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9《古诗三首》创新教案01
    9《古诗三首》创新教案02
    9《古诗三首》创新教案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8 古诗三首综合与测试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8 古诗三首综合与测试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解题入境,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总结全诗,感情升华,了解作者,积累古诗,总结学法,学以致用,交流古诗,朗读品味,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热爱古诗,感受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5.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激发学生积累更多古诗,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题入境。


    1. 教师朗诵: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学生朗读欣赏古诗。


    3.了解乐府诗: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4.导入课题:这节课,你们将一起学习一首乐府诗《从军行》。(板书课题:从军行,学生齐读课题。)


    5.了解题目:《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一组边塞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6.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初读古诗,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学生把这首边塞诗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声音洪亮,读得有板有眼。


    (3)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4)学生齐读古诗。


    2.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思。


    (1)理解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①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轻声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看到的画面。


    ②互相交流,从老师的朗读声中你仿佛看到了边塞的什么?(青海湖、铺天盖地的很长很长的云、茫茫的雪山、孤零零的一座城,还看到了玉门关。)


    ③问题交流:


    a.谁知道作者看到的是哪座雪山?(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因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又名南山。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


    b. 课件出示雪山图,学生观赏图片,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看到的。


    c.作者王昌龄诗句中描写的雪山和同学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青海长云暗雪山)


    d.水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眼中的雪山?(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


    e.谁能带着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诗?(指名朗读。)


    ④这样美妙的景象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变“暗”了?


    a. 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


    b. 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是暗淡的。


    c.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⑤“孤城”是哪座城?(即玉门关。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⑥你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接触过和玉门关有关的诗句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


    ⑦联想到这些诗句,再读这句诗,说能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


    ⑧引导理解:“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两句诗是一个倒装句,理解时调整诗句“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长云暗雪山”,意思是说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


    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通过感情朗读感受到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


    ⑩谈话过渡: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戍边将士们又是怎样做的呢?(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课件出示古战场图片,理解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学生齐读诗句,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②谁来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疆战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


    ③引导交流:“穿金甲”是“穿上金甲”吗?(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穿金甲”意思是金属制作的盔甲都磨破了。让人感受到征战时间之久,战争的激烈频繁。)


    ④指导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战争的惨烈;读出戍边将士的豪壮语言,表达出戍边将士不把敌人消灭誓不回家的决心,表达出戍边将士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三、总结全诗,感情升华。


    1.同学们,古代战争的惨烈绝非我们能想象得到的,在中华诗词这一历史长河中诸如“一将功成万骨枯”“白骨掩蓬蒿”“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由来征战地,能得几人还”这样的诗句比比皆是。战争也牵动着无数个家庭,无数个家庭的亲人无不牵挂着戍边的亲人。


    2.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也许两鬓斑白的双亲拄着拐杖一次次在村头翘首以盼;也许一双年幼的儿女在一次次的呼唤父亲回家;也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思念而过早的让黑发染霜。请你们大声地告诉边关将士们的亲人,告诉他们将士们为什么‘终不还”?


    ——不破楼兰终不还!


    3.教师小结: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塞外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守边战士戍边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决心以及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凄美、悲壮,向上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


    4.熟读成诵,试着默写。


    四、了解作者,积累古诗。


    1. 简介作者。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有《王昌龄集》。


    2.拓展阅读: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七幅不同的画面,我们今天学的是其四,还有另外六首大家选自己喜欢的读一读并深入感悟。


    从军行七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3.希望同学回家之后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请教别人、上网浏览等方法收集其他诗人的更多的边塞诗读一读,思一思,议一议,感受盛唐边塞诗的悲壮、豪放。


    五、总结学法,学以致用。


    (一)总结学习方法,导入新诗的学习。


    (1)小组交流总结《从军行》的学习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初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词句;再读古诗,借助画面了解大意;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感情。)


    (3)请同学们借助《从军行》这首诗的学习方法,默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同桌也可以边读边讨论。


    (二)导入


    1.(出示音乐 渲染气氛)随着悠扬的古乐我们这堂课将走进古诗的画卷,谁先来吟诵一两句杜甫的诗句?(生答)读着杜甫的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师相机介绍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风格。(出示杜甫简介)


    2.过渡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他另一种风格的一首诗,是他“生平第一快诗”。它就是——(出示课题)


    (三)初读诗。


    1.齐读课题、解题。(从课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2.过渡


    由于战乱,杜甫一家在他乡异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复蓟北的消息传来,此时,诗人心情会怎样?(是的)诗人一听到这胜利的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现在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中吧!


    3.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①点名读


    ②听录音朗读(出示录音朗读)


    ③学生学着录音自由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④齐声朗读,要求读出诗的韵味


    (四)理解诗的大意


    1、小组讨论


    2、交流理解诗意


    3、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全诗


    四、悟诗情


    1、过渡:诗中意思你们已深刻体会了,那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一份怎样的情感呢?(喜)


    2、找出诗中“喜欲狂”的句子交流后(出示这几句话)学生反复读(交流中相机出现路线图让学生感受诗人归心似箭心情)。


    3、深切体会“喜欲狂”心情


    ①过渡:作者的这份“喜”从何而来呢?为什么收复了蓟北诗人又会如此欣喜若狂呢?让我们一起来和诗人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你就会有切身体会,请看大屏幕(出示背景)师随着画面讲解。


    师在《二泉映月》的二胡声中悲情朗诵《春望》


    ②听着杜甫这浸透血泪的心声,你们有什么感受?(生答),当你面对这一切,你的心情是什么?,请怀着这种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③过渡:“真是满纸忧愤言,一把辛酸泪”啊!而今,收复蓟北的消息犹如一声春雷响彻神州大地,经历了八年之久的战乱终于平定了,此时此刻,诗人心情怎样?会想到些什么?


    ④学生发挥想象谈想到什么?(出示七句话KJ随机点击使字体变色),学生感情诵读这几句话。


    想到这些,能不涕泪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喜欲狂”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纵酒高歌吗?读——


    想到这些,能不归心似箭吗?读——


    在老师的引读下,深情朗读“喜欲狂”的这几句话。


    (五)渲染主题


    1、诗人“喜欲狂”的背后是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让学生感情朗读全诗(回到录音朗读)


    (六)课外拓展


    过渡: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诗人以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抒写出风格迥异的爱国诗篇。有忧愤深广的动情倾诉,也有激情澎湃的昂首浩歌,老师这就有几篇与大家共赏。(出示课件,古诗欣赏)


    让学生读古诗欣赏。


    (七)总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历年来,这些光照千古的诗篇为后人所传诵,他们的爱国精神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激励着后人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让我们承继先人的浩然正气,以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新的爱国诗篇,让巍巍华夏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字音,准确书写会写字“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抓住关键字词、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体会作者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从军行》,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首边塞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齐读课题。)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1.简介作者。


    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2.了解背景。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2)教师范读两首古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宋代:陆游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背景资料: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罢归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三、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学生大声读诗题注释①[将晓]指快要天亮,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指导学生读好题目: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理解诗题。


    (1)小组交流,说说从题目上能获得哪些信息。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①从题目中你可以看出诗人的写作时间是在秋天。(“秋”)


    ②从题目中你可以看出诗人的写作时间是在秋天夜晚即将结束黎明即将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天刚刚亮的时候。(“秋夜将晓”)


    ③从题目中你可以看出诗人迸发写作灵感的地点是在篱笆门外。(“出篱门”)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自己的感受。 (“有感”)


    ⑤当时的陆游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这样一位老人在天刚亮的时候走出自家的篱笆小院,他要去做什么呢?(“迎凉”)。


    ⑥联系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说说那么高龄的作者为什么那么早要“出篱门迎凉”?(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这两首诗。)


    ⑦谁能根据以上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秋天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人不能安睡,夜晚天刚刚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外,以解除烦热和心头怅触,写下自己当时的感受。)


    (3)谈话过渡:“感”字的意思有感想、感触、感受、感动等,这首诗写的就是作者出门乘凉时的感想、感触、感受。题目中的“凉”的意思是清凉、凄凉、悲凉等。到底是什么让作者感到悲凉又凄凉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阅读和理解诗句。


    四、学习古诗的前两句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指名学生读注释②[三万里河]指黃河。“三万里”形容它很长。


    (1)指名学生说说对黄河的了解。(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2)拓展交流:我国有哪些大河?(最出名的还是这十条河流分别是长江、珠江、黄河、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汉江。)


    2. 指名学生读注释③[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1)交流对华山的了解。(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中国黄河50景”之一。)


    (2)知识拓展:我国有哪些“岳”?(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3.理解:“三万里”和“五千仞”。


    (1)通过看注释我们了解到“三万里”和“五千仞”分别指什么?


    ①“三万里”形容黄河很长。


    ②“五千仞”形容华山很高。“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一仞大约是2.3 米-2.7米之间。


    (2)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写法吗?


    ①“危楼高百尺”形容楼很高。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形容瀑布很长。


    ③“白发三千丈”形容头发很长。


    (3)古诗中的夸张。


    ①夸张能够创造新异的意象美


    夸张能创造意象美,这种意象具有超常变异性。它以变形的手法,改变事物原有的人们熟悉的面貌,创造出一种陌生的全新意象,这一意是读者未经历和感受过的,因而能够给人种愉悦的新奇感受 ,从而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当我们读了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注伦送我情”这类诗句后,对庐山瀑布的壮观、对朋友的情谊都会产生从未有过的新奇独特的感受,从而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当我们读到“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又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象,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


    ②夸张能产生浓郁的情感美。


    夸张是诗歌创作主要修辞手法之,因为夸张能够充分表现情感美。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喜成雪”。那种人生苦短的悲哀,那种狂放深沉的愁绪,如排山倒海而来,让人震惊,让人叹服,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③夸张能够表现崇高美。


    夸张的手法是产生壮美的主要手段之一, 因为把描写的对象放大,把情感表现得更热烈,从而创造出比外部世界更加博大的天地,更加强劲的气势,从而把人带进崇高的境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把西北边塞的苍茫、粗犷、奇特;成守将士们的英勇、慷慨和悲壮的献身精神宣泄得热烈而又充分,让读者在新奇的感受中受到强烈的震撼,从而产生种崇高的美感。


    4.理解“摩”。


    指名学生读注释④[摩天]碰到天。


    (1)说说自己的感受。(极言华山之高。)


    (2)组词语加深对“摩”的理解。(摩天大厦、摩天轮)


    5.全班交流,说说对整句诗的理解。(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6.教师小结:一河一山代表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充分表现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黄河在悲泣,华山在哭诉。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作者此时的心情吗? (悲愤、 气愤、痛心……)


    7.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8.谈话过渡:宋朝的壮美河山被金人占领了,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百姓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五、学习古诗的后两句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 指名学生读注释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1)从“遗民”一词,你感受到宋朝是怎样对待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的?(这些百姓是宋朝遗留在金人统治区的,他们已经被遗弃了,被遗忘了。)


    (2)从“遗民”一词,你感受到什么?(感觉到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生活的痛苦;也感受到作者对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生活的担忧。)


    2. 指名学生读注释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1)课件出示有关影视的片段,学生通过感官感受“胡尘”。


    (2)从“胡尘”一词,你感受到什么?(感觉到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生活的悲惨生活;也感受到作者对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生活的担忧。)


    3.指名学生读注释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理解“泪尽”。


    (1)“泪尽”的意思是什么?(泪尽指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2)结合全诗和自己阅读的有关资料,说说对“泪尽”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吗?(“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


    (3)从“泪尽”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作者和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一样,年年盼望宋朝军队收复失地,有年年失望。)


    4.通过“望”和“又”字来感受人们的心情。


    (1)你觉得这里的“望”有几层含义?


    ①看。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年年岁岁希望能亲眼看到南宋的军队出师北伐。


    ②盼望。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的军队出师北伐。


    ③从“又”字你感受到什么?(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年年失望。)


    ④你知道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失望了多少年吗?(65年。)你是怎么知道的?(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


    ⑤在这65年里宋朝统治者都在做什么?(在唱歌,在跳舞,在喝酒……在寻欢作乐,在醉生梦死,在忘乎所以……)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宋朝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一诗中知道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互相交流说说整句诗的意思。(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


    6.教师小结:中原广大人民受到沉重的压迫,经受历程长久的折磨,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而南宋统治者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六、交流古诗,朗读品味。


    1.谈话引导:在我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很多诗人都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爱国诗篇,这些诗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努力奋斗,抛洒热血。请大家拿出自己搜集的最喜欢的一首爱国诗篇分享给大家。


    2.分组交流,选取名篇。


    3.代表发言,交流分享。


    《塞上曲》


    作者: 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出塞》


    作者: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己亥杂诗》


    作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2.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熟读成诵,并试着默写。


    3.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短文。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2 古诗三首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谈话,导入新课,学习《示儿》,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本课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 古诗三首本课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新教案,教学设想,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10 古诗三首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引入,学习新课,四句,小结,对比参读,感悟升华,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