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化学模拟试题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化学模拟试题(四)
展开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化学模拟试题(四)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Fe—56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50分。第1~10每小题2分,第11~20每小题3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 )
解析 A为容量瓶;B为冷凝管;C为表面皿;D为蒸馏烧瓶。
答案 A
2.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常用H2和Cl2直接化合的方法生产氯化氢以制取盐酸
B.氧化铝可用于制造耐高温材料
C.SO2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碘的淀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D.常温下铁能被浓硫酸钝化,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硫酸
解析 SO2能使碘的淀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是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体现的是还原性,而非漂白性:SO2+I2+2H2O===H2SO4+2HI。
答案 C
3.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表示正确的是( )
A.H2S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D.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核素:6C
解析 A电子式应为;B硫离子结构示意图为;C中为甲烷的比例模型,非球棍模型;D正确。
答案 D
4.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NaHCO3Na2CO3+H2O+CO2↑
B.Na2O+H2O===2NaOH
C.Fe2O3+3CO2Fe+3CO2
D.Ca(OH)2+CO2===CaCO3↓+H2O
解析 A、B、D均无化合价变化,所以是非氧化还原反应,答案为C。
答案 C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待装液润洗
B.用蒸馏法可由含有Fe3+的自来水获取较纯净的水
C.焰色反应后用稀盐酸洗涤铂丝并在火焰上燃烧至无色,再进行其它物质的测试
D.金属镁着火可用沙子覆盖
解析 A项,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用蒸馏水洗涤后不能用待装液润洗,否则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C、D项正确。
答案 A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NO2的电离:HNO2+H2O===H3O++NO
B.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Fe(OH)3+3H+===Fe3++3H2O
C.往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适量的双氧水:2I-+2H++H2O2===I2+2H2O
D.向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至呈中性:SO+Ba2++OH-+H+===BaSO4↓+H2O
解析 A应为可逆符号;B应为2Fe(OH)3+6H++2I-===2Fe2++6H2O+I2;C正确;D根据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中OH-、 H+、H2O的系数都应该是2。
答案 C
7.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b>c>d>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b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解析 根据题意可推知:a为氧原子,b为钠原子或镁原子,c为铝原子,d为硫原子。因此单质的氧化性应为氧气大于硫。
答案 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猪油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下层析出高级脂肪酸钠固体
B.氨基酸分子中氨基连接在离羧基最近的碳原子上
C.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硫酸后产生了沉淀,再加水后沉淀可溶解
D.工业上可用淀粉、纤维素为原料生产葡萄糖
解析 A项猪油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上层析出高级脂肪酸钠固体,错误;B项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但氨基不一定连接在离羧基最近的碳原子上,错误;C项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硫酸产生沉淀,因为发生了变性,加水后沉淀不能溶解,错误;D项工业上可通过淀粉、纤维素的水解反应来生产葡萄糖,正确。
答案 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CO3分子中既存在离子键,也存在共价键
B.硅晶体受热融化时,除了破坏硅原子间的共价键外,还需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C.H2O不易分解是因为H2O分子间存在较大的分子间作用力
D.液态AlCl3不能导电,说明AlCl3晶体中不存在离子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结构基本知识,包括微粒间的作用力、物质的结构,化学键等。选项A,Na2CO3是离子化合物没有分子,错误;选项B,硅晶体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错误;选项C,H2O不易分解是因为水分子中氢氧键键能大,错误;选项D,晶体加热熔化后所得液态物质不能导电,说明在液态时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即原晶体中不存在离子,所以是分子晶体,存在的是共价键,不存在离子键,正确。
答案 D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变无色透明,生成的产物可溶于四氯化碳
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说明两种分子中的氢原子都能产生氢气
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是因为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石蕊试纸变红是因为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解析 A正确;B中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H2,但并不能说明乙醇分子中所有的氢原子都能生成氢气;C根据反应,乙酸与水垢碳酸钙反应,产生气体二氧化碳,证明乙酸酸性强于碳酸;D中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石蕊试纸变红是因为生成的HCl溶于水呈酸性,不是因为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氯甲烷呈中性。
答案 A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B.25 ℃时,1 L pH=13的Ba(OH)2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OH-的数目为0.1NA
C.15 g HCHO中含有1.5NA对共用电子对
D.常温常压下,22.4 L甲烷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小于4NA
解析 铜在一定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铜反应,并不能完全反应,所以转移电子数一定小于0.2NA,A错误;25 ℃时,1 L pH=13的Ba(OH)2溶液中由Ba(OH)2电离产生的OH-的数目为0.1NA,由水电离产生的OH-的数目为1×10-13NA,B错误;C项一个HCHO分子中含有2个碳氢单键和一个碳氧双键,因此15 g含有2NA对共用电子对,错误;D项常温常压下,22.4 L甲烷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因此含有的氢原子数目小于4NA,D正确。
答案 D
12.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 mol NaOH反应
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解析 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故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又含有甲基,故可以与Br2光照发生取代反应,A项正确;B项,酚羟要消耗一个NaOH,两个酯基要消耗两个NaOH,正确;C项,苯环可以催化加氢,碳碳双键可以使KMnO4溶液褪色,正确;该有机物中不存在羧基,故不能与NaHCO3放出CO2气体,D项错。
答案 D
13.已知:CO(g)+2H2(g)CH3OH(g) ΔH=-116 kJ·mol-1。实验室在1 L密闭容器中进行模拟合成实验。将1 mol CO和2 mol H2通入容器中,分别恒温在300 ℃和500 ℃反应,每隔一定时间测得容器中甲醇的浓度如下:(表中数据单位为mol·L-1)
10 min
20 min
30 min
40 min
50 min
60 min
300 ℃
0.40
0.60
0.75
0.84
0.90
0.90
500 ℃
0.60
0.75
0.78
0.80
0.80
0.8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0 ℃时,反应开始10分钟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04 mol·L-1·min-1
B.反应达到平衡时,CO和H2的转化率之比均为1
C.300 ℃时,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116 kJ
D.500 ℃时,若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1/2,则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反应速率计算和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判断。反应开始10分钟内甲醇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0.40/10 mol·L-1·min-1=0.04 mol·L-1·min-1,根据反应可知v(H2)=2v(CH3OH)=0.08 mol·L-1·min-1, A错误;加入反应容器的原料比与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其反应的转化率也相同,两者之比为1, B正确;300 ℃时,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90 mol,则放热为104.4 kJ, C错误;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既能加快正反应速率,也能加快逆反应速率,D错误。
答案 B
14.若将2 mol SO2气体和1 mol O2气体在2 L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ΔH<0,经2 min建立平衡,此时测得SO3浓度为0.8 mol·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开始至2 min用氧气表示的平均速率v(O2)=0.2 mol·L-1·min-1;
B.当升高体系的反应温度时,其平衡常数将增大
C.当反应容器内n(SO2)∶n(O2)∶n(SO3)=2∶1∶2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D.若增大反应混合气体中的n(S)∶n(O)值,能使SO2的转化率增大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化学反应限度问题。Δc(SO3)=0.8 mol·L-1,Δc(O2)=0.4 mol·L-1,v(O2)=0.2 mol·L-1·min-1;A正确;ΔH<0,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减小,B错误;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此时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但不是其比例关系与反应的化学计量数相等,C错误;若增大n(S)∶n(O)的值,实质上是增大了SO2的浓度,这样SO2的转化率将降低,D错误。
答案 A
15.已知NH3·H2O为弱碱,下列实验事实能证明某酸HA为弱酸的是( )
A.浓度为0.1 mol·L-1HA的导电性比浓度为0.1 mol·L-1硫酸的导电性弱
B.0.1 mol·L-1 NH4A溶液的pH等于7
C.0.1 mol·L-1的HA溶液能使甲基橙变红色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A和HA混合溶液pH小于7
解析 选项A,硫酸为二元强酸,当浓度均为0.1 mol·L-1时,硫酸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于HA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能说明HA是否完全电离,错误;选项B,NH4A溶液中,由于NH水解使溶液呈酸性,若HA为强酸,NH4A溶液pH<7,而pH=7说明A-水解,说明HA为弱酸,正确;选项C,当溶液的pH小于3.1时,甲基橙均能变红色,不能说明0.1 mol·L-1的HA溶液pH是否大于1,错误;选项D,若HA为强酸,等浓度的NaA、HA混合溶液pH也小于7,错误。
答案 B
16.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常见化学电源,其原理反应:2H2+O2===2H2O,其工作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极是负极,发生反应为H2-2e-===2H+
B.b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C.电解质溶液中H+向正极移动
D.放电前后电解质溶液的pH不会发生改变
解析 这是氢氧燃料酸性电池,在反应中不断产生水,溶液的pH值增大。
答案 D
17.已知在100 ℃、1.01×105 Pa下,1 mol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态水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 mol H2O(g)分解为2 mol H与1 mol O时吸收930 kJ热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 ΔH=-490 kJ·mol-1
C.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乙→丙的过程中若生成液态水,释放的能量将小于930 kJ
解析 H2O(l)中的化学键断裂之前先气化为H2O(g),该过程中吸收能量,所以断裂1 mol H2O(g)中的化学键比断裂1 mol H2O(l)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要少,D错误。
答案 D
18.室温下,0.100 0 mol·L-1的盐酸逐滴加入到20.00 mL 0.100 0 mol·L-1的氨水中,溶液的pH和pOH[注:pOH=-lg c(OH-)]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b=14
B.交点J点对应的V(HCl)=20.00 mL
C.点A、B、C、D四点的溶液中均存在如下关系:c(Cl-)-c(NH)=c(H+)-c(OH-)
D.若在绝热体系中发生上述反应,图中的交点J向右移
解析 图中A点和B点对应的溶质相同,根据a=-lg c(H+),b=-lg c(OH-),c(H+)·c(OH-)=10-14计算可知a+b=-lg c(H+)·c(OH-)=-lg 10-14=14,A正确;交点J点对应的点pH=7,应该是氨水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V(HCl)<20.00 mL, B错误;C项中A、B、C、D四点的溶液中均存在电荷守恒,c(Cl-)+c(OH-)=c(NH)+c(H+),变式得c(Cl-)-c(NH)=c(H+)-c(OH-),正确。D项,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在绝热体系中发生上述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氨水的电离受到促进,c(OH-)增大,pOH减小, pH增大,图中的交点J向右移,正确。
答案 B
19.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碘化钠是白色晶体无嗅,味咸而微苦,在空气和水溶液中逐渐析出碘而变黄或棕色。工业上用NaOH溶液、水合肼制取碘化钠固体,其制备流程图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N2H4·H2O在100 ℃以上分解。
A.已知在合成过程的反应产物中含有NaIO3,若合成过程中消耗了3 mol I2,最多能生成 NaIO3的物质的量为1 mol
B.上述还原过程中主要的离子方程式为2IO+3N2H4·H2O===2I-+3N2+9H2O
C.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上述还原反应最好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D.工业上也可以用硫化钠或铁屑还原碘酸钠制备碘化钠,但水合肼还原法制得的产品纯度更高,因产物是N2和H2O,没有其他副产物,不会引入杂质
解析 根据题意:在合成过程的反应产物中含有NaIO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可知若合成过程中消耗了3 mol I2,最多能生成 NaIO3 1 mol ,即失去5 mol电子,同时得到5 mol NaI,A正确;根据氧化还原及流程图可知上述还原过程中主要的离子方程式为2IO+3N2H4·H2O===2I-+3N2+9H2O 或2IO+3N2H4===2I-+3N2+6H2O,B正确;温度高反应速率快,但水合肼高温分解,反应温度控制在60~70 ℃比较合适,C错误;工业上也可以用硫化钠或铁屑还原碘酸钠制备碘化钠,但水合肼还原法制得的产品纯度更高,因产物是N2和H2O,没有其他副产物,不会引入杂质,D正确。
答案 C
20.为研究某固体混合物样品的成分,取等质量的两份该固体,进行如下实验(不考虑盐类的水解及水的电离);
(1)一份固体溶于水得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沉淀6.63 g,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仍有4.66 g沉淀。
(2)另一份固体与过量NaOH固体混合后充分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0.672 L(标准状况)。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该固体样品的成分可能是( )
A.Na2SO4、(NH4)2CO3、KCl
B.KCl、Na2CO3、(NH4)2SO4
C.CuCl2、Na2CO3、(NH4)2SO4
D.Na2SO4、NH4Cl、K2CO3
解析 该题目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根据(1)中沉淀6.63 g和4.66 g可知,含有SO和CO,且二者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2 mol、0.01 mol。根据(2)中气体0.672 L可知含有NH 0.03 mol。根据离子的定量关系看,只能选择Na2SO4、NH4Cl、K2CO3,若选择B项KCl、Na2CO3、(NH4)2SO4,SO 0.02 mol时NH有0.04 mol,不符合定量关系,A、C项也类似。
答案 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
21.(4分)有机物A具有乙醛和乙酸中官能团的性质,不饱和烃B的摩尔质量为40 g·mol-1,C中只有一个甲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已知:①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2个碳碳双键的结构不稳定
②RCH===CHOH―→RCH2CHO
请回答:
(1)D的名称是________。
(2)A~E中都含有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
(3)A+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B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C与A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C.转化流程中浓H2SO4的作用相同
D.可以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A、C、E三种无色物质
解析 不饱和烃B的摩尔质量为40 g·mol-1可知B的分子式为C3H4,同一个碳原子上不能连两个碳碳双键,可推测B为丙炔:CH3C≡CH,B物质与H2O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C为丙醛CH3CH2CHO,丙醛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正丙醇CH3CH2CH2OH。根据E的分子式可推知A为甲酸,其分子中既含有羧基又含有醛基,A~E中都含有碳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答案 (1)丙醇 (2)
(3)HCOOH+CH3CH2CH2OHH2O+HCOOCH2CH2CH3
(4)ABD
22.(6分)红色固体X由两种元素组成,为探究其组成和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
(1)气体Y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的分子式是________,红褐色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
(2)X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高温分解为Y和Z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黄色溶液W滴加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试纸变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推断及相关物质的性质与反应。无色气体Y为O2,同素异形体的分子式是O3,且X中含有铁元素,结合“红棕色”沉淀灼烧后能得到X,可以推断得到X为氧化铁,再根据X分解得到Y与Z的量的关系可知,Z为Fe3O4,W为FeCl3,红褐色沉淀为Fe(OH)3。由于FeCl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所以将FeCl3溶液滴加在淀粉KI试纸上时会有I2生成,而使试纸变蓝色。
答案 (1)O3 Fe(OH)3
(2)6Fe2O34Fe3O4+O2↑
(3)2I-+2Fe3+===2Fe2++I2
23.(6分)某学生设计下列实验制取Mg3N2,观察到装置A的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装置D的镁条变成白色,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生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装置通过反应3CuO+2NH33Cu+3H2O+N2来制备N2,NH3作还原剂,CuO被还原,生成Cu,但也可能生成Cu2O,题目中生成了纯净物,所以是Cu或Cu2O,检验的方法是向得到的红色物质中直接加入稀硫酸,若溶液变蓝色,说明含有Cu2O,否则没有,不能加硝酸,硝酸与Cu也能反应生成蓝色溶液。(2)N2中可能含有未反应的NH3,NH3与金属镁发生反应生成杂质Mg(NH2)2,所以C中的稀硫酸是为了吸收NH3,B装置为安全瓶,防止C中液体倒吸入A中,D装置是Mg3N2的制备装置。由于Mg性质比较活泼,很容易与水、氧气、CO2反应,所以该装置存在明显缺陷。
答案 (1)Cu或Cu2O 向得到的红色物质中直接加入稀硫酸,若溶液变蓝色,说明含有Cu2O,否则没有
(2)除去NH3 防止金属镁与NH3反应生成副产物 C中稀硫酸中的水分进入D中,Mg、Mg3N2遇水发生反应
24.(4分)将5.60 g纯铁粉加入适量稀硫酸中,固体完全溶解。加热条件下向反应液中先加入1.7 g NaNO3固体(已知N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再通入448 mL Cl2(标准状况下,假设Cl2不逸出),产物中铁元素全部以Fe3+存在。(要求简要写出计算过程)
(1)被氯气氧化的Fe2+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NaNO3对应的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解析 (1)根据方程式2Fe2++Cl2===2Fe3++2Cl-可知,n(Fe2+)=2n(Cl2)=2×0.020 0 mol=0.040 0 mol(三位有效数字)
(2)NaNO3也是氧化剂,0.060 0 mol Fe2+被NaNO3氧化。
Fe2+~Fe3+~-e-
0.06 mol 0.06 mol
NO~Nx+~+(5-x)e-
0.02 mol 0.02×(5-x) mol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0.02×(5-x)=0.06 得x=2
答案 (1)0.040 0 mol (2)+2价
25.(10分)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和工业革命以来的酸雨都和硫及其化合物有关。
Ⅰ.BaSO4在医疗上可作钡餐,高温煅烧BaSO4部分反应如下:
BaSO4(s)+4C(s)BaS(s)+4CO(g) ΔH=+571.2 kJ·mol-1
BaS(s)Ba(s)+S(s) ΔH=+460 kJ·mol-1
已知:2C(s)+O2(g)2CO(g) ΔH=-221 kJ·mol-1
则:Ba(s)+S(s)+2O2(g)BaSO4(s) ΔH=________。
Ⅱ.酸雨治理,处理SO2尾气方法较多:
(1)还原法
反应原理:恒温恒容时2C(s)+2SO2(g)S2(g)+2CO2(g)。
一定温度下,反应进行到不同时刻测得各物质的浓度部分图像如图:
①0~20 min内反应速率表示为v(SO2)=________;
②30 min时,改变某一条件平衡发生移动,则改变的条件最有可能是________;
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2)循环利用法
相关反应为①Na2SO3+SO2+H2O===2NaHSO3,
②2NaHSO3Na2SO3+SO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反应①进行时,溶液中c(SO)/c(HSO)减小,反应②进行时,溶液中c(SO)/c(HSO)增大
B.反应①与反应②Kw均为10-14
C.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2SO3溶液,尾气中的氧气对循环利用的次数有影响
D.反应①进行时,2c(SO)+c(HSO)+c(OH-)之和不变
(3)电解法
①如图所示,Pt(Ⅰ)电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电路中转移0.02 mol e-时(较浓H2SO4尚未排出),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增加________ mol离子。
解析 Ⅰ.将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③×2-①-②可得Ba(s)+S(s)+2O2(g)BaSO4(s) ΔH=-1 473.2 kJ·mol-1。
Ⅱ.(1)①由图可知,0~20 min内二氧化硫浓度变化量为0.6 mol/L,故v(SO2)=0.6 mol/L÷20 min=0.03 mol/(L·min)。
②30 min时,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S2的浓度不变,而后二氧化碳和S2的浓度均增大,应该是减小二氧化碳的浓度导致的。
③K=[c(S2)×c2(CO2)]/c2(SO2)=(0.3×0.62)/0.42=0.675。
(2)反应①进行时,溶液酸度增大,溶液中c(SO)/c(HSO)减小,反之,反应②进行时,溶液酸度减小,溶液中c(SO)/c(HSO)增大,A正确;反应②需加热,故Kw大于10-14,B错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2SO3溶液,尾气中的氧气可氧化Na2SO3、NaHSO3,从而影响其再生能力,减少其循环利用的次数,C正确;反应①进行时,2c(SO)+c(HSO)+c(OH-)=c(Na+)+c(H+),c(Na+)不变,但c(H+)增大,故2c(SO)+c(HSO)+c(OH-)之和增大,D错误。
(3)①由图可知,Pt(Ⅰ)电极上二氧化硫被氧化成硫酸,电极反应为SO2-2e-+2H2O===SO+4H+。
②电路中转移0.02 mol e-时,左侧生成SO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2=0.01 mol,生成氢离子物质的量为0.04 mol,为保持溶液电中性,0.01 mol的硫酸根离子需要0.02 mol的氢离子,多余的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动到右侧,即有0.02 mol氢离子移动到右侧,故左侧溶液中增加的离子为0.01 mol+0.02 mol=0.03 mol。
答案 Ⅰ.-1 473.2 kJ·mol-1
Ⅱ.(1)①0.03 mol/(L·min) ②减小CO2的浓度
③0.675
(2)AC (3)①SO2-2e-+2H2O===SO+4H+
②0.03
26.(10分)(2019·江苏)丙炔酸甲酯(CH≡C—COOCH3)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沸点为103~105 ℃。实验室制备少量丙炔酸甲酯的反应为
CH≡C—COOH+CH3OH
CH≡C—COOCH3+H2O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反应瓶中,加入14 g丙炔酸、50 mL甲醇和2 mL浓硫酸,搅拌,加热回流一段时间。
步骤2:蒸出过量的甲醇(装置如图)。
步骤3:反应液冷却后,依次用饱和NaCl溶液、5% Na2CO3溶液、水洗涤。分离出有机相。
步骤4:有机相经无水Na2SO4干燥、过滤、蒸馏,得丙炔酸甲酯。
(1)步骤1中,加入过量甲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中,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3中,用5% Na2CO3溶液洗涤,主要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分离出有机相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
(4)步骤4中,蒸馏时不能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甲醇可作为溶剂,同时增加一种反应物的用量,可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2)蒸馏时用到的仪器A为直形冷凝管,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3)Na2CO3可以与丙炔酸反应。丙炔酸甲酯在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故可以用分液法分离有机相和无机相。(4)丙炔酸甲酯的沸点比水高,若用水浴加热,则不能将丙炔酸甲酯蒸出来。
答案 (1)作为溶剂、提高丙炔酸的转化率
(2)(直形)冷凝管 防止暴沸
(3)丙炔酸 分液
(4)丙炔酸甲酯的沸点比水的高
27.(10分)(2019·课标全国Ⅱ,35)环氧树脂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绝缘性能以及与各种材料的粘结性能,已广泛应用于涂料和胶黏剂等领域。下面是制备一种新型环氧树脂G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一种烯烃,化学名称为________,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由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由C生成D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5)E的二氯代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能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芳香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1。
(6)假设化合物D、F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 mol单一聚合度的G,若生成的NaCl和H2O的总质量为765 g,则G的n值理论上应等于________。
解析 (1)因A的分子式是C3H6,且为烯烃,故其结构简式为CH3CH===CH2,名称是丙烯。结合B的分子式、C的分子式和D的结构简式可知B为CH2===CHCH2Cl,C为,故C中所含官能团为氯原子和羟基。(2)由B生成C的反应是CH2===CHCH2Cl与HOCl发生的加成反应。(4)由已知信息①可知E为。(5)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醛基;核磁共振氢谱中三组峰的峰面积之比为3∶2∶1,说明含1个甲基,故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6)D与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2+n)+(1+n) +(2+n)NaOH―→
+(2+n)NaCl+(2+n)H2O,生成1 mol G时存在(2+n) mol=765 g/(58.5 g·mol-1+18 g·mol-1),解得n=8。
答案 (1)丙烯 氯原子 羟基 (2)加成反应
(3) +NaOH―→+NaCl+H2O(或
+NaOH―→+NaCl+H2O)
(6)8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Fe—56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50分。第1~10每小题2分,第11~20每小题3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 )
解析 A为容量瓶;B为冷凝管;C为表面皿;D为蒸馏烧瓶。
答案 A
2.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常用H2和Cl2直接化合的方法生产氯化氢以制取盐酸
B.氧化铝可用于制造耐高温材料
C.SO2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碘的淀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D.常温下铁能被浓硫酸钝化,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硫酸
解析 SO2能使碘的淀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是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体现的是还原性,而非漂白性:SO2+I2+2H2O===H2SO4+2HI。
答案 C
3.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表示正确的是( )
A.H2S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D.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核素:6C
解析 A电子式应为;B硫离子结构示意图为;C中为甲烷的比例模型,非球棍模型;D正确。
答案 D
4.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NaHCO3Na2CO3+H2O+CO2↑
B.Na2O+H2O===2NaOH
C.Fe2O3+3CO2Fe+3CO2
D.Ca(OH)2+CO2===CaCO3↓+H2O
解析 A、B、D均无化合价变化,所以是非氧化还原反应,答案为C。
答案 C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待装液润洗
B.用蒸馏法可由含有Fe3+的自来水获取较纯净的水
C.焰色反应后用稀盐酸洗涤铂丝并在火焰上燃烧至无色,再进行其它物质的测试
D.金属镁着火可用沙子覆盖
解析 A项,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用蒸馏水洗涤后不能用待装液润洗,否则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C、D项正确。
答案 A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NO2的电离:HNO2+H2O===H3O++NO
B.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Fe(OH)3+3H+===Fe3++3H2O
C.往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加适量的双氧水:2I-+2H++H2O2===I2+2H2O
D.向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至呈中性:SO+Ba2++OH-+H+===BaSO4↓+H2O
解析 A应为可逆符号;B应为2Fe(OH)3+6H++2I-===2Fe2++6H2O+I2;C正确;D根据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中OH-、 H+、H2O的系数都应该是2。
答案 C
7.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b>c>d>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
C.b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
解析 根据题意可推知:a为氧原子,b为钠原子或镁原子,c为铝原子,d为硫原子。因此单质的氧化性应为氧气大于硫。
答案 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猪油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下层析出高级脂肪酸钠固体
B.氨基酸分子中氨基连接在离羧基最近的碳原子上
C.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硫酸后产生了沉淀,再加水后沉淀可溶解
D.工业上可用淀粉、纤维素为原料生产葡萄糖
解析 A项猪油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上层析出高级脂肪酸钠固体,错误;B项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但氨基不一定连接在离羧基最近的碳原子上,错误;C项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硫酸产生沉淀,因为发生了变性,加水后沉淀不能溶解,错误;D项工业上可通过淀粉、纤维素的水解反应来生产葡萄糖,正确。
答案 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CO3分子中既存在离子键,也存在共价键
B.硅晶体受热融化时,除了破坏硅原子间的共价键外,还需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C.H2O不易分解是因为H2O分子间存在较大的分子间作用力
D.液态AlCl3不能导电,说明AlCl3晶体中不存在离子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结构基本知识,包括微粒间的作用力、物质的结构,化学键等。选项A,Na2CO3是离子化合物没有分子,错误;选项B,硅晶体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错误;选项C,H2O不易分解是因为水分子中氢氧键键能大,错误;选项D,晶体加热熔化后所得液态物质不能导电,说明在液态时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即原晶体中不存在离子,所以是分子晶体,存在的是共价键,不存在离子键,正确。
答案 D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变无色透明,生成的产物可溶于四氯化碳
B.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说明两种分子中的氢原子都能产生氢气
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是因为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石蕊试纸变红是因为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解析 A正确;B中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H2,但并不能说明乙醇分子中所有的氢原子都能生成氢气;C根据反应,乙酸与水垢碳酸钙反应,产生气体二氧化碳,证明乙酸酸性强于碳酸;D中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石蕊试纸变红是因为生成的HCl溶于水呈酸性,不是因为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氯甲烷呈中性。
答案 A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B.25 ℃时,1 L pH=13的Ba(OH)2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OH-的数目为0.1NA
C.15 g HCHO中含有1.5NA对共用电子对
D.常温常压下,22.4 L甲烷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小于4NA
解析 铜在一定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与稀硫酸不反应,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铜反应,并不能完全反应,所以转移电子数一定小于0.2NA,A错误;25 ℃时,1 L pH=13的Ba(OH)2溶液中由Ba(OH)2电离产生的OH-的数目为0.1NA,由水电离产生的OH-的数目为1×10-13NA,B错误;C项一个HCHO分子中含有2个碳氢单键和一个碳氧双键,因此15 g含有2NA对共用电子对,错误;D项常温常压下,22.4 L甲烷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因此含有的氢原子数目小于4NA,D正确。
答案 D
12.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 mol NaOH反应
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解析 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故可以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又含有甲基,故可以与Br2光照发生取代反应,A项正确;B项,酚羟要消耗一个NaOH,两个酯基要消耗两个NaOH,正确;C项,苯环可以催化加氢,碳碳双键可以使KMnO4溶液褪色,正确;该有机物中不存在羧基,故不能与NaHCO3放出CO2气体,D项错。
答案 D
13.已知:CO(g)+2H2(g)CH3OH(g) ΔH=-116 kJ·mol-1。实验室在1 L密闭容器中进行模拟合成实验。将1 mol CO和2 mol H2通入容器中,分别恒温在300 ℃和500 ℃反应,每隔一定时间测得容器中甲醇的浓度如下:(表中数据单位为mol·L-1)
10 min
20 min
30 min
40 min
50 min
60 min
300 ℃
0.40
0.60
0.75
0.84
0.90
0.90
500 ℃
0.60
0.75
0.78
0.80
0.80
0.8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0 ℃时,反应开始10分钟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04 mol·L-1·min-1
B.反应达到平衡时,CO和H2的转化率之比均为1
C.300 ℃时,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116 kJ
D.500 ℃时,若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1/2,则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反应速率计算和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判断。反应开始10分钟内甲醇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0.40/10 mol·L-1·min-1=0.04 mol·L-1·min-1,根据反应可知v(H2)=2v(CH3OH)=0.08 mol·L-1·min-1, A错误;加入反应容器的原料比与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其反应的转化率也相同,两者之比为1, B正确;300 ℃时,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90 mol,则放热为104.4 kJ, C错误;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既能加快正反应速率,也能加快逆反应速率,D错误。
答案 B
14.若将2 mol SO2气体和1 mol O2气体在2 L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ΔH<0,经2 min建立平衡,此时测得SO3浓度为0.8 mol·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开始至2 min用氧气表示的平均速率v(O2)=0.2 mol·L-1·min-1;
B.当升高体系的反应温度时,其平衡常数将增大
C.当反应容器内n(SO2)∶n(O2)∶n(SO3)=2∶1∶2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D.若增大反应混合气体中的n(S)∶n(O)值,能使SO2的转化率增大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化学反应限度问题。Δc(SO3)=0.8 mol·L-1,Δc(O2)=0.4 mol·L-1,v(O2)=0.2 mol·L-1·min-1;A正确;ΔH<0,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K减小,B错误;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此时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但不是其比例关系与反应的化学计量数相等,C错误;若增大n(S)∶n(O)的值,实质上是增大了SO2的浓度,这样SO2的转化率将降低,D错误。
答案 A
15.已知NH3·H2O为弱碱,下列实验事实能证明某酸HA为弱酸的是( )
A.浓度为0.1 mol·L-1HA的导电性比浓度为0.1 mol·L-1硫酸的导电性弱
B.0.1 mol·L-1 NH4A溶液的pH等于7
C.0.1 mol·L-1的HA溶液能使甲基橙变红色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A和HA混合溶液pH小于7
解析 选项A,硫酸为二元强酸,当浓度均为0.1 mol·L-1时,硫酸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于HA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能说明HA是否完全电离,错误;选项B,NH4A溶液中,由于NH水解使溶液呈酸性,若HA为强酸,NH4A溶液pH<7,而pH=7说明A-水解,说明HA为弱酸,正确;选项C,当溶液的pH小于3.1时,甲基橙均能变红色,不能说明0.1 mol·L-1的HA溶液pH是否大于1,错误;选项D,若HA为强酸,等浓度的NaA、HA混合溶液pH也小于7,错误。
答案 B
16.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常见化学电源,其原理反应:2H2+O2===2H2O,其工作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极是负极,发生反应为H2-2e-===2H+
B.b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C.电解质溶液中H+向正极移动
D.放电前后电解质溶液的pH不会发生改变
解析 这是氢氧燃料酸性电池,在反应中不断产生水,溶液的pH值增大。
答案 D
17.已知在100 ℃、1.01×105 Pa下,1 mol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态水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 mol H2O(g)分解为2 mol H与1 mol O时吸收930 kJ热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 ΔH=-490 kJ·mol-1
C.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乙→丙的过程中若生成液态水,释放的能量将小于930 kJ
解析 H2O(l)中的化学键断裂之前先气化为H2O(g),该过程中吸收能量,所以断裂1 mol H2O(g)中的化学键比断裂1 mol H2O(l)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要少,D错误。
答案 D
18.室温下,0.100 0 mol·L-1的盐酸逐滴加入到20.00 mL 0.100 0 mol·L-1的氨水中,溶液的pH和pOH[注:pOH=-lg c(OH-)]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b=14
B.交点J点对应的V(HCl)=20.00 mL
C.点A、B、C、D四点的溶液中均存在如下关系:c(Cl-)-c(NH)=c(H+)-c(OH-)
D.若在绝热体系中发生上述反应,图中的交点J向右移
解析 图中A点和B点对应的溶质相同,根据a=-lg c(H+),b=-lg c(OH-),c(H+)·c(OH-)=10-14计算可知a+b=-lg c(H+)·c(OH-)=-lg 10-14=14,A正确;交点J点对应的点pH=7,应该是氨水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V(HCl)<20.00 mL, B错误;C项中A、B、C、D四点的溶液中均存在电荷守恒,c(Cl-)+c(OH-)=c(NH)+c(H+),变式得c(Cl-)-c(NH)=c(H+)-c(OH-),正确。D项,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在绝热体系中发生上述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氨水的电离受到促进,c(OH-)增大,pOH减小, pH增大,图中的交点J向右移,正确。
答案 B
19.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碘化钠是白色晶体无嗅,味咸而微苦,在空气和水溶液中逐渐析出碘而变黄或棕色。工业上用NaOH溶液、水合肼制取碘化钠固体,其制备流程图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N2H4·H2O在100 ℃以上分解。
A.已知在合成过程的反应产物中含有NaIO3,若合成过程中消耗了3 mol I2,最多能生成 NaIO3的物质的量为1 mol
B.上述还原过程中主要的离子方程式为2IO+3N2H4·H2O===2I-+3N2+9H2O
C.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上述还原反应最好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D.工业上也可以用硫化钠或铁屑还原碘酸钠制备碘化钠,但水合肼还原法制得的产品纯度更高,因产物是N2和H2O,没有其他副产物,不会引入杂质
解析 根据题意:在合成过程的反应产物中含有NaIO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可知若合成过程中消耗了3 mol I2,最多能生成 NaIO3 1 mol ,即失去5 mol电子,同时得到5 mol NaI,A正确;根据氧化还原及流程图可知上述还原过程中主要的离子方程式为2IO+3N2H4·H2O===2I-+3N2+9H2O 或2IO+3N2H4===2I-+3N2+6H2O,B正确;温度高反应速率快,但水合肼高温分解,反应温度控制在60~70 ℃比较合适,C错误;工业上也可以用硫化钠或铁屑还原碘酸钠制备碘化钠,但水合肼还原法制得的产品纯度更高,因产物是N2和H2O,没有其他副产物,不会引入杂质,D正确。
答案 C
20.为研究某固体混合物样品的成分,取等质量的两份该固体,进行如下实验(不考虑盐类的水解及水的电离);
(1)一份固体溶于水得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得沉淀6.63 g,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仍有4.66 g沉淀。
(2)另一份固体与过量NaOH固体混合后充分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0.672 L(标准状况)。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该固体样品的成分可能是( )
A.Na2SO4、(NH4)2CO3、KCl
B.KCl、Na2CO3、(NH4)2SO4
C.CuCl2、Na2CO3、(NH4)2SO4
D.Na2SO4、NH4Cl、K2CO3
解析 该题目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根据(1)中沉淀6.63 g和4.66 g可知,含有SO和CO,且二者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2 mol、0.01 mol。根据(2)中气体0.672 L可知含有NH 0.03 mol。根据离子的定量关系看,只能选择Na2SO4、NH4Cl、K2CO3,若选择B项KCl、Na2CO3、(NH4)2SO4,SO 0.02 mol时NH有0.04 mol,不符合定量关系,A、C项也类似。
答案 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
21.(4分)有机物A具有乙醛和乙酸中官能团的性质,不饱和烃B的摩尔质量为40 g·mol-1,C中只有一个甲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已知:①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2个碳碳双键的结构不稳定
②RCH===CHOH―→RCH2CHO
请回答:
(1)D的名称是________。
(2)A~E中都含有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
(3)A+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B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C与A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C.转化流程中浓H2SO4的作用相同
D.可以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A、C、E三种无色物质
解析 不饱和烃B的摩尔质量为40 g·mol-1可知B的分子式为C3H4,同一个碳原子上不能连两个碳碳双键,可推测B为丙炔:CH3C≡CH,B物质与H2O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C为丙醛CH3CH2CHO,丙醛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正丙醇CH3CH2CH2OH。根据E的分子式可推知A为甲酸,其分子中既含有羧基又含有醛基,A~E中都含有碳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答案 (1)丙醇 (2)
(3)HCOOH+CH3CH2CH2OHH2O+HCOOCH2CH2CH3
(4)ABD
22.(6分)红色固体X由两种元素组成,为探究其组成和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
(1)气体Y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的分子式是________,红褐色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
(2)X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高温分解为Y和Z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黄色溶液W滴加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试纸变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推断及相关物质的性质与反应。无色气体Y为O2,同素异形体的分子式是O3,且X中含有铁元素,结合“红棕色”沉淀灼烧后能得到X,可以推断得到X为氧化铁,再根据X分解得到Y与Z的量的关系可知,Z为Fe3O4,W为FeCl3,红褐色沉淀为Fe(OH)3。由于FeCl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所以将FeCl3溶液滴加在淀粉KI试纸上时会有I2生成,而使试纸变蓝色。
答案 (1)O3 Fe(OH)3
(2)6Fe2O34Fe3O4+O2↑
(3)2I-+2Fe3+===2Fe2++I2
23.(6分)某学生设计下列实验制取Mg3N2,观察到装置A的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装置D的镁条变成白色,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生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装置通过反应3CuO+2NH33Cu+3H2O+N2来制备N2,NH3作还原剂,CuO被还原,生成Cu,但也可能生成Cu2O,题目中生成了纯净物,所以是Cu或Cu2O,检验的方法是向得到的红色物质中直接加入稀硫酸,若溶液变蓝色,说明含有Cu2O,否则没有,不能加硝酸,硝酸与Cu也能反应生成蓝色溶液。(2)N2中可能含有未反应的NH3,NH3与金属镁发生反应生成杂质Mg(NH2)2,所以C中的稀硫酸是为了吸收NH3,B装置为安全瓶,防止C中液体倒吸入A中,D装置是Mg3N2的制备装置。由于Mg性质比较活泼,很容易与水、氧气、CO2反应,所以该装置存在明显缺陷。
答案 (1)Cu或Cu2O 向得到的红色物质中直接加入稀硫酸,若溶液变蓝色,说明含有Cu2O,否则没有
(2)除去NH3 防止金属镁与NH3反应生成副产物 C中稀硫酸中的水分进入D中,Mg、Mg3N2遇水发生反应
24.(4分)将5.60 g纯铁粉加入适量稀硫酸中,固体完全溶解。加热条件下向反应液中先加入1.7 g NaNO3固体(已知N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再通入448 mL Cl2(标准状况下,假设Cl2不逸出),产物中铁元素全部以Fe3+存在。(要求简要写出计算过程)
(1)被氯气氧化的Fe2+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NaNO3对应的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解析 (1)根据方程式2Fe2++Cl2===2Fe3++2Cl-可知,n(Fe2+)=2n(Cl2)=2×0.020 0 mol=0.040 0 mol(三位有效数字)
(2)NaNO3也是氧化剂,0.060 0 mol Fe2+被NaNO3氧化。
Fe2+~Fe3+~-e-
0.06 mol 0.06 mol
NO~Nx+~+(5-x)e-
0.02 mol 0.02×(5-x) mol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0.02×(5-x)=0.06 得x=2
答案 (1)0.040 0 mol (2)+2价
25.(10分)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和工业革命以来的酸雨都和硫及其化合物有关。
Ⅰ.BaSO4在医疗上可作钡餐,高温煅烧BaSO4部分反应如下:
BaSO4(s)+4C(s)BaS(s)+4CO(g) ΔH=+571.2 kJ·mol-1
BaS(s)Ba(s)+S(s) ΔH=+460 kJ·mol-1
已知:2C(s)+O2(g)2CO(g) ΔH=-221 kJ·mol-1
则:Ba(s)+S(s)+2O2(g)BaSO4(s) ΔH=________。
Ⅱ.酸雨治理,处理SO2尾气方法较多:
(1)还原法
反应原理:恒温恒容时2C(s)+2SO2(g)S2(g)+2CO2(g)。
一定温度下,反应进行到不同时刻测得各物质的浓度部分图像如图:
①0~20 min内反应速率表示为v(SO2)=________;
②30 min时,改变某一条件平衡发生移动,则改变的条件最有可能是________;
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2)循环利用法
相关反应为①Na2SO3+SO2+H2O===2NaHSO3,
②2NaHSO3Na2SO3+SO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反应①进行时,溶液中c(SO)/c(HSO)减小,反应②进行时,溶液中c(SO)/c(HSO)增大
B.反应①与反应②Kw均为10-14
C.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2SO3溶液,尾气中的氧气对循环利用的次数有影响
D.反应①进行时,2c(SO)+c(HSO)+c(OH-)之和不变
(3)电解法
①如图所示,Pt(Ⅰ)电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电路中转移0.02 mol e-时(较浓H2SO4尚未排出),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增加________ mol离子。
解析 Ⅰ.将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③×2-①-②可得Ba(s)+S(s)+2O2(g)BaSO4(s) ΔH=-1 473.2 kJ·mol-1。
Ⅱ.(1)①由图可知,0~20 min内二氧化硫浓度变化量为0.6 mol/L,故v(SO2)=0.6 mol/L÷20 min=0.03 mol/(L·min)。
②30 min时,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S2的浓度不变,而后二氧化碳和S2的浓度均增大,应该是减小二氧化碳的浓度导致的。
③K=[c(S2)×c2(CO2)]/c2(SO2)=(0.3×0.62)/0.42=0.675。
(2)反应①进行时,溶液酸度增大,溶液中c(SO)/c(HSO)减小,反之,反应②进行时,溶液酸度减小,溶液中c(SO)/c(HSO)增大,A正确;反应②需加热,故Kw大于10-14,B错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2SO3溶液,尾气中的氧气可氧化Na2SO3、NaHSO3,从而影响其再生能力,减少其循环利用的次数,C正确;反应①进行时,2c(SO)+c(HSO)+c(OH-)=c(Na+)+c(H+),c(Na+)不变,但c(H+)增大,故2c(SO)+c(HSO)+c(OH-)之和增大,D错误。
(3)①由图可知,Pt(Ⅰ)电极上二氧化硫被氧化成硫酸,电极反应为SO2-2e-+2H2O===SO+4H+。
②电路中转移0.02 mol e-时,左侧生成SO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2=0.01 mol,生成氢离子物质的量为0.04 mol,为保持溶液电中性,0.01 mol的硫酸根离子需要0.02 mol的氢离子,多余的氢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动到右侧,即有0.02 mol氢离子移动到右侧,故左侧溶液中增加的离子为0.01 mol+0.02 mol=0.03 mol。
答案 Ⅰ.-1 473.2 kJ·mol-1
Ⅱ.(1)①0.03 mol/(L·min) ②减小CO2的浓度
③0.675
(2)AC (3)①SO2-2e-+2H2O===SO+4H+
②0.03
26.(10分)(2019·江苏)丙炔酸甲酯(CH≡C—COOCH3)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沸点为103~105 ℃。实验室制备少量丙炔酸甲酯的反应为
CH≡C—COOH+CH3OH
CH≡C—COOCH3+H2O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反应瓶中,加入14 g丙炔酸、50 mL甲醇和2 mL浓硫酸,搅拌,加热回流一段时间。
步骤2:蒸出过量的甲醇(装置如图)。
步骤3:反应液冷却后,依次用饱和NaCl溶液、5% Na2CO3溶液、水洗涤。分离出有机相。
步骤4:有机相经无水Na2SO4干燥、过滤、蒸馏,得丙炔酸甲酯。
(1)步骤1中,加入过量甲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中,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3中,用5% Na2CO3溶液洗涤,主要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分离出有机相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
(4)步骤4中,蒸馏时不能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甲醇可作为溶剂,同时增加一种反应物的用量,可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2)蒸馏时用到的仪器A为直形冷凝管,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3)Na2CO3可以与丙炔酸反应。丙炔酸甲酯在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故可以用分液法分离有机相和无机相。(4)丙炔酸甲酯的沸点比水高,若用水浴加热,则不能将丙炔酸甲酯蒸出来。
答案 (1)作为溶剂、提高丙炔酸的转化率
(2)(直形)冷凝管 防止暴沸
(3)丙炔酸 分液
(4)丙炔酸甲酯的沸点比水的高
27.(10分)(2019·课标全国Ⅱ,35)环氧树脂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绝缘性能以及与各种材料的粘结性能,已广泛应用于涂料和胶黏剂等领域。下面是制备一种新型环氧树脂G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一种烯烃,化学名称为________,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由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由C生成D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5)E的二氯代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能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芳香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3∶2∶1。
(6)假设化合物D、F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 mol单一聚合度的G,若生成的NaCl和H2O的总质量为765 g,则G的n值理论上应等于________。
解析 (1)因A的分子式是C3H6,且为烯烃,故其结构简式为CH3CH===CH2,名称是丙烯。结合B的分子式、C的分子式和D的结构简式可知B为CH2===CHCH2Cl,C为,故C中所含官能团为氯原子和羟基。(2)由B生成C的反应是CH2===CHCH2Cl与HOCl发生的加成反应。(4)由已知信息①可知E为。(5)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醛基;核磁共振氢谱中三组峰的峰面积之比为3∶2∶1,说明含1个甲基,故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6)D与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2+n)+(1+n) +(2+n)NaOH―→
+(2+n)NaCl+(2+n)H2O,生成1 mol G时存在(2+n) mol=765 g/(58.5 g·mol-1+18 g·mol-1),解得n=8。
答案 (1)丙烯 氯原子 羟基 (2)加成反应
(3) +NaOH―→+NaCl+H2O(或
+NaOH―→+NaCl+H2O)
(6)8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