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4-1-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案

    《4-1-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案第1页
    《4-1-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案第2页
    《4-1-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 原电池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 原电池学案及答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知学习,知识进阶,问题探究,知识归纳总结,效果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课程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科核心素养
    1.以锌铜原电池为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
    2.通过对锌铜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对电化学过程的系统分析思路,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意识。
    【新知学习】
    一.原电池原理
    1.原电池的概念和实质:
    (1)概念:将__化学能__转化为__电能__的装置。
    (2)实质:利用能自发进行的__氧化还原__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原电池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原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3.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1)闭合回路。
    (2)两极有电势差——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作__负极__。
    (3)__电解质__溶液或__熔融__电解质。
    (4)自发的__氧化还原__反应。
    二.原电池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构成原电池的反应速率比直接接触的反应速率快,例如,在锌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CuSO4与锌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从而形成Cu-Zn微小原电池,加快产生H2的速率。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由此可判断出a是负极、b是正极,且金属活动性:a>b。
    3.设计原电池
    理论上,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a)外电路
    负极——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正极——活泼性弱的物质,一般选碳棒
    (b)内电路: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作电解质溶液。
    如:2FeCl3+Cu===2FeCl2+CuCl2
    【知识进阶】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问题探究】
    1.在Cu­Zn­H2SO4原电池中,1 ml Zn完全反应,流经电解质溶液的电子数是多少?
    0。电子只能沿着导线移动,不经过电解质溶液。
    2.某原电池工作时,a电极质量增加,则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是盐酸吗?
    不能,因为a电极质量增加,说明该电极上应有金属析出,应是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得电子而析出金属,故电解质不可能是盐酸。
    【知识归纳总结】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简图:
    【注意】电子及离子的移动
    (1)电子移动方向:从负极流出沿导线流入正极,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
    (2)若有盐桥,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区,阳离子移向正极区。
    (3)若有交换膜,离子可选择性通过交换膜,如阳离子交换膜,阳离子可通过交换膜移向正极。
    2.原电池中盐桥的作用:
    (1)通过离子在盐桥中的定向移动,使两个隔离的电解质溶液连接起来,可使电流持续传导。
    (2)使用盐桥是将两个半电池完全隔开,使副反应减至最低程度,可以获得单纯的电极反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典例1】有关如图所示原电池(盐桥中吸附有KNO3饱和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盐桥中的K+向Cu片移动
    B.电子沿导线由Cu片流向Ag片
    C.正极的电极反应是Ag++e-===Ag
    D.Cu片上发生氧化反应,Ag片上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该原电池中,Cu为负极,Ag为正极,放电时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盐桥中K+向Ag片移动,A项错误;该电池放电时电子由负极Cu片经导线流向Ag片,B项正确;正极电极反应式为:Ag++e-===Ag,C项正确;Cu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g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D项正确。
    〔变式训练1〕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
    A.铜棒的质量 B.c(Zn2+)
    C.c(H+) D.c(SOeq \\al(2-,4))
    【答案】C
    【解析】
    在正极Cu上,溶液中的H+获得电子变为氢气,铜棒的质量不变,A项错误;由于Zn是负极,不断发生反应Zn-2e-===Zn2+,所以溶液中c(Zn2+)增大,B项错误;由于反应不断消耗H+,所以溶液的c(H+)逐渐降低,C项正确;SOeq \\al(2-,4)不参加反应,其浓度不变,D项错误。
    二.原电池原理应用
    【问题探究】
    1.实验室常用粗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备H2,请讨论为何不用纯锌?
    粗锌中的锌、杂质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比粗锌缓慢。
    2.根据原电池原理如何比较Fe、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将铁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浸入稀硫酸中,发现铁片逐渐溶解,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铁比铜活泼。
    3.中和反应能够放出大量的热,有人设想将其设计成原电池,你认为他是否能成功?原因是什么?
    不能;原因是中和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归纳总结】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两种金属分别作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2.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构成原电池的反应速率比直接接触的反应速率快。例如:实验室制取氢气时,粗锌比纯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快或向溶液中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
    3.设计原电池:
    (1)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找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将其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
    (2)设计成无盐桥电池: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作负极,找一种比负极不活泼的物质作正极,以与负极发生反应的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用导线将两个电极构成闭合回路即可。
    (3)设计成有盐桥的电池: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作负极,找一种比负极不活泼的物质作正极,以含负极氧化产物的溶液作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以含氧化剂的溶液作为正极电解质溶液,然后用盐桥连接两个电池,用导线连接两个电极即可。
    4.用于金属保护: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将被保护的金属与比其活泼的金属连接。
    【典例2】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____。
    (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在方框内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答案】2Fe3++Cu===2Fe2++Cu2+
    正极反应:2Fe3++2e-===2Fe2+,
    负极反应:Cu-2e-===Cu2+
    【解析】依据反应:2Fe3++Cu===2Fe2++Cu2+。氧化反应为Cu-2e-===Cu2+,还原反应为2Fe3++2e-===2Fe2+,则设计思路明确:
    原电池组成为Cu是负极,正极材料选用比铜不活泼的铂或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棒,电解质溶液选用FeCl3溶液。
    〔变式训练2〕10 mL浓度为1 m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量的是( )
    A.H2SO4 B.CH3COONa
    C.CuSO4 D.Na2CO3
    【答案】B
    【解析】
    当加入其他物质能够减慢反应速率,且不影响氢气的总量,采取的方式为降低氢离子浓度,不减小氢离子的量。A项,加入硫酸,增大氢离子物质的量,影响了氢气的总量,错误;C项,加入硫酸铜,锌置换出铜,锌与铜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错误;D项,加入Na2CO3消耗了氢离子,氢气总量减少,错误。
    【效果检测】
    1.(2021·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二月考)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答案】B
    【详解】
    A.太阳能照明是直接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的发电方式,故A错误;
    B.干电池属于二次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
    C.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C错误;
    D.电解熔融氯化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错误;
    答案选B。
    2.(2021·贵州遵义·高二月考)0.2ml液态肼(N2H4)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放出124.4kJ热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理论上可以利用该反应的原理设计燃料电池
    C.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O2(g)=N2(g)+2H2O(l) △H=+622kJ•ml-1
    D.每生成18g水,该反应转移2ml电子
    【答案】C
    【详解】
    A.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有单质氧气参加,一定有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自发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所以理论上可以利用该反应的原理设计燃料电池,故B正确;
    C.燃烧0.2ml液态肼放出124.4kJ的热量,则燃烧1ml肼放出622kJ的热量,放出热量时△H为负值,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O2(g)=N2(g)+2H2O(l) △H=-622kJ•ml-1,故C错误;
    D.由C可知,每生成2ml水,即36g水,转移4ml电子,所以每生成18g水,该反应转移2ml电子,故D正确;
    故选C。
    3.(2021·福建·泉州现代中学高二月考)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稀硫酸中,导线中电子从a流向b;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又知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离子反应:,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出强到弱的顺序是
    A.dcabB.dabcC.dbacD.badc
    【答案】B
    【分析】
    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金属与酸的反应中活泼金属反应剧烈,金属的置换反应中较活泼金属置换出较不活泼金属,以此来解答。
    【详解】
    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稀硫酸中,导线中电子从a流向b,则a为负极,可知金属性a>b;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说明金属性d>a;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离子反应:,说明金属性b>c;综上所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abc,故选B。
    4.(2021·贵州·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高二月考)某原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锌棒为正极B.铜棒为正极
    C.锌棒质量增大D.电子从铜棒经外电路流向锌棒
    【答案】B
    【详解】
    A.金属性锌强于铜,因此锌棒为负极,铜棒为正极,A错误;
    B.铜棒为正极,B正确;
    C.锌棒为负极,锌失去电子,锌棒质量减小,C错误;
    D.锌棒为负极,铜棒为正极,电子从锌棒经外电路流向铜棒,D错误;
    答案选B。
    5.(2021·江苏·涟水县第一中学高二月考)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棒为正极B.铁皮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
    C.硫酸反应前后不变D.电子从石墨棒经导线流向铁片
    【答案】A
    【分析】
    在用铁、石墨和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铁的活泼性大于石墨的活泼性,所以铁片作负极,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石墨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以此解答。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石墨为正极,故A正确;
    B.铁片作负极,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质量减小,故B错误;
    C.硫酸中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硫酸浓度减小,故C错误;
    D.电子从铁片棒经导线流向石墨,故D错误。
    答案选A。
    6.(2021·云南·弥勒市一中高二月考)某原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Zn为该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Cu电极上的反应为Cu2++2e-=Cu
    C.电子由Zn电极流出,经过溶液流入Cu电极
    D.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蓝色变浅
    【答案】C
    【详解】
    A.该原电池中,锌失去电子,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该原电池,铜作正极,铜离子在铜电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电极上的反应为Cu2++2e-=Cu,故B正确;
    C.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锌电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铜电极,电子不能进入到溶液中,故C错误;
    D.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铜离子以单质的形式析出,所以溶液的蓝色变浅,故D正确;
    答案选C。
    7.(2021·甘肃靖远·高二期末)下列装置中,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的是
    A.B.C.D.
    【答案】D
    【分析】
    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形成了原电池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两电极的构成材料相同,不能构成原电池,电流表指针不会发生偏转,故A不选;
    B.两池中间不是盐桥,不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形成原电池,电流表指针不会发生偏转,故B不选;
    C.蔗糖是非电解质,不能形成原电池,电流表指针不会发生偏转,故C不选;
    D.该装置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能形成原电池,锌为负极,碳棒为正极,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故D选;
    故选D。
    8.有a、b、c、d四种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B.b>c>d>aC.d>a>b>cD.a>b>d>c
    【答案】C
    【详解】
    装置一:发生电化学腐蚀,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a>b;
    装置二:发生化学腐蚀,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c;
    装置三:发生电化学腐蚀,d极溶解,所以d是负极,c极有气体产生,所以c是正极,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d>c;
    装置四:发生电化学腐蚀,电流从a极流向d极,a极为正极,d极为负极,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d>a;
    所以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d>a>b>c,
    故选:C。
    9.(2021·福建·泉州现代中学高二月考)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的二次电池,具有容量和功率可调、大电流无损深度放电、使用寿命长、易操作和维护等优点,其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为该原电池的正极
    B.该电池放电时H+向B极室迁移,起到了导电作用
    C.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VO+2H++e—=VO2++H2O
    D.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ml电子,正极区n(H+)的变化量为2ml
    【答案】C
    【分析】
    由图可知,A极为电池的正极,酸性条件下,VO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VO2+,电极反应式为VO+2H++e—=VO2++H2O,B极为负极,V2+离子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V3+离子,电极反应式为V2+—e—= V3+,放电的总反应为VO+2H++ V2+= VO2++ V3++H2O。
    【详解】
    A.由分析可知,B极为原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
    B.电池放电时,氢离子透过氢离子交换膜向正极A极室迁移,起到了导电作用,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A极为电池的正极,酸性条件下,VO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VO2+,电极反应式为VO+2H++e—=VO2++H2O,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ml电子,正极消耗2ml氢离子,有1ml氢离子通过氢离子交换膜进入正极区,则正极区氢离子的变化量为1ml,故D错误;
    故选C。
    10.如图所示是和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则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实验后的记录:
    ①为正极,为负极
    ②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③向极移动
    ④若有0.5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0.25气体
    ⑤电子的流向是:
    ⑥正极反应式:,发生氧化反应
    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答案】A
    【分析】
    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中,Zn比Cu活泼,Zn作负极,发生 Zn-2e-=Zn2+; Cu电极为正极,发生2H++2e-=H2↑,总电池反应Zn+2H+=Zn2++H2↑,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详解】
    ①根据分析可知,Zn为负极,Cu为正极,故①正确;
    ②根据分析,Cu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所以Cu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故②正确;
    ③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Zn为负极,则向Zn极移动,故③错误;
    ④由2H++2e-=H2↑可知,有0.5ml电子流向导线,产生氢气0.25ml,故④正确;
    ⑤原电池外电路,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电流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Zn为负极,Cu为正极,则电流的流向是:Cu→Zn,故⑤错误;
    ⑥根据分析,负极反应式:Zn-2e-= Zn2+,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反应式:2H++2e-=H2↑,发生还原反应,故⑥错误;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A。
    11.(2020·河南郑州·高二期中)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的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A.不用铁片,改用铁粉B.加热
    C.滴加几滴CuSO4溶液D.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答案】D
    【详解】
    A.改用铁粉后,Fe与硫酸反应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不符合题意;
    B.加热后物质的内能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不符合题意;
    C.滴加几滴CuSO4溶液后Fe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产生Cu单质,Fe、Cu、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反应,使反应速率大大加快,C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室温下遇Fe后,在金属Fe表面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金属的进一步氧化,即发生钝化现象,因此反应不再进行,故反应速率大大降低,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12.(2021·安徽·高二月考)NO2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对NO2进行回收利用,装置中a、b均为多孔石墨电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子流向a电极→用电器→b电极→溶液→a电极
    C.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HNO3浓度增大
    D.电池总反应为4NO2+O2+2H2O=4HNO3
    【答案】B
    【详解】
    A.燃料电池,O2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NO2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
    B.“电子不入水”,溶液中是离子的定向移动,B错误;
    C.a极区发生反应:4NO2-4e- +4H2O=8H++4,a极产生了硝酸,C正确;
    D.a极区发生反应:4NO2-4e- +4H2O=8H++4,b极区发生反应:O2+4H+ +4e-=2H2O,根据两极得失电子守恒,可得总反应:4NO2+O2+2H2O=4HNO3,D正确;
    故选B。
    13.(2021·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高二月考)已知可逆反应:AsO+2I-+2H+AsO+I2+H2O。据此设计出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C1、C2均为铂电极,A烧杯中为KI溶液,B烧杯中为Na3AsO4溶液。以下关于该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盐桥中的阳离子向B烧杯移动
    B.电流的方向由C2极到C1极
    C.电流表读数为0时,再向B烧杯中滴加浓NaOH溶液,C2作正极
    D.电流表读数为0时,表明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答案】C
    【详解】
    A.AsO得到电子,碘离子失去电子,所以C1极是负极,C2极是正极,因此盐桥中的阳离子向B烧杯移动,故A正确;
    B.C1极是负极,C2极是正极,因此电流的方向由C2极到C1极,故B正确;
    C.电流表读数为0时,再向B烧杯中滴加浓NaOH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逆向进行,单质碘作氧化剂,所以C1极是正极,C2作负极,故C错误;
    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则没有电流通过电流计,所以电流计读数为零,故D正确;
    故选C。
    14.(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期中)一种生产和利用氢能的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能是利用太阳能等产生的,故属于二次能源
    B.图中能量转化的方式至少有五种
    C.太阳能、风能、氢能都属于新能源
    D.太阳能电池的供电原理与燃料电池相同
    【答案】D
    【详解】
    A.氢能是利用太阳能等产生的,故属于二次能源,选项A正确;
    B.图中涉及的能量转化方式有太阳能、风能、水能转化为电能,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电能与光能、热能的转化等,选项B正确;
    C.太阳能、风能、氢能都属于新能源,选项C正确;
    D.太阳能电池的供电原理实际是热能转化为电能,而燃料电池的供电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所以二者是不相同的,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5.(2021·浙江台州·高二期中)下图是利用原电池原理提取碘的两个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装置中,石墨Ⅰ和石墨Ⅱ均作负极
    B.装置①中MnO2的电极反应式为
    C.碘元素在装置①中被还原,在装置②中被氧化
    D.装置①、②中反应分别生成等量的I2时,导线上通过的电子数之比为1:1
    【答案】B
    【详解】
    A.装置①中碘离子失去电子,石墨I为负极;装置②中碘酸钠得电子石墨II作正极,所以两个装置中石墨I作负极而石墨II作正极,故A错误;
    B.装置①中MnO2电极是正极,二氧化锰得到电子,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故B正确;
    C.装置①中碘离子失去电子,被氧化;在装置②中碘酸钠得电子被还原,故C错误;
    D.装置①中碘离子失去电子,1ml碘化钠失去1ml电子;装置②中碘酸钠得电子,1ml碘酸钠得到5ml的电子,所以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导线上通过的电子数之比为1:5,故D错误;
    故选B。
    16.(2021·浙江省开化中学高二期中)氨不仅应用于化肥生产,也可以应用于能源领域,与氢氧燃料电池比,氨氧燃料电池有其独特优势,某研究小组设计的氨氧燃料电池装置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2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极1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N2↑+6H+
    C.放电过程中溶液中的OH-朝正极移动
    D.标准状况下,2.24 LO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4NA
    【答案】D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在电极1上NH3失去电子变为N2、H2O,则电极1为负极;在电极2上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电极2为正极,A错误;
    B.电解质溶液显碱性,不可能大量存在H+,B错误;
    C.在放电过程中溶液中的OH-向正电荷较多的负极移动,C错误;
    D.标准状况下,2.24 LO2的物质的量是0.1 ml,若其参加反应,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是0.1 ml×4=0.4 ml,则转移的电子数目是0.4NA,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7.设计原电池装置证明Fe3+的氧化性比Cu2+强。
    (1)写出能说明氧化性Fe3+大于Cu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若要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分别是:
    ①负极:___________
    ②正极:___________。
    (3)画出装置图,指出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答案】
    (1)2Fe3++Cu=2Fe2++Cu2+
    (2) Cu-2e-=Cu2+ 2Fe3++2e-=2Fe2+
    (3)
    【分析】
    (1)Fe3+具有强氧化性,会将Cu单质氧化变为Cu2+,其本身被还原产生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2)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因此要将上述反应设计为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正极反应式为:2Fe3++2e-=2Fe2+。
    (3)①若将上述反应设计为原电池,Cu为负极,活动性比Cu弱的电极如石墨为正极,含有Fe3+的溶液如FeCl3为电解质溶液,若不含有盐桥,则装置图为:;
    ②若将上述反应设计为原电池,Cu为负极,活动性比Cu弱的电极如石墨为正极。若含有盐桥,则Cu电极插入含有Cu2+的电解质溶液如CuCl2溶液中;正极石墨插入含有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中,则装置图为。
    18.(2021·陕西商洛·高二期末)生活中,电池无处不在。形式多样化的电池,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下列是几种不同类型的原电池装置。
    (1)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a为铝棒,b为镁棒。
    ①若容器中盛有溶液,a极为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b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②若容器中盛有浓硫酸,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导线中电子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填“a→b”或“b→a”)。
    (2)铜—银原电池装置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银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铜极的质量增加
    C.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旧发生偏转
    D.电池工作时,每转移0.1ml电子,两电极的质量差会增加14g
    (3)乙烯是水果的催熟剂,又可用作燃料,由和组成的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丙所示。
    ①乙烯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
    ②物质B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
    ③当消耗2.8g乙烯时,生成物质B的体积为_______L(标准状况下)。
    【答案】负极 有气泡产生 AD 二氧化碳 4.48
    【详解】
    (1)①若容器中盛有溶液,Al和NaOH溶液反应,Mg和NaOH溶液不反应,因此a极(Al)为负极;b极(正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负极;有气泡产生。
    ②若容器中盛有浓硫酸,Al和浓硫酸发生钝化,Mg为负极,因此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导线中电子的流动方向是负极(b)到正极(a);故答案为:;。
    (2)A.铜—银原电池中铜为负极,银为正极,因此银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B.铜为负极,铜极的质量减少,故B错误;C.取出盐桥后,不能形成原电池,因此电流计不能偏转,故C错误;D.电池工作时,每转移0.1ml电子,铜溶解0.05ml,生成银0.1ml,则两电极的质量差会增加0.05ml×64 g∙ml−1+0.1×108 g∙ml−1=14g,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D。
    (3)①乙烯燃料电池的负极是乙烯反应,正极是氧气反应,其正极反应式是;故答案为:。
    ②乙烯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物质B的化学名称为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③根据C2H4~2CO2,因此消耗2.8g乙烯即0.1ml时,生成物质B的物质的量为0.2ml,即体积为0.2ml×22.4 L∙ml−1=4.48L;故答案为:4.48。
    19.(2021·福建·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高二月考)I.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反应设计如图原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溶液的体积均为,盐桥中装有饱和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此原电池的负极是石墨___________(填“a”或“b”),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移向___________(填“甲”或“乙”)烧杯。
    (2)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II.
    (3)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2H2+O22H2O B.CaO+H2O=Ca(OH)2 C.Fe+Cu2+=Cu+Fe2+
    (4)双液原电池的作用___________。
    A、能量转化率高 B、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 C、形成闭合回路
    【答案】
    (1) b 乙
    (2)
    (3)AC
    (4)ABC
    【解析】
    (1)由电池的总反应可知,KMnO4为氧化剂,得电子作为正极的反应物,FeSO4为还原剂,失电子作为负极的反应物,因此负极为石墨b;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移向乙烧杯;
    (2)正极得电子生成Mn2+,电极反应为;
    (3)原电池的反应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A.反应2H2+O22H2O中有H、O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
    B.反应CaO+H2O=Ca(OH)2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反应Fe+Cu2+=Cu+Fe2+中有Fe、Cu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
    故选AC。
    (4)A.双液原电池将正极区和负极区分开,防止两极的物质直接反应,提高能量转化率,A正确;
    B.双液原电池中两极反应能持续进行,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B正确;
    C.双液原电池中通过盐桥形成闭合回路,使电池稳定工作,C正确;
    故选ABC。
    20.(2021·河南·高二期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电能,当今世界电能的开发和利用已是科学工作者十分重视的课题。
    (1)可自发进行,据此设计的下列实验装置中属于原电池,且电池工作时可发生上述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2)上述D装置若能构成原电池,其盐桥的作用是___________(回答两点),盐桥中物质能不能改用含的琼胶?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3)在某新型催化剂作用下可形成新型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
    ①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②当有电子通过负载时,X极生成的体积为___________L(标准状况)。
    【答案】BD 平衡电荷,形成闭合回路(合理即可) 不能,因为盐桥中的会与反应生成沉淀,使盐桥失去作用 11.2
    【分析】
    ,铜作负极,Ag+作电解液,盐桥平衡电荷,形成闭合回路;在某新型催化剂作用下可形成新型燃料电池,乙醇作负极,氧气得电子作正极,根据电子转移数与CO2的关系式计算。
    【详解】
    (1)A.,故A不符;
    B.铜作负极,发生,故B符合;
    C.不能构成闭合回路,故C不符;
    D.铜作负极,发生,通过盐桥形成闭合回路,故D符合;
    故答案为:BD;
    (2)上述D装置能构成原电池,其盐桥的作用是平衡电荷,形成闭合回路(合理即可)(回答两点),盐桥中物质不能改用含的琼胶,理由:因为盐桥中的会与反应生成沉淀,使盐桥失去作用。故答案为:平衡电荷,形成闭合回路(合理即可);不能,因为盐桥中的会与反应生成沉淀,使盐桥失去作用;
    (3)①Y极的氧气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故答案为:;
    ②当有电子通过负载时,,V==11.2L, X极生成的体积为11.2L(标准状况)。故答案为:11.2。装置图
    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电极材料
    __锌__片
    __铜__片
    电极反应
    __Zn-2e-===Zn2+__
    __Cu2++2e-===Cu__
    反应类型
    __氧化__反应
    __还原__反应
    电子流向
    由__锌__片沿导线流向__铜__片
    离子迁移方向
    阴离子向__负极__迁移;阳离子向__正极__迁移
    电池反应方程式
    __Zn+Cu2+===Zn2++Cu__
    两类装置
    的不同点
    还原剂Zn与氧化剂Cu2+直接接触,既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又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造成能量损耗
    Zn与氧化剂Cu2+不直接接触,仅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避免了能量损耗,故能量转化率高,电流稳定,持续时间长
    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负极:Cu
    ②活泼性较弱的物质
    正极:C
    ③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电解质溶液:FeCl3
    示意图
    A.太阳能照明
    B.干电池工作
    C.风力发电
    D.电解熔融氯化钠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现象
    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大
    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
    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
    电流从a极流向d极
    ①不含盐桥
    ②含盐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相关学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原电池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原电池导学案及答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 能力打底 概念辨析, 原电池正, 盐桥的作用,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原电池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原电池导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课前复习,新课教学,思考与讨论1,课堂检测,思考与讨论2,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原电池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节 原电池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