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二单元二 荷塘月色精品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二单元二 荷塘月色精品精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袅娜(nuó) 独处(chù) 倩影(qiàn) 蓊蓊郁郁(wěng)
B.脉脉(mò) 悄悄(qiā) 羞涩(sè) 妖童媛女(yuán)
C.颤动(chàn) 霎时(chà) 乍看(zhà) 不绝如缕(lǚ)
D.琐屑(xiè) 踱步(duó) 点缀(zhuì) 参差斑驳(cī)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B.迷迷糊糊地哼着氓歌。
C.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瞌睡人的眼。
D.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温同学情,在毕业十周年的聚会上,同学们谈笑自若,交流着毕业以来的境况。
B.《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C.她没精打采的,连头发都无心打理,有的头发直直地挂下来,有的则乱七八糟地盘在头上。
D.中秋之夜,明月高挂,偶有一片轻云飘来,仿佛给月亮蒙上了一条面纱,真是别有风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荷塘月色》是一篇描绘了令人惊异的“无边的荷香月色”的美文,它的美源自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高超手法。
B.月下“荷塘”映照着诗人心灵种种复杂情感的光影,使我们依稀看到诗人在痛苦中无力挣扎,在幻灭中茫然追求。
C.谁也不能否认《荷塘月色》不是一篇笔触细腻、情景交融的优秀散文。
D.月光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B.启事的种类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有这样几类:征招类启事,如招聘、招生、招商等。告知类启事,如开业、停业、更名等。寻找类启事,如寻人、寻物等启事。
C.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D.威廉斯对《纽约时报》记者说:“天文物理是最美丽的。还有什么比宇宙的诞生更美丽?还有什么比黑洞、多重宇宙和交响共鸣着的宇宙流更美丽?”
6.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
B.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拟人)
D.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排比)
7.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________。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________。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________;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________。
①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②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③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④所以不能朗照
A.②③①④B.④①③②C.②①③④D.③①④②
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荷塘月色》中,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处忧愁之中__①__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__②__受忧愁的牵掣。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__③__内心的波动没有大起大落,__④__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发是有所节制的,这__⑤__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所以无论是忧愁__⑥__喜悦,都是“淡淡的”。
A.则 又 但是 / 才是 和B.而 / 但 而是 就是 还是
C./ 又 而 就是 是 或D.又 更 但 / 正是 或者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著名的爱国知识分子、民主战士。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诗人。其诗歌《我愿意是急流》是献给未婚妻尤利娅的一首情诗。
D.《沁园春·长沙》其中“沁园春”是词的标题,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词牌,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10.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荷塘”在哪里?( )
A.中山大学B.南开大学C.北京大学D.清华大学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1.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12.选文第2段,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选择两个,分析它们好在哪里。
13.选文第②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至少三种。
14.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主要特点,请以选文为例,对这一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要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拨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②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③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⑤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蓊蓊郁郁:
②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田田:
16.文中的小煤屑路有什么特点?
17.“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个“浮”字可否换成“升”?为什么?
18.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袅娜”的“袅”应读作niǎ,“独处”的“处”应读作chǔ。
B.“妖童媛女”的“媛”应读作yuàn。
C.“霎时”的“霎”应读作shà。
故选D。
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B.“氓歌”的“氓”应写作“眠”。
C.“没精打彩”的“彩”应写作“采”。
D.“掂着”的“掂”应写作“惦”。
故选A。
3.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谈笑自若”,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此处同学聚会不是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不符合语境,可改为“谈笑风生”。
B.“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此处形容《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人们都称赞,符合语境。
C.“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由“连头发都无心打理,有的头发直直地挂下来,有的则乱七八糟地盘在头上”可知,此处形容“她”不高兴,不振作,符合语境。
D.“别有风味”,另有一种趣味或特色。此处形容轻云笼罩的月亮,另有一种趣味,符合语境。
故选A。
4.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成分残缺。谓语动词“看到”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可在句末加“的形象”等。
C.不合逻辑。否定不当,表达了与原句相反的意思,可删掉“不是”中的“不”。
D.搭配不当。“月光……升高”搭配不当,将“月光”改为“月亮”。
故选A。
5.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是转折关系,与“所以不能朗照”是因果关系,属于同一复句中的分句,需使用逗号连接,应把两个句号改为逗号;“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与“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构成转折关系,“但”前的句号应改为分号;分说部分“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是对总说“这恰是到了好处”的解释,应改“酣眠”前的逗号为破折号;“酣眠固不可少”与“小睡也别有风味”是并列分句,中间的句号应改为逗号。
故选C。
6.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正确。把嗅觉“缕缕清香”与听觉“渺茫的歌声似的”两种感觉互通,抓住两者断断续续,若有若无的特点。这是通感。
B.正确。将“叶子”比作“舞女的裙”,这是比喻。
C.正确。赋予路灯人的特点“没精打采”,这是拟人。
D.“排比”错误。“我爱……,也爱……”只有两句,不能满足三句以上并列的特点,所以不是排比,而是对称句,可以理解成广义的对偶。
故选D。
7.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前面提到“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后面应该是承接月光写月光下的景象,所以③放首句。前面说“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后面应该是进一步描述叶子和花的状态,“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形象地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和薄雾笼罩下的朦胧美感,所以①在③后面。前面提到“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后面应该是说明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所以不能朗照”,④在①后面。前面说“酣眠固不可少”,后面与之相对应的是“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把满月朗照比作酣眠,把有云遮住月光的情况比作小睡,所以②放最后。
正确排序为:③①④②。
故选D。
8.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从句式、关联词的照应入手,用排除法解答,然后逐一验证。“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是文段的总写句;①②空所在的句子句式相同“处忧愁之中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受忧愁的牵掣”,确定第①空选“而”,第②空不选;由“没有大起大落”确定第空应选“但”;第④空承接上一句,应选“而是”;第⑤句做小结“中和主义”的表现;由“无论是”照应“还是”,确定第⑥空应选“还是”。
故选B。
9.D
【详解】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D.“‘沁园春’是词的标题”和“‘长沙’是词的词牌”错误。“沁园春”是词的词牌,“长沙”是词的标题。
故选D。
10.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荷塘月色》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故选D。
11.月下荷塘和荷塘月色。 12.泻、浮、洗、笼
示例:“泻”,增强了动感,表现了月光从高空照耀下来的景象。“浮”,有水气升腾、扩散、弥漫的感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洗”,表现了月光的柔和而清洁。“笼”,以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态,表现月光的柔美。) 13.比喻、通感、拟人。 14.这篇文章巧妙地将真情与实景融合在一起,荷塘月色与作者的思绪心境互相渗透,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选文第①段写月下的荷塘,突出它的朦胧淡雅、宁静,如梦幻一般,这恰好寄寓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或者:选文第②段先写月光再写月影,最后写光与影那种和谐、柔和之美,与作者暂得的片刻解脱的心境吻合)
【导语】文章描绘了荷塘美景,采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将静谧的自然景观与作者内心的感受融合。第一段中,曲折的荷塘、亭亭的荷叶、零星的荷花在微风中展现出活力与动态之美。第二段则通过月光的洒落和影子的变化,展现出夜晚的静谧与柔和。作品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安宁巧妙结合,使读者感受到荷塘月色中的诗意与悠然。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概括段落内容的步骤:①阅读并理解整个段落。②确定段落中的主要对象或主题。③找出作者描述这些对象或主题时的关键点。④使用自己的话简洁地概括段落的核心意思。概括段落内容的技巧:抓住每一段的中心思想和关键细节,避免冗余信息。
如:第①段描述了荷塘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色,包括荷叶、荷花、荷香以及微风拂过时的动态美。可简要概括为:月下荷塘。第②段描绘了月光洒在荷塘上的景象,以及月光与树影、荷塘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可简要概括为:荷塘月色。
1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在文本中找出相关的动词:泻、浮、洗、笼。然后,分析这些动词在句子或段落中的作用,如是否增强了描述的形象性、是否传达了特定的情感或氛围等。最后,总结动词的好处,可以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如:
泻:“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里的“泻”字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而下的场景,既表现了月光的柔和与明亮,又赋予了月光以动态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增强了月光的表现力,使得月光不再是一个静态的、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体可感的、充满动态美的景象。与“流水”的比喻相呼应,使得整个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传达了作者对月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浮:“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虽然“浮”字直接描写的是青雾,但青雾的浮动与月光的照耀密切相关,它营造了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氛围,进一步衬托了月光的柔和与美丽。同时,“浮”字也暗示了月光下荷塘的宁静与安详,营造了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氛围,使得荷塘在月光的照耀下更加神秘、美丽。与“薄薄的青雾”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暗示了月光下荷塘的宁静与安详,与整个段落的意境相协调。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修辞手法的能力。
选文第②段主要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通感、拟人。
比喻:“月光如流水一般”,把月光比作流水,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及动态美。“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将月光朗照比喻成酣眠,将月光淡照比喻成小睡,表现出作者对这种朦胧月色的喜爱,在这种情境下内心有着淡淡的喜悦和闲适之感,体现出一种恬淡的心境。暗示作者不追求浓烈、完美(酣眠代表的朗照),而是能欣赏这种略带朦胧、略有不足(小睡代表的淡照)的美,反映出其独特的审美品位。“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把黑影比作鬼,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黑影的模样,还渲染出了一种略显神秘和恐怖的氛围,传达了自然景物在夜幕中的独特意境。
通感:“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中用听觉“名曲”来写视觉“光与影”,听觉和视觉连通,表现出了光与影相互交织所营造出的优美、和谐的氛围,意在突出清香的若有若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的特点。
拟人:“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倩影”这个词赋予杨柳以人的情态,形象地表现了杨柳的妩媚和姿态的优雅,使得画面感十足,让读者感受到夜色中的静谧与美妙。这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观察的细腻和其笔下景物的灵动之美。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首先,理解“情景交融”的含义,即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紧密结合。然后,在文本中找出具体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这种写法的好处,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等。言之有理即可。如:
在选文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荷塘在月光下的景色,如荷叶的田田、荷花的袅娜与羞涩、荷香的缕缕以及月光的静谧与柔和等,这些景物描写共同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氛围。同时,作者的情感也深深融入了这些景物之中。如对荷塘美景的欣赏与赞叹、对月光下荷塘宁静与和谐的喜爱与陶醉等,都通过景物描写得以体现。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使得文章不仅具有画面感,还充满了情感色彩,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和审美体验。综上所述,选文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融入,展现了情景交融的文学魅力。
15. 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形容荷叶繁盛茂密的样子。 16.曲折、幽僻、寂寞、阴森森。 17.不能,“浮”字写出了雾的轻飘的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的特点,一个水汽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 18.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叶子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田田的妩媚姿态和微风过处荷叶荷花颤动的情状,同时化静为动,体现了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将“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的荷叶比作“凝碧的波痕”,使得景物形象生动活泼。比喻使得“叶子”在视觉上仿佛连接成了一片整体,营造出一种如同绿玉般光滑而连绵的美感,表达了作者对荷塘中荷叶的喜爱之情。
【导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感性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在荷塘月色下的宁静与思索。文章以优美的文字描绘荷塘的自然之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荷塘的景色呈现如画般的动人意境。同时,叙述中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惆怅与孤独,表达了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全篇文字如诗如画,既具画面感,又充满令人回味的哲思,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自然之美与心灵宁静。
1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
①“蓊蓊郁郁”应读作wěng wěng yù yù,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荷塘四面长着的许多树蓬勃茂盛的样子。
②“田田”应读作tián tián,意指莲叶,形容荷叶相连、盛密的样子,又引申出形容鲜碧的、浓郁的意思。文中来形容荷叶相连、繁盛茂密的样子。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由第②段“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可知,小煤屑路有曲折、幽僻、寂寞、阴森森等特点。
17.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学生能旗帜鲜明的表明观点,言之有理即可。如:
这个“浮”字不可以换成“升”。“浮”形象地表现了青雾轻盈地弥漫在荷塘上,如梦似幻,衬托出荷塘美丽与宁静的氛围,用“升”则少了这种灵动和静态意象。/“浮”字不可以换成“升”。因为“浮”字写出了水汽升腾,慢慢扩散、弥漫的情态,而“升”字只是向上运动,无法准确表达这种情态。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通过“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样的描述,作者赋予了叶子以人的特性,使它们看起来像是在并肩站立,相互依偎。这种修辞手法让静态的叶子变得生动起来,仿佛它们也有了生命和情感。
将叶子密集排列所形成的视觉效果比作“一道凝碧的波痕”。这个比喻非常贴切,因为当叶子紧密排列时,它们确实会形成一种类似波纹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在微风拂过或光线照射下。而“凝碧”一词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效果的美丽和清新。
表达效果:①生动形象。通过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原本静态的叶子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叶子的密集排列和所形成的美丽波纹。 ②增强表现力。这种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还使读者对荷塘的景色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荷塘之中,感受到了叶子的密集和美丽。③情感共鸣。通过生动的描绘,作者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荷塘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情感共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荷塘月色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页。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二单元二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荷塘月色习题,共4页。
