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省中考物理考点复习教案:第1讲 声现象 教案 4 次下载
- 四川省中考物理考点复习教案:第2讲 光现象 教案 5 次下载
- 四川省中考物理考点复习教案:第4讲 物态变化 教案 5 次下载
- 四川省中考物理考点复习教案:第5讲 内能 教案 3 次下载
- 四川省中考物理考点复习教案:第6讲 内能的利用 教案 3 次下载
四川省中考物理考点复习教案: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展开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
分类 | 凸透镜 | 凹透镜 |
外形特征 | 中间厚边缘薄 | 中间薄边缘厚 |
光学作用 | ①__会聚__ | ②__发散__ |
三条特殊 光线 | ||
实际应用 | 照相机、投影仪、放 大镜、远视眼镜 | 近视眼镜 |
【提示】 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其焦距的长短.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
【图片解读】
1.放大镜是中央厚度比边缘__厚__的透镜,如图所示,将放大镜正对着太阳,调整它与地面的距离,地面上会形成__很小很亮__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_折射__形成的,这个光斑的位置就是凸透镜__焦点__的位置.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物距u | 像的特点 | 像距v | 应用 |
u>2f | ①__倒立、缩小、实像__ | ②__f<v<2f__ | ③__照相机__ |
u=2f | ④__倒立、等大、实像__ | v=2f | 测焦距 |
f<u<2f | ⑤__倒立、放大、实像__ | ⑥__v>2f__ | 投影仪 |
u=f | 不成像 | / | / |
u<f | ⑦__正立、放大、虚像__ | v>u(物像同侧) | 放大镜 |
【提示】 (1)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概括为“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2)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变大.
【图片解读】
1.如图1是凸透镜成虚像的情景,欲使看到的像大一些,应使蜡烛__远离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一些,所成的像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图1
2.如图2所示,将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__变化__(填“不变”或“变化”);把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时,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会逐渐__变长__(填“变长”或“变短”).
图2
眼睛和眼镜
1.眼睛与照相机
| 眼睛 | 照相机 |
承像元件 | 视网膜 | 胶片 |
看远近不同 物体时的调节 | 调节焦距 | 调节像距 |
成像特点 | ①__倒立__、②__缩小__的③__实__像 |
2.近视眼和远视眼
| 近视眼 | 远视(老花)眼 |
症状 | ①__近__处清晰, ②__远__处模糊 | ③__远__处清晰, ④__近__处模糊 |
成因与 图示 |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⑤__强__,成像于视网膜前 |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⑥__弱__,成像于视网膜后 |
矫正 | ⑦__凹透镜__ | ⑧__凸透镜__ |
【图片解读】
1.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照相机的镜头是__凸__透镜,成__倒立__、__缩小__的__实__像,若要照全身像,应__增大__(填“增大”或“减小”)相机和两位被照相人之间的距离.
显微镜和望远镜
| 显微镜 | 望远镜 |
物镜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 |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 |
目镜 |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①__放大__镜 | |
特点 | 物镜成倒立的②__实__像,目镜成正立的③__虚__像,所以人眼看到的是物体④__倒__立的像 |
【图片解读】
1.如图,小明找到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模拟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其中较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__倒立__、__缩小__的__实__像,目镜相当于__放大镜__成__正立__、__放大__的__虚__像.
重难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019·阜新)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f=10 cm)、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然后进行了如下的判断和操作(每次操作均在如图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B.将蜡烛和光屏对调,透镜位置不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
C.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小明戴的是近视眼镜
D.将蜡烛放在4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焰像
【拓展训练】
根据上面的例题,完成下列填空:
(1)光屏上成的是烛焰__倒立、缩小__的实像.
(2)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蜡烛向右移动,为了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右__(填“左”或“右”)移动,在蜡烛移动过程中光屏上的像__变大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0 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光屏移到__70__cm刻度线处能得到烛焰__倒立、等大__的像.
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019·郴州)如图所示,小明和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透镜、光屏、蜡烛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性质 | ||
缩放 | 正倒 | 虚实 | ||
35 | 14 | 缩小 | 倒立 | 实像 |
25 | 17 | 缩小 | 倒立 | 实像 |
20 | 20 | 等大 | 倒立 | 实像 |
16 | 25 | 放大 | 倒立 | 实像 |
5 | - | 放大 | 正立 | 虚像 |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要使透镜中心、烛焰和光屏中心大致在__同一高度__.
(2)由实验数据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约为__10__cm.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逐渐__变大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距逐渐增大.
(4)如果用该实验中的透镜来矫正视力,可以制成__远视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放大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投影仪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6)实验结束后,第2小组同学又拿来一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该组同学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个眼镜是__凹__(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的人患的是__近视__(填“近视”或“远视”)眼.
1. (2019·荆州)用如图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烛焰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B.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 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 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等大的
D.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 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
2.(2019·泸州江阳区三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能成蜡烛清晰的像.若将一副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像变模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此时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此时成像的应用有投影仪
C.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像会往光屏下方移动
D.若后续操作中加上眼镜后,将光屏向左移动,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说明此副眼镜为远视眼镜
3.如图是小明准备制作的昆虫观察瓶,若瓶口到瓶底的距离为10 cm,为便于观察瓶底的小昆虫,他应在瓶口处安装一块焦距__大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cm的凸透镜,小明可在观察瓶上方看到小昆虫__正立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4.(2019·绵阳)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是__凸__透镜,上半部分镜片对光具有__发散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5.(1)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入符合要求的透镜.
甲 乙
解:
(2)(2019·雅安)请在图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解: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命题点1 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
1.(2018·内江)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凸透镜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会聚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2.(2019·德阳)请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对应的出射光线.
解:
3.(2019·巴中)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解:
4.(2018·广元)根据已给出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请在方框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解:
命题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探究
5.(2019·凉山)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现将物体移动至凸透镜前15 cm处时,移动光屏能找到(B)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6.(2019·南充)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他把蜡烛放在距透镜30 cm时,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照相机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10 cm,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倒立的像,应将光屏__远离__(填“远离”或“靠近”) 透镜.
7.(2018·成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小组成员提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光屏上的像变大”的问题,经过讨论后形成两个方案,而且结果都达到目的.方案一: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将凸透镜向__左__移动适当距离;方案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都向__右__移动.
8.(2019·广元)如图所示,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
(1)在实验中,应调节烛焰、光屏的中心和凸透镜的中心在__同一高度上__.
(2)如果此时光屏上成一清晰的烛焰像,则该像一定是__缩小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3)如果此时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__远离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命题点3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9.(2019·甘孜)如图所示,自拍杆可以增大人和手机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A)
A.增大物距,拍出的像变小
B.增大物距,拍出的像变大
C.减小物距,拍出的像变小
D.减小物距,拍出的像变大
10.(2019·自贡)小明同学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了同一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C)
甲 乙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
11.(2019·达州)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__②__的位置(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白色银幕是为了__反射__(填“反射”或“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12.(2019·遂宁)为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交管部门在很多十字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车辆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凸__(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__缩小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当车辆远离摄像头时,所成的像将会__变小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命题点4 视力及其矫正
13.(2019·凉山)据专家介绍,12至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如下:(1)长时间用眼不注意姿势或者休息.(2)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原因引起近视.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是(B)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1.下面是四位同学所画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A)
,A) ,B) ,C) ,D)
2.(2019·宜昌)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台湾台中市一辆小客车,因车主将矿泉水随手放在仪表盘上的防滑垫上,导致防滑垫起火.这瓶矿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C)
A.平面镜 B.三棱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3.(2019·邵阳)小红同学利用爷爷不用了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肯定不能得到(B)
A.放大的实像 B.倒立的虚像
C.倒立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4.(2018·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蜡烛从如图所示的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A)
A.像距增大,像变大 B.像距减小,像变大
C.像距减小,像变小 D.像距增大,像变小
5.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将蜡烛移到2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C.将蜡烛移到3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D.将蜡烛移到4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6.(2019·常州)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D)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7.(2018·河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C.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8.学完光学的知识后,小明将所学的各种光学仪器所成像的虚实和成像原理进行整理: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照相机成像;④投影仪成像;⑤放大镜成像.其中成实像的有__①③④__;成倒立的像有__①③④__;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有__②__;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有__③④⑤__.(填序号)
9.(2019·长春)如图所示,烛焰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放大__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设备有__投影仪__(写出一种即可).
10.(2019·仙桃)小明同学参加了学校生物标本制作小组和天文观测兴趣小组,简易的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有物镜和目镜.显微镜的物镜是__凸__透镜,望远镜的目镜是__凸__透镜.(填“凸”或“凹”)
11.(2019·德州)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③__,表示其矫正方法的是__①__.(填序号)
12.支付宝推出了“扫二维码,领红包”的活动.手机摄像头是一个__凸透镜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摄像头靠近如图所示的二维码时,所成的像__变大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2019·咸宁)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调整物距u,测量对应的像距v,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10__cm;如果u=27 cm,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__缩小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__照相机__(填“幻灯机”或“照相机”)应用了这一原理.
u/cm | 60 | 30 | 20 | 15 | 13 | … |
v/cm | 12 | 15 | 20 | 30 | 45 | … |
14.如图,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4 m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用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为__虚像__(填“实像”或“虚像”);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楼房倒立缩小了,这种成像情况与__照相机__(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
15.完成下列光路图.
解:
16.(2019·湘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 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 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C)
A.4 cm B.7 cm
C.10 cm D.16 cm
17.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A)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18.(2019·南充阆中市三模)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C)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2019·南充名校联考)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照相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8 cm<f<10 cm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且清晰,需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左移动相同的距离
20. (2019·娄底)娄底高铁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 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__凸__透镜,它的焦距应__小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0 cm.
21.春天到了,小明用一架镜头焦距为f=50 mm的照相机拍一朵桃花的像,此时镜头与桃花的距离应大于__10__cm.为了使桃花的像更大一些,小明应__减小__(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桃花的距离,__增大__(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
22.为了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某市开展了露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在放映电影时,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变大些,电影放映人员应使放映机__远离__(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镜头与电影胶片的距离__减小__(填“增大”或“减小”)一些.
23.(2019·嘉兴)如图,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形成了一块__凸透__镜.此时,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__靠近__(填“靠近”或“远离”)矿泉水瓶.
24.(2019·南充一诊)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由图可知,凸透镜焦距范围正确的是__A__.
A.7.5 cmf<15 cm B.15 cm<f<20 cm
C.20 cm<f<40 cm D.f>40 cm
(2)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__凹透镜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__近视眼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