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黑龙江省绥化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黑龙江省绥化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绥化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35×2)
    1. 解释海滨地区风向的昼夜变化主要运用( )
    A. 地转偏向力原理 B. 热力环流原理
    C. 大气垂直分层原理 D.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答案】B
    【解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不同时间的气温差异,进而影响不同时间的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改变,从而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改变,近地面水平方向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风向的昼夜变化,因此海滨地区风向的昼夜变化化主要是运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与地转偏向力原理、大气垂直分层原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直接关系不大,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下列措施中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是( )
    A. 提高建筑物高度 B. 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C.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D. 增大市区道路密度
    【答案】C
    【解析】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可降低市区的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正确;扩大中心城区面积、增加城市建筑物高度、增加市区道路密度,这些只能增加市区的温度,增强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所以ABD错。故选C。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3日13点左右,太阳表面相隔数十万公里的不同位置几乎同时发生了四次罕见的耀斑爆发,共同覆盖了太阳表面三分之一的面积。此次同时有四个耀斑爆发,在人类观测史上尚属首次。完成下面小题。
    3. 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中的(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对流层
    4. 太阳耀斑爆发对地球带来的可能影响不包括( )
    A. 指南针失灵 B. 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 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D. 全球许多地方出现地震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上,B正确;光球层上太阳活动为太阳黑子,日冕层上为太阳风,对流层为地球大气结构,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扰乱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极地附近产生极光等,ABC不符合题意;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太阳活动与地震关系不大,D符合题意。故选D。
    5. 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B.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
    C.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从而使得水往低处流
    D. 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
    【答案】D
    【解析】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A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使地球外部温度升高,B错误。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地震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C错误。太阳辐射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到达地面,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D正确。故选D。
    美国“旅行者2号”探测器观测木星和土星后继续向太阳系边缘飞行,又观测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下图是太阳系模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旅行者2号”探测器观测的四个行星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⑤⑧ C. ④⑤⑥⑦ D. ⑤⑥⑦⑧
    7.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
    ②中秋节时的月亮
    ③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坠落的陨石
    ④天空中飞行的飞机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结合太阳系模拟图可知,⑤为木星,⑥为土星,⑦为天王星,⑧为海王星,根据题意,D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坠落于地表的陨石和天空中的飞机属于地球的附属物,不能称为天体,③④错误,ACD错误;而彗星、流星体、月球、星云、恒星等都属于天体,①②正确,B项正确。故选B。
    8. 关于下图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是地月系 B. ②太阳系
    C. ③是河外星系 D. ⑤是可观测宇宙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天体系统相关知识可知,①为地月系,②为太阳系,③为银河系,④为河外星系,⑤为总星系,说法错误的是C,故选C。
    9.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 全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 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
    C. 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 D. 大气圈全部、水圈上部、岩石圈全部
    【答案】B
    【解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 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是( )
    A. 内部岩石的坚硬程度 B.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C. 岩浆活动的强弱程度 D. 组成物质的温度变化
    【答案】B
    【解析】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且速度较慢,纵波可在固、液、汽三态中传播且速度较快,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地球内部圈层,B正确;内部岩石的坚硬程度、岩浆活动的强弱程度、组成物质的温度变化都不是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ACD错误。故选B。
    11. 2022年3月13日,韩国庆尚北道蔚珍郡的山火在历经9天扑救工作后,主要火势被扑灭。韩国政府运用GIS辅助灭火,可以( )
    A. 寻找着火点位置 B. 计算火灾损失
    C. 模拟林火蔓延趋势 D. 实时监控火情
    【答案】C
    【解析】GIS主要应用于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能够模拟林火蔓延趋势,辅助灭火,C正确;寻找着火点是GPS的功能,A错误;计算火灾损失不是辅助灭火,B错误;监控火情是RS的功能,D错误。故选C。
    12. 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又受到环境的制约,其原因是环境的组成要素中( )
    A. 土壤是决定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B. 气候是决定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C. 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叶子小而细尖,叶面有蜡层
    D. 莲是生长在北方的水湿环境中的植物,它柔嫩、叶子硕大、根系不发达
    【答案】B
    【解析】气候是决定植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A错误,B正确;热带雨林地区的植被全年呈深绿色,叶片宽大,无明显的季相变化,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有茎花现象,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林中常有绞杀植物附生,C错误;莲主要分布在南方,D错误。故选B。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成功,5天后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此次探月旨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本并返回,这些样本为科学家研究月球背面与正面之间的差异提供了重要数据。下图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后,其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
    A. 银河系 B. 可观测宇宙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14. 嫦娥六号所探测的天体( )
    A. 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B. 属于类地行星
    C. 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D. 自身能发光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后,位于月球上,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嫦娥六号探测的天体是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C正确。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A错误。月球是卫星,B错误。月球自身不能发光,D错误。故选C。
    15. 2024年9月17日16时33分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43.72°N,88.26°E)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32千米,在昌吉、吐鲁番等地有震感。此次地震的震源可能位于( )
    A. 地壳 B. 软流层 C. 地幔 D. 地核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32千米,地壳平均厚度是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9~41干米。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A正确;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属于地幔一部分,BCD错误。故选A。
    16. 崆山白云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境内,距北京约400km。崆山白云洞是全球同纬度最大的溶洞,洞内四季恒温17℃,充满了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石钟乳、石笋、石幔、石帘、石瀑布、石帘花等碳酸岩景观。下图为崆山白云洞内局部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形成图示①地貌景观的岩石( )
    A. 遇水可溶性较差 B. 在我国贵州分布面积较少
    C. 受温度变化影响,易沉淀 D. 与峰林地貌岩石类型不同
    【答案】C
    【解析】形成图示①地貌景观的岩石是可溶性岩石,遇水可溶性较好,A错误;该地理景观是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景观,而喀斯特地貌在我国贵州分布较多,B错误;该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受温度变化影响,易沉淀,C正确;峰林地貌一般也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岩石与溶洞的岩石类型相同,D错误。故选C。
    读两种地貌示意图,回答问题。
    17. 图一所示地貌为( )
    A. 喀斯特地貌 B. 河流地貌
    C. 海岸地貌 D. 风蚀地貌
    18. 图二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风力沉积 D. 流水沉积
    【答案】17. D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一所示地貌为风蚀蘑菇,属于风蚀地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二所示地貌为沙丘,沙丘的形成原因是风力沉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年5月我国珠峰科考13名登山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并完成了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下图为考察人员登顶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9. 考察人员都佩戴墨镜,主要考虑到考察地( )
    A. 太阳辐射强 B. 大气能见度高
    C. 风力作用强 D. 积雪反射率高
    20. 在珠峰峰顶,便携式定位接收机获取的位置数据来自( )
    A.地理信息系统 B. 卫星遥感技术
    C.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 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答案】19. D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墨镜的作用是为了保护眼睛,冰川分布地区海拔较高,太阳辐射强,应戴遮阳帽遮阳,该区域太阳辐射强,积雪广布,积雪反射率高,会直接导致到达考察人员眼睛内的辐射强,容易发生“雪盲”,必须戴墨镜保护眼睛,与该地太阳辐射强相比,积雪反射率高对眼睛的伤害更大,D正确,A错误;大气能见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但这不是带墨镜的主要原因,B错误;戴墨镜主要不是抵御大风,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不能提供位置信息,A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导航、定位的功能,可以为便携式定位接收机提供位置的相关信息,C正确;卫星遥感技术是的功能是遥感监测,不能提供位置信息,B错误;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是预报灾情的,不能提供位置信息,D错误。故选C。
    21.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
    A. 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
    B.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C.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D.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
    【答案】D
    【解析】对流层上冷下热,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高处不胜寒”说明距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热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大气环境组的科考队员们放飞的气象探空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上升至三万米高空,获取了大气层相关数据,用于分析和研究。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 )
    A. 气压不断降低 B. 气温先升后降
    C. 氧气含量升高 D. 水汽含量增多
    23. 此次气象探空气球上升至最大高度时所处的大气层( )
    A. 存在若干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B. 气流运动较平稳,利于航空飞行
    C. 水汽杂质含量高,天气现象多变 D. 臭氧的含量最高,大气密度最小
    24. 探空气球上升过程中所经过的大气层的特点是( )
    A. ①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可以反射无线电波
    B. ①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对流运动很少
    C. ②层水汽和杂质较多,雨雪等天气现象多发
    D. ②层含有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
    【答案】22. A 23. B 24. D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材料探空气球上升到三万米高空,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A正确;气温先降低后升高,B错误;氧气含量降低,C错误;水汽含量减少,D错误。该题选A。
    【23题详解】
    此次实验探空气球上升至最大高度为3万米,即30千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处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气温向上递增,则不易产生对流,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运动平稳,利于航空飞行,B正确;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不在此次气象探空气球上升至最大高度时所处的大气层,A错误;受重力影响,水汽杂质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平流层天气现象稳定,C错误;平流层臭氧含量高,但大气密度比高层大气大,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根据高度和气温垂直变化特征判断,图中①层为对流层,而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A错误;①层为地球大气的最底层,应为对流层,对流层水汽和杂质较多,且对流运动显著,因此雨雪等天气现象多发,BC错误;②层是平流层,含有臭氧层,可以强烈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D正确。该题选D。
    25. 采用塑料大棚栽种农作物,利用的原理主要是( )
    A. 大气热力环流 B. 大气的保温作用
    C. 大气削弱作用 D. 大气热力性质
    【答案】B
    【解析】采用塑料大棚栽种农作物,主要是利用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使得大棚内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改善了大棚内的热量条件,B正确;大气热力环流主要是地面受热不均所导致,塑料大棚的发展与其无关,A错误;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塑料大棚到达棚内,并未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且大气的削弱作用会使温度降低,C错误;采用塑料大棚栽种农作物,与大气热力性质无关,D错误。故选B。
    26. 海洋中上下层水温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称为海水温差能(或海洋热能)。人类利用它可以发电,且温差越大,发电量越多。下图示意太平洋某经线上①、②、③、④海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表层海水密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④②① D. ④③②①
    【答案】D
    【解析】影响海水密度主要因素是温度、盐度和深度,其中影响表层海水密度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小,从图中可知:四海域表层水温是①>②>③>④,推测海水密度是④>③>②>①,D正确,ABC错。故选D。
    阅读漫画,回答下面小题。
    27. 若下图为该船舶的航行线路图,此时,该船到达的海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8. 若船舶的载重量不变,吃水最深的海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9. 整个航程中,海洋表层温度最低的海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7. C 28. D 29. A
    【解析】
    【27题详解】
    漫画中人物说“快到加勒比海岸了”,海域③是加勒比海,C对,ABD错。故选C。
    【28题详解】
    海水盐度由赤道向两极增大,海域④位于赤道附近,且位于亚马孙河口,因有亚马孙河的大量淡水汇入,密度最小,浮力最小,船舶吃水最深,D对,ABC错,故选D。
    【29题详解】
    海洋表层温度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海域①纬度位置最高,太阳辐射最少,海水温度最低,A对,BCD错,故选A。
    30.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 )
    A. 地热能 B. 核能
    C. 潮汐能 D. 太阳辐射
    【答案】D
    【解析】太阳辐射使水体蒸发,形成水蒸气进入大气中,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凝结成水滴,形成云层,之后水滴受到重力作用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因此水循环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D正确;水循环的能量并非来自地热能、核能以及潮汐能,ABC错误。故选D。
    受黄河中游强降雨影响,自8月11日8时起,河南黄河段已启动2024年第3次防洪运行机制,小浪底、西霞院水库按每秒3000立方米下泄。下图示意水循环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图中①、⑤、⑧分别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蒸发、地下径流、降水 B. 降水、地表径流、下渗
    C. 蒸发、地下径流、植物蒸腾 D. 降水、下渗、植物蒸腾
    32. 小浪底、西霞院水库泄洪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② B. ④ C. ⑧ D. ⑨
    33. 为避免强降雨造成城市内涝,河南黄河段沿线城市应大力改善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② B. ③、④ C. ⑧、⑨ D. ④、⑨
    【答案】31. C 32. B 33. D
    【解析】
    【3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和⑦表示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和⑥表示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⑤表示地下径流,⑧表示植物蒸腾,⑨表示下渗,ABD错误,C正确。故该题选C。
    【32题详解】
    小浪底、西霞院水库进行泄洪,直接影响水库的水量和下游河道径流量,故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④),B正确;而对水汽输送(②)、植物蒸腾(⑧)和下渗(⑨)等环节影响不大,ACD错误。故该题选B。
    【33题详解】
    为避免强降雨造成城市内涝,河南黄河段沿线城市应积极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改善地表径流(④)流动和下渗(⑨)的通畅性,增强排放能力,避免地表径流汇集形成内涝,ABC错误,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能正确反映海陆间循环过程的是( )
    A. a→e→c→g B. e→b→c→d C. c→a→b→d D. d→a→b→c
    35. 水循环中的( )
    A. a环节的主要动力是季风 B. b环节集中在夏季
    C. 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 d环节为水汽输送
    【答案】34. D 35. C
    【解析】
    【34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d为海洋水蒸发,a为水汽输送,b为降水,c为地表径流,所以能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d-a-b-c,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35题详解】
    a环节为水汽输送,不同地区水汽输送的动力不同,我国东部主要是通过夏季风,A错误;b环节为降水,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同,B错误;b环节为降水,c环节为地表径流,二者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C正确;d为海洋水蒸发,D错误,所以选C。
    第Ⅱ卷(非选择)
    二、综合题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
    (1)读图中字母ABC中,代表海水温度的是____(填字母),代表海水盐度的是____(填字母),代表海水密度的是____(填字母)。
    (2)图中C线中数值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出现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____。
    (3)图中C线数值在北纬60度比南纬60附近____(选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
    【答案】(1)A C B
    (2)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少,气温高,蒸发大
    (3)低 北纬60度附近有陆地淡水注入
    【解析】
    【小问1详解】
    全球海水的温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读图分析,A曲线表示海水的温度。全球海水的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C曲线表示海水的盐度。B代表海水密度,由低纬向高纬增加。
    【小问2详解】
    南北回归线附近为副热带海区,所处的纬度较低,水温较高,蒸发量大,而降水较少,所以盐度最高。
    【小问3详解】
    C曲线表示海水的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北纬60度附近陆地面积大,有大量的陆地淡水注入,稀释了海水,使盐度降低。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地表受热均匀时某区域的垂直剖面图。
    (1)当A地接受热量较多,B、C两地接受热量较少时,A地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向____运动,在其高空形成____气压;B、C两地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向____运动,在其高空形成____气压。
    (2)高空空气从A流向B、C,A地近地面空气密度变____,形成____气压,B、C两地近地面空气密度变____,形成____气压,近地面空气从B、C流向A。
    (3)这种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____。
    【答案】(1)上 高 下 低
    (2)小 低 大 高
    (3)热力环流
    【解析】
    【小问1详解】
    如图所示,当A地接受热量较多,B、C两地接受热量较少时,A地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会向上升运动,在其高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B、C两地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向下沉运动,在其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小问2详解】
    如图所示,高空空气从A流向B、C,A地近地面空气会密度变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近地面空气会密度变大,形成高气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近地面空气从B、C流向A。
    【小问3详解】
    根据教材知识,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

    相关试卷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共8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七校高一(上)10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七校高一(上)10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