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美术苏少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四单元 第10课 书中民艺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苏少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四单元 第10课 书中民艺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讲授新课,作品展示与评价,课堂回顾与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书中民艺》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旨在通过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本课通过《别让太阳掉下来》等图画书,展示了剪纸、泥塑、漆器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通过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造型特点、色彩搭配和表现手法,从而激发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同时,本课还引导学生尝试用民间美术语言塑造角色,创作具有民间艺术风格的图画书,提升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但对民间艺术的了解相对较少。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但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本课需要通过直观的图像和生动地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观察和分析民间艺术作品的特点,掌握基本的创作技巧,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一幅具有民间艺术风格的作品。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
了解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多样性,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通过欣赏《别让太阳掉下来》等图画书,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
学习民间艺术的造型特点、色彩搭配和表现手法,提高艺术表现力。
学习运用民间美术语言塑造角色和表达故事。
创意实践
通过实践活动,尝试用民间美术语言塑造角色,创作具有民间艺术风格的图画书。
通过创作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
文化理解
了解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创作活动,加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民间艺术的特点并应用于角色和故事创作。
难点:创新性地融合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图画书。
教学工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民间艺术作品图片、图画书样本。
学具:彩色纸、剪刀、胶水、铅笔、橡皮、颜料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民间艺术有哪些了解?你们最喜欢哪种民间艺术形式?
学生回答后,总结: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富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今天,我们将通过几本图画书,来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一起和老师走进今天的课堂《书中民艺》!
引出课题:《书中民艺》。
板书课题:《书中民艺》。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民间艺术的魅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录。
初探新知: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
艺术探究:用民间美术语言塑造角色
文化传承:民间艺术的创新与延续
学生活动:聆听教师介绍,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一)初探新知: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
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
教师活动1: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图片,介绍什么是民间艺术。
师:民间艺术是指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造的、反映自身思想情感和审美意识的各种艺术形式。
教师活动2:提问学生对这些艺术形式的了解。
师:同学们,这些图片展示了哪些民间艺术形式?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分享自己对民间艺术的认识。
教师活动3:讲解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如画像砖、木雕、剪纸、皮影、木刻年画等。
画像砖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其创作主体多为民间工匠。他们将对生活的观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融入画像砖的制作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木雕的题材多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内容,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戏曲人物、吉祥图案等。这些题材体现了民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神灵的崇拜以及对吉祥如意的追求。在造型上,民间木雕注重写意和夸张,以简洁、质朴、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民间的审美趣味。比如,民间木雕中的“姜子牙钓鱼”题材,通过生动的情节刻画,展现了民间对这一神话故事的喜爱。
剪纸的起源与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最初,人们可能是出于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对生活的装饰需求,或是为了满足宗教祭祀等目的,开始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出各种简单的图案。比如在一些传统节日或祭祀活动中,人们会剪出象征性的图案来祈求平安、丰收等,这些图案多是来源于民间的生活经验和自然观察,如动植物、人物形象等。
皮影戏的题材广泛,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民间生活等。这些题材反映了民间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例如,许多皮影戏讲述的是英雄豪杰、才子佳人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正义、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间艺术的特点
教师活动:提供一些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了解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的特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些民间艺术形式最吸引你们?民间艺术又有哪些特点呢?
总结:民间艺术的造型特点通常简洁明快,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
用图画说故事
师:民间艺术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故事。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民间艺术用图画说故事的共同点
问题思考1:观看了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民间艺术的共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回答,如民间艺术展现的都是我们熟悉的故事;它们用什么方式去表现的故事等)
总结:民间艺术有着用图画说故事的传统,从汉代魏晋的画像砖,到建筑上的木雕装饰,再到民间的皮影、剪纸、木刻年画、泥塑等等,都有非常生动的图画故事呈现。
问题思考2:为什么民间艺术喜欢用图画来说故事呢?
学生讨论回答后,总结:
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图画是一种直观的视觉语言,能够跨越语言文字的障碍,让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快速理解其中所表达的内容。在古代,许多普通百姓识字不多,图画形式的民间艺术,如年画、剪纸等,就能将故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他们能够轻松地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涵。例如,一幅描绘“牛郎织女”故事的年画,通过人物形象、动作和场景的刻画,即使不识字的人也能明白这是一个关于爱情和分离的故事。
增强记忆与传播:图画相比于文字,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民间故事通过图画的形式呈现,其形象生动的画面更容易被人们记住,从而在民间得到更广泛地传播。人们在欣赏图画的同时,会将故事内容口口相传,使故事在民间流传得更久远、更广泛。比如,民间的刺绣作品上常常绣有“老鼠娶亲”等故事图案,这些图案不仅让故事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也方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向他人讲述这个故事,增强了故事的传播力。
创作门槛相对较低:图画说故事的创作方式相对简单,不需要像文字创作那样对语言文字有很高的驾驭能力。民间艺人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直觉,就能用简单的线条、色彩和形象创作出富有故事性的图画。
学生活动:聆听讲解,记录重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文化价值,同时知晓民间艺术用图画说故事的共同点,更深入地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魅力。
(二)艺术探究:用民间美术语言塑造角色
用民间美术语言塑造角色
师:民间美术给我们提供了美的感受,除了它们独特的表现形式外,很多被运用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比如这本经典的图画书——别让太阳掉下来,就是采用的民间美术的语言去塑造的各种形象。
一起来看看这本图画书在讲些什么吧!
教师活动:播放《别让太阳掉下来》视频讲解,提醒同学在观看的过程中注意书中民间美术的应用。
提问1:欣赏完了这本图画书,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总结:《别让太阳掉下来》中的图案色彩鲜艳,造型夸张,富有民间艺术的特色。这些图案不仅富有装饰性,还传递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教师活动:展示《别让太阳掉下来》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图案,了解其取材自民间美术元素,如泥塑、漆器等。
提问2:同学们,你们觉得书中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表现民间美术特色的?
动物造型:民间玩具的借鉴
书中的小动物造型多来自民间艺术,这些造型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质朴的稚趣。例如,花牛是陕西凤翔的泥塑玩具,猴子、小鸟、小猫是河南浚县的民间泥塑玩具,袋鼠的衣服是传统玩具常用到的粉红和石绿相间圆点图案。这些小动物集合在一起,像是在走一场“中国风”的时尚秀,透出民间艺术特有的质朴与稚趣。
色彩运用:中国传统漆器的启发
作者从中国传统漆器工艺中得到启发,采用了漆器的色彩语言,选取红色、黑色和金色三个主色调。太阳、山林多用金色与褐色,显得比较沉稳,同时也能突出小动物们的色彩。太阳让人首先联想到红色,所以书中大部分用红色做底色。
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书中所使用的民间艺术元素,如泥塑玩具、传统漆器色彩等,都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图画书的形式,这些传统艺术得以传承和推广,让更多的孩子和读者了解和欣赏中国的民间艺术。
民间故事的传递
师:传统民间故事中还有非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很多题材适合以图画书的形式呈现。
教师活动:展示图画书《宝儿》蔡皋与《宝缸》 陈香渝
分小组讨论:这两本图画书分别借鉴了哪些民间美术元素。
学生回答后,总结:
《宝儿》
民间故事题材:改编自《聊斋志异》
《宝儿》的故事改编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贾儿》。蔡皋在创作中冲淡了原作的志怪传奇色彩,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使故事更适合儿童阅读。
绘画风格:大红大绿的色彩
蔡皋在《宝儿》中使用了大红大绿的色彩,这种色彩搭配是典型的民间美术风格,色彩对比强烈,具有鲜明的个性。除此之外,蔡皋大胆地使用黑色,黑色在画面中不仅营造出氛围和结构,还增加了对比和冲突,使画面更具神秘感。
《宝缸》 陈香渝
故事内容:经典民间故事
《宝缸》取材自经典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贫穷的老爷爷捡到了一口神奇的宝缸,一碗米放进去可以舀出十碗米。这件事被地主王扒皮知道了,他跑到县太爷那里告状说老爷爷抢了他的宝缸,最终却被亲爹打死的故事。这个故事展现了老伯伯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官老爷贪得无厌的嘴脸,向幼儿传递了惩恶扬善的思想。
剪纸风格:借鉴民间剪纸
《宝缸》在视觉表现上借鉴了民间剪纸的形式,结合手绘,独特的形式凸显了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这种风格不仅使画面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还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学生活动:
观察插图,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记录总结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为后续的创作活动打下基础。
(三)文化传承:民间艺术的创新与延续
民间艺术的创新
师:讲述民间故事的方式有很多,大多传递着民族的智慧和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那么怎么将这些故事形式进行创新,更符合现代人审美呢?
教师活动:展示民间艺术风格的新运用,如《云朵一样的八哥》中的角色设计。
师:我们如何将民间艺术的特点融入角色设计中呢?来看看这本《云朵一样的八哥》有什么创新之处?
播放视频,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书中使用了许多中国剪纸的方式,比如人物身上桃花纹,这些元素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装饰性,还赋予了图画深厚的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加上了铅笔素描的创作形式,汲取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造型特点,又将设计和绘画技巧巧妙结合在一起,创新融合成一种独特的现代风格。
创作民间风格的美术作品
故事创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构思故事,讨论如何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故事中。
师:你们能想到哪些民间故事可以用图画书的形式来表现?
(教师可引导,如《花木兰》的故事用皮影戏的风格来表现)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构思故事大纲,确定民间艺术元素的运用。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民间艺术与故事创作相结合。
图画书制作(封面)
教师活动:介绍图画书创作基本步骤,展示《大雪的一天》学生作品。
师:创作图画书需要哪些步骤?我们如何将民间艺术融入其中?
图画书封面创作步骤:
构思:确定主题
选择一个民间故事或自己创编的故事,确定图画书的主题。
绘制草图:根据故事内容,绘制每一幅画面的草图,注意构图和布局。
修改草图:根据草图,用选定的材料制作每一幅画面,注意色彩搭配和细节处理。可以参考《别让太阳掉下来》中的图案,使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
画成成品:设计并制作图画书的封面,使其具有吸引力。可以使用剪纸、布艺等民间艺术元素。
课堂实践:学生分成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民间艺术形式,设计一本民间美术风格的图画书封面。
教师活动: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指导学生进行创作,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发挥创意。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
学生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民间艺术形式,分组合作,设计一本民间美术的图画书。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设计一本民间美术的图画书,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民间艺术的特点,提升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师:请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你们是如何将民间艺术融入其中的。
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图画书,听取同学和老师的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欣赏他人作品的能力。
四、课堂回顾与总结
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及其特点。
强调民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承民间艺术。
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你们对民间艺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民间艺术的多样性,还学会了用民间美术语言塑造角色,创作具有民间艺术风格的图画书。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和传承民间艺术,让我们的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更加辉煌灿烂。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总结,巩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激发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创作。
五、板书设计
书中民艺
民间艺术的特点
简洁明快,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
图画说故事
图画书创作步骤
构思 绘制草图 修改草图 画成成品
六、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苏少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四单元 第10课 书中民艺表格教学设计,共10页。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苏少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三单元第9课 好戏进校园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知识讲解,课堂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苏少版(2024)第二单元 第6课 生活的重奏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讲授新课,拓展与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