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0年重庆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
展开
2020年重庆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 下列课外小实验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石墨做导电实验 B. 自制白糖晶体
C. 用白醋和鸡蛋壳制二氧化碳 D. 自制简易净水器
2. 古丽同学发观校园中的玫瑰花生长不茂盛,叶子发黄。她想:可能是缺肥了,那么需要施加下列肥料中的是( )
A. K2CO3 B. NH4Cl C. Ca(H2PO4)2 D. K2SO4
3.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自来水 B. 液氧
C. 碳酸饮料 D. 加热高锰酸钾后残留固体
4. 下列归纳整理中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灭火方法
B食品安全
森林着火时,采用洒水灭火和隔离带灭火;
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霉变食品、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鲜,用含
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的食品食用后危害人体健康,不能食用.
C鉴别方法
D实验安全
用食醋鉴别食盐和纯碱
用二氧化碳鉴别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溶液.
点燃可燃性气体,先要验纯;稀释浓硫酸,
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并搅拌.
A. A B. B C. C D. D
5. 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
B. pH=7的溶液显中性
C. pH=2的溶液显酸性
D. pH>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
6.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
B. 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C. 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7. 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农药本身有毒,应禁止施用农药
B. 推广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雾霾天气
C. 用活性炭吸附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可以减小居室污染
D. 铅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使用无铅汽油可以杜绝汽车尾气污染
8.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
B.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 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9. 蚊香是夏日驱除蚊虫的常用物品。丙烯菊酯(化学式:C19H26O3)是蚊香中常含有的高效低毒杀虫剂。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蚊香时,要加热使蚊香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蚊香才能燃烧
B. 点燃蚊香时能闻到气味,这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有关
C. 丙烯菊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C19H26O3+24O2− 点燃 13H2O+19CO2
D. 为了节约和安全,在使用过程中(如图所示)适时熄灭蚊香的方法是用水浇
10. 打火机的主要燃料是丁烷(C4H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丁烷具有助燃性
B. 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 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2:5
D. 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5个氢分子构成
11.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跟稀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 硫酸锌 B. 氯化镁 C. 氯化铁 D. 硫酸铝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制成钻石
B. 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
C. 二氧化碳有毒,所以不能供给呼吸
D. 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13.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
A. 塑料、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B. 黄金、钢、金刚石都属于金属材料
C. 无机盐、油脂、维生素都属于营养素
D. 烧碱、熟石灰、纯碱都属于碱
14. 下列有关除杂或鉴别实验设计中,方法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
A
除去CO中少量CO2
先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再干燥气体
B
除去CaO中少量CaCO3
加入适量的稀HCl,过滤,洗涤,干燥
C
区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分别向溶液通入CO2气体,观察现象
D
区别浓HCl和浓H2SO4
打开试剂瓶的瓶盖,观察是否有白雾形成
A. A B. B C. C D. D
15. 为了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小明用普通铁钉、纯铁钉同时进行四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只在实验I中观察到了红褐色锈斑,其他均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Ⅰ和Ⅱ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O2
B. Ⅲ和Ⅳ说明铁制品锈蚀跟H2O有关
C. Ⅰ和Ⅳ说明H2O和O2同时存在,铁制品不一定发生锈蚀
D. Ⅰ和Ⅲ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H2O
16. 如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1.0分)
17. (1)根据如图粒子结构示意图①~③中给出的信息,请回答:(填序号)
①~③中非金属元素是______,阳离子是______。①和③表示的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2)成语“点石成金”比喻化腐朽为神奇,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是______。
18. 配平下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______Al+______MnO2=______Al2O3+______Mn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____反应,在反应中,MnO2被 ______,Al是 ______剂.
19. 以镁矿石(主要成分MgCO3、SiO2)为原料生产MgO的工艺流程如图。
注:SiO2难溶于水和常见的酸;“沉镁”过程中有Mg(OH)2生成。
(1)滤渣X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室中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过滤。
①该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②若过滤时滤液出现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a.滤纸已破损 b.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c.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
(3)“沉镁”时MgSO4与NH3⋅H2O发生反应。结合图−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已知在不同温度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Mg(OH)2,加热温度与固体残留率的关系如题图−3所示。“加热”时温度至少要达到350℃,原因是______。
20. (1)“克罗米”技术是指在眼镜的金属架子、自行车车把与钢圈等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铬(Cr).含铬元素的一种化合物重铬酸钾(K2Cr2O7)中Cr的化合价为______;由于常温下铬要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Cr2O3)保护层.因此,镀铬前要用稀硫酸把保护层溶解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取大小相同的镁、铬、铜三种金属片,分别投入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实验现象如下:
物质
Cr
Mg
Cu
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
产生气泡速率快
无任何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反应冶炼金属铁,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由于一氧化碳______,因此尾气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
21. 如图1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将气体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色,气体A是______(填化学式)。
(2)步骤③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填写“过滤”、“加热”之一)。
(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原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过程中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选填字母)。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
(4)如图2是氯化铵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若某温度时NH4Cl的饱和溶液中溶解有少量的NaCl,若用实验方法得到大量的NH4Cl晶体,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②向氯化铵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请写出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2. 某化学兴趣小组取部分变质的Ca(OH)2(含杂质CaCO3)样品8.0g投入200.0g水中,充分搅拌,通入足量CO2,溶液质量与反应的CO2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提示:CaCO3+H2O+CO2=Ca(HCO3)2]
(1)Ca(OH)2全部转化为CaCO3时消耗的CO2质量为______g。
(2)8.0g样品中杂质CaCO3的质量为多少?
(3)通入m3g CO2时,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精确到0.1%)。
(4)若所取样品中的Ca(OH)2没有完全溶于水,对最后的计算结果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影响。原因是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23.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实验1、实验2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 .
(2)实验1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3)实验1在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少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体积,原因可能是 ______ (答一条即可).
(4)实验2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电解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比乙试管中的气体体积 ______ (填“多”或“少”).
(5)实验2说明水是由 ______ 组成的.
24.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单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______。
(2)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上方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
【查阅资料】
①几种常见铁的氧化物的颜色、状态及能否被磁铁吸引如下表所示。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否
否
能
②四氧化三铁能与稀硫酸反应:Fe3O4+4H2SO4=FeSO4+Fe2(SO4)3+4H2O
【初步实验验证】
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则剩余固体一定不含氧化物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3O4;
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
【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
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猜想二成立。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用石墨做导电实验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自制白糖晶体只是溶液中晶体析出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用白醋和鸡蛋壳制二氧化碳,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自制简易净水器只是除去部分杂质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玫瑰花生长不茂盛,叶子发黄,可能是缺少氮元素造成的;A、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B、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D、K2SO4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故选:B。
玫瑰花生长不茂盛,叶子发黄,可能是缺少氮元素造成的,据此结合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自来水中含有水和消毒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液氧是由氧分子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碳酸饮料中含有水、碳酸、其它添加剂,属于混合物,故C错;
D、加热高锰酸钾后残留固体中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为混合物.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4.【答案】D
【解析】解:A、森林着火时,采用洒水灭火和隔离带灭火,属于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和撤走可燃物灭火;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属于隔绝空气灭火,故A正确;
B、霉变的食品中产生了黄曲霉素,它有毒,可能引发肿瘤等恶性疾病,不能食用;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亚硝酸钠(NaNO2)有毒。所以霉变食品、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鲜,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的食品食用后危害人体健康,不能食用。故B正确;
C、醋酸与碳酸钠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氯化钠与醋酸不反应;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沉淀,二氧化碳与烧碱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先要验纯;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D不完全正确。
故选:D。
A、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
B、根据霉变食品、甲醛水溶液、亚硝酸钠有毒分析;
C、食醋中含醋酸,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纯碱是碳酸钠;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分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需要同学们具备全面的化学知识.
5.【答案】A
【解析】解:常温下,pH=7 时,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碱性,且pH 值越大,溶液碱性越强。pH<7 时,溶液显酸性,pH 值越小,溶液酸性越大。植物一般生长在pH≈6.5−7.5 的土壤中。酸性太强或碱性太强均不适合植物生长。
A、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增强,错误;
B、pH=7的溶液显中性,正确;
C、pH=2的溶液显酸性,正确;
D、pH>10的土壤不适种农作物,因碱性太强,正确;
故选:A。
当溶液pH<7 时,以为数值越小,酸性越小.不能真正理解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其实是跟浓度密切的,浓度越低,酸碱性越小,pH 越接近7.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答案】D
【解析】解:A、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故A正确;
B、蒸馏水中不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长期饮用不利于健康,故B正确;
C、煮沸时把水中钙、镁离子形成水垢,因此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C正确;
D、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分析;
B、根据蒸馏水的成分进行分析;
C、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分析解答;
D、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7.【答案】C
【解析】解:A、农药本身有毒,但是对于促进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作用,不应该禁止施用,应该合理施用农药,故错误;
B、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不能减少PM2.5的排放,不能有效的减少雾霾的产生,故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色素与异味,用活性炭吸附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可以减小居室污染,故正确;
D、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烟尘微粒(某些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臭气(甲醛等),使用无铅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不可以杜绝汽车尾气污染,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农药本身有毒,应该合理施用农药解答;
B、根据使用脱硫煤的益处分析解答;
C、根据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分析解答;
D、根据汽车尾气污染物成分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答案】C
【解析】解:A、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氮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硝酸钾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硝酸钾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存放,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相当于稀释了溶液,所得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称取氯化钠50g×1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水的质量为50g−7.5g=42.5g(合42.5mL),应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相当于稀释了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D、由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由所需水的体积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点燃蚊香时,要加热使蚊香的温度达到蚊香的着火点,才能够燃烧,故A正确;
B、点燃蚊香能闻到气味是因为蚊香燃烧产生的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人就能闻到气味了,故B正确;
C、丙烯菊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C19H26O3+24O2− 点燃 13H2O+19CO2,故C正确;
D、根据灭火的方法和节约的原则,熄灭蚊香可以采用掐断的方法熄灭,不能用滴水熄灭等方法,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驾校学费;
B、根据分子运动的特点进行分析;
C、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分析;
D、根据灭火的方法和节约的原则,熄灭蚊香可以采用掐断或滴水熄灭等方法。
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分子的运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灭火的原理等知识,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加强理解。
10.【答案】B
【解析】解: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丁烷是打火机的主要燃料,可见它定能燃烧放热,所以正确。
B、丁烷C4H10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一般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错误。
C、从丁烷的化学式C4H10看,它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所以正确。
D、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每个丁烷分子C4H10是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所以正确。
故选:B。
A、根据丁烷的用途判断。
B、根据丁烷的组成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判断。
C、根据丁烷的组成和化学式判断。
D、根据丁烷的结构和化学式判断。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所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是研究物质的基础。
11.【答案】C
【解析】解:A、锌在氢的前面,锌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故A正确;
B、镁在氢的前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故B正确;
C、铁在氢的前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能生成氯化铁,故C错误;
D、铝在氢的前面,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故D正确。
故选:C。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要注意铁参与的置换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盐。
12.【答案】C
【解析】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非金属单质,打磨后能折射光,可制成钻石,正确;
B、石墨具有导电性,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正确;
C、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不帮助呼吸,错误;
D、二氧化碳固体称为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故选:C。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的物质;石墨具有导电性;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二氧化碳固体称为干冰,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3.【答案】C
【解析】解:A.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金刚石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错误;
C.无机盐、油脂、维生素都属于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故正确;
D.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而纯碱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合成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金属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C.根据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以及碱的概念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组成进行.
14.【答案】B
【解析】解:A、先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则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再干燥气体可以除去水,故可以除去CO中少量CO2,正确;
B、加入适量的稀HCl,则盐酸能与氧化钙反应,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错误;
C、分别向溶液通入CO2气体,没有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故可以分别向溶液通入CO2气体,观察现象的方法鉴别二者,正确;
D、打开试剂瓶的瓶盖,有白雾的是浓盐酸,没有现象的是浓硫酸,故可以采用打开试剂瓶的瓶盖,观察是否有白雾形成的方法鉴别二者,正确;
故选: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A.Ⅰ实验和Ⅳ实验氧气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所以探究氧气对其影响,故正确。
B.Ⅲ和Ⅳ实验铁钉不同,水的条件也不同,无法探究那个条件对其生锈条件造成影响,所以B错误。
C.Ⅰ和Ⅳ实验都含有水和氧气,但是生锈结果不一样,所以C正确
D.Ⅰ和Ⅲ水这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结果生锈结果不同。可以得出结论生锈条件需要水,D正确。
故选:B。
根据铁锈蚀的因素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探究的条件改变,其他的条件都应该不变。
16.【答案】A
【解析】解: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正确;
B.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不为零,故错误;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错误;
D.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而氯酸钾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反应中固体的质量减少,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当反应结束后不再改变,故错误。
故选:A。
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可以结合催化剂的定义来完成解答;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可以据此解答;
C、根据催化剂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D、根据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解答。
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17.【答案】氧、硫 ③ Na2O 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石灰石中不含金元素,石灰石是不可能变为黄金的
【解析】解:(1)①~③中非金属元素是氧、硫。
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①和③表示的两种元素分别是氧元素、钠元素,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是不可能变成黄金的。
故答案为:
(1)氧、硫;③;Na2O;
(2)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石灰石中不含金元素,石灰石是不可能变为黄金的;
(1)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答案】4 3 2 3 置换 还原 还原
【解析】解:在配平时,先找出氧原子的最小公倍数6,铝和锰是单质最后加系数.本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在反应中,铝做还原剂,夺了二氧化锰中的氧元素,二氧化锰被还原.
故答案为:4、3、2、3;置换;还原;还原.
本题考查的是还原反应,考查的是金属铝的还原性,做了二氧化锰的还原剂,二氧化锰被还原.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本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要用最小公倍数法.
本考点考查的是金属的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是指失去氧的化学反应.还考査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在初中阶段最常用的配平方法是最小公倍数法,有时也用观察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考点一般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9.【答案】(1)SiO2;
(2)烧杯;a;
(3)MgSO4+2NH3⋅H2O=Mg(OH)2↓+(NH4)2SO4;
(4)低于350℃时氢氧化镁不能完全分解,导致氧化镁不纯
【解析】解:
(1)SiO2难溶于水和常见的酸,所以滤渣X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SiO2。
(2)①该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烧杯。
②若过滤时滤液出现浑浊,给出的选择中只有滤纸破损才可能。故选:a。
(3)“沉镁”时MgSO4与NH3⋅H2O发生反应。结合图−2,可知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铵,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SO4+2NH3⋅H2O=Mg(OH)2↓+(NH4)2SO4。
(4)“加热”时温度至少要达到350℃,原因是低于350℃时氢氧化镁不能完全分解,导致氧化镁不纯。
故答案为:
(1)SiO2;
(2)烧杯;a;
(3)MgSO4+2NH3⋅H2O=Mg(OH)2↓+(NH4)2SO4;
(4)低于350℃时氢氧化镁不能完全分解,导致氧化镁不纯。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20.【答案】+6 Cr2O3+3H2SO4=Cr2(SO4)3+3H2O Mg>Cr>Cu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有毒
【解析】解:(1)根据化合价规则,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铬的化合价为x,则有(+1)×2+2x+(−2)×7=0,求得x=+6,金属氧化物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能生成盐和水,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根据表格给出的实验现象可以得知,镁反应的最剧烈,其次是铬,最弱的是铜,所以本题答案为:+6;Cr2O3+3H2SO4=Cr2(SO4)3+3H2O;Mg>Cr>Cu;
(2)氧化铁可以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所以本题答案为:Fe2O3+3CO− 高温 2Fe+3CO2;有毒.
根据化合价规则可以求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金属氧化物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21.【答案】NH3 加热 c 降温结晶 NaCl+AgNO3=AgCl↓+NaNO3
【解析】解:由“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可知:
(1)将气体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明为碱性气体,则推测气体A是NH3;
(2)由于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生成了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步骤③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加热;
(3)由流程可知,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原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过程中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
(4)①因为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所以若某温度时NH4Cl的饱和溶液中溶解有少量的NaCl,若用实验方法得到大量的NH4Cl晶体,所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②向氯化铵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银溶液,都与硝酸银发生了反应,则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故答案为:(1)NH3。
(2)加热。
(3)c。
(4)①降温结晶;②NaCl+AgNO3=AgCl↓+NaNO3。
根据如图1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则:
(1)考虑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规律进行推测;
(2)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分析;
(3)根据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分析回答;
(4)①根据氯化铵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分析。
②根据氯化铵与氯化钠与硝酸银的反应分析回答。
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答案】4.4 没有 未溶解的氢氧化钙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解析】解:
由图可知,Ca(OH)2全部转化为CaCO3时消耗的CO2质量为 4.4g。
设8.0g样品中Ca(OH)2质量为x,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y。
CO2+Ca(OH)2=CaCO3↓+H2O
44 74 100
4.4g x y
444.4g=74x=100y
x=7.4g,y=10g,
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8.0g−7.4g=0.6g。即m2=10g+0.6g=10.6g
设与10.6gCaCO3反应的CO2质量为m,生成Ca(HCO3)2的质量为n。
CaCO3+H2O+CO2=Ca(HCO3)2
100 44 162
10.6g m n
10010.6g=44m=162n
m≈4.7g,
n≈17.2g,
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2g8g+4.4g+4.7g+200g×100%≈7.9%。
未溶解的氢氧化钙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所取样品中的Ca(OH)2没有完全溶于水,对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
(1)4.4;
(2)0.6g。
(3)7.9%。
(4)没有;未溶解的氢氧化钙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以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对应的数据。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3.【答案】(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2)4P+5O22P2O5;
(3)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4)多;
(5)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电解水的实验结论,难度不大。
(1)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及其目的来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4)根据电解水时正极是氧气,负极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解答;
(5)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结论解答.
【解答】
解:(1)由该实验装置分析可知,这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故填: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2)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O22P2O5;
(3)红磷不足、装置漏气、点燃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橡皮塞、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都能使测定的结果偏小,故填: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4)电解水时正极是氧气,负极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甲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比乙试管中的气体体积多;故填:多;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元素和氧元素。
24.【答案】提供反应物水蒸气 氢气 氧化铁 氧化亚铁 Fe和Fe3O4 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 3Fe+4H2O− 高温 Fe3O4+4H2
【解析】解:(1)根据图和“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可知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提供反应物水蒸气;
(2)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密度小于空气,再根据反应物为“铁与水蒸气”,则是H2;
【初步实验验证】氧化铁是红棕色粉末,不能被磁铁吸引,氧化亚铁是黑色粉末,不能被磁铁吸引,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所以剩余固体一定不含氧化物氧化铁、氧化亚铁;
【猜想与假设】能被磁铁吸引的只有Fe与Fe3O4,则猜想一Fe与Fe3O4;又不可能只有Fe没有其他反应产物,猜想二是Fe3O4;验证猜想一与猜想二,关键是否含有Fe;
【继续进行实验】根据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进行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黑色固体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
猜想一不成立,
猜想二成立。
【实验结论】根据“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和猜想,所以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 高温 Fe3O4+4H2。
故答案为:(1)提供反应物水蒸气;
(2)氢气(H2);
(3)【初步实验验证】FeO、Fe2O3;
【猜想与假设】Fe和Fe3O4;
【继续进行实验】黑色固体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
【实验结论】3Fe+4H2O(g)− 高温 Fe3O4+4H2。
根据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当然需要H2O作为反应物;有爆鸣声、密度小,说明是H2;能被磁铁吸引的只有Fe与Fe3O4,则猜想一Fe与Fe3O4;又不可能只有Fe没有其他反应产物,猜想二是Fe3O4;验证猜想一与猜想二,关键是否含有Fe.根据“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和猜想,书写化学方程式;熟记常用物质的性质:如Fe2O3红棕色粉末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第1页,共1页
2020年重庆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 下列课外小实验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石墨做导电实验 B. 自制白糖晶体
C. 用白醋和鸡蛋壳制二氧化碳 D. 自制简易净水器
2. 古丽同学发观校园中的玫瑰花生长不茂盛,叶子发黄。她想:可能是缺肥了,那么需要施加下列肥料中的是( )
A. K2CO3 B. NH4Cl C. Ca(H2PO4)2 D. K2SO4
3.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自来水 B. 液氧
C. 碳酸饮料 D. 加热高锰酸钾后残留固体
4. 下列归纳整理中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灭火方法
B食品安全
森林着火时,采用洒水灭火和隔离带灭火;
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霉变食品、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鲜,用含
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的食品食用后危害人体健康,不能食用.
C鉴别方法
D实验安全
用食醋鉴别食盐和纯碱
用二氧化碳鉴别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溶液.
点燃可燃性气体,先要验纯;稀释浓硫酸,
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并搅拌.
A. A B. B C. C D. D
5. 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
B. pH=7的溶液显中性
C. pH=2的溶液显酸性
D. pH>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
6.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
B. 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C. 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7. 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农药本身有毒,应禁止施用农药
B. 推广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雾霾天气
C. 用活性炭吸附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可以减小居室污染
D. 铅是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使用无铅汽油可以杜绝汽车尾气污染
8.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
B.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 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9. 蚊香是夏日驱除蚊虫的常用物品。丙烯菊酯(化学式:C19H26O3)是蚊香中常含有的高效低毒杀虫剂。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蚊香时,要加热使蚊香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蚊香才能燃烧
B. 点燃蚊香时能闻到气味,这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有关
C. 丙烯菊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C19H26O3+24O2− 点燃 13H2O+19CO2
D. 为了节约和安全,在使用过程中(如图所示)适时熄灭蚊香的方法是用水浇
10. 打火机的主要燃料是丁烷(C4H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丁烷具有助燃性
B. 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 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2:5
D. 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5个氢分子构成
11.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跟稀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
A. 硫酸锌 B. 氯化镁 C. 氯化铁 D. 硫酸铝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制成钻石
B. 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
C. 二氧化碳有毒,所以不能供给呼吸
D. 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13.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
A. 塑料、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B. 黄金、钢、金刚石都属于金属材料
C. 无机盐、油脂、维生素都属于营养素
D. 烧碱、熟石灰、纯碱都属于碱
14. 下列有关除杂或鉴别实验设计中,方法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
A
除去CO中少量CO2
先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再干燥气体
B
除去CaO中少量CaCO3
加入适量的稀HCl,过滤,洗涤,干燥
C
区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分别向溶液通入CO2气体,观察现象
D
区别浓HCl和浓H2SO4
打开试剂瓶的瓶盖,观察是否有白雾形成
A. A B. B C. C D. D
15. 为了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小明用普通铁钉、纯铁钉同时进行四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只在实验I中观察到了红褐色锈斑,其他均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Ⅰ和Ⅱ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O2
B. Ⅲ和Ⅳ说明铁制品锈蚀跟H2O有关
C. Ⅰ和Ⅳ说明H2O和O2同时存在,铁制品不一定发生锈蚀
D. Ⅰ和Ⅲ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H2O
16. 如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1.0分)
17. (1)根据如图粒子结构示意图①~③中给出的信息,请回答:(填序号)
①~③中非金属元素是______,阳离子是______。①和③表示的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2)成语“点石成金”比喻化腐朽为神奇,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是______。
18. 配平下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______Al+______MnO2=______Al2O3+______Mn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____反应,在反应中,MnO2被 ______,Al是 ______剂.
19. 以镁矿石(主要成分MgCO3、SiO2)为原料生产MgO的工艺流程如图。
注:SiO2难溶于水和常见的酸;“沉镁”过程中有Mg(OH)2生成。
(1)滤渣X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室中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过滤。
①该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②若过滤时滤液出现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a.滤纸已破损 b.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c.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
(3)“沉镁”时MgSO4与NH3⋅H2O发生反应。结合图−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已知在不同温度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Mg(OH)2,加热温度与固体残留率的关系如题图−3所示。“加热”时温度至少要达到350℃,原因是______。
20. (1)“克罗米”技术是指在眼镜的金属架子、自行车车把与钢圈等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铬(Cr).含铬元素的一种化合物重铬酸钾(K2Cr2O7)中Cr的化合价为______;由于常温下铬要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Cr2O3)保护层.因此,镀铬前要用稀硫酸把保护层溶解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取大小相同的镁、铬、铜三种金属片,分别投入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实验现象如下:
物质
Cr
Mg
Cu
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
产生气泡速率快
无任何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反应冶炼金属铁,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由于一氧化碳______,因此尾气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
21. 如图1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将气体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色,气体A是______(填化学式)。
(2)步骤③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填写“过滤”、“加热”之一)。
(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原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过程中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选填字母)。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
(4)如图2是氯化铵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若某温度时NH4Cl的饱和溶液中溶解有少量的NaCl,若用实验方法得到大量的NH4Cl晶体,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②向氯化铵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请写出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2. 某化学兴趣小组取部分变质的Ca(OH)2(含杂质CaCO3)样品8.0g投入200.0g水中,充分搅拌,通入足量CO2,溶液质量与反应的CO2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提示:CaCO3+H2O+CO2=Ca(HCO3)2]
(1)Ca(OH)2全部转化为CaCO3时消耗的CO2质量为______g。
(2)8.0g样品中杂质CaCO3的质量为多少?
(3)通入m3g CO2时,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精确到0.1%)。
(4)若所取样品中的Ca(OH)2没有完全溶于水,对最后的计算结果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影响。原因是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23.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实验1、实验2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 .
(2)实验1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3)实验1在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少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体积,原因可能是 ______ (答一条即可).
(4)实验2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电解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比乙试管中的气体体积 ______ (填“多”或“少”).
(5)实验2说明水是由 ______ 组成的.
24.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单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______。
(2)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上方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
【查阅资料】
①几种常见铁的氧化物的颜色、状态及能否被磁铁吸引如下表所示。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否
否
能
②四氧化三铁能与稀硫酸反应:Fe3O4+4H2SO4=FeSO4+Fe2(SO4)3+4H2O
【初步实验验证】
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则剩余固体一定不含氧化物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3O4;
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
【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
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猜想二成立。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用石墨做导电实验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自制白糖晶体只是溶液中晶体析出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用白醋和鸡蛋壳制二氧化碳,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自制简易净水器只是除去部分杂质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玫瑰花生长不茂盛,叶子发黄,可能是缺少氮元素造成的;A、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B、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D、K2SO4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故选:B。
玫瑰花生长不茂盛,叶子发黄,可能是缺少氮元素造成的,据此结合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自来水中含有水和消毒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液氧是由氧分子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碳酸饮料中含有水、碳酸、其它添加剂,属于混合物,故C错;
D、加热高锰酸钾后残留固体中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为混合物.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4.【答案】D
【解析】解:A、森林着火时,采用洒水灭火和隔离带灭火,属于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和撤走可燃物灭火;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属于隔绝空气灭火,故A正确;
B、霉变的食品中产生了黄曲霉素,它有毒,可能引发肿瘤等恶性疾病,不能食用;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亚硝酸钠(NaNO2)有毒。所以霉变食品、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鲜,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的食品食用后危害人体健康,不能食用。故B正确;
C、醋酸与碳酸钠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氯化钠与醋酸不反应;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沉淀,二氧化碳与烧碱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先要验纯;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D不完全正确。
故选:D。
A、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
B、根据霉变食品、甲醛水溶液、亚硝酸钠有毒分析;
C、食醋中含醋酸,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纯碱是碳酸钠;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分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需要同学们具备全面的化学知识.
5.【答案】A
【解析】解:常温下,pH=7 时,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碱性,且pH 值越大,溶液碱性越强。pH<7 时,溶液显酸性,pH 值越小,溶液酸性越大。植物一般生长在pH≈6.5−7.5 的土壤中。酸性太强或碱性太强均不适合植物生长。
A、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增强,错误;
B、pH=7的溶液显中性,正确;
C、pH=2的溶液显酸性,正确;
D、pH>10的土壤不适种农作物,因碱性太强,正确;
故选:A。
当溶液pH<7 时,以为数值越小,酸性越小.不能真正理解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其实是跟浓度密切的,浓度越低,酸碱性越小,pH 越接近7.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答案】D
【解析】解:A、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故A正确;
B、蒸馏水中不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长期饮用不利于健康,故B正确;
C、煮沸时把水中钙、镁离子形成水垢,因此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C正确;
D、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分析;
B、根据蒸馏水的成分进行分析;
C、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分析解答;
D、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7.【答案】C
【解析】解:A、农药本身有毒,但是对于促进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作用,不应该禁止施用,应该合理施用农药,故错误;
B、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不能减少PM2.5的排放,不能有效的减少雾霾的产生,故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色素与异味,用活性炭吸附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可以减小居室污染,故正确;
D、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烟尘微粒(某些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臭气(甲醛等),使用无铅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不可以杜绝汽车尾气污染,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农药本身有毒,应该合理施用农药解答;
B、根据使用脱硫煤的益处分析解答;
C、根据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分析解答;
D、根据汽车尾气污染物成分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答案】C
【解析】解:A、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氮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硝酸钾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硝酸钾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存放,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相当于稀释了溶液,所得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称取氯化钠50g×1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水的质量为50g−7.5g=42.5g(合42.5mL),应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相当于稀释了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D、由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由所需水的体积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点燃蚊香时,要加热使蚊香的温度达到蚊香的着火点,才能够燃烧,故A正确;
B、点燃蚊香能闻到气味是因为蚊香燃烧产生的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人就能闻到气味了,故B正确;
C、丙烯菊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C19H26O3+24O2− 点燃 13H2O+19CO2,故C正确;
D、根据灭火的方法和节约的原则,熄灭蚊香可以采用掐断的方法熄灭,不能用滴水熄灭等方法,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驾校学费;
B、根据分子运动的特点进行分析;
C、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分析;
D、根据灭火的方法和节约的原则,熄灭蚊香可以采用掐断或滴水熄灭等方法。
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分子的运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灭火的原理等知识,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加强理解。
10.【答案】B
【解析】解: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丁烷是打火机的主要燃料,可见它定能燃烧放热,所以正确。
B、丁烷C4H10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一般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错误。
C、从丁烷的化学式C4H10看,它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所以正确。
D、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每个丁烷分子C4H10是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所以正确。
故选:B。
A、根据丁烷的用途判断。
B、根据丁烷的组成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判断。
C、根据丁烷的组成和化学式判断。
D、根据丁烷的结构和化学式判断。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所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是研究物质的基础。
11.【答案】C
【解析】解:A、锌在氢的前面,锌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故A正确;
B、镁在氢的前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故B正确;
C、铁在氢的前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能生成氯化铁,故C错误;
D、铝在氢的前面,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故D正确。
故选:C。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要注意铁参与的置换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盐。
12.【答案】C
【解析】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非金属单质,打磨后能折射光,可制成钻石,正确;
B、石墨具有导电性,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正确;
C、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不帮助呼吸,错误;
D、二氧化碳固体称为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故选:C。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的物质;石墨具有导电性;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二氧化碳固体称为干冰,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3.【答案】C
【解析】解:A.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金刚石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错误;
C.无机盐、油脂、维生素都属于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故正确;
D.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而纯碱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
故选C.
A.根据合成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金属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C.根据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以及碱的概念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组成进行.
14.【答案】B
【解析】解:A、先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则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再干燥气体可以除去水,故可以除去CO中少量CO2,正确;
B、加入适量的稀HCl,则盐酸能与氧化钙反应,不符合除杂的原则,错误;
C、分别向溶液通入CO2气体,没有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故可以分别向溶液通入CO2气体,观察现象的方法鉴别二者,正确;
D、打开试剂瓶的瓶盖,有白雾的是浓盐酸,没有现象的是浓硫酸,故可以采用打开试剂瓶的瓶盖,观察是否有白雾形成的方法鉴别二者,正确;
故选: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A.Ⅰ实验和Ⅳ实验氧气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所以探究氧气对其影响,故正确。
B.Ⅲ和Ⅳ实验铁钉不同,水的条件也不同,无法探究那个条件对其生锈条件造成影响,所以B错误。
C.Ⅰ和Ⅳ实验都含有水和氧气,但是生锈结果不一样,所以C正确
D.Ⅰ和Ⅲ水这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结果生锈结果不同。可以得出结论生锈条件需要水,D正确。
故选:B。
根据铁锈蚀的因素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探究的条件改变,其他的条件都应该不变。
16.【答案】A
【解析】解: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正确;
B.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不为零,故错误;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错误;
D.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而氯酸钾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反应中固体的质量减少,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当反应结束后不再改变,故错误。
故选:A。
A、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可以结合催化剂的定义来完成解答;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可以据此解答;
C、根据催化剂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D、根据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解答。
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17.【答案】氧、硫 ③ Na2O 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石灰石中不含金元素,石灰石是不可能变为黄金的
【解析】解:(1)①~③中非金属元素是氧、硫。
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①和③表示的两种元素分别是氧元素、钠元素,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是不可能变成黄金的。
故答案为:
(1)氧、硫;③;Na2O;
(2)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石灰石中不含金元素,石灰石是不可能变为黄金的;
(1)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答案】4 3 2 3 置换 还原 还原
【解析】解:在配平时,先找出氧原子的最小公倍数6,铝和锰是单质最后加系数.本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在反应中,铝做还原剂,夺了二氧化锰中的氧元素,二氧化锰被还原.
故答案为:4、3、2、3;置换;还原;还原.
本题考查的是还原反应,考查的是金属铝的还原性,做了二氧化锰的还原剂,二氧化锰被还原.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本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要用最小公倍数法.
本考点考查的是金属的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是指失去氧的化学反应.还考査了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在初中阶段最常用的配平方法是最小公倍数法,有时也用观察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考点一般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9.【答案】(1)SiO2;
(2)烧杯;a;
(3)MgSO4+2NH3⋅H2O=Mg(OH)2↓+(NH4)2SO4;
(4)低于350℃时氢氧化镁不能完全分解,导致氧化镁不纯
【解析】解:
(1)SiO2难溶于水和常见的酸,所以滤渣X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SiO2。
(2)①该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烧杯。
②若过滤时滤液出现浑浊,给出的选择中只有滤纸破损才可能。故选:a。
(3)“沉镁”时MgSO4与NH3⋅H2O发生反应。结合图−2,可知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铵,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SO4+2NH3⋅H2O=Mg(OH)2↓+(NH4)2SO4。
(4)“加热”时温度至少要达到350℃,原因是低于350℃时氢氧化镁不能完全分解,导致氧化镁不纯。
故答案为:
(1)SiO2;
(2)烧杯;a;
(3)MgSO4+2NH3⋅H2O=Mg(OH)2↓+(NH4)2SO4;
(4)低于350℃时氢氧化镁不能完全分解,导致氧化镁不纯。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20.【答案】+6 Cr2O3+3H2SO4=Cr2(SO4)3+3H2O Mg>Cr>Cu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有毒
【解析】解:(1)根据化合价规则,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铬的化合价为x,则有(+1)×2+2x+(−2)×7=0,求得x=+6,金属氧化物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能生成盐和水,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根据表格给出的实验现象可以得知,镁反应的最剧烈,其次是铬,最弱的是铜,所以本题答案为:+6;Cr2O3+3H2SO4=Cr2(SO4)3+3H2O;Mg>Cr>Cu;
(2)氧化铁可以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所以本题答案为:Fe2O3+3CO− 高温 2Fe+3CO2;有毒.
根据化合价规则可以求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金属氧化物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21.【答案】NH3 加热 c 降温结晶 NaCl+AgNO3=AgCl↓+NaNO3
【解析】解:由“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可知:
(1)将气体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明为碱性气体,则推测气体A是NH3;
(2)由于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生成了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步骤③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加热;
(3)由流程可知,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原理是:NaCl+NH3+CO2+H2O=NaHCO3↓+NH4Cl,过程中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
(4)①因为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所以若某温度时NH4Cl的饱和溶液中溶解有少量的NaCl,若用实验方法得到大量的NH4Cl晶体,所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②向氯化铵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银溶液,都与硝酸银发生了反应,则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故答案为:(1)NH3。
(2)加热。
(3)c。
(4)①降温结晶;②NaCl+AgNO3=AgCl↓+NaNO3。
根据如图1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则:
(1)考虑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规律进行推测;
(2)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分析;
(3)根据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分析回答;
(4)①根据氯化铵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分析。
②根据氯化铵与氯化钠与硝酸银的反应分析回答。
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答案】4.4 没有 未溶解的氢氧化钙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解析】解:
由图可知,Ca(OH)2全部转化为CaCO3时消耗的CO2质量为 4.4g。
设8.0g样品中Ca(OH)2质量为x,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y。
CO2+Ca(OH)2=CaCO3↓+H2O
44 74 100
4.4g x y
444.4g=74x=100y
x=7.4g,y=10g,
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8.0g−7.4g=0.6g。即m2=10g+0.6g=10.6g
设与10.6gCaCO3反应的CO2质量为m,生成Ca(HCO3)2的质量为n。
CaCO3+H2O+CO2=Ca(HCO3)2
100 44 162
10.6g m n
10010.6g=44m=162n
m≈4.7g,
n≈17.2g,
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2g8g+4.4g+4.7g+200g×100%≈7.9%。
未溶解的氢氧化钙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所取样品中的Ca(OH)2没有完全溶于水,对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
(1)4.4;
(2)0.6g。
(3)7.9%。
(4)没有;未溶解的氢氧化钙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以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对应的数据。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3.【答案】(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2)4P+5O22P2O5;
(3)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4)多;
(5)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电解水的实验结论,难度不大。
(1)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及其目的来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4)根据电解水时正极是氧气,负极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解答;
(5)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结论解答.
【解答】
解:(1)由该实验装置分析可知,这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故填: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2)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O22P2O5;
(3)红磷不足、装置漏气、点燃后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橡皮塞、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都能使测定的结果偏小,故填: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4)电解水时正极是氧气,负极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甲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比乙试管中的气体体积多;故填:多;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元素和氧元素。
24.【答案】提供反应物水蒸气 氢气 氧化铁 氧化亚铁 Fe和Fe3O4 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 3Fe+4H2O− 高温 Fe3O4+4H2
【解析】解:(1)根据图和“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可知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提供反应物水蒸气;
(2)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说明生成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密度小于空气,再根据反应物为“铁与水蒸气”,则是H2;
【初步实验验证】氧化铁是红棕色粉末,不能被磁铁吸引,氧化亚铁是黑色粉末,不能被磁铁吸引,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所以剩余固体一定不含氧化物氧化铁、氧化亚铁;
【猜想与假设】能被磁铁吸引的只有Fe与Fe3O4,则猜想一Fe与Fe3O4;又不可能只有Fe没有其他反应产物,猜想二是Fe3O4;验证猜想一与猜想二,关键是否含有Fe;
【继续进行实验】根据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进行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黑色固体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
猜想一不成立,
猜想二成立。
【实验结论】根据“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和猜想,所以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 高温 Fe3O4+4H2。
故答案为:(1)提供反应物水蒸气;
(2)氢气(H2);
(3)【初步实验验证】FeO、Fe2O3;
【猜想与假设】Fe和Fe3O4;
【继续进行实验】黑色固体溶解,有无色气体生成;
【实验结论】3Fe+4H2O(g)− 高温 Fe3O4+4H2。
根据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当然需要H2O作为反应物;有爆鸣声、密度小,说明是H2;能被磁铁吸引的只有Fe与Fe3O4,则猜想一Fe与Fe3O4;又不可能只有Fe没有其他反应产物,猜想二是Fe3O4;验证猜想一与猜想二,关键是否含有Fe.根据“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和猜想,书写化学方程式;熟记常用物质的性质:如Fe2O3红棕色粉末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第1页,共1页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