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著导读分层闯关训练(专练)
专题02《西游记》-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分层闯关训练(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2《西游记》-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分层闯关训练(专练),文件包含专题02《西游记》-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分层闯关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02《西游记》-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分层闯关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分)按照《西游记》中故事情节的发展,选择恰当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石猴——美猴王——(1) ——齐天大圣——(2) ——斗战胜佛
A.孙悟空 B.孙行者
【答案】 A B
【解析】考查名著人物。
石猴因发现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美猴王”。后来他漂洋过海,拜须菩提祖师为师,祖师根据他猢狲的身份,为他取姓为“孙”,又按辈分排到“悟”字,给他取名为“孙悟空”。所以美猴王之后的名称是“孙悟空”。
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后,自封“齐天大圣”。后来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经观音菩萨点化,被唐僧救出,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降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经成功,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所以齐天大圣之后是“孙行者”,最后是“斗战胜佛”。
答案依次为:(1)A.孙悟空;(2)B.孙行者。
2.(3分)《西游记》全书第一部分(第一回至第七回),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 ;第二部分(第八回至第十二回),主要交代了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第十三回至结尾),主要写唐僧 ,路上先后收了三个徒弟,一路历经 难,修成正果。
【答案】 大闹天宫 西天取经 八十一
【解析】考查名著文学常识。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写作手法)的作品之一。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九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据此概括填空。
3.(3分)《西游记》全书共 回,第一部分(第一回至第七回),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 的故事;第二部分(第八回至第十二回),主要写了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生的故事,交代了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第十三回至结尾),主要写唐僧 ,路上先后收了三个徒弟,一路历经 (数字)难,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答案】 一百 大闹天宫 西天取经 八十一
【解析】考查名著文学常识。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小说共一百回,前七回讲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交代唐僧西天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一难,取回真经。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写作手法)的作品之一。
4.(3分)下面是小文同学在阅读《西游记》后制作的读书卡片,请帮她填写完整。
【答案】 唐僧(唐三藏)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 忠勇,憨厚(知错就改、好吃懒做、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等)
【解析】考查把握名著人物和情节。
①空:根据《西游记》“女儿国遇难”这一情节的内容“女儿国国王相中唐僧后,要以身相许,唐僧谢绝了她的好意,最后在孙悟空的设计下连夜离开了女儿国”,这里突出了唐僧的善良以及在西天取经途中不受外界诱惑的坚定意志,由此可知此处的人物应是唐僧,也即唐三藏。
②空:此处所填的情节能体现孙悟空的爱憎分明,忠诚即可。
5.(3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不断翻山越岭,不断修行,最终修成正果。《西游记》里有四座山,翻过才是人生。请根据提示,在相应的位置补充恰当的内容。
【甲】 【乙】
【丙】
【答案】 五行山 翻过火焰山,坚持克难关。 灵山
【解析】考查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的分析。
6.(5分)《西游记》主要围绕 、孙悟空、 、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讲述了他们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小说共 ,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 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交代唐僧 ;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一难,取回真经。
【答案】 唐僧 猪八戒 一百回 大闹天宫 西天取经的缘由
【解析】考查名著中的人物。
7.(4分)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将要以课本剧的形式,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搬上舞台。如果由你出演,你会扮演下面人物中的哪一个?请你接着补充下面内容。
孙悟空 诸葛亮 林黛玉 鲁智深 薛宝钗 贾宝玉 唐僧 刘备
我会扮演 这个角色,这个角色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他/她的性格特点是: 。我还知道与这个人物相关的故事: 、 。
【答案】 示例:孙悟空 《西游记》 孙悟空本领高强,一路降妖除魔,帮助唐僧西天取经。 三打白骨精 三借芭蕉扇
【解析】考查名著中的人物。解答此题,根据题目要求,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指出出自哪部名著,按要求进行填写即可。
8.(5分)《西游记》主要围绕 、孙悟空、 、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讲述了他们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小说共 ,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 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交代唐僧 ;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一难,取回真经。
【答案】 唐僧 猪八戒 一百回 大闹天宫 西天取经的缘由
【解析】考查名著文学常识。《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小说共一百回,前七回讲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交代唐僧西天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一难,取回真经。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写作手法)的作品之一。
9.(8分)填空
(1)《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富想象力的作品,作者是 。书中写了 (填人名)大闹天宫和护送 (填人名)西天取经的故事。
(2)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途中,本领高强、爱憎分明的是 ;憨厚纯朴、知错就改的是 ;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 。
(3)《西游记》不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奇异的神魔世界,也借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斩妖除魔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主题。书中描写的三打白骨精、计盗紫金铃、 、 等故事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
【答案】 吴承恩 孙悟空 唐僧/唐玄奘 孙悟空 猪八戒/猪悟能 沙和尚/沙悟净 示例:三调芭蕉扇 真假美猴王
【解析】考查《西游记》这部名著中的常识内容。
(1)《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妖怪魔法高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2)本领高强、爱憎分明的是孙悟空,如他三次棒打白骨精,前两次让白骨精逃脱,但第三次在土地山神的帮助下,成功杀死了妖怪,使其现出原形,这一行为充分展示了他的本领高强和爱憎分明的特点。憨厚纯朴、知错就改的是猪八戒,如在流沙河一段中,唐僧师徒受阻,猪八戒几次潜入水中勇斗妖怪,保护师傅,展现了他的勇敢和忠诚。此外,在平顶山的故事中,猪八戒以巡山为借口想乘机睡觉,不料被孙悟空识破,但当他被揭穿后,赶紧认错,迅速求饶,展现了他的憨厚和知错就改。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和尚,如他不像孙悟空那样急躁冒失,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他总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都能保持冷静和沉着。在取经路上,他不仅要保护唐僧,还要挑担牵马,承担起许多琐碎的工作。即使在遇到妖魔鬼怪时,他也能保持镇定,尽力保护师父和师兄弟。
(3)其中耳熟能详的故事有许多,如大闹天宫、五庄观偷吃人参果、乌鸡国真假国王、收服红孩儿、真假美猴王等。
10.(3分)结合对《西游记》的阅读,完成下列表格。
【答案】 红孩儿 孙悟空 小白龙(白龙马或玉龙三太子、西海龙王三太子)
【解析】考查名著阅读积累。
由《西游记》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中“菩萨……却又袖中取出一个金箍儿来道:‘这宝贝原是我佛如来赐我往东土寻取经人的金紧禁三个箍儿。紧箍儿,先与你戴了;禁箍儿,收了守山大神;这个金箍儿,未曾舍得与人,今观此怪无礼,与他罢。’”、“菩萨道:‘悟空,走开些,等我念念《金箍儿咒》。’行者慌了道:‘菩萨呀,请你来此降妖,如何却要咒我?’菩萨道:‘这篇咒,不是《紧箍儿咒》咒你的,是《金箍儿咒》咒那童子的。’行者却才放心,紧随左右,听得他念咒”可知,“金箍”是收服红孩儿时的装备;“紧箍”是收服孙悟空时的装备;“禁箍”是收服熊罢怪的装备。故(1)空填写“红孩儿”,(2)空填写“孙悟空”。
由《西游记》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中“师徒两个正然看处,只见那涧当中响一声,钻出一条龙来,推波掀浪,撺出崖山,就抢长老。慌得个行者丢了行李,把师父抱下马来,回头便走。那条龙就赶不上,把他的白马连鞍辔一口吞下肚去,依然伏水潜踪”可知,唐王赠予的白马于盘蛇山鹰愁涧被小白龙吃了。故(3)空填写:小白龙、白龙马或玉龙三太子、西海龙王三太子等。
11.(2分)下面有关《西游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情节,热情赞颂了其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
B.为试探唐僧师徒的取经意志,四位菩萨化身母女假意招他们为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傅,只有八戒中计。
C.《西游记》给读者的启示在于: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无畏地战胜一切敌人。
D.《西游记》描述了师徒四人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结局,作者通过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告诉人们要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打独斗精神。
【答案】D
【解析】考查名著内容。
D.“作者通过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告诉人们要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打独斗精神”错,通过取得真经的结局,告诉人们要有团队精神,团结才能取得胜利;
故选D。
12.(2分)下列对名著《西游记》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想象力的作品之一,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B.《西游记》主要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魔,历经重重困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
C.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被巨灵神打败后,如来佛祖将其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行者。他忠贞不贰,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
D.猪八戒又叫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误投猪胎。他有很多缺点,如好吃懒做、爱占便宜等,但不失忠勇和善良。
【答案】C
【解析】考查名著文学常识和主要内容。
C. 有误,孙悟空大闹天宫不是被巨灵神打败,是二郎神等人捉住了孙悟空,如来佛祖将其压在五行山下。
故选C。
13.(2分)新考法 小吉同学收藏了四枚《西游记》邮票(如下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下列选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闹天宫 ②三打白骨精
③五圣成正果 ④三借芭蕉扇
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
【答案】A
【解析】考查名著常识。
①“大闹天宫”是小说《西游记》中第5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在天庭期间,私自偷吃蟠桃且大闹王母娘娘蟠桃宴,玉帝得知后派天兵天将捉拿,结果火烧雷劈等皆不能损伤悟空,最终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的故事。
②“三打白骨精”出自《西游记》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内容概括: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③“五圣成正果”是小说《西游记》中第100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概括:唐三藏把佛经送回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三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
④“三借芭蕉扇”是小说《西游记》中第59、60回。相关内容: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向第一次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一扇子扇飞,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大战牛魔王,铁扇公主借出芭蕉扇,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向西赶路。
因此排序为:①②④③;
故选A。
14.(2分)下列关于《西游记》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使用的兵器分别是如意金箍棒、降妖宝杖、九尺钉耙。
B.《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C.小说取材于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叙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情节跌宕起伏。
D.“三打白骨精”写白骨精先后变成女儿、母亲、哥哥来欺骗唐僧,被孙悟空一一识破打死,唐僧以为悟空打死了三个无辜的人,因此赶走了悟空。
【答案】C
【解析】考查名著常识。
A.有误,孙悟空使用的兵器是如意金箍棒,猪八戒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耙,沙和尚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
B.有误,《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而不是现实主义;
D.有误,“三打白骨精” 中白骨精先后变成女儿、母亲、父亲来欺骗唐僧;
故选C。
15.(2分)下列对《西游记》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唐僧的徒弟个个本领高强,大徒弟孙悟空会八十一般变化,翻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
B.猪八戒是《西游记》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触犯天条被贬下凡,错投猪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样子。
C.《西游记》故事引人入胜,其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真假美猴王等故事尤为精彩。《西游记》人物个性鲜明,无论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写得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D.唐僧师徒一行历经千难万险修得正果,唐僧、孙悟空分别被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和斗战胜佛。
【答案】A
【解析】考查名著内容。
A.“大徒弟孙悟空会八十一般变化”的表述不正确。大徒弟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
故选A。
16.(2分)下面关于《西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在鹰愁涧收了白龙马,在高老庄收了猪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和尚。
B.孙猴子在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悟空。
C.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菩提祖师,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
D.铁扇公主不借扇子给孙悟空的主要原因是孙悟空请来南海观音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因此而结仇。
【答案】B
【解析】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悟空”是菩提祖师起的名字,唐僧为悟空取名叫“孙行者”;
故选B。
17.(2分)下列关于《西游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勇闯东海龙宫、勾销生死簿、大闹灵霄殿、搅乱蟠桃宴、娶亲高老庄,其反抗精神呼之欲出。
B.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的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C.《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沙僧骗了回去。
D.孙悟空因不满玉皇大帝赐予他的“齐天大圣”官职而反下天界,他兼具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点,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答案】B
【解析】考查名著内容常识。
A.“娶亲高老庄”的是猪八戒,而不是孙悟空;
C.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变成牛魔王骗得真扇后,是被牛魔王所变的猪八戒骗了回去,而不是沙僧;
D.孙悟空是因不满玉皇大帝赐予他的“弼马温”官职而反下天界,而不是“齐天大圣”;
故选B。
18.(2分)下列关于《西游记》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B.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是《西游记》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受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一副钢筋铁骨,又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
C.猪八戒也是《西游记》中深受人们喜爱的角色。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样子。
D.《西游记》中有许多经典故事情节,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子儿、真假美猴王、桃园三结义、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
【答案】D
【解析】考查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掌握。
D.“……其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子儿、真假美猴王、桃园三结义、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表述错误。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情节,不是《西游记》中情节。
故选D。
19.(2分)下列选项对名著《西游记》的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写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B.孙悟空,由开天辟地产生的仙石孕育而生,出生地位于东胜神洲的花果山上,因带领猴群进入水帘洞而被尊为“美猴王”。
C.孙悟空向天庭抢得定海神针铁——如意金箍棒,又去地府强销生死簿。
D.天庭第二次围剿花果山,孙悟空因被太上老君的金刚镯打中头,被二郎神率领六圣擒拿,押上天庭,斩妖台各种刑罚都无法伤到孙悟空分毫,于是太上老君将孙悟空放进八卦炉里炼丹,孙悟空却由此炼成了火眼金睛,逃出八卦炉,大反天宫。
【答案】C
【解析】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C.有误,孙悟空去东海龙宫抢得定海神针铁 —— 如意金箍棒,并非“天庭”;
故选C。
20.(2分)下列《西游记》的回目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②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③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④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A.②④①③B.④①②③C.①④③②D.④②①③
【答案】D
【解析】考查名著情节。
①:第十九回,那怪入洞取出九齿钉耙一悟空大战,当听悟空说为保护唐僧取经过此,那丢下钉耙,跟悟空去拜见唐僧,被取名为猪八戒。三人到浮屠山、逢乌巢禅师,从其处得《心经》一卷。
②:第八回,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净、猪悟能和小白龙;劝化,让他们共保取经人。
③:为第二十七回,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山中妖精,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悟空打死妖精,唐僧大怒,逐走悟空。
④:第一回,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顶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入斜月三星洞,拜见,被收为徒,起名曰。本回为故事开篇,描述孙悟空的诞生,为后文埋下伏笔。
综上所述,回目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④②①③;
故选D。
21.(6分)结合材料,补全对话。
材料一: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罢。”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材料二: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材料三:正寻觅处,只见那路旁边斜着半截儿缰绳。他一把拿起,止不住眼中流泪,放声叫道:“师父啊!我去时辞别人和马,回来只见这些绳!”正是那“见鞍思骏马,滴泪想亲人”。(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读完《西游记》,同学们讨论孙悟空形象。
小渝:读完全书,我才发现原来神通广大的悟空也曾多次流泪。
小庆:是的,但他流泪原因各不相同: 。
小渝:确实如此。这样,作者笔下的孙悟空这一形象既 ,又 。
【答案】 原因:第二回:孙悟空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被须菩提祖师逐出师门时因不舍和迷茫而流泪。第二十七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唐僧赶走时因委屈而流泪。第八十三回:唐僧被妖怪抓走后,孙悟空因担忧而落泪。 本领高超/无所不能的英雄 丰富情感和人性的角色(既有神的特性,又有人的情感)
【解析】考查名著人物和情节。
第一空:在材料一中,须菩提祖师要赶孙悟空离开,孙悟空满眼堕泪问“教我往那里去?”,从这里能看出,他对离开生活学习多年的师门充满不舍,同时对于未来要去哪里感到迷茫,所以此时流泪是因不舍和迷茫。
材料二提到孙悟空被唐僧赶走,结合原著情节,他明明打死的是白骨精,一心保护唐僧却被误解,满心委屈,所以“止不住腮边泪坠”,这次流泪是因遭受误解后的委屈。
材料三描述孙悟空看到半截缰绳,想起师父和马匹,“止不住眼中流泪”,在原著情节里,金鼻白毛老鼠精将落单的唐僧摄走。孙悟空、八戒和沙僧三人回来后,发现师父、行李和白马都不见了,只看到路旁边斜着半截缰绳,孙悟空一把拿起,止不住眼中流泪。唐僧被妖怪抓走,他担心师父安危,因此这次流泪是因为对师父的担忧。
第二空: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拥有七十二变、筋斗云等诸多神通,一路上降妖除魔,面对各种艰难险阻都能凭借自身本领应对,如大闹天宫时,天兵天将都难以将他制服,这些情节充分体现了他本领高超,如同无所不能的英雄。
第三空:通过上述他多次流泪的情节可以看出,孙悟空并非只是一个单纯拥有强大法力的“神”,他也像人一样有不舍、委屈、担忧等丰富情感。他会因被逐出师门而不舍迷茫,因被误解而委屈,因担心师父安危而落泪,这使他的形象更具人性,不再是高高在上、毫无情感的“神”,而是一个既有神的特性又充满人性情感的立体角色。
22.(5分)请任选图一《西游记》三个章回中的一个故事,选取图二中的一个角度,讲述给同学听。
我选章回 ,我选角度 ,我的讲述: 。
【答案】 示例一:我选章回: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我选角度:故事中的丰富想象 我的讲述:这一回里,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真假难辨,从花果山打到天庭,从地府闹到观音菩萨处,各路神仙都难以分辨。最后闹到如来佛祖那里,佛祖说出六耳猕猴的来历,它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还能听声辨物,如此神奇的本领和身世,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且两人一模一样,兵器也相同,打得难解难分,这种想象让故事精彩纷呈,仿佛打开了一个奇幻的世界,让人不禁感叹作者想象力之丰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神奇莫测的神魔世界。
示例二:我选章回: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我选角度:故事中的悬念设置
我的讲述: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派二郎神杨戬去捉拿他。一开始,两人斗智斗勇,不分胜负,让人不禁好奇到底谁能胜出,这就设置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孙悟空和二郎神各自施展神通,变化多端,一会儿孙悟空变麻雀,二郎神就变老鹰;孙悟空变鱼,二郎神就变鱼鹰,双方你来我往,精彩不断,始终让读者的心悬着,不知道这场争斗何时能分出高下,直到最后太上老君用金刚琢偷袭孙悟空,才让二郎神抓住了他,整个过程悬念迭起,紧紧抓住读者的心。
【解析】考查名著阅读。
理解章回故事内容:仔细研读图一中三个章回所对应的故事,即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真假美猴王的故事)、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的故事),明确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和发展脉络。
分析角度内涵:清楚图二中三个角度的含义,“故事中的曲折情节” 强调故事发展过程中的起伏、变化和意外;“故事中的丰富想象”侧重于故事中那些超越现实、充满奇幻色彩的设定和情节;“故事中的悬念设置”关注故事里引发读者或听众好奇心、让其想知道后续发展的元素。
结合两者进行讲述:从三个章回中选择一个故事,再从三个角度中选取一个与之契合的角度,按照所选角度的特点,有条理地讲述故事,突出该角度在故事中的体现。
23.(5分)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那毛女即便回身,转于洞内,对罗刹跪下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拜求芭蕉扇,过火焰山一用。”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浇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口中骂道:“这泼猴!今日来了!”叫:“丫鬟,取披挂,拿兵器来!”随即取了披挂,拿两口青锋宝剑,整束出来。
(1)罗刹女为什么一听到“孙悟空”三个字就怒上心头?
(2)罗刹女不愿借扇给孙悟空,于是引发了一场恶斗,她是怎样退敌的?孙悟空又是用什么办法来应对罗刹女的?
【答案】(1)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罗刹女的儿子红孩儿。
(2)罗刹女用芭蕉扇把孙悟空扇得无影无踪(扇到几万里之外)。孙悟空从灵吉菩萨那里借来“定风丹”。(意思对即可)
【解析】(1)考查名著情节。
罗刹女是红孩儿的母亲,红孩儿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为妖,他想吃唐僧肉,与孙悟空等人发生冲突。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最终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为善财童子,失去了自由,还与家人分离,这让罗刹女对孙悟空怀恨在心。罗刹女心疼儿子,认为是孙悟空导致儿子被观音收走,不能在自己身边,这种母子分离的痛苦和对儿子的思念,使得她将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到孙悟空身上,所以一听到孙悟空的名字就怒火中烧。
(2)考查名著情节。
第一问:罗刹女手持芭蕉扇,这是她的法宝。她用芭蕉扇对着孙悟空一扇,就把孙悟空扇到了五万四千里外的小须弥山。可见芭蕉扇风力巨大,威力非凡,孙悟空根本无法抵挡,只能被扇走,这是罗刹女最主要的退敌手段
第二问:孙悟空被扇到小须弥山后,遇到了灵吉菩萨。灵吉菩萨给了孙悟空一粒定风丹。孙悟空将定风丹噙在口中,再次回到罗刹女处,此时芭蕉扇的风力对他就不起作用了,这为他能继续与罗刹女周旋并战胜她提供了基础。
24.(4分)阅读《西游记》中的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A道:“我也不怪罪你,但只是你去罢。”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菩提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菩提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乙]
你看他忍气别了唐僧。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甲文的菩提祖师和乙文的唐僧分别因为什么原因赶走孙悟空呢?
【答案】菩提祖师:悟空受众人挑唆,在师兄弟面前表演七十二般变化,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
唐僧: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形,唐僧误以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加上八戒挑唆,一怒之下赶走孙悟空。
【解析】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要在通读原著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回目把握其情节。
菩提祖师:《西游记》第二回写悟空技艺渐长,与众人玩耍时被怂恿着玩起来变化之术,惊动了祖师,一怒之下赶悟空下山,并不许他提起师傅的名字。菩提祖师告诫孙悟空:“这个工天,可好在人前卖弄?”可见是因为悟空受众人挑唆,在师兄弟面前表演七十二般变化,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
唐僧: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可知,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后,唐僧误以为孙悟空滥杀无辜,怒而赶走孙悟空。
25.(4分)《西游记》是老少皆宜的经典作品,书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唐僧师徒你最喜欢谁?请任选一个,结合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唐僧 (2)孙悟空 (3)猪八戒 (4)沙和尚
【答案】示例一:我喜欢(1)唐僧 他一颗同情弱者的慈悲善良心。遇见弱者就眼神充满怜悯,以及天生的慈悲;他学识渊博。自由熟读佛经,经常开坛讲法,有知识有修养。他有坚定的信念。他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去西天取经,遇见再大的困难和诱惑,都没有丝毫心动;他用毅力、决心和行动引领着徒弟们坚持往前走,最终取得真经。他是践行理想的英雄,所以我喜欢他。
示例二:我喜欢(2)孙悟空 他不畏强权,敢于挑战,意志坚定,坚韧不拔。他带领众猴子越过水帘,找到安居之处,被奉为花果山水帘洞洞主。他为求长生不老之术,漂洋过海,历经十数年,拜师学艺。他被称为“齐天大圣”,又因反抗不公平待遇大闹天宫。他爱憎分明,有胆有识。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西天取经路上面对重重困难,顽强不屈,百折不回,直到最后胜利。他具有超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洞察一切,头脑清醒。他机灵、诙谐、乐观、豪迈。他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所作所为,给人们树起了一个典型的英雄好汉形象。所以我喜欢孙悟空。
示例三:我喜欢(3)猪八戒 他原是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错被贬下凡。取经路上,他也必不可少。他很幽默,滑稽的言行常常带来欢笑。他忠诚勇敢,在关键时刻会展现出对师父的忠诚和保护能力,如在孙悟空不在时勇敢地保护师父。他直率单纯,行为简单直接,言行一致,不虚伪,不做作,让人感到亲切和放松。他爱享受生活。生活态度较为轻松自在,他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乐观向上。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他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贪吃、好色和懒惰,有弱点,同时也有人性中的善良和勇敢。幽默、纯真和忠诚的猪八戒,我喜欢。
示例四:我喜欢(4)沙和尚 他原是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一时之错被贬下凡。他对命运不抱怨。取经路上,他言语不多,神色沉稳,一直挑担前行,有极大的耐心与坚韧。他心态沉稳,处变不惊。面对强大的妖怪,他既不像孙悟空勇猛直前,也不像猪八戒惊慌失措;他勇敢却不莽撞,懂得适时协助师兄,绝不逞强,尤显镇定自若。他对师傅非常忠诚,对取经信念坚定。无论遭遇多大的艰难险阻和诱惑,从未有过丝毫背叛之心。始终如一地守护着唐僧,不离不弃。他最能团结协作。当孙悟空与猪八戒起争执时,他充当和事佬化解矛盾;遇危险时,他毫不犹豫与众人并肩作战。他甘当配角,为团队成功默默付出。他宽容豁达。猪八戒时有偷懒,孙悟空偶尔急躁,沙和尚却总是以宽容之心对待。默默奉献的沙和尚,我喜欢。
【解析】考查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的能力。可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来写。如写孙悟空,可以围绕其武艺、聪明等来写理由;写唐僧,可以围绕慈悲来写理由;写猪八戒,可以围绕可爱、对师父的态度等来写理由;写沙僧,可以围绕任劳任怨来写理由。也可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人物的表现来说明理由。
26.(6分)读片段,回答问题。
行者辞了灵吉,驾筋斗云,径返翠云山,顷刻而至,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来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抡,孙行者身强善敌。他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巍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那罗刹又扇两扇,果然不动。
(节选自《西游记》第59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有删改)
(1)大圣从灵吉菩萨这借到 (物品名)从而未被扇动。除此以外,灵吉菩萨之前也借了飞龙宝杖给孙悟空,从而帮其降服了 (妖怪名)。
(2)罗刹女所谓“夺子之仇”指的是什么?
(3)孙悟空最后一次是如何拿到芭蕉扇并成功灭火的?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经过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1) 定风丹 黄风怪或是黄毛貂鼠。
(2)孙悟空请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让红孩儿跟在观音菩萨的身边做了善财童子。
(3)悟空在八戒、沙僧以及哪吒等天神的协助下,成功击败了牛魔王,夺得了芭蕉扇。
启示:要善于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只有团结一心,合力出击,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解析】(1)考查名著内容。
第一空:在《西游记》“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情节中,孙悟空第一次借扇被罗刹女(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到了小须弥山。灵吉菩萨给了孙悟空一粒“定风丹” ,孙悟空将其噙在口中,再次面对罗刹女的芭蕉扇扇风时,便能巍然不动。所以第一空应填“定风丹”。
第二空:在黄风岭一难中,黄风怪吹起狂风,孙悟空与之争斗难以取胜。后来,孙悟空变作蚊虫进入妖洞,听闻黄风怪只怕灵吉菩萨。孙悟空去请灵吉菩萨,灵吉菩萨用飞龙宝杖降伏了黄风怪,原来黄风怪是灵山脚下得道的黄毛貂鼠,因偷了清油,下界成精。所以第二空应填“黄风怪” 。
(2)考查名著情节。
罗刹女所谓的 “夺子之仇”指的是孙悟空请观音菩萨收伏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使其不能与家人团聚之事。具体经过如下:红孩儿想吃唐僧肉,于是化作一个被强盗绑在树上的孩童,骗取了唐僧的同情,趁机将唐僧掳进火云洞。孙悟空为救唐僧,与红孩儿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红孩儿会喷三昧真火,孙悟空难以抵挡,请来龙王帮忙也无济于事,反被红孩儿的三昧真火熏得险些丧命。孙悟空无奈之下,只好去请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用玉净瓶的圣水熄灭了三昧真火,又用天罡刀化作莲台,诱红孩儿坐上去,困住了他。最终,观音菩萨收红孩儿为善财童子,让他在身边修行。对罗刹女(铁扇公主)而言,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走,意味着她与儿子从此分离,不能像以前一样团聚,她认为这是孙悟空导致的,所以称此为“夺子之仇”,对孙悟空心怀怨恨,在孙悟空前来借芭蕉扇时,便将这股怨气发泄了出来。
(3)考查名著情节和阅读启示。
孙悟空最后一次拿到芭蕉扇并成功灭火是在与牛魔王激战之时,牛魔王先是变成八戒骗回芭蕉扇,孙悟空与其大战,牛魔王变回原形大白牛,孙悟空也现本相搏斗,接着猪八戒、沙僧前来助战,哪吒三太子及托塔李天王等天神也奉玉帝之命前来围剿牛魔王,哪吒用斩妖剑斩下牛魔王牛角,并用照妖镜照住使其无法逃脱,牛魔王只得交出芭蕉扇,孙悟空拿到芭蕉扇后对着火焰山连扇四十九扇,将大火熄灭,师徒四人得以继续西去。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经过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善于像孙悟空那样运用智慧,不能只靠武力蛮干,要学习他即便三次借扇遇到重重困难和挫折也始终不放弃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还应明白像最后一次借扇时那样,个人力量有限,要团结各方力量,合力才能更有效地战胜困难。
27.(4分)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大闹天宫、大战红孩儿、女儿国遇难、 、 等故事特别精彩,常被改编为戏曲和影视作品。
(2)从上述故事中选一个,简要概括其故事情节。
选 ,这个故事讲的是 。
【答案】(1) 示例:三打白骨精 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
(2) 示例:大战红孩儿 大战红孩儿:唐僧师徒取经路过火云洞,被红孩儿用苦肉计掳走唐僧。孙悟空与红孩儿交战,红孩儿喷出三昧真火,孙悟空不敌,请来龙王降雨灭火,却反被烟熏伤。孙悟空又去请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用玉净瓶的甘露熄灭了三昧真火,并用金箍儿收服了红孩儿,让他做了善财童子,唐僧师徒得以继续西行。
【解析】(1)考查名著内容。
(2)考查名著内容概括。
从上一小题的故事情节中任选其一,概括情节即可。如:为了扇灭火焰山的火焰,孙悟空找铁扇公主三调芭蕉扇。一调芭蕉扇时,孙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里翻腾,最终得到了一把假扇。二调芭蕉扇时,孙悟空变成牛魔王的样子骗取了真扇,却反被牛魔王骗回。三调芭蕉扇时,孙悟空在众人的帮助下,通过恶战才最终得到了宝扇,扇灭了熊熊大火,师徒四人得以翻越火焰山。
28.(6分)《西游记》讲述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魅力无穷的人物。阅读完《西游记》后,班级开展“《西游记》魅力人物”舞台剧展演活动。请结合链接材料,仿照示例,完成人物和故事选定,并阐述原因。
链接材料:
撰写舞台剧剧本,首先要选定适合改编的故事,选取的标准包括:有比较集中的矛盾冲突和生动有趣的情节,人物形象比较鲜明,适合课堂展演等。
示例:
魅力人物:孙悟空
展演故事:车迟国斗法
原因:在比试坐禅时,孙悟空变出蜈蚣叮咬虎力大仙使其跌落,表现出孙悟空的聪明机智。
魅力人物:
展演故事:
原因:
【答案】 魅力人物:猪八戒 展演故事:三打白骨精 原因: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猪八戒多次被白骨精的变化所迷惑,还在唐僧面前挑拨离间,说孙悟空的坏话,最后导致孙悟空被唐僧赶走。这一情节生动地展现了猪八戒贪吃、好色、懒惰且爱搬弄是非的性格特点,同时也通过他与孙悟空的互动,凸显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和坚持正义,人物形象鲜明,矛盾冲突集中,适合课堂展演。
(示例二:魅力人物:唐僧 展演故事:女儿国遇难 原因:在女儿国遇难这一情节中,唐僧面对女儿国国王的深情挽留和荣华富贵的诱惑,内心虽有动摇,但最终还是坚守取经的信念,不为所动。这展现了唐僧意志坚定的一面,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凡人的七情六欲,使唐僧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而且这一故事中,女儿国国王与唐僧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师徒四人与女儿国众人之间的互动充满了戏剧性,矛盾冲突和情节都很吸引人,适合改编成舞台剧在课堂上展演。)
【解析】考查名著人物和名著情节。
要求结合《西游记》的内容,按照给定的示例,选定魅力人物、展演故事并阐述原因。选取的故事要符合有比较集中的矛盾冲突和生动有趣的情节、人物形象比较鲜明、适合课堂展演等标准。答案不唯一,只要能紧扣这些标准,对人物和故事进行合理分析即可。比如可以选择孙悟空的大闹天宫,体现他的反抗精神和强大本领;或者选择沙僧的流沙河收沙僧,展现沙僧的忠厚老实等。
示例:
魅力人物:猪八戒
展演故事:猪八戒义激美猴王
原因:唐僧被黄袍怪抓走,沙僧被擒,白龙马受伤,此时的取经团队陷入了困境。猪八戒为了营救师父,前往花果山请孙悟空出山。他深知孙悟空好面子,便使用激将法,故意说黄袍怪辱骂孙悟空,孙悟空听后怒火中烧,立刻决定随猪八戒去降妖。这一情节充分展现了猪八戒的机智和对师父的忠诚。他虽然平日里贪吃、偷懒,但在关键时刻,能够想出办法,放下身段去请回孙悟空,为解救师父和团队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出他性格中聪明、重情义的一面。
魅力人物:唐僧
展演故事:四圣试禅心
原因: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四位菩萨化身母女,假意招他们师徒四人为夫婿,以考验他们的禅心是否坚定。面对美色和财富的诱惑,猪八戒心猿意马,丑态百出,而唐僧却始终不为所动,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一心向佛,不为世俗的诱惑所动摇。这一情节鲜明地展现了唐僧坚定的意志和虔诚的向佛之心,将他作为出家人的高尚品质刻画得淋漓尽致。
29.(4分)阅读名著时,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为了探究《西游记》中唐僧“立场坚定”的性格特征,请你仿照示例,从下面两个回目中选一个适合精读的,并结合相关情节说明理由。
例: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适合跳读,因为这一回写唐僧责怪孙悟空打死强盗,表现了唐僧的善良仁慈,与表现唐僧的“立场坚定”无关。
第 回适合精读,因为
【答案】 五十九 这一回写的是唐僧师徒途经火焰山,遭遇困难,唐僧坚持去往“有经处”,表现了他的“立场坚定”。(意思对即可)
【解析】考查内容理解。
题目强调阅读《西游记》可采用“精读”与“跳读”并用的方法,要求从给定的两个回目中选一个适合精读的来探究唐僧“立场坚定”的性格特征,需要理解精读是为了深入探究特定内容,跳读则是跳过与目标无关或关联性小的内容。
重点是分析唐僧“立场坚定”这一性格特征,要明确“立场坚定”在《西游记》的情境中可能体现在面对各种诱惑、困难、误解等情况时,唐僧坚持自己的取经信念、道德准则等方面。
示例给出了判断某一回目适合跳读的理由,要仿照这种思路,从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联性角度,阐述所选回目适合精读的原因。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白骨精第一次变化: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山中的白骨精看到了唐僧,她知道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于是变成一个年轻美貌的村姑,提着一篮子食物,假装要去给田地里的家人送饭,走到唐僧师徒面前。她用花言巧语哄骗唐僧,说自己是来斋僧的。唐僧虽有戒心,但还是被她的表象所迷惑,差点相信了她。这时孙悟空化缘回来,一眼就看出村姑是妖怪,举棒便打。白骨精使个解尸法,把假尸首留在地上,真身逃走了。唐僧责怪孙悟空无故伤人。
白骨精第二次变化:白骨精不甘心,又变成一个老妇人,拄着拐杖,哭哭啼啼地来找女儿。她假装四处寻找女儿,还说女儿出来给家人送饭就没回去,肯定是被唐僧师徒怎样了。唐僧更觉愧疚,孙悟空回来后,一眼识破又是白骨精变的,二话不说再次举棒打去,白骨精又留下假尸首,真身逃脱。唐僧十分生气,念起紧箍咒惩罚孙悟空,孙悟空头痛难忍,苦苦哀求,唐僧才饶了他。
白骨精第三次变化:白骨精仍不罢休,第三次变成一个老公公,寻找着老伴和女儿。孙悟空火眼金睛,认出还是白骨精,不顾唐僧阻拦,将白骨精彻底打死,白骨精现出原形,是一堆骷髅。但唐僧认为孙悟空屡次行凶,滥杀无辜,无论孙悟空如何解释,唐僧都坚持认为他违背了出家人的慈悲为怀,最终写下贬书,将孙悟空逐回花果山。
这里主要写唐僧不能分辨妖精和人,被迷惑,进而写下贬书,将孙悟空逐回花果山。不能体现唐僧的立场坚定。
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路阻火焰山: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这里火势凶猛,热浪滚滚,无法通行。孙悟空向当地土地神打听得知,要想过山,只有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扇灭火焰才行。
一调芭蕉扇:孙悟空前往翠云山芭蕉洞找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因为红孩儿被孙悟空降伏,对他怀恨在心,不但不借扇,还取出芭蕉扇将孙悟空扇得无影无踪。孙悟空被扇到小须弥山,灵吉菩萨送他一粒定风丹。孙悟空回来后,变成一只小飞虫,从铁扇公主的茶杯中钻进她的肚子里,在里面翻江倒海,折腾得铁扇公主疼痛难忍,只好答应借扇。但她借给孙悟空的是一把假扇,孙悟空拿回去扇火,结果火焰越扇越大,差点把自己烧死,才知道上了当。
在面对火焰山这个巨大的阻碍时,唐僧毫不畏惧,毫不退缩,坚持要西行取经,表现出他的立场坚定。
30.(4分)小新根据兴趣,以“《西游记》中的重要地点与精彩故事”为专题,绘制了“唐僧西行途经诸山 简略图”。请你在图中A、B两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故事情节。(填序号)
【答案】A.② B.①
【解析】考查理解小说情节。
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天取经。在五行山,玄奘解救了孙悟空,为他取名孙行者,悟空拜其为师。师徒三人行至黄风岭,虎先锋用金蝉脱壳之计捉走唐僧并将其献给黄风怪。黄风怪吹出一阵黄风,悟空眼睛被伤,黄风怪回洞。护法伽蓝变作一老者治好悟空眼睛。悟空变作蚊子潜入黄风洞,得知黄风怪惧怕灵吉菩萨,悟空便请来灵吉菩萨收服了黄毛貂鼠变成的黄风怪。师徒四人行至白骨岭。在白骨岭白骨洞内,住着一位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白骨精。他分别变化为村姑农妇、老妇和老翁,打动唐僧的怜悯心。唐僧果真上了白骨精变化攻心的当,但白骨精三次均被孙悟空识破,被金箍棒打“死”。唐僧师徒行至平顶山,银角大王遣来三座大山压住悟空,将唐僧、沙僧捉走。金角、银角令小妖精细鬼、伶俐虫拿紫金红葫芦和羊脂玉净瓶去装孙悟空。孙悟空智斗金角、银角大王。据此可知A情节处于“降服黄风怪”和“智斗金角、银角大王”之间,这个是“三打白骨精”,应选②。
唐僧师徒来到六百里钻头号山,山中枯松涧火云洞洞主圣婴大王红孩儿欲吃唐僧。红孩儿两次变作小童吊在树上呼救,最终骗得唐僧怜悯,红孩儿施法压住悟空,纵风将唐僧掳走,孙悟空请观音用天罡刀和金箍儿收服了红孩儿,让他为善财童子。师徒四人遇火焰山受阻无法前行。悟空诚心向铁扇公主求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之事对悟空心生怨恨,不肯借扇,后来在天上众神与如来处的金刚帮助下,罗刹女答应借扇。据此可知,B情节在“智斗金角、银角大王”和“三调芭蕉扇”之间,这是“大战红孩儿”的情节,故选①。
31.(5分)阅读《西游记》节选,回答问题。
却说猪八戒见那黄风大作,天地无光,牵着马,守着担,伏在山凹之间,也不敢睁眼,不敢抬头,口里不住的念佛许愿,又不知行者胜负何如,师父死活何如。正在那疑思之时,却早风定天晴,忽抬头往那洞门前看处,却也不见兵戈,不闻锣鼓。呆子又不敢上他门,又没人看守马匹、行李,果是进退两难,怆惶不已。忧虑间,只听得孙大圣从西边吆喝而来,他才欠身迎着道:“哥哥,好大风啊!你从那里走来?”行者摆手道:“利害!利害!我老孙自为人,不曾见这大风。那老妖使一柄三股钢叉,来与老孙交战,战到有三十余合,是老孙使一个身外身的本事,把他围打,他甚着急,故弄出这阵风来,果是凶恶,刮得我站立不住,收了本事,冒风而逃。哏,好风!哏,好风!老孙也会呼风,也会唤雨,不曾似这个妖精的风恶!
(1)小冀同学对这段文字进行了精读,你认为他的做法对吗?说明理由。
(2)简要概括这一段所属的情节。(10个字以内)
(3)从这一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猪八戒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1)我认为这一段文字应精读,因为这段文字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且写得非常生动。
(2)大战黄风怪
(3)猪八戒意志不坚定,胆小怕事;但也不失勇敢和善良,是孙悟空的重要助手。
【解析】(1)考查名著内容。
判断是否应精读一段文字,可从情节重要性、描写精彩程度等方面考虑。
情节重要性:这段文字处于孙悟空与黄风怪交战的情节之中,涉及孙悟空与妖怪的战斗过程、失败原因等,是推动故事发展,营救唐僧的关键环节,属于小说主要情节。
描写精彩程度:对猪八戒在大风中的表现,如“牵着马,守着担,伏在山凹之间,也不敢睁眼,不敢抬头,口里不住的念佛许愿”,生动展现其胆小、无助;对孙悟空的语言描写“利害!利害!我老孙自为人,不曾见这大风”等,也将孙悟空对黄风怪狂风的惊叹表现得淋漓尽致,文字生动。
从人物塑造看,通过八戒的行为和悟空的语言,分别展现出八戒的胆小怕事与悟空的坦诚直率,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物性格。从情节发展看,悟空战败为后续寻找救兵、降伏妖怪等情节做铺垫,精读能更好把握故事脉络。
所以对这段文字进行精读是合理的。
(2)考查概括事件。
在概括这段情节时,要先明确关键人物。文中主要人物是孙悟空和猪八戒,其中孙悟空是核心人物,他的行动推动着情节发展。接着梳理主要事件,孙悟空与黄风怪展开战斗,这是整个情节的核心冲突。战斗过程中,孙悟空使出“身外身”的本事,却因黄风怪弄出的凶恶大风而站立不住,最终冒风而逃,这一系列的情节构成了主要事件的发展脉络。此外,猪八戒在这一情节中也起到辅助作用,他在山凹间躲避大风,担心行者和师父的安危,从侧面烘托出战斗的凶险和紧张氛围。综合这些关键信息,我们在概括情节时,要全面涵盖人物、事件以及关键细节,突出核心冲突,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示例:孙悟空激战黄风怪败北。
(3)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文中“猪八戒见那黄风大作,天地无光,牵着马,守着担,伏在山凹之间,也不敢睁眼,不敢抬头,口里不住的念佛许愿”,面对黄风大作,他立刻选择躲避,不敢直面,念佛许愿也表现出他在困境中缺乏应对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 ,只能依靠向神佛祈求来获得安慰。
尽管猪八戒害怕大风,但他没有丢下行李和马匹独自逃生,而是坚守在原地,这体现出他在职责面前的担当,有一定的勇敢成分。同时,他“又不知行者胜负何如,师父死活何如”,心里担忧着孙悟空和师父的安危,表明他心地善良,关心同伴。
虽然在这一段中主要体现他的胆小,但在整个《西游记》取经团队中,猪八戒在降妖除魔、保护唐僧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员,从侧面也能反映出他是孙悟空的重要助手。
32.(4分)【经典悟读】请阅读《西游记》中的片段,完成任务。
正值秋尽冬初时,师徒们离了乌鸡国,夜住晓行,将半月有余,忽又见一座高山,真个是摩天碍日……师徒们正当悚惧,又只见那山凹里有一朵红云,直冒到九宵空内,结聚了一团火气。行者大惊,走近前,把唐僧抬着脚,推下马来,叫:兄弟们,不要走了,妖怪来矣。
这个妖怪是 ,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降妖除魔,却打不过这个妖怪, 接连败下阵来,请你分析原因,根据示例,填写表格内容。
【答案】 红孩儿 善于变身 肉眼凡胎,不能分辨妖怪,善恶不分 要散伙,不团结,取经意志不坚定
【解析】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一空,结合“师徒们正当悚惧,又只见那山凹里有一朵红云,直冒到九宵空内,结聚了一团火气。行者大惊,走近前,把唐僧抬着脚,推下马来,叫:兄弟们,不要走了,妖怪来矣”可知,选段出自《西游记》第 40 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相关内容:唐僧师徒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红孩儿的故事。红孩儿是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儿子,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外号圣婴大王。他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便用狂风卷走唐僧,并与孙悟空大战。孙悟空一时难以降服红孩儿,幸亏观音菩萨感知他们师徒有难,特意来降服红孩儿,用玉净瓶的甘露熄灭了三昧真火。
二空,结合“摇身一变,变作七岁顽童,将麻绳捆了手足,高吊在那松树梢头;变作观音菩萨,哄骗八戒”可知,红孩儿能够通过变化成不同的形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先是化作可怜的孩童吸引唐僧师徒的注意,后又变作观音菩萨哄骗八戒,手段多样且巧妙。由此可知,红孩儿善于利用变身来迷惑敌人,这是他能让孙悟空接连败阵的一个原因,即善于变身。
三空,结合“三藏闻言,认了真实,就叫八戒解放绳索,救他下来;长老心慈,便叫‘孩儿,你上马来,我带你去’”可知,唐僧仅仅听了红孩儿变作的孩童的话语,就信以为真,没有丝毫怀疑其是妖怪,轻易地想要解救并帮助他。由此可知,唐僧由于肉眼凡胎,无法识破妖怪的伪装,善恶不辨,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孙悟空降妖,给孙悟空的降妖行动增加了困难。所以得出结论:唐僧肉眼凡胎,不能分辨妖怪,善恶不分。
四空,结合“八戒道:‘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的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到得!’”可知,面对困难,猪八戒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克服,而是提出散伙,放弃取经。由此可知,猪八戒在团队遇到困难时,表现出不团结,取经意志不坚定的态度,这种态度不利于团队齐心协力对抗妖怪,对孙悟空降妖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得出结论:猪八戒要散伙,不团结,取经意志不坚定。
33.(5分)阅读《西游记》完成以下任务。
(1)以下是关于孙悟空成长历程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中,孙悟空打闹森罗殿,逼阎王交出生死簿。悟空拿过簿子,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一路棒打出幽冥界。从此,他与一切猢狲名留仙籍。这体现了孙悟空反对束缚,有强烈的个性。
B.在《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白虎岭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孙悟空先后打死了白骨精变幻而成的上山送斋的村姑、朝山进香的老妇人和老翁,完全不顾师父的劝诫和感受。这体现孙悟空桀骜不驯、不听从师傅教导的性格特征。
C.在《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中,平顶山斗三魔时,孙悟空先变为一个小苍蝇,探听三魔的底细,又变为一个小妖,摸清藏有幌金绳的九尾狐狸位置,还忍辱负重向她磕头。这体现孙悟空事先作的调查研究很重要,且他善用斗争策略。
D.在《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中,一借芭蕉扇被骗后,八戒想“拣无火处走”,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孙悟空几经挫折最后在二郎神和哪吒的帮助下拿到真扇,灭了火焰山的火,体现孙悟空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且有超强的韧劲和斗志。
(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最终取得真经,功德圆满,请分析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
【答案】(1)C
(2)①放下成见,悦纳彼此。比如孙悟空与唐僧出身和阅历不同,性格不一样,认识问题也不同,在西行路上,不断磨合成长,放下成见,悦纳彼此;②团结协作精神;③遇到困难保持积极心态,并勇敢战胜困难;④有坚定信念的支撑,是不到西天不罢休不取真经不回头的执着;⑤当遇到自己解决不了困难时,积极主动寻求援助。(任意答出4点即可)
【解析】(1)考查识记名著内容。
A.有误。孙悟空闹地府时,逼阎王交出生死簿,把生死簿上猴属之类有名字的,全部勾掉了。从此,他与一切猢狲的名字在地府生死簿中被勾掉,但并没有登上仙籍。
B.有误。白骨精变幻的老妇人和老翁,是为寻人而来,并非进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是因为他识破了白骨精的诡计,是为了保护唐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不顾师父劝诫和感受以及桀骜不驯、不听从师父教导,孙悟空本质上是对唐僧忠心耿耿,且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并没有完全不顾师父的劝诫和感受;
D.有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最后是在托塔李天王和哪吒的帮助下拿到真扇的,没有得到二郎神的帮助。
故选C。
(2)考查名著阅读理解。《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最终取得真经、功德圆满的原因可以从四人各自的追求、品格、成长等角度提炼。
①坚定的信念与毅力:在取经的漫长旅途中,唐僧始终保持着对佛法的坚定信念,即使面对无数困难和诱惑,也从未动摇。例如,在“女儿国”一回中,唐僧面对女儿国王的诱惑,坚守佛门戒律,不为所动。
②师徒之间的团结与体谅: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紧密的团结与互助关系。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克服困难。 如“三打白骨精”一回中,孙悟空虽然多次被唐僧误解,但最终还是选择原谅,继续保护师傅。
③孙悟空的智慧与勇气:孙悟空作为团队的灵魂人物,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勇气,为团队解决了许多难题。例如,在“三借芭蕉扇”一回中,他先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使其交出假扇;随后又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面对牛魔王的反击,他毫不畏惧,与之大战并最终获得芭蕉扇,扇灭火焰山。在取经过程中,他也多次运用智谋,化险为夷。
④猪八戒的幽默与乐观:猪八戒虽然贪吃懒惰,但他的幽默与乐观精神为团队带来了许多欢乐和动力。在困难面前,他总是能够用乐观的态度感染大家,使团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⑤沙僧的忠诚与勤劳:沙僧在取经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师傅和师兄们的忠诚与勤劳。他默默付出,承担了许多繁重的任务。如“流沙河收沙僧”一回中,他成功渡过流沙河,为团队解决了交通问题。
⑥外界的帮助与支持:在取经过程中,唐僧师徒得到了许多外界的帮助与支持。如观音菩萨、如来佛祖等多次在关键时刻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引。这些外界力量也为他们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结合以上分析概括提炼即可。
34.(5分)你班在阅读完《西游记》后,开展了一次读书交流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你们小组负责以下几个栏目,请你根据名著积累,完成下面的表格。
(2)任务二:“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性情,启迪人生。”请你结合《西游记》的内容简述你获得的人生启迪。
【答案】(1) 吴承恩 脾气暴躁、行事冲动……(意对即可) 重情重义、忠诚、感恩……(意对即可)
(2)示例一:《西游记》写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一路跟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这使我明白做人要有目标,要有坚强的意志,无论多么艰难的事情,只要你用心去做就能成功。
【解析】(1)考查名著人物和名著作者。
①《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②从文段一中“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惩般绪咕恶我,我回去便了”等内容可以看出,孙悟空面对唐僧的唠叨,不能忍耐,立刻发火,并且马上就说要回花果山,这充分体现了他脾气暴躁、行事冲动的性格特点。
③文段二中“自蒙菩萨解脱天灾,秉教沙门,保护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经,我弟子舍身拚命,救解他的魔障”表明孙悟空牢记菩萨的恩情,尽心尽力保护唐僧,哪怕历经艰难也毫无怨言;“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缘,更不察皂白之苦”则是孙悟空对唐僧不理解自己的委屈抱怨,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真正离开唐僧,这都体现了他重情重义、忠诚、感恩的性格特点。
(2)考查名著阅读启示。
《西游记》以其奇幻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形象,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为我们带来诸多宝贵的人生启迪。从唐僧师徒四人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前往西天取经的历程中,我们能深切体会到坚持信念的重要性。他们一路上遭遇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有火焰山的熊熊烈火,通天河的滔滔巨浪,还有各种妖魔鬼怪的恶意阻拦,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取经的信念。就像唐僧,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与威胁,都未曾动摇过前往西天取经、普度众生的决心。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当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信念后,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挫折,都要像唐僧师徒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比如在追求学业进步时,可能会面临学习上的难题、成绩的起伏,甚至外界的质疑,但只要坚守考上理想学校的信念,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孙悟空的成长蜕变也给我们带来深刻启示。起初,他行事冲动、脾气暴躁,大闹天宫闯下大祸,被压五行山下历经磨难。但在取经途中,他在唐僧的教导和各种经历中不断成长,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让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重要的是要正视它们并努力改正。在生活里,我们也会有冲动犯错的时候,比如在与他人相处时因一时情绪激动而产生矛盾,这时就应像孙悟空一样,学会自我约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断完善自我,以更加成熟理智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35.(6分)《西游记》中多有“三复情节”,如“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三逐孙悟空”,这种“三复情节”在重复中有变化、有发展,逐步展现人物形象,凸显作品主旨。请根据名著阅读积累,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三逐孙悟空”情节,补全表格。
(2)请根据上述表格中“三复情节”的“变”与“不变”,分别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形象。
【答案】(1)①打死白骨精/三打白骨精/打死尸魔
②负气离开/置气出走/使性出走
③南海/观音菩萨处/落伽山/潮音洞
(2)孙悟空的“变”:由任性急躁/莽撞冲动/佛心未定,变得忠诚/有情有义/理性处事/成熟稳重。
孙悟空的“不变”:一直嫉恶如仇/明辨是非/本领高强。
唐僧的“变”:从最初的严厉管教到后来的冲动决策,再到最后的反思,对孙悟空有所理解。
唐僧的“不变”:善恶观念分明,心存慈悲,但也显出其执拗的一面。
【解析】(1)考查著名情节。
《西游记》中“三逐孙悟空”,即孙悟空三次离开唐僧的故事。
孙悟空第一次离开唐僧,是《西游记》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那是孙悟空刚拜师的时候,有伙山贼抢劫他们,然后被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唐借看到悟空杀了生,要与悟空断绝师徒关系,悟空一气之下离开去了龙宫玩,看到龙宫墙上有一幅拜师画,然后想到自己拜师的经过和唐僧对自己的好,便回去了,最后观音给了唐僧紧箍咒。这一次离开表现了悟空的冲动与任性。
悟空第二次离开(被唐僧赶走),是《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狡猾的白骨夫人冒着被孙悟空棒杀的危险,先后三次变幻身形,分别以女儿、娘亲和老父的样子,来试图迷惑唐僧师徒,猪八戒搬弄口舌,唐僧误以为孙行者滥杀无辜,念紧箍咒惩罚悟空,最后写了贬书,将他赶回了花果山。后唐僧被妖怪诬陷是虎精,白龙马让猪八戒去找孙悟空回来救师傅,孙悟空救了唐僧后正要走,唐僧这时已经明白三打白骨精误会了悟空,要悟空留下来。这一次离开表现了悟空的重情重义与成熟稳重。
悟空第三次离开(被唐僧赶走),是《西游记》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孙悟空为了保护唐僧打死了几个强盗,被唐僧逐走,来到观世音菩萨那里诉苦。后来六耳猕猴假扮悟空攻击唐僧,最后被如来佛祖识破,假孙悟空被真悟空一棍打死,师徒团聚。这一次离开表现了悟空能理性的处理问题。
第一空。“二逐孙悟空”,原因可概括为“三打白骨精”或“打死白骨精”“打死尸魔”等。
第二空。“一逐孙悟空”时,孙悟空的表现是:“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惩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可概括为:负气离开,或使性出走等。
第三空。“三逐孙悟空”时,孙悟空没有一走了之,也没回花果山,而是去了观世音菩萨那里诉苦,可填“南海”“落伽山”“观音菩萨处”等。
(2)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三逐孙悟空”反映的孙悟空的“变”。第一次打死山贼,唐僧看到悟空杀了生,然后说了悟空,悟空负气离开。第二次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却被错怪,唐僧赶他走,孙悟空向师父下拜告别,但在师父遇难时立刻赶回来营救师父,表现了孙悟空重师徒之情,与离队的表现相比,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第三次孙悟空打死六个强盗被唐僧赶走,离开后向观音菩萨求助。通过这次经历,悟空心灵获得成长,取经之路走得更加坚定,更能理性地处理问题。由以上分析可知,孙悟空由取经之初的任性急躁,到经过磨难之后变得成熟稳重,能理性处理问题,说明了他的不断成长。
孙悟空的“不变”。孙悟空之所以被唐僧“三逐”,都是因为打死了贼寇或妖精。虽然他多次被唐僧所冤枉,但他依然对妖精或贼寇毫不留情,除恶务尽,可见他嫉恶如仇、明辨是非的性格是不会变的,本领高强的特点更不会改变。
唐僧的“变”:第一次赶走孙悟空时,唐僧对孙悟空的态度较为严厉,但最终在外部力量的介入下,两人和解。这次经历让唐僧意识到孙悟空的重要性,也促使孙悟空更加服从管教。第二次因白骨精而赶走孙悟空时,唐僧显得较为固执,还听信了八戒的谗言,容易被他人意见左右。但在后来遇到危险时,他深刻体会到孙悟空的重要性,最终通过八戒的激将法将孙悟空请回。这次经历让唐僧更加信任和依赖孙悟空。第三次赶走孙悟空时,唐僧显得较为冲动和缺乏判断力。但在遇到假行者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最终在观音的调解下与孙悟空和解。这次经历让唐僧更加成熟,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依靠团队的力量。
唐僧的“不变”:唐僧只所以三次赶走孙悟空,都是因为孙悟空杀生行为与唐僧的慈悲心发生了冲突,可见唐僧始终心存慈悲,善恶观念分明,但也显出其人妖不辨,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特点。
36.(5分)阅读《西游记》节选,回答问题。
行者看罢,回复道:“师父,那去处便是座寺院,却不知禅光瑞蔼之中,又有些凶气何也。观此景象,也似雷音,却又路道差池。我们到那厢,决不可擅入,恐遭毒手。”唐僧道:“既有雷音之景,莫不就是灵山?你休误了我诚心,耽搁了我来意。”行者道:“不是,不是。灵山之路,我也走过几遍,那是这路途?”……行者道:“不可进去,此处少吉多凶。若有祸患,你莫怪我。”三藏道:“就是无佛,也必有个佛像。我弟子心愿,遇佛拜佛,如何怪你?”即命八戒取袈裟,换僧帽,结束了衣冠,举步前进。
——选自第六十五回《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1)请根据文段中的对话描写,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2)回目中的“妖邪”指的是 。降服此妖时,弥勒佛让行者舒左手递过来,在行者掌上写了一个“ ”字,教他捏着拳头,见妖精当面放手,妖精就跟来。
【答案】(1)孙悟空:细心谨慎,善辨妖魔。 唐僧:取经心诚,固执己见。
(2) 黄眉怪(黄眉大王、黄眉老祖、东来佛祖弥勒佛跟前司磬的童子) “禁”
【解析】(1)考查分析人物性格。
结合“师父,那去处便是座寺院,却不知禅光瑞蔼之中,又有些凶气何也。观此景象,也似雷音,却又路道差池。我们到那厢,决不可擅入,恐遭毒手”“不可进去,此处少吉多凶。若有祸患,你莫怪我”可知,悟空从寺院禅光瑞蔼之中看出有些凶气,又认为路途不对,还提醒唐僧如果有祸患,不要怪自己,可知他关于观察,细心谨慎,善辨妖魔。
结合“三藏道:‘就是无佛,也必有个佛像。我弟子心愿,遇佛拜佛,如何怪你?’即命八戒取袈裟,换僧帽,结束了衣冠,举步前进”可知,唐僧不听从孙悟空的好心劝告,执意前去,并且表示他的心愿是“遇佛拜佛”,可知他是一个取经心诚,固执己见的人。
(2)考查名著人物和情节。
这个文段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五回,回目是“妖邪假设小雷音,四众皆遭大厄难”,“妖邪”指的是黄眉怪,他是东来佛祖弥勒佛跟前司磬的童子,又称黄眉大王或黄眉老祖。这一回叙述的是黄眉怪用金铙合住孙悟空,将唐僧、八戒和沙僧绳捆索绑。黄眉怪还有两件宝贝,即一个布搭包儿和狼牙棒。后从如来佛祖口中得知“那搭包儿是我的后天袋子,俗名唤做‘人种袋’。那条狼牙棒是个敲磬的槌儿”。
悟空最后请弥勒佛前来收服了黄眉怪。弥勒佛让行者舒左手递过来,在行者掌上写了一个“禁”字,教他捏着拳头,见到黄眉怪当面放手,黄眉怪就跟来悟空来到主人弥勒佛跟前。
37.(4分)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语段一:那行者变了脸,发怒生嗔,喝骂长老道:“你这个狠心的泼秃,十分贱我!”轮铁棒,丢了磁杯,望长老脊背上砑了一下,那长老昏晕在地,不能言语,被他把两个青毡包袱,提在手中,驾筋斗云,不知去向。
语段二:那行者见沙僧打死一个猴精,把沙和尚逼得走了,他也不来追赶,回洞教小的们把打死的妖尸拖在一边,剥了皮,取肉煎炒,将椰子酒、葡萄酒,同众猴都吃了。
语段三:行者闻言,呵呵冷笑道:“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
(以上语段均选自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真假猴王,连唐僧、阎王、观音、玉帝等都无法分辨。你能根据上面三个语段中假行者的言行,结合真悟空的个性特点,说说如何辨别真假美猴王吗?
【答案】对待师父:真悟空被师父赶走仍尊敬师父,有情有义;假悟空却抡棒打师父,霸道无理。
对待手下:真悟空与手下猴子们融洽相处;假悟空不顾死活,还要将它们扒了皮吃。
取经态度:真悟空取经是为了磨炼自己;假悟空只图取经成功后,能万代传名。
【解析】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在辨别真假美猴王时,我们可以从他们对师父的态度、对待手下的方式以及取经的态度三个方面入手,结合真悟空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
结合语段一中“那行者变了脸,发怒生嗔,喝骂长老道:‘你这个狠心的泼秃,十分贱我!’轮铁棒,丢了磁杯,望长老脊背上砑了一下,那长老昏晕在地,不能言语,被他把两个青毡包袱,提在手中,驾筋斗云,不知去向”可知,在对待师父方面,真悟空虽然性格急躁,但内心尊师重道,即便被师父误解甚至赶走,他依然心怀敬意,表现出有情有义的一面。而假悟空则完全不同,他抡棒打师父,霸道无理,完全不顾及师徒情谊,这一点与真悟空的性情大相径庭。
结合语段二中“那行者见沙僧打死一个猴精,把沙和尚逼得走了,他也不来追赶,回洞教小的们把打死的妖尸拖在一边,剥了皮,取肉煎炒,将椰子酒、葡萄酒,同众猴都吃了”可知,在对待手下的方式上,真悟空与手下的猴子们关系融洽,他善于领导,能够赢得猴子们的尊敬和爱戴。而假悟空则对手下毫不留情,甚至不顾它们的死活,还要将它们扒皮吃肉,这种行为显然与真悟空的仁慈和领导能力不符。
结合语段三中“行者闻言,呵呵冷笑道:‘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可知,从取经的态度来看,真悟空取经是为了磨炼自己,他深知取经之路艰难险阻,但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而假悟空则只图取经成功后能万代传名,这种功利心态与真悟空的修行目的截然不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们对师父的态度、对待手下的方式以及取经的态度来辨别真假美猴王。真悟空尊师重道、有情有义,与手下关系融洽,取经态度坚定;而假悟空则霸道无理、残忍无情,取经目的功利。
据此作答即可。
38.(6分)《西游记》中的许多故事情节都与“三”有着奇妙的联系,结合书中的故事情节,完成表格。
【答案】 虎力大仙 在三打白骨精之后,唐僧误以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将其逐走。 三借芭蕉扇(三调芭蕉扇)
【解析】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一空,结合《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可知,这一回讲述了唐僧师徒到达车迟国,遇到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三位国师,他们与唐僧师徒斗法。其中,孙悟空与虎力大仙比降雨,虎力大仙登坛做法,召唤风、云、雾诸神和四海龙王,孙悟空则暗中让诸神不要听从虎力大仙的指令,从而赢得比试。接着又与鹿力大仙比试剖腹剜心,与羊力大仙比试下油锅。由此可得:与虎力大仙比降雨,所以①处答案为虎力大仙。
二空,结合《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可知,这一回中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仍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由此可得:第二次因为在三打白骨精之后,唐僧误以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将其逐走,所以②处答案为在三打白骨精之后,唐僧误以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将其逐走。
三空,结合《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可知,唐僧师徒四人被火焰山阻挡,为了灭火西行,孙悟空前往芭蕉洞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第一次借扇,铁扇公主因红孩儿之事对孙悟空怀恨在心,用芭蕉扇将孙悟空扇得无踪无影;第二次孙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腹中折腾,迫使她交出假扇;第三次孙悟空与牛魔王大战,在众神协助下,牛魔王现出原形,铁扇公主才交出真扇,孙悟空成功借到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由此可得:③处答案为三借芭蕉扇(三调芭蕉扇) 。
人物:(1)
性格特征:坚定不移,善良
故事情节:女儿国遇难
人物:孙悟空
性格特征:爱憎分明,忠诚
故事情节:(2)
人物:猪八戒
性格特征:(3)
故事情节:助力败魔王
人物:沙和尚
性格特征:任劳任怨
故事情节:打碎琉璃盏
取经装备
如来赐予
九环锡杖
锦斓袈裟
金箍
紧箍
禁箍
为唐僧持有,可辟邪驱魔
火烧观音禅院
收服(1)
收服(2)
收服熊罢怪
唐王赠予
通关文牒
紫金钵盂
白马
出入各国的凭证
送予阿傩、迦叶换取真经
于盘蛇山鹰愁涧被(3) 吃了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孙悟空接连败阵的原因分析
选择角度
分析过程
得出结论
从妖怪的角度
摇身一变,变作七岁顽童,将麻绳捆了手足,高吊在那松树梢头;变作观音菩萨, 哄骗八戒;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
①
②会吐三昧真火
从孙悟空的角度
和妖怪攀亲,无果;去龙王处借水,越泼越灼;行者被烟熏得魂飞愧散;变作老大王却被妖怪识破。
③自以为是, 过于轻敌
④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从取经
团队
其他人
的角度
三藏闻言,认了真实,就叫八戒解放绳索, 救他下来;长老心慈,便叫“孩儿,你上马来,我带你去”。八戒道:“趁早散了, 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的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到得! ”
⑤唐僧:
⑥猪八戒:
①作者:
精读摘录
【文段一】“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是还像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惩般绪咕恶我,我回去便了!”
【文段二】行者垂泪再拜道:“当年弟子为人,曾受那个气来?自蒙菩萨解脱天灾,秉教沙门,保护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经,我弟子舍身拼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只指望归真正果,洗业除邪,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缘,更不察皂白之苦!”
主要人物:孙悟空。文段一表现的性格特点:②
文段二表现的性格特点:③
情节
被逐原因
唐僧表现
悟空表现
逐后去向
一逐孙悟空
打死六贼
指 责
②
东海龙宫
二逐孙悟空
①
念紧箍咒
含泪叩别唐僧
花 果 山
三逐孙悟空
诛杀草寇
念紧箍咒
向唐僧求饶
③
章节概括
情节经历
车迟国三斗法
与“三”位妖魔斗法,与① (名字)比降雨,与鹿力大仙比试剖腹剜心,与羊力大仙比试下油锅。
悟空三次离队
第一次因打死六个强盗,被唐僧教训,愤怒离开。
第二次因为② 。
第三次孙悟空在打死一群草寇后,激怒了唐僧,将孙悟空逐出师门。
③
师徒经过火焰山,为灭火,三经波折向铁扇公主借来扇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2《简.爱》-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分层闯关训练(专练),文件包含专题12《简爱》-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分层闯关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12《简爱》-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分层闯关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1《儒林外史》-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分层闯关训练(专练),文件包含专题11《儒林外史》-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分层闯关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11《儒林外史》-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分层闯关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0《水浒传》-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分层闯关训练(专练),文件包含专题10《水浒传》-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分层闯关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10《水浒传》-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分层闯关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