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1 辽宁卷1(辽宁六市共32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1 辽宁卷1(辽宁六市共32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1 辽宁卷1(辽宁六市共32题)(解析版).docx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1 辽宁卷1(辽宁六市共32题)(原卷版)第1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1 辽宁卷1(辽宁六市共32题)(原卷版)第2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1 辽宁卷1(辽宁六市共32题)(原卷版)第3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1 辽宁卷1(辽宁六市共32题)(解析版)第1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1 辽宁卷1(辽宁六市共32题)(解析版)第2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1 辽宁卷1(辽宁六市共32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1 辽宁卷1(辽宁六市共32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1 辽宁卷1(辽宁六市共32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1辽宁卷1辽宁六市共32题原卷版docx、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1辽宁卷1辽宁六市共32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六市(沈阳、阜新、鞍山、盘锦、丹东、综合【芦岛市、本溪市、辽阳】)压轴题型统计:
    一.多选题(共10小题)
    1.(2023•沈阳)(多选)如图,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A的示数不变,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
    B.电压表V1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2的示数不变
    C.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阻R1的电功率变大
    D.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比值变大
    【答案】BD
    【解答】解:ABC、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R1的电压,V2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由串联电阻的规律可知,电路的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流表示数变小,根据U=IR可知,R1的电压变小,即V1的示数变小;
    V2测电源电压,故其示数不变;
    因电路的电流变小,根据P=I2R可知,电阻R1的电功率变小,故B正确,AC错误;
    D、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比值即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所以该比值变大,故D正确。
    故选:BD。
    2.(2023•阜新)(多选)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灯泡L的规格为“6V,3.6W”,且电阻不随温度变化。闭合开关后,灯泡正常发光,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电流表的示数发生变化,若其最小值如图乙所示,最大值为满刻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B.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15Ω
    C.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量为12.5Ω
    D.此电路的最大功率为18W
    【答案】CD
    【解答】解:A、灯泡和滑动变阻器并联接入电路,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IL===0.6A,电流表测的电流为干路电流,高于0.6A,所以图乙电流为1A,故A错误;
    BC、图乙电流为1A,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I1=I﹣IL=1A﹣0.6A=0.4A,此时变阻器电阻R1===15Ω,
    当电流表满偏时,电流为3A,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I1=I′﹣IL=3A﹣0.6A=2.4A,此时变阻器电阻R′1===2.5Ω,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2.5Ω,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量为15Ω﹣2.5Ω=12.5Ω,故B错误,C正确;
    D、当电流表满偏时,电流为3A,电路的功率最大,P=UI′=6V×3A=18W,故D正确。
    故选:CD。
    3.(2023•丹东)(多选)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10Ω。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从b端移动到a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随滑动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阻值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8V
    B.R1的最小电功率为1.6W
    C.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Ω
    D.当滑片P位于中点时,R1与R2的电功率之比为2:3
    【答案】ACD
    【解答】解:A、由图可知,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a端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为0.8A,则电源电压:U=I最大R1=0.8A×10Ω=8V,故A正确;
    BC、由图可知,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b端时,两电阻串联,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阻值为30Ω,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为0.2A,R1的电功率最小,则P最小=R1=(0.2A)2×10Ω=0.4W,故B错误、C正确;
    D、当滑片P位于中点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5Ω,则R1与R2的电功率之比为:====,故D正确。
    故选:ACD。
    4.(2023•辽宁)(多选)在两个烧杯内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瓶口扎有橡皮膜的同一小瓶,分别放入甲、乙液体中,均处于悬浮状态且开口朝下,小瓶在甲液体中橡皮膜的凹陷程度较大,如图所示。轻触乙液体中的小瓶使其下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大
    B.悬浮时,小瓶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比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小
    C.下沉过程中,橡皮膜所受液体压强不变
    D.下沉过程中,小瓶所受浮力变小
    【答案】AD
    【解答】解:AB、小瓶在甲、乙液体中都悬浮,小瓶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瓶的重力,同一个小瓶重力一定,所以小瓶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由于小瓶在甲液体中橡皮膜的凹陷程度较大,所以甲液体中小瓶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根据F浮=ρ液gV排知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大,故A正确,B错误;
    C、下沉过程中,深度增加,根据p=ρgh知橡皮膜所受液体的压强变大,故C错误;
    D、下沉过程中,深度增加,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大,橡皮膜的形变程度变大,小瓶的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根据F浮=ρ液gV排知小瓶所受浮力变小,故D正确。
    故选:AD。
    5.(2023•辽宁)(多选)如图所示电路,灯泡L1为“12V 12W”、灯泡L2为“12V 6W”,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48Ω,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只闭合开关S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向左移动,当电压表示数为6V时,灯泡L1正常发光。只闭合开关S2,保证所有元件安全的情况下,最大范围内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下列有关该电路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18V
    B.只闭合开关S1,当灯泡L1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6Ω
    C.只闭合开关S2,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为15V
    D.只闭合开关S2,电路总功率的变化范围为4.5W~9W
    【答案】ABD
    【解答】解:A、只闭合开关S1,灯泡L1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向左移动,当电压表示数为6V时,灯泡L1正常发光,说明此时U1=12V,
    则电源电压U总=UP+U1=6V+12V=18V,故A正确。
    B、灯泡L1正常发光,电路电流I===1A,
    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RP===6Ω,故B正确。
    C、只闭合开关S2,灯泡L2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灯泡L2的阻值R2===24Ω,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大,
    此时电路总电阻R总'=RP最大+R2=48Ω+24Ω=72Ω,
    电路电流I'===0.25A,
    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UP最大=I'RP最大=0.25A×48V=12V,故C错误;
    D、只闭合开关S2,灯泡L2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路最小电流I′=0.25A,
    电路的总功率最小P总'=U总I'=18V×0.25A=4.5W;
    当灯泡L2正常发光时,电路电流最大I″===0.5A,
    电路的总功率最大P总″=U总I″=18V×0.5A=9W,故D正确。
    故选:ABD。
    6.(2023•阜新)(多选)木棒的一端缠绕铜丝可以制成一个简易的密度计。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将该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静止后密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
    B.密度计在甲、乙容器中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
    C.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等于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D.未放入密度计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答案】ABC
    【解答】解:AB、简易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根据F浮=G=G排=m排g可知简易密度计所受的浮力相同,密度计在甲、乙容器中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简易密度计在甲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大,根据ρ液=可知甲液体的密度较小,故AB正确;
    C、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说明甲、乙容器中液体的重力相同,放入相同的密度计后液体与密度计的重力之和仍然相等,而题中两容器相同,根据p=知,故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C选项正确。
    D、未放入密度计前,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总压力相同,由图可知:S甲=S乙,根据p=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故D错误。
    故选:ABC。
    7.(2023•鞍山)(多选)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两个质量相等的圆柱形薄壁容器甲、乙,底面积S甲:S乙=2:1,分别装入两种不同液体,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静止时有体积露出液面,B用细线拴在容器底部且B对细线有拉力。已知液面相平,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受的浮力FA<FB
    B.两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
    C.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D.若将B下方的细线剪断,则静止时B将有体积露出液面
    【答案】ABD
    【解答】解:B.由题意知,液面等高且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因为容器底面积S甲>S乙,所以由公式p=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为==×==1:2;所以p甲<p乙,故B正确;
    A.由于液面相平,即h相等,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ρ=,则甲、乙容器中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1:2,因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即V相等,则A受到的浮力FA=ρ液gV排=ρ甲g(V),B受到的浮力FB=ρ液gV排=ρ乙gV,则===×==1:3,所以两物体受的浮力FA<FB,故A正确;
    C:圆柱形薄壁容器甲、乙质量相同,由G=mg知其重力相等即G甲=G乙,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A在甲液体中漂浮,F浮A=ρ液甲gVA排=GA,B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B=ρ液乙gVB;B在液体乙中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三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有GB+F线拉=F浮B=ρ液乙gVB;甲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p液甲S甲=ρ液甲ghS甲=ρ液甲gV柱甲=ρ液甲g(V液甲+VA排)=ρ液甲gV液甲+ρ液甲gVA排=G液甲+GA;
    得:G液甲+GA=F'甲;
    乙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乙=p液乙S乙=ρ液乙ghS乙=ρ液乙gV柱乙=ρ液乙g(V液乙+VB)=ρ液乙gV液乙+ρ液乙gVB=G液乙+F浮B=G液乙+GB+F线拉;
    得:G液乙+GB=F'乙﹣F线拉;
    甲对桌面的压力F甲=(m甲+mA+m液甲)g=G甲+GA+G液甲=G甲+F'甲=G乙+F'乙,
    乙对桌面的压力F乙=(m乙+mB+m液乙)g=G乙+GB+G液乙=G乙+F'乙﹣F线拉;
    所以F甲>F乙,故C错误;
    D.由于A在甲容器中漂浮,有F浮A=ρ甲gV物=G物=ρ物gV物,则ρ甲:ρ物=,因为ρ甲:ρ乙=,所以ρ物:ρ乙=;
    所以,若将B下方的细线剪断,B在乙容器中漂浮,设B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1,所以:ρ乙gV1=ρ物gV物,
    解得:==,所以静止时B将有体积露出液面,D正确。
    故选:ABD。
    8.(2023•盘锦)(多选)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1=5Ω,滑动变阻器R2“□Ω,0.5A”(铭牌破损,最大阻值未知),灯泡的规格为“5V 2.5W”(忽略灯丝电阻的变化),电压表量程为“0~3V”。只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移至最左端,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在保证各电路元件安全的前提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是5V
    B.闭合S、S1、S2,R1的最大功率为1.25W
    C.通过调节开关的通断和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使R1的功率最小,且为0.05W,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为60Ω
    D.闭合S、S2,断开S1,调节滑动变阻器,通电10s,整个电路电流最多做功15J
    【答案】BCD
    【解答】解:A、由图可知,只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移至最左端,R1与灯泡L串联;
    根据题意可知,灯泡正常发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P=U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I=IL===0.5A,
    由I=可知,R1两端的电压:U1=IR1=0.5A×5Ω=2.5V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源电压:U=U1+UL=2.5V+5V=7.5V,故A错误;
    B、闭合S、S1、S2,R1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灯泡L被短路,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
    根据电压表量程可知,R1两端的最大电压U1大=3V,
    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1大===0.6A,
    根据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知,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0.5A,
    R1的最大功率:P=I大2R=(0.5A)2×5Ω=1.25W,故B正确;
    C、当只闭合开关S,R1、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串联;
    由P=I2R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小=I1小===0.1A,
    由I=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阻:R总===75Ω,
    灯泡L的电阻:RL===10Ω,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滑=R总﹣R1﹣RL=75Ω﹣5Ω﹣10Ω=60Ω,故C正确;
    D、闭合S、S2,断开S1,R1、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R1与灯泡的电压之和;
    根据电压表量程可知,电压R1与灯泡的最大总电压为U′=3V,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R1与灯泡的总电阻:R′=R1+RL=5Ω+10Ω=15Ω,
    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0.2A,
    整个电路电流最多做功:W=UI′t=7.5V×0.2A×10s=15J,故D正确。
    故选:BCD。
    9.(2023•丹东)(多选)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体积相等的实心物体A、B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静止后,物体A悬浮,物体B漂浮,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物体A、B密度相等,则物体A、B受到的浮力相等
    B.若物体A、B密度相等,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C.若甲、乙液体密度相等,则物体A的重力大于物体B的重力
    D.若甲、乙液体密度相等,则物体A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B受到的浮力
    【答案】ACD
    【解答】解:A、实心物体A、B的体积相同,若物体A、B密度相等,由m=ρV知A、B的质量相同,由G=mg知A、B的重力相同,由图知A悬浮,B漂浮,浮力都等于其自身的重力,由于重力相同,则物体A、B受到的浮力相等,故A正确;
    B、若物体A、B密度相等,物体A悬浮,甲液体的密度等于A物体的密度,物体B漂浮,乙液体的密度大于B物体的密度,所以乙液体的密度大于甲液体的密度;
    由于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所以液体和物体排开液体的总体积相同,由于实心物体A、B的体积相同,所以VA排>VB排,则VA液<VB液,由G=mg=ρVg知乙液体的重力大于甲液体的重力,由A知A、B的重力相同,且容器的重力相同,所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容器的底面积相同,由p=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故B错误;
    CD、若甲、乙液体密度相等,物体A悬浮,液体的密度等于A物体的密度,物体B漂浮,液体的密度大于B物体的密度,所以A物体的密度大于B物体的密度,由于实心物体A、B的体积相同,由G=mg=ρVg知物体A的重力大于物体B的重力,故C正确;
    由于A悬浮,B漂浮,浮力都等于其自身的重力,由于物体A的重力大于物体B的重力,则物体A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B受到的浮力,故D正确。
    故选:ACD。
    10.(2023•鞍山)(多选)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灯泡L标有“6V,3W”字样(灯丝电阻不变),R0=12Ω。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S2,滑片P从b端向右滑到某一位置c时(图中未标出),灯泡恰好正常发光;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同时闭合开关S、S1和S2,滑片P从c向左滑到b端。两次电流表A的示数I随滑动变阻器阻值R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的电阻为12Ω
    B.电源电压为9V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18Ω
    D.当S、S1和S2都闭合时,调节滑片P,电路消耗总功率的最小值为20W
    【答案】ACD
    【解答】解:A、灯泡L标有“6V,3W”字样(灯丝电阻不变),
    由电功率P=UI=可知:
    灯泡的电阻RL===12Ω,故A正确;
    B、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S2,灯泡L阻值12Ω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同时闭合开关S、S1和S2,定值电阻R0=12Ω和滑动变阻器并联接入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可知在滑片滑动过程中,由并联电路的电阻特征可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在对应的滑片一定时的阻值)大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电流表的示数在第一步操作时的电流较小,对应图乙中下部分曲线,
    由欧姆定律I=和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
    当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S2,滑片P在b端阻值最大处时,电路电流最小为0.4A,
    电源电压U=U滑+UL=0.4A×Rmax+0.4A×12Ω ①
    当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S2,滑片P在c处时,灯泡恰好正常发光,电路电流为I额===0.5A,
    电源电压U=U滑+UL=0.5A×Rc+6V ②
    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同时闭合开关S、S1和S2,滑片P从c向左滑到b端时,由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R0为定值电阻,所在支路电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在滑动过程中阻值最小时即在c处时,干路电路最大为2A,由I总=I滑+I,可得:
    I总=+即2A=U() ③
    将②代入③可得:Rc=12Ω,
    将Rc=12Ω代入②可得:电源电压U=12V,故B错误;
    C、将电源电压U=12V代入①可得,Rmax=18Ω,故C正确;
    D、当S、S1和S2都闭合时,电阻R0=12Ω和滑动变阻器并联接入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R0为定值电阻,所在支路电流不变,
    由电功率P=UI和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在电源电压U一定时,电路中电路最小时,电路消耗总功率电小,即滑动变阻器在b端时并联电路总电流最小,
    电路消耗总功率最小为:P=UImin=U()=12V×()=20W,故D正确。
    故选:AC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1.(2023•沈阳)如图是定值电阻R1和R2的I﹣U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R1和R2的大小关系为R1 < R2(填“>”、“=”或“<”),当R1和R2串联时,R1和R2两端电压之比U1:U2= 1:2 ;当R1和R2并联时,若通过R1的电流为0.6A,则10s内R2消耗的电能为 9 J。
    【答案】<;1:2;9
    【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当U1=U2=2V时,对应的电流分别为I1=0.4A,I2=0.2A,
    由I=可得,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
    R1===5Ω,
    R2===10Ω;
    由此可知,R1<R2;
    当把R1、R2串联在某一电路中时,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I1:I2=1:1,
    此时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
    ====。
    当R1和R2并联时,若通过R1的电流为I1″=0.6A,
    由I=可得,R1两端的电压:U1″=I1″R1=0.6A×5Ω=3V,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都相等,则R2两端的电压:U2″=U1″=3V,
    此时通过R2的电流:I2′===0.3A,
    10s内R2消耗的电能:W=U2″I2′t=3V×0.3A×10s=9J。
    故答案为:<;1:2;9。
    12.(2023•盘锦)如图所示滑轮组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改变力的方向 。小铭用该滑轮组将重80N的物体匀速提高,动滑轮重为2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小铭所用拉力F= 50 N;若物重增大,该滑轮组机械效率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改变力的方向;50;变大。
    【解答】解: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图中所示承担总重的绳子股数n=2,拉力F=×(G+G动)=×(80N+20N)=50N;
    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动滑轮重不变时,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变大。
    故答案为:改变力的方向;50;变大。
    13.(2023•辽宁)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8V,电流表和电压表量程分别为0~0.6A、0~15V,滑动变阻器标有“?Ω 1A”。闭合开关,在保证所有元件安全的情况下,最大范围内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绘制了这一过程中电流表示数与电压表示数关系图象如图乙;将电压表正确改接在A、B、C中的某两点间,闭合开关,在保证所有元件安全的情况下,最大范围内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绘制了电压表示数与跟电压表并联元件的电阻关系图象如图丙。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24 Ω,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2.5 W,上述过程中滑动变阻器两端最大电压值为 9 V。
    【答案】24;2.5;9。
    【解答】解:闭合开关定值电阻、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根据乙图知,当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为6V是,定值电阻的电压U1=U﹣UV=18V﹣6V=12V;
    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知,定值电阻的电流I=0.5A,
    由I=可得,此时定值电阻的阻值:R1===24Ω,
    将电压表正确改接在A、B、C中的某两点间,闭合开关,在保证所有元件安全的情况下,最大范围内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绘制了电压表示数与跟电压表并联元件的电阻关系图象如图丙。根据串联分压特点知,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且电阻小于定值电阻,不可能接在AC之间,故电压表接在BC两点之间,说明灯泡的最大电阻为10Ω;
    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为为0.5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P=UI=I2RL=(0.5A)2×10Ω=2.5W;
    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时,灯泡的电功率最小,则温度最低,电阻最小,R=6Ω,
    此时电流I'===0.3A,
    此时定值电阻的电压U'1=I'R1=0.3A×24Ω=7.2V;
    则滑动变阻器最大电压U'=U﹣U1﹣UL=18V﹣7.2V﹣1.8V=9V。
    故答案为:24;2.5;9。
    三.实验探究题(共11小题)
    14.(2023•沈阳)在课堂上同学们用小纸锅烧水,如图甲所示。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开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乙,在安装实验器材时,老师提醒大家固定夹A和B的高度都要适当,固定夹A高度适当的标准是保证能够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那么固定夹B高度“适当”的标准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需要计时,记录温度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烧杯中出现图丙中的 a (填“a”或“b”)所示现象。
    (3)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丁所示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温度保持不变 。
    (4)交流评估环节中,同学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b、c (填字母)。
    a.纸板上的小孔加快了水的散热,因此小孔是多余的
    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节约能源
    c.纸锅烧水实验中,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a;(3)温度保持不变;(4)b、c。
    【解答】解:(1)固定夹B高度“适当”的标准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水沸腾时温度较高,会不断有大量水汽化成水蒸气进入气泡,这些气泡上升时体积逐渐变大,迅速到达液面破裂开,由此可知图a所示为水沸腾时的图景;
    (3)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4)a、实验中若在烧杯上加盖密闭,气压升高,水的沸点会升高,所以设计一个小孔是为了使杯内外气压平衡,故a错误;
    b、适当提高水的初温,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节约能源,故b正确;
    c、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过一会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水沸腾时要吸热,并且水的温度不变,使纸锅的温度不能达到纸的燃点,故c正确。
    故选bc。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a;(3)温度保持不变;(4)b、c。
    15.(2023•沈阳)在力学专题复习中,小丽总结了测量和比较物质密度的几种方法:
    (1)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例如:测量盐水密度。
    ①将盛有盐水的烧杯放在调好的天平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测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为112.4g;
    ②接下来,把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甲所示;
    ③如图乙,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 79.4 g;
    ④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出这杯盐水的密度ρ= 1.1 g/cm3。
    (2)用替代的方法测密度,例如:测量鸡蛋的密度。
    ①把鸡蛋放入足量清水中,鸡蛋沉底,说明鸡蛋所受的浮力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
    ②向水中缓慢加盐并轻轻搅拌,不断调节盐和水的用量,直至看到 鸡蛋悬浮在盐水中的 现象,说明鸡蛋的密度恰好等于此时盐水的密度,用密度计测量盐水密度就可以知道鸡蛋的密度。
    (3)自制密度计比较密度、例如:用食盐和小瓶制成不同的密度计比较不同盐水的密度。
    ①取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瓶A和B,在小瓶侧壁相同的位置上做标记a。如图丙所示;
    ②向小瓶中加入食盐,并不断调节加入食盐的多少,使两个小瓶分别竖直漂浮在两杯不同的盐水中;
    ③用天平分别测量小瓶和食盐的总质量,只通过比较总质量的大小就能判断盐水密度的大小关系。上述过程中②步骤缺少一个关键条件,请补充: 使盐水均达到标记a处 。
    【答案】(1)③79.4;④1.1;(2)小于;鸡蛋悬浮在盐水中的;(3)使盐水均达到标记a处。
    【解答】解:(1)由图甲知倒入量筒中的盐水的体积为30cm3,
    由图乙知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79.4g,
    则倒入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为m=112.4g﹣79.4g=33g,
    盐水的密度ρ===1.1g/cm3。
    (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在液体中将处于沉底状态,鸡蛋在清水中处于沉底状态,说明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当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将处于悬浮状态,所以当看到鸡蛋悬浮在盐水中的现象时,说明鸡蛋的密度恰好等于此时盐水的密度;
    (3)当两个小瓶漂浮且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时,有:F浮=ρ液gV排=G物=m物g,得ρ液=,比较小瓶和食盐的总质量即可得到盐水密度的大小关系,故在②中就应补充的条件是,使盐水均达到标记a处;
    故答案为:
    (1)③79.4;④1.1;(2)小于;鸡蛋悬浮在盐水中的;(3)使盐水均达到标记a处。
    16.(2023•沈阳)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两端电压3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5Ω 1A”。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仍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有变化。若电路故障只有一处,则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R发生 短路 (填“短路”或“断路”);
    (3)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其中第5次实验中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0.5 A;
    (4)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 成正比 ;
    (5)利用这个电路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分别接入阻值为5Ω、10Ω、15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且每次只接入一个定值电阻,同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 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不改变现有器材的规格,设定的电压表示数应不低于 1.5 V,才能保证五次实验顺利进行,得出正确结论。
    【答案】(1)见解答图;(2)短路;(3)0.5;(4)成正比;(5)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1.5。
    【解答】解:(1)由于电源电压为3V,所以电压表选用0~3V的量程与定值电阻并联,如下图: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示数有变化,则电路为通路,发现电压表无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定值电阻R短路;
    (3)由图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5A;
    (4)由表格数据知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5)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目的就是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设电压表示数为U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
    U滑'=U﹣UV=3V﹣UV,
    根据分压原理有:
    =,即=……Ⅰ,
    因电压表示数UV为定值,由Ⅰ式知,方程左边为一定值,故右边也为一定值,故当定值电阻取最大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由Ⅰ式得:=,
    解得电压表的示数:UV=1.5V,即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低于1.5V不变时,能使实验顺利进行。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短路;(3)0.5;(4)成正比;(5)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1.5。
    17.(2023•阜新)请你和小新一起完成“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选用的器材有: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和若干导线。
    (1)在图甲中,以画线代替导线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保护电路和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
    (2)连接电路时,小新刚一“试触”就发现电流表指针迅速摆到最大位置,其原因可能是① 电流表的量程选择过小 ② 电源电压偏高(或灯泡和滑动变阻器同时短路) 。
    (3)实验过程中,当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此时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5 Ω。
    (4)善于探究的你发现用图丙所示方法也能测出Rx的阻值(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P),测量步骤如下:
    ①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到A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
    ②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B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 ;
    ③被测电阻Rx= (用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1)见解答图;保护电路和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2)①电流表的量程选择过小;②电源电压偏高(或灯泡和滑动变阻器同时短路);(3)5;(4)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B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③。
    【解答】解:(1)滑动变阻器上下各选一个接线柱串联在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故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2)“试触”时,指针摆到电流表的最大刻度,可能是电流表量程太小,可能是电源电压太大,可能是滑动变阻器和灯泡同时短路等;
    (3)实验过程中,当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1V,其示数为1.5V,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此时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R===5Ω;
    (4)实验步骤:
    ①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到A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1;
    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B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
    ③在步骤①中,电路为只有Rx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为U1;
    在步骤②中,Rx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P串联,电压表测Rx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U滑=U1﹣U2,根据分压原理有:
    =,即=,
    解得:Rx=。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保护电路和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2)①电流表的量程选择过小;②电源电压偏高(或灯泡和滑动变阻器同时短路);(3)5;(4)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B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2;③。
    18.(2023•鞍山)小明使用阻值为5Ω、10Ω、15Ω、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电压为3V的电源以及规格为“10Ω,0.5A”的滑动变阻器等器材,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他首先将5Ω的电阻接入了图甲的电路中,检查时发现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错误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
    (2)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时发现,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无示数,他判断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滑动变阻器 (选填“定值电阻”或“滑动变阻器”)断路。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压表示数为 2 V;
    (3)当定值电阻由5Ω换为10Ω时,为达到实验要求,需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将5Ω和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在电压表示数不变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 2:1 ;
    (4)如果只利用现有器材,让四个电阻单独接入电路都可完成实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应控制在2V~ 2.5 V之间;
    (5)小明按上述方法,更换不同阻值的电阻进行了多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
    (6)完成上面实验后,小明又设计了图丙所示的电路来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已知电源电压为7V,R0的阻值为10Ω,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①开关S和S1闭合、S2断开,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将开关S和S2闭合、S1断开,此时电压表示数为3V;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 左 (选填“左”或“右”)端,此时电压表示数为5V,电路中的电流为 0.2 A;
    ③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L= 8.3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见解答图;(2)滑动变阻器;2;(3)右;2:1;(4)2.5;(5)反比;(6)②左;0.2;③8.3。
    【解答】解:(1)原电路图中,电流表与定值电阻并联,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是错误的,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和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如下图所示:

    (2)若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之间存在断路,即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滑动变阻器断路;
    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02A,其示数为0.4A,则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UV=I1R1=0.4A×5Ω=2V,即电压表示数为2V;
    (3)实验中,当把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根据分压原理,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要增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分压原理,要增大滑动变阻器电阻阻值,故应把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
    小明将5Ω和10Ω电阻分别接入电路,因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在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电路中电流之比为:
    I1:I2=10Ω:5Ω=2:1;
    因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不变,
    由P=UI可知,在电压不变时,电功率与电流成正比,故两次实验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2:1;
    (4)由图甲可知,电流表选用小量程,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即电路中最大电流为0.5A,当电路中电流最大,定值电阻阻值最小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最大,故定值电阻两端最大电压为:
    UV大=I大R定小=0.5A×5Ω=2.5V;
    (5)因电流与电阻的乘积为一定值,故可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①开关S、S1闭合、S2断开,此时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V;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7V﹣2.5V=4.5V;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位置不动,开关S、S2闭合、S1断开,此时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和R0串联,电压表测滑片右侧电阻丝的电压,已知此时电压表示数为3V;再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最左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仍然和R0串联,电压表测整个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此时电压表示数为5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7V﹣5V=2V,由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为:
    I===0.2A;
    ③在②中,因电压表接在滑片上,故电流经定值电阻后经滑动变阻器的全部电阻丝回到电源负极,因此在移动滑片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不变,电压表测滑片右侧部分电阻丝的电压;
    故当电压表示数为3V时,由欧姆定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R滑部分===15Ω,
    由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在①中,灯正常发光时灯的电流为:
    IL===0.3A;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RL==≈8.3Ω。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滑动变阻器;2;(3)右;2:1;(4)2.5;(5)反比;(6)②左;0.2;③8.3。
    19.(2023•盘锦)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恒定,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要求将甲图连接完整(向左移动滑片P时电流表示数变大,导线不交叉)。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小灯泡不亮,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小灯泡 短路 (选填“断路”或“短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 1.9 V。
    (4)改变滑片P的位置,获得多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I﹣U图象。由图象可知:
    ①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10 Ω。
    ②小灯泡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 变大 。
    (5)若要测量一个额定电压为U0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源电压为U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阻值已知。下列电路能够实现的是 C (填写字母)。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
    【答案】(1)见解答图;(2)短路;(3)1.9;(4)①10;②变大;(5)C。
    【解答】解:(1)向左移动滑片P时电流表示数变大,说明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小,故滑动变阻器选用左下接线柱与电源串联在电路中,如下图所示: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小灯泡不亮,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短路或电压表短路,即原因可能是小灯泡短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1V,其示数为1.9V;
    (4)①由图丙可知,当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通过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5A,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R===10Ω;
    ②由图丙可知,当灯泡两端电压增大,通过灯泡的电流也增大,根据P=UI可知,灯泡功率变大,温度升高,小灯泡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5)①闭合开关S、S2,断开开关S1,灯泡、滑动变阻器和R1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U0,此时灯泡正常发光;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动,闭合开关S、S1,断开开关S2,灯泡、滑动变阻器和R1仍串联,电压表测灯泡
    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其示数为U';因电路的连接关系没有改变,各电阻的大小和通过的电流不变,灯仍正常发光,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R1两端电压为U﹣U',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可求出灯泡的额定电流,利用P=UI可求出灯泡额定功率,故①电路能够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②闭合开关S、S1,断开开关S2,灯泡、滑动变阻器和R1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和R1两端电压,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U﹣U0,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此时灯泡两端为U0,灯泡正常发光;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动,闭合开关S、S2,断开开关S1,灯泡、滑动变阻器和R1仍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其示数为U'';因电路的连接关系没有改变,各电阻的大小和通过的电流不变,灯仍正常发光,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R1两端电压为U﹣U0﹣U'',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可求出灯泡的额定电流,利用P=UI可求出灯泡额定功率,故②电路能够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故选:C。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短路;(3)1.9;(4)①10;②变大;(5)C。
    20.(2023•辽宁)小宋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所选的电源电压恒为3V,定值电阻的阻值为5Ω,连接如图甲所示电路,进行如下操作:
    (1)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至最 右 端,闭合开关,会发现 电流 表无示数,经检查发现电路中有一条导线连接错误,请在错误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
    (2)改正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0.1A,电压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示数为 0.5 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25 Ω。
    (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再进行四次实验,读取每次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将数据填在如下表格中。分析数据可得出: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 正比 。
    (4)完成上述实验后,为了测量额定电流为0.25A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小宋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部分电路。电源电压未知且恒定,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0Ω。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补全电路:请在图中虚线框a、b两处补画出定值电阻R0和被测灯泡的元件符号,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
    ②使灯泡正常发光:只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写出你的操作);
    ③测量灯泡的额定电压:保持滑片位置不变,闭合开关S、S1,电压表示数为5V,接着将滑片调至最 左 端,电压表示数为6V;
    ④计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L= 12 Ω。
    【答案】(1)右;电流;见解答;(2)0.5;25;(3)正比;(4)①见解答;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③左;④12。
    【解答】解:(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动变阻器要调节到阻值最大的位置,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至最右端;
    原电路中,电流表与电阻并联,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因电压表内阻很大,闭合开关,会观察电流表无示数;
    电流表应与电阻串联,电压表与电阻并联,如下图所示:
    (2)由图可知,电压表的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示数为0.5V;
    由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滑=U﹣U定=3V﹣0.5V=2.5V,
    电流表示数为0.1A,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也为0.1A,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滑最大==25Ω;
    (3)由图中数据可得,在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4)①没有电流表,用电压表与定值电阻代替电流表,所以定值电阻与电压表并联,如下图:
    ②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5A,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0Ω,为了是小灯泡正常发光,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应该为U0=I额R0=0.25A×10Ω=2.5V;
    所以使灯泡正常发光:只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③保持滑片位置不变,闭合开关S、S1,灯泡被短路,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节到最左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零,电压表的示数即为电源电压U=6V;
    ④由保持滑片位置不变,闭合开关S、S1,电压表示数为5V可得:,即,解得:R滑=2Ω,
    由步骤②可得:,即,解得:RL=12Ω。
    故答案为:(1)右;电流;见解答;(2)0.5;25;(3)正比;(4)①见解答;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③左;④12。
    21.(2023•鞍山)小明在做“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分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材料(毛巾、棉布、木板)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 相同 。在下滑过程中,小车的 重力势 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
    (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慢 (选填“快”或“慢”);
    (3)在步骤(2)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匀速直线 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 不需要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4)若水平面的材料相同,增加一个木块,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还可以探究小车的 动能与速度 (选填“动能与速度”或“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答案】(1)相同;重力势;(2)慢;(3)匀速直线;不需要;(4)动能与速度。
    【解答】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在下滑过程中,小车的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变大,动能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
    (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在步骤(2)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的速度不会变小,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4)小车的质量不变,若水平面的材料相同,增加一个木块,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小车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不同,通过比较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击的距离来比较小车达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故还可以探究小车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1)相同;重力势;(2)慢;(3)匀速直线;不需要;(4)动能与速度。
    22.(2023•丹东)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中,小潘选用的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2.5V。
    (1)小潘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如图乙所示,其原因是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
    (2)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 1.8 V,要测量小灯泡L的额定功率,滑片P应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2.5V,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24A,则小灯泡L的额定功率为 0.6 W。
    (3)实验结束后,小潘认为没有电流表也能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于是他找来了另一个电源(电压恒为8V)、一个额定电压为6V的小灯泡L1和一个阻值为20Ω的定值电阻R0等器材,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并完成了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①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S2,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2 V,小灯泡L1正常发光;
    ②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S1,保持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位置不变,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1.6V;
    ③小灯泡L1的额定功率为 2.4 W。
    【答案】(1)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2)1.8;左;0.6;(3)①2;③2.4。
    【解答】解:(1)乙中电流表指针反偏,说明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由乙图可知,电压表所选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读出其示数为1.8V;示数小于灯的额定电压2.5V,应增大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应减小变阻器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故滑片向左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额定电压;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U额I额=2.5V×0.24A=0.6W;
    (3)①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S2,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L1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根据串联分压原理,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U电源﹣UL=8V﹣6V=2V,小灯泡L1正常发光;
    ②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S1,滑动变阻器与R0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保持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位置不变,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1.6V;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得,,则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5Ω,
    ③在①中,电路电流为:I==0.4A;
    小灯泡L1的额定功率为:P额=ULI=6V×0.4A=2.4W。
    故答案为:(1)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2)1.8;左;0.6;(3)①2;③2.4。
    23.(2023•辽宁)小毛在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中线左侧,应该向 右 侧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2)测量固体的密度
    ①将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从大到小向右盘依次加减砝码,当加入最小砝码后,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接下来的操作是 向右移动游码 ,直至天平平衡。
    ②天平平衡后,右盘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则石块质量为 27.2 g;
    ③将石块放入量筒,水面的位置如图乙,取出石块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40mL,则石块的密度为 2.72×103 kg/m3,这样测出的石块密度将偏 小 。
    (3)小毛为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请利用给定实验器材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在两个方案中,你只需选择一个方案作答即可)
    方案一:器材有质量可忽略的薄壁平底的柱状杯、装有水的水槽、刻度尺。
    ①在柱状杯中加入适量的未知液体,使其漂浮在水槽中的水面上,如图丙,测出柱状杯中未知液体的深度h1;
    ②接下来的操作是: 测杯浸入水中的深度 为h2;
    ③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 (用所测物理量h1、h2和水的密度ρ水表示)。
    方案二:器材有天平(已调平、无砝码)、刻度尺、胶头滴管、两个分别装有水和未知液体的相同平底柱状杯。
    ①测出杯中未知液体的深度为h1,将装有未知液体的杯放在天平左盘,水杯放在右盘,天平右端下沉,如图丁所示;
    ②接下来的操作是: 用胶头滴管从右杯中取出适量的水,直至天平平衡,测出杯中水的深度 为h2;
    ③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 (用所测物理量h1、h2和水的密度ρ水表示)。
    【答案】(1)右;(2)①向右移动游码;②27.2;③2.72×103;小;(3)方案一:②测杯浸入水中的深度;③;方案二:②用胶头滴管从右杯中取出适量的水,直至天平平衡,测出杯中水的深度;③。
    【解答】解:(1)使用天平的时候,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①将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从大到小向右盘依次加减砝码,当加入最小砝码后,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接下来的操作是: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再次平衡;
    ②由图甲可知石块的质量m石=20g+5g+2.2g=27.2g;
    ③由图乙可知石块和水的总体积为50mL,取出石块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40mL,石块的体积V石=50mL﹣40mL=10mL=10cm3;
    石块的密度为:ρ==2.72g/cm3=2.72×103kg/m3;
    将石块放入量筒,水面的位置如图乙,取出石块后,量筒内水的体积为40mL,取出石块时带走一部分水,测得石块的体积偏大,由密度公式知,质量一定,测出的石块密度将偏小;
    (3)方案一:①在柱状杯中加入适量的未知液体,使其漂浮在水槽中的水面上,如图丙,测出柱状杯中未知液体的深度h1;
    ②接下来的操作是:测杯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2;
    ③设柱状杯的底面积为S,柱状杯中液体的体积为V液=Sh1,根据密度公式得其液体质量为m液=ρV液=ρSh1,其重力为G液=m液g=ρV液g=ρSh1g,
    柱状杯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Sh2,柱状杯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V排g=ρ水Sh2g,柱状杯漂浮,柱状杯的质量忽略,则F浮=G液,即ρ水Sh2g=ρSh1g,
    解得,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
    方案二:①测出杯中未知液体的深度为h1,将装有未知液体的杯放在天平左盘,水杯放在右盘,天平右端下沉;
    ②接下来的操作是:用胶头滴管从右杯中取出适量的水,直至天平平衡,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2;
    ③设平底柱状杯的底面积为S,未知液体的体积V1=Sh1,其质量为m1=ρV1=ρSh1,右盘水的体积V2=Sh2,其质量为m2=ρ水V2=ρ水Sh2,
    由题知,m1=m2,则ρSh1=ρ水Sh2,解得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
    故答案为:(1)右;(2)①向右移动游码;②27.2;③2.72×103;小;(3)方案一:②测杯浸入水中的深度;③;方案二:②用胶头滴管从右杯中取出适量的水,直至天平平衡,测出杯中水的深度;③。
    24.(2023•鞍山)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做了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
    (1)实验时发现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该首先确认 游码是否在零刻度线处 ,再调节平衡螺母;
    (2)将装有适量待测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54g;然后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乙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40 cm3;
    (3)把烧杯和剩余液体放在天平上,天平平衡时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为 106 g,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液= 1.2×103 kg/m3。
    (4)小明还想利用一个圆柱形的容器、刻度尺和水,测量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圆柱形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量水的深度记为h1;
    ②将小木块放入水中漂浮,水未溢出,用刻度尺测量水的深度记为h2;
    ③用细针将木块完全压入水中,水未溢出, 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 记为h3;
    ④则小木块密度表达式为ρ木= (用ρ水和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答案】(1)游码是否在零刻度线处;(2)40;(3)106;1.2×103;(4)③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④。
    【解答】解:
    (1)使用天平时,要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时,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2)读量筒的体积,明确分度值,正确读数为40cm3;
    (3)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m总=100g+5g+1g=106g;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54g,所以,该液体的密度是ρ===1.2g/cm3=1.2×103kg/m3;
    (4)实验步骤:
    ①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中水的深度h1。
    ②将木块轻放入玻璃杯中,待它漂浮时,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2;
    ③用细针缓慢地把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3;
    设烧杯的底面积为S,木块漂浮时,其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S(h2﹣h1);
    因为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所以G=F浮=ρ水gV排=ρ水gS(h2﹣h1);
    则木块的质量:m==ρ水S(h2﹣h1);
    当木块压入烧杯中,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烧杯中水的深度h3。
    小木块的体积为:V=S(h3﹣h1),
    小木块的密度:ρ===;
    故答案为:(1)游码是否在零刻度线处;(2)40;(3)106;1.2×103;(4)③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④。
    四.计算题(共8小题)
    25.(2023•沈阳)如图,电源两端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灯泡L标有“6V 6W”的字样。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40Ω。(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求:
    (1)灯泡的电阻;
    (2)当开关S闭合,S1、S2断开,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8Ω时,灯泡两端的电压;
    (3)当开关S、S1、S2都闭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1.5A,此时R1消耗的电功率。
    【答案】(1)灯泡的电阻是6Ω;
    (2)当开关S闭合,S1、S2断开,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8Ω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
    (3)当开关S、S1、S2都闭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1.5A,此时R1消耗的电功率为14.4W。
    【解答】解:(1)灯泡的电阻:R===6Ω;
    (2)当开关S闭合,S1、S2断开时,R2和小灯泡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R灯+R2=6Ω+18Ω=24Ω;电路中的总电流:I===0.5A;灯泡两端的电压:
    U灯=IR灯=0.5A×6Ω=3V;
    (3)当开关S、S1、S2都闭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R1和R2并联,I2===0.3A,通过R1的电流:I1=I总﹣I2=1,5A﹣0.3A=1.2A;此时R1消耗的电功率:
    P=UI1=12V×1.2A=14.4W。
    答:(1)灯泡的电阻是6Ω;
    (2)当开关S闭合,S1、S2断开,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8Ω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
    (3)当开关S、S1、S2都闭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1.5A,此时R1消耗的电功率为14.4W。
    26.(2023•沈阳)重为5N的空鱼缸,放在水平窗台上,其底面与窗台的接触面积为0.01m2,如图,向鱼缸内注入1.5kg的水,水的深度为10cm。假设小明沿竖直方向把盛水的鱼缸匀速抬高0.3m。(g取10N/k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
    (1)空鱼缸对窗台的压强;
    (2)注水后鱼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3)抬高鱼缸的过程中,小明对鱼缸和水总共做的功。
    【答案】(1)空鱼缸对窗台的压强为500Pa;
    (2)注水后鱼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1000Pa;
    (3)抬高鱼缸的过程中,小明对鱼缸和水总共做的功为6J。
    【解答】解:(1)空鱼缸对窗台的压力:F=G=5N,
    空鱼缸对窗台的压强:
    p===500Pa;
    (2)注水后鱼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p′=ρgh=1×103kg/m3×10N/kg×10×10﹣2m=1000Pa;
    (3)水和鱼缸的总重力:
    G总=G+G水=G+m水g=5N+1.5kg×10N/kg=20N,
    抬高鱼缸的过程中,小明对鱼缸和水总共做的功:
    W=Fs=G总h=20N×0.3m=6J,
    答:(1)空鱼缸对窗台的压强为500Pa;
    (2)注水后鱼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1000Pa;
    (3)抬高鱼缸的过程中,小明对鱼缸和水总共做的功为6J。
    27.(2023•阜新)小新家使用的电饭锅有加热和保温两种挡位,其内部简化电路如图所示。米饭煮熟后,开关S1自动断开,同时开关S2自动闭合,指示灯亮,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电饭锅加热挡功率为1100W,R2阻值为1075Ω。求:
    (1)电饭锅将0.5kg米饭,从20℃加热到100℃,米饭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米饭的比热容c=4×103J/(kg•℃)]
    (2)加热电阻R1的阻值是多少?
    (3)若指示灯两端的电压为5V,通过R2的电流是多少?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答案】(1)电饭锅将0.5kg米饭,从20℃加热到100℃,米饭吸收的热量是1.6×105J;
    (2)加热电阻R1的阻值44Ω;
    (3)若指示灯两端的电压为5V,通过R2的电流是0.2A;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1W。
    【解答】解:(1)米饭吸收的热量:Q吸=c米饭m(t﹣t0)=4×103J/(kg•℃)×0.5kg×(100℃﹣20℃)=1.6×105J;
    (2)开关S1闭合,S2断开,电饭锅处于加热挡位,此时电路为加热电阻R1的简单电路,
    加热电阻R1的阻值:R1===44Ω;
    (3)开关S2闭合,S1断开,电饭锅处于保温挡位,此时灯泡和R2串联接入电路,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此时通过R2的电流:I===0.2A,
    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小灯泡的实际功率:P=ULI=5V×0.2A=1W。
    答:(1)电饭锅将0.5kg米饭,从20℃加热到100℃,米饭吸收的热量是1.6×105J;
    (2)加热电阻R1的阻值44Ω;
    (3)若指示灯两端的电压为5V,通过R2的电流是0.2A;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1W。
    28.(2023•盘锦)如图所示电路,电阻R1为10Ω,电源电压为12V恒定不变,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40Ω。闭合开关S,求:
    (1)通过R1的电流;
    (2)当干路电流为2A时,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
    (3)整个电路在100s内产生的最少热量。
    【答案】(1)通过R1的电流为1.2A;
    (2)当干路电流为2A时,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为9.6W;
    (3)整个电路在100s内产生的最少热量为1800J。
    【解答】解:(1)由图可知R,1与滑动变阻器R2并联;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1两端的电压:U1=U2=U=12V,
    通过R1的电流:I1===1.2A;
    (2)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当干路电流为2A时,通过滑动变阻器R2的电流:I2=I﹣I1=2A﹣1.2A=0.8A,
    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P2=U2I2=12V×0.8A=9.6W;
    (3)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最小,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小电流I2小===0.3A,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的最小电流:I小=I1+I2小=1.2A+0.3A=1.5A,
    整个电路在100s内产生的最少热量:Q小=W小=UI小t=12V×1.5A×100s=1800J。
    答:(1)通过R1的电流为1.2A;
    (2)当干路电流为2A时,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为9.6W;
    (3)整个电路在100s内产生的最少热量为1800J。
    29.(2023•丹东)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L标有“6V,3W”字样,定值电阻R1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18Ω。(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求:
    (1)小灯泡L的电阻;
    (2)当开关S、S1都闭合,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移到a端时,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求电流表的示数;
    (3)当开关S1断开,S闭合,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移到b端时,小灯泡L的电功率。
    【答案】(1)小灯泡L的电阻为12Ω;
    (2)电流表的示数为0.8A;
    (3)当开关S1断开,S闭合,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移到b端时,小灯泡L的电功率为0.48W。
    【解答】解:(1)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根据P=可知小灯泡L的电阻RL===12Ω;
    (2)当开关S、S1都闭合,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移到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Ω,定值电阻和灯泡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
    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则电源电源U=UL=6V,
    通过灯泡的电流IL===0.5A,
    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I1===0.3A,
    电流表的示数I=IL+I1=0.5A+0.3A=0.8A;
    (3)当开关S1断开,S闭合,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移到b端时,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I′===0.2A,
    小灯泡L的电功率P灯=I′2RL=(0.2A)2×12Ω=0.48W。
    答:(1)小灯泡L的电阻为12Ω;
    (2)电流表的示数为0.8A;
    (3)当开关S1断开,S闭合,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移到b端时,小灯泡L的电功率为0.48W。
    30.(2023•辽宁)如图为某款水暖电热毯的简化电路图,其中R、R1、R2均为加热电阻。该电热毯具有“调温”和“恒温”两挡,开关接1为“调温”挡,功率变化范围为50W~100W,开关接2为“恒温”挡,功率为33W。电热毯内装有1kg水。[c水=4.2×103J/(kg•℃)]求:
    (1)电热毯在恒温挡时的电流;
    (2)可变电阻R的最大阻值;
    (3)若用最大功率加热,不计热损失,电热毯内水的温度由20℃升高到50℃所用的时间。
    【答案】(1)电热毯在恒温挡时的电流为0.15A;
    (2)可变电阻R的最大阻值为484Ω;
    (3)电热毯内水的温度由20℃升高到50℃所用的时间为1.26×103s。
    【解答】解:(1)由P=UI可得,电热毯在恒温挡时的电流:
    I===0.15A;
    (2)由图可知,当开关接1,滑片在最右端,电路中只有R2接入电路,为调温挡最大功率P高=100W,
    由P=可得,R2===484Ω;
    当开关接1时,滑片在最左端,可变电阻R达到最大值,R与R2串联,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功率最小为P低=50W,由P=可得,R总===968Ω,
    所以可变电阻R的最大阻值:R=R总﹣R2=968Ω﹣484Ω=484Ω;
    (3)水吸收的热量:Q=cmΔt=4.2×103J/(kg•℃)×1kg×(50℃﹣20℃)=1.26×105J,
    因为不计热损失,所以消耗的电能:W=Q吸=1.26×105J,
    由P=可得,电热毯内水的温度由20℃升高到50℃所用的时间:
    t===1.26×103s。
    答:(1)电热毯在恒温挡时的电流为0.15A;
    (2)可变电阻R的最大阻值为484Ω;
    (3)电热毯内水的温度由20℃升高到50℃所用的时间为1.26×103s。
    31.(2023•鞍山)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疾病治疗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图甲为小明同学家的小型电中药锅,其电路简图如图乙所示,通过开关S1和S2的不同接法组合,可以实现三挡加热功能,其中定值电阻R1、R2都是发热电阻,其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已知ρ药液=1.0×103kg/m3,c药液=4.2×103J/(kg•℃)]求:
    (1)锅中的1L药液从25℃加热到35℃,中药液吸收的热量;
    (2)低温挡的功率;
    (3)若该中药锅以中温挡的工作电路给已煲好的药液温热110s,实际消耗的电能为4×104J,则此时电路的实际电压。
    【答案】(1)锅中的1L药液从25℃加热到35℃,中药液吸收的热量为4.2×104J;
    (2)低温挡的功率为220W;
    (3)若该中药锅以中温挡的工作电路给已煲好的药液温热110s,实际消耗的电能为4×104J,此时电路的实际电压为200V。
    【解答】解:(1)药液的体积V=1L=1dm3=1×10﹣3m3,
    由ρ=可知,药液的质量:m=ρ药液V=1.0×103kg/m3×1×10﹣3m3=1kg,
    药液吸收的热量:Q吸=c药液m(t﹣t0)=4.2×103J/(kg•℃)×1kg×(35℃﹣25℃)=4.2×104J;
    (2)由图乙可知,当开关S1闭合,S2接1时,R1、R2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由P=可知,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大,电中药锅处于高温挡;
    当开关S1打开、S2接2时,R1、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由P=可知,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小,电中药锅处于低温挡;
    当开关S1闭合,S2接2时,只有R1工作,电中药锅处于中温挡;
    由表格数据可知,电中药锅中温挡的功率P中=440W,
    由P=可知,R1的阻值:R1===110Ω;
    并联电路中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则高温挡工作时,R2的电功率:P2=P高﹣P中=880W﹣440W=440W,
    由P=可知,R2的阻值:R2===110Ω;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R1、R2的串联总电阻:R=R1+R2=110Ω+110Ω=220Ω,
    低温挡的功率:P低===220W;
    (3)由W=t可知,电路的实际电压:U实===200V。
    答:(1)锅中的1L药液从25℃加热到35℃,中药液吸收的热量为4.2×104J;
    (2)低温挡的功率为220W;
    (3)若该中药锅以中温挡的工作电路给已煲好的药液温热110s,实际消耗的电能为4×104J,此时电路的实际电压为200V。
    32.(2023•丹东)某小汽车的质量为1500kg,轮胎与水平地面总接触面积为0.05m2。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6.9km,消耗汽油0.5kg,已知小汽车匀速直线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1000N。(汽油的热值q=4.6×107J/kg)求:
    (1)该小汽车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2)在此过程中该小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3)该小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答案】(1)该小汽车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3×105Pa;
    (2)在此过程中该小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为6.9×106J;
    (3)该小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30%。
    【解答】解:(1)汽车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
    F=G=mg=1500kg×10N/kg=1.5×104N,
    则汽车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
    p===3×105Pa;
    (2)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
    则牵引力F牵=f=1000N,
    所以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W=F牵s=1000N×6.9×103m=6.9×106J;
    (3)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0.5kg×4.6×107J/kg=2.3×107J,
    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η=×100%=×100%=30%。
    答:(1)该小汽车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3×105Pa;
    (2)在此过程中该小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为6.9×106J;
    (3)该小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30%。
    选择题
    填空题
    实验题
    计算综合题
    合计
    电学综合
    6
    2
    6
    6
    20
    力学综合
    4
    1
    4
    2
    11
    其他综合
    0
    0
    1
    0
    1
    合计
    10
    3
    11
    8
    32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U/V
    0.6
    1
    1.5
    2
    2.5
    电流I/A
    0.12
    0.2
    0.3
    0.4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U/V
    1
    1.5
    2
    2.5
    电流I/A
    0.1
    0.2
    0.3
    0.4
    0.5
    额定电压/V
    220
    额定功率/W
    高温挡880
    中温挡440
    低温挡 _____

    相关试卷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5 湖北卷1(湖北五市共32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5 湖北卷1(湖北五市共32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5湖北卷1湖北五市共32题原卷版docx、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5湖北卷1湖北五市共32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2 辽宁卷2(辽宁五市共3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2 辽宁卷2(辽宁五市共30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2辽宁卷2辽宁五市共30题原卷版docx、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42辽宁卷2辽宁五市共30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39 吉林卷(吉林近二年共32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39 吉林卷(吉林近二年共32题)(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39吉林卷吉林近二年共32题原卷版docx、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压轴培优训练挑战39吉林卷吉林近二年共32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