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1月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高三学年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力学单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kg、m/s、N是导出单位
B. kg、m、J是基本单位
C.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也可以是g
D. 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ma
【答案】D
【解析】
【详解】A.kg是质量的单位,它是基本单位,m/s、N是导出单位,所以A错误;
B.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发光强度、物质的量。它们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J是导出单位,B错误;
C.g也是质量的单位,但它不是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所以C错误;
D.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是在其中的物理量都取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时得出的,所以D正确。
2.在距水平地面10 m高处,以10 m/s的速度水平抛出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已知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16 m/s,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抛出时人对物体做功为150 J
B. 自抛出到落地,重力对物体做功为100 J
C. 飞行过程中物体克服阻力做功22 J
D. 物体自抛出到落地时间为s
【答案】BC
【解析】
A、根据动能定理,抛出时人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的初动能,为,故A错误。B、自抛出到落地,重力对物体做功为:WG=mgh=1×10×10=100J,故B正确。C、飞行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mgh-Wf=Ek2-Ek1,代入解得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为:,故C正确。D、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不是平抛运动,故竖直分运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且空气阻力是变力,无法求解运动的时间,故D错误。故选BC。
【点睛】本题是动能的定义和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空气阻力是变力,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是常用的方法.
3.如图,光滑斜面固定于水平面,滑块A、B叠放后一起冲上斜面,且始终保持相对静止,A上表面水平。则在斜面上运动时,B受力的示意图为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将A、B做为一个整体,则一起冲上斜面时,受重力及斜面的支持力,合力沿斜面向下,然后再用隔离体法,单独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B受摩擦力一定沿水平方向上,且一定水平向左,竖直方向上重力大于支持力这样才能使合力沿斜面向下了,故A正确,BCD错误。
4.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河中O点出发,分别沿直线游到A点和B点后,立即沿原路线返回到O点,OA、OB分别与水流方向平行和垂直,且OA=OB。若水流速度不变,两人在靜水中游速相等,则他们所用时间t甲、t乙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设游速为v,水速为v0,OA=OB=l,则甲整个过程所用时间:,
乙为了沿OB运动,速度合成如图;则乙整个过程所用时间:,∵∴t甲>t乙,∴选C正确,选项ABD错误.故选C。
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运动的合成(主要是速度的合成)和匀速运动规律,运用速度合成的矢量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各自的合速度是关键。
5.“嫦娥三号”从距月面高度为100km的环月圆轨道Ⅰ上的P点实施变轨,进入近月点为15km的椭圆轨道Ⅱ,由近月点Q成功落月,如图所示.关于“嫦娥三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沿轨道Ⅰ运动至P时,需制动减速才能进入轨道Ⅱ
B. 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
C. 沿轨道Ⅱ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
D. 在轨道Ⅱ上由P点运行到Q点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对其做正功,它的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答案】AD
【解析】
在轨道I上运动,从P点开始变轨,可知嫦娥三号做近心运动,在P点应该制动减速以减小向心力,通过做近心运动减小轨道半径,故A正确;轨道Ⅱ的半长轴小于轨道I的半径,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小于轨道I上的周期,故B错误;在轨道Ⅱ上运动时,卫星只受万有引力作用,在P点时的万有引力比Q点的小,故P点的加速度小于在Q点的加速度,故C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知在轨道Ⅱ上由P点运行到Q点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对嫦娥三号做正功,嫦娥三号的速度逐渐增大,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故D正确.故选AD.
6.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的斜面上,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外力作用下斜面以加速度a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运动过程中物体与斜面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一定做正功
B.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可能做负功
C.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可能不做功
D. 斜面对物体摩擦力一定做正功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由功的计算公式可知,支持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与位移的方向夹角小于90°,支持力一定做正功,故A不符合题意;
BCD. 摩擦力是否存在需要讨论:当加速度较小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即,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做负功;当加速度较大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即,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做正功;当时,摩擦力不存在,不做功,故D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7.粗糙绝缘的水平桌面上,有两块竖直平行相对而立的金属板A、B。板间桌面上静止着带正电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两金属板加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时,设直到t1时刻物块才开始运动,(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可认为相等),则( )
A. 在0~t1时间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恒定,方向水平向左
B. 在t1~t3时间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C. t3时刻物块的速度最大
D. t4时刻物块的速度最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在时间内,物块处于静止状态,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右,物块所受的电场力水平向右,根据平衡条件得摩擦力大小:
增大,随之增大,并且由平衡条件知,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故A错误;B. 在时间内,物体向右运动,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物块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根据公式知,摩擦力不变,故B错误;
CD. 据题意: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认为相等,在时刻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并恰好等于此时的电场力;在时间内,电场力一直大于摩擦力,物体一直向右加速运动;在时间内,电场力小于滑动摩擦力,物块向右做减速运动,所以时刻物块的速度最大,故C正确,D错误。
8.如图所示,图中实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虚线是某一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箭头表示运动方向,a、b是轨迹上的两点.若粒子在运动中只受电场力作用.根据此图能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 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符号
B. 粒子在a、b两点的受力方向
C. 粒子a、b两点何处速度大
D. a、b两点电场的强弱
【答案】BCD
【解析】
【详解】由题图中粒子的运动轨迹可知粒子在a、b两点受到的电场力沿电场线向左,由于电场线方向不明,无法确定粒子的电性,故A错误,B正确;由轨迹弯曲方向与粒子速度方向的关系分析可知,电场力对粒子做负功,粒子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则粒子在a点的速度较大,故C正确;根据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可判断a、b两点电场的强弱a点场强较大,故D正确.
9.两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点电荷固定在x轴上的O、M两点,两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势φ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C为ND段电势最低的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q1、q2为等量异种电荷
B. N、C两点间场强方向沿x轴负方向
C. N、D两点间的电场强度大小沿x轴正方向先减小后增大
D. 将一正点电荷从N点移到D点,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CD
【解析】
【详解】A. 若、是异种电荷,电势应该逐渐减小,由图象可以看出,电势分布具有对称性,应该是等量的同种正电荷,故A错误;
B. 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则、两点间场强方向沿轴正方向,故B错误;
C.图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由图可得、两点间的电场强度大小沿轴正方向先减小后增大,故C正确;
D.电场线向右,电场线向左,将一正点电荷从点移到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
10.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B接地,P为两极板间一点,如图所示。用E表示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U表示两极板间的电压,φ表示P点的电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保持B极板不动,将极板A向下移动少许,则U变小,E不变
B 若将一玻璃板插入A、B两极板之间,则φ变大,E变大
C. 若将A极板向左平行移动少许,则U变小,φ不变
D. 若保持A极板不动,将极板B向上移动少许,则U变小,φ减小
【答案】AD
【解析】
【详解】A. 若保持极板不动,将极板向下移动少许,根据可知电容增大,由不变,根据可知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小;由、、可得:
可知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故A正确;
B. 若将一玻璃板插入、两极板之间,根据可知电容增大,由不变,根据可知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小,根据可知,且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小,由知,点与下极板的电势差减小,则点的电势变小,故B错误;
C. 若将极板向左平行移动少许,根据可知电容减小,由不变,根据可知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大,且变大,由知,点与下极板的电势差增大,则点的电势变大,故C错误;
D. 若保持极板不动,将极板向上移动少许,电容变大,则变小,且不变,由知点与下极板的电势差变小,变小,故D正确。
11.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缓慢向右移动,则
A. 灯泡L变暗
B. 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先变大后变小
C. 电容器C上的电荷量增加
D. 流过R1的电流方向由左向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含电容器电路的动态分析
【详解】AB.当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减小,干路电流增大,根据P=I2R知灯泡变亮,电源内部消耗功率变大,选项A、B错误;
C.根据U=IR知,电源内电压及灯泡上电压增大,滑动变阻器上分得电压减小,电容器因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容器C上电压也减小,根据Q=CU知电容器电量减小,C错误;
D.电容器会通过R、R1组成回路放电,故经过电阻R1的电流由左向右,D正确。
12.某种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甲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这种小灯泡连接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电源的内阻为1.0 Ω。现闭合开关S,理想电压表V的示数为4.0 V,则( )
A. 三个灯泡的总电阻为8.3 Ω
B. 电源的电动势为5.6 V
C. 电源消耗的热功率为3.0 W
D. 电源的效率为89.3%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项:电压表的示数为:U1=4V,由U-I图象得到干路中灯泡的电流为:I1=0.6A,该灯泡的电阻为:,另外两个并联灯泡的电流均为:I2=0.3A,再根据U-I图象得到电压为:U2=1V,则并联电阻为:,故三个灯泡的总电阻为:R=R1+R并≈8.3Ω,故A正确;
B项:电源的电动势为:E=U1+U2+I1r=4+1+0.6×1=5.6V,故B正确;
C项:电源消耗的热功率为:,故C错误;
D项:电源的效率为:,故D正确。
二、实验题
13. 在“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小电珠(2.5V,0.6W),滑动变阻器,多用电表,电流表,学生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①粗测小电珠的电阻,应选择多用电表_____倍率的电阻档(请填写“×1”、“×10”或“×100”);调零后,将表笔分别与小电珠的两极连接,示数如图,结果为_____。
②实验中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请根据实验原理图完成实物图丙中的连线。
③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____端。为使小电珠亮度增加,P应由中点向_____端滑动。
【答案】①×1;7.5②如图所示;③左端(或a端);右端(或b端)
【解析】
试题分析:①小电珠的电阻,故可选用×1档;读数为7.5Ω;②如右图所示;③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左端。为使小电珠亮度增加,P应由中点向右端滑动。
考点: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14.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试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待测金属丝:(阻值约,额定电流约);
电压表:(量程,内阻约);
电流表:(量程,内阻约);
(量程,内阻约);
电源:(电动势3V,内阻不计)
(电动势12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约)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_mm。
②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___、电源应选__(均填器材代号),在虚线框中(间答题卡)完成电路原理图____。
【答案】 (1). 1.773 (2). A1 (3). E1 (4).
【解析】
【详解】(1)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其示数为:1.5mm+27.5×0.01mm=1.775mm;
(2)电阻丝的额定电流约为0.5A,电流表应选A1;电阻丝的额定电压约为U=IR=0.5×5=2.5V,电源应选E1;
(3)待测金属丝电阻约为5Ω,电压表内阻约为3kΩ,电流表内阻约为0.2Ω,相对来说电压表内阻远大于待测金属丝的电阻,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由题意可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三、计算题
15.将金属块用压缩的轻弹簧卡在一个箱子中,上顶板和下底板装有压力传感器.当箱子随电梯以a=4.0 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上顶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4.0 N,下底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10.0 N.取g=10 m/s2,若下底板示数不变,上顶板示数是下底板示数的一半,求电梯的加速度并说明电梯的运动情况。
【答案】电梯以a=5 m/s2加速度匀加速下降或以a=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
【解析】
【详解】当箱子随电梯以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对金属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上下
解得:
则有:
若上顶板传感器的示数是下底板传感器的示数的一半,由于弹簧压缩量不变,下底板传感器示数不变,仍为10 N,则上顶板传感器的示数是5 N.
对金属块,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上下
解得:
方向向下
故电梯以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或以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 上升
16.如图,直角坐标系xOy位于竖直平面内,其中x轴水平,y轴竖直。竖直平面中长方形区域OABC内有方向垂直OA的匀强电场,OA长为l,与x轴间的夹角,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小球可看成质点从y轴上的P点沿x轴正方向以一定速度射出,恰好从OA的中点M垂直OA进入电场区域。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求P点的纵坐标及小球从P点射出时的速度大小v0;
(2)已知电场强度的大小为,若小球不能从BC边界离开电场,OC长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1);(2)
【解析】
【详解】(1)设小球从到所用时间为
竖直方向:
水平方向:
由几何关系:
解得:
(2)设小球到达时速度为,进入电场后加速度为,则有:
小球在电场中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沿与垂直方向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运动,设边界的长度为时,小球不从边射出,在电场中运动时间为
解得:
17.甲、乙两传送带倾斜放置,与水平方向夹角均为37°,传送带乙长为4 m,传送带甲比乙长0.45 m,两传送带均以3 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从传送带甲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由传送带乙的顶端以3 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两物块质量均为2kg,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物块A由传送带顶端滑到底端经历的时间;
(2)物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之比。
(3)物块A、B与传送带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分别是多少。
【答案】(1) (2) (3)11.6J;
【解析】
【详解】(1)对物块A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代入数值得:
设经时间物块与传送带共速,则由运动学规律知:
即:
此过程中物块的位移为:
物块与传送带共速后,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代入数值得:
由运动学规律知:
甲
代入数值得:
所以物块由传送带顶端滑到底端经历的时间为:
(2)在物块的第一个加速过程中,物块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为:
在物块的第二个加速过程中,物块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为:
所以物块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为
由分析知物块的加速度与物块A在第二个加速过程的加速度相同,从传送带顶端加速到底端所需时间与相同
所以物块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为:
故物块、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之比为:
(3)物块的摩擦生热:
物块的摩擦生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