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届浙江省高考冲刺抢分练高考仿真卷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届浙江省高考冲刺抢分练高考仿真卷(四 ) 生物(解析版)
展开
综合模拟卷(四)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蛋白质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病毒的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的
B.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细胞膜、细胞溶胶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答案 D
解析 细胞膜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细胞溶胶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腺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都能接受促性腺激素的刺激
B.T淋巴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参与抗体的加工和运输
C.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在线粒体内分解丙酮酸产生CO2
D.神经细胞的突触小泡和突触后膜都与兴奋的传递有关
答案 D
解析 性腺细胞膜上的受体能接受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但载体不能接受促性腺激素的刺激,A项错误;T淋巴细胞不能合成抗体,B项错误;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C项错误;神经细胞的突触小泡(内含化学递质)和突触后膜(上面有化学递质的受体)都与兴奋的传递有关,D项正确。
3.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2018年4月九价HPV疫苗批准进入我国,该疫苗能预防9种类型的HPV,建议接种年龄在16至26岁,半年内需进行3次注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PV侵入人体宫颈等细胞内才能增殖
B.九价HPV疫苗具有与9种HPV相似的抗原结构
C.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和消灭HPV
D.3次注射可获得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答案 C
解析 病毒营寄生生活,根据“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可知HPV侵入人体宫颈等细胞内才能增殖,A项正确;抗原具有特异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记忆细胞或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根据“该疫苗能预防9种类型的HPV”,说明九价HPV疫苗具有与9种HPV相似的抗原结构,B项正确;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抗原,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直接消灭抗原(HPV),C项错误;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相对较少,而二次免疫可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故3次注射可获得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D项正确。
4.有研究表明在草莓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实细胞中pH呈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有同学每隔一天用0.5%醋酸溶液处理草莓的绿色果实,17天后测量草莓果实中几种植物激素的含量,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是探究pH下降对草莓果实中激素含量的影响
B.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果实发育过程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C.施用醋酸可促进某些植物激素的积累延缓果实的成熟
D.处理组脱落酸的积累为后期草莓果实的成熟提供营养
答案 D
解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醋酸处理草莓果实,因变量是不同激素的含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下降对草莓果实中激素含量的影响,A项正确;根据柱状图分析可知,植物果实的发育过程是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B项正确;在草莓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实细胞中pH呈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而醋酸使得果实细胞的pH不断下降,因此施用醋酸可促进某些植物激素的积累延缓果实的成熟,C项正确;脱落酸等植物激素只能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为果实的成熟提供营养,D项错误。
5.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
C.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基因B和基因型Bb的频率均逐渐增加
D.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b基因频率持续下降
答案 D
解析 由分析可知,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比白色个体数量多,A项错误;淘汰前,由于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不管交配代数是多少代,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不变,B项错误;淘汰前,B和b的基因频率均为1/2,Bb的频率为1/2,白色个体(bb)的频率为1/4。淘汰白色个体后,基因型BB的频率为1/3,Bb的基因频率为2/3,此时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1/3+2/3÷2=2/3,b基因的频率为1-2/3=1/3。黑色个体随机交配,下一代个体中Bb基因型的频率为2×1/3×2/3=4/9,bb(白色个体)基因型的频率为1/3×1/3=1/9,BB基因型的频率为2/3×2/3=4/9。淘汰白色个体,Bb基因型的频率为4/9/(1-1/9)=1/2, BB基因型的频率为1-1/2=1/2,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1/2+1/2÷2=3/4,b基因的频率为1-3/4=1/4。由此可推测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持续下降,B基因的频率持续增大,基因型Bb的频率不是逐代增加,D项正确,C项错误。
6.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关于免疫应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只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
B.与效应B细胞相比,记忆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发达
C.巨噬细胞将抗原分子降解成肽,移动到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D.效应B细胞通过增殖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并分泌抗体
答案 C
解析 B淋巴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A项错误;效应B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发达,B项错误;效应B细胞无增殖能力,D项错误。
7.下图为人体细胞中携带亮氨酸的RNA循环作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的表达均需要通过图示的过程才能实现
B.氨酰tRNA通过三个密码子与mRNA识别,并将氨基酸释放下来
C.离开核糖体—mRNA复合体的tRNA可再次结合亮氨酸,但不能结合其他氨基酸
D.核糖体移动至终止密码后,离开复合体并结合相同的mRNA,才进入下一个循环
答案 C
解析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但不一定都需要亮氨酸,A项错误;氨酰tRNA通过携带的反密码子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并将氨基酸释放下来,B项错误;一种tRNA只能运输一种氨基酸,不能结合其他氨基酸,C项正确;一条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核糖体移动至终止密码后,离开复合体,离开复合体后的核糖体不一定会结合相同的mRNA,D项错误。
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健康人体的成熟组织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的现象
B.由于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任何一个细胞都能分裂
C.线粒体和细胞核的体积都有随年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D.存活至今的海拉细胞是一种癌细胞,其染色体仍然正常
答案 C
解析 健康人体的成熟组织中细胞需要不断更新,存在细胞凋亡的现象,A项错误;细胞分裂的能力随着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受到限制,B项错误;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体积增大,细胞核的体积也随年龄增大而变大,C项正确;海拉细胞是癌细胞,其染色体已经不正常了,D项错误。
9.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用显微镜观察,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M是细胞核,N是蔗糖溶液
B.图中L对蔗糖溶液具有全透性
C.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M的体积会增大
D.如果洋葱外表皮紫色较浅,则应换用小光圈,平面反光镜
答案 A
解析 M为原生质体、N为细胞外溶液——蔗糖溶液,A项错误;L为细胞壁具有全透性,B项正确;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细胞会吸水,M体积增大,C项正确;使用小光圈和平面反光镜,可使视野变暗,有利于观察浅色结构,D项正确。
10.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溶胶中都能形成ATP
B.ATP中的A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组成
C.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也能产生ATP
D.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答案 B
解析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溶胶中都能形成ATP,A项正确;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B项错误;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可通过厌氧呼吸产生ATP,C项正确;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形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吸收的光能,D项正确。
11.人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转运(消耗钠离子的渗透能),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方式为易化扩散。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 )
A.葡萄糖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各种细胞主动吸收葡萄糖时都需要ATP提供能量
C.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钠离子的速率影响葡萄糖的吸收
D.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影响葡萄糖的转运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分析可知,葡萄糖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项正确;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尿中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转运,消耗的是钠离子的渗透能,而不是ATP,B项错误;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尿中吸收葡萄糖消耗的是钠离子的渗透能,因此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钠离子的速率会影响葡萄糖的吸收,C项正确;葡萄糖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因此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会影响葡萄糖的转运,D项正确。
12.Graves疾病是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其原因是机体产生某种抗体(TSAb)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效果与TSH相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
B.产生TSAb的细胞能识别TSH受体
C.患者血液中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
D.患者的体温高于正常人,且情绪易激动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分析可知,患者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A项正确;能识别TSH受体的有促甲状腺激素和TSAb,而产生TSAb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TSH受体,B项错误;由于患者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根据负反馈调节机制可知该患者血液中的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应该减少,C项正确;由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因此该患者的体温高于正常人,且情绪易激动,D项正确。
13.因人类活动导致草场沙化,栖息地面积锐减,使昆仑山野牦牛向高山迁徙形成小群体(10~80头),雪天时,又迁徙下山聚集成大群体(200头以上)。在生殖季节,有些公野牦牛因竞争失败而失去繁殖机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使野牦牛种群的稳定平衡密度降低
B.高山地区的野牦牛呈集群分布
C.野牦牛因草料变化而季节性迁徙是群落的时间结构
D.公野牦牛间的竞争属于种群密度较高时的内源性调节因素
答案 C
解析 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野牦牛因草料变化而发生季节性迁徙,这种迁徙本身是种群的行为,不是群落的时间结构,C错误。
14.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活体细菌转化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 D
解析 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活体细菌转化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生存,因此不能用32P直接标记其DNA,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15.下图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
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
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
答案 D
解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植物组织培养,②表示减数分裂形成花药,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纯合的二倍体,正常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③表示有丝分裂,使得细胞数量增加。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图中的②;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因此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A正确;多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原理是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正确;玉米为二倍体,体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含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发育的起点为配子,属于单倍体,C正确;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100%,D错误。
16.从青霉菌中提取的淀粉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催化淀粉反应1 h和2 h,其产物麦芽糖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第1 h内,酶的最适温度在45~50 ℃之间
B.第1 h到第2 h,45 ℃条件下淀粉酶活性提高
C.第1 h到第2 h,50 ℃条件下酶的催化作用明显
D.若只催化淀粉反应1 h,45 ℃左右时麦芽糖产量相对较高
答案 D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第1 h内,酶的最适温度应在40~50 ℃之间,A项错误;第1 h到第2 h,45 ℃ 条件下淀粉酶活性并未提高,只是因为1 h的时间并未将所有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此,麦芽糖会在1 h的基础上有所增加,B项错误;第1 h到第2 h,50 ℃条件下,麦芽糖含量相对较低,并且酶的催化作用相较于低于50 ℃条件下而言不明显,C项错误;由图可知,若只催化淀粉反应1 h,45 ℃左右时麦芽糖产量相对较高,D项正确。
17.小鼠有20对染色体,若用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标记小鼠精原细胞的染色体DNA分子,然后在不含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2代,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第一次分裂中期,含有3H的DNA单链有80条
B.在形成的第1代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均含有3H
C.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3H的染色体有40条
D.在形成的第2代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均含有3H
答案 D
18.科研人员研究不同pH对大草履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
B.2~3 d内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均呈指数增长
C.后期大草履虫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大草履虫适于生活在中性及弱碱性水体中
答案 D
解析 大草履虫个体过小,需用显微镜观察,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图中显示,在2~3 d内,不同pH条件下的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均有所增大,但是并不是呈指数增长,B项错误;后期大草履虫数量下降,说明大草履虫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项错误;据图分析,大草履虫在pH为6.5的条件下数量较小,而在pH为7及其以上时数量较多,说明大草履虫适于生活在中性及弱碱性水体中,D项正确。
19.将生理状态相同、大小相似的多只家兔均分为甲、乙2组,2组家兔分别注射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和肾上腺素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甲组家兔血糖浓度下降,乙组家兔血糖浓度升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因缺少对照,该实验不能得出血糖浓度受激素影响的结论
B.实验开始前,应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家兔的初始血糖浓度
C.实验过程中,甲组家兔可能会出现行动迟缓甚至昏迷的症状
D.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元分解,升高血糖的功能
答案 A
解析 甲、乙两组实验相互形成对照,实验开始前,应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小鼠的初始血糖浓度,A错误,B正确;甲组家兔注射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可能会导致家兔血糖浓度过低,从而出现行动迟缓甚至昏迷的低血糖症状,C正确;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功能,其作用机理是促进肝糖元分解,D正确。
20.甲型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H对h为显性),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发病史,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的非血友病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Ⅳ2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不能确定
B.Ⅲ4与正常女子结婚,推断其女儿患血友病的概率是0
C.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Ⅲ3的基因型一定是XHXh
D.现Ⅲ3再次怀孕,产前诊断显示胎儿(Ⅳ3)细胞的染色体为44+XY;基因检测结果与Ⅲ2相同,由此建议Ⅲ3终止妊娠
答案 C
解析 已知Ⅳ2是一个非血友病患者,染色体组成为XXY,所以其基因型可能是XHXHY,也可能是XHXhY,所以其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不能确定,A正确;Ⅲ4的基因型为XHY,其后代女性中没有患病个体,B正确;Ⅲ3的基因型可能是XHXH或XHXh,C错误;胎儿(Ⅳ3)细胞的染色体为44+XY;基因检测结果与Ⅲ2相同,说明Ⅳ3是一个患病男孩,所以建议Ⅲ3终止妊娠,D正确。
21.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适宜条件下坐骨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由于钠钾离子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下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正离子内流需要消耗ATP
B.CD段正离子与Na+通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C点时坐骨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大于0 mV
D.F点后,腓肠肌的细胞膜不一定去极化
答案 C
解析 AB段是正向电流,由正离子(钠离子)内流导致,钠离子内流为易化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CD段是外向电流,由正离子(钾离子)外流导致,钾离子外流不与Na+通道蛋白结合,而是经钾离子通道流出,B错误;AB段与BC段均是内向电流,表示的过程是钠离子从缓慢内流(开始去极化)、快速内流(钠离子通道全部打开,快速去极化)、内流减慢至平衡(达到反极化),因此C点表示动作电位的最高点,此时膜内电位大于0 mV,C正确;F点后,当兴奋传递到腓肠肌细胞,腓肠肌细胞膜发生去极化过程,D错误。
22.cdc2蛋白和鱼藤酮处理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组实验中a峰细胞都可能有大量核糖体的增生
B.a峰和b峰细胞中都可能出现DNA解螺旋现象
C.cdc2蛋白和鱼藤酮处理后处于G2和M期的细胞比例都增加
D.a峰比b、c峰都更易找到用于分析染色体组型的细胞
答案 D
解析 a峰细胞处于G1期,蛋白质合成旺盛,细胞中含有大量核糖体,A正确;a峰细胞处于G1期,b峰细胞处于G2期和M期,G1期和G2期均存在转录,DNA需进行解螺旋,B正确;cdc2蛋白和鱼藤酮处理后b峰细胞比例增大,即处于G2和M期细胞比例增加,C正确;分析染色体组型应选择b峰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D错误。
23.如图为探究酶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的是( )
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
B.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C.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
答案 B
解析 装置1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需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没有进行厌氧呼吸,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A项错误;装置1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需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B项正确;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没有消耗氧气,即没有进行需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可知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C项错误;装置1中液滴不可能右移,D项错误。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4分)
24.(10分)如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营养结构的模式图,图2是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生物对应图2中的哪些成分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1若蛇取食蟾蜍的食物比例由4/5调整到1/5,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增重1 kg,人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算)
(3若下图表示此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草昆虫和蟾蜍利用食物的部分过程:
a.植食动物的粪便属于图解中的________部分,能量由植食动物流向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用序号表示)。
b.图中两类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传递等功能。
(4)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____________法;若连续多年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型。
答案 (1)ADC (2)2.4 (3)a.A ⑥/② b.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4)标志重捕 稳定
解析 (2)若蛇取食蟾蜍的食物比例为4/5,则蛇取食鼠的食物比例为1/5,当蛇取食蟾蜍时,蛇属于第四营养级,蛇增重1 kg在该食物链上消耗的草是1×4/5÷20%÷20%÷20%=100(kg),当蛇取食鼠时,蛇属于第三营养级,该食物链上消耗的草是1×1/5÷20%÷20%=5(kg),因此,蛇取食蟾蜍的食物比例为4/5时,消耗的草总量是100 kg+5 kg=105(kg)。若蛇取食蟾蜍的食物比例为1/5,则蛇取食鼠的食物比例为4/5,当蛇取食蟾蜍时,蛇属于第四营养级,蛇增重1 kg在该食物链上消耗的草是1×1/5÷20%÷20%÷20%=25(kg),当蛇取食鼠时,蛇属于第三营养级,该食物链上消耗的草是1×4/5÷20%÷20%=20(kg),因此,蛇取食蟾蜍的食物比例为1/5时,消耗的草总量是25 kg+20 kg=45(kg)。若蛇取食蟾蜍的食物比例由4/5调整到1/5,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增重1 kg,对草的消耗量减少105 kg-45 kg=60 kg,人处在第三营养级,所以人比原来多增重60 kg×20%×20%=2.4(kg)。
25.(10分)下图为光合作用模式图,Ⅰ~Ⅳ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⑤表示参与光合作用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Ⅱ是______________,Ⅲ是____________。
(2)转化光能的分子位于________(从“Ⅰ”“Ⅱ”“Ⅲ”“Ⅳ”中选择),光反应的进行使Ⅳ中的pH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产生的①________(填“不”“不一定”或“一定”)会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3)运出叶绿体的最初光合产物是__________,该物质进而合成蔗糖参与运输。
(4)下列物质能在叶绿体内相互转化的是________。
A.三碳糖与淀粉 B.三碳糖与蔗糖
C.三碳糖与脂质 D.三碳糖与氨基酸
答案 (1)叶绿体基质 叶绿体膜 (2)Ⅰ 降低 不一定 (3)三碳糖 (4)A
解析 (1)图示Ⅰ~Ⅳ分别表示类囊体膜、叶绿体基质、叶绿体膜、类囊体膜内基质,①~⑤分别表示O2、NADPH、ATP、三碳糖、Pi。(2)转化光能的色素分子位于类囊体膜上;光反应时,水分解生成H+,使得类囊体膜内基质pH降低;光反应生成的氧气首先进入线粒体被消耗,剩余的氧气才会从细胞中释放出去,若需氧呼吸强度比合作用强度大,氧气就不能从细胞中释放出来。(3)运出叶绿体的最初光合产物是三碳糖,进而合成蔗糖。(4)据下图可以看出A选项符合题意。
26.(9分)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体形受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取纯合的白化正常雌兔与比利时侏儒雄兔杂交,F1均表现为野鼠色正常兔,取F1相互杂交,子代表现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雌兔
雄兔
F2表现型及比例
野鼠色正常兔∶比利时正常兔∶白化正常兔=9∶3∶4
野鼠色正常兔∶野鼠色侏儒兔∶比利时正常兔∶比利时侏儒兔∶白化正常兔∶白化侏儒兔=9∶9∶3∶3∶4∶4
(1)F2中各种变异类型来源于____________。D、d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F2野鼠色正常雌兔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杂合子占________。让F2中的比利时兔随机交配,得到的F3中比利时兔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欲鉴定F2中某只白化正常雄兔的基因型,可在F2中取多只______________雌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出现三种毛色,则该雄兔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重组 X (2)8 17/18 8/9 (3)比利时正常 aaBbXDY(或 AabbXDY)
解析 根据题表分析,对体形而言,F2中雌兔全为正常,雄兔则为正常兔∶侏儒兔=1∶1,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为伴X染色体遗传,且正常是显性性状,侏儒是隐性性状,F1基因型为XDXd、XDY;F2中无论雌雄,毛色都表现为9∶3∶4,是9∶3∶3∶1的变形,说明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A_B_表现为野鼠色,A_bb(或aaB_)表现为比利时,aaB_(或A_bb)及aabb表现为白化,F1基因型都为AaBb。
(1)F2中出现了各种不同于亲本的组合性状,是基因重组的结果;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1基因型为AaBbXDXd、AaBbXDY,则F2野鼠色(A_B_)正常雌兔(XDX-)基因型有2×2×2=8(种),其中杂合子占1-1/3×1/3×1/2=17/18;F2中的比利时兔基因型为1/3aaBB、2/3aaBb(或1/3AAbb、2/3Aabb),则其自由交配的后代中比利时兔的比例=1-2/3×2/3×1/4=8/9。
(3)欲鉴定F2中某只白化正常雄兔的基因型,只能取比利时正常雌兔与之交配,因为野鼠色的雌兔为双显性个体,不能用于鉴别基因型;白化兔相互杂交子代均为白化,也不能鉴别。若子代出现三种毛色,说明该雄兔为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XDY(或 AabbXDY)。
27.(14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汁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出乳酸菌,用来生产酸奶。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_______对泡菜汁进行梯度稀释,然后采用________法进行分离,可获得乳酸菌的单菌落。
(2)推测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__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获得纯化的乳酸菌后,可以利用纯牛奶作为原料制作酸奶,发酵常在________(A.有氧+常温 B.无氧+常温C.有氧+低温 D.无氧+低温)条件下进行。如果使用加了某些抗生素的纯牛奶作原料制酸奶,很有可能会发酵成怪味“酸奶”,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关于“利用转基因番茄生产人胰岛素的方法”的专利摘要,请回答:
本发明利用转基因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胰岛素,所用的人胰岛素基因是根据植物“偏爱”的密码子设计,通过人工合成若干DNA片段拼接而成。将该基因置于CaMV35S启动子和果实专一性启动子2A12的驱动下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番茄中,在番茄的果实中表达人胰岛素。并且在胰岛素—COOH端加上KDEL内质网滞留序列,避免胰岛素在植物细胞中降解。
(1)根据上述专利摘要,本发明中所用的人胰岛素基因是采用________的方法获得的,获得的目的基因与人体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的碱基序列____(A.相同 B.不同 C.可能相同可能不同 D.无法确定)。
(2)本发明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载体上的质粒DNA可以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3)食用这种转基因番茄能否治疗人类的Ⅰ型糖尿病?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无菌水 涂布分离 (2)鉴别乳酸菌 中和产生的乳酸 具有透明圈 (3)B 抗生素具有杀菌作用,会杀死乳酸菌,导致乳酸发酵不能顺利进行
(二)(1)人工合成 B (2)农杆菌转化法 (3)不能 胰岛素是蛋白质,易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水解,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解析 (二)(1)根据题干信息“人工合成若干DNA片段拼接而成”胰岛素基因,专利中所用的人胰岛素基因是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的。由于获得的目的基因中加入了特定序列“在胰岛素—COOH端加上KDEL内质网滞留序列”,所以与人体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2)根据题干信息“该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番茄中”可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3)由于胰岛素是蛋白质,易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水解,不能通过食用该种转基因番茄治疗糖尿病。
28.(11分)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其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在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胚乳细胞死亡,被淀粉等物质充满,成为无生命的营养物质贮藏库。胚则由活细胞组成。为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某小组同学用玉米籽粒作为材料,开展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用具:玉米籽粒,红墨水,镊子,刀片,培养皿,烧杯,酒精灯。
(1)实验思路:
①取若干籽粒,将其放在20~25 ℃的温水中浸泡36 h。
②将玉米籽粒等分为两组,编号甲、乙。
甲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上述两组玉米籽粒放在培养皿中,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籽粒,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2分钟后,倒去红墨水,用水冲洗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
④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设计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4)分析实验:
①本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未煮熟的玉米籽粒胚乳被染色而胚未被染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胚乳细胞死亡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是由某种基因引发的,是__________(生理过程)的结果。
答案 (1)②放入沸水中煮沸 不作处理 ④籽粒中胚的颜色(或籽粒中胚和胚乳的颜色)
(2)甲组胚被染成红色,乙组胚为无色
(3)如表所示
观测指标
组别
胚的颜色
胚乳的颜色
甲
乙
(4)①煮过的玉米籽粒 ②胚乳细胞是死细胞而胚是活细胞 质膜具有选择透性 ③细胞凋亡
解析 (1)本实验是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故实验自变量应是细胞的状态,可用沸水煮沸的种子和不做处理的种子对照,根据“在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胚乳细胞死亡,被淀粉等物质充满,成为无生命的营养物质贮藏库。胚则由活细胞组成”,可知该实验观察的部位应为胚细胞。由于活细胞的质膜具有选择透性,故胚细胞的内部不出现红色,而死细胞的质膜失去选择性,故死种子的胚细胞内部被染成红色。综上分析,实验思路为:
①取若干玉米籽粒,将其放在20~25 ℃的温水中浸泡36 h。②将玉米籽粒等分为两组,编号甲、乙。甲组放入沸水中煮沸,乙组不作处理。③将上述两组玉米籽粒放在培养皿中,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籽粒,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2分钟后,倒去红墨水,用水冲洗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④观察籽粒中胚的颜色(或籽粒中胚和胚乳的颜色)。
(2)根据上述分析中的实验原理,活种子中的胚应为无色,煮沸处理过的种子中的胚应被染成红色,故预测实验结果应为:甲组胚被染成红色,乙组胚为无色。
(3)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见答案。
(4)①本实验是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其对照组是煮过的玉米籽粒。
②未煮熟的玉米籽粒胚乳细胞是死细胞,而胚细胞还是活细胞,活细胞的质膜具有选择透性,墨水中的染料不能进入细胞,故胚乳被染色而胚未被染色,而死细胞的质膜不具有选择透性,故胚乳和胚都被染色,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由于质膜具有选择透性,所以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③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胚乳细胞死亡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是由某种基因引发的,所以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蛋白质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病毒的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的
B.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细胞膜、细胞溶胶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答案 D
解析 细胞膜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细胞溶胶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腺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都能接受促性腺激素的刺激
B.T淋巴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参与抗体的加工和运输
C.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在线粒体内分解丙酮酸产生CO2
D.神经细胞的突触小泡和突触后膜都与兴奋的传递有关
答案 D
解析 性腺细胞膜上的受体能接受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但载体不能接受促性腺激素的刺激,A项错误;T淋巴细胞不能合成抗体,B项错误;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C项错误;神经细胞的突触小泡(内含化学递质)和突触后膜(上面有化学递质的受体)都与兴奋的传递有关,D项正确。
3.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2018年4月九价HPV疫苗批准进入我国,该疫苗能预防9种类型的HPV,建议接种年龄在16至26岁,半年内需进行3次注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PV侵入人体宫颈等细胞内才能增殖
B.九价HPV疫苗具有与9种HPV相似的抗原结构
C.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和消灭HPV
D.3次注射可获得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答案 C
解析 病毒营寄生生活,根据“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可知HPV侵入人体宫颈等细胞内才能增殖,A项正确;抗原具有特异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记忆细胞或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根据“该疫苗能预防9种类型的HPV”,说明九价HPV疫苗具有与9种HPV相似的抗原结构,B项正确;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抗原,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直接消灭抗原(HPV),C项错误;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相对较少,而二次免疫可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故3次注射可获得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D项正确。
4.有研究表明在草莓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实细胞中pH呈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有同学每隔一天用0.5%醋酸溶液处理草莓的绿色果实,17天后测量草莓果实中几种植物激素的含量,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是探究pH下降对草莓果实中激素含量的影响
B.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果实发育过程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C.施用醋酸可促进某些植物激素的积累延缓果实的成熟
D.处理组脱落酸的积累为后期草莓果实的成熟提供营养
答案 D
解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醋酸处理草莓果实,因变量是不同激素的含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下降对草莓果实中激素含量的影响,A项正确;根据柱状图分析可知,植物果实的发育过程是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B项正确;在草莓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实细胞中pH呈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而醋酸使得果实细胞的pH不断下降,因此施用醋酸可促进某些植物激素的积累延缓果实的成熟,C项正确;脱落酸等植物激素只能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为果实的成熟提供营养,D项错误。
5.假设羊的毛色遗传由一对基因控制,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一个随机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需对羊群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白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
B.淘汰前,随着交配代数增加,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
C.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羊群中基因B和基因型Bb的频率均逐渐增加
D.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b基因频率持续下降
答案 D
解析 由分析可知,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比白色个体数量多,A项错误;淘汰前,由于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不管交配代数是多少代,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不变,B项错误;淘汰前,B和b的基因频率均为1/2,Bb的频率为1/2,白色个体(bb)的频率为1/4。淘汰白色个体后,基因型BB的频率为1/3,Bb的基因频率为2/3,此时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1/3+2/3÷2=2/3,b基因的频率为1-2/3=1/3。黑色个体随机交配,下一代个体中Bb基因型的频率为2×1/3×2/3=4/9,bb(白色个体)基因型的频率为1/3×1/3=1/9,BB基因型的频率为2/3×2/3=4/9。淘汰白色个体,Bb基因型的频率为4/9/(1-1/9)=1/2, BB基因型的频率为1-1/2=1/2,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1/2+1/2÷2=3/4,b基因的频率为1-3/4=1/4。由此可推测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持续下降,B基因的频率持续增大,基因型Bb的频率不是逐代增加,D项正确,C项错误。
6.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关于免疫应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淋巴细胞只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
B.与效应B细胞相比,记忆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发达
C.巨噬细胞将抗原分子降解成肽,移动到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D.效应B细胞通过增殖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并分泌抗体
答案 C
解析 B淋巴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A项错误;效应B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发达,B项错误;效应B细胞无增殖能力,D项错误。
7.下图为人体细胞中携带亮氨酸的RNA循环作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的表达均需要通过图示的过程才能实现
B.氨酰tRNA通过三个密码子与mRNA识别,并将氨基酸释放下来
C.离开核糖体—mRNA复合体的tRNA可再次结合亮氨酸,但不能结合其他氨基酸
D.核糖体移动至终止密码后,离开复合体并结合相同的mRNA,才进入下一个循环
答案 C
解析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但不一定都需要亮氨酸,A项错误;氨酰tRNA通过携带的反密码子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并将氨基酸释放下来,B项错误;一种tRNA只能运输一种氨基酸,不能结合其他氨基酸,C项正确;一条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核糖体移动至终止密码后,离开复合体,离开复合体后的核糖体不一定会结合相同的mRNA,D项错误。
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健康人体的成熟组织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的现象
B.由于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任何一个细胞都能分裂
C.线粒体和细胞核的体积都有随年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D.存活至今的海拉细胞是一种癌细胞,其染色体仍然正常
答案 C
解析 健康人体的成熟组织中细胞需要不断更新,存在细胞凋亡的现象,A项错误;细胞分裂的能力随着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受到限制,B项错误;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体积增大,细胞核的体积也随年龄增大而变大,C项正确;海拉细胞是癌细胞,其染色体已经不正常了,D项错误。
9.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用显微镜观察,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M是细胞核,N是蔗糖溶液
B.图中L对蔗糖溶液具有全透性
C.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M的体积会增大
D.如果洋葱外表皮紫色较浅,则应换用小光圈,平面反光镜
答案 A
解析 M为原生质体、N为细胞外溶液——蔗糖溶液,A项错误;L为细胞壁具有全透性,B项正确;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细胞会吸水,M体积增大,C项正确;使用小光圈和平面反光镜,可使视野变暗,有利于观察浅色结构,D项正确。
10.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溶胶中都能形成ATP
B.ATP中的A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组成
C.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也能产生ATP
D.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答案 B
解析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溶胶中都能形成ATP,A项正确;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B项错误;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可通过厌氧呼吸产生ATP,C项正确;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形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吸收的光能,D项正确。
11.人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转运(消耗钠离子的渗透能),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方式为易化扩散。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 )
A.葡萄糖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各种细胞主动吸收葡萄糖时都需要ATP提供能量
C.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钠离子的速率影响葡萄糖的吸收
D.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影响葡萄糖的转运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分析可知,葡萄糖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项正确;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尿中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转运,消耗的是钠离子的渗透能,而不是ATP,B项错误;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尿中吸收葡萄糖消耗的是钠离子的渗透能,因此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钠离子的速率会影响葡萄糖的吸收,C项正确;葡萄糖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因此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会影响葡萄糖的转运,D项正确。
12.Graves疾病是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其原因是机体产生某种抗体(TSAb)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效果与TSH相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
B.产生TSAb的细胞能识别TSH受体
C.患者血液中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
D.患者的体温高于正常人,且情绪易激动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分析可知,患者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A项正确;能识别TSH受体的有促甲状腺激素和TSAb,而产生TSAb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TSH受体,B项错误;由于患者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根据负反馈调节机制可知该患者血液中的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应该减少,C项正确;由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因此该患者的体温高于正常人,且情绪易激动,D项正确。
13.因人类活动导致草场沙化,栖息地面积锐减,使昆仑山野牦牛向高山迁徙形成小群体(10~80头),雪天时,又迁徙下山聚集成大群体(200头以上)。在生殖季节,有些公野牦牛因竞争失败而失去繁殖机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使野牦牛种群的稳定平衡密度降低
B.高山地区的野牦牛呈集群分布
C.野牦牛因草料变化而季节性迁徙是群落的时间结构
D.公野牦牛间的竞争属于种群密度较高时的内源性调节因素
答案 C
解析 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野牦牛因草料变化而发生季节性迁徙,这种迁徙本身是种群的行为,不是群落的时间结构,C错误。
14.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活体细菌转化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答案 D
解析 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活体细菌转化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生存,因此不能用32P直接标记其DNA,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15.下图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
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
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
答案 D
解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植物组织培养,②表示减数分裂形成花药,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纯合的二倍体,正常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③表示有丝分裂,使得细胞数量增加。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图中的②;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因此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A正确;多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原理是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正确;玉米为二倍体,体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含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发育的起点为配子,属于单倍体,C正确;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100%,D错误。
16.从青霉菌中提取的淀粉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催化淀粉反应1 h和2 h,其产物麦芽糖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第1 h内,酶的最适温度在45~50 ℃之间
B.第1 h到第2 h,45 ℃条件下淀粉酶活性提高
C.第1 h到第2 h,50 ℃条件下酶的催化作用明显
D.若只催化淀粉反应1 h,45 ℃左右时麦芽糖产量相对较高
答案 D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第1 h内,酶的最适温度应在40~50 ℃之间,A项错误;第1 h到第2 h,45 ℃ 条件下淀粉酶活性并未提高,只是因为1 h的时间并未将所有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此,麦芽糖会在1 h的基础上有所增加,B项错误;第1 h到第2 h,50 ℃条件下,麦芽糖含量相对较低,并且酶的催化作用相较于低于50 ℃条件下而言不明显,C项错误;由图可知,若只催化淀粉反应1 h,45 ℃左右时麦芽糖产量相对较高,D项正确。
17.小鼠有20对染色体,若用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标记小鼠精原细胞的染色体DNA分子,然后在不含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2代,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第一次分裂中期,含有3H的DNA单链有80条
B.在形成的第1代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均含有3H
C.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3H的染色体有40条
D.在形成的第2代子细胞中,所有染色体均含有3H
答案 D
18.科研人员研究不同pH对大草履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
B.2~3 d内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均呈指数增长
C.后期大草履虫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大草履虫适于生活在中性及弱碱性水体中
答案 D
解析 大草履虫个体过小,需用显微镜观察,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图中显示,在2~3 d内,不同pH条件下的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均有所增大,但是并不是呈指数增长,B项错误;后期大草履虫数量下降,说明大草履虫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项错误;据图分析,大草履虫在pH为6.5的条件下数量较小,而在pH为7及其以上时数量较多,说明大草履虫适于生活在中性及弱碱性水体中,D项正确。
19.将生理状态相同、大小相似的多只家兔均分为甲、乙2组,2组家兔分别注射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和肾上腺素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甲组家兔血糖浓度下降,乙组家兔血糖浓度升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因缺少对照,该实验不能得出血糖浓度受激素影响的结论
B.实验开始前,应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家兔的初始血糖浓度
C.实验过程中,甲组家兔可能会出现行动迟缓甚至昏迷的症状
D.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元分解,升高血糖的功能
答案 A
解析 甲、乙两组实验相互形成对照,实验开始前,应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小鼠的初始血糖浓度,A错误,B正确;甲组家兔注射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可能会导致家兔血糖浓度过低,从而出现行动迟缓甚至昏迷的低血糖症状,C正确;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功能,其作用机理是促进肝糖元分解,D正确。
20.甲型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H对h为显性),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发病史,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的非血友病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Ⅳ2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不能确定
B.Ⅲ4与正常女子结婚,推断其女儿患血友病的概率是0
C.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Ⅲ3的基因型一定是XHXh
D.现Ⅲ3再次怀孕,产前诊断显示胎儿(Ⅳ3)细胞的染色体为44+XY;基因检测结果与Ⅲ2相同,由此建议Ⅲ3终止妊娠
答案 C
解析 已知Ⅳ2是一个非血友病患者,染色体组成为XXY,所以其基因型可能是XHXHY,也可能是XHXhY,所以其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不能确定,A正确;Ⅲ4的基因型为XHY,其后代女性中没有患病个体,B正确;Ⅲ3的基因型可能是XHXH或XHXh,C错误;胎儿(Ⅳ3)细胞的染色体为44+XY;基因检测结果与Ⅲ2相同,说明Ⅳ3是一个患病男孩,所以建议Ⅲ3终止妊娠,D正确。
21.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适宜条件下坐骨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由于钠钾离子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下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正离子内流需要消耗ATP
B.CD段正离子与Na+通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C点时坐骨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大于0 mV
D.F点后,腓肠肌的细胞膜不一定去极化
答案 C
解析 AB段是正向电流,由正离子(钠离子)内流导致,钠离子内流为易化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CD段是外向电流,由正离子(钾离子)外流导致,钾离子外流不与Na+通道蛋白结合,而是经钾离子通道流出,B错误;AB段与BC段均是内向电流,表示的过程是钠离子从缓慢内流(开始去极化)、快速内流(钠离子通道全部打开,快速去极化)、内流减慢至平衡(达到反极化),因此C点表示动作电位的最高点,此时膜内电位大于0 mV,C正确;F点后,当兴奋传递到腓肠肌细胞,腓肠肌细胞膜发生去极化过程,D错误。
22.cdc2蛋白和鱼藤酮处理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组实验中a峰细胞都可能有大量核糖体的增生
B.a峰和b峰细胞中都可能出现DNA解螺旋现象
C.cdc2蛋白和鱼藤酮处理后处于G2和M期的细胞比例都增加
D.a峰比b、c峰都更易找到用于分析染色体组型的细胞
答案 D
解析 a峰细胞处于G1期,蛋白质合成旺盛,细胞中含有大量核糖体,A正确;a峰细胞处于G1期,b峰细胞处于G2期和M期,G1期和G2期均存在转录,DNA需进行解螺旋,B正确;cdc2蛋白和鱼藤酮处理后b峰细胞比例增大,即处于G2和M期细胞比例增加,C正确;分析染色体组型应选择b峰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D错误。
23.如图为探究酶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的是( )
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
B.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C.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
答案 B
解析 装置1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需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没有进行厌氧呼吸,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A项错误;装置1中液滴左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即酵母菌进行了需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B项正确;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没有消耗氧气,即没有进行需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结合装置1和装置2可知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C项错误;装置1中液滴不可能右移,D项错误。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4分)
24.(10分)如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营养结构的模式图,图2是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生物对应图2中的哪些成分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1若蛇取食蟾蜍的食物比例由4/5调整到1/5,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增重1 kg,人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算)
(3若下图表示此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草昆虫和蟾蜍利用食物的部分过程:
a.植食动物的粪便属于图解中的________部分,能量由植食动物流向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用序号表示)。
b.图中两类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传递等功能。
(4)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____________法;若连续多年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型。
答案 (1)ADC (2)2.4 (3)a.A ⑥/② b.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4)标志重捕 稳定
解析 (2)若蛇取食蟾蜍的食物比例为4/5,则蛇取食鼠的食物比例为1/5,当蛇取食蟾蜍时,蛇属于第四营养级,蛇增重1 kg在该食物链上消耗的草是1×4/5÷20%÷20%÷20%=100(kg),当蛇取食鼠时,蛇属于第三营养级,该食物链上消耗的草是1×1/5÷20%÷20%=5(kg),因此,蛇取食蟾蜍的食物比例为4/5时,消耗的草总量是100 kg+5 kg=105(kg)。若蛇取食蟾蜍的食物比例为1/5,则蛇取食鼠的食物比例为4/5,当蛇取食蟾蜍时,蛇属于第四营养级,蛇增重1 kg在该食物链上消耗的草是1×1/5÷20%÷20%÷20%=25(kg),当蛇取食鼠时,蛇属于第三营养级,该食物链上消耗的草是1×4/5÷20%÷20%=20(kg),因此,蛇取食蟾蜍的食物比例为1/5时,消耗的草总量是25 kg+20 kg=45(kg)。若蛇取食蟾蜍的食物比例由4/5调整到1/5,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增重1 kg,对草的消耗量减少105 kg-45 kg=60 kg,人处在第三营养级,所以人比原来多增重60 kg×20%×20%=2.4(kg)。
25.(10分)下图为光合作用模式图,Ⅰ~Ⅳ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⑤表示参与光合作用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Ⅱ是______________,Ⅲ是____________。
(2)转化光能的分子位于________(从“Ⅰ”“Ⅱ”“Ⅲ”“Ⅳ”中选择),光反应的进行使Ⅳ中的pH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产生的①________(填“不”“不一定”或“一定”)会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3)运出叶绿体的最初光合产物是__________,该物质进而合成蔗糖参与运输。
(4)下列物质能在叶绿体内相互转化的是________。
A.三碳糖与淀粉 B.三碳糖与蔗糖
C.三碳糖与脂质 D.三碳糖与氨基酸
答案 (1)叶绿体基质 叶绿体膜 (2)Ⅰ 降低 不一定 (3)三碳糖 (4)A
解析 (1)图示Ⅰ~Ⅳ分别表示类囊体膜、叶绿体基质、叶绿体膜、类囊体膜内基质,①~⑤分别表示O2、NADPH、ATP、三碳糖、Pi。(2)转化光能的色素分子位于类囊体膜上;光反应时,水分解生成H+,使得类囊体膜内基质pH降低;光反应生成的氧气首先进入线粒体被消耗,剩余的氧气才会从细胞中释放出去,若需氧呼吸强度比合作用强度大,氧气就不能从细胞中释放出来。(3)运出叶绿体的最初光合产物是三碳糖,进而合成蔗糖。(4)据下图可以看出A选项符合题意。
26.(9分)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体形受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取纯合的白化正常雌兔与比利时侏儒雄兔杂交,F1均表现为野鼠色正常兔,取F1相互杂交,子代表现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雌兔
雄兔
F2表现型及比例
野鼠色正常兔∶比利时正常兔∶白化正常兔=9∶3∶4
野鼠色正常兔∶野鼠色侏儒兔∶比利时正常兔∶比利时侏儒兔∶白化正常兔∶白化侏儒兔=9∶9∶3∶3∶4∶4
(1)F2中各种变异类型来源于____________。D、d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F2野鼠色正常雌兔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杂合子占________。让F2中的比利时兔随机交配,得到的F3中比利时兔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欲鉴定F2中某只白化正常雄兔的基因型,可在F2中取多只______________雌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出现三种毛色,则该雄兔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重组 X (2)8 17/18 8/9 (3)比利时正常 aaBbXDY(或 AabbXDY)
解析 根据题表分析,对体形而言,F2中雌兔全为正常,雄兔则为正常兔∶侏儒兔=1∶1,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为伴X染色体遗传,且正常是显性性状,侏儒是隐性性状,F1基因型为XDXd、XDY;F2中无论雌雄,毛色都表现为9∶3∶4,是9∶3∶3∶1的变形,说明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A_B_表现为野鼠色,A_bb(或aaB_)表现为比利时,aaB_(或A_bb)及aabb表现为白化,F1基因型都为AaBb。
(1)F2中出现了各种不同于亲本的组合性状,是基因重组的结果;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1基因型为AaBbXDXd、AaBbXDY,则F2野鼠色(A_B_)正常雌兔(XDX-)基因型有2×2×2=8(种),其中杂合子占1-1/3×1/3×1/2=17/18;F2中的比利时兔基因型为1/3aaBB、2/3aaBb(或1/3AAbb、2/3Aabb),则其自由交配的后代中比利时兔的比例=1-2/3×2/3×1/4=8/9。
(3)欲鉴定F2中某只白化正常雄兔的基因型,只能取比利时正常雌兔与之交配,因为野鼠色的雌兔为双显性个体,不能用于鉴别基因型;白化兔相互杂交子代均为白化,也不能鉴别。若子代出现三种毛色,说明该雄兔为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XDY(或 AabbXDY)。
27.(14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汁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出乳酸菌,用来生产酸奶。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_______对泡菜汁进行梯度稀释,然后采用________法进行分离,可获得乳酸菌的单菌落。
(2)推测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__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获得纯化的乳酸菌后,可以利用纯牛奶作为原料制作酸奶,发酵常在________(A.有氧+常温 B.无氧+常温C.有氧+低温 D.无氧+低温)条件下进行。如果使用加了某些抗生素的纯牛奶作原料制酸奶,很有可能会发酵成怪味“酸奶”,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关于“利用转基因番茄生产人胰岛素的方法”的专利摘要,请回答:
本发明利用转基因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胰岛素,所用的人胰岛素基因是根据植物“偏爱”的密码子设计,通过人工合成若干DNA片段拼接而成。将该基因置于CaMV35S启动子和果实专一性启动子2A12的驱动下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番茄中,在番茄的果实中表达人胰岛素。并且在胰岛素—COOH端加上KDEL内质网滞留序列,避免胰岛素在植物细胞中降解。
(1)根据上述专利摘要,本发明中所用的人胰岛素基因是采用________的方法获得的,获得的目的基因与人体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的碱基序列____(A.相同 B.不同 C.可能相同可能不同 D.无法确定)。
(2)本发明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载体上的质粒DNA可以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3)食用这种转基因番茄能否治疗人类的Ⅰ型糖尿病?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无菌水 涂布分离 (2)鉴别乳酸菌 中和产生的乳酸 具有透明圈 (3)B 抗生素具有杀菌作用,会杀死乳酸菌,导致乳酸发酵不能顺利进行
(二)(1)人工合成 B (2)农杆菌转化法 (3)不能 胰岛素是蛋白质,易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水解,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解析 (二)(1)根据题干信息“人工合成若干DNA片段拼接而成”胰岛素基因,专利中所用的人胰岛素基因是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的。由于获得的目的基因中加入了特定序列“在胰岛素—COOH端加上KDEL内质网滞留序列”,所以与人体细胞中胰岛素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2)根据题干信息“该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入番茄中”可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3)由于胰岛素是蛋白质,易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水解,不能通过食用该种转基因番茄治疗糖尿病。
28.(11分)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其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在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胚乳细胞死亡,被淀粉等物质充满,成为无生命的营养物质贮藏库。胚则由活细胞组成。为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某小组同学用玉米籽粒作为材料,开展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用具:玉米籽粒,红墨水,镊子,刀片,培养皿,烧杯,酒精灯。
(1)实验思路:
①取若干籽粒,将其放在20~25 ℃的温水中浸泡36 h。
②将玉米籽粒等分为两组,编号甲、乙。
甲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上述两组玉米籽粒放在培养皿中,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籽粒,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2分钟后,倒去红墨水,用水冲洗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
④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设计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4)分析实验:
①本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未煮熟的玉米籽粒胚乳被染色而胚未被染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胚乳细胞死亡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是由某种基因引发的,是__________(生理过程)的结果。
答案 (1)②放入沸水中煮沸 不作处理 ④籽粒中胚的颜色(或籽粒中胚和胚乳的颜色)
(2)甲组胚被染成红色,乙组胚为无色
(3)如表所示
观测指标
组别
胚的颜色
胚乳的颜色
甲
乙
(4)①煮过的玉米籽粒 ②胚乳细胞是死细胞而胚是活细胞 质膜具有选择透性 ③细胞凋亡
解析 (1)本实验是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故实验自变量应是细胞的状态,可用沸水煮沸的种子和不做处理的种子对照,根据“在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胚乳细胞死亡,被淀粉等物质充满,成为无生命的营养物质贮藏库。胚则由活细胞组成”,可知该实验观察的部位应为胚细胞。由于活细胞的质膜具有选择透性,故胚细胞的内部不出现红色,而死细胞的质膜失去选择性,故死种子的胚细胞内部被染成红色。综上分析,实验思路为:
①取若干玉米籽粒,将其放在20~25 ℃的温水中浸泡36 h。②将玉米籽粒等分为两组,编号甲、乙。甲组放入沸水中煮沸,乙组不作处理。③将上述两组玉米籽粒放在培养皿中,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籽粒,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2分钟后,倒去红墨水,用水冲洗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④观察籽粒中胚的颜色(或籽粒中胚和胚乳的颜色)。
(2)根据上述分析中的实验原理,活种子中的胚应为无色,煮沸处理过的种子中的胚应被染成红色,故预测实验结果应为:甲组胚被染成红色,乙组胚为无色。
(3)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见答案。
(4)①本实验是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其对照组是煮过的玉米籽粒。
②未煮熟的玉米籽粒胚乳细胞是死细胞,而胚细胞还是活细胞,活细胞的质膜具有选择透性,墨水中的染料不能进入细胞,故胚乳被染色而胚未被染色,而死细胞的质膜不具有选择透性,故胚乳和胚都被染色,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由于质膜具有选择透性,所以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③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胚乳细胞死亡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是由某种基因引发的,所以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