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9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三模)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9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三模)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2019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三模)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2019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三模)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三模)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2018-2019学年高三(19届)三模理综科试卷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中核糖体的行成不一定与核仁有关B. 拍摄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不属于细胞的物理模型C. 人体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D. 肺泡细胞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进而导致硅肺【答案】D【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共同点是细胞膜、核糖体和DNA;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详解】核糖体的形成一般与核仁有关,而原核细胞没有核仁,说明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核仁有关,A正确;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是实物图片,不属于物理模型,B正确;人体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其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C正确;硅肺是肺部吸入硅尘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引起,D错误。2.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思路都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单独地观察各自的作用C. 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D. 鲍森詹森在黑暗条件下证明了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是因为”某种影响”在下端分布不均造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题考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等相关知识。【详解】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的甲液是0.1g/mL的NaOH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g/mL CuSO4,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的A液是0.1g/mL的NaOH溶液,B液是质量浓度为0.01g/mL CuSO4溶液,将斐林试剂的乙液用蒸馏水稀释为0.01g/mL的CuSO4溶液后,即成为双缩脲试剂的B液,才可用于蛋白质的鉴定,A错误;艾弗里将分离、提纯的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可见,二者的实验思路都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单独地观察各自的作用,B正确;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C错误;鲍森·詹森将胚芽鞘尖端切去,给予单侧光照射,结果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但在尖端与胚芽鞘之间插入琼脂片,再给予单侧光照射,则胚芽鞘弯曲生长,从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以及生物科学史涉及的相关实验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3.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骑行既是一种流行的健身方式,又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骑行时细胞产生大量的CO2刺激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B.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C. 骑行中氧气、甲状腺激素、乙酰胆碱、呼吸酶都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D. 骑行中产生的热量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和呼气等方式散出。机体产热大于散热【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在骑行过程中,人体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在骑行过程中,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体温恒定。【详解】在骑行中,骨骼肌细胞产生大量的CO2CO2刺激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从而加快呼吸运动,A错误;人体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B正确;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催化细胞呼吸,不可能出现于内环境,C错误;骑行过程中,人体的体温恒定,因此产热量与散热量应该相等,D错误。4.研究发现胰腺癌患者血液中含有一种名为HSATⅡ的非编码RNA(即不编码蛋白质的RNA),这一特殊RNA可作为胰腺癌的生物标记,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HSATⅡ非编码RNA与蛋白质可自由通过核孔B. HSATⅡ非编码RNA彻底水解后可得到5种终产物C. HSATⅡ非编码RNA与rRNA都是由DNA转录而来的D. 患者血液中检测到HSATⅡ说明癌细胞已经严重扩散【答案】C【解析】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HSATⅡ非编码RNA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但是核孔具有选择性,因此HSATⅡ非编码RNA与蛋白质不能自由通过核孔,A错误;HSATⅡ非编码RNA彻底水解后可得到磷酸、4种含氮碱基、核糖共6种物质,B错误;HSATⅡ非编码RNA与rRNA都是由DNA转录而来的,C正确;根据题意分析,这一特殊RNA可作为胰腺癌的生物标记,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因此患者血液中检测到HSATⅡ,不能说明癌细胞已经严重扩散,D错误。5.NAA和6-苄基氨基嘌呤(6-BA)分别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的类似物,为探究NAA和6-BA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一定浓度的NAA和6-BA(单位:mg.L-1)培养液同时处理插条,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溶液及浓度月季插条生根情况生根率/%平均根数/条根长/cmNAA6-BA0.60.21003.20.5-10.80.21004.30.5-11.00.2832.3≤0.50.60.41006.10.5-1.50.80.4883.1≤0.51.00.4942.6≤0.500792.2≤0.3  A. 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一定浓度的NAA和6-BAB. 在NAA浓度为0.6mg.L-1和6-BA浓度为0.4mg L-1时促进生根的效果较好C. NAA和6-BA促进月季生根的效果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同D. 该实验实施过程中,温度、溶液pH、处理时间等各组保持相同适宜【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A的浓度和6-BA的浓度,因变量是生根率、平均根数和根长。与NAA的浓度和6-BA的浓度都为0的对照组相比,其余该实验组的生根率、平均根数和根长都增加了,表现为促进作用,其中NAA浓度为0.6 mg.L-1、6-BA浓度为0.4 mg.L-1的组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A的浓度和6-BA的浓度,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在NAA浓度为0.6mg.L-1、6-BA浓度为0.4mg L-1时,促进生根的效果较好,B正确;由于该实验没有做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对照实验,因此无法得出NAA和6-BA促进月季生根的效果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同的实验结论,C错误;该实验实施过程中,温度、溶液pH、处理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各组应该保持相同适宜,D正确。6.下图是某家系中甲病、乙病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其中有一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病、乙病均为隐性遗传,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B. 个体Ⅱ1的基因型是BbXAXa,与个体Ⅲ5的基因型不可能相同C. 个体Ⅱ3和Ⅱ4生育的子女中,同时要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8D. 若Ⅲ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AXAY,则异常染色体来自于其母亲【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Ⅱ1和Ⅱ2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有乙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因为有一种基因在X染色体上,说明甲病为伴X遗传,图中Ⅱ2有甲病,其有一个没有甲病的女儿,说明甲病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则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个体Ⅱ1的基因型为BbXAXa,个体Ⅲ5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B错误;个体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BbXaY,他们所生的后代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1/4×1/2=1/8,C正确;若Ⅲ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AXAY,而其父亲基因型为XaY,说明其两条X染色体都来自于母亲,D正确。7.黄瓜也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蔬菜,某科研小组在晴朗的白天,分别对生长在强光下和弱光下的黄瓜幼苗吸收CO2的速率(单位:g.cm-2.h-1)、气孔阻力(气孔开度减小,气孔阻力增大)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瓜幼苗固定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若一天中温度不变,强光下黄瓜幼苗制造有机物的最大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g.cm-2h-1 (CO2的质量表示)。由图1可知强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更强,主要原因是强光下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__ 比弱光多,还原C3生成有机物量多。(2)实验测得10:00-12:00间光照强度不断增强,但强光下黄瓜幼苗吸收CO2的速率却下降,结合图分析原因是12:00比10:00__________,12:00黄瓜幼苗吸收CO2的能力弱。(3)若要测定强光和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提取色素要用到______________试剂,研磨时同时加入SiO2和CaCO3,加入Ca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4)温度在一天中会发生变化,科研小组若要测定黄瓜幼苗一天中某一时段的实际光合速率,还要测定幼苗的_____________,若在白天进行测定该过程,需采取_____________措施。【答案】    (1). 叶绿体基质    (2). 7    (3). [H]和ATP    (4). 气孔阻力大    (5). 无水乙醇    (6). 防止色素被破坏    (7). 呼吸速率    (8). 遮光处理【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曲线表示黄瓜的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图中看出,光合作用从6:00开始,随着一天中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并且在中午10:00左右开始下降,强光下曲线变化显著;但是弱光下的曲线在8:00到14:00之间曲线变化平缓。图2中强光下中黄瓜的气孔阻力看出,在10:00到16:00时气孔阻力小,说明气孔开度较大,因此二氧化碳吸收多,有利于光合作用。【详解】(1)黄瓜苗通过光合作用暗反应固定二氧化碳,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图1与纵坐标的交点说明黄瓜苗的呼吸速率为1 g.cm-2h-1,强光下曲线的最高点说明黄瓜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6 g.cm-2h-1,因此强光下黄瓜幼苗制造有机物的最大速率=1+6=7g.cm-2h-1。图1中黄瓜苗在强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更强,主要原因是强光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 比弱光多,还原C3生成有机物的量多。(2)从图2可以看出,从10:00时到12:00时之间,光照强度不断增加,但是气孔阻力增大,则由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量减少,导致光合速率下降。(3)提取叶绿体色素常用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研磨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保护叶绿体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坏。(4)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要测定黄瓜幼苗一天中某一时段的实际光合速率,还要测定幼苗的呼吸速率;测定呼吸速率时应该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遮光处理的措施。【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是对于曲线图的解读,明确图1中的纵坐标代表的是净光合速率,注意区别两条曲线的差异,并能够分析图2中气孔阻力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8.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性疾病,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下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①②③④⑤为兴奋传导过程,请回答:(1)据图判断谷氨酸是_______(兴奋/抑制)型神经递质,判断理由是_______。(2)图中③过程中与膜的_______有关。(3)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有识别_________,运输_________。(4)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      )(可多选)A.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B.抑制谷氨酸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C.促进突触后膜Na+内流D.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答案】    (1). 兴奋    (2). 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3). 流动性    (4). 谷氨酸    (5). Na+    (6). 升高    (7). AB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NMDA,促进钠离子内流,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图中突触后膜上的NMDA既是神经递质的受体,也可以作为钠离子的通道;谷氨酸(神经递质)还可以通过突触前膜进行回收。【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能够促进Na+内流,说得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即说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所以谷氨酸属于兴奋型的神经递质。(2)图中③过程表示谷氨酸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NMDA具有识别谷氨酸的作用,也有运输钠离子的作用。4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造成神经细胞渗透压升高,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A正确;可能是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B正确;可能是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C错误;可能是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兴奋的产生、传递和传导的相关知识点,弄清楚图中神经递质的释放、作用和钠离子的流动情况,明确NMDA既是受体又是通道,且神经递质还可以被回收。9.科学家对一个以槭树、山毛榉和桦树为主要树种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下图。请回答问题:(1)这个温带森林中,每年每平方米大约有6.28×105J/(cm2▪a)的有机物残屑来不及被分解者所分解,推测影响分解者分解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 ,其影响实质是降低了分解者细胞内的_______。(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J/(cm2▪a)。(3)图中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__(填“植食、动物”)的同化量。如果一部分植物叶片被加工为纸张,存在之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___________调节机制实现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答案】    (1). 温度    (2). 酶活性    (3). 2.31107    (4). 植物    (5). 未被利用的能量    (6).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7). 负反馈    (8). 自我调节【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2.31×107J/(cm2▪a),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的去向:用于自身的生长、植食动物、分解者、未被利用等;植食动物固定的能量=3.27×105-1.31×105=1.96×105J/(cm2-a);分解者利用的能量=1.45×107+1.31×105-6.28×105=1.45×107 J/(cm2▪a)。【详解】(1)由题意已知这个温带森林中,每年每平方米大约有6.28×105 J/(cm2•a)的有机残屑来不及被各种分解者所分解,说明分解者的分解能力是有限的,影响分解者分解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而温度主要是影响了分解者细胞中的酶的活性。(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2.31107J/(cm2▪a)。3)图中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生产者(植物)固定的能量;如果一部分植物叶片被加工为纸张,存在之中的能量属于未被利用的能量。(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出生或死亡都不会使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等,明确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弄清楚图中生产者固定能量的几个去向,并根据有关数据进行相关计算。10.某蛋鸡羽色有黑色与麻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其胫色有浅色对深色为是性,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D/d)控制。为判断基因(D/d)是否位于Z染色体(ZW型)上,用黑羽浅胫公鸡与黑羽深胫母鸡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羽深胫:黑羽浅胫:麻羽浅胫:麻羽深胫=2:2:1:1。请回答下列问题:(1)子代黑羽所占的比例为2/3,出现该比例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上述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判断基因(D/d)位于Z染色体。(2)若是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理论上自然种群中Zd的基因频率在公鸡与母鸡中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饲喂特殊的饲料会影响黑色素的生产,能使麻羽与浅胫分别变为黑羽与深胫。现有一只基因型可能为AaZDW、AaZdW与aaZDW的黑羽深胫母鸡,正常饲料喂养的各种纯种公鸡,请设计杂交实验确定该母鸡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与预测结果)实验思路:用该母鸡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公鸡多次杂交,子代用_________饲料喂养,观察并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结果:①若子代黑羽浅胫:黑羽深胫:麻羽浅胫:麻羽深胫=1:1:1:1,则基因型为AaZDW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型为AaZdW。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型为aaZDW。【答案】    (1). 纯合(基因型为AA)黑羽鸡可能致死    (2). 不能    (3). 公鸡(中Zd的基因频率)等于母鸡(中Zd的基因频率)    (4). aaZdZd    (5). 正常    (6).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7). 若子代一半为黑羽深胫,一半为麻羽深胫    (8). 若子代公鸡全为麻羽浅胫,母鸡全为麻羽深胫【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先考虑某蛋鸡羽色的遗传,为常染色体遗传,亲本黑羽与黑羽杂交,后代出现了麻羽,说明黑羽对麻羽为显性性状,亲本都是杂合子Aa,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21,不是3:1,说明后代中AA显性纯合致死;再考虑其胫色遗传,已知浅色对深色为显性,可能在Z染色体上或常染色体上,亲本浅胫公鸡与深胫母鸡杂交,后代深胫:浅胫=1:1,不能判断该对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DdddZDZdZdW【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黑羽对麻羽为显性性状,后代黑羽的比例为2/3,而不是3/4,可能是因为黑羽AA纯合致死;根据以上实验不能判断基因(D/d)位于Z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2)若是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理论上自然种群中公鸡中Zd的基因频率应该等于母鸡中Zd的基因频率。3)已知一只黑羽深胫母鸡的基因型可能为AaZDWAaZdWaaZDW,为了确定其基因型,可采取测交实验的方法,即让其与基因型为aaZdZd的公鸡多次杂交,子代用正常饲料喂养,观察并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预测结果:①若子代黑羽浅胫:黑羽深胫:麻羽浅胫:麻羽深胫=1:1:1:1,则基因型为AaZDW ②若子代一半为黑羽深胫,一半为麻羽深胫,则基因型为AaZdW③若子代公鸡全为麻羽浅胫,母鸡全为麻羽深胫,则基因型为aaZDW【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判断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基因型,并能够判断后代异常分离比出现的原因。11.新会盛产新会柑,取柑皮制陈皮而弃柑肉,因而柑肉严重积压、腐烂变质、环境污染。某青少年创新小组探究以柑肉为原料制作果酒、果醋,拟解决系列问题,现设计如下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准备过程:用榨汁机打碎的果浆装入___________瓶内,若想获取清澈的果酒,可加入___酶。 (2)果酒的发酵:果浆加入酵母菌进行果酒的发酵,对图中的a、b、c、d、e各开关应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则被抑制。(3)果醋的发酵:当酒精发酵基本完成后,将果浆的酒精浓度稀释至5-6度,然后全部导入___________瓶,并倒入适量醋酸菌液,温度保持在___________℃,对a、b、c、d、e各开关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进行醋酸发酵。(4)为探究不同醋酸菌接种量(5%、10%、15%)与醋酸发酵的关系,进行了相应的实验,获得图2所示实验数据。在接种后70h,接种量为15%的醋酸产量最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    (1). 甲    (2). 纤维素酶和果胶    (3). 关闭a、b、c、d、e,间隔一段时间应打开b处夹子排出CO2    (4). 缺氧、呈酸性    (5). 乙    (6). 30~35    (7). 打开a、b、c、e,关闭d    (8). 醋酸菌生长繁殖消耗营养物质较多,产生的代谢废物积累太多【解析】【分析】图示为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其中排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孔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参与酒精发酵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参与果醋发酵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详解】(1)制作果酒时,将打碎的果浆放入甲瓶内进行发酵;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存在于果酒中会影响果酒的澄清度,因此若想获取清澈的果酒,可加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2)果酒发酵的原理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需要及时排出,因此开始时图中abcde应该关闭,间隔一段时间再打开b处夹子排出CO2。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其他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了抑制。3)酒精发酵基本结束后,将果浆的酒精浓度稀释至5-6度,然后全部导入乙瓶并加入适量醋酸菌液,让其在30~35℃的条件下进行醋酸发酵,醋酸菌是好氧菌,此时应该打开abce,关闭d4)据图分析,在接种后70h,接种量为15%的醋酸产量最少,可能是因为醋酸菌生长繁殖消耗营养物质较多,产生的代谢废物积累太多导致的。【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掌握发酵装置中各“口”的作用及相关操作,能准确判断图中各个装置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12.疫苗和抗体已被广泛应用于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的过程,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疫苗的生产和抗体的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启动子是重新构建的,它应该能被受体细胞的________所识别,以便于其催化转录过程。(2)下图为A基因的结构示意图,已知Ⅱ区的碱基数是2000个,其中阴影区域碱基数是800个,空白区域中G和C的总数共有400个,则由该区域转录产生的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mRNA中A和U的总数是_______个。(3)在给小鼠皮下注射A蛋白质时,要重复注射几次的目的是通过二次免疫,增加小鼠体内的_______数目。过程⑥的实质为_______。(4)在将X进行扩大培养前,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次筛选,其中包括_______和_______,扩大培养的原理是_______。(5)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_______来制备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核酸序列比较,或用图中的_______与分离中的病毒进行特异性检测。【答案】    (1). RNA聚合酶    (2). 400    (3). 浆细胞    (4).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 2    (6). 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7). 筛选出产生特定(抗A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8). 细胞增殖(有丝分裂)    (9). A蛋白    (10). 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其中①表示逆转录过程;②是获取目的基因(A基因)的过程;③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④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⑤是从小鼠皮下获取已经免疫的B细胞的过程;⑥表示B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的过程;⑦是动物细胞融合过程;X为杂交瘤细胞。【详解】(1)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启动子要能被受体细胞的RNA聚合酶识别,以便于其催化转录过程。2)已知图中Ⅱ区的碱基数是2000个,其中阴影区域碱基数是800个,则空白区域中碱基总数=2000-800=1200个,又已知空白区域中GC的总数为400个,则A+T总数=1200-400=800个,因此每条链中A+T总数=800÷2=4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该区转录形成的成熟mRNAAU总数也是400个。3)在给小鼠皮下注射A蛋白时,要重复注射几次的目的是通过二次免疫,增加小鼠体内的浆细胞数目;过程⑥表示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其实质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在将X进行扩大培养前,至少需要经过2次筛选,第一次筛选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是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有丝分裂)。5)根据题意分析,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核酸序列比较;也可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即用图中的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与分离中的病毒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及操作步骤、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