成时,放出534kJ的热量,故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与反应的吸放热之间的关系,理解反应热只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和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差值有关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D项为易错点,注意热量的单位为kJ而不是kJ·mol-1。
1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B. 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C.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变化
D. 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对于某个特定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所以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故A正确;
B. 当△G=△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则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故B正确;
C. 如果因为浓度、压强等改变引起的平衡移动,平衡常数不变,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故C错误;
D. 对于某个特定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平衡常数发生变化时,则温度一定变化,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故D正确;答案选C。
12.如图曲线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2M(g)+N(g)2R(g) ΔH<0,达到平衡时N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v正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曲线上,当温度一定时,N的体积分数也一定,故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达到平衡状态,而曲线外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未达平衡状态。在曲线下方的任意一点,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向上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的体积分数要增大,平衡向左移动,在曲线上方的任意一点,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向下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的体积分数要减小,平衡向右移动,据此解答。
【详解】A、a点在曲线上,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故A错误;
B、b点在曲线下方,未达到平衡状态,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由b点向上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的体积分数要增大,平衡向左移动,故v正 C、c点在曲线上方,未达到平衡状态,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由c点向下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的体积分数要减小,平衡向右移动,故v正>v逆,故C错误;
D、d点在曲线上,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故D错误。
答案选B。
13.恒温下, 反应aX(g) bY(g) +cZ(g)达到平衡后, 把容器体积扩到原来的2倍且达到新平衡时, Y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35mol/L减小到0.2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答案】B
【解析】
【详解】达到平衡后,把容器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若平衡不移动,Y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35mol/L变为0.175mol/L,而达到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35mol/L减小到0.2mol/L,可知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即a<b+c,答案选B。
14.一定温度下,将a mol PCl5通入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PCl5(g) PCl3(g)+Cl2(g),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压强为P1,此时向容器中再通入a mol PCl5,在相同温度下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压强为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2P1>P2 B. P1>P2
C. PCl5的转化率增大 D. Cl2的体积分数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容积固定,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amol PCl5,相当于增大压强,以此解答。
【详解】A. 容器容积不变,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amol PCl5,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总物质的量小于原来的2倍,则平衡时压强小于原来的2倍,所以2P1>P2,故A正确;
B. 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a mol PCl5,相当于增大压强,所以P1<P2,故B错误;
C. 由于平衡时再向容器中加入amol PCl5,相当于增大了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所以PCl5的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
D. 由于平衡时再向容器中加入amol PCl5,相当于增大了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氯气的体积分数减小,故D错误,答案选A。
15.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A,反应A(g)===B(g)+C(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s
0
50
150
250
350
n(B)/mol
0
0.16
0.19
0.20
0.20
A. 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B)=0.0032mol·L-1·s-1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B)=0.11mol·L-1,则反应的ΔH<0
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A、0.20mol B和0.20mol C,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B和2.0mol C,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大于80%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B)===0.0016mol·L-1·s-1,故A错误;
B. 反应达到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0mol÷2.0L=0.10mol/L,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B)=0.11mol·L-1,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的△H>0,故B错误;
C. 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A,反应A(g) B(g)+C(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根据三段式法有:
A(g) B(g)+C(g)
起始(mol/L) 0.5 0 0
转化(mol/L)0.1 0.1 0.1
平衡(mol/L)0.4 0.1 0.1
平衡常数K==0.025,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A、0.20mol B和0.20mol C,浓度商Qc==0.02<K,说明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故C错误;
D. 在相同温度和恒容的容器中,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B和1.0mol C,与原平衡等效,由上述计算可知,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为0.1mol/L×2L=0.2mol,则B的转化率为(1.0mol-0.2mol)÷1mol×100%=80%,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B和2.0mol C,相当于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A,与原平衡相比,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B的转化率增大,则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大于80%,故D正确;答案选D。
16.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少
0~3s内,反应速率为:v(NO2)=0.2mol·L-1·s-1
t1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
达平衡时,仅改变x,则x为c(O2)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以知道,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少,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由图可以知道,0~3s内,内,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化量1mol/L-0.5mol/L=0.5mol/L,故v(NO2)==0.17mol·L-1·s-1,故B错误;
C.t1时刻,改变条件,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不能是增大压强,只能是使用催化剂,但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故C错误;
D.达平衡时,仅增大c(O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转化率降低,由图可以知道,二氧化氮的转化率随x增大而增大,故D错误。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17.已知2SO2(g)+O2(g)2SO3(g) △H=-197kJ/mol。在25℃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SO2和1 mol 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若25℃时在此恒容密闭容器中只通入1 mol SO2和0.5 mol 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Q2>Q1>197 kJ B. 2Q2
C. 2Q2=Q1=197 kJ D. 197 kJ> Q1=2Q2
【答案】B
【解析】
【分析】
2SO2(g)+O2(g)2SO3(g) △H=-197kJ/mol,表示在上述条件下2mol SO2和1molO2完全反应生成2molSO3气体放出热量为197kJ,再结合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完全反应解答。
【详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 △H=-197kJ/mol,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SO3气体放热197kJ,加入2mol SO2和1molO2,生成SO3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所以Q1<197kJ,通入1mol SO2和0.5molO2,如果转化率与加入2mol SO2和1molO2相同,则放热为Q1/2kJ,但此时体系压强比加入2mol SO2和1molO2要小,所以平衡会向左移动,则实际放出的热量小于Q1/2kJ,即2Q2
18.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 △H<0。现将1 mol A和2 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减小
B. 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C. 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D. 保持温度不变,活塞P可自由移动,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浓度和甲中C的浓度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开始加入4 mol C和2 mol D相当于起始加入2mol A和4 mol B,即乙容器内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甲容器内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的2倍,而乙容器的体积为甲容器的体积的2倍,在相同温度下达到相同平衡状态,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浓度相等,以此解答。
【详解】开始加入4 mol C和2 mol D相当于起始加入2mol A和4 mol B,即乙容器内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甲容器内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的2倍,而乙容器的体积为甲容器的体积的2倍,在相同温度下达到相同平衡状态,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浓度相等,
A. 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两个容器的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都增大,故A错误;
B.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则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甲中C的浓度小于原来的2倍,即甲中C的浓度小于乙中C的浓度的2倍,故B错误;
C.甲中温度和体积不变充入稀有气体,没有改变气体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可以用图2表示,乙中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稀有气体,相当于增大容器体积,气体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减小的程度大些,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可以用图3表示,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 保持温度不变,活塞P可自由移动,则甲为恒温恒容,乙为恒温恒压,由于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甲相对于乙为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浓度大于甲中C的浓度,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注意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起始时甲乙两容器内的气体的平衡状态,在此基础上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
1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可逆反应:M(g)+ 2N(g) 2R(g)+2L(?),此反应符合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反应放热 ,L是气体
B. 正反应放热 ,L非气体
C. 正反应吸热 ,L是气体
D. 正反应吸热, L非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像可知,当压强相等时T1首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温度是T1大于T2。但温度高反应物N的含量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当温度相等时,压强为P2首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压强是P2大于P1。压强越高反应物N的含量越高,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所以生成物L一定是气态,故C正确。
答案选C。
20.将BaO2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2BaO(s)+O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一半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B. BaO量减小
C. BaO2的转化率减小 D. 体积中密度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可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平衡体系中只有O2为气体,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即O2的摩尔质量,是不变的,故A正确;
B、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可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aO量减小,故B正确;
C、平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可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aO2的转化率减小,故C正确;
D、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体系中氧气的浓度不变,则气体密度不变,故D错误。
答案选D。
21.①5.2g的气态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260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知H2O(l)==H2O(g)△H= +44kJ/mol,则11.2L(标准状况)乙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kJ。
②已知:CH4 的燃烧热为890 kJ/mol,H2的热值为142.5kJ•g-1,现有标准状况下22.4 L CH4和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527kJ,求混合气体中CH4 和H2的体积比_____________
③将1mol NO2投入到1L容器中进行 2NO2(g) N2O4(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再次达到平衡,则第一次平衡体系的颜色比第二次平衡的颜色_____________
【答案】 (1). C2H2(g)+O2(g)=2CO2(g)+H2O(l) △H=-1300kJ/mol (2). 628 (3). 2:3 (4). 浅
【解析】
【详解】①. 5.2g乙炔的物质的量为5.2g÷26g/mol=0.2mo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260kJ的热量,则1mol乙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1300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O2(g)=2CO2(g)+H2O(l) △H=-1300kJ/mol,又知H2O(l)=H2O(g)△H= +44kJ/mol,根据盖斯定律得乙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O2(g)=2CO2(g)+H2O(g) △H=-1256kJ/mol,11.2L(标准状况)乙炔的物质的量为0.5mol,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0.5mol×1256kJ/mol=628kJ,故答案为:C2H2(g)+O2(g)=2CO2(g)+H2O(l) △H=-1300kJ/mol;628;
②. 设混合气体中CH4 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H2的热值为142.5kJ•g-1,则H2的燃烧热为2g/mol×142.5kJ/g=285kJ/mol,列方程式为:890a+285b=527、a+b=1,解得a=0.4mol、b=0.6mol,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CH4 和H2的体积比为0.4:0.6=2:3,故答案为:2:3;
③.将1mol NO2投入到1L容器中进行 2NO2(g) N2O4(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依然比原平衡大,所以第一次平衡体系的颜色比第二次平衡的颜色浅,故答案为:浅。
22.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取50ml 0.50 mol/L 盐酸、50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还缺少的玻璃仪器为 _________________ ,若做1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则温度计需使用_______ 次,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
A.一次迅速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3)下列操作使测得中和热偏大的是_________
A.测量酸的温度后没有清洗温度计在测量碱 B.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C. 使用铜棒搅拌反应液 D.将盐酸的体积量取为52.0ml
【答案】 (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3 (3). A (4). A、C
【解析】
【详解】(1). 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若做1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要测反应前酸溶液的温度和反应前碱溶液的温度,混合反应后测最高温度,温度计需使用3次,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3;
(2).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迅速并且释放大量的热,一次性快速倒入可以减少热量散失而引来的误差,故答案为:A;
(3). A. 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在测碱的温度时,会发生酸和碱的中和,温度计示数变化值减小,所以导致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选;
B. 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会使得实际量取盐酸的体积大于所要量取的体积,造成中和热的测定数据偏大,故B不选;
C. 铜是热的良导体,使用铜棒搅拌反应液,会使热量散失较多,造成中和热的测定数据偏小,故C选;
D. 将盐酸的体积量取为52.0mL,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可知,折合为生成1molH2O(l)时对应的中和热数据不变,故D不选,答案选:A、C。
23.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酸性高锰酸钾与草酸的反应,记录以下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
实验温度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 mL
溶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min
0.6mol/L H2C2O4
溶液
H2O
3mol/L H2SO4
稀溶液
0.05mol/L
KMnO4溶液
①
25
3.0
V1
2.0
3.0
1.5
②
25
2.0
3.0
2.0
3.0
2.7
③
50
2.0
V2
2.0
3.0
1.0
(1)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该反应以表中数据反应完全时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NA
(2)V1 ______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①、②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
(4)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_____(填实验编号)
(5)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 n ((Mn 2+ )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 1 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 n ((Mn 2+ ) 随时间变化的实际趋势如图 2 所示。
该小组同学根据图 2 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设计以下实验方案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实验温度/℃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再加入某种固体
溶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 min
④
25
0.6mol/L H2C2O4 溶液
H2O
3mol/L H2SO4 稀溶液
0.05mol/L KMnO4 溶液
2.0
3.0
2.0
3.0
MnSO4
t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
②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答案】 (1).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2). 0.00075 (3). 2.0 (4). 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5). ②、③ (6). 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7). 褪色时间变短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书写草酸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再根据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各小题。
【详解】(1).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H2C2O4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反应的现象是溶液褪为无色,H2C2O4的浓度远大于KMnO4,KMnO4完全反应,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05mol⋅L−1×0.003L=0.00015mol,则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0015mol×5=0.00075mol,数目为0.00075NA,故答案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0.00075;
(2). 利用实验②中的数据可知,溶液的总体积为10.0mL,所以实验①中V1=2.0mL,故答案为:2.0;
(3). 从表中数据可知改变的条件是草酸溶液的浓度,其他条件相同时,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减慢,故答案为: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4).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则应选择②和③进行对比,故答案为:②、③;
(5). ①.对比图像,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再加入固体硫酸锰,所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答案为: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②. 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则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的褪色时间变短,故答案为:褪色时间变短。
24.已知:A(g)+ 2B(g)C(g)+2D(s),经测定,在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
250
300
350
K
30
15.78
12.5
(1)该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
(2)假设该反应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
①容器中压强不变 ②混合气体中c(A)不变 ③2v正(B)=v逆(A) ④ 容器内温度不变 ⑤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⑥ 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⑦c(A):c(b):c(c)=1:2:1
A.除③以外 B.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⑥ D.④⑤⑥⑦
(3)欲提高B的转化率并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在恒压下中再充入He b.向恒容体积再充入A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升高温度
(4)若某温度下,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为c(A)=0.4 mol·L-1、c(B)=0.4 mol·L-1、c(C)=0.8 mol·L-1, 则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_;
(5)某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1L的密闭容器中将2 mol A和2 mol B混合,测得不同时刻的压强关系如下:
时间t/h
0
1
2
4
8
16
总压强p/MPa
20
18
16.5
15
12.5
12.5
①计算反应到2h时v(A)=__________
②计算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__________,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值________。
③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总)和生成物C的物质的量n(C),则 n(总 )=________mol,n(C)=___________mol,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放热 (2). (3). C (4). b (5). 350℃ (6). 0.175mol/(L·h)或0.0029mol/(L·min) (7). 75% (8). 2.4或 (9). 4P/P0 (10). 2- (11). (1-)×100%
【解析】
【分析】
(1)由题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平衡常数定义书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以此判断;
(3)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
(4)利用题中数据计算平衡常数,与表中数据对比判断反应温度;
(5)根据三段式结合气体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进行计算。
【详解】(1)由题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生成物D为固体,所以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故答案为:;
(2)①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的可逆反应,容器中压强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①选;
②混合气体中c(A)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②选;
③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用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正(B)=2v逆(A),则2v正(B)=v逆(A) 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不选;
④该反应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容器内温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④选;
⑤生成物D为固体,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容器的体积不变,但气体的质量为变量,所以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为变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⑤选;
⑥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的可逆反应,生成物D为固体,气体的质量为变量,所以平均摩尔质量为变量,平均摩尔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⑥选;
⑦c(A):c(b):c(c)=1:2:1,不能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⑦不选;
答案选:C;
(3)a.在恒压下中再充入He,容器的体积增大,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故a不选;
b.向恒容体积再充入A,A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向移动,B的转化率增大,故b选;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B的转化率不变,故c不选;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平衡逆向移动,B的转化率减小,故d不选;
(4)若某温度下,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为c(A)=0.4 mol·L-1、c(B)=0.4 mol·L-1、c(C)=0.8 mol·L-1,平衡常数K==12.5,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的温度为350℃,
故答案为:350℃;
(5)①某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1L的密闭容器中将2 mol A和2 mol B混合,气体的压强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根据三段式有:
A(g)+ 2B(g)C(g)+2D(s)
起始(mol)2 2 0
转化(mol)x 2x x
2h(mol) 2-x 2-2x x
则2h时:=,解得x=0.35mol,所以反应到2h时v(A)==0.175mol/(Lh),
故答案为:0.175mol/(Lh);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12.5,与上述同样方法计算,得出达到平衡时A转化了0.75mol、B转化了1.5mol、C生成了0.75mol,
则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100%=75%,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2.4,
故答案为:75%;2.4;
③依据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得=,n(总)= 4P/P0mol;
结合三行式=,解得n(C)= (2-)mol;
转化A的物质的量为(2-)mol,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100%=(1-)×100%,
故答案为:(1-)×100%。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状态的判断等,掌握相关概念和判断方法为解题的关键,解题时要特别注意生成物D为固体,为易错点。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
1.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其表现形式只有吸热和放热两种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较,冰的能量高
C. 化学反应中,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也能发生
D.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热效应数值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多少无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化学反应在物质变化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反应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也可以表现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光能等,故A错误;
B. H2O(l)=H2O(s)△H<0,说明液态水变为固态水时放热,所以液态水的能量高,故B错误;
C. 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时吸热,但该反应常温下就能够发生,故C正确;
D.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热效应数值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多少有关,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越多,热效应数值越大,故D错误,答案选C。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述正确的是
A. C2H6(l)+7/2O2(g)===2CO2(g)+3H2O(g) ΔH=-1058.8kJ/mol(燃烧热)
B. 2NO2===O2+2NO ΔH=+116.2kJ/mol(反应热)
C. 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 ΔH=-57.3kJ/mol(中和热)
D. S(s)+O2(g)===SO2(g) ΔH=-269.8kJ/mol(反应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燃烧热指的是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该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生成物水为气态,所以不能表示燃烧热,故A错误;
B. 热化学方程式中应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故B错误;
C. 中和热指的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时放出的热量,醋酸为弱酸,在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时吸收热量,所以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ΔH>-57.3kJ/mol,故C错误;
D. S(s)+O2(g)=SO2(g) ΔH=-269.8kJ/mol符合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可以表示反应热,故D正确,答案选D。
3.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的是
A. 降低温度 B. 使用催化剂 C. 增大压强 D. 增加浓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降低温度减小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A错误;B.使用催化剂可增大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故B正确;C.增大压强可使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百分数不变,故C错误;D.增加浓度可使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百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影响活化分子的因素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影响活化分子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外界条件对活化分子的影响不同,把握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增大压强或者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使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但百分数不变,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增大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4.在2A(g)+B(s) 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5 mol·L-1·s-1 B. v(B)=0.5 mol·L-1·s-1
C. v(C)=0.9mol·L-1·s-1 D. v(D)=1 mol·L-1·s-1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以此来解答。
【详解】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A.=0.25 mol·L-1·s-1;
B. B为固体,不能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C. =0.3 mol·L-1·s-1;
D. =0.25 mol·L-1·s-1,则C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把握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比值法应用及速率单位要统一,题目难度不大,B项为易错点,注意反应物B为固体,不能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5.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A. 1/2H2(g)+1/2Cl2(g)=HCl(g) △H1 H2(g)+Cl2(g)=2HCl(g) △H2
B. S(g)+O2(g)=SO2(g) △H1 S(s)+O2(g)=SO2(g) △H2
C. 2H2(g)+O2(g)=2H2O(g) △H1 2H2(g)+O2(g)=2H2O(l) △H2
D. CO(g)+1/2O2(g)=CO2(g) △H1 C(s)+O2(g)=CO2(g) △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反应1/2H2(g)+1/2Cl2(g)=HCl(g)的化学计量数是反应H2(g)+Cl2(g)=2HCl(g)的化学计量数的,化学计量数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H越小,所以△H1>△H2,故A不选;
B. S(g)具有的能量高于S(s),反应过程中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S(s)+O2(g)=SO2(g),由于反应热为负值,放出的热量越多,焓变越小,则△H1<△H2,故B选;
C. 气态水的能量大于液态水,反应2H2(g)+O2(g)=2H2O(g)中生成气态水,而反应2H2(g)+O2(g)=2H2O(l)生成的是液态水,生成物含有的能量越高,则放出的热量越小,焓变△H值越大,所以两个反应的焓变值大小为:△H1>△H2,故C不选;
D. 已知:① CO(g)+1/2O2(g)=CO2(g) △H1、② C(s)+O2(g)=CO2(g) △H2,②-①得:C(s)+1/2O2(g)=CO(g) △H=△H2-△H1,碳不完全燃烧生成CO气体是放热反应,则△H=△H2-△H1<0,△H1>△H2,故D不选,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反应时能量变化的分析判断,注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同、状态不同、产物不同,反应的能量变化也不同,题目难度不大。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H越小,为易错点。
6.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开启汽水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 Cl2(HCl)要除去其中的HCl,将其通过饱和食盐水
C. 在N2(g)+3H2(g) 2NH3(g) ΔH<0 中,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
D. 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过量的空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在汽水中存在可逆反应:CO2+H2OH2CO3,开启汽水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是压强对其影响导致的,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
B. Cl2+H2OH++Cl-+HClO,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较大,使Cl2+H2OH++Cl-+HClO平衡逆向移动,导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降低,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
C. 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平衡向正方向移动,高温主要考虑的是催化剂的活性和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无关,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选;
D. 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方程式为2SO2+O22SO3,使用过量的氧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平衡移动原理,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反应,且符合平衡移动的原理,题目难度不大,C项为易错点,注意合成氨时采用高温主要是考虑反应速率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平衡移动无关。
7.下列过程属非自发的是
A. NaOH溶于水形成溶液 B. 水电解生成H2和O2
C. 气体从高密度处向低密度处扩散 D. 一瓶N2和一瓶H2混合后,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aOH溶于水形成溶液,属于熵增加的放热过程,可以自发进行,故A不选;
B. 水电解生成H2和O2不能自发进行,需要提供电能才能发生,故B选;
C. 气体从高密度处向低密度处扩散,熵增加,可以自发进行,故C不选;
D. 一瓶N2和一瓶H2混合后,形成均匀的混合物,为熵增加的过程,可以自发进行,故D不选,答案选B。
8.一定量的盐酸与过量的铁粉反应制取氢气,为减慢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氢气的量,可向其中加入
A. KNO3溶液 B. CuO固体 C. K2SO4溶液 D. NaHSO4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慢反应速率,可减小H+的浓度,过量的铁粉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因铁粉过量,为了不影响氢气的量,所加入物质不能减少或增加H+的物质的量,以此进行判断。
【详解】A. 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铁反应生成NO而不生成氢气,故A不选;
B. 加入CuO会消耗盐酸中的氢离子,使生成氢气的量减少,故B不选;
C. 加入K2SO4溶液,溶液体积增大,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但浓度减小,所以既可以减慢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氢气的量,故C选;
D. 加入NaHSO4溶液,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大,生成氢气的量增多,故D不选,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铁粉过量,生成氢气的量由盐酸决定,试题难度不大,易错点为A项,注意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9.下列生产或实验事实引出的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结论
A
工业制硫酸中,在矿石处理阶段,将矿石粉碎再煅烧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的H2O2,在B试管中加入MnO2,B试管中产生气泡快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
其他条件相同,Na2S2O3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升高溶液的温度,析出硫沉淀所需时间变短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反应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D
一定条件下:H2(g)+I2(g) 2HI(g)达到反应平衡,缩小体积颜色加深
c(I2)增大,I2物质的量增多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工业制硫酸中,在矿石处理阶段,将矿石粉碎再煅烧,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A正确;
B.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B正确;
C.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数目和百分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C正确;
D. H2(g)+I2(g) 2HI(g)为反应前后等体积的可逆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c(I2)增大,但平衡不移动,所以I2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D。
10.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如下:
化学键
N-N
O=O
N≡N
N-H
键能kJ·mol-1
a
500
942
391
肼(N2H4)的有关反应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图表示:1molN2H4与1molO2反应生成1molN2和2molH2O反应热△H=-2752kJ·mol-1
B. a=154
C. N2(g)+2H2O(g)=N2H4(g)+O2(g) △H=+2752kJ·mol-1
D. 当有2molH2O(g)生成时,放出534kJ·mol-1的热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反应热△H为生成物的总能量和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差值,据图可知,1molN2H4(g)与1molO2(g)反应生成1molN2(g)和2molH2O(g)的反应热△H=-534kJ·mol-1,故A错误;
B. 据图可知N2H4(g)+O2(g)=2N(g)+4H(g)+2O(g) △H3=2752kJ/mol−534kJ/mol=2218kJ/mol,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释放能量,断裂1molN−N键所需的能量为a,则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4×391+a+500=2218,解得a=154,故B正确;
C. 据图可知,N2(g)+2H2O(g)=N2H4(g)+O2(g) △H=+534kJ·mol-1,故C错误;
D. 据图可知,当有2molH2O(g)生成时,放出534kJ的热量,故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与反应的吸放热之间的关系,理解反应热只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和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差值有关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D项为易错点,注意热量的单位为kJ而不是kJ·mol-1。
1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B. 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C.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变化
D. 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对于某个特定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所以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故A正确;
B. 当△G=△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则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故B正确;
C. 如果因为浓度、压强等改变引起的平衡移动,平衡常数不变,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故C错误;
D. 对于某个特定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平衡常数发生变化时,则温度一定变化,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故D正确;答案选C。
12.如图曲线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2M(g)+N(g)2R(g) ΔH<0,达到平衡时N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v正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曲线上,当温度一定时,N的体积分数也一定,故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达到平衡状态,而曲线外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未达平衡状态。在曲线下方的任意一点,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向上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的体积分数要增大,平衡向左移动,在曲线上方的任意一点,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向下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的体积分数要减小,平衡向右移动,据此解答。
【详解】A、a点在曲线上,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故A错误;
B、b点在曲线下方,未达到平衡状态,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即由b点向上引垂直线到曲线上的一点,这样N的体积分数要增大,平衡向左移动,故v正
D、d点在曲线上,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故D错误。
答案选B。
13.恒温下, 反应aX(g) bY(g) +cZ(g)达到平衡后, 把容器体积扩到原来的2倍且达到新平衡时, Y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35mol/L减小到0.2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答案】B
【解析】
【详解】达到平衡后,把容器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若平衡不移动,Y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35mol/L变为0.175mol/L,而达到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35mol/L减小到0.2mol/L,可知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即a<b+c,答案选B。
14.一定温度下,将a mol PCl5通入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PCl5(g) PCl3(g)+Cl2(g),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压强为P1,此时向容器中再通入a mol PCl5,在相同温度下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压强为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2P1>P2 B. P1>P2
C. PCl5的转化率增大 D. Cl2的体积分数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容积固定,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amol PCl5,相当于增大压强,以此解答。
【详解】A. 容器容积不变,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amol PCl5,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总物质的量小于原来的2倍,则平衡时压强小于原来的2倍,所以2P1>P2,故A正确;
B. 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a mol PCl5,相当于增大压强,所以P1<P2,故B错误;
C. 由于平衡时再向容器中加入amol PCl5,相当于增大了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所以PCl5的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
D. 由于平衡时再向容器中加入amol PCl5,相当于增大了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氯气的体积分数减小,故D错误,答案选A。
15.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A,反应A(g)===B(g)+C(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s
0
50
150
250
350
n(B)/mol
0
0.16
0.19
0.20
0.20
A. 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B)=0.0032mol·L-1·s-1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B)=0.11mol·L-1,则反应的ΔH<0
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A、0.20mol B和0.20mol C,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B和2.0mol C,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大于80%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B)===0.0016mol·L-1·s-1,故A错误;
B. 反应达到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0mol÷2.0L=0.10mol/L,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B)=0.11mol·L-1,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的△H>0,故B错误;
C. 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A,反应A(g) B(g)+C(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根据三段式法有:
A(g) B(g)+C(g)
起始(mol/L) 0.5 0 0
转化(mol/L)0.1 0.1 0.1
平衡(mol/L)0.4 0.1 0.1
平衡常数K==0.025,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A、0.20mol B和0.20mol C,浓度商Qc==0.02<K,说明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故C错误;
D. 在相同温度和恒容的容器中,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B和1.0mol C,与原平衡等效,由上述计算可知,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为0.1mol/L×2L=0.2mol,则B的转化率为(1.0mol-0.2mol)÷1mol×100%=80%,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B和2.0mol C,相当于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A,与原平衡相比,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B的转化率增大,则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大于80%,故D正确;答案选D。
16.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少
0~3s内,反应速率为:v(NO2)=0.2mol·L-1·s-1
t1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
达平衡时,仅改变x,则x为c(O2)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以知道,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少,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由图可以知道,0~3s内,内,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化量1mol/L-0.5mol/L=0.5mol/L,故v(NO2)==0.17mol·L-1·s-1,故B错误;
C.t1时刻,改变条件,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不能是增大压强,只能是使用催化剂,但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故C错误;
D.达平衡时,仅增大c(O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转化率降低,由图可以知道,二氧化氮的转化率随x增大而增大,故D错误。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17.已知2SO2(g)+O2(g)2SO3(g) △H=-197kJ/mol。在25℃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SO2和1 mol 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若25℃时在此恒容密闭容器中只通入1 mol SO2和0.5 mol 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Q2>Q1>197 kJ B. 2Q2
【答案】B
【解析】
【分析】
2SO2(g)+O2(g)2SO3(g) △H=-197kJ/mol,表示在上述条件下2mol SO2和1molO2完全反应生成2molSO3气体放出热量为197kJ,再结合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完全反应解答。
【详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 △H=-197kJ/mol,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2molSO3气体放热197kJ,加入2mol SO2和1molO2,生成SO3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所以Q1<197kJ,通入1mol SO2和0.5molO2,如果转化率与加入2mol SO2和1molO2相同,则放热为Q1/2kJ,但此时体系压强比加入2mol SO2和1molO2要小,所以平衡会向左移动,则实际放出的热量小于Q1/2kJ,即2Q2
A. 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减小
B. 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C. 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D. 保持温度不变,活塞P可自由移动,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浓度和甲中C的浓度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开始加入4 mol C和2 mol D相当于起始加入2mol A和4 mol B,即乙容器内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甲容器内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的2倍,而乙容器的体积为甲容器的体积的2倍,在相同温度下达到相同平衡状态,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浓度相等,以此解答。
【详解】开始加入4 mol C和2 mol D相当于起始加入2mol A和4 mol B,即乙容器内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甲容器内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的2倍,而乙容器的体积为甲容器的体积的2倍,在相同温度下达到相同平衡状态,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浓度相等,
A. 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两个容器的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都增大,故A错误;
B.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则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甲中C的浓度小于原来的2倍,即甲中C的浓度小于乙中C的浓度的2倍,故B错误;
C.甲中温度和体积不变充入稀有气体,没有改变气体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可以用图2表示,乙中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稀有气体,相当于增大容器体积,气体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减小的程度大些,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可以用图3表示,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 保持温度不变,活塞P可自由移动,则甲为恒温恒容,乙为恒温恒压,由于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甲相对于乙为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浓度大于甲中C的浓度,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注意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起始时甲乙两容器内的气体的平衡状态,在此基础上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
1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可逆反应:M(g)+ 2N(g) 2R(g)+2L(?),此反应符合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反应放热 ,L是气体
B. 正反应放热 ,L非气体
C. 正反应吸热 ,L是气体
D. 正反应吸热, L非气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像可知,当压强相等时T1首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温度是T1大于T2。但温度高反应物N的含量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当温度相等时,压强为P2首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压强是P2大于P1。压强越高反应物N的含量越高,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所以生成物L一定是气态,故C正确。
答案选C。
20.将BaO2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2BaO(s)+O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一半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B. BaO量减小
C. BaO2的转化率减小 D. 体积中密度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可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平衡体系中只有O2为气体,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即O2的摩尔质量,是不变的,故A正确;
B、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可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aO量减小,故B正确;
C、平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可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aO2的转化率减小,故C正确;
D、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体系中氧气的浓度不变,则气体密度不变,故D错误。
答案选D。
21.①5.2g的气态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260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知H2O(l)==H2O(g)△H= +44kJ/mol,则11.2L(标准状况)乙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kJ。
②已知:CH4 的燃烧热为890 kJ/mol,H2的热值为142.5kJ•g-1,现有标准状况下22.4 L CH4和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527kJ,求混合气体中CH4 和H2的体积比_____________
③将1mol NO2投入到1L容器中进行 2NO2(g) N2O4(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再次达到平衡,则第一次平衡体系的颜色比第二次平衡的颜色_____________
【答案】 (1). C2H2(g)+O2(g)=2CO2(g)+H2O(l) △H=-1300kJ/mol (2). 628 (3). 2:3 (4). 浅
【解析】
【详解】①. 5.2g乙炔的物质的量为5.2g÷26g/mol=0.2mo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260kJ的热量,则1mol乙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1300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O2(g)=2CO2(g)+H2O(l) △H=-1300kJ/mol,又知H2O(l)=H2O(g)△H= +44kJ/mol,根据盖斯定律得乙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O2(g)=2CO2(g)+H2O(g) △H=-1256kJ/mol,11.2L(标准状况)乙炔的物质的量为0.5mol,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0.5mol×1256kJ/mol=628kJ,故答案为:C2H2(g)+O2(g)=2CO2(g)+H2O(l) △H=-1300kJ/mol;628;
②. 设混合气体中CH4 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H2的热值为142.5kJ•g-1,则H2的燃烧热为2g/mol×142.5kJ/g=285kJ/mol,列方程式为:890a+285b=527、a+b=1,解得a=0.4mol、b=0.6mol,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CH4 和H2的体积比为0.4:0.6=2:3,故答案为:2:3;
③.将1mol NO2投入到1L容器中进行 2NO2(g) N2O4(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依然比原平衡大,所以第一次平衡体系的颜色比第二次平衡的颜色浅,故答案为:浅。
22.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取50ml 0.50 mol/L 盐酸、50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还缺少的玻璃仪器为 _________________ ,若做1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则温度计需使用_______ 次,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
A.一次迅速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3)下列操作使测得中和热偏大的是_________
A.测量酸的温度后没有清洗温度计在测量碱 B.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C. 使用铜棒搅拌反应液 D.将盐酸的体积量取为52.0ml
【答案】 (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3 (3). A (4). A、C
【解析】
【详解】(1). 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若做1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要测反应前酸溶液的温度和反应前碱溶液的温度,混合反应后测最高温度,温度计需使用3次,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3;
(2).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迅速并且释放大量的热,一次性快速倒入可以减少热量散失而引来的误差,故答案为:A;
(3). A. 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在测碱的温度时,会发生酸和碱的中和,温度计示数变化值减小,所以导致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A选;
B. 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会使得实际量取盐酸的体积大于所要量取的体积,造成中和热的测定数据偏大,故B不选;
C. 铜是热的良导体,使用铜棒搅拌反应液,会使热量散失较多,造成中和热的测定数据偏小,故C选;
D. 将盐酸的体积量取为52.0mL,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可知,折合为生成1molH2O(l)时对应的中和热数据不变,故D不选,答案选:A、C。
23.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酸性高锰酸钾与草酸的反应,记录以下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
实验温度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 mL
溶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min
0.6mol/L H2C2O4
溶液
H2O
3mol/L H2SO4
稀溶液
0.05mol/L
KMnO4溶液
①
25
3.0
V1
2.0
3.0
1.5
②
25
2.0
3.0
2.0
3.0
2.7
③
50
2.0
V2
2.0
3.0
1.0
(1)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该反应以表中数据反应完全时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NA
(2)V1 ______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①、②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
(4)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_____(填实验编号)
(5)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 n ((Mn 2+ )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 1 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 n ((Mn 2+ ) 随时间变化的实际趋势如图 2 所示。
该小组同学根据图 2 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设计以下实验方案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实验温度/℃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再加入某种固体
溶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 min
④
25
0.6mol/L H2C2O4 溶液
H2O
3mol/L H2SO4 稀溶液
0.05mol/L KMnO4 溶液
2.0
3.0
2.0
3.0
MnSO4
t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
②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答案】 (1).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2). 0.00075 (3). 2.0 (4). 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5). ②、③ (6). 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7). 褪色时间变短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书写草酸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再根据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各小题。
【详解】(1).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H2C2O4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反应的现象是溶液褪为无色,H2C2O4的浓度远大于KMnO4,KMnO4完全反应,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05mol⋅L−1×0.003L=0.00015mol,则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0015mol×5=0.00075mol,数目为0.00075NA,故答案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0.00075;
(2). 利用实验②中的数据可知,溶液的总体积为10.0mL,所以实验①中V1=2.0mL,故答案为:2.0;
(3). 从表中数据可知改变的条件是草酸溶液的浓度,其他条件相同时,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减慢,故答案为: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4).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则应选择②和③进行对比,故答案为:②、③;
(5). ①.对比图像,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再加入固体硫酸锰,所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答案为: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②. 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则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的褪色时间变短,故答案为:褪色时间变短。
24.已知:A(g)+ 2B(g)C(g)+2D(s),经测定,在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
250
300
350
K
30
15.78
12.5
(1)该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
(2)假设该反应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
①容器中压强不变 ②混合气体中c(A)不变 ③2v正(B)=v逆(A) ④ 容器内温度不变 ⑤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⑥ 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⑦c(A):c(b):c(c)=1:2:1
A.除③以外 B.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⑥ D.④⑤⑥⑦
(3)欲提高B的转化率并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在恒压下中再充入He b.向恒容体积再充入A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升高温度
(4)若某温度下,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为c(A)=0.4 mol·L-1、c(B)=0.4 mol·L-1、c(C)=0.8 mol·L-1, 则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_;
(5)某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1L的密闭容器中将2 mol A和2 mol B混合,测得不同时刻的压强关系如下:
时间t/h
0
1
2
4
8
16
总压强p/MPa
20
18
16.5
15
12.5
12.5
①计算反应到2h时v(A)=__________
②计算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__________,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值________。
③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总)和生成物C的物质的量n(C),则 n(总 )=________mol,n(C)=___________mol,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放热 (2). (3). C (4). b (5). 350℃ (6). 0.175mol/(L·h)或0.0029mol/(L·min) (7). 75% (8). 2.4或 (9). 4P/P0 (10). 2- (11). (1-)×100%
【解析】
【分析】
(1)由题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平衡常数定义书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以此判断;
(3)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
(4)利用题中数据计算平衡常数,与表中数据对比判断反应温度;
(5)根据三段式结合气体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进行计算。
【详解】(1)由题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生成物D为固体,所以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故答案为:;
(2)①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的可逆反应,容器中压强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①选;
②混合气体中c(A)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②选;
③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用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正(B)=2v逆(A),则2v正(B)=v逆(A) 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不选;
④该反应在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容器内温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④选;
⑤生成物D为固体,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容器的体积不变,但气体的质量为变量,所以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为变量,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⑤选;
⑥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的可逆反应,生成物D为固体,气体的质量为变量,所以平均摩尔质量为变量,平均摩尔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⑥选;
⑦c(A):c(b):c(c)=1:2:1,不能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⑦不选;
答案选:C;
(3)a.在恒压下中再充入He,容器的体积增大,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故a不选;
b.向恒容体积再充入A,A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向移动,B的转化率增大,故b选;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B的转化率不变,故c不选;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平衡逆向移动,B的转化率减小,故d不选;
(4)若某温度下,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为c(A)=0.4 mol·L-1、c(B)=0.4 mol·L-1、c(C)=0.8 mol·L-1,平衡常数K==12.5,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的温度为350℃,
故答案为:350℃;
(5)①某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1L的密闭容器中将2 mol A和2 mol B混合,气体的压强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根据三段式有:
A(g)+ 2B(g)C(g)+2D(s)
起始(mol)2 2 0
转化(mol)x 2x x
2h(mol) 2-x 2-2x x
则2h时:=,解得x=0.35mol,所以反应到2h时v(A)==0.175mol/(Lh),
故答案为:0.175mol/(Lh);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12.5,与上述同样方法计算,得出达到平衡时A转化了0.75mol、B转化了1.5mol、C生成了0.75mol,
则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100%=75%,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2.4,
故答案为:75%;2.4;
③依据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得=,n(总)= 4P/P0mol;
结合三行式=,解得n(C)= (2-)mol;
转化A的物质的量为(2-)mol,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100%=(1-)×100%,
故答案为:(1-)×100%。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状态的判断等,掌握相关概念和判断方法为解题的关键,解题时要特别注意生成物D为固体,为易错点。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