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 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 物理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5分)2023年10月30日20时37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已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全长约8.86m,总质量达到7.79t。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一般在380~400km范围内( )
A.分离时的“20时37分”是指时间间隔
B.“总质量达到7.79t”中的“t”为导出单位
C.“飞船全长约8.86m”中涉及的“长度”为基本量
D.“飞行速度约为7600m/s”中的“m/s”为基本单位
2.(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
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且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D.运动员能踢动足球,说明运动员对足球的力大于足球对运动员的力
3.(5分)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均匀光滑球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并被斜面上一挡板挡住,设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F1。球对挡板的压力大小F2,则( )
A.F1=mgcsθB.F2=mgtanθ
C.F1:F2=tanθ:1D.F1:F2=sinθ:1
4.(5分)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如图所示,某同学在书写“一”字时,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则( )
A.毛笔对白纸的摩擦向左
B.白纸对毛笔的摩擦力向右
C.桌面对白纸的摩擦力向左
D.桌面对白纸没有摩擦力
5.(5分)张师傅正在抢修重要机器,其中一个零件如图所示。张师傅要剪去细绳,其中小球A质量为2m,中间连接了一根弹簧,重力加速度为g( )
A.剪去细绳瞬间,A球加速度aA=2.5g
B.剪去细绳瞬间,A球加速度aA=5g
C.剪去细绳瞬间,B球加速度aB=g
D.剪去细绳瞬间,B球加速度aB=3g
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多选)6.(5分)将一个大小为31N的力分解为两个力,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为13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可能为( )
A.45NB.35NC.25ND.15N
(多选)7.(5分)某人在地面上用电子秤称得其质量为50kg,他将电子秤移至电梯内,站在电子秤上启动电梯并开始计时,电子秤的示数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梯始终向下运动B.电梯可能向上运动
C.人的最大速度为2m/sD.电梯运动的距离为3m
(多选)8.(5分)如图所示,在M点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将两个小球水平抛出,两小球分别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Q点。已知O点是M点在地面上的竖直投影,且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小球的下落时间之比为1:3
B.两小球的下落时间之比为1:1
C.两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3
D.两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4
三、实验题(本题满分12分,第9题每空1分,第10题每空2分。)
9.(4分)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毫米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弹簧上端对齐,实验时通过改变弹簧下端悬挂的钩码数量来改变弹簧的弹力F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竖直状态
B.测量弹簧的长度时,应用手抓住钩码再读数
C.改变弹簧的弹力F时,钩码的数量可以任意增减
(2)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后描点连线得到F﹣L图像,如图乙所示0= cm,劲度系数k= N/m。
(3)弹簧自身的重量对其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10.(8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1)实验中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则所用电源是 。
A.220V交流电源
B.8V交流电源
C.低压直流电源
(2)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的目的,是为了使细线的拉力等于沙桶和其中沙的重力
B.平衡摩擦力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受到的合力等于细线对小车的拉力
C.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应固定纸带,小车前面应通过细线连接沙桶
(3)为使沙桶和沙的总重力mg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拉力,需满足的条件是沙桶及沙的总质量m和小车的总质量M应满足m M。(选填“≫”、“≪”或“≈”)
(4)某同学在本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测量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已知每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电源的频率为50Hz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1题14分,12题16分,13题18分,共48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14分)如图所示,小朋友和雪橇的总质量m=66kg,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小朋友和雪橇恰能向右做匀速运动,g=10m/s2,sin37°=0.6,cs37°=0.8,求:
(1)雪橇受到的支持力N;
(2)雪橇受到的摩擦力f;
(3)雪橇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2.(16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0=2m/s匀速转动,A、B两端的距离L=5m。将一小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上的A端,物块和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2。求:
(1)物块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
(2)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t。
13.(18分)风洞实验室中能产生方向、大小都可以调节控制的各种风力。如图所示为某风洞里模拟做实验的示意图,一质量为1kg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直杆上,直杆与水平面夹角θ为30°。现小球在F=20N的竖直向上的风力作用下,已知杆与球间的动摩擦因数μ=。试求:
(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a1;
(2)若风力F作用1.2s后撤去,求小球上滑过程中距A点的最大距离xm。
2024-2025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5分)2023年10月30日20时37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已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全长约8.86m,总质量达到7.79t。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一般在380~400km范围内( )
A.分离时的“20时37分”是指时间间隔
B.“总质量达到7.79t”中的“t”为导出单位
C.“飞船全长约8.86m”中涉及的“长度”为基本量
D.“飞行速度约为7600m/s”中的“m/s”为基本单位
【分析】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质量的单位是基本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质量,时间三个物理量被选作力学的基本物理量;速度的单位是导出单位。
【解答】解:A、分离时的“20时37分”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故A错误;
B、“t”是质量的一个常用单位制,但不是国际制基本单位,故B错误;
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所以“飞船全长约8.86m”中涉及的“长度”为基本量;
D、“飞行速度约为7600m/s”中的“m/s”为导出单位。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时间和时刻、常用单位和导出单位,基本单位等物理量的理解,对于相近知识点要注意准确理解,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
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且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D.运动员能踢动足球,说明运动员对足球的力大于足球对运动员的力
【分析】A.根据重力的特征进行判断;
B.根据弹力的产生原因进行判断;
C.举例分析是不是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受到滑动摩擦力,再结合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特点即可判断;
D.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特征即可判断。
【解答】解:A.物体的重力是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的一个分力,故A错误;
B.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静止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例如:擦黑板时黑板受到滑动摩擦力,故C错误;
D.运动员对足球的力和足球对运动员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三种性质力的理解,其中摩擦力是难点,关键是掌握摩擦力的方向特点和作用效果。
3.(5分)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均匀光滑球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并被斜面上一挡板挡住,设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F1。球对挡板的压力大小F2,则( )
A.F1=mgcsθB.F2=mgtanθ
C.F1:F2=tanθ:1D.F1:F2=sinθ:1
【分析】以球为研究对象,分析球的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求出球所受挡板的弹力和斜面对球的弹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到球对竖直挡板的压力和球对斜面的压力,由此得解。
【解答】解:以球为研究对象,球受重力1和N2,作出力图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有:N8=,N2=mgtanθ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F1=N4=,对竖直挡板压力的大小F2=N2=mgtanθ;
F2:F2=1:sinθ,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关键是能够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然后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
4.(5分)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如图所示,某同学在书写“一”字时,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则( )
A.毛笔对白纸的摩擦向左
B.白纸对毛笔的摩擦力向右
C.桌面对白纸的摩擦力向左
D.桌面对白纸没有摩擦力
【分析】根据两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分析摩擦力方向。
【解答】解:AB、毛笔相对于白纸向右运动,同理毛笔对白纸的摩擦向右;
CD、白纸相对于桌面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根据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分析解答。
5.(5分)张师傅正在抢修重要机器,其中一个零件如图所示。张师傅要剪去细绳,其中小球A质量为2m,中间连接了一根弹簧,重力加速度为g( )
A.剪去细绳瞬间,A球加速度aA=2.5g
B.剪去细绳瞬间,A球加速度aA=5g
C.剪去细绳瞬间,B球加速度aB=g
D.剪去细绳瞬间,B球加速度aB=3g
【分析】弹簧弹力不变突变,开始两球静止,由平衡条件可以求出弹簧的弹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求出剪断细线或剪断弹簧时各球的加速度。
【解答】解:剪去细绳前,B受到重力与弹簧的弹力
剪去细绳瞬间,弹簧弹力保持不变,B的加速度为0;
以A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关键点就是抓住细线和弹簧的区别:弹簧的弹力不会突变,而细线在断后弹力会突变为零。这点在做题时要特别留意。
二、多选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多选)6.(5分)将一个大小为31N的力分解为两个力,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为13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可能为( )
A.45NB.35NC.25ND.15N
【分析】根据两个力的合成法则,可知两个分力的合力范围,代入关系式,可计算其中一个分力的范围,找到选项中的可能值。
【解答】解:根据两个力的合成法则,可知两个分力的合力范围为:|F1﹣F2|≤F≤F8+F2,当两个分力共线时,取得等号;
若这两个分力方向相同时,则另一个力为31N﹣18N=18N,则另一个力为31N+13N=44N;
所以另一个分力的大小范围为18N∼44N,故A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力的合成,关键是理解,在同向、反向两种情况下,合力取得极值。
(多选)7.(5分)某人在地面上用电子秤称得其质量为50kg,他将电子秤移至电梯内,站在电子秤上启动电梯并开始计时,电子秤的示数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梯始终向下运动B.电梯可能向上运动
C.人的最大速度为2m/sD.电梯运动的距离为3m
【分析】电子秤示数大于同学的重力,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电子秤示数小于同学的重力,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所以电梯可能向加速或减速,但该同学所受重力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电梯的加速度。
【解答】解:AB.启动电梯并开始计时,电子秤的示数如题中图所示,人处于失重状态,电梯向下加速运动,人处于匀速运动状态;3~4s内,有向上的加速度;综上可知,故A正确;
C.某人在地面上用电子秤称得其质量为50k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N2=ma1
解得
在t=1s时,人的速度大小为
v6=a1t1,解得v3=1m/s
可知人的最大速度为1m/s,故C错误;
D.根据对称性可知,均为
电梯向下匀速运动的距离为
x2=v1t8,解得x2=2m
则电梯向下运动的距离为
x=x3+x2+x3
解得x=4m
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超重和失重问题,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
(多选)8.(5分)如图所示,在M点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将两个小球水平抛出,两小球分别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Q点。已知O点是M点在地面上的竖直投影,且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小球的下落时间之比为1:3
B.两小球的下落时间之比为1:1
C.两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3
D.两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4
【分析】两小球所在高度相同,故下落时间相同,由水平位移关系可求出两小球的初速度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AB、两球的抛出高度相同知下落时间相同,B正确;
CD、两小球的水平位移分别为OP和OQ;由x=vt可知两小球的初速度之比为1:4,C错误。
故选:B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对于平抛运动要注意用好几何关系,并能灵活应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题(本题满分12分,第9题每空1分,第10题每空2分。)
9.(4分)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毫米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弹簧上端对齐,实验时通过改变弹簧下端悬挂的钩码数量来改变弹簧的弹力F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竖直状态
B.测量弹簧的长度时,应用手抓住钩码再读数
C.改变弹簧的弹力F时,钩码的数量可以任意增减
(2)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后描点连线得到F﹣L图像,如图乙所示0= 4.0 cm,劲度系数k= 250 N/m。
(3)弹簧自身的重量对其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 无 (填“有”或“无”)影响。
【分析】(1)根据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的原理、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2)(3)根据图乙的图像的截距和斜率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A.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竖直状态,故A正确;
B.测量弹簧的长度时,不能用手抓住钩码;
C.改变弹簧的弹力F时,不能使弹簧的形变量超过弹性限度。
故选:A。
(2)根据图乙,弹簧的原长为横轴截距0=4.2cm,由胡克定律可得。
(3)由图乙斜率的物理意义可知,弹簧自身的重量对其劲度系数的测量结果无影响。
故答案为:(1)A;(2)4.0;(3)无。
【点评】考查胡克定律的问题,结合图像的截距和斜率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10.(8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
(1)实验中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则所用电源是 A 。
A.220V交流电源
B.8V交流电源
C.低压直流电源
(2)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平衡摩擦力的目的,是为了使细线的拉力等于沙桶和其中沙的重力
B.平衡摩擦力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受到的合力等于细线对小车的拉力
C.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应固定纸带,小车前面应通过细线连接沙桶
(3)为使沙桶和沙的总重力mg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拉力,需满足的条件是沙桶及沙的总质量m和小车的总质量M应满足m ≪ M。(选填“≫”、“≪”或“≈”)
(4)某同学在本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测量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已知每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电源的频率为50Hz 0.53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分析】(1)根据电火花计时器的电源要求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平衡阻力的原理以及目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导出F的表达式进行分析判断;
(4)根据逐差法求解加速度公式代入数据求解。
【解答】解:(1)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源,故A正确。
故选:A。
(2)AB.平衡摩擦力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受到的合力等于细线对小车的拉力,B正确;
C.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应固定纸带,故C错误;
故选:B。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mg﹣F=ma由此可知,沙桶和沙的总重力mg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拉力。
(4)根据题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7s=0.1s。
故答案为:(1)A;(2)B;(4)0.53。
【点评】考查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纸带的数据处理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会根据题意进行准确分析解答。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1题14分,12题16分,13题18分,共48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14分)如图所示,小朋友和雪橇的总质量m=66kg,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小朋友和雪橇恰能向右做匀速运动,g=10m/s2,sin37°=0.6,cs37°=0.8,求:
(1)雪橇受到的支持力N;
(2)雪橇受到的摩擦力f;
(3)雪橇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分析】(1)以小朋友和雪橇整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求解支持力大小;
(2)根据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求解地面对雪橇的摩擦力大小;
(3)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求解雪橇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解答】解:(1)对小朋友和雪橇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竖直方向由平衡条件得
Fsinθ+N=mg
解得雪橇受到的支持力为
N=480N
(2)雪橇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则受到的摩擦力为
f=Fcsθ=300×0.8N=240N
(3)由f=μN得雪橇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答:(1)雪橇受到的支持力N为480N。
(2)雪橇受到的摩擦力f为240N。
(3)雪橇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6。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或者是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分解,然后在坐标轴上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
12.(16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0=2m/s匀速转动,A、B两端的距离L=5m。将一小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上的A端,物块和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2。求:
(1)物块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
(2)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t。
【分析】(1)由题知,物块加速过程中,受传送带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即可求解;
(2)由运动学规律,先求物块加速的时间,再求物块匀速运动的时间,即可确定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
【解答】解:(1)由题知,物块加速过程中,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mg=ma,
解得:a=5m/s2;
(2)由运动学规律可得,物块加速的时间为:,
解得:t1=3.4s,
则物块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故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为:t=t8+t2=0.8s+2.3s=2.7s;
答:(1)物块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5m/s7;
(2)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为2.7s。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平传送带模型,解题时需注意,利用传送带运送物体,涉及摩擦力的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分析、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力学、运动学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的相关内容。
13.(18分)风洞实验室中能产生方向、大小都可以调节控制的各种风力。如图所示为某风洞里模拟做实验的示意图,一质量为1kg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直杆上,直杆与水平面夹角θ为30°。现小球在F=20N的竖直向上的风力作用下,已知杆与球间的动摩擦因数μ=。试求:
(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a1;
(2)若风力F作用1.2s后撤去,求小球上滑过程中距A点的最大距离xm。
【分析】(1)在风力F作用时小球的受力:重力、风力,杆的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采用正交分解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2)再用同样的方法求出撤去F后小球的加速度,运用运动学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1)在力F作用时有受力如图(1)
(F﹣mg)sin30°﹣μ(F﹣mg)cs30°=ma1
代入数据=1×a1
解得:
2)刚撤去F时受力如图(2),
小球的速度v1=a6t1=2.5×1.2m/s=3m/s
小球的位移=。
撤去力F后,小球上滑时有
﹣mgsin30°﹣μmgcs30°=ma2
代入数据:﹣
解得:a2=﹣7.5m/s
因此小球上滑时间=.
上滑位移
则小球上滑的最大距离xm=x1+x2=4.8m+0.6m=2.4m
答:(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a7为2.5m/s3;
(2)若风力F作用1.2s后撤去,求小球上滑过程中距A点的最大距离xm为8.4m。
【点评】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是解决力学的基本方法,关键在于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当物体受力较多时,往往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加速度,本题求小球上滑过程中距A点最大距离,也可运用动能定理.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B
B
C
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 物理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天津市红桥区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