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下册二 过秦论优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下册二 过秦论优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总结与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1课时(45分钟)
授课对象:中职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过秦论》的内容与核心思想,掌握文章结构与文言知识。
分析贾谊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从历史中提炼规律,结合文本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历史兴亡的规律,树立忧患意识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秦灭亡的原因及贾谊的逻辑分析。
熟悉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句式及翻译技巧。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论证逻辑,理解贾谊借古讽今的深意。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预习秦灭亡历史背景,了解贾谊生平与思想主张。
2.资源准备:制作课件,准备相关音频及翻译练习,梳理重点文言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以问题引导:“秦朝为何在统一六国后迅速灭亡?”引出课文主题,并简介作者贾谊及其创作背景。
2.初读课文
目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逐段朗读并翻译课文,结合注释梳理基础文言知识。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结构:
1.第一段:秦之强大。
2.第二段:秦之灭亡原因。
3.第三段:总结历史教训。
3.深度解读
第一段:分析秦的强大及统一成就。
重点分析“奋六世之余烈”的含义,体会文章气势。
第二段:剖析秦亡原因。
探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深意。
第三段:总结历史教训。
讨论贾谊对统治者的警示作用。
4.文言知识梳理
虚词:
而:表因果、转折等关系,如“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以:表凭借,如“以攻取之外”。
词类活用:
烈:名词作动词,意为发扬余威。
施:动词使动用法,使施行。
特殊句式:
判断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倒装句:“得志于天下者。”
5.翻译训练
重点翻译句子:
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6.课堂讨论与拓展
秦的灭亡与当前社会有哪些启示?结合历史与现实展开小组讨论。
二、总结与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归纳秦灭亡的教训及文章主旨:统治者应重视仁政,避免“以力治国”的弊端。。
2.布置作业:
1.翻译练习:翻译选段,并提炼段落主旨。
2.思考题:结合《过秦论》,探讨“以力服人”与“以德服人”哪个更长久?
板书设计
课题:《过秦论》——贾谊
1.文章结构:
第一段:秦之强大
第二段:秦之灭亡原因
第三段:历史教训
2.文言知识:
虚词:“而”“以”
词类活用:“烈”“施”
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
3.核心思想:
秦亡教训:仁政的重要性
借古讽今:警醒统治者
三、教学反思
是否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以史为鉴”?
文言知识的讲解是否贴合学生实际?
小组讨论是否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拓展模块上册(2024)二 “友邦惊诧”论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课文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第一单元*人应当坚持正义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上册(2024)二 “友邦惊诧”论优秀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自主检测,政府谬论与鲁迅批驳,文章发表与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