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应用与推理,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措施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裁剪熔喷布制作口罩B. 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C. 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D. 喷洒医用酒精杀菌
【答案】D
【解析】
【详解】A、裁剪熔喷布制作口罩只是裁剪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体温计汞柱测体温时上升,是由于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间隔变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喷洒酒精消毒,是利用酒精与病毒中蛋白质发生反应,使其变性,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2. 空气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
B. 在空气成分中,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C.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D.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物指数的气体主要包括SO2、NO2、CO2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是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B、在空气的成分中,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但是特殊情况下,稀有气体也能与其他物质反应,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符合题意;
D、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倾倒药品
C. 过滤D. 加热液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不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取150mL的液体,然后加热,需要的仪器有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铁架台(带铁圈)、⑦陶土网、⑧胶头滴管、⑨量筒
A. ①③④⑦⑨B. ②④⑥⑦⑧⑨C. ①③④⑦③⑨D. ④⑤⑥⑦⑧⑨
【答案】B
【解析】
【详解】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需要⑧胶头滴管、⑨量筒;
加热150mL的液体,液体较多,使用②烧杯,烧杯需要垫⑦陶土网加热,需要使用⑥铁架台(带铁圈)固体,使用④酒精灯加热。
所以需要仪器②④⑥⑦⑧⑨,故选B。
5. 2022年北京冬奥会完美谢幕,运动会期间下列做法从微观角度解释不合理的是
A. 奥运村中日常消毒一一消毒液挥发,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开幕式上舞台云雾一一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C. 运动场上用水造冰一一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D. 氢能公交车出行一一氢气燃烧,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奥运村中日常消毒,因为消毒液挥发,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
B、开幕式上舞台云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发生改变,正确;
C、运动场上用水造冰,温度降低,但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错误;
D、氢能公交车出行,氢气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正确。
故选C。
6. 下列各项为小明同学记录的物质燃烧现象,不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烟
C.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答案】A
【解析】
【详解】A、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该选项描述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选项描述正确;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选项描述正确。
故选A。
7. 小亮在整理归纳化学反应类型时,发现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关系符合如图,则阴影部分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以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但是不是物质与氧的反应,不是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2021年12月9日,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为全球青少年进行了太空授课。空间站主体用到了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的钛合金。钛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值为10B. 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
C. 钛是一种非金属元素D. 钛原子的质子数为47.9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22=2+8+x+2,x=10,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9,不符合题意;
C、由“金”字旁可知,钛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22,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含有钙、镁化合物的水一定是硬水
B.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D. 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软水,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符合题意;
D、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张磊同学编写的以“找不同”为主题的手抄报中有如下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 不同温度下同一物质体积不同是因为分子大小不同
B. 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C. 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
D. 碳元素和氧元素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不同温度下同一物质体积不同,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分子的大小相同,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和水均是由H、O元素组成,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C、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氧气中的氧气浓度比空气中氧气浓度大,说明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不符合题意;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碳元素和氧元素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原子不能运动
B. 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C. 不同种类的原子,不能够相互结合成分子
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合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如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氧两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2. “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其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从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错误的是
A. 该图能反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B. 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
C. 该图能反映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前为二氧化氮分子、一氧化碳分子,反应后为二氧化碳分子,氮分子,共四种分子,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为二氧化氮分子和一氧化碳分子,反应后为二氧化碳分子、氮分子,能反映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有1~ 2个选项符合题意,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空气B. 过氧化氢C. 高锰酸钾D. 液氧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D、液氧是液态氧气,由氧分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AD。
14.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四氧化三铁是由Fe、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铁生锈与动植物的呼吸均是物质与氧气进行的反应,且进行的很慢,均属于缓慢氧化,符合题意;
C、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由“石”字旁可知,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试管可直接加热,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应垫上陶土网加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全国人民的心,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 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湘江
B. 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保卫蓝天
D. 废旧电池随意丢弃
【答案】AD
【解析】
【详解】A. 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湘江会造成水体污染,故A错误;
B. 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既能节约化石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保护环境,故B正确;
C.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能保护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减少自然灾害发生,制造氧气,保卫蓝天,能保护环境,故C正确;
D. 废旧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应集中回收,故D错误。
故选:A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2分)
16.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
氩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稀有气体,密度为1.781kg/m3,比空气大。其沸点为-185.7℃。氩气是目前工业上应用很广的稀有气体。它的化学性质十分不活泼,既不能燃烧,也不助燃。
氩气的主要用途:①保护气体:用作电弧焊接(切割)不锈钢、镁、铅和其它合金的保护气体。②照明:放电时氩发出紫色辉光,用于照明技术和填充日光灯、光电管、照明管等。③酿酒保护:在酿酒的过程中,填充啤酒桶,以避免啤酒桶里的原料被氧化成乙酸。
(1)请写出氩气的物理性质:______(任写一点即可)
(2)氩气能作为保护气体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沸点为-185.7℃
(2)氩气化学性质十分不活泼
【解析】
【小问1详解】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沸点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氩气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沸点为-185.7℃;
【小问2详解】
氩气化学性质十分不活泼,故可作保护气。
17. 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药品的节约和实验的成功。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指明用量,只需取______即可。
(2)小明同学正确称量15.3g食盐过程中,指针偏向右边,他应该______。
【答案】(1)1~2mL
(2)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解析】
【小问1详解】
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指明用量,只需取1~2mL即可;
【小问2详解】
小明同学正确称量15.3g食盐过程中,指针偏向右边,说明药品质量偏小,应继续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18. 水是生命之源,青少年每天应保证充足的饮水,水同时也是我们实验时重要的物质。
(1)净化水的方法有①吸附,②过滤,③沉降,④蒸馏,⑤杀菌。在吸附操作中加入______去除颜色和气味。
(2)空间站是利用电解制氧系统来制取氧气,请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实验室可以用水来吸收某些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写出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答案】(1)活性炭 (2)
(3)
【解析】
【小问1详解】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故在吸附操作中加入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小问2详解】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9.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如氯化钠是由Na+和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如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②硒(Se)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山药等食物中富含硒元素。硒(Se)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________相同。
【答案】(1)Cl- (2) ①. 得到 ②. 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
【小问1详解】
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是由Na+和Cl-构成的。
【小问2详解】
①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容易得到2个电子。
②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故硒原子中,x=34-2-8-18=6,硒元素与氧、硫元素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四、应用与推理(本大题共2小题,文宇表达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3分)
20. 如下图是以经过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的空气为原料生产尿素的流程(部分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有关问题:
(1)①中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氮气、氧气,该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3)氨气液化可得液氨。根据③分析,氢气、氮气和氨气三种气体中,氨气沸点比氢气和氮气的沸点都要______(填“高”或“低”)。
(4)该流程①中若要制得143g氧气(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3g/L),理论上需要空气的体积为______。(空气中氧气体积按五分之一计算)
【答案】(1)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无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 (2)氮气、氢气 (3)高
(4)500L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中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氮气、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无新物质生成,故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氮气、氢气;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经过降温分离,得到氮气、氢气和液氨,说明氨气的沸点比氢气和氮气的沸点都要高,氮气和氢气的沸点低,故先分离出来;
【小问4详解】
理论上需要氧气的体积为:143g÷1.43g/L=100L,需要空气的体积为:100L÷=500L。
21. A~F都是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物质,B、F为黑色粉末,E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C→E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答案】(1)H2O (2)
【解析】
【分析】E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单质,可推出E为氧气,B、F为黑色粉末,E能转化为F,可推出F为四氧化三铁,C能与B转化为E,A能与B转化为E,可推出B为二氧化锰,A能转化为D,D能与E相互转化,可推出D为水,则A为过氧化氢,C为氯酸钾,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D为水,化学式为:H2O;
【小问2详解】
C→E的反应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2.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学生实验,请认真观察后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
(2)小周在实验室利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他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在A、B、C、D中选择)
(3)小红同学使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关她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 先在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再检验装置气密性
B. 用D收集氧气前集气瓶内要装满水
C. 为节约药品导管口刚有气泡就开始收集
D.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4)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若选择E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则应先将E装满水,氢气从导管口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答案】(1)集气瓶 (2)CD (3)BD (4)b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②的名称是集气瓶;
【小问2详解】
利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且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发生装置应选C,C装置可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D,故填:CD;
【小问3详解】
A、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加入药品,防止装置漏气,浪费药品,不符合题意;
B、用D收集氧气前集气瓶内要装满水,将装置内空气排尽,符合题意;
C、应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符合题意。
故选BD;
【小问4详解】
若选择E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则应先将E装满水,氢气的密度比水小,氢气从导管口b端进入。
23. 兴趣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无味的液体,经实验员告知原液体可能是:硬水、过氧化氢溶液、酒精或蒸馏水,请你对该液体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液体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①硬水;猜想②酒精:猜想③过氧化氢溶液:猜想④蒸馏水
【讨论交流】(1)大家认为猜想②不合理,其理由为______。
【实验探究】
(2)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帮该组同学完善探究过程,具体操作如下:
【实验拓展】
(3)根据物质不同的性质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实验室发现有三瓶气体,分别是空气、二氧化碳、氧气,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来鉴别:
【答案】 ①. 酒精有特殊气味,而原试剂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②. 肥皂水 ③. 泡沫多、浮渣少 ④. 二氧化锰(合理即可) ⑤.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观察现象 ⑥. 如果燃着的木条继续安静燃烧,说明是空气,如果木条燃烧的更旺,说明是氧气,如果木条熄灭,说明是二氧化碳
【解析】
【详解】讨论交流:
(1)酒精有特殊气味,而原试剂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所以猜想②不合理;
实验探究:
(2)实验结论为猜想①不正确,即不是硬水,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现象为:泡沫多,浮渣少,说明不是硬水;
实验结论为猜想③正确,猜想④不正确,故该溶液是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故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二氧化锰;观察现象,有气泡产生,说明是过氧化氢溶液;
实验拓展:
(3)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继续燃烧,故实验步骤为: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观察燃烧的现象,如果燃着的木条继续安静燃烧,说明是空气,如果木条燃烧的更旺,说明是氧气,如果木条熄灭,说明是二氧化碳。选项
归类
物质或变化或元素或仪器
A
化合物
四氧化三铁、洁净空气
B
缓慢氧化
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
C
非金属元素
金元素、碳元素
D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烧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少量______振荡,观察现象
______
猜想①不正确
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______;观察现象
有气泡产生
猜想③正确,猜想④不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______
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情境分析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 Fe~56,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