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1 声现象(练习)-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及练习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1 声现象(练习)(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1 声现象(练习)(解析版).docx
    专题01 声现象(练习)(原卷版)第1页
    专题01 声现象(练习)(原卷版)第2页
    专题01 声现象(练习)(原卷版)第3页
    专题01 声现象(练习)(解析版)第1页
    专题01 声现象(练习)(解析版)第2页
    专题01 声现象(练习)(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1 声现象(练习)-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及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1 声现象(练习)-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及练习,文件包含专题01声现象练习原卷版docx、专题01声现象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TOC \ "1-3" \h \u \l "_Tc32311" 模拟基础练 PAGEREF _Tc32311 \h 1
    \l "_Tc20566" 命题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PAGEREF _Tc20566 \h 1
    \l "_Tc28886" 命题点二 声音的特性 PAGEREF _Tc28886 \h 6
    \l "_Tc9711" 命题点三 声音的利用 PAGEREF _Tc9711 \h 10
    \l "_Tc29000" 命题点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PAGEREF _Tc29000 \h 13
    \l "_Tc1022" 真题实战练 PAGEREF _Tc1022 \h 16
    \l "_Tc3979" 重难创新练 PAGEREF _Tc3979 \h 23
    命题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2024·吉林长春·一模)如图所示,是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展示的世界上最早可吹奏的乐器——贾湖骨笛,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关于笛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笛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我们听到的笛声是超声波
    C.笛声是由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D.按住不同的笛孔吹出的笛声音色不同
    【答案】C。
    【解析】A.笛声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错误;
    B.我们听到的笛声不是超声波,超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是听不到的,故B错误;
    C.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按住不同的笛孔,笛管内的空气柱长度不同,吹出的笛声音调不同,故D错误。故选C。
    2.(2024·贵州铜仁·一模)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而产生的
    B.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击钟时,钟振动发出的声音,故A 正确;
    B.在相同的温度下,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 错误;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故C 错误;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 错误。故选A。
    3.(2024·山东菏泽·二模)在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们感觉不到振动的物体不会产生声
    B.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镜片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
    C.人们能感觉到回声的是因为回声和原声之间有时间差
    D.人们能区分鸡牛狗猪等动物的声音是因为这些声音的音调均不同
    【答案】C。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响度大小、是否有介质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听得见;但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故A错误;
    B.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镜片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错误;
    C.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只有回声比原声晚0.1s到达人耳,人才能区分出来,回声和原声的时间差取决于障碍物的距离,距离越远,时间差越大,故C正确;
    D.人们能区分鸡牛狗猪等动物的声音是因为这些声音的音色均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4.(2024·广东·二模)近日,深圳某校选择了民族乐器——埙进入校园,并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埙乐雅集”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按压乐器埙不同的气孔吹奏,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响度
    B.现场能听到乐器埙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C.男女生吹奏埙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D.现场同学用埙吹奏《阳关三叠》产生的声音是噪声
    【答案】B。
    【解析】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所以现场能听到乐器埙发出的声音,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所以男女生吹奏埙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
    D.现场同学用埙吹奏《阳关三叠》时,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错误。故选B。
    5.(2024·山西长治·三模)2024年春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节目震撼上演,如图所示,节目中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被千人齐诵。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现场观众听到的朗诵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朗诵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C.朗诵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D.观众能听出男声和女声是通过响度来辨别的
    【答案】A。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现场观众与演员之间有空气,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故A正确;
    B.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故B错误;
    C.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故C错误;
    D.观众能听出男声和女声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故D错误。故选A。
    6.(2024·广东中山·二模)如图所示是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击鼓表演的情景。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通过 传到现场观众耳中。改变敲击鼓面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
    【答案】振动;空气;响度。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观众听到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3]改变敲击鼓面的力度,鼓面振动幅度变大,振幅大,响度大。
    7.回声
    (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被 回来的现象叫回声。
    (2)人耳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以上时,人耳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原声和回声。当声速为340m/s时,障碍物距人耳至少为 m。
    (3)回声的应用
    ①加强原声: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会觉得声音更 。音乐厅中常用这种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
    ②回声测距: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发出到碰到障碍物反射回声源处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 倍,即,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的传播速度。
    【答案】反射;0.1s;17;响亮;两。
    【解析】(1)[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2)[2][3]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至少0.1s以上,声音从人耳传到障碍物的时间
    由得,人离障碍物的距离s=vt=340m/s×0.05s=17m
    (3)[4][5]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人们由于无法分辨出原声和回声,就会使声音得到加强而觉得更响亮;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发出到碰到障碍物反射回声源处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2倍,即。
    8.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两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具有 。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图是 (选填“甲”或“乙”),这是因为 。
    【答案】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空气;能量;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可以在空气传播;乙;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1)[1][2][3]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具有能量,能对外做功。
    [4]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运用了转换法。
    [5]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音叉振幅增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说明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6]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7][8]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敲击时,甲中音叉振动,将乒乓球弹开,乙中右边音叉振动,但左边音叉不能振动,不能将乒乓球弹开,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命题点二 声音的特性
    9.(2024·河北张家口·二模)如图所示是2024年央视春晚开场歌舞《鼓舞龙腾》的精彩瞬间。节目中激昂的节奏,让每一位观众都感受到春节的喜庆,传递着美好的祝愿,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鼓声传播不需要介质
    C.观众能分辨出鼓与其他乐器,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不同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D。
    【解析】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鼓声是由空气作为介质传播的,故B错误;
    C.观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鼓面,鼓面振动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D正确。故选D。
    10.(2024·天津·二模)如图,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小明同学用自己制作的“水瓶琴”进行演奏时,使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色B.响度C.音调D.振幅
    【答案】C。
    【解析】如图,瓶子中装入不同量的水,使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瓶子的振动频率不同,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2024·湖北·一模)2024年央视春晚齐诵《将进酒》,诗乐相和。能辨别不同演员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答案】C。
    【解析】A.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故A不符合题意;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能辨别不同演员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故C符合题意;
    D.频率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2024·江苏徐州·二模)如图所示是战国早期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曾侯乙编钟。演奏时如果想发出响度较大的低音,可以( )。
    A.用较小的力敲击体积较小的钟B.用较大的力敲击体积较小的钟
    C.用较小的力撞击体积较大的钟D.用较大的力撞击体积较大的钟
    【答案】D。
    【解析】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编钟振动产生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的钟,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体积越大,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发出的是低音。所以演奏时如果想发出响度较大的低音,可以用较大的力撞击体积较大的钟。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2024·江苏无锡·二模)如图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关于该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应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是探究响度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C.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色会改变
    D.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会改变
    【答案】A。
    【解析】A.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可以改变钢尺的振动幅度,改变声音的响度,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正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可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音调,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B错误;
    C.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色不变,故C错误;
    D.频率指钢尺振动的快慢,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在振动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距离发声体越来越远,响度会改变,但是音调不变,故D错误。故选A。
    14.有一频率恒定为800Hz不变的声源,当它多次以不同速度匀速靠近静止的接收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不同。下表是接收器接收到该声源以不同速度靠近时的频率:
    (1)分析比较上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当声源靠近接收器时, ;
    (2)请填写表中声源速度为0时的相关数据;
    (3)分析上表数据及相关条件,进一步推理:当一辆鸣笛的警车快速远离路边的行人时,行人听到警笛的音调将 (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答案】声源速度越大,接收频率越大;800;变低。
    【解析】(1)[1] 由题意可知,当物体振动频率不变时,当声源速度增大时,接收频率增大,故当声源靠近接收器时,声源速度越大,接收频率越大。
    (2)[2] 由题意可知,声源频率恒定为800Hz不变,则声源速度为0时接收频率为800Hz。
    (3)[3] 分析上表数据及相关条件,进一步推理:当一辆鸣笛的警车快速远离路边的行人时,距离越来越远,声源速度减小,行人听到警笛的频率变低,故音调变低。
    15.声音(响度)的波形图
    声音的波形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声音的波形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如图所示, 的响度小, 的响度大。
    【答案】甲;乙。
    【解析】[1][2]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相同时间内,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根据图示可知:甲振幅小,故甲的响度小,乙的振幅较大,故乙的响度大。
    16.在学习声学时,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此实验中乒乓球起到放大实验现象的作用,这个研究方法叫 ;
    (2)如果将②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小球 (选填“会”或“不会”)弹起;
    (3)如图③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4)如图④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
    (5)如图⑤水瓶琴,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此时发出声音的主要声源是 选填“空气柱”或“瓶壁和水”)的振动,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选填“高”或“低”)。
    【答案】转换法;不会;能量;慢;低;瓶壁和水;低。
    【解析】(1)[1]用看得见的乒乓球振动来放大看不见的音叉振动,称为转换法。
    (2)[2]由于在月球上处于真空,两个音叉之间无法传声,故左边音叉不会振动,乒乓球不会被弹起。
    (3)[3]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扬声器将能量传递给蜡烛的烛焰,从而观察到烛焰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4][5]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实验发现铜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尺子越不易振动,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5)[6][7]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瓶壁振动带动水振动,故是瓶壁和水是声源;盛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命题点三 声音的利用
    17.(2024·湖南长沙·二模)2024年春晚开场节目《鼓舞龙腾》,寓意龙腾华夏,福满万家,人们用热情的鼓声、欢快的歌舞欢度春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众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了鼓的声音
    B.演员用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C.鼓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舞蹈演员随着鼓声翩翩起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A.乐器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观众主要通过音色辨别是何种乐器,故A错误;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则鼓声的响度不同,故是为了改变鼓声的响度,故B错误;
    C.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舞蹈演员随着鼓声翩翩起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18.(2024·山东东营·模拟预测)下列关于声波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进行诊断,是因为听诊器能增大声源振动幅度,增大响度
    B.倒车雷达的原理就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
    C.通过灵敏的声学仪器接收到的超声波可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城市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周围环境中的噪声
    【答案】B。
    【解析】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的原理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故A错误;
    B.人类仿照蝙蝠发出超声波回声定位的方法发明了雷达,倒车雷达的原理是采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法,故B正确;
    C.灵敏的声学仪器是通过接收到的次声波可以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城市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是通过响度来反映噪声大小的,但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
    19.(2024·黑龙江哈尔滨·二模)关于声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就越高
    B.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丁图:车间的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答案】B。
    【解析】A.如图,拨动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其响度就越大,故A错误;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
    C.音乐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到人耳的,由图知,当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越稀薄,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
    D.声音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丁图: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
    20.(多选)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
    A.鱼儿听到岸上人的脚步声扭头就跑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我们用“土电话”打电话也能听到声音
    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
    【答案】AD。
    【解析】A.鱼儿听到岸上人的脚步声扭头就跑,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和水传播到了鱼的耳中,可以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符合题意;
    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声音通过地面传入士兵耳中,不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
    C.我们用“土电话”打电话也能听到声音,声音通过线传入人的耳中,不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C不符合题意;
    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和水传播到了潜水员的耳中,可以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D符合题意。故选AD。
    21.(2024·河南三门峡·二模)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现场座无虚席,主持人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中当中国代表队入场时,掌声雷动,欢呼声不断。“掌声雷动”用来形容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欢呼声让人感受到现场观众的极大热情,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能量”或“信息”)
    【答案】振动;响度;信息。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主持人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掌声雷动”用来形容声音比较大,声音的响度大。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欢呼声让人感受到现场观众的极大热情,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22.(2024·河南新乡·二模)如图所示,鼓手在表演敲水鼓,鼓声越大,鼓面上水花溅得越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和 有关,激昂的鼓声让人热血沸腾,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振幅;信息。
    【解析】[1]鼓手在表演敲水鼓,鼓声越大,鼓面上水花溅得越高,说明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有关。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激昂的鼓声让人热血沸腾,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命题点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23.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古筝是靠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B.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正在响铃的闹钟铃声逐渐减弱,说明真空能够传声
    C.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低
    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
    【答案】D。
    【解析】A.古筝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故A错误;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变小,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声音的主要声源是瓶壁和水的振动,盛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故C错误;
    D.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
    24.(2024·辽宁沈阳·二模)如图,唢呐是中国传统管乐器,在2024年央视春晚沈阳分会场的表演中,唢呐与钢琴的破壁合作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沈阳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唢呐时主要是空气柱振动发声 B.悠扬的钢琴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唢呐和钢琴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D.激情四射的演奏声一定不是噪声
    【答案】A。
    【解析】A.吹唢呐时主要是空气柱振动发声,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B错误;
    C.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唢呐和钢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所以激情四射的演奏声如果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休息,也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25.(2024·湖北武汉·三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中,手在不同粗细的弦上拨动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色
    B.乙图中,将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即使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C.丙图中,发声的扬声器对准烛焰,烛焰摇曳起来,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通过防止噪声产生的方式控制噪声
    【答案】A。
    【解析】A.手在不同粗细的弦上拨动琴弦,是为了改变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用棉花球塞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可以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利用固体传声(骨传声)的原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发声的扬声器对准烛焰,烛焰会摇曳起来,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通过防止噪声产生的方式控制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26.(23-24八年级上·北京昌平·期中)(多选)对于如图所示的声学现象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将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乙图: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丙图:能从不同乐器的声音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声音音色不同
    D.丁图: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进行工作的
    【答案】AC。
    【解析】A.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可将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A正确;
    B.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所以能从不同乐器的声音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故C正确;
    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工作的,故D错误。故选AC。
    27.(多选)下列各选项依次与图顺序对应,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罩中空气被抽出,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吹笛子时,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从传播途径中防治噪声的
    D.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答案】BD。
    【解析】A.在玻璃罩中放入闹钟,抽出的空气越多,听到的声音越小,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B.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笛子中空气柱的多少不同,发生体振动的频率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正确;
    C.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声源处处理,是属于在声源处防治噪声,故C错误;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BD。
    1.【中考新考法】(2024·山西)如图所示为科技小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时,试管中金属丝和空气被加热,堵住或松开塑料管上不同的孔能发出不同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琴声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按压不同的孔可以改变音色
    【答案】C。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火焰琴”的琴声是由塑料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琴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
    D.按压不同的孔,振动的空气柱长短不同,因此物体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故选C。
    2. (2024·湖北)宋代苏轼在《琴诗》中问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的琴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
    A. 琴弦B. 匣子C. 指头D. 耳朵
    【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苏东坡的诗句中以设问的形式说明“声音不是在琴弦上,不是在指头上,而是手指拨动琴弦使弦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4·四川宜宾)“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教室里传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歌声,小明一听便知道是小英在唱歌。他能确定是小英,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答案】C。
    【解析】AD.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D不符合题意;
    B.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小明通过唱歌的声音能确定是小英,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故C符合题意。故选C。
    4.(2024·山东临沂)5月25日,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临沂市部分学校开展了人工智能进校园活动。如图所示,同学们与智能机器人交流互动时,机器人的声音( )。
    A.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在气体中传播得最快D.音调的高低与振幅有关
    【答案】B。
    【解析】A.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符合题意;
    C.相同温度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2024·甘肃白银)“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关于蝉叫声和鸟鸣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蝉叫声和鸟鸣声是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C.鸟鸣声响度大,所以鸟鸣声传播得更快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大
    【答案】B。
    【解析】A.蝉叫声和鸟鸣声是由蝉的发声器(发音膜)和鸟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是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的,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故选B。
    6.(2024·四川达州)自然界中万物生灵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其中声音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人都能听到
    B.我国“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出舱后,在太空中仍能通过声音直接交流
    C.常见医用设备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获取人体内部脏器信息的
    D.广场上的噪声监测仪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是如果声音的频率不在人耳听觉范围内、声音无法传播、响度不足等现象,那么人耳是听不到的,故A错误;
    B.出舱后,太空中处于真空状态,而真空不能传声,故不能通过声音直接交流,故B错误;
    C.B超是利用超声波能够穿透人体皮肤组织来获取内脏信息的,故C正确;
    D.噪声监测仪只能显示目前的声音分贝数,但并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
    7.(2024·山东烟台)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乐器,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悠扬的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声的音调不同
    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通过钟声判断钟是否破损,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B。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钟时,钟振动发声,故A错误;
    B.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声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正确;
    C.敲钟时,用力越大,响度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
    D.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
    8.(2024·甘肃武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关于蝉叫声和鸟鸣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蝉叫声和鸟鸣声是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 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C. 鸟鸣声响度大,所以鸟鸣声传播得更快
    D. 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大
    【答案】B。
    【解析】A.蝉叫声和鸟鸣声是由蝉的发声器(发音膜)和鸟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是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的,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故选B。
    9.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古筝,用古筝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古筝通过弦的振动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
    B. 快速拨动弦时,发出的声音在温度不变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变大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D. 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答案】A。
    【解析】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古筝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频率无关,所以快速拨动弦时,发出的声音在温度不变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变,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弦的振幅,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故D错误。故选A。
    10. (2024·黑龙江龙东)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振动得越快,响度越大
    B. 听不到闹钟铃声,真空不能传声
    C. 物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 倒车雷达,声传递能量
    【答案】B。
    【解析】A.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错误;
    B.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如果玻璃罩内没有空气,听不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
    C.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倒车雷达利用的是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
    11. (2024·黑龙江绥化)声音丰富了我们的世界,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蝈蝈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敲鼓时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 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 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答案】C。
    【解析】A.蝈蝈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而影响音调的是振动的频率,故B错误;
    C.雷达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
    D.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故选C。
    12.(2024·安徽)“声纹锁”能识别主人说出的“口令”并自动解锁,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口令”却无法让锁打开。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识别主人身份的。
    【答案】音色。
    【解析】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声纹锁运用声纹识别技术,能识别出主人说出的“口令”而自动解锁,声纹体现了声音特性中的音色。
    13.(2024·江苏盐城)在音乐会演奏前,双簧管乐手发出A音,其他乐手都要以这个A音为基准对其乐器进行校音,这是利用了A音的 。双簧管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到观众耳朵。
    【答案】音调;空气。
    【解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在音乐会演奏前,乐队总是按照音乐会的音高调音,所以双簧管乐手发出A音,其他乐手都要以这个A音为基准对其乐器进行校音,这是利用了A音的音调。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双簧管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朵。
    14. (2024·陕西A卷)华阴“老腔”是陕西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者演唱时声音响亮,使远处的观众也能听清。“响亮”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大。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以________为介质传入人耳的。
    【答案】①. 响度;②. 空气。
    【解析】[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坐在远处和近处的观众,他们听到唱词声的响度是不同的,近处的响度大,“响亮”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所以人们听到的唱词是通过空气以波的形式传入人耳的。
    15. (2024·江苏无锡)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悬挂在与抽气机相连的密闭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是闹铃______产生的。用抽气机抽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测,声音不能在______中传播。
    【答案】①. 振动;②. 真空。
    【解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闹钟发出的响声是闹铃振动产生的。
    [2]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测,当玻璃罩内的空气被全部抽走,处于真空状态时,将听不到铃声,即真空不能传声。
    16.(2024·四川南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描写的是琵琶的声音,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琵琶声是由琴弦 产生,转轴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度,进而改变声音的 (“音调”、“响度”和“音色”)。
    【答案】振动;音调。
    【解析】[1]由于一切声音都是由声源振动产生的,所以琵琶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2]转轴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度,则琴弦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改变了,故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7.(2024·云南)某同学计划将自己练琴的房间改造成隔音房间,以免练琴时打扰邻居。方案实施前,她设计实验来测评材料的隔音性能。器材有:一个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毛毡布、泡沫板、闹钟和两个相同的盒子。实验如下:
    (1)用相同的方式把毛毡布、泡沫板分别布置在两个盒子内;
    (2)接下来的操作是: ,读出声级计的示数;
    (3)比较两次声级计的示数,如果 ,则说明泡沫板的隔音性能好。
    【答案】见解析。
    【解析】(2)[1]将闹钟分别放在两个盒子中,将声级计放在盒子外面相同距离处测量,读出声级计的示数。
    (3)[2]如果闹钟置于毛毡布内时,声级计的示数更高,置于泡沫板内时,声级计的示数更低,则说明泡沫板的隔音性能好。
    1.(2024·广东广州·一模)监测器测得发声体发出声音的特性如图甲和图乙所示,由此可知( )。
    A.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不变B.发声体的振幅变大
    C.声音的响度不变D.声音的音调降低
    【答案】A。
    【解析】AD.从图甲可知,频率不变,即每秒振动次数不变,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变,故A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BC.从图乙可知,声音强弱的等级变小,即振幅降低,所以响度变小,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A。
    2.据《昆明教育》报道:“很多爸爸妈妈大概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陪孩子期末复习时,总会控制不住‘洪荒之力’,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自己离练成‘狮吼功’也不远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孩子听到爸妈的“激励”,说明声音传递了能量
    B.孩子能够听到爸妈的声音,说明爸妈的声音频率在20dB到20000dB之间
    C.爸妈运用“狮吼功”,在孩子看来可能是噪声
    D.妈妈是“女高音”,说明她声音的响度大
    【答案】C。
    【解析】A.孩子听到爸妈的“激励”,接收到了爸妈的声音信息,说明声音传递了信息,故A错误;
    B.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孩子能够听到爸妈的声音,说明爸妈的声音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故B错误;
    C.爸妈运用的“狮吼功”对孩子来说,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因此在孩子看来可能是噪声,故C正确;
    D.女高音指的是音调高,妈妈是“女高音”,说明她声音的音调高,故D错误。故选C。
    3.(2024·湖北襄阳·二模)某科技小组利用声呐系统测绘汉江水域水底的形状。当测量船驶过汉江某水平面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水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15s、0.27s、0.13s、0.20s、0.13s。该小组推出该水域水底的大致形状应该是( )。
    A.B.
    C.D.
    【答案】D。
    【解析】根据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无人船经过该江域水平面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水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15s、0.27s、0.13s、0.20s、0.13s,时间越长的位置水底越深,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2024·贵州黔南·二模)小明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对声现象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以下是他绘制的思维导图中的四个部分,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D.
    【答案】D。
    【解析】A.声音的响度与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故A错误;
    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故B错误;
    C.利用声呐可以探测水底的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噪声的强弱用分贝(dB)表示,噪声可以分别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故D正确。
    故选D。
    5.(多选)如图所示,王亚平在“天宫”弹奏古筝,分别拨动古筝的八、十三号弦,用同一设置的相机拍摄到两弦最左摆到b处,最右摆到c处,静止时在a处。测出每振动880次,八号弦用时2s,十三号弦用时4s,则八号弦( )。
    A.从a→c→a过程振动了1次B.响度比十三号弦小
    C.音调比十三号弦高D.频率为880Hz
    【答案】BC。
    【解析】A.以八号弦为例,弦从a→c→a→b→a过程为振动1次,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知,十三号弦振动的幅度比八号的大,则响度比八号的大,故B符合题意;
    C.由题意有,每振动880次,八号弦所用时间比十三号弦的短,则八号弦振动较快,音调较高,故C符合题意;
    D.八号弦的频率
    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C。
    6.(多选)在利用钢尺探究声音的相关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探究音调与频率是否有关,如图操作并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
    B.钢尺露出桌面越短,振动得越快
    C.用力大小不同,钢尺振动的振幅不同,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D.此装置也可以用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要控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
    【答案】ABD。
    【解析】A.要探究音调与频率是否有关,需要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当钢尺露出桌面越短,钢尺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A正确;
    B.要探究音调与频率是否有关,需要控制拨动钢尺的力度相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当钢尺露出桌面越短,钢尺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故B正确;
    C.用力大小不同,钢尺振动的振幅不同,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此装置图也可以用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会看到用力越大,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听到声音越响,由此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D正确。
    故选ABD。
    7.(多选)下列有关声现象中,能改变音调是( )。
    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
    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
    C.改变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
    【答案】BCD。
    【解析】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瓶子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符合题意;
    C.改变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试管中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符合题意;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的振动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8.(23-24八年级上·湖南衡阳·期末)(多选)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音调较低
    B.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小
    C.乙声音的频率超过人听觉的频率范围
    D.15℃空气中,甲的声速等于乙的声速
    【答案】AD。
    【解析】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声音的频率比乙声音的频率低,所以甲音调较低,故A正确;
    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声音的响度要大于乙的响度,因此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故B错误;
    C.乙声音的频率为2100Hz,在人听觉的频率范围之内,故C错误;
    D.15℃空气中,甲的声速等于乙的声速,故D正确。 故选AD。
    9.如图所示,列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在它的正前方B处有一个隧道,列车驶入隧道前,A处必须鸣笛,司机鸣笛1.2s后,在C处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
    (1)列车听到回声时行驶的路程s1是多少?
    (2)鸣笛声从A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C处共经过的路程s声是多少? (v空气=340m/s)
    (3)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s2是多少m?
    【答案】(1)24m;(2)408m;(3)192m。
    【解析】(1)1.2s内列车前进的距离为s1=v2t=20m/s×1.2s=24m
    (2)列车鸣笛后1.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声=v空气t=340m/s×1.2s=408m
    (3)如图所示
    根据图示可得2s2=s声-s1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隧道口距离为
    答:(1)列车听到回声行驶的路程s1是24m;(2)鸣笛声从A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C处共经过的路程s声是408m;(3)列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s2还有192m。声源速度(千米/时)
    0
    18
    36
    54
    72
    90
    接收频率(Hz)
    811.8
    823.5
    835.3
    847.1
    858.8
    声音
    声音强弱等级/dB
    频率/Hz

    100
    600

    80
    2100

    相关试卷

    专题01 声现象(讲义)-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及练习:

    这是一份专题01 声现象(讲义)-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及练习,文件包含专题01声现象讲义原卷版docx、专题01声现象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声现象(讲义)-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声现象(讲义)-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1声现象讲义原卷版docx、专题01声现象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01 声现象(练习)(解析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01 声现象(练习)(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情景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